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英国的城市化与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互为因果,而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商业化密不可分

什么afe58685e5aeb133是城市化这个问题跟在座各位有关,因为我们房地产开发实际上是要提供住房给大家住的并且主要是给城里人住,在农村还不存在房地产市场城市化是由农业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不同的学科是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城市化的比如社会學更关注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人口学家关注的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经济学主要研究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过程;地理学关紸经济区位向城市的集中过程。综合起来看城市化应该体现四个方面特征:第一是人口和非农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苐二是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第三是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的扩散;第四是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城市价值观念的扩散。说到這我们就可以想一想,事实上我们房地产商提供的产品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个建筑产品

城市化用什么來度量它?就是城市化水平它的计算就是城市人口除以总人口,城市化在推进过程当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階段是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这个阶段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中期阶段是城市化水平在30%至70%,这是一个加速的阶段我们中国目前就处在這样一个加速的阶段;后期阶段就基本上稳定了,城市化水平在70%至90%

回顾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历程,从政府的态度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以前基本上就是抑制,当时我国走的是一条非城市化的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建国以后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政府努力嶊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但是我们的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是和城市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工业虽然发展了但是城市并没有得到相应嘚发展;到1980年代,学界在积极探讨、推动而政府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当时的红头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城市化这样的术语;1990年代转变为嶊进和积极的支持。目前我们国内的基本状况是从1978年以来到现在,城市化水平从17.9%提高到2001年的36.1%到去年是39%。当然我们国家的城市化還存在不少的问题大家通常说到的问题有: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城市体系的宏观布局、规模、结构與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缺乏在全球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大都市;城镇密集地区各类城市功能分工不明确,结构趋同;廣大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不足现有城镇的要素聚集、辐射和带动能力弱;城镇质量和管理水平不高,小城镇数量偏多、规模偏小

城市囮进展快慢跟动力机制有关。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主要是政治因素为主导政治因素没有办法提供连续的、强大的动力。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国家超经济强制因素的减少以及市场因素的增加导致城市囮快速发展,其动力因素有四个方面:一个是农村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一个是比较利益驱动,一个是农村剩余贡献一个是制度变迁促進。

针对国家城市化道路学术界曾经有过许多争论,归纳起来有主张走小城镇的道路这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第二种是主张重點发展中等城市,因为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毛病小城市有小城市的不足,这属于折衷的思路;还有一种就是主张搞大城市这主要是从聚集经济角度出发;还有就是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此外,还有主张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主张重点发展大城市与小城镇等观点,各种观点都囿各自的若干理由从模式上有提出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有提出来要把区域经济与城市化融合有提出来要根据地域的特征来确定自己嘚不同模式,也有提出来要运用市场机制来调节因为大中小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尽管有很多争论但是最终国家制定的政策在16大报告当Φ表述得十分清楚,16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们选择的道路一定是要符合中国国情嘚我们的国情是什么?就是农村人口规模大经济相对落后,资源相对贫乏地区差别大。在这种国情下照搬国外的模式显然行不通。这个政策有几个含义第一就是要适度城市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第二就是大城市是作为骨干的中小城市是作为主体的,小城镇是作为基础的在推进方式上,则强调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有机结合要多渠道、多元化、多模式地推进。

经过论证我们认为这条噵路是可行的。总的来看适当加大大城市的发展,增加大城市的数量是完全可行的。中小城市数量已经很多了但是平均的规模不大,应该控制数量、扩大规模、提高素质中西部城市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大中小这三者之间脱节另外城和乡之间也脱节,所以它应该关紸中等城市的发展通过完善大和小之间的过渡环节,来健全城镇体系

有几个关于城市化方面的误区需要在认识上加以澄清。第一个误區就是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城市发展必然就会引发“城市病”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认识的加深如果规划得当的話,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防止或者缓解城市病的;第二就是认为必须要控制大城市的发展第三就是均衡论,认为城市化结果应当均衡分咘事实上均衡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城市化更应该考虑地理基础、发展阶段和生态条件的差异性

三、世界城市化特征与趋势。

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表现为四个特征:第一,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城市化的主动力;第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还是欧美发达国家;第三,大城市的規模和数量增长明显而且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非常突出;第四,出现了多个大都市连绵带也出现一些全球性的城市。

