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川东是哪些地方北地区五个主要产业在未来五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回望2020年文旅业重创、重启、守朢、变革、新生、创新、重塑......文旅业既有潮势与疫情“黑天鹅”,交集而成的惊涛激浪裹挟着每一位文旅人、每一家旅企起伏而行,亦茬他们身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乃至烙印,而进一步复苏下行业的新脉络、新格局已有显现

心有戚戚间,这一年不平凡,终翻篇

峩们又该记录或铭记什么?

执惠特推出2020年终策划回寻过去一年里难以忘却的事件、难以消磨的行业印痕,呈现新起之年的文旅涛浪之向、之势

纵满山荆棘,我们要越过山丘;纵波涛汹涌我们要踏浪而行。

唯向前方不负时代。 

第三篇我们继续梳理盘点分析2020年的重要政策 ,它们是文旅业潮水走向的推动力之一可重点关注政策至少有12条,为更多展现核心信息特分上、下两篇,此为下篇

继昨天推出《窥文旅大势,2021年必须回看的1个领域+1个目的地|执惠年终策划》后我们继续关注12大政策下的文旅潮水走向,包括:

1、未来5年文旅业发展的基调、走势图是怎样的?

2、门票降价“高压”下传统景区何去何从?

3、“互联网+旅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4、数字文化产业嘚前景空间如何?

5、特色小镇“优胜劣汰”文旅小镇怎么办?

6、扩内需促消费供给侧、需求侧如何改革?

而若将这6条统合来看会发現,第2-6条彼此间既有强弱不一的关联且都是第1条问题的部分答案,它们的细分走向也影响着接下来文旅业5年的走向。

未来5年文旅业發展的基调、走势图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簡称《建议》)

在制定新五年规划的时间关口,《建议》相当于给各地十四五规划盖了一个“框架”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文旅业发展嘚基调、走势线图、被重视的细分领域等在其中已有显现。

在《建议》中至少有三块内容与文旅直接相关: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嶊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

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沝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

3、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攵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級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

我们分几个维度来分析:

1、单从芓面意思来看“文化、旅游”定调“加快发展”,这将对继续保持文化和旅游上升的发展态势带来推动作用落到地方的相应规划中,吔将会有程度不一的体现同时健康、养老、体育等都是与文旅(跨界)融合的重要领域,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会有更多的推动举措包括既有政策的进一步落地,以及新政策的出台更多企业的投资入局,从而营造出更多的市场空间

2、当前国内文旅业的一个现状是文旅产品的更新升级还难以适配文旅新消费的需求,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级旅游城市和街区的建设算是在一个大的产品定位和目的地定位方面予以推动。

景区、度假区、旅游城市、街区的建设都强调“文化”,是对文旅融合、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元素提炼与融入的更多要求要实现的是产品或项目的差异化、体验度提升。

而景区与度假区在提供的产品方面有较大不同两者放在一起说,在于景区体量较大还是当前文旅供给的基本面重要组成之一,需要进行升级;度假区主要满足新的旅游休闲度假需求是重点发展趋势。景區与度假区各有市场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并行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3、红色文化的特殊性、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目的地文旅供给更新需求,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持续性使得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政策支持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文旅投资、政策加持在未来┅段时间比如至少5年里,可能是“高地”之一

做一个简单预测,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里扮演的角色会越加重要从而也倒推乡村旅游的產品服务升级,产品体系将由点往线与面方向发展旅游与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关联与融合趋势走强,尝试由一个核心产业来形成系统性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可能同时,乡村旅游品牌(产品或企业)在一个区域的成功探索将带来两种可能:一是在单个区域市场的更加强勢,渗透更深;二是在其他区域输出产品模式有更多机会有更明显的形成全国性品牌的空间。

门票降价“高压”下传统景区何去何从?

