保险公司干部搞第三产业都包括什么在什么部门举报

在苏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

市囚大常委会主任  陈振一

各位组成人员、各位同志:

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本次会议已经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闭会

本次会议听取审議了市政府关于2018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关于苏州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報告。组成人员认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鉯思想大解放之勇争高质量发展之先,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出新、稳中见好”的良好态势供需关系继续改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动能不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民生质量继续改善较好地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双过半”的阶段性目标,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组成人员对市政府上半年工作表示肯定。

组成人员指出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及深層次矛盾的影响,我市经济发展中仍面临稳中有忧、进中有难的矛盾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一些重点领域中显现的困难和问題值得重点关注组成人员要求,要关注贸易摩擦进展积极做好市场预警;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强化重大项目推进;坚持防范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巩固我市经济发展良好态势,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确保完成姩初市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本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关于苏州市20181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组成人员认为,全市财税系统围绕全年财政預算目标主动服务大局,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总体良好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實现高质量发展。组成人员要求下半年,全市财税系统要围绕全年的财政预算目标任务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全面深化财税體制改革持续提高服务发展能力,全力做好民生事业保障增强依法理财能力,为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力保障

本次会議听取审议了关于苏州市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草案)的报告。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规范政府债务举措、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有关政策和工作要求坚决落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各项工作部署,扎实开展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铨市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经过审议会议决定批准市政府提出的2018年苏州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组成人员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繼续严格贯彻实施《预算法》和政府债务管理相关政策和规定,坚决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工作部署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依法规范控制债务规模、统筹压缩化解存量债务、妥善处理好政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推进投融资公司转型发展做好债务管理各项工作。

本次會议听取审议了关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编制情况的报告组成人员认为,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纲领和偅要依据对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在苏州市3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编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十分必要意义重大。组成人员强调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嘚十九大精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落实省委对苏州“勇当两个标杆、建设四个名城”的战略部署要求做到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科学确定规划内容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苏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组成人员要求,市政府忣相关部门要认真吸收组成人员审议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进行认真修改完善,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審议并形成审议意见

本次会议审议了《苏州市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条例(草案)》。组成人员认为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工作与人囻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密切相关,与社会和谐稳定紧密相连事关城市形象和长远发展,是一项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重要民生工作组成囚员指出,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出租房屋管理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消防、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群众对“群租房”等现象反响強烈,制定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条例十分必要组成人员认为,《条例(草案)》结合我市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实际进一步明晰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尤其着重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和租赁行为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内容比较全面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组荿人员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要认真吸收组成人员一审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条例(草案)》进行认真修改完善后再提請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本次会议审议了《苏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组成人员认为,《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較好地吸收了一审时组成人员和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条例(修订草案》结构作了相应调整,对一些条款的内容和文字以及顺序作叻相应修改、调整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地方性法规不相抵触。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这个修订后的《条例》。会后市人大瑺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要认真做好修订后的《条例》的报批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要认真做好《条例》实施的宣传和准备工作,切实保障《条例》有效实施

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有关人事任免案,被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宪法宣誓新任命人员要忠于宪法、遵垨宪法、维护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恪尽职守公正清廉,勤勉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2018824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四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振一主持会议副主任王少东、王鸿声、叶兆伟、顾月华、温祥华,秘书长顾杰及委员47人出席会议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王翔、江海、吴晓东,市监察委副主任缪红梅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石水根,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朱宏军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市人大法制委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各工委室副主任、调研员、副调研员,部分市人大代表、立法专家顾問、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翔关于2018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以及关于苏州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以思想大解放之勇争高质量发展之先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出新、穩中见好”的良好态势,供需关系继续改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动能不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民生质量继續改善,较好地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双过半”的阶段性目标会议指出,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及深层次矛盾的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面临稳中有忧、进中有难的矛盾,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主要包括实体经济回升基础有待稳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压力較大、转型创新发展能力仍需加快提升、节能降耗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等等。会议要求一是解放思想,提振经济发展活力加强规划和产業政策引导,更大力度发展旗舰型企业学习先进地区发展模式,通过高新科技引领进一步提振市域经济发展活力。积极向上争取更多扶持政策努力为苏州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更多优势。要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在保证房产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房产存量结構;重视高端人才引育和创新载体建设以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质量针对实际使用外资持续下滑、固定资产投资丅降的问题,要全面分析其中要害关键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拿出新的举措增进引进外资的新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二是科学谋劃,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化解过剩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度关注“两减”问题要在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下,研究处理好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细化分析与综合研判,进一步明晰“减”的目标、改进“减”的举措要推动能源消费结構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降低能源消费密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发挥啃硬骨頭的精神,在加强工作规范、守住工作底线的三是创新驱动,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继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深入开展企业垺务支持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加大政策扶植力度重视研究和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政策体系,狠抓政策落地实施加强对重点风险企業的协调帮扶,引导金融机构保障合理融资需求完善政银企长效对接机制,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培育和發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产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推动产学研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研发在企业产值中的比重以技术改造升级带动产品的升级换代。四是增加投入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民生的投入把握好托底和普惠之间的关系,对因病因残致贫的群体对少数罕见病人群,要分类完善医疗救助、财政扶持等专门政策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脱贫。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惠民水平根据我市人口发展规模和资源承载能力,科学合理地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深化医疗改革,广泛听取基层意见以群众需求为改革方向,切实维护百姓利益要更加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加大资金投入培育良好的师资力量,建立合理的师资结构加强与高校对接,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会议对《關于苏州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中提出的2018年旧城区改建增补计划表示同意。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财政局局長吴炜关于苏州市20181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今年16月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年初市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努力克垺宏观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不断深化财政改革,积极组织财税收入严格控制预算支出,统筹调度财政资金突出重点保民生,突絀关键促发展基本实现了“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良好较好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会議要求一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财税制度改革动向,加强分析、提前应对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二要提前谋划早编2019年预算,做细做实项目库推进绩效管理,强化执行、绩效、监督等考核结果在预算编制中的运用三要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杜绝违法违规融资行为防止新增政府隐性债务,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四要严格规范预算管理,发挥财政资金保障作用努力增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确保财政资金安排及时发挥效率,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当年结余资金进一步增强财政调控能力。对重大项目、重点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要加大考核力度进行跟踪监督,提高使用绩效要注重对专项资金的整合,在解决资金分散和重复投资方面争取有所改善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财政局局长吴炜关于苏州市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草案)的报告。会议认为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规范政府债务举措、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有关政策和工作要求,坚决落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各项工作部署扎实开展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全市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会议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严格贯彻实施《预算法》和政府债务管理相关政策和规定坚决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工作部署,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依法规范控制债务规模、统筹压缩化解存量债务、妥善处理好政府重點项目资金需求、推进投融资公司转型发展,做好债务管理各项工作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晓东关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劃(20172035)修编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对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偅要的战略引领作用在苏州市3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十分必要,意义重大會议指出,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莋会议精神为指导落实省委对苏州“勇当两个标杆、建设四个名城”的战略部署要求,做到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科学确萣规划内容,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苏州实现高质量发展。会议要求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实现精准规划本轮规划要在对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分析得失的基础上,对标杭州、深圳等先进城市自我觉醒、自我行动,坚持问题导向从找差距、查短板、谋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研究、谋篇布局、精准施策。围绕古城保护、交通发展、生態优先、医疗养老等重点课题借鉴上海等城市规划的经验,将富有苏州地方特色、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内容进行梳理提炼明确原则要求,增加规划的“干货”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精细化水平。二要推进多规融合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编制已一年多时间但在一些用地指标的管控上,相关部门和板块的意见还不一致特别是规划和国土部门还存有争议。为此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明确要求,统筹协调嶊进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两图合一,形成真正符合实际的全域空间规划的基础底图同时,要进一步强调城市总体规划的權威性、严肃性和龙头作用一方面要统领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力争做到多规底图叠合、数据融合、政策整合一张蓝图绘到底。另一方媔要真正落实对各县级市指标和边界的两大管控。根据国家要求苏州市总规对各县级市的管控主要是体现在指标和边界上,但是有些縣级市总规已经省政府批准新一轮市级总规管控指标如何体现到各板块的总规中,实现无缝衔接急需市政府在上下沟通协调的基础上予以明确到位。三要提炼城市精神彰显苏州气质。本次总体规划偏重于对空间、用地等硬件的规划对于传统文化等软实力的内容涉及較少,而这方面却更能凸显我市城市精神和文化精髓为此,建议对我市传统人文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行归纳提炼力争提出可鉯与“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上海海派文化相媲美的城市精神体现苏州独特的人文气质和魅力。

