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红利政策是真是假?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题:营改增减税近2万亿元 这些国家减税红利你知道吗?

  新华社记者韩洁、郁琼源

  17日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透露,我国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营改增已累计减税近2万亿元。2017年我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就为企业减税超5000亿元。

  数字背后释放出怎样的国家减税红利?如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记者从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寻找答案。

  释放减税红利 激发经济活力

  税收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2017年,各项税收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助力企业轻装前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支撑。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减税力度最大的营改增已累计减税近2万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实施营改增,使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本届政府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改革不仅打通抵扣链条,而且扩大了税基、拉长了产业链,有力推动了“双创”发展和新动能成长壮大,有力促进了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国有哪些减税政策支持企业创新?

  王军介绍,2017年,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减税超过5000亿元。

  这其中,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月销售额3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等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共减税超过1600亿元,惠及纳税人超过3600万户;

  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缴纳所得税,促进软件产业健康发展、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共减税2400多亿元;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减免企业所得税130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减税将超1000亿元,减税效应进一步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形成了一套坚决依法收好税的科学高效工作机制,划清描粗了一条坚决不收‘过头税’的红线,在强化坚决打击偷骗税高压态势的同时,树牢了坚决落实减免税政策的任务观。”王军表示,这几年,税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释放减税政策红利。

  深化“放管服”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世界银行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营商环境税收指标世界排名上升,其中纳税时间指标排名提升了32位。

  中国税收营商环境获得国际机构认可的背后,离不开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积极推进,特别是税务部门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方面作出的努力。

  ——坚持“应放尽放”。据介绍,从制发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等10多个规范并持续升级,到推出税务登记证等“多证合一”;从87项税务许可事项审批清理减少至7项,到同城通办、省内通办以及正推行的全国通办,一系列改革举措减少了审批手续,压缩了办税环节和材料,企业经营更加公平高效。

  ——推进“放管结合”。据了解,税务部门正探索建立以“实名办税+分级分类+信用积分+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闭环管理机制,推动税收管理发生根本性变革。

  王军介绍,目前金税三期工程在国地税全面上线,在我国税收发展史上首次实现了基础平台、应用软件方面的大统一。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实现了对发票信息的全覆盖,在打假票、防风险、优服务、辅决策方面的作用大大增强。

  ——提升纳税服务便捷度。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全国税务系统连续4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目前网上办税服务厅实现全国覆盖,90%以上涉税事项可网上办理,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超8000个,企业办税越来越便利。

  坚决不收“过头税” 政策落地不打折扣

  2018年,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税务部门如何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更大激发经济活力?

  “2018年要继续落实好坚决依法收好税、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落实减免税、坚决打击偷骗税的‘四个坚决’工作要求。”王军在会上强调。

  让税收更好服务经济发展。他透露,今年要充分发挥金税三期工程数据优势,强化对组织收入全过程的分析监控预警,建立从税收视角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及时提出税务部门的建议。

  把各项减税政策落到实处。王军表示,税务部门落实各项减税政策绝不能打半点折扣。要通过释放税收政策红利,进一步推动创业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王军说,2018年税务部门将继续落实好优化税收环境的30项措施,针对纳税人堵点难点痛点,再研究推出若干新措施。同时,进一步推进便利化办税,连续第5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继续简化需纳税人报送的涉税资料,编制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和“全程网上办清单”。

  加快推行网上办税。力争2018年年底前企业纳税人网上申报率超过85%;改造升级网上办税服务厅,力争2018年10月底前建成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税务局;落实好国地税合作规范4.0版,确保60个合作事项在基层落地。

}

这是我关于所谓“人口红利”的第二篇文章,上一篇(/main/content?id=497087&v=6)里,我主要讲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人口红利,以及我们当前应该做什么,如何做。

本文主要谈谈当前我们对于所谓人口红利错误认识的根源。

细心的读者应该注意到了,我在人口红利之前加上了“所谓”二字,这意味着我并不认同人口红利这个说法,甚至我认为“人口红利”这个词语被造出来,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一.  人口红利期是一个国家发展必定经历的过程,也必定随着国家的发展而结束,任何妄图延续所谓人口红利的做法,都是在阻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二. 《人口红利说》天然就伴随着剥削、压迫和不公,天然把人当作物品。

三.  中国想要真正长远发展,必须彻底跳出“人口红利陷阱”。

一.  人口红利期是一个国家发展必定经历的过程,也必定随着国家的发展而结束,任何妄图延续所谓人口红利的做法,都是在阻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1 我希望在座各位读者都能明白一件事,所谓人口红利,实际上是一个欠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在迈向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一定时期内,必定会经历的一个阶段。

