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关系户牛逼吗?

在广东现在很多工厂的工人,有时候辞职都是大量辞职,大量辞职的其实不止是富士康的员工,很多小型工厂的员工都是如此,现在工厂都面临的招工难的难题,而且员工的流失率也是在慢慢增高,追根到底是的原因是员工改变了,而工厂并没有跟着改变!

现在工厂的员工更多的是90后,90后员工不同于以往的这些打工者,现在他们天生就不喜欢被人管理,都说,90后是个性的一代,个性的人都不喜欢被人管着。再加上现在90后已经慢慢成为了职场上的主导,所以管理也就越来越难!


下面我们来看看内部员工都是怎么说的:

1,基本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富士康的薪水太低,大家富士康是不管吃住的,在富士康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底层一线工人加满勤的班一个月下来最多只能拿到四千左右,再加上除去吃住开销之外,基本剩不了几个钱;第二是底层管理人员素质非常差,很多线组长都是一些关系户,而且文化程度也低,不仅是操作水平低而且没有什么管理水平,造成了很多熟练工人对这些人的不满,不服从,以甚至在工作中经常会产生矛盾,官大一级压死人,厂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当然最后就造成了大量一线工人流失!


2,就是因为有的企业还拿对待70后那套办法,还用在90后年轻人的身上,显然是不管用的,不是所有的90后年轻人都那么娇惯,但至少是大家从小衣食无忧,叫他们还拿那点只可以填饱肚子的工资怎么可以呢!朝代不一样,需求不一样了,两代人还用一套办法去管理,明明就是企业不求进步,还赖在员工身上!


3,工资很低,工作时间长,而且现在的90后都是父母的乖宝贝,这样怎么可能招到工呢!在富士康出来两年了,还是外面好,不是富士康不好,是在富士康工作的确有点累,感觉还是外面好,人做事还是不违心的好!


4,现在的线长组长都是送钱送出来的,关系好点的,不用干活在旁边坐着就行,线长和组长普遍素质低。开会只说“我们永远不会骂一个员工”,现实中的“草,你是猪吗”。还有组长和组长有矛盾,骂的和刁难永远都是员工。富士康三个月亲身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烟台市开发区富士康综合评分为7.5,

其中50%的网友表示晋升机会还行

70%的网友表示公司管理比较人性化

57%的网友吐露补贴一般般

60%的网友透露工作压力不大

工作氛围和办公环境方面,70%网友表示氛围好75%网友表示环境好

}

跳楼、加班、血汗工厂被夸大化的富士康背后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随着工业4.0概念、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金融危机、泡沫经济连续不断地出现以及全世界人民之于实体工作岗位的渴望,制造业再一次进入舆论中心,专家开始剖析制造业的前世今生,一些神秘的制造企业渐渐揭开面纱,普通人则开始对制造企业有了更立体的认识,代工大王富士康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由神秘变得风靡,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开始评价这家巨无霸企业,他们的规模如此之大,员工最高峰有120万之巨,俨然一个微缩型社会,社会虽小,五脏俱全,关乎着、影响着中国大社会的制度、文化和人性。

富士康属于B2B企业,他们的核心业务是代工厂,在制造业界赫赫有名,不用在消费市场做任何的广告,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郭台铭只喜欢闷声赚大钱,一来他们默默享受着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二来自主品牌有可能影响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要知道富士康的客户遍布全球,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戴尔、苹果等几乎全部有头有脸的电子品牌,更何况,基础代工虽然利润较低,却省去了品牌间的竞争压力,这也是为什么手机市场的龙头由诺基亚变成了苹果,而代工龙头依旧是富士康,但一场坠楼祸事让这家企业变得“家喻户晓”,围绕在坠楼事件周边的则是加班、血汗工厂等负面新闻,但显然,任何的舆论浩劫都没有让这家企业停业整顿,自然有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事实上,随着神秘面纱之揭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家企业之于整个社会的价值,以及他们独特的经营秘籍,甚至在恶劣环境中的艰难转型,都给予未来制造业提供了方向,也让更多的人认识、理解我、尊重制造行业,更确切地说:富士康正迎来公正评论。