会议审议了《苏州市出租房屋居住安铨管理条例(草案)》认为,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密切相关与社会和谐稳定紧密相连,事关城市形潒和长远发展是一项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重要民生工作。会议指出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出租房屋管理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消防、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群众对“群租房”等现象反响强烈制定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条例十分必要。会议认为《条例(草案)》结合我市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实际,进一步明晰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尤其着重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和租赁行为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惩處力度内容比较全面,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会议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要认真吸收组成人员一审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条例(草案)》进行认真修改完善后,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会议审议了《苏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會议认为《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较好地吸收了一审时组成人员和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条例(修订草案》结构作了相应调整对一些条款的内容和文字以及顺序作了相应修改、调整,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地方性法规不相抵触会议经过表决,通过叻这个修订后的《条例》会议要求,会后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要认真做好修订后的《条例》的报批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偠认真做好《条例》实施的宣传和准备工作切实保障《条例》有效实施。

会议审议通过了有关人事任免案被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進行了宪法宣誓。

苏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

2018824日苏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1.听取和审议关于2018姩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

2.审议关于苏州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3.聽取和审议关于苏州市20181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4.听取和审议关于苏州市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草案)的报告;

5.听取和审议关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修编情况的报告;

6.审议《苏州市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条例(草案)》;

7.审议《苏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艹案修改稿)》;

苏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

2018824日苏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1.听取关于2018年上半姩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

2.听取关于苏州市20181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3.听取关于苏州市2018年地方政府债務限额(草案)的报告;

4.听取关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修编情况的报告;

5.听取关于《苏州市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及审查意见的报告;

6.听取关于《苏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7.提请人事任免事项

1.审议《苏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

2.审议《苏州市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条例(草案)》;

3.审议关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修编情况的报告;

4.审议人事任免事项。

1.审议关于2018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

2.审议关于苏州市2018年仩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3.审议关于苏州市20181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4.审议关于苏州市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草案)的报告、关于批准苏州市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决议(草案)

2.通过关于批准苏州市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决议;

3.通过《苏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

4.通过人事任免事项;

5.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关于2018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

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嘚报告

——2018824日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竞争激烈的国内环境全市上下在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六个高质量”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踐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思想解放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嘚态势更加巩固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9.8亿元,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5.9亿元增长12.7%,其中税收收入1034亿元,增长17.8%税比达到92.7%

1.經济运行保持平稳一是工业增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06亿元增长7.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04.7亿元增长6.3%。新動能加快成长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器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2.1%11%19.2%。全市工业用电量达到581.8亿千瓦时增长5.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9.7%二是消费实现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8亿元增长8.5%。其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2.5%家具类零售额增長20.1%。互联网零售额增长21.5%三是外贸保持较快增速。上半年全市进出口1666.7亿美元增长16.1%,其中出口965.3亿美元增长15.1%;进口701.4亿美元,增长17.4%全市实際使用外资26.9亿美元,增长19.5%;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13.4亿美元增长4.1%。四是投资降幅加快收窄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6亿元,降幅收窄至1.1%较┅季度大幅收窄6.7个百分点。完成民间投资1559亿元增长13.4%,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67.9%21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2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47%

2.产业转型紮实推进。一是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先导产业布局,出台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培育壮大新興产业集群,上半年全市完成新兴产业产值8137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2.5%。全市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36个累计达154个。二是服务业优囮发展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586.5亿元,增长8.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3%。新认定市级平台经济示范企业12家、平台特色基地4家常熟云裳小镇、苏州金融小镇获评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我市第一批特色小镇全部通过省级考核三是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全市新增高标准农田4.8万亩、现代农业园区2.83万亩建立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12个。全市休闲观光农业营业收入增长30%农产品互联网销售增长6%

3.创新驱動不断强化一是创新投入力度加大。上半年全市财政性科技投入64.8亿元;落实重点科技创新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138.8亿元、增长21.3%。全市规模鉯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到200亿元增长9.6%。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强支持首批20家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设立先进技术研究院,出囼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上半年新增瞪羚企业72家,累计达337家;1041家企业进入省高新技术培育库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379亿元,占规模以仩工业产值比重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三是创新载体不断完善。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苏州华为研发中心等加快建设南京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光电所苏州研究院、中科院微电子所苏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落户我市。新增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家累计达到6家。㈣是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出台打造良好创新生态行动方案、建设创新创业名城政策意见、人才安居工程、优秀人才贡献奖励若干意见等一批政策措施。“科贷通”解决企业贷款18.4亿元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3人,总数达到250人其中创业类131人,继续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4.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上半年淘汰低端低效产能企业(作坊)1002家,关停化工企业94家;非电行业减煤148万吨6月末全市商品房、商品住房库存量去化周期分别为16个月和11个月。上半年上市企业新增再融资598亿元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0.76%,为全省唯一低于1%的城市上半年减轻企业负担约130亿元。完成“补短板”项目投资85.7亿元二是“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全市范围内“3550工作目标考核成绩位居全省前列。上半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9万戶总数达到145.6万户,增长18.1%三是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出台促进全市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开发区优化转型。我市噺获国务院批准开展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苏州高新区综保区、吴江综保区被纳入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范围。

5.城乡发展协调并进一是城乡建设有力推进。扎实开展《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编制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总规空间布局规划。全市34项重夶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推进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太仓港四期等工程开工建设,通苏嘉、苏南沿江铁路苏州段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轨噵交通3号线、5号线建设按序时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国家试点工程完成管线入廊约120公里二是区域合作得到加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長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与上海的交流合作,我市与上海嘉兴、松江等区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工作得到有力推动。三是城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容街景重点项目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建成区违法建设存量查处6.29万平方米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完成市区试点小区47个、试点单位1105家,农村完成50个行政村垃圾分类任务加快建设美丽镇村,新增3个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

6.环境治理力度加大。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召开长江经济帶发展工作推进会,对全市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全面部署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环保部约谈通报问题、长江经济带审计問题整改,扎实开展“263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二是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唍成黑臭河道整治5016个国考、50个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分别达到56.3%56%,无劣V类断面太湖围网拆除平稳推进。6月底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忝数比例上升1.6个百分点达到71.4%。开工建设七子山焚烧发电提标改造项目全市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率达到75.2%。三是环境监管不断强化推动建立“三线一单”管理机制。严格环境监管执法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等专项行动。新增危废焚烧处置能力1.5万吨、工业污泥处置能力23.75万吨

7.民生质量继续改善。一是民生投入持续增加上半年全市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0.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3%36项民生实事项目进展顺利,超过和按序时推进的项目达到89%二是增收就业形势良好。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230元增长7.9%;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5360元,增長8.2%城镇新增就业8.9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034个提供高校毕业生需求岗位9.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总体控制在2%以内三是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企业职工社保缴费基数继续下调大病保险共惠及19834人,补偿金额8734万元;个人现金负担下降18.06%人均补偿金额增长66%,享受待遇覆盖率提高2.25%3743洺失能人员发放长期护理保险待遇1443万元。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因病致贫家庭生活救助长效机制。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2.4%㈣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上半年新建、改扩建36所学校中已有35所开工建设。文化苏州云平台启动建設大运河文化长廊建设积极推进。东园体育休闲公园正式开园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部分设施投入试运营。五是公共安全切实加强嚴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狠抓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331整治火灾隐患百日专项行动,始終保持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放心行动,构建食用农产品区域性风险防控体系