2 只要一个贫穷但主权完整的国家,能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天灾和战乱,保持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其医疗卫生,基础建设,教育文化等领域,那么其人口必然会经历一个相对高速的增长期。

3 当这个国家的婴幼儿出生率和新生儿存活率随着基础医疗医疗体系的发展不断提升,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群体疫苗注射普及,只要这种情况能保持超过20年,随着这些新生儿逐步成年,接受必要的教育,踏入社会,而社会又可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那么在接下来的至少40~50里,这个国家都会获得所谓的“人口红利期”。

3.5 因为我的前一篇文章里对于上述黑体字部分有详细的阐述, 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4  满足上述条件的国家,包含大量亚洲,欧洲,南美国家,当然也包括曾经的美国,以及数百年前那些发达国家的曾经。同样,过去40年里的中国也享受了所谓的人口红利

5 但是我提到那些老牌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等例子,就是想告诉各位,人口红利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会结束的过程。

6 所谓过程,肯定有开始,有结束。就像人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长大以后我们无比怀念当初无忧无虑的时光,但是人注定要成长,成熟,要背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拒绝长大,想要一辈子啃老,最终会被社会所唾弃。

7 国家的发展,同人的成长是一样的。

8 一个国家想要永远的享受所谓人口红利,就好比一个人永远不想长大,在家里,你的父母可能会养你一辈子,临死之前还给你留下一笔家产,让你躺着混到死

但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是不存什么“爹妈”的,就像当初的朝鲜和古巴,离开了前苏联,就迅速陷入停滞乃至倒退

一个国家的发展,想要永久依靠人口红利来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短期内或许可以通过某些手段来续命,长期一定是起到反作用。最终只会栽倒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竞争中。

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点——

二. 《人口红利说》天然就伴随着剥削、压迫和不公,天然把人当作物品,天然的站在共产主义的对立面!

9  在所谓人口红利期,国家可以拥有大量有文化的,廉价的青壮年劳动力,可以没有包袱,可以日以继夜的工作,不知疲惫,任劳任怨......但是这种状态可以持久吗?用十二指肠想想都知道不可能——

工人会年老,会退休,会需要社会和下一代的照顾

工人需要结婚,生子,养育下一代,养育双方老人

工人需要不断充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进步

工人需要休息,需要休闲,需要培养自己的爱好,享受自己的业余生活

一句话:工人不是机器!劳动力不是物件

10  上面提到的所有问题,都天然和人口红利相悖,人口红利必须依靠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才能实现

然而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社会平均收入必然是不断提升的;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平均寿命必然是不断提升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科技水平的提升,每个人的平均受教育时长也是必然不断提升的,不然不足以应对越来越高精尖的生产发展。

11  更进一步说,随着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眼界不断拓宽,阅历不断提升,劳动者对于自身劳动报酬,劳动防护条件,各种福利、休假、晋升等期望也必然不断提升。

12  而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下的中国,必然会在一个人的学习阶段,将各种资本主义国家故意丑化/歪曲或者束之高阁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传授给未来的劳动者。

13 当大量掌握必要方法论的劳动者,接替了他们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父母,进入各个工作岗位的时候,他们必然和《人口红利说》的目的产生矛盾。

14 而这个时候,通过剥削人口红利赚的盆满钵满的资本家极其代言人,必定会利用他们控制的媒体,不断鼓吹延续人口红利的必要性,不断强调低福利有利于经济发展,妄图为他们继续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创造条件

15 于是各种把996解读为《福报说》,把裁员美化为《向社会输出人才》,以及《员工主动要求降薪》等阴间言论就出来了,对于这些资本家的走狗们,一首诗送给他们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16  当今中国,已经进入到了所谓“人口红利期”的尾声,接下去选择什么道路,直接关系到中国能不能从基本小康社会步入全面小康社会,进而想着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三.  中国想要真正长远发展,必须彻底跳出“人口红利陷阱”。

17  这里再次强调一个事实——人口红利期,是一个必然结束的历史进程,中国必然会很快走出人口红利期。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8 前一篇文章里,我提到过现有科技水平下,国家想要延长所谓的人口红利,只有两个手段

1)无视资源承载能力,强制无限生育

19  任何期待中国和谐发展并且脑子没有贵恙的人,都会对这两个选择嗤之以鼻,因为这根本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是开历史倒车,注定是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20 中国想要结束“人口红利期”之后,进一步保持发展,就必须从“人口红利陷阱”中跳出来