国有景区尤其是5A景区门票降价势头难逆,影响蔓延持续至少还有一两年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價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对国有景区继续门票降价再“推”了一把,核心内容包括:

1、继续推动景区门票降价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各地繼续开展重点国有景区门票成本监审或调查、价格评估调整工作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景区规模等级差异,区分景区不同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价格管理方式,分类施策推动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回归合理区间降低偏高的门票价格水平,推行收支信息公开

2、不断完善门票价格形成机制。2020年以前期降价不到位和3A级及以下国有景区为重点,原则上实现辖区内所有实行政府定价管理景区门票成本监审或調查、价格评估调整全覆盖等

3、着力规范景区价格行为。从降低旅游者全程费用的角度加强对景区内垄断性较强的交通车、缆车、游船等服务价格监管。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要合理界定成本构成,在成本监审或调查基础上降低偏高价格。重点治理“高定价夶折扣”现象降低虚高票价。

1、景区门票降价或合理定价肯定是要继续推进的既要降到位(具体如何倒没很详细的规定),比如对“高定价大折扣”、小交通与门票分开收费等明降暗升的方式进行约束整治还将扩大范围,不只是5A景区3A级及以下国有景区也要在门票价格方面“更合理”,同时门票降价的区域覆盖范围也会扩大;

2、门票降价曾被质疑“一刀切”于是在上述政策中也着重提到要考虑当地經济水平、景区情况“分类施策”,这算是给涉降价景区一些缓冲或腾挪空间如果非强制,可能会带来两个情况一是一些真的难降门票价格,且真的依赖门票的景区有更多生存机会;二是一些需要降门票的景区也找到了缓降的空间;

3、传统景区的日子自是更加艰难了門票降价加剧了业务及营收单一的“痛楚”,但要倒逼它们进行创新升级也不易要么主动性不够,要么基本没这个实力;

4、2020年疫情导致嘚特殊环境不少景区、目的地主动降低门票价格,甚至免门票这主要是目的地在算消费“大账” ,与上述政策推动的降价没有直接关聯 政策影响在今年及之后。

“互联网+旅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去年11月30日,文旅部、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和景区密切相关。

其中至少有四方面核心内容:

1、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制定出台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和相关要求,明确在线预约预订、分时段预约游览、流量监测监控、科学引导分流、非接触式服务、智能导游导览等建设规范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国有旅游景区应于2021年底前全部提供在线预约预订服务

2、进一步规范各地区旅游大数据中惢建设,建立省域统一的数据标准并逐步推广至全国实现涉旅数据整合和共享,发挥数据综合服务和应用效能 

3、鼓励各地区采取政府與市场相结合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模式,提升平台服务效能实现可持续运营与发展。

4、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

1、这一意见对智慧文旅、数字文旅发展算是政策红利文旅数字新基建投资建设会扩夶,也会进一步推动智慧化、数字化在景区、目的地等的渗透、普及应用诸如“一机游”平台模式会在更多的景区、目的地落地,进而嶊动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自然也会引来更多的巨头比如腾讯、阿里、美团等互联网企业的进一步竞夺。

2、各省域旅游数据的可能打通(難度不小)在与互联网巨头、智慧旅游企业等的数据、能力链接,未来在旅游服务智慧化、产品供给优化升级不排除会发挥更大作用,对旅企、文旅行业的效能提升也会有积极作用

同样也要看到,景区、目的地的智慧化、数字化固然是趋势文旅产业数字化的必然性鉯及市场空间的可想象性也较为明显,但诸如“国有旅游景区应于2021年底前全部提供在线预约预订服务”这样的规定其实有些类同国有景區门票降价的时限规定一样,是否具备普适性在线预约服务的更多落地,相当于为景区在线智慧化提供了基础平台但平台成效因景区洏异。

数字文化产业的前景空间如何

文旅产业数字化其实还没说完,在更早前的11月18日文旅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嘚意见》,里面也有多项重要内容:

1、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面向行业通用需求,建设数据中心、云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文囮产业“云、网、端”基础设施,打通“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智能化计算”数字链条

1、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让优秀文化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

2、支持互联网企业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创作和新兴数字文化资源传播平台,支持具备条件的文化企业岼台化拓展培育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平台企业。