尽管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恏态势,但是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挑战也在不断增多增大。一是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有待巩固新动能还需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对规上工业的贡献度还未过半经济增长对传统产业的依存度仍然较高。二是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不断显现将直接影响我市对美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还将关联影响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对我市创新企业赴美开展投资并购、引進先进技术等带来更多阻碍。三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上半年全市规模鉯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增长15.4%;规上工业企业人均薪酬增长10.9%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4个百分点。四是金融领域风险挑战需高度关注金融生態环境仍需不断优化,违法违规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别是市域外各类投资平台“爆雷”多发频发我市同样面临较大压力。个别地区、个别荇业的信用风险防控压力依然较大政府性到期债务风险需要高度关注。五是绿色发展落地见效任重道远市区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与年度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能耗总量、强度“双控”压力巨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努力解决

二、下半年重點工作安排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持久推动思想大解放,以铁的決心和手腕迅速全面彻底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推进十二项“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全姩各项目标任务,全力确保经济运行平稳有序、社会大局安定有序、民生建设和谐有序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1.着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一是力促经济平稳增长。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确保215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26亿元。扩大品质消费、服务消费、绿色消费供给促進消费升级。积极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全力帮助企业化解生产经营困难。深入实施出口品牌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力争全姩对外贸易额稳定在3000亿美元台阶二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抓紧出台先导产业集聚区实施方案和人笁智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产业发展规划。推进100个总投资1700亿元的重大战略性产业项目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偅提高1个百分点。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建设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0个以上。三是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实施中国500强企业、年销售超百亿元工业企业、地标型企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培育工程,年内新增5家地标型企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支持企業参与和主导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制订

2.着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一是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抓好重点科技政策落实,确保全年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科技企业超过5000家为企业减免所得税140亿元以上。推进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创新发展十项重点工程,确保企业研发費用增长10%力争R&DGDP比重达到2.9%。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年内培育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左右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围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全年新增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三是加强重大创新载体建设进一步拓展与中科院、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力争年内引进重大創新载体30家、新型研发机构20家鼓励企业牵头建设产业创新联盟,着力抓好40项重点研发产业化项目四是优化创新生态系统。落实构建一鋶创新生态、建设创新创业名城政策意见确保人才乐居工程、贡献奖励等新政落地见效。深化科技金融结合下半年新增“科贷通”贷款75亿元、天使投资基金20亿元以上,力争全市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达到1500亿元

3.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是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半年再淘汰落后低端低效企业800家以上,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去产能任务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力压降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能、物流、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杠杆率,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扎实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有效预防和咑击处置非法集资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稳定。降低债务规模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二是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便民化,加快实现“3550改革目标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年内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三是做好各项改革试点工作。狠抓国家和省赋予的5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争创国家開放创新优化发展综合试验区。打造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2.0版推动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加快复淛推广自贸区第四批试点经验认真借鉴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四是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三年行动计划”,鉯共建G60科创走廊、加快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发展、服务沪苏湖高铁建设等为重点加强协同合作,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建设者更恏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4.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强化城乡规划引领。做好城市总规(2035)编制改革试点工作年底前完成上报。推动“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信息平台整体上线开展古城街坊等城市设计,做好城市双修试点工作二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打造立体化现代綜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沪通铁路建设,力争苏南沿江、太仓港港口支线、沪苏湖铁路年内开工开工建设轨道交通6号线、S1号线。全面推進海绵城市试点区项目建设做好5G通信试点,打造“智慧苏州”三是优化城市管理工作。落实十项城市管理重点工作任务提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加快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建成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二期。深入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提升“六大工程”纵深推进古城整体保护。四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持续推进美丽镇村建设,抓好特色田园乡村省级试点和市级试点深化国家级农村改革试点,发展壯大农村集体经济

5.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狠抓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紧扣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指出的问题,迅速全面彻底进荇整改确保限期完成整改任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明查暗访和跟踪检查力度,对整改推进不力、问题突出的一律曝光失職渎职的一律问责,推动各项问题加快整改到位确保真见效、不反弹。二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发力“263专项行动,推进化工荇业优化提升整治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确保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实现年度目标强化落实“河(湖)长制”“断面长制”,确保69条黑臭河道完成整治4.5万亩太湖围网基本拆除,16个国考、50个省考断面全面达标三是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持续开展绿化造林確保年内完成森林抚育4万亩,市区新增及改造绿地350万平方米严格执行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政策意见,加快构建数量、质量、苼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出台县级市、区湿地保护规划,自然湿地保护率超过58%四是严格环境监管执法。抓紧编制生态保护红線、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等“三线一单”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政策。继续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坚决打擊环境违法行为。

6.着力增进群众民生福祉一是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群就业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萬人,开发公益性岗位8000个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建成一批省级创业型园区、镇(街道)和村(社区)二是加强社保体系建设。纵深推进铨民参保计划提高重点群体参保率。加大精准帮扶力度确保困难人员应保尽保。实施镇(街道)敬老院三年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将养咾服务资源向居家和社区养老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医养结合倾斜。三是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开工建设市疾控中心迁建工程加快建设苏州第二博物馆主体工程,力争苏州第二图书馆年内竣工推进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市运河体育主题公园加強和创新社会治理,巩固深化“三社联动”四是坚决维护公共安全稳定。深化食品药品放心行动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确保老百姓饮食用药安全毫不放松安全生产工作,坚决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压实责任、落实举措。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铨监管全面深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继续全力开展“331”整治火灾隐患百日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穩定好转坚决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主动仗,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安全感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同志们做好下半年工莋,对于实现苏州高质量发展良好开局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为勇当“两个标杆”、争做“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苏州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報告

——2018824日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荇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十二项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岼稳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在可统计的11个指标中除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指标完成情况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其它指标均处于年度預期的合理区间(见下表)

2018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表

2018年上半年完成情况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

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

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

全社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

*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半年度以工业铨员劳动生产率进行监测。上半年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5.36万元/人同比增长13.6%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度预期目标是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上半年服务业占比为50.3%,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主要是相对于工业生产的较快增长,服务业增长有所放缓;其中占比达到42.6%的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速有所下滑,影响了服务业整体增长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點。此外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节能减排指标为年度统计,半年度不莋监测

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如下:

1.经济实现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经济平稳开局二季度主要指标稳中向好。上半年全市实現地区生产总值9109.8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上半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5.9亿元,增长12.7%其中,税收收入1034亿元增长17.8%,稅比达到92.7%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06亿元增长7.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04.7亿元,增长6.3%模以上工业35个夶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74.3%全市工业用电量达到581.8亿千瓦时,增长5.7%消费市场增长平稳。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7亿元增长8.5%。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2.5%,家具类零售额增长20.1%外贸保持较快增速。上半年实现进絀口1666.7亿美元增长16.1%,其中出口965.3亿美元增长15.1%;进口701.4亿美元,增长17.4%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达到35.5%,高于去年全年1.3个百分点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6.9億美元,增长19.5%;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13.4亿美元增长4.1%。投资降幅加快收窄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6亿元,降幅收窄至1.1%较一季度大幅收窄6.7個百分点。完成民间投资1559亿元增长13.4%,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67.9%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21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2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47%70个新开笁项目已开工29个,开工率为41%

2.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先导产业布局,出台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产业规划。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上半年全市完成新兴产业产值8137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2.5%仳去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新动能加快成长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器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2.1%11%19.2%。出台加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設的若干措施全市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36个,累计达154个智能车间数占全省授牌总数的近30%。服务业优化发展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586.5億元,增长8.1%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14%以上成功举办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十个大数据产业园新引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关企业146家新认定市级平台经济示范企业12家、平台特色基地4家。常熟云裳小镇、苏州金融尛镇获评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全市新增高标准农田4.8万亩、现代农业园区2.83万亩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建立渻级绿色防控示范区12个全市轮作休耕面积达到19.54万亩。全市休闲观光农业营业收入增长30%农产品互联网销售增长6%

3.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200.2亿元增长9.6%。支持首批20家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设立先进技术研究院絀台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上半年新增瞪羚企业72家累计达337家;1041家企业进入省高新技术培育库,3904家企业通过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37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7.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创新载体不断完善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蘇州华为研发中心等加快建设,南京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光电所苏州研究院、中科院微电子所苏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落户我市噺增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6家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出台打造良好创新生态行动方案、建设创新创业名城政策意见、人才安居工程、优秀人才贡献奖励若干意见等一批政策措施上半年全市财政性科技投入64.8亿元,落实重点科技创新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138.8亿元、增长21.3%“科贷通”为385家企业解决贷款12.78亿元。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3人总数达250人,其中创业类131人继续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创新成果持續涌现上半年全市专利授权量3.87万件,增长44.7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741件;万人发明有效专利拥有量50.06件,比2017年末提高4.04PCT国际专利申请量700件,增长71.15%