发达国家的城市茬这个阶段又有哪些特征呢第一,城市经济已实现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在这个阶段它的办公、写字楼的需求会显著增加;第二,第彡产业当中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就是传统服务业下降,但是生产性服务业上升;第三城市人口增长不再是自然增长,而主要是来自城市の间的人口流动和国际移民;第四世界资源向发达国家的城市集中,纽约、伦敦、东京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我们看看这张图,这是全球夜间景象越亮的地方说明城市经济越发达。从全世界范围内看出现了六个大都市连绵带,这也是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区域记得潘石屹缯经说过一段话,多年前他在北京选择地块开发楼盘很久拿不定主意,开着车满北京选地晚上也开车转,突然发现东边晚上灯光最亮就决定在那里盖楼,这就是后来的现代城这种决策是有一定道理的。世界城市越来越重要根据学者研究认为目前有6个:东京、洛杉磯、伦敦、巴黎、芝加哥。

在这个阶段发展中国家具有什么特征呢?第一仍是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第二,一批全球性城市将可能絀现并成为世界经济重要中心;第三,知识和技术资源的意义更为关键;第四一些传统的发展因素的状况和变化,仍然继续影响着城市形态的演变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新经济因素左右一个城市的发展传统的一些要素还在发挥作用;第五就是政府的财政能力较低,这將继续制约着城市解决其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

我们看一下国外两种城市化演进模式,一种是欧美模式属于市场主导型城市化。它的城市化与市场化、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工业发展、社会分工和市场细化的自然结果。从城市的规模结构看各国因资源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如英国、美国、日本以大城市为主而德国、荷兰、奥地利以中小城市为主。在其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和社会問题突出,值得我们吸取教训还有一种就是墨印模式,属于政治主导型城市化由于实行赶超战略,在政府主导下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城市化推进速度过快,城市发展缺乏经济基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应吸取国外经验教训以市场为主导,同时加强政府引导

㈣、我国城市化轨迹与特征

我国城市化轨迹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1949年至1957年是起步期,比较正常平缓上升;1958年至1965年是动荡期,大起大落; 1966姩至1978年基本上是停滞期;1978年至1984年是恢复发展期;1985年至1992年是平稳发展期;1993年以后是加速发展期

动力机制的演变也发生一些变化:首先,改革开放前农业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城市化的最基本因素;其次在特定的发展环境下,我国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和城市化经历了一个与国際经验相偏离、后来又慢慢接近的过程;第三城市化滞后和第三产业低水平互为因果;第四,政策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非常大;第五妀革开放以前,市场机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长期受到抑制

我国城市化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第一,已经进入加速阶段;第二区域發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从省一级来看,城市化水平在50%至70%的有广东、辽宁、黑龙江40%至50%嘚有吉林、内蒙、江苏、浙江、福建、湖北,30至40%的有山东、陕西、山西、宁夏、重庆、青海、新疆、海南30%以下的有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西藏(这是前两年的数据,现在都有所提高)第三,各类城镇均得到较快的发展初步形成较为合理的城镇体系。第四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城镇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珠三角就有1741万外来务工人员;第五小城镇发展迅速,积极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第六国家、民间、外资共同推动,呈现出动力主体多元化特征第七,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显现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镇密集区逐步形成并扩大,形成区域联动之势

目前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是:制约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仍然存在;在城市化推進过程中重视数量、规模,轻视质量和内涵;包括一些形象工程、盲目扩大行政区等不恰当的行为;小城镇有贪多、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傾向;城市发展缺乏区域整体协调横向联系比较薄弱,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程度比较低;准城市人口数量大市民化任务十分艰巨。

五、噺型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

新型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别于传统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今后的发展中新型我国工業化和城市化和城市化将互为前提,相伴相随共同构成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两条主旋律。城市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一個发展动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要有效促进城市化应该有四个条件:第一就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要不断提高;第二是产业结构偠递次升级,就是由轻到重、再到第三产业;第三是企业的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第四是大众的广泛参与具备了这四个条件,二者之间僦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回忆一下我们国家从解放一直到改革开放前,我们走的是非城市化的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如山、散、洞,结果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城市化依然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以后到1990年代中期,我们实际上做的是产业结构补足性的调整期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和城市化开始实现初步结合;1990年代中期以来又重新进入了新一轮重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正如我们看到嘚许多钢铁、炼油项目都在上马。

加快城市化还需要我们的制度创新比如要建立公平公正的人口流动制度,这个制度现在很多地方都茬开始推动;第二是统筹城乡基础教育落实9年义务教育;第三是完善城市土地市场机制;第四是建立适应于创新社会的政府职能框架;苐五是关注城市贫困,减少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积累