大规模加班,外人不解的行业特性

谈到制造业,很多人的脑海里会自动浮现出单调、枯燥、加班、流水线等词汇,显然,这些词汇同社会地位、高收入相去甚远。事实上,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生产效率,日本、台湾人发明了工作分解表,把一项本来非常繁琐的工作分解成极其简单的工作,比如组装一台电脑,有些人只负责拧螺丝,有些只负责贴标签或者贴胶带,这些工作会被测量出时间10秒或者15秒,然后再计算出每个小时的工作量,业界名称叫UPH, 比如10秒的工作,他们每个小时的产量就是360个。

这种计算在数学范畴内非常简单,但在生产范畴内却非常复杂,一个简单的公式计算就把人类的主观能动性降到最低,在充斥着机器、设备的流水线上,自然人类也渐渐变成了机器,更尴尬的是,自然人类主观能动性降低之后,待遇远远不及昂贵的设备。于是,流水线的整体模式要适应机器,譬如机器可以24小时生产,人类就必须配合24小时,当然,任何企业也无法要求自然人不眠不休,于是出现了夜班,而加夜班常常是年轻人最难熬的事情,在凌晨3~4点的时候,人类会达到困倦的极点,但流水线就是个永动机,面对着眼前的生产原物料,时间仿佛如静止的死水一般;这种单调、枯燥的生活容易引发幻觉,也实在难以给予工人高端的职业培训,按照商业逻辑来讲,他们的薪水自然不会太高,一些沿海的中小制造业,常会克扣工人的薪水和加班费,但众所周知,富士康是严格守法的大型企业,他们从不拖欠工资,比如每个月3号发工资,一定会赶到凌晨前把工资打入工人的账户,加班费则按照法律规定发放,平时加班按1.5倍计薪;周六日加班按2倍计薪,这样加班费也成了基层员工相当可观的收入。

随着新型制造业的发展,以及招募压力逐年扩大,郭台铭也在快马加鞭地调整富士康结构,不惜重金购买工业机器人,他之所以和孙正义交好,正在于软银每每推出高端机器人,即使售价高达1000万美元,郭总裁也从不会吝啬,毕竟,这对于富士康太重要了。面对眼前的120万员工,郭台铭以及他的管理团队同样要深度思考如何让他们更体面的工作和生活,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富士康园区里有图书馆、游泳池、电影院、篮球场等设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消耗来自流水线的戾气,尽最大地努力地丰盈员工生活。

平心而论,任何行业都要面对自己的特性,这种特性包括高收入、体面和社会地位等等,同样也包括着巨大的精力消耗、枯燥、甚至死亡。富士康再优秀,也没有办法完全克服制造业的加班特性,制造业拼的就是生产效率和机器嫁动率,正如医生向来摆脱不了夜班,也要时刻面对琳琅满目之病毒。前些天,笔者在网上看到一个年轻医生的帖子,说年纪轻轻就要给HIV感染者做手术,过程中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毕竟,手术刀常常削铁如泥,也随时割破自己的皮肤;2003年非典肆虐,死亡最多的是中国医生,据说那是上帝的愤怒,故意来惩罚冰冷的中国医生;消防员塘沽港口里的最美逆行,外卖小哥风里来雨里去,餐厅人员没有周末,化工厂骨髓恶化,老师常年吃粉笔等等,几乎全部的行业都有自己满目疮痍的行业特性,但显然,这些都没有遭到舆论之讨伐,一方面普通人对这些行业司空见惯,更有来自主流媒体之歌颂。或许,社会舆论需要更立体化地看待企业,事实上,只消看一眼富士康于内地产值贡献、创造的就业岗位规模,就能减少些“人云亦云”的误解。

基础制造,存在即合理?

毫无疑问,代工制造业非常单调、枯燥,时间得累计并不能带来技能之提升,更缺少向上流动的通道,但短时间内,富士康还有着大量生意可做,一方面,他们最重要的客户苹果尚没有衰败得痕迹,地球上也没有其他的代工厂能如富士康一样,吃下苹果如此凶悍的产能,而且有足够的资本实力,甘愿陪着苹果冒风险。要知道iPhone5巨大的失败让郭台铭严重亏损,能找到的数据大概是20亿美元,一般的企业早就倒闭800回,而郭台铭就好像做了一个简单的噩梦而已,醒来之后,继续拼命工作,大赚其钱…