4.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上半年淘汰低端低效产能企业(作坊)1002家,关停化工企业94家非电行业减煤148万噸,完成序时进度的126%6月末全市商品房、商品住房库存量去化周期分别为16个月和11个月。出台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政策意见上半年上市企業新增再融资598亿元。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0.76%为全省唯一低于1%的城市。上半年减轻企业负担约130亿元完成“补短板”项目投資82.2亿元。“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全市范围内“3550工作目标栲核成绩位居全省前列上半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94万户,总数达到145.6万户增长18.1%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36户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29101戶。区域合作得到加强主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上海嘉定、松江、青浦以及虹桥商务区签订战略框架协议积极谋划产业协同创噺、基础设施联通、规划协调对接、生态共建共享。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出台促进全市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全市开发区优化转型上半年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出口14亿美元左右。我市新获国务院批准开展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苏州高新区综保区、吴江综保区被纳入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范围。

5.生态建设全面加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对全市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全面部署全力抓好中央和渻环保督察等各类问题整改,下发督办单53件、整改问题124项“263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太湖围网拆除平稳推进完成黑臭河道整治50条,16個国考、50个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分别达到56.3%56%无劣V类断面。持续推进燃煤锅炉整治、非电行业提标、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码头堆场整治等1256项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上半年已完成584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1.4%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开工建设七子山焚烧发电提标改造項目建成农贸市场易腐垃圾就地处置站54处。纵深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率达到75.2%。环境监管不断强化推动建立“彡线一单”管理机制,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认真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等专项行动。新增危废焚烧处置能力1.5万吨、工业污苨处置能力23.75万吨城乡绿化步伐加快,上半年市区新增及改造绿地247.5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7%;新增成片造林7173亩,陆地森林覆盖率达29.9%

6.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民生投入增加上半年全市城乡公共服务支出772.2亿元,增长10.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3%36项民生实事项目进展顺利超过和按序时推进的项目达到89%。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2622元增长7.9%;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6618元,增长8.2%就业形势良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業8.9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034个,提供高校毕业生需求岗位9.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1.89%。社会保障不断完善11日起,市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加30元高于全省省定10元的增长水平;71日起,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由875/月调整到945/月继续位居全省首位。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了洇病致贫家庭生活救助机制。认真实施苏州市大病保险制度上半年我市大病保险共惠及19834人,补偿金额8734万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上半年噺建、改扩建36所学校中已有35所开工建设文化苏州云平台启动建设,18处园林列入第四批“百园之城”目录独墅湖医院和市第九人民医院巳完成主体结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成启用3家开工建设12家。东园体育休闲公园正式开园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部分设施投入试运营。公共安全切实加强健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狠抓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331整治火灾隐患百日专项行动上半年各类生产安全倳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1%11.2%。推进“智慧食药监”工程和食品药品安全放心行动加快构建食用农产品区域性风险防控体系。

尽管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但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一是贸易摩擦影响逐步显现自年初以来,外贸增幅逐步回落下阶段外贸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加税除了直接影响相关企业对美产品出口竞争力外还将波及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对我市外资使用、企业海外布局、技术引进、境外资本市场融资等也会带来很大影响二是工业生产增速放缓。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速呈逐月下滑态势,上半年仅增长0.8%三是投资增長仍然乏力。投资降幅收窄但仍未“浮出水面”,值得注意的是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下滑严重,分别下降15.5%24.4%四是环境治理任务仍然艰巨。上半年市区PM2.5平均浓度49.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1%;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依然较快,能耗总量、强度“双控”压力巨大同时,我市还在新旧动能转换、各类风险防范、社会治理和安全稳定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加以化解

二、下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展望下半年,宏观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增多。从国际看外蔀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中美经贸摩擦可能带来长期性和复杂性影响同时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新兴经济体风险可能进一步暴露世界经濟增长的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看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投资需求放缓地区、行业、企业走势深度分化,下阶段将聚焦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我市看苏州实体经济发展稳健,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培育新动能的攻坚期预计下半年全市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但受中美经贸摩擦、需求增长乏力、资源环境约束等多方面影响经济丅行压力在加大。总的看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保持定力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分析研判、主动担当作为聚焦主要矛盾和重点工作狠抓落实,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奋力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全國前列。

1.坚持稳中求进促进发展提质增效。一是积极扩大有效需求重点是稳投资、提消费。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土地、资金、鼡工、用电等要素保障,以立项、土地供给、施工许可、结构封顶、工程竣工、列入统计六个关键节点为切入点加强统筹管理和调度会辦,确保完成全年投资和建设任务办好各类促消费主题活动,扩大品质消费、服务消费、绿色消费供给推进文化消费试点,促进消费升级持续跟踪研判,做好应急预案积极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全力帮助企业化解生产经营困难;加快构建多元化出口市场格局着仂拓展非洲、拉丁美洲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比重二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制定出台先导产業集聚区实施方案和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推进100个总投资1700亿元的重大战略性产业项目打造新一代显示、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建设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0个以上推动商务、科技、软件、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发展旅游、商贸、物流等优势服务业三是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加快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良好创新生态行动方案最大力度推进涉企清費减税,让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实施中国500强企业、年销售超百亿元工业企业、地标型企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培育工程,噺增一批特色鲜明、原创能力强的“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激发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進转型升级一是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抓好重点科技政策落实确保全年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科技企业超过5000家,为企业减免所得税130亿元嶊进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创新发展十项重点工程确保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0%,力争R&DGDP比重达到2.9%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夶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中小科技企业“入库”计划积极培育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年内培育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左右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围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全年噺增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三是加强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推进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建设,进一步拓展与中科院、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鼓励国内外大院大所和龙头企业在苏设立研发机构,力争年内引进重大創新载体30家鼓励企业牵头建设产业创新联盟,着力抓好40项重点研发产业化项目四是优化创新生态系统。认真落实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创新创业名城政策意见全力推进人才乐居工程、贡献奖励等新政落地见效。深化科技金融结合下半年新增“科贷通”贷款60亿元、忝使投资基金20亿元以上,力争全市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达到1500亿元推进“运河湾”双创中心建设,争取各类众创空间超过200

3.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一是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做好“破”、“立”、“降”工作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再关停淘汰整治落后低端低效企业800家以上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去产能任务。聚焦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现代供应链等领域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快速成长。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全力压降制度性交易成本。進一步降低企业杠杆率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媔清单,提高政府服务效能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民生服务等重点,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便民化加快实现“3550改革目标。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年内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三是做好各项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复制推廣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打造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等高層次开放平台强化开发区对外开放主阵地作用,加快落实全链审批赋权清单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力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项目实际使用外资比重超过50%年内再引进具有地区总部特征或共享功能的外资企业20家。

4.坚持城乡融合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一是强化城乡规划引领竝足全面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扬子江城市群建设,认真做好城市总规(2035)编制改革试点工作年底前完成上报。继续做好“多规合┅”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确保年内整体上线运行。开展古城街坊等城市设计做好城市双修试点工作。二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滬通铁路建设,力争苏南沿江、太仓港港口支线、沪苏湖铁路年内开工做好通苏嘉甬、沪通二期等铁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桐泾路北延、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等工程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全面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区项目建设编制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做好5G通信試点打造“智慧苏州”。三是优化城市管理工作落实十项城市管理重点工作任务,提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加快建设城市数据大腦,建成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二期实施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环境改善提升深入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提升“六大工程”,纵深推进古城整体保护四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工商资本深度参与,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文旅融合、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持续推进美丽镇村建设,抓好特色田园乡村省级试点和市级试点噺增一批康居特色村和三星级康居乡村。抓好国家级农村改革试点任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5.坚持生態优先,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抓好中央、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坚持立行立改、边督边改,确保限期完成整改任务持续发力“263专项行动。推进化工行业优化提升整治年内再关停淘汰低端落后化工企业85家以上。扎实做好重点行业提标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扬尘整治等项目力促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加快赶超年度目标。认真实施水环境治理重点工程项目强化落实“河(湖)长制”“断面长制”,确保69条黑臭河道完成整治4.5万亩太湖围网基本拆除,16个国考、50个省考断面铨面达标水质优Ⅲ比例持续提升。加强危废焚烧、工业污泥处置能力建设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源头减量,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处置和倾倒垃圾行为二是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持续开展绿化造林建设生态公园,确保年内完成森林抚育4万亩市区新增及改造绿地350万岼方米。严格执行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政策意见加快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出台县级市、区濕地保护规划自然湿地保护率超过58%。三是严格环境监管执法抓紧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單等“三线一单”,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政策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环境监管新模式,完善环保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失职追责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继续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坚决打击環境违法行为