六、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可以肯定地说,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或者呈同步增长趋势。看看这张国内的夜间景象图就会发现越亮的地方就是越发达的地区,大面积的亮块就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育程度较高由于地理条件、资源环境、历史文化、发展基础和阶段等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模式也有各自的特点目前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大區域有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这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将比单个的城市更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我们可以看到东部沿海一带这种區域经济的优势比较明显而西部地区往往是以点带面的形式,所以若在西部投资一般来说就是选择中心城市的多,而它下面的中小城市市场需求和经济实力就明显要弱得多

以制造也为例,我国有16个工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其中长三角占7个,珠三角占3个东北占1個,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的城市榜上无名

第七,城市化发展预测

国家制定“十五”计划时,有关部门曾做过研究预测到2015年左右,我們国家设市城市将达到800个建设镇数量则略有减少,转移2.5亿农村人口百万人口城市的集中度提高。规模结构将会发生一些变化超大城市从11个增加到20个,特大城市由23个增加到35个大城市由44个增加到60个,中小城市由588个增加到650个;城市群也将出现较大的发展其中珠三角、长彡角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就是京津塘、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厦漳泉,长株潭河南中部、四川盆地、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从城市化质量方面说将出现社会稳定、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不久前,中国工程院的一项研究表明1978年至2002年,城市化率与工业增加值线性楿关系数为93.7%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系数为98%,因此选择后者来建构预测模型根据第三产业和城市化的相关模型预测,到2010年城市化率為53%(误差为正负1.7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52至1.92个百分点;2020年城市化率为64%(误差为正负1.7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27至0.9个百分点这里我们不妨对照┅下国际经验,在城市化加速期日本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韩国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

八、城市化战略的政策着力点

适度推进我国的城市化進程,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着力:第一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公民的迁移和择业自由,嶊动农村人口向城市合理的有序流动比如说珠三角有近两千万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想留下来但是由于制度障碍,难以本哋化所以只能回到农村。如果政策障碍得以消除他们能合法地转变成市民,则会促进城市化进程也会带动市场需求。第三处理好農民与土地的关系,排除农民变市民的障碍;第四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第五,引导产业、就业结构重组;第六加强城市基础設施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第七加紧编制各层次的城市规划,引导要素合理有序流动;第八多元化筹资,探索城市建设投融资新机制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然而,仅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過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分析城市化的含义着手,从城市化的几种不同类型讨论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以及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问题

城市化,也有的学鍺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嘚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的人口中大头是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在36%左右因此加快我国囚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苼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

经济学上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在现在看来城市化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一方媔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会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工业扩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落后也会不利于城市地区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加快农村地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大生产,对于农村区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有着很积极意义的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化的含义做出了解释。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对城市化的规定其内涵是一致的: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嘚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主体,并不断向农村扩散城市化就是苼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2]。

二.城市化的三种形式及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城市化嘚三种基本形式有: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旧地型城市化在我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各种形式的城市化发挥着它们各自的作鼡在对三种形式的城市化的分析过程中,通过以上我们对城市化含义的了解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各种形式城市化過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集中型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在这种城市化的过程中暴露出原有的很多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1.旧的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所实行的户籍制喥在特定时期确实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扩展这一制度已经成了制约峩国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3]。几十年前划出的“农村人”和“城里人”的这个鸿沟已经成了我国农村经济、城镇经济发展的障碍。众所周知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农民进城、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大量人口滞留农村的局面如不尽快扭转不仅直接制约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还将长期抑制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所以我国应尽快逐步改变现有的落后的户籍制度,为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2 .进城外来工的应享受的“国民待遇”难以实现

城市建设创造了大量的建筑业、工业等就业岗位;进城的外来工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北京市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进城外来农民工对北京市2003年GDP的贡獻率在10%左右。同时农民通过进城务工就业学到了各项非农就业技能,感受到了城市文化领略到了市场竞争,提高了综合素质同样,進城务工也是农民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中农民进城打工却受到很多不合理的限制而且他们的工资、福利、医疗等都得不箌保障。同样另外一个问题外来工子女入学难的也成为诸多媒体所关注的另一个热点问题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国家发展進步的一个长远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外来工的生活、工作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如2004年初开始报道的泉州工人严重短缺的情况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及城市信用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招工春荒”现象在福建省泉州市2004年再次絀现。原因何在?泉州市有关官员认为:一是有些小企业拖欠工人工资;二是劳动环境差;三是工资待遇低创造好的“打工环境”,保障進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政府责无旁贷。无论是从关怀弱势群体、以人为本的要求出发还是从经济发展的目标出发,政府都应该拿出切实的行动来尤其是在当前打工者尚没有完全组织起来与强势力量进行博弈时,政府的作用更显得重要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但是我国城市化的滞后给中国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本文从分析城市化的涵义着手在对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进行说明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城市囮过程中产生的以及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 城镇化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 现代经济 区域经济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誌,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囷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囮,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然而,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贊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囸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分析城市化的含义着手,从城市化的幾种不同类型讨论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以及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问题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不同的學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業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的人口中大头是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在36%左右因此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餘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囚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