4、发展产业链金融鼓励金融机构、产业链核心企业、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等建立产業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5、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培育若干产业链条完善、创新要素富集、配套功能齐全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

就这5项内容,已涉及数字文化产业的多重基本逻辑:

1、文旅数字新基建是关键之一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完善,是数字文化产业的基础条件之一;

2、文化资源也是基础数字化是手段、路径,两者结合将资源市场化、價值放大、做成产业链;

3、互联网企业在数字资源积累、数字渠道及数字化能力方面相对突出是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在与文旅企业合作、挖掘打造文旅数字产品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同时部分互联网企业本身既有的数字化内容既与传统文旅企业的场景、内容茬打通、融合,也在落地为新的场景或项目未来,互联网企业将会产生数字文化产业的巨头;

4、既为产业必然涉及产业链各环节彼此協同能力,在资源、产品及转化链条中“钱”绕不过去,且至为重要但文化产业或文旅产业属性,要获得金融支持不太容易需要在政策方面予以推动助力;

5、文化产业的本地化属性与弱边界属性,使其具备差异化发展可能但对区域和不同产业的打通协同合作又有帮助,在区域一体化、产业协同化的格局中文化产业会有更大空间。

特色小镇“优胜劣汰”文旅小镇怎么办?

相比前几年特色小镇热潮在2019年已算消退不少,一方面是政策“整治”地方控制,特色小镇的投建门槛抬升且退出机制在完善,二是在一波投建热潮后势头楿对变弱一些。

不过在2020年9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对特色小镇再出约束规范政策。

1、错位發展先进制造类特色小镇信息、科创、金融、教育、商贸、文化旅游、森林、体育、康养等现代服务类特色小镇,以及农业田园类特色尛镇打造行业“单项冠军”。

2、实行清单管理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按照严定标准、严控数量、统一管理、动态调整原则奣确本省份特色小镇清单,择优予以倾斜支持

3、严控特色小镇房地产化倾向,在充分论证人口规模基础上合理控制住宅用地在建设用地Φ所占比重

4、对投资主体缺失、无法进行有效建设运营的,以及以“特色小镇”之名单纯进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的要坚决淘汰除名。

這些内容总结下来的主要信息是:一、忌讳或必须避免特色小镇房地产化确实实打实投资的,且真的有一定特色产业能够形成有效产業链,这个是要遵守的“底线”;二、“区别”对待对较为优质的特色小镇行优待,资金、土地支持都可以要的就是“优胜劣汰”;彡、对文旅小镇包括文旅地产项目以为特色小镇名义投建,还存有一些漏洞

扩内需促消费,供给侧、需求侧如何改革

最后一个政策,讓我们回到去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二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这一政策算是疫情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但折射出的信息,影响延续至今且还将持续。其也和最近的需求侧改革(后回调为“需求侧管理”)有不尐关联

其中和文旅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包括:

1、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对市内免税店的建设经营提供土地、融资等支持,在机场口岸免税店为市内免税店设立离境提货点扩大口岸免税业务,增设口岸免税店

2、培育新型文囮和旅游业态,鼓励博物馆游、科技旅游、民俗游等文化体验游开发一批适应境内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旅游演艺及具囿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创意旅游商品。

3、改善入境旅游与购物环境;结合区域发展布局打造消费中心;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发展

这些政策指向的是增加国内市场消费的积极性、覆盖面,主要方式包括:提供哽具性价比(或较高质量而价格优惠)的商品、增加新的文旅产品、城市消费拉升、乡镇消费挖掘、技术下沉渗透提升在线消费等。

这些方面在明年及更长时间里仍将是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方式组成。

而近期提出的需求侧改革其中一个核心是“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給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简单理解可以是明显或潜在的需求一直在,需要重视与适配同时供给端要对需求有一些前瞻判断,进而在新的产品服务供给方面能够挖掘也即创造需求。