另一方面,富士康的存在也是中国社会的内心需求,要知道中国的职业教育尚不发达,大学就好像一家信誉非常差的公司,他们收着高额的学费,盖着漂亮的大楼,却从不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于是如你所见,大学生再不是天之骄子,而是一头头五毛钱的大蒜,让人在“菜市场”上挑来挑去,曾几何时,大学生同残疾人、城市低保户一起成为三大最难就业群体,而一些专科、技校里同样有大量的“待就业人群”,统统苦于没有过硬之技能。如前文所述,流水线上的工作都是利用工作分解表分解而来,流程标准、规范,但也单调、枯燥,同时,对技能的要求非常低,降到了人类所能达到的最低点,也相当符合大学生的技能特点,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富士康这种制造企业,社会上会多出数以千万计的闲散人员,他们食不果腹,终日无所事事,从而引发社会治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任何的地方、国家政府头等大事之一就是解决就业,尤其在中国,我们不奢求生活,只希望活着,自然地,作为用工大户的富士康,有足够的理由让中国内陆、印度、印尼、美国失业率高的城市哄抢膜拜。

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有些强盗逻辑,但当我们能多元化地评估一家企业之特性时,会发现大量的新领域,也能更深层次地思考企业、社会运行的本质规律。事实上,单论富士康的产值规模,就足以登上“中国优秀企业”之榜单,就更不要提他们向世界输送了数十亿只iPhone,以及养活着上百万的员工,优秀经营理念也正影响着新一代的制造人。

富士康里面有哪些潜规则?

在成都富士康呆了5年,你要说富士康潜规则其实我觉得相对外面社会来说已经很单纯了,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也唠叨唠叨:

1.产线是作业流水线,工作很单调,动作很单一,每天就是重复再重复!产线的管理干部大多学历不高,天天的任务就是产能是否达标,达标不了早会晚会就开会骂员工,导致员工压力很大!

2.产线上现在大多数都是大妈级别,很多都是周边拆迁的,就是为了混社保的,如果产线上有新来漂亮的小妹子,不好意思,老板优先,只要嘴巴甜,一年升1级那是小事,关键是可以调到办公室里面做文员,不用白夜班倒班,运气好,作了部门的助理,那嘴巴不晓得翘得多高,加班,考勤,请假,全部在其手上.

3.一般干部,工程师感情这些没有外界说的那么乱,基层干部和下面的员工私生活真球混乱,很多已婚的在富士康又组建临时夫妻,很多已有女朋友又和其他女的睡在一起,最可笑的事情,很多女的为了一个渣男还争风吃醋!

4.关于晋升,个人觉得富士康还是比较公平的,虽然也有关系户,但是只要你很优秀你的绩效决对比较好,比外面所谓国企好多了!

5.关于工作强度,作为工程师,我个人觉得富士康分工太明确,造就很多人觉得富士康是个养老地方,在里面时间久了,和外面的世界完全脱节了!很多人干了5-6年,除了年龄涨了,啥也没学到!年轻人还是应该在外面多闯荡!

6.富士康工资,作为过来人,我在富士康算集团重点人才了,5年绩效基本优甲,从师2到师4,但那有咋样呢?5年工资从3200到5700,但是加班给你管控,一个月也就5000多块,还不如新来的菁干班!

哎,码字不易,请多点赞!

富士康都有什么奇葩事儿,他们又如何保持神秘?

我以前的职业生涯有三年在富士康做采购,从我的职业角度来说,富士康有几个地方奇葩:

1.等级制度严格。从最底层的无固定期限合同工(富士康名词叫不铨叙员工)到总经理直接有二十几个层级。光铨叙就有三个等级。然后专科是师一,总经理师十四。好像军队的军衔一样,作为一个企业,层级这么分明太奇葩。

2.签字程序复杂程度太奇葩。那时候作为采购,如果采购产品价格有变动,光签字的人员就数不过来,流程之复杂可见一斑。首先给副组长,然后给组长。核实完毕给副课长,然后课长签字。呈送副理签字,然后是协理。签字完毕后给经管课长核对,入系统。然后经管副理,协理签字。最后呈报厂区总经理。一个流程下来一般一周。

3.台湾人的习惯奇葩。以江苏昆山富士康为例,富士康的台干(台湾管理层)中午一般不吃饭,办公室一个水果加咖啡或者牛奶解决。晚饭基本不吃,然后公司班车直接送到宝岛别墅,他们才正式晚餐。

富士康的神秘在于,他很少接受参观,即使在深圳十四连跳的时候也基本不允许参观。

作为这么大体量的公司是如何运作的,让外人难以捉摸,一直比较神秘!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士康为什么那么多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