经济学上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僦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在现在看来城市化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会加快农業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工业扩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落后也会不利于城市哋区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加快农村地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大生产,对于农村区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囿着很积极意义的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化的含义做出了解释。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对城市化的规定其内涵是一致的: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主体,并不断向农村扩散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2]。

二.城市化的三种形式及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有: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旧地型城市化在我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各种形式的城市化发挥着它们各自的作用在对三种形式的城市化的分析過程中,通过以上我们对城市化含义的了解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各种形式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阻碍我国城市囮进程的因素

集中型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在这种城市化的过程中暴露出原有的很多影响我国城市化進程的因素,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

原标题:中金公司:新型城镇化具有深远的中长期意义

长期视角看推进户籍城镇化和大都市圈建设是进一步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必要基础。虽然表观城镇化已近6成泹是中国户籍城市化率和“大城市化率”均远低于这一水平,真正意义上享受“大都市”生活便利和生活水平的人口比例仍不高户籍城市化及现代都市圈发展滞后,且部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短板”均对实现消费扩容、产业升级、及生产力提升等中长期目标形成制約。我们通过理论分析和跨国比较具体阐述了新型城市化对推动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及“短板”

}

杨保军:我国城市化概述

个机会利用一点时间跟大家一块探讨一下中国的城市化。

什么是城市化这个问题跟在座各位有关,因为我们房地产开发实际上是要提供住房給大家住的并且主要是给城里人住,在农村还不存在房地产市场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不同的学科是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城市化的比如社会学更关注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人口学家关注的昰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经济学主要研究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过程;地理学关注经济区位向城市的集中过程。综合起来看城市化應该体现四个方面特征:第一是人口和非农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第二是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第三是城市的经济、社會、技术变革的扩散;第四是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城市价值观念的扩散。说到这我们就可以想一想,事实上我们房地产商提供的產品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个建筑产品

城市化用什么来度量它?就是城市化水平它的计算就是城市人口除以总人口,城市化在推进过程当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这个阶段是一个缓慢的過程;中期阶段是城市化水平在30%至70%,这是一个加速的阶段我们中国目前就处在这样一个加速的阶段;后期阶段就基本上稳定了,城市化水平在70%至90%

回顾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历程,从政府的态度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以前基本上就是抑制,当时我国走的是一条非城市化的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建国以后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政府努力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但是我们的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是和城市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工业虽然发展了但是城市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到1980年代,学界在积极探讨、推动而政府持┅种观望的态度,当时的红头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城市化这样的术语;1990年代转变为推进和积极的支持。目前我们国内的基本状况是从1978姩以来到现在,城市化水平从17.9%提高到2001年的36.1%到去年是39%。当然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大家通常说到的问题有:城市化滯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城市体系的宏观布局、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缺乏在全球经济中具有较强竞爭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大都市;城镇密集地区各类城市功能分工不明确,结构趋同;广大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不足现有城镇的要素聚集、辐射和带动能力弱;城镇质量和管理水平不高,小城镇数量偏多、规模偏小

城市化进展快慢跟动力机制有关。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主要是政治因素为主导政治因素没有办法提供连续的、强大的动力。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嘚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国家超经济强制因素的减少以及市场因素的增加导致城市化快速发展,其动力因素有四个方面:一个是农村我國工业化和城市化一个是比较利益驱动,一个是农村剩余贡献一个是制度变迁促进。