21 我为什么把人口红利称为“陷阱”,是因为加入我们朝着“延长人口红利”这个方向思考,得出的结论,或者设想出的方法,必然是“提升生育意愿”,“延迟退休年龄”,这种涸泽而渔的解决办法。

22 这里我必须标明我的态度,我旗帜鲜明的反对“延迟退休年龄”,因为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通过延迟退休年龄,固然可以省下一大笔养老金支出,缓解养老保险资金池的压力,但是退休年龄不可能无限制延长,开源节流,节流是不得已而为之,更重要的是“开源”

23 怎么开源,我上一篇文章讲了——通过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提升提升劳动者创造财富的效率,提升劳动者工资收入,使得劳动者在其固定工作年限里,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自己也获得更多的财富,进而间接提升养老金资金池的丰裕程度,这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24  同样,对于人口问题,通过提升生育意愿,来扩大未来劳动者数量,也是一条死胡同,因为中国的物产资源,并不足以支持无限增加的人口,很多人为了所谓政治正确,甚至连基本常识都罔顾,觉得中国乃至地球可以支撑无限增长的人口。

25 这里需要各位读者有必要的科学素养了——

      一个基本的科学常识——当人类科技没有发展出星际殖民的科技之前,地球对人口的承载,是有上限的。

       诚然,人类利用能源的效率在不断提升,但是现代人类消耗的能源也在呈几何数上升,当代一个年轻人一年消耗的资源(水,电,石油化工产品,肉类.....),远超唐朝一个地主一家人一辈子消耗的资源。

      第二个基本科学常识——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战争消灭人口的效率也是古时候的成百上亿倍。

      所以几十亿人口并没有什么军事价值,现代战争,比拼的是工业生产能力(自动化流水线快速生产无人机)。当然基本的人口基数还是需要保留的,我个人观点,中国人口大约维持8-10亿就足够了。

26  中国想要真正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强国,就必须摈弃依靠收割“廉价劳动力”和“超负荷劳动”来赚取财富的死胡同,因为这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插曲,廉价劳动力和超负荷劳动,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在发展初期平稳过渡到一定水平。但是绝对不可能把一个国家推向真正的强国道路。

27 中国未来必须依靠的是足够的高素质科技文化卫生社科人才,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尽可能多的创造财富,这样才能保持国家始终向正确的道路前进。

-- 我极端反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很多地区企图重拾职高技校等垃圾

-- 为什么?因为这是一条别人已经走过,并且明确抛弃的道路

-- 新加坡过去就是这么做的,从初中开始分流学生,为他们规划未来的道路,这么做看似美好,让很多没有学习天赋孩子,避免了浪费好几年的时间,可以尽早学习将来必要的劳动技术能力,可以尽早步入工作岗位赚钱......

-- 但是这么做,带来的将是彻底的阶层固化,未来修表匠的儿子只能是修钟表的,卡车司机的儿子只可能是开卡车的,营业员的女儿一辈子只能站柜台。

-- 为什么?因为有钱人可以在子女人生的最初几年就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通过家教补课聘请名师,让孩子在初中阶段就把普通人的子女甩在身后,然后得意进入高中,大学。

--这里说一个我的观点:很多人认为现在读大学没有用,出来了不是名校也找不到好工作

但是,读大学的目真正目的,是让一个人能开阔眼界,掌握学习方法,并且在成年以后,以自己的意志来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凭什么外人可以在一个人没有成年的时候,逼迫他没有对社会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选择自己一辈子的职业,凭什么卡车司机的儿子,就没有艺术天赋?他只不过是小时候没钱上美术兴趣班!

}

2022是新能源车享受政策红利的最后一年,我也曾反复强调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于12月30日截止,很多混动车型的绿牌也没有那么容易就能拿到了,很多人还是无动于衷,但大城市有购车意愿的人群似乎有了危机感,纷纷抢购新能源汽车,从今年以来,比亚迪汽车的销量迎来井喷式增长,仅4月份就卖出了10.6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了300%,主销车型集中在EV和DMI混动车型上,说明中国人越来越青睐新能源车型,也越来越青睐比亚迪汽车。

  • 明年还会免的,只是补贴有没有就不一定了。

    • 明年即使有也可能是减半,很多车企骗补,国家深恶痛绝! 对于消费者,只要趋势引导成功,购置税减免也会立即退出,毕竟这都是财政的负担!

    • 购置税还会免,有新闻出来了,继续研究合适的政策补贴估计就很少很少了。

      @大明哥杂谈:明年即使有也可能是减半,很多车企骗补,国家深恶痛绝! 对于消费者,只要趋势引导成功,购置税减免也会立即退出,毕竟这都是财政的负担!

