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经济现象?

  一、试卷分值及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 180 分钟(3 个小时),满分 150 分。

  二、 考试基本要求

  西方是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考试内容,要求考生:(1)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及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正确理解和把握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3)运用有关西方经济学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分析社会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4)运用西方经济学的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经济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试卷内容及结构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占总分 50%)

  1.1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内涵;西方经济学研究内容

  1.2 西方经济学的演变

  了解经济学的历史演进和标志性作品;了解重要的经济流派观点及主要内容

  1.3 西方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

  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及历史地位

  2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1 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条件、理论体系框架

  需求、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

  供给、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

  2.4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2.5 了解经济模型、内生变量、外生变量、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比较动态分析

  需求弹性及其计算;供给弹性及其计算

  2.7 供求曲线的应用

  3.1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理论,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推导,消费者剩余

  3.2 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

  3.3 预算线的含义和变动

  3.4 掌握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最优的条件,掌握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3.5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6 了解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推导市场需求曲线

  3.7 不确定性和风险

  4.1 了解厂商的组织形式、本质和目标

  4.2 生产函数及具体类型

  4.3 短期生产理论:各种产量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4.4 长期生产理论: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4.5 等成本线的;理论与应用

  4.6 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扩展线

  4.7 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

  5.1 了解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和利润的概念

  5.2 了解短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产量曲线的关系;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

  5.3 短期成本曲线:短期成本的分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5.4 长期成本曲线:长期总成本函数和曲线;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曲线的形状、位置移动;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曲线

  6.1 了解四种市场的类型、特征和条件

  6.2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6.3 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短期均衡、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6.4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三类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6.5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综合分析

  7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7.1 垄断市场: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供给曲线、短期均衡、长期均衡;价格歧视;自然垄断及政府管制

  7.2 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短期均衡、长期均衡

  7.3 寡头市场:熟悉古诺模型、斯塔克伯格模型、价格领导模型、斯威齐模型

  8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8.1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边际产品价值、要素价格;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由厂商的需求曲线推导市场的需求曲线

  8.2 要素供给原则:效用最大化条件、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利用无差异曲线分析要素供给原则;价格扩展线

  8.3 劳动、土地、资本的供给曲线;均衡工资的决定;地租决定理论;掌握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的概念;资本市场的均衡

  8.4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9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9.1 了解一般均衡的概念、存在性、实现过程

  9.2 熟悉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9.3 掌握交换、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9.4 社会福利函数:效用可能性曲线、可能性定理、三种社会福利函数

  9.5 熟悉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解决效率与公平矛盾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思路;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

  10.1 掌握博弈论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应用原则

  10.2 了解博弈的分类及各种博弈方式的应用

  10.3 熟悉占有策略均衡,掌握纳什均衡

  11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1.1 了解垄断的低效率;掌握寻租理论;政府对垄断价格和垄断产量的管制

  11.2 外部影响的分类;外部影响导致资源配置失当的原因;纠正外部影响的政策建议;熟悉科斯定理

  11.3 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公共资源的例子:“公地的悲剧”;了解公共选择理论

  11.4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对商品市场、保险市场、劳动市场的影响;熟悉委托—代理问题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占总分 50%)

  12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2.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与研究方法

  12.2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12.3 两种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12.4 国民收入及相关概念的定义及联系

  12.5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储蓄与投资恒等式

  13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3.1 均衡产出的计量、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13.2 消费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13.3 国民收入决定公式、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对外贸易乘数

  14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 模型

  14.1 货币需求决定与利率决定

  14.2 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

  14.3 两部门、三部门经济的 IS-LM 模型

  14.4 由 IS-LM 模型导出的总需求函数

  15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5.1 总需求曲线的定义及推导

  15.2 三种总供给曲线的定义及推导

  15.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及现实解释

  16 失业与通货膨胀

  16.1 失业的定义与经济学解释

  16.2 失业与奥肯定律

  16.3 通货膨胀的描述与成因

  16.4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6.5 菲利普斯曲线

  17 宏观经济政策

  17.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定义及影响

  17.2 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17.3 财政政策分析

  17.4 货币政策分析

  17.5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及理论演变

  18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18.1 国际经济活动与比较优势理论

  18.2 国际收支账户

  18.3 国际收支平衡以及调节手段

  18.4 汇率理论与汇率管理

  18.6 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和宏观经济均衡

  19.1 经济增长的概念与方式

  19.2 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与内生增长)

  19.3 技术进步与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19.4 技术进步与知识经济

  19.5 内生增长模型

  19.6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20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20.1 跨期消费决策模型

  20.2 随机游走假说

  20.3 货币需求函数及影响因素

  20.4 货币需求理论

  2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1.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基本假设

  21.2 新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21.3 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发展

  21.4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21.5 名义黏性

  21.6.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22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22.1 我国借鉴西方经济学问题

  22.22008 年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

  22.3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思考

  1.供求理论,特别是运用该原理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2.消费者理论,特别是根据效用函数求解需求函数;

  4.市场结构理论,主要是厂商短期与长期的决策规则,以及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5.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

  6.宏观经济系统的主要指标与相互关系(基本定律);

  7.总需求理论、IS-LM 模型;

  8.经济增长理论;

  9.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范畴、工具与效果评价;

  10.汇率决定理论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政策的效果分析。

  主要题型有:判断题(20 分)、名词解释(20 分)、简答题(40 分)、计算题(20 分)、论述题(30 分)和案例分析题(20 分)。试卷满分为 150 分。

}

;; 供给和需求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一系列重要而且有趣的问题

征收一种新的汽油税时,究竟是驾驶者承担了税赋,还是转嫁给了石油公司?