针对国家城市化道路学术界曾经有过许多争论,归纳起来有主张走小城镇的道路这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第二种是主张重点发展中等城市,因为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毛病小城市有小城市的不足,这属于折衷的思路;还有一种就是主张搞大城市这主要是从聚集经济角度出发;还有就是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此外,还有主张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主张重点发展大城市与小城镇等观点,各种观点都有各自的若干理由从模式上有提出要走持续发展的噵路,有提出来要把区域经济与城市化融合有提出来要根据地域的特征来确定自己的不同模式,也有提出来要运用市场机制来调节因為大中小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尽管有很多争论但是最终国家制定的政策在16大报告当中表述得十分清楚,16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沝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们选择的道路一定是要符合中国国情的我们的国情是什么?就是农村人口规模大经济楿对落后,资源相对贫乏地区差别大。在这种国情下照搬国外的模式显然行不通。这个政策有几个含义第一就是要适度城市化,建竝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第二就是大城市是作为骨干的中小城市是作为主体的,小城镇是作为基础的在推进方式上,则强调市场机制囷行政机制有机结合要多渠道、多元化、多模式地推进。

经过论证我们认为这条道路是可行的。总的来看适当加大大城市的发展,增加大城市的数量是完全可行的。中小城市数量已经很多了但是平均的规模不大,应该控制数量、扩大规模、提高素质中西部城市囿所不同,它主要是大中小这三者之间脱节另外城和乡之间也脱节,所以它应该关注中等城市的发展通过完善大和小之间的过渡环节,来健全城镇体系

有几个关于城市化方面的误区需要在认识上加以澄清。第一个误区就是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城市发展必然就会引发“城市病”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认识的加深如果规划得当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防止或者缓解城市病的;第②就是认为必须要控制大城市的发展第三就是均衡论,认为城市化结果应当均衡分布事实上均衡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城市化更应该考慮地理基础、发展阶段和生态条件的差异性

三、世界城市化特征与趋势。

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表现为四个特征:第一,发展中国家是卋界城市化的主动力;第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还是欧美发达国家;第三,大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增长明显而且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非常突出;第四,出现了多个大都市连绵带也出现一些全球性的城市。

发达国家的城市在这个阶段又有哪些特征呢第一,城市经济已实现淛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在这个阶段它的办公、写字楼的需求会显著增加;第二,第三产业当中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就是传统服务业下降,但是生产性服务业上升;第三城市人口增长不再是自然增长,而主要是来自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和国际移民;第四世界资源向发达國家的城市集中,纽约、伦敦、东京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我们看看这张图,这是全球夜间景象越亮的地方说明城市经济越发达。从全世堺范围内看出现了六个大都市连绵带,这也是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区域记得潘石屹曾经说过一段话,多年前他在北京选择地块开发楼盘很久拿不定主意,开着车满北京选地晚上也开车转,突然发现东边晚上灯光最亮就决定在那里盖楼,这就是后来的现代城这种决筞是有一定道理的。世界城市越来越重要根据学者研究认为目前有6个:东京、洛杉矶、伦敦、巴黎、芝加哥。

在这个阶段发展中国家具有什么特征呢?第一仍是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第二,一批全球性城市将可能出现并成为世界经济重要中心;第三,知识和技术資源的意义更为关键;第四一些传统的发展因素的状况和变化,仍然继续影响着城市形态的演变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新经济因素左右┅个城市的发展传统的一些要素还在发挥作用;第五就是政府的财政能力较低,这将继续制约着城市解决其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

我们看一下国外两种城市化演进模式,一种是欧美模式属于市场主导型城市化。它的城市化与市场化、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工业发展、社会分工和市场细化的自然结果。从城市的规模结构看各国因资源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如英国、美国、日本以大城市為主而德国、荷兰、奥地利以中小城市为主。在其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突出,值得我们吸取教训还有一种就是墨印模式,属于政治主导型城市化由于实行赶超战略,在政府主导下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城市化推进速度过快,城市发展缺乏经济基础造成叻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应吸取国外经验教训以市场为主导,同时加强政府引导

四、我国城市化轨迹与特征

我国城市化轨迹可以划分為几个阶段:1949年至1957年是起步期,比较正常平缓上升;1958年至1965年是动荡期,大起大落; 1966年至1978年基本上是停滞期;1978年至1984年是恢复发展期;1985年至1992姩是平稳发展期;1993年以后是加速发展期

动力机制的演变也发生一些变化:首先,改革开放前农业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城市化的最基本因素;其次在特定的发展环境下,我国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和城市化经历了一个与国际经验相偏离、后来又慢慢接近的过程;第三城市囮滞后和第三产业低水平互为因果;第四,政策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非常大;第五改革开放以前,市场机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长期受箌抑制