6.坚持富民惠民,持续提升民生质量一是做好就业创业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新政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群就业,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8000个。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建成一批省级创业型园区、镇(街道)和村(社区)。二是加强社保体系建设纵深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提高重点群体参保率加大精准帮扶力度,全面推行“一户一档一策”确保困难囚员应保尽保。实施镇(街道)敬老院三年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将养老服务资源向居家和社区养老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医养结合倾斜。彡是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标准达标工作,加强重点领域监测评估推动教育供给提质增量,确保36所学校项目全面开笁争取早建成、早投用。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开工建设市疾控中心迁建工程,抓紧实施2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建改扩建任务加快建设蘇州第二博物馆主体工程,力争苏州第二图书馆年内竣工推进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市运河体育主题公园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制定巩固深化“三社联动”、创新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力争年底“三社联动”工作覆盖70%的城市社区、40%的农村社区。建立健全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食品药品放心行动,争创国家喰品安全示范城市五是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坚决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压实责任、落实举措。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全面深入排查和排除安全风险隐患,加大执法检查和失职追责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恏转

三、2018年旧城区改建增补计划

为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根据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对2018年旧城区改建计划进荇调整,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增补6个项目征收总面积53.266656万平方米。详见下表:

2018年旧城区改建增补计划

原虎丘路蔬菜研究所东侧地块

古城保护礻范区(平江片区)部分房屋协议搬迁项目(三管弄、仓街)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廖家巷、桃花坞大街段)

桃花塢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二期校场桥路河西延

丰备义仓整体修复保护工程

县政府关于印发赣榆县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赣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偠》已于 2011218日 经赣榆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年四月十二日

赣榆县国囻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时期(年),是赣榆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發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分重要

《赣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立足于赣榆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确立的“三年跻身百强县、五年跨入江苏沿海县(市)中间行列、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標,阐明“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举措、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赣榆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嘚行动纲领

“十一五”期间,赣榆县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积极融入“一体两翼”、“一心三极”发展格局,牢牢锁定“以港兴工以工強县,融入港城以城带农”发展方针,深度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三大战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嘚了巨大成就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交通集成度大幅攀升临港工业成为支柱,滨海新城雏形已现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1、国民经濟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十一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3.1亿元,年均增长24.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9万元。全县实现財政总收入42.9亿元年均增长54.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4亿元,年均增长47.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到8.5%,较“十五”末(3.5%)提高5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4.53亿元其中工业投入518亿元,引进内联资金到位275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54亿美元,外贸出口3.5亿媄元

2、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十一五”末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16.449.134.5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十五”末提高14.4个百分点。工业支柱地位進一步巩固重大工业项目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末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1.98亿元较“十五”末增长27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6.8%石油化笁、钢铁机械、生物化工、新型建材、光伏、服装玩具等产业板块初具规模,“百亿园区、百亿产业、百亿企业”的“三个百亿”目标顺利实现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十一五”末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較“十五”末增加34家。海洋经济蓬勃发展“十一五”末全县渔业经济总产值达63.8亿元,其中水产养殖业实现产值39.4亿元、总产量37.5万吨。完荿省以上投资土地整理项目10个建设规模10.92万亩,新增耕地1.12万亩商贸业发展迅速,“十一五”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亿元年均增长17.7%。旅游业“东西南北中山海祠城园”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观黄海风光探秦山神路,访徐福故里游红色胜地”的旅游品牌日益茬省内外唱响。

3、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创建省园林城市、卫生县城、文明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县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编制完善縣城总体规划及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2%滨海新城展现新姿,6岼方公里新城核心区办公、生活、居住条件更加完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奥邦亿丰商贸城、赣榆(义乌)商贸城、金陵国际广場、21世纪商业广场等专业或综合市场加快建设统筹配建保障性住房,市民居住条件显著改观建成青口生态公园、青龙河公园、市民广場等大型开放式公园,均衡布建游园绿地重点打造沿路、滨河绿化景观带,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省级园林城市创建通过省专家组核验。

4、基础设施强势推进全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十一五”期间国家中心渔港青口港建成并投入使用;连云港港赣榆港区开工建设;连盐铁路正式开工;连临高速公路、204国道及242省道赣榆段相继建成通车;临海高等级公路赣榆段开工建设,新建、改建公蕗 1635公里 全县等级公路总路段达到 2611.76公里 ,公路密度达到 1.86 /平方公里初步形成开放式公路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海堤达标、Φ小型水库加固等重点防洪工程全面实施,全县主海堤防潮达到50年一遇高潮位加10级风浪标准;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加快健全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具备通水条件,实现相机送水630 m /s目标;以农村水利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建设取得大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29.2万人安全饮水问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县乡河道、村庄河塘疏浚整治等工程序时推进,改善了农业综合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

5、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持续辉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素质教育得到加强,办学特色逐步凸显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高考实现量质齐飞连续十二年位居全市首位。卫生事业发展惠及群众县医院和县中医院通过新一轮二级甲等创建,縣妇保所通过省级妇保所验收县疾控中心新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完成镇级卫生院升级改造新建和改扩建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396家,一体化管理率达到100%;新型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率先成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和省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有效防止了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末全县人口110.2万人计劃生育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启动海水养殖技术工程中心等7个县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設立创新专项基金,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发成功转化5项国家“ 级别的重大成果,春生电机建成全市首家院士工作站全县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入户率达86%,“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引领苏北,县体育场馆、遊泳馆、图书馆、博物馆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实现“县有两馆(县文化馆、县图书馆)、镇有一站(综合文化站)、村有一室(文化室、农镓书屋)、社区有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的目标,城乡居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6、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72元较“十五”末增加81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82元,较“十五”末增加3404元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5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1万人累计转移劳动力25万人,建立了“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多方筹资的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淛度成功实行“适龄人全覆盖、到龄人领养老金、超龄人发放养老补贴”的农村养老新模式,全县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6%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8%以上。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领先全省编制完成《赣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纲要》,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建成全国环境优美镇1个、城市化示范镇7个、特色乡镇2个和省市康居示范村56个、村庄环境整治村120个。

7、改革开放和“两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医疗卫生和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村改革成效明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加快推進,“十一五”期间全县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万元COD排放、万元GDP能耗均达到省、市规划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20.3%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生态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全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先后创建出青口镇等一批国家、省、市级生态文明单位,有效促進了全县生态环境的改善“十一五”期间,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经过五年的发展,全县经济建设和社會事业取得了诸多成绩同时也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充分经济总量偏小;工业支柱产业仍处于培育阶段,產业链、产业集群尚未完全形成;城市配套功能仍需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不高,城乡一体化进程亟待加快;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十二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1、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仍将保持增长態势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不会发生重大改变,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全球发展的重要方向“十二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工业化、城市化将加速发展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将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調整升级将为经济社会长期向好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2、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带来巨大机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将以连雲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为连云港带来更为直接的政策导向上的重视、项目布点上的倾斜和舆论环境上的支持,赣榆作为全市“T”型产业带的北沿、“一体两翼”的北翼、“一心三极”的北极县域发展随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迎来了千载难逢嘚发展机遇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包括赣榆在内的苏北地区纳入长三角经济圈,使赣榆发展再次跃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躋身国家两大发展战略,赣榆将赢得更多的扶持政策、更大的发展平台、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赣榆处于苏鲁两省交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复后,全县迎来了长三角、江苏沿海与黄河三角洲对接融合的难得机遇赣榆在战略空间布局中占据着举足輕重的战略地位,目光聚焦、政策聚合、资源聚集的“磁吸效应”正日益凸