航空公司究意应该提高机票价格来增加利润,还是应该降低机票价格以吸引乘客并最终增加利润? ;;;;价格从1元降到0.8元,

需求量从100斤增加到150斤,则: ;;;;;;;;;弧弹性(arc elasticity) 弧弹性: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的弹性(需求量和价格都取改变前后的平均值)

公式:   Q2 -Q1 P2-P1 Ed =- ————— ÷—————   (Q1+Q2)/2 (P1+P2)/2;;;在任何直线的中点M的上方,需求富有弹性,ED>1;中点处,需求具有单位弹性,ED=1;中点以下。需求缺乏弹性,ED<1。

尽管在需求完全有弹性和完全无弹性这两种极端情况下,能够纯粹根据需求曲线的斜率确定弹性,但是对于介乎二者之间的绝大多数实际情况来说,弹性并不能仅从斜率推导出来 。;;;3)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总收益与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1.当需求缺乏弹性时,降低价格会减少总收益。 2.当需求富有弹性时,降低价格会增加总收益。 3.当需求具有单位弹性时,价格下跌不会引起总收益的任何变动。;;

;六、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第一,商品的可替代性。

第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第三,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第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 的比重。

第五,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航空公司通过对其不同乘客采用“价格歧视”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难题的,这正是利用不同价格弹性的一种方法。(价格歧视是指同一种服务对于不同的顾客收取不同费用的行为。)航空

}

2020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821经济学原理(一)考研大纲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

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理解经济运动的规律,理解宏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

3、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1、经济、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含义。

2、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关系。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广义生产关系和狭义生产关系。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6、经济规律的含义、特点和分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7、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的基本条件、类型和历史地位。

2、商品。(1)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2)劳动二重性及相互关系。(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4)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和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相互关系。

3、货币。(1)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形式的含义和种类。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关系。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和量的规定性。(2)货币的职能。(3)货币流通规律。

4、价值规律的含义、表现形式和作用。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资本原始积累.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货币转化为资本。(1)货币和资本的联系和区别。(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和前提。(3)劳动力的含义。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构成和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

3、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2)剩余价值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性。(3)资本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根据和意义。(5)剩余价值率的含义和计算公式。

4、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和区别。(2)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5、剩余价值规律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6、比较工资国民差异必须考虑的因素。

7、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含义、特征和实质。(2)资本积累的含义、实质、动因和影响因素。(3)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和分类。(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和区别。(4)相对过剩人口的含义、产生原因和类型。(5)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资本循环。(1)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职能。(2)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3)资本循环的定义和公式,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

2、资本周转.1)资本周转的定义.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3)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4)年剩余价值率的含义,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3、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1)社会资本的含义。(2)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核心和理论前提。(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5)经济危机的根源、物质基础,二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五)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成本价格的含义和意义。(2)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3)市场价值的含义,市场价值的决定。(4)生产价格的含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不违背价值规律,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5)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

2、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期货交易的含义和特点。(2)电子商务的含义和特点。

3生息资本和利息。(1)借贷资本的含义和特点。(2)利息率的含义和决定因素.3)银行的作用,银行资本的构成。(4)股份公司的含义和特点。股票的含义和特点。决定和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5)虚拟资本的含义、实质和主要形式。

4、地租。(1)广义地租和狭义地租的含义。(2)土地资本的含义。(3)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形成的条件。(4)土地价格的实质和决定因素。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1)生产集中引起垄断的原因。(2)垄断组织的形式。(3)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4)垄断和竞争的关系。(5)混合联合公司。(6)银行的新作用。金融资本的含义。金融资本形成的原因。(7)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形式和实质。二战后资本输出的新特点。(8)跨国公司。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3、资本主义国际经济经济关系。(1)国际分工的含义和类型。(2)国际价值的决定。国际价值和国民价值的关系。(3)国际市场价格的含义和影响因素。(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和兴起的原因。(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作用。(6)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内容和建立途径。

(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的含义和类型。

2、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要性。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含义和类型。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原因。

4、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5、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联系和区别。

6、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九)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

1、现代市场体系。(1)现代市场体系的含义和相互关系。(2)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性质和特点。(3)商品市场的含义、类型和和特点。(4)生产要素市场的含义、类型和和特点。

2、现代市场机制体系。(1)市场机制的含义和类型。(2)价格机制的含义、内容、特点和功能。

3、如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十)社会主义企业理论

1、企业的含义、特征和类型。

2、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特征和形式。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