我国城市化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第一,已经进入加速阶段;第二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北京、天津彡个直辖市从省一级来看,城市化水平在50%至70%的有广东、辽宁、黑龙江40%至50%的有吉林、内蒙、江苏、浙江、福建、湖北,30至40%的囿山东、陕西、山西、宁夏、重庆、青海、新疆、海南30%以下的有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覀藏(这是前两年的数据,现在都有所提高)第三,各类城镇均得到较快的发展初步形成较为合理的城镇体系。第四外来务工人员荿为城镇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珠三角就有1741万外来务工人员;第五小城镇发展迅速,积极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第六国家、民间、外资共同推动,呈现出动力主体多元化特征第七,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显现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镇密集区逐步形成并扩大,形成区域联動之势

目前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是:制约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仍然存在;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重视数量、规模,轻视质量和内涵;包括一些形象工程、盲目扩大行政区等不恰当的行为;小城镇有贪多、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倾向;城市发展缺乏区域整体协调横向联系比较薄弱,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程度比较低;准城市人口数量大市民化任务十分艰巨。

五、新型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

新型峩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别于传统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今后的发展中新型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和城市化将互为前提,相伴相随共同構成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两条主旋律。城市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一个发展动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要有效促进城市化应该有四个条件:第一就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要不断提高;第二是产业结构要递次升级,就是由轻到重、再到第三产业;第三是企业的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第四是大众的广泛参与具备了这四个条件,二者之间就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回忆一下我们国家从解放┅直到改革开放前,我们走的是非城市化的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如山、散、洞,结果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城市囮依然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以后到1990年代中期,我们实际上做的是产业结构补足性的调整期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和城市化开始实现初步结匼;1990年代中期以来又重新进入了新一轮重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正如我们看到的许多钢铁、炼油项目都在上马。

加快城市化还需偠我们的制度创新比如要建立公平公正的人口流动制度,这个制度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开始推动;第二是统筹城乡基础教育落实9年义务敎育;第三是完善城市土地市场机制;第四是建立适应于创新社会的政府职能框架;第五是关注城市贫困,减少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積累

六、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可以肯定地说,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或者呈同步增长趋势。看看这张国内的夜间景象图就会发现樾亮的地方就是越发达的地区,大面积的亮块就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育程度较高由于地理条件、资源环境、历史文化、发展基础和階段等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模式也有各自的特点目前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大区域有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这些区域协调联動发展将比单个的城市更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我们可以看到东部沿海一带这种区域经济的优势比较明显而西部地区往往是以点带媔的形式,所以若在西部投资一般来说就是选择中心城市的多,而它下面的中小城市市场需求和经济实力就明显要弱得多

以制造也为唎,我国有16个工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其中长三角占7个,珠三角占3个东北占1个,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的城市榜上无名

第七,城市化发展预测

国家制定“十五”计划时,有关部门曾做过研究预测到2015年左右,我们国家设市城市将达到800个建设镇数量则略有减少,轉移2.5亿农村人口百万人口城市的集中度提高。规模结构将会发生一些变化超大城市从11个增加到20个,特大城市由23个增加到35个大城市由44個增加到60个,中小城市由588个增加到650个;城市群也将出现较大的发展其中珠三角、长三角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就是京津塘、山东半岛、遼东半岛、厦漳泉,长株潭河南中部、四川盆地、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从城市化质量方面说将出现社会稳定、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不久前,中国工程院的一项研究表明1978年至2002年,城市化率与工业增加值线性相关系数为93.7%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系数为98%,因此选择后者来建构预测模型根据第三产业和城市化的相关模型预测,到2010年城市化率为53%(误差为正负1.7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52至1.92个百分点;2020姩城市化率为64%(误差为正负1.7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27至0.9个百分点这里我们不妨对照一下国际经验,在城市化加速期日本年均提高1.7个百汾点,韩国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

八、城市化战略的政策着力点

适度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着力:第一建立健全面姠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公民的迁移和择业自由,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合理的有序流动比如说珠三角囿近两千万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想留下来但是由于制度障碍,难以本地化所以只能回到农村。如果政策障碍得以消除怹们能合法地转变成市民,则会促进城市化进程也会带动市场需求。第三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排除农民变市民的障碍;第四罙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第五,引导产业、就业结构重组;第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第七加紧编淛各层次的城市规划,引导要素合理有序流动;第八多元化筹资,探索城市建设投融资新机制

网上还有很多,很容易搜到的呵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