  • 不只是补贴的问题,车真香 省油,好开 配置高 有啥理由不选择

    • 38号刚评了秦plus DMI,省油和加速都给好评,价值性就一般般了!主要是油门有迟滞!刹车不线性。

    • 每个人开车都有自己的感受 38 号仅代表他个人的观点 他豪车开多了,对这种入门家用车自然感受不同

      @大明哥杂谈:38号刚评了秦plus DMI,省油和加速都给好评,价值性就一般般了!主要是油门有迟滞!刹车不线性。

  • 按现在的政经形势,国家应该会延长相关优惠政策,并且还人会鼓励和支持新一轮汽车下乡

    • 不是够呛,是真的正在制定中

  • 国家肯定鼓励国内消费的,汽车是重点,尤其新能源车,毕竟碳中和大背景,解决能源危机,以及可汽车产业弯道超车,一举多得。

    • 个人觉得鼓励的是一部分车型,各车企已经在上报了;国家鼓励车和电器下乡,15万以上的车应该够呛,发达的地区用不上,欠发达地区又不好买!

    • 到底电池有没有污染,废弃电池怎样处理,如果有还是发展别的新能源吧

  • 你对政策缺少预判,缺少对行业发展信息的关注。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会延长,国家部委在多个场合已经表态。预计今年下半年发布。插电混动挂绿牌是不会变的,有些城市的插电混动要按油车指标来摇号,但还是挂绿牌。

    • 对的,说的很客观。政策会延长

  • 放一万个心,购置税肯定继续免,补贴继续减少,这是国家汽车战略和能源战略决定的。

  • 混动车已经拿到绿牌的,以后会被取消吗?

  • 中国的车企,终于在全球车企的竞争中,有了和他们并驾齐驱的资格了,这是国家补贴了上千亿元,得到的结果,可是,并没有获得绝对优势,但是,已经没有弱势项目了。国家在明年,甚至后年,只有加大力度的扶持,才有可能继续和全球车企齐头并进。如果,减少扶持力度,有可能国内的车企再次沦为边缘,让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车企,把国内的车企打的一败涂地,破产,被收购,失业,关闭,是国家不能承受的。

    • 疫情让国家钱包也瘪了下去,估计会收紧一些补贴政策了

    • @山凝黛迪:疫情让国家钱包也瘪了下去,估计会收紧一些补贴政策了

  • 可能电动车只是个过渡,但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已经是行业的风向标了,没有了变速箱,发动机的日系、德系、以及美系车企的竞争力在哪里?

  • 省油倒没啥,主要是有车库充电桩的,省事不少,电动车市内通勤安静。我一年只跑5千多公里,经济条件具备,等过两年换个唐dmi。基本告别加油站了

  • 其实很多人觉得十大几万的国产混动开出了高级的感觉,以为车卖十几万就真觉得开了个十几万配置的车,自我感觉很亮好,实际上十几万的混动的配置也就是不到十万的油车的配置,底盘,悬挂,调教和几万块的油车就是一样的

    • 你到底懂不懂车,不懂了洗洗睡吧!

  • 不知道新能源省在哪里,大城市难上牌另说,多花的那几万,够你烧油到换车了

    • 你继续开油车,没有人强着让你开电车

  • 我可以提个另外的观点吗?勿喷。大家买新能源汽车,是不是代表未来汽油使用量下降?需求减少供应还在是不是会导致汽油价格下降?随着疫情好转,供应链恢复,新能源产能会急剧释放,产量多了需求少是否是自然要降价了?目前疫情供应链紧张势必价格坚挺。

    • 不只是这一个原因,新能源车开起来绝对要好过油车,感觉一个天一个地

  • 电车价格实在太高,过几年买更好

    • 对,到时候便宜的新能源基本就是快淘汰的了,被市场认可的新能源肯定不会便宜,除非电池原材料能降价

  • 观望。三四年以后再看。几万块的购置税还不如几年后技术成熟来的实在。多几万就能享受成熟的技术与配套 不亏

    • 有道理,现在更新速度太快

    • 就是不知道要观望到何年何月

  • 一线城市害怕的事不直接给绿牌了,如果绿牌也摇号就麻烦了,我深圳的摇号三四年没中,去年上了混动车

  • 我想要的,奇瑞又没上市。

    • 奇瑞大蚂蚁,性价比很高,

    • 我猜你想要星途揽月新能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发放红利有这个事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