3、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4、企业经营机制的内容。

(十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

 1、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含义。

2、国民收入分配。(1)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和途径。(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3)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原则。

3、个人收入分配。(1)按劳分配的含义、性质、原因、特点和作用。(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的必要性和调节标准。

1、消费的含义、性质和作用。

2、微观消费经济。(1)消费需要的分类,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2)消费信贷的含义、种类和影响因素。

3、宏观消费经济。(1)消费需求的含义、影响因素,扩大消费需求的途径。(2)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4、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的必要性、原则和手段。

1、社会保障的含义、功能和主要内容。

2、现收现付制和基金预筹积累制的含义。

3、社会保险的含义和类型,社会保险同商业保险的区别。

4、深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针和重点。

5、完善全面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6、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 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的含义和影响因素。(2)经济波动的含义、类型和原因。

2、经济发展。(1)经济发展的含义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和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3)科学发展观。(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3、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的含义和演进规律。(2)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机制和基本方向。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含义和表现。(2)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1、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必然性。(1)开放型经济的含义、特征和实质(2)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必然性。(3)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2、开放型经济格局。(1)全方位开放格局。(2)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3、开放型经济的主要形式。

4、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

3、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调控目标和手段。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

(二)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的关系、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的关系,供求曲线如何共同决定均衡价格;需求变动与需求曲线的变动,供给变动与供给曲线的变动。

2、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各种含义、各种计算公式,影响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因素,运用供求弹性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了解蛛网模型。

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区别,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

2、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其特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的含义,消费者实现效应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恩格尔曲线。

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含义,期望效用与期望值的效用。

    厂商的组织形式,企业与市场的区分,交易成本的概念,厂商的目标。

短期与长期的区分,短期生产函数构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计算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4、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构成,等产量曲线的含义及特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6、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扩展线的含义。

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的含义及表示。

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利润的含义。

2、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利用扩展线分析短期生产及短期成本问题。

七种短期成本的含义及图形关系,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及位置移动,解释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

1、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市场类型的划分及特征。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收益曲线的相互关系。

3、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解释厂商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

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解释完全竞争厂商如何实现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生产者剩余的含义。

5、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及特征。

6、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从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和进出一个行业的决策来解释完全竞争厂商如何实现长期均衡。

7、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不变、递增、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推导。

8、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分析,消费者统治说的理论基础。

(七)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垄断市场的条件,垄断厂商的需求、收益曲线,解释垄断厂商的短期、长期均衡,推导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解释价格歧视。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推导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解释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长期均衡。

寡头市场的特征,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

对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

(八)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的推导。

3、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推导。

要素供给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要素供给问题。

5、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劳动供给曲线推导,解释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向后弯。

6、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土地供给曲线推导,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地租的概念。

7、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8、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含义。

(九)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的含义,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解释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解释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5、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推导及特点,解释边际转化率递增,解释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6、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解释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关系。

效用可能性曲线,社会福利函数,不可能性定理,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解释与解决措施,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

1、 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2、 同时博弈:纯策略均衡

了解同时博弈与序贯博弈,了解纳什均衡的含义。

(十一)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垄断与低效率,寻租理论,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外部影响和资源失当的关系,科斯定理。

3、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排他性与竞用性的含义,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的关系,公共资源的含义,公共选择理论。

4、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比较;存量与流量的区分。

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了解用支出法、收入法如何核算GDP

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NDPNIPIDPI等概念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

5、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及关系。

(十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的概念,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含义及关系。

3、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相对收入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永久收入理论等对消费函数的解释;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利用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如何共同决定收入。

投资乘数的概念及表示,乘数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关系。

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了解三部门经济中收入决定的恒等式。

7、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含义及作用机理。

8、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十四)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实际利率与投资的关系,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投资边际效率曲线,预期收益与投资的关系,风险与投资的关系,托宾的q”说。

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移动。

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曲线,货币供求均衡与利率决定,M1M2M3之间的关系。

LM曲线及其推导,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的移动。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

6、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熟悉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十五)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挤出效应及决定因素。

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十六)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经济政策的概念及经济政策目标的内容。

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自动稳定器的概念,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含义,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的关系,赤字与公债的含义。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关系,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货币政策的工具。

4、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十七)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需求函数,实际余额效应,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长短期宏观生产函数,劳动市场分析。

3、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对其形状的解释及政策含义。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对其形状的解释及政策含义。

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7、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十八)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3、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失业的影响,奥肯定律的含义。

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的分类。

解释需求推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持续。

6、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7、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及政策含义,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十九)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汇率的概念,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汇率,净出口函数的构成。

2、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开放经济下IS-LM模型的推导。

3、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浮动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固定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

(二十)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1、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2、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

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稳态分析,分析储蓄率增长、人口增长的影响,黄金分割率。

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分析。

6、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7、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8、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经济周期研究

加速原理的概念,乘数-加速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乘数加速数模型。

10、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1、马伯钧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四版),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咨询可以联系新祥旭佳明老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根据需求弹性理论简述谷贱伤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