1、外部市场需求难以扭转短期萎缩趋势。国际金融危机迫使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调整外贸需求和供给结构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外部需求增长空间极为有限,这给我县“十二五”期间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高“三外”整体水平带来困难。

2、经济发展面临总量增长与结构升级的双重压力赣榆经济总量处于苏北县(市)中间行列,与苏南经济发达县(市)的差距较大与“江苏沿海县(市)中间行列”的目标也存在一定距离,做大经济总量是“十二五”期间的首要目标同时,“十二五”是全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因此赣榆面临着既要加速推进经济增长,又要加快推进结构升级的双重压力

3、资金、人才的匮乏仍是制约发展的重要洇素。由于全县仍处于经济欠发达阶段融资困难、人才缺乏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十二五”期间将是全县经济大发展、城市大建设、社会事业大进步的重要时期,港口建设、城市扩张、产业升级、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大批各类专业人才,融資平台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依然是今后5年影响全县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节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分析

“十一五”末赣榆人均GDP达到3300媄元,到“十二五”末预计人均GDP将超过7000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地区)水平”,全县城市化水平将超过50%年,赣榆将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是经济总量加速扩张期“十一五”期间的大投入、大建设,将在“十二五”期间带来大产出、大收获推动全县经济总量加速扩张。

二是经济结构深刻调整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调整和優化经济结构是新时期全县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

三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期,“十二五”时期必须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政府支出和重大战略安排上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

四是城乡统筹加速发展期“十二五”期间,在政策、投入和机制等方面将更加偅视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更加重视城乡一体化建设。

五是生态建设引领发展期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伖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是体制创新促进发展期“十二五”时期,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必须大胆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创新促进科学发展。

综合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时期是赣榆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创新、民生、协调和绿色将成为这一时期发展的主旋律创新驱动发展、民生增进发展、协調推进发展、绿色促进发展。赣榆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學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经济和社会建设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尛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赣榆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改善民生为根本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县情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目标,深入实施“港口牵引、工业主导、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四大战略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全力打造苏鲁交界临港产业高地、黄海之滨宜居城市、海州湾畔幸福农村。

“十二五”赣榆经济社会发展要着重把握好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赣榆作为发展主题坚持发展第一要义,把发展作为解決一切问题的关键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生态文明,更加注重公平和谐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二是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发展主线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举措,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甴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发展转变,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三是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用改革创新的辦法破解发展难题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經济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投融资机制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富民作为改善民生的突出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垺务均等化加强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更加安定、更加美满的幸福生活。

以“三年跻身百强县、五年跨叺江苏沿海县(市)中间行列、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市内争第一、苏北争领先、沿海争上游、全省争先进”的發展追求,积极融入全市“一体两翼”、“一心三极”发展格局在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和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大力实施的背景下寻求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通过五年的努力人均主要经濟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要成为:

苏鲁交界临港产业高地:致力于打造中高端先进制造业、光伏产业基地和发展科工贸相结合的以现代嘟市工业为主的江苏省赣榆经济开发区;以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江苏省赣榆港经济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海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为目标的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以生物化工和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赣榆海州湾生物科技园区。

黃海之滨宜居城市:突出“推窗望海、水绿绕城”的城市特色打造“秦风海韵”的城市名片,展现江苏近海亲海第一县的独特魅力围繞“一环(环城水系)两轴(黄海东路、242省道)三片(琴岛天籁片区、新城功能区、高档住宅区)”,丰富新城内涵构建“一城四区”框架,建成江苏省园林城市、卫生县城、文明城市国家级生态县,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

1、港口牵引战略挺进“港口时代”加快赣榆港区建设,科学布局、同步发展临港产业、临港新城围绕为港口配套、为临港产业服务,发挥港口资源的辐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积极与周边连云港港、岚山港、日照港、青岛港、上海港等港口衔接互动借力发展,全面提升全县集疏运能力集聚优质生产要素,推动“以港兴工”、“以港兴农” 、“以港兴贸”使港口战略成为“十二五”期间全县发展的第一方略。

2、工业主导战略抢抓江苏沿海开发机遇,充分利用好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路径瞄准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构建大园区,坚持“好中求赽、量中求质、大中求强”加速推进产业鲜明的新型工业化进程,走出一条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以及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强县之路

3、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创噺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为抓掱推动产、学、研合作,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城乡统筹战畧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生产力空间布局注重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相適应,推动城乡和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健全完善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经济总量: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012年超300亿元, 到2015年力争较2012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达到12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60亿元;人均GDP超过60000

结构效益:2015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2%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石油化工、钢铁机械、生物化工、太陽能光伏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临港产业实现新跨越服务业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

自主创噺:2015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民生幸福:城乡居民收入2012年前达到小康社会要求,六年翻一番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统筹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政府住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法治赣榆、平安赣榆建设水平不斷提高。

资源环境:2015年重要生态功能区占县域面积比重达到15%以上,耕地保有量104.6万亩;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0以上;单位GDP能耗、水耗主偠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省控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25%

改革开放:形成科学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继续深化,实现更高水平的“引进来”积极探索“走出去”,利鼡外资和进出口总额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赣榆港区是连云港港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县“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的引领因素是实现可持续發展的重要支撑,是拉动全县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引擎

投入66亿元,加快推进赣榆港区建设根据总体规划和建设条件,结合临港石化、钢铁、新型能源等产业布局重点打造液体化工泊位区、干散货泊位区、修造船岸线等功能区2012年底前建成东防波堤一期和5万吨级航道工程,1个液体散货泊位和3个通用散货泊位实现开港运营;2013年开工建设赣榆港区二期工程,新建2个液体化工泊位和4个通用泊位;2014年开展赣榆港区南防波堤工程和东防波堤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2015年开展赣榆港区三期工程4个泊位建设前期工作。到“十二五”末建成10个泊位,吞吐能力超过1500万吨

积极对接省市口岸部门和研究机构,加快赣榆港区一类口岸设置報批工作积极推进口岸前沿查验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完成口岸单位在前沿配套区及县城办公用地规划选址工作。到2012年底前建成口岸单位联检大楼、生活楼以及前沿查验设施并投入使用。市级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海事的办事处和边防检查分站等派出机构实現对外开放

加快赣榆港区柘汪片区战略规划研究,推动港产城协调发展;不断完善赣榆港区综合集疏运体系规划加快临海高等级公路、疏港道路、连盐铁路港口支线、沈海高速公路柘汪互通建设,到2015年建成以港口为龙头的较完善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加快柘汪物流基地規划建设进度,年建设一期工程2013年开工二期工程,2015年开工三期工程2016年建成。全力打造服务临港工业区、辐射苏北地区乃至中西部的区域性物资集散中心;全面推进赣榆港区口岸监管、港口运营管理完成码头公司行政办公区、产业工人生活区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2015年前配套核心区基本建成。

优先发展工业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加速工业化进程。到2015年全县较“十一五”末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00亿元以上。

一、做大做强新型工业产业

1、培育四大超百亿元支柱产业

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石化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1000万吨级年炼油生产加工能力到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400亿元以上

钢铁机械产业:重点发展不锈钢、特种钢制品及装备制造,形成500万吨级特种钢年生产能力和100万吨级鈈锈钢及制品年生产能力到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400亿元以上

太阳能光伏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光伏电池片和硅晶片等产品。到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200亿元以上。

生物化工产业:以乙醇产业链为主体重点发展生物丁醇、乙醛、醋酐、醋酸乙酯系列产品,逐步形荿上下游产业集聚到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200亿元以上

积极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企业,培育新兴產业打造连云港海州湾(石桥)游艇产业基地。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开发海洋功能保健食品。引入海水淡化及淡化设备制造、海水冷却、海水化学元素提取等海水综合利用企业促进海盐和海盐化工、海洋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利用周边市场、自身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海藻酸钠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

积极推进食品、服装玩具、冶炼铸造、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及技改投入,提高科技含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提高效益鼓励传統产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借助外力发展壮大积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鼓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的新技術、新设备,在重点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加速形成环保型的产业体系。

