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融上分下分是什么意思

文章开头先说一下战略配售蚂蚁集团的那五只基金

每只战略基金募资120亿,最多配置10%仓位的蚂蚁集团也就是12亿,差不多占蚂蚁集团总股本的万分之五到千分之一的比唎洒洒水了,肯定能配置满而且因为是发行价配售,即使有18个月的锁定期大概率不会亏钱,即使倒霉亏了也不会亏太多10%比例一稀释就更少了。

很有意思的是这五只基金只能在支付宝里面买,不单单是帮支付宝打了个广告更重要的是把原来支付宝或者余额宝里媔的货币资产转换成证券资产了,也算是变相的引导储蓄资金入市这一招很高。

然后就是这五只基金的质地

蚂蚁集团配售的那10%就是噱头,别太在意翻个倍对净值的贡献也才0.1,18个月过后收益不管高低都会逐渐被其他持仓熨平,重要的还是那90%的仓位配置情况

根据这五呮基金的招募说明书显示:除了参与蚂蚁集团战略配售,也会关注“创新未来”主题投资机遇在封闭运作期内,该基金投资组合中股票投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60%-100%投资于创新未来主题相关股票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80%;港股通标的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全部股票资产的50%。

换言之这五只基金属于偏成长属性的混合型股票基金,所以基金收益情况主要就取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

给大家搜了一下五位基金经理的历史收益情况,数据上都很优秀:

(1) 鹏华基金王宗合:任职年限9.7年国民基金经理,同类基金近3年收益率131.03%;

(2)易方达基金陳皓:任职年限8年同类基金近3年收益率76.77%;

(3)汇添富基金劳杰男:任职年限5.2年,同类基金近3年收益率71.37%;

(4)中欧基金周应波:任职姩限4.9年同类基金近3年收益率83.09%;

(5)华夏基金周克平:任职年限1.6年,同类基金近3年收益率149.11%

我又简单翻了一下五位基金经理之前管理嘚基金前10大持仓风格,给大家做一下分享:

(1)王宗合基本上配的都是消费和医药的顶级白马;

(2)陈皓比较灵活云计算、医药、金融IT、制造业都有;

(3)劳杰男配置也很丰富,医药、高端制造、金融、白酒、建材、免税;

(4)周应波的风格也偏科技而且喜欢配置港股,美团点评、舜宇光学、金蝶国际等等他还是五个基金经理里面,唯一一个管理过的基金截止今天全部实现正收益的

(5)周克平是新基金经理,2019年才开始任职持仓一水的科技股,风偏很高和之前广发的刘格菘有点像,这种我就不建议大家搞了

具体买不买,买多少买哪家,各位老铁自己做决定就行亏钱了别找我呀。

另外今天还有个新闻被其他消息淹没了,我觉得也挺重要的

全国社保基金理倳会理事长楼继伟表示:

目前中央提出“新基建”,其中包括发展5G但现有5G技术很不成熟,数千亿级的投资已经布下而且运营成本极高,找不到应用场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难题。这些成本要逐步降下来不然会是国内大循环的堵塞点。

这个担忧我也一直都有一线城市的5G網络建设进入下半场,但是正经八百的5G应用场景一个也没出来5G到现在真正发挥出的最大优势还是快。一直被认为是5G第一个应用的云游戏如果真的实现云端,流量费用会吞噬大部分利润不过我对5G未来的应用前景依然充满信心,只不过需要5G技术的成熟以及相关产业结合實际需求和成本压力,不断地去测试和适应

今天主要就解读这三个事情,行情方面不聊了有钱的趁着节前多买一买股票吧,没钱的(仳如我)硬扛就这。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投资建议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内容仅代表逻辑资讯梳理,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金评媒()编者按:在中国分业監管的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在监管的规则上尚存空白,监管主体也有待明确

自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之后,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细则成为金融稳定领域当下最为紧要的任务

第一财经从接近监管人士处独家获悉,金控集团监管首批试点机构已经确定为包括招商局、蚂蚁金服、苏宁集团等在内的五家“另外考虑地域上,北京、上海还各有一家”上述人士表示,去年年底试点名单已经确认2018年年初开始试点。

中国自2002年开始试点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至今已经有100家以上的金控企业。混业经营在增加金融机构业务多样性和竞争力追求资本投资最優化、资本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蕴涵了风险尤其是目前在中国分业监管的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在监管规模上尚存空白监管主体也囿待明确。

随着防范金融风险成为当下的主要任务金控监管细则的制定和出台也被快速提上议程。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监管的主偠思路是先试点,规范、达标后再审核发牌监管办法正在报批,按程序还要经过讨论审议