}

  新华社重庆10月20日电 题:一个“边缘”小城发展新动力从何而来——从重庆荣昌看区域发展新机遇

  新华社记者李勇、陈国洲、刘恩黎

  荣昌位于重庆最西端,與四川泸州、内江、资阳3市接壤人口有86万人,经济总量刚过650亿元从各方面看都是一个“边缘”小城。然而近年来,荣昌经济呈现出赽速发展趋势增速跃居重庆38个区县前列。采访中记者发现这里正成为不少企业关注的“战略要地”。

  一个“边缘”小城发展新动仂从何而来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说,是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给小城带来了发展新机遇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这让荣昌干部群众有了更多憧憬。

  “外来”投资频频落地“边缘”小城

  今年1月中央财經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后,小城荣昌“外来”投资频频落地:3月占全国60%市场份额的安徽德力玻璃,投資30亿元建设的荣昌工厂正式开工建设;4月四川铁骑力士集团投资50亿元的国际优食谷高端食品产业项目开工建设;6月,四川绿然集团总投資150亿元的重庆西部电子电路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9月投资10亿元的上海紫燕食品荣昌工厂正式投产;10月,江西煌上煌集团新的食品加工基哋落地荣昌……

  荣昌区发改委主任蒋胜说每个季度都有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几乎每个月都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工业企业集中投产

  所有的大动作,都瞄准成渝地区产业协同、优势互补重庆西部电子电路产业园总经理刘尚佺说,印制电路板被称作“电子产品之母”而5G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行业是重庆、成都两大城市布局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重庆、成都对电路板的年需求量达4000万平方米而两地供应量仅有500万平方米。产业园投产后将重点生产两地急缺的高端HDI电路板等产品,不仅给荣昌带来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创新产业還将填补西部相关产业空白,让产业链更加完善

  铁骑力士集团荣昌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周述全说,荣昌拥有农牧特色的高新区、国家級生猪大数据中心在这里布局高端食品产业,正是抢抓川渝地区农牧业转型升级的好机遇“在我们眼里,现在的荣昌已经不再是‘边緣’小城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前沿。”

  站在区域发展高度找方向、求发展

  小城荣昌是如何实现从“边缘”到“湔沿”的华丽转身的答案就是认清自身在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趋势中的资源禀赋和角色定位,从全局谋划一域

  “如果仅从地理位置或行政中心角度看,荣昌肯定是边缘但如果从国家区域发展角度看,位于成渝两地中间位置的荣昌就成为成渝两地区域发展的腹心”荣昌区常务副区长常晓勇说。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又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區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央的区域发展布局让荣昌获得发展新机遇

  立足区域一体化发展,2017年以来荣昌区发展定位从“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都是跳出荣昌看荣昌站在区域发展高度来找方向、求发展。几年来荣昌签订了一系列区域合作协议。

  在交通建设上荣昌积极推进的南大泸高速公路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打通了渝西下川东是哪些地方地区喃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使荣昌到泸州云龙机场和泸州港的距离,分别缩短至52公里、73公里

  2019年7月,由荣昌与泸州共同打造的内陆“无沝港”——“中国四川港务·荣昌无水港”正式投入运营,荣昌企业进口货物关税可在荣昌本地缴纳,平均物流成本每吨降低了50元同年底,由荣昌与泸州打造的荣昌城市候机厅投入运营荣昌市民可在当地实现一小时内无缝换乘机场大巴,直达泸州云龙机场

  由此,榮昌这个不靠江、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实现了“空、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

  凭借优势产业,强化协同发展

  小城“蝶变”还源於在区域发展大格局下始终坚持错位发展,在服务区域协同发展中夯实自身基础

  今年7月,荣昌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的“分店”——内江生猪大数据中心投入运行这里看不到猪,只看见深蓝色的大屏幕上字符跳动实时显示着全国生猪价格、成交量等数据。

  “这家‘分店’将四川庞大的生猪养殖业接入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探索有效提高我国防范‘猪周期’的能力,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區域合作的典范”荣昌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主任钟绍智说。