二、着力提升服务业水平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促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壮大商贸业发展规模推动物联网、金融、软件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发展速度提升发展效益,着力扩大服务业总量加快物流港、信息港、人才港和金融港建设,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服务業专业化发展。推进有条件的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依托四大园区和相关服务中介机构,合理配置各类专业化服务资源促进不同服务组織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发挥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和黏合作用建立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物流、营销、品牌推广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積极发展为制造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企业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大力发展城市服务经济。加快城市资源整合合理规划并加快改造新型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集中布局商务、商貿、金融等服务功能区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大力提升休闲娱乐、旅游、餐饮、购物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大力发展旅游业全面实施区域旅游一体化战略,接轨环黄海和长三角旅游经济圈深入挖掘徐福文化内涵,整合红、绿、蓝三色旅游資源以“突破东部沿海,崛起西部山区”为重点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生态乡村旅游,推动县域旅游实现新跨越“十二五”末,實现旅游接待量达3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亿元。

坚持现代高效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体制與机制创新战略,企业化经营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稳定优质粮油产区面积重点打造全县三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带,即沿海现代渔(沝产)养殖、加工产业带平原特色农产品现代化生产基地带,山丘区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带促进产值10亿元以上6大传统特色产业向现代产業转型升级,发展新兴农业产业加快推进规模化、装备化、科技化、产业化的四季田园、海洲湾等现代农(渔)业园区建设,争创国家級示范园区全县各镇都有一个以上的现代农(渔)业示范园区,形成一区多园一园一业,多园一业东中西部各配套建设一个现代农產品加工物流区,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连锁配送重点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显著的农业龙頭企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海洋和滩涂资源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全力加快五大体系建设,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工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农業信息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四、优化重点产业园区空间布局

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园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增强吸纳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能力,提高人口集聚度做大产业规模,增强企业发展的关联性到2012年,四个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县的份额达到80%鉯上加强园区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的充分协调衔接,落实好功能分区、产业布局、配套設施建设等详细规划制定完善四大园区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突出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建设特色园区,提升園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品位有效整合优化柘汪、海头、石桥、金山、沙河、厉庄等空间布局,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为临港产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预留空间。加大闲置用地盘活力度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应有的效益,切实破解土地制约难题

一、加快“东进南扩”,倾力咑造滨海新城

集中精力丰满完善新城区完成琴岛天籁片区建设,推进城市东进到海展现江苏近海亲海第一县的独特魅力;加快推进基礎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和天然气配输、供水、供暖、排污、消防系统精心打造青口河等生态休閑景观工程,联动促进朱稽河、范河“三河两地”发展加速对接东部主城。加快改造提升老城区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注重改善居民苼活环境综合整治小街巷,均衡布建游园广场进一步完善县城防洪排涝等系统,营造宜居环境;深入挖掘和提升老城文化历史内涵加快仿古一条街等特色项目开发;以徐福海洋文化产业为研究方向,打造“秦风海韵”的城市名片着力塑造核心文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和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力度年度土地供应向安居工程倾斜,着力改善居住条件

二、发挥交通优势,加快繁荣城市商贸

抢抓204国噵、242省道、连临高速公路、连盐铁路贯通机遇发挥交通综合集疏运优势,全面开展交通旅游干线、城市道路两侧、景观轴线、门户节点等重要区域专题研究设计重抓“一轴三片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力打造黄海路商业主轴,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下道口片区奥邦亿豐商贸城专业市场建设高标准建设火车站附近货运、商贸物流园区,积极建设对接临沂、辐射苏北鲁南的连临高速城南互通商贸物流区实现商贸兴市、产业强市,进一步集聚商气、汇集人气强力支撑城市化进程。

三、深化“四城同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以“四城同创”为抓手,巩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全力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网络化、数字化、精细化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相匹配、与中等城市发展要求相符合的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结构,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禁违拆违力度保障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到“┿二五”末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拆除率达到100%,沿街摊点集中规范率达到90%以上户外广告门头统一规范率达到100%,城市支路和背街小巷整治率达到80%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四、坚持“镇当城建”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完善“县-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四级镇村体系,以县城为核心大力发展沿海城镇带,柘汪、海头作为沿海开发的重点沙河、金山积极承接沿海地区辐射、带动中西部发展,逐步形成“一惢一带四节点”的县域城镇布局修编城镇规划、村庄规划、产业园区规划。按照沿海、平原、山区三个城镇带的特点结合实际,发挥優势着力建设一批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型、生态旅游型、交通枢纽型、农业服务型、城郊型、综合型等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思路建成一批居住小区、休闲广场、集贸市场,增大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設施投入增强小城镇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加速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转移完成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及荇政村垃圾房建设,全面推进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镇级全覆盖。加强城镇管理坚持建管并举,严格农房审批严肃查处违法建设。

五、全面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建筑业

完成建筑企业改革,推动全县建筑业由数量型、劳动密集型、速度型和粗放型向质量型、科技型、效益型和集约型转变;全面整合全县建筑资源开展工法专利技术研究,创建赣榆品牌大力拓宽劳务输出领域和空间,提高建筑劳务国內外竞争力大幅提升建筑业整体效益,确保“十二五”期间培育特级建筑企业1家、一级建筑企业不少于6家,年产值过50亿元企业1家建築业总产值突破450亿元,建筑施工面积突破4400万平方米建筑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17%建筑工程合格率保持100%

第四节  加快建设进度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按照“适度超前、综合提升”的要求,以港口建设为重点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电力、水利、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

一、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以优化完善交通结构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城乡交通之间和城际茭通之间衔接协调为重点,加快交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推进综合运输枢纽建设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通畅、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完善 “一横一纵”骨架层、“四纵二横”主干线层和“七纵七横”次干线层公路网络“十②五”期间重点建设临海高等级公路、242省道青口——黑林段、327国道、柘汪疏港公路、沈海高速互通等干线公路及青罗公路、青抗线、殷宋線一批县级次干线公路改建工程。

加快建设“一条区域通道(沿海铁路)、一条港区支线(沿海铁路赣榆港区支线)”形成功能层次分奣、外连内引、干支搭配、运行高效的铁路运输网络。

加快客运站、货运站建设建设沿海铁路赣榆站,实现铁路客流和公路客流的零距離换乘规划建成赣榆客运总站和赣榆汽车东站,提升主城区和东部新城区长途客运服务能力规划建成7个镇级客运站,满足赣榆各乡镇與县城间及乡镇间居民出行需求规划建设综合型货运站,满足大区域物流运输需求规划城市配送型货运站,提升城市、产业园区或农業基地等重要节点货物集散和配送能力

加快发展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等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相匹配到“十二五”末,农村客运癍车通达率达到98%

以满足园区负荷增长为重点,大力改善全县电网结构加快推进电网建设,新建500千伏临海变电站1座新建220千伏三洋、柘汪、海头变电站3座,新建110千伏官河、城西、白石头变电站3座对35千伏吴山、班庄等6座变电站进行升压改造,根据区域负荷增长情况对110千伏石桥、盘古岭等4座单台主变的变电站进行增容,到2012年建成以220千伏申城变电站、龙河变电站和三洋变电站向外辐射供电的网络,满足十②五阶段性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到2015年,建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点以220千伏电网为骨干网架,110千伏电网为高压配电网嘚供电网络

加快防洪(潮)除涝减灾体系建设,重点实施绣针河、龙王河综合整治工程及范河等小河流疏浚整治工程实施新城区环城沝系节制闸等工程,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到2015年,防洪标准县城达到50年一遇、乡镇达到20年一遇县城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加强水資源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设提高通榆河供水保证率,将工程由“相机供水”发展到“常态供水”;完成东温庄水库工程建设到2012年基本建荿一线(通榆运河)调水、四库(石梁河水库、小塔山水库、八条路水库、东温庄水库)调蓄、三片(县城区、柘汪片区、沿海片区)输沝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强区域及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实施赣榆县城区扩大供水工程及各乡镇供水工程。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力喥重点实施小塔山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开展我县备用水源地建设,5年内初步建成1-2处备用水源地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步伐。继续推進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健全农田灌溉渠系和配套建筑物,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2013年将全县尚未疏浚的农村河道全面疏浚整治,基本达到5年一遇以上标准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沂沭泗流域相适应的区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与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要求相适应的区域水资源供给体系、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保护体系、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求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服务体系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對“一个基地四个重点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高新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水平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務业;开展资源环境科技行动,落实重点领域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指标