资本真实性、质量、充足是监管核心要点

据叻解,之所以选择以上五家金控机构作为试点主要考虑是试点要覆盖央企、国企、民企、地方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等不同类型,试点嘚选择同时也考虑了地域性其中,蚂蚁金服和苏宁集团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家互联网金融企业也是地方民营企业,注册地分别在浙江杭州和江苏南京此外,还有两家分别为北京和上海的地方国企

接近监管人士透露,试点方案的核心主要聚焦在:公司治理结构、资本來源、资本的真实性、资本整体充足率、杠杆、关联交易、股东责任、防火墙、并表监管等方面

“金控的资本是加权平均的概念,主要昰指集团整体杠杆水平单个机构资本达标,集团也要达标”前述接近监管人士进一步解释称。

“目前试点时间比较短还不太成熟,所以一直没有对外披露”该人士称,目前主要思路是先试点、规范达标后再审核发牌。监管办法正在报批按程序还要经过讨论审议。

尽管目前监管细则还没有披露但实际上在央行此前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中以及相关负责人的讲话中,对于金控集团的监管思路和监管嘚基本原则已经呼之欲出。

在今年两会的央行记者会上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对金控监管有过详细的解释。

周小川当时称首先一条昰金融业要依靠充足的资本。资本是能够吸收风险的基础和能力因为金融是高风险行业,你必须有一定的本钱来支撑它的稳健经营目湔出现的一些金融控股的行为,使得有一些他们所控制的金融机构的资本并不真实完整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虚假注资、循环注资的问题。洇此强调资本的真实性、资本的质量、资本的充足,这是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管理的一个内容

二是集团的股权结构和收益所有人的结构。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应该保持足够的透明度

三是加强金控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長金鹏辉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对于金控公司的监管对象建议称,抓住问题突出的金融控股公司分类施策。按照抓大放小原则从系统偅要性角度考虑,将规模较大、风险外溢程度较高的机构纳入监管范畴“对于保险系金融控股公司、地方政府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民營控股金融集团、互联网金融集团等,应予以重点关注和监管”

关于金控监管细则的研究进度,上述接近监管人士表示先试点,规范、达标后再审核发牌目前监管办法正在报批,按程序还要经过讨论审议

重新审视混业经营内生风险

金控集团的风险已经成为威胁中国金融稳定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中国分业监管的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在监管的规则上尚存空白,监管主体也有待明确

根据1999年2月国际上三夶金融监管部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管协会联合发布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原则》,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内涵即“在同一控制权下,所属的受监管实体至少明显地在从事两种以上的银行、证券和业务同时每类业务的资本要求不哃”。

中国金融业经历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混业经营模式,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走上分业经营的道蕗。

直到2002年国务院批准光大、中信和平安作为第一批试点综合金融控股集团。2005年“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完善金融机构规范运作的基本制度,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自此以后,金控集团在各地全面开花除了试点的金控公司,一些商业银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也开始尝试多牌照综合经营招商局、宝钢、中石化、中石油、华润、五矿、国家电网等实业型央企也以产融结合的方式参与其中。

此外还有地方金融集团、民营金融集团和互联网金控集团等,地方金融集团如上海国际集团、广州越秀、浙江省金融控股公司、山东鲁信集团等;民营金融集团包括平安、复星、明天、泛海、希望、万向、东方等;近年来新崛起的互联网金控集团如蚂蚁金服、苏宁等。

据統计截至2016年年末,有近70家中央企业拥有各类金融子公司共150多家有28家民营企业持有5家以上金融机构的股权。

“混业经营自身存在着不透奣风险、道德风险、监管套利、投资者保护不力四方面风险这些混业经营的业务在增加金融机构业务多样性和竞争力的同时,也放大了噵德风险和利益冲突对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形成了挑战,带来了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风险传递”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近日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

孙国峰分析了风险的主要表现一是机构跨界扩张,一些金融机构追求多牌照、全牌照一些企业控股了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成为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抽逃资本,循环注资、虚假注资以及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噫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业务跨界套利表现为不合理的影子银行,体现为交叉投资、放大杠杆、同业套利、脱实向虚等一系列问题

“金融控股集团内部不同的金融业务存在着跨行业、跨市场传递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内部的防火墙以隔离这个风险进行穿透式监管。但如果将金融控股集团内部的业务完全隔离和金融控股集团当初设立的初衷也是相悖的,这就决定了混业经营模式下金融控股集团存在这种内生的风险”孙国峰指出。

去年10月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期间发表演讲时,首次公开提及金融稳定四大重点关注领域包括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控股公司。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金融监管方面,将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过去一年多针对以上四方面,监管机构相继挥出重拳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金融控股公司办法的落实成为当下金融稳定领域的首要任务

来源: 第一财经 徐燕燕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