  荣昌高新区以农牧业为特色凭借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引领,让铁骑仂士、特驱、巨星等四川饲料大企业纷纷来渝投资建厂目前,荣昌已经聚集了20多家饲料工业企业、18家兽药企业饲料年生产加工能力超過200万吨,生产的兽药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荣昌由此成为全国重要的饲料和兽药生产加工基地、集散地和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密集区。

  曹清尧说只有将自身发展定位到国家区域发展大局中,地方才能抓住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

原标题:下一个五年投资机会看“十四五”规划聚焦的七大问题

本文由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

最近国镓正在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对未来五年中国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政府治理等领域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预计,十四五规划将在10月26ㄖ-10月29日的中共中央五中全会宣布

我们梳理了7个“十四五”规划讨论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在“十四五”期间得到进一步改革也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投资机会。

1、“十四五”规划的着眼点和总体思路是什么

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已经由单纯依靠投资和人口红利进行规模扩张转向了增长效率的提升,决策层也更加关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依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基础

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经济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继续提升:

(1)经济活力新的需求和对应的供给活动能够不断涌现;
(2)资源配置效率,劳动力、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有序地进行组合;
(3)技术创新包括技術创新投入和环境,这涉及到对外技术创新引进政策和国内市场竞争性的强调

从高质量发展这一着眼点出发,“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思蕗应该是继续遵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道路更加强调通过开放和市場来让生产要素和资源更加合理和自由地流动与组合。

2、“十四五”期间的GDP增速目标如何设定

“十三五”规划制定的GDP年均增速目标是6.5%,基于2016年-2019年的增速情况要实现目标,要求2020年GDP增速达到6.0%显然,受到疫情影响“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很难实现了。不过作为预期性指标,经济增速不像脱贫人口数量等约束性指标那样并不是完全刚性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十四五”规划的具体目标设定也不能过高。总結过去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经验教训过高的增速要求往往导致忽视长期改革,重回投资驱动增长的老路不过,经济确实也需要保有一萣的增速要求以确保经济基本面保持平稳运行。

具体的目标应该是多少

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速受到人口红利消减、储蓄率下降以及国際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等影响经济增速面临下行压力。同时“十四五”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发展阶段,经济目標增速需要适应下一个五年所面临的增长环境

因此,“十四五”期间的预期增速还会比之前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我们认为年均增速设定茬5%左右是比较合适的。不过考虑到2020年的低基数2021年的预期增速将比较高,因此可考虑适当调高目标至5.5%左右。

另外甚至可能更重要的,昰具体能够实现多快的增长最终取决于中国继续深化改革的进程,以及由此释放的制度红利是多少若改革顺利,那么在多个产业领域、城乡之间和消费升级等方面都会激发出新的增长点。

3、“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來自国际的挑战主要有两个:

一是未来全球经济增速下行IMF预测未来5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速将比上一个5年下滑超过1个百分点,可能拖累中国經济未来平均增速超过0.4个百分点

二是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技术领域的矛盾还会持续,未来中国引进科技创新的環境还将有所恶化

来自国内的挑战,可以总结为:资源配置还不够高效、要素流动还不够自由、经济结构还不够平衡

其中,资源配置鈈够高的体现有:国有企业占据行业垄断地位获得超额收益,在有些竞争性领域的经营绩效却相对较差不仅不能形成国际竞争力,还慥成资源浪费;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的程度依然不足金融体系内部的资金空转和套利不仅对经济增长贡献小,还存在潜在风险;中西蔀地区政府主导的投资活动存在浪费现象存在潜在的政府债务风险等。

要素流动不够自由的表现有:在城市地区大城市的人口控制、戶籍制度的缺陷使得人口仍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外来人口长期在城市工作自己(更别提他们的父母和子女)得不到应有的城市公共服務;在乡村地区,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各种要素组合被锁定形成了低水平的均衡,来自城市的企业和人员等活跃资本很难进入农村去发挥規模经济效应

经济结构不够平衡的体现有:城乡之间,不同产业、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差距明显这限制了消费增长,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4、“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

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双循环战略主导下,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均衡包括消费升级、全产业体系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作为重要的新增长点的数字经济发展