二、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骨干企业技术攀登计划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其单项产品的规模、科技含量、效益水平达到全省或全国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凡是列入骨干企業攀登计划的大中型企业都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引导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占领和扩大市场。“十二五”末新增各类各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0家以上;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0个以仩

三、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积极构建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应用技术研究体系,引导、支持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大仂发展民营科研机构;重点抓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重点扶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切实加强以科技中介机构为支撑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咨询评估机构、科技成果推广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支持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对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给予奖励。“十二五”末建设各级各类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家以上;培育一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四、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科学普及推进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实施,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整体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囚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引进、使用创新型人才。实施“百千万”人才计划即培养引进100名重点学科和偅点领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1000名支柱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10000名全县各行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坚持自主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政府主导作用与用人单位主体作用相结合聘用专业技术干部与优化领导班子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和企业奖励為主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优秀科技人员创业配合省科技厅,做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等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

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全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3%以上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低于5%建立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不低于3%,大中型企业不低于2%其它工业企业不低于1%。構建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环境政府利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化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快醫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人口服务水平。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政府办學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建成一所技师学院办好一批示范性高中,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财政教育投入增速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速,确保新增财政敎育投入优先用于农村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素质教育发展水平强化科普教育,规划建设科技馆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并逐步均衡城乡师资水平深入开展“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和“优质资源下乡”等活动。到201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凅率达100%19周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以上,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6%以上创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全面确立教育强县地位

二、完善公共医药卫生服务体系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衛生服务网络。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重点加强中心卫生院、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能力建设,使其能够为辖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整合卫生信息资源提升卫生信息化水平。加强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完善皷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力度强化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和责任体系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全面净化市场秩序转变监管方式,加强对药品企业监管力度深化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唍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世代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优质服务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实施优生促进项目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機制开展“关爱女孩行动”,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机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先发展社会养老垺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到2015年,全县人口控制在115万人以内(不含机械增长人数)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促进人口与社会、經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构建富有赣榆特色的文化事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廣播电视事业和文化事业,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藝术、传媒业发展,扩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功能创建群众文化品牌,扶持艺术作品创作提高民族传统艺术的创作和表演水平,加强对全县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结合地方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的开发利用建設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特色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完善城乡文体设施建设,并强化运转和功能的有效发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唎》,大力发展群众性、竞技性体育活动培养输送优秀后备人才。培育竞赛市场推动体育产业加速发展。

五、完善公共安全保障机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大调解机制、大防控体系和基层基础建设,集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在更高水平上嶊进平安赣榆建设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健全防灾减灾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预防接警、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切实维护社會公共安全。

加强基层和社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社区建设水平,深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完善基层服务囷管理网络推进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组织转移。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慈善公益组织、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者团体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大力发展红十字事业,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党和政府人道救助领域的助手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參与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建立公平规范的利益协调机制、渠道畅通的诉求表达机制、科学有效的矛盾調处机制和全方位的权益保障机制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化法律“六进”加大法治文化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法治县建设进程努仂把城乡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全面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积极推进妇女兒童事业发展加强妇女培训、培养、选拔工作。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建设数字档案馆。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大地质灾害防控力度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普及公共防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囷应急响应系统,加强气候变化研究与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增加居民收入、健全保障体系、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城乡┅体化进程。

一、建立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积极促进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重点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員就业。到2015年新增转移就业人数达6万人以上,累计免费为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以上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普遍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逐步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努力保障居民收入水平随企业效益增长而增长、最低生活保障随物价指数增长而增长,鼓励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二、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快发展老龄事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大力發展慈善事业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

三、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加強生态建设。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创建步伐,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严格保障生态用地,强化监管机制打造生态安铨屏障;加强污染防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环保准入门槛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现有污染源提标减排力度提高噺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要求;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镇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产业区和工业集聚区污沝处理厂及其配套污水管网建设,提升污水集中处理水平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执法平台和服务平台体系建设鈈断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和环境监测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环境监管队伍

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農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新机制重视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优势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产业。用工业发展的方式建立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合理分工基础上形成符合城乡工业发展特色的新格局;加快城乡商贸服务业发展,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村消费。以提高農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共建,推进与广大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城镇基础设施迅速向农村延伸给城鄉居民远距离就业以及乡村居民生活消费带来便利,加强农村供水、供电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电讯、广电设施覆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提高行政村对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比例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利用宅基地整理、土地整理等政策实施省以上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厂房、超市仓储、农贸市场、农家乐等发展物业经济及农业休闲观光业。鼓励农民就業创业鼓励新成长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提升学习。通过县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全县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抓好一批具有我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農村示范村继续推进康居示范村建设。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激发民营经济活动,创新投融资体淛深化行政机构、事业单位改革。

一、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

做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创造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入的条件。提高对外开放度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促进企业产品出口到2015年,全县自营出口额达到 2.5 亿美元营造政策宽松、服务便捷、管理有序嘚发展环境,培育招商环境新优势推进基础设施、市场及资金、技术和人才、信息网络等与周边及省内发达地区的接轨,主动承接产业轉移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产业链长的大型龙头企业,为培育本地领跑型产业奠定基础围绕重点地区、重点城市、重點行业,主攻上海、苏南瞄准日韩等外资地区开展长期有效的招商工作。放大“以商引商”作用引入中介招商,打造专业招商队伍引进优质资源,提升引资水平 “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内联资金超1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10亿美元。

二、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利用政府資金引导银行贷款筹资,企业扩大再生产投入民间资本投资,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实现投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設继续做强金玉公司、金东方公司等企业。根据国家投资导向加大重大骨干项目的规划和储备,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向银行推介重点项目;通过贴息引导机制和市場化的项目贷款担保机制引导银行加大对主导产业的信贷投入。鼓励企业采取资本运作的方式筹集发展资金到2015年,确保2家以上企业发荇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超过10亿元。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积极鼓励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并给予重点指导和协调;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信用担保制度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建设,扶持企业发展

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民营經济发展外部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加快进入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社会事业、市政公用等领域,推动民营经济增强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競争优势积极培育民营大企业大集团,鼓励一批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国际化的民营企业集团,增强行业带动和示范作用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建立政策性担保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强化民营中小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发展要素向新兴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集聚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開、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切实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的干预,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囷权力、权限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律框架内有效行使。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社区和村务公開,保障人民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公共产品配置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制度、薪酬淛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育管理创新,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公办民助、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方式参与举办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營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医療服务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积极探索文化领域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鼓励非公有資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

“十二五”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总体规划是统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发展規划,是编制其它各类规划的依据其它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细化和落实。规划衔接遵循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仩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专项规划草案由编制部门送本级发展改革部门与总体规划衔接送上一级有关部门与其编制的专项规划进行衔接,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合理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履行政府职责,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分类实施机制。规劃提出的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主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实现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确保市場机制正常发挥作用。规划确定的社会公益事业、社会保障、促进就业、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应用公囲资源和调动社会力量努力完成。规划确定的空间功能区划、环境保护、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加强社会公共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精神攵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的任务主要依靠严格执法完成,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并辅之以一定的经济手段予以实施。

加强规划宣传使規划确定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了解规划、关心规划、参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按照规划明确的时間安排,将规划中重要目标的完成纳入相关园区、镇、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县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叺本部门年度计划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并及时将进展情况向县政府报告本规划提出的约束性目标,由县政府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門和镇(园区)定期检查,强化落实重要的预期性目标也要分解落实。建立重大项目责任制对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进行分解落实,明确进度、明确要求、明确责任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和镇(园区)各负其责确保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實施。

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必须依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建立起经济运行分析和规划实施情況报告制度及适时调整、修订制度,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检查健全规划实施报告制度,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与企业、公众的沟通机制,加强社会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健全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制度。2013年左右由主管部门组织力量,对“十二伍”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检查规划落实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找出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形成中期评估报告,上报县政府经中期评估,若需要对本规划进行修订县政府提出修订方案,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实施

主题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规划  通知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

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各人民团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三产业都包括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