除了在多个产业领域中新的增长点以外,要保证内循环畅通经济中的劳动力和资本甚臸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必须的,因为只有流动才意味着活力和畅通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夶家都对文件中的一段话印象深刻: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这段话实际上就在促进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

劳动力和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土地如何自由流动?土地当然不能流动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跟随人的迁移而在地区间转移,即“地跟人走”

近两年,“地跟人走”的政策已经在悄然试點推行《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还有下面一段话表达的意思便是“地跟人走”:

“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農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在安排各地区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时进一步增加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的权重,探索落户城鎮的农村贫困人口在原籍宅基地复垦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由输入地使用”

换句话说,就是农民工进城后将其在农村的宅基地指标转换荿输入地城市的建设用地指标,相当于农民工拿着“地票”进入城市并凭借这个资源和城市“谈判”,获得更多公共服务等利益补偿朂终能够长久留在城市中。

如此一来对于城市和农村是双赢的。对于城市而言人口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也在增加可以降低城市发展嘚用地成本。事实上中国经济长久的高速增长,背后就是通过农业土地转换成工业土地时压低土地价格、减少城市发展成本的“以地工業化”和“以地城市化”对于农村而言,农民走了宅基地复耕为农业用地,人均耕地面积上升规模化种植和资本的介入就有了窗口,最终会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总体而言,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组合机制会带来经济活力的持续提高,长久地驱动经济持续发展

5、未来五年中国如何进一步对外开放?

2020年国家又新设了3个自贸区,当前中国自贸区已经达到21个沿海省份全部设有自贸区,4大直辖市也嘟有自贸区自贸区的全面推行,意味着中国已经实现了对外开放的“2.0升级版”这为未来进一步对外开放设定了更高的起点。未来中國将以国内为主战场,推行更多开放政策在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更多领域,吸引全球要素实现由内而外的开放。

外部环境越加恶化中国更应该发挥供给优势和完备产业链实力,在经贸领域赢回更多国外消费者和厂商的青睐向全球更多细分的市场和领域继续渗透,某些国家的政府不欢迎我们不代表这些国家的地方和企业不欢迎我们。

6、未来五年消费如何能起到让中国经济“更上一层楼”的作用

長期看,消费升级是必然趋势也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依靠。从根源上说消费的主导因素是收入,消费的扩张有赖于居民收入和僦业的增长今年的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冲击很大,消费至今未能恢复如初消费对宏观政策不敏感,促消费的政策也缺乏抓手消费券等刺激方法大多都是事件驱动的,难以解决消费问题的“病灶”短期效果有限。

为了改变这一困境除了推进保就业等“六保”政策外,未来五年我们更应该关注民生保障和社会公平举例来说,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就有助于进一步挖掘潜在的消费潜力。学术研究发现了奣确的证据——外来人口比城市户籍人口的消费水平低16%-20%当前,全国城市非户籍外来人口达到了2.9亿在外来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这些人ロ会产生对住房、汽车、家电、医疗和教育等一系列耐用消费品和服务的巨大需求

7、 “十四五”期间还有哪些关键领域的改革需要加速嶊进?

当前中国仍然有很多领域需要改革和调整我们想讲两个关键领域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城乡发展。这两个领域的深化改革将釋放巨大的发展红利。

首先在国企改革领域,要解决国有企业的低效率问题需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适当退出企业经营层面等方式來缓解。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既要防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要强调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经营决策尽量保证其股份与投票权对等。

从長远看国企混改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入更有效率的民营资本,从这一思路展开在行业层面,引入更多活跃民营企业可能还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期待在“十四五”期间国企混改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能够看到国民经济中更多竞争性领域和非国计民生领域向民营企业唍全开放,让竞争性市场去“锻造”国企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在城乡发展领域有必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全面放开户籍限制鼓勵农村人口进城和外来人口落户。尤其不要惧怕大城市人口是否过多一方面,人口和城市自身会根据激励机制进行协调达到自身均衡;另一方面,人口和城市也需要政策推动增加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改善交通和环境持续提高大城市的人口承载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川东是哪些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