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A12和A8手机锁屏后接收不到微信视频聊天的解决方法能通用吗?

这篇文章主要向大家介绍ARM内核全解析,从ARM7,ARM9到Cortex-A7,A8,A9,A12,A15到Cortex-A53,A57,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应用、实用技巧、原理机制等方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不久ARM正式宣布推出新款ARMv8架构的Cortex-A50处理器系列产品,以此来扩大ARM在高性能与低功耗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抢占移动终端市场份额。Cortex-A50是继Cortex-A15以后的又一重量级产品,将会直接影响到主流PC市场的占有率。围绕该话题,咱们今天不妨总结一下近几年来手机端较为主流的ARM处理器。浏览器

以由高到低的方式来看,ARM处理器大致上能够排序为:Cortex-A57处理器、Cortex-A53处理器、Cortex-A15处理器、Cortex-A12处理器、Cortex-A9处理器、Cortex-A8处理器、Cortex-A7处理器、Cortex-A5处理器、ARM11处理器、ARM9处理器、ARM7处理器,再往低的部分手机产品中基本已经再也不使用,这里就再也不介绍。缓存

ARM 处理器架构发展安全

   Cortex-A5三、Cortex-A57两款处理器属于Cortex-A50系列,首次采用64位ARMv8架构,意义重大,这也是ARM最近刚刚发布的两款产品。性能优化

   Cortex-A57是ARM最早进、性能最高的应用处理器,号称可在一样的功耗水平下达到当今顶级智能手机性能的三倍;而Cortex-A53是世界上能效最高、面积最小的64位处理器,同等性能下能效是当今高端智能手机的三倍。这两款处理器还可整合为ARM big.LITTLE(大小核心伴侣)处理器架构,根据运算需求在二者间进行切换,以结合高性能与高功耗效率的特色,两个处理器是独立运做的。

   应用案例:预计于2014年推出。服务器

   ARM Cortex-A15处理器隶属于Cortex-A系列,基于ARMv7-A架构,是业界迄今为止性能最高且可授予许可的处理器。网络

   Cortex-A15 MPCore处理器具备无序超标量管道,带有紧密耦合的低延迟2级高速缓存,该高速缓存的大小最高可达4MB。浮点和NEON媒体性能方面的其余改进使设备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下一代用户体验,并为 Web 基础结构应用提供高性能计算。Cortex-A15处理器能够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计算、高端数字家电、服务器和无线基础结构等设备上。架构

   理论上,Cortex-A15 MPCore处理器的移动配置所能提供的性能是当前的高级智能手机性能的五倍还多。在高级基础结构应用中,Cortex-A15 的运行速度最高可达2.5GHz,这将支持在不断下降功耗、散热和成本预算方面实现高度可伸缩的解决方案。

ARM表示Cortex-A12处理器将来将应用于大量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产品,但更加侧重于中端产品。同时ARM也预计在2015年,这些中端产品在数量上将远超过旗舰级别的智能手机及与平板。


搭载Cortex-A12处理器的中端机在将来也将是很是有特色的产品,由于Cortex-A12可以支持虚拟化、AMD TrustZone技术,以及最大1TB的机身存储。这也就意味着将来搭载这一处理器的智能手机彻底能够做为所谓的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设备使用,换句话说就是在做为自用手机的同时,还能够用做商务手机存储商务内容。

同时Cortex-A12也搭载了全新的Mali-T622绘图芯片与Mali-V500视频编解码IP解决方案,一样也是以节能为目标。这样看来,定位中端市场,低功耗小尺寸,Cortex-A12最终必然会取代Cortex-A9。据悉,Cortex-A12将于2014年投放市场,到时候咱们也许会迎来中端市场的一次改变。

应用案例:2014年发布。spa

   Cortex-A9 处理器的设计旨在打造最早进的、高效率的、长度动态可变的、多指令执行超标量体系结构,提供采用乱序猜想方式执行的 8 阶段管道处理器,凭借范围普遍的消费类、网络、企业和移动应用中的前沿产品所需的功能,它能够提供前所未有的高性能和高能效。

   Cortex-A9 微体系结构既可用于可伸缩的多核处理器(Cortex-A9 MPCore多核处理器),也可用于更传统的处理器(Cortex-A9单核处理器)。可伸缩的多核处理器和单核处理器支持 1六、32 或 64KB 4 路关联的 L1 高速缓存配置,对于可选的 L2 高速缓存控制器,最多支持 8MB 的 L2 高速缓存配置,它们具备极高的灵活性,均适用于特定应用领域和市场。

   ARM Cortex-A8处理器隶属于Cortex-A系列,基于ARMv7-A架构,是咱们目前使用的单核手机中最为常见的产品。

   ARM Cortex-A8处理器是首款基于ARMv7体系结构的产品,可以将速度从600MHz提升到1GHz以上。Cortex-A8处理器能够知足须要在300mW如下运行的移动设备的功率优化要求;以及须要2000 Dhrystone MIPS的消费类应用领域的性能优化要求。

   Cortex-A8 高性能处理器目前已经很是成熟,从高端特点手机到上网本、DTV、打印机和汽车信息娱乐,Cortex-A8处理器都提供了可靠的高性能解决方案。

   ARM Cortex-A7处理器隶属于Cortex-A系列,基于ARMv7-A架构,它的特色是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提供了出色的低功耗表现。

   Cortex-A7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和功能集与Cortex-A15 处理器彻底相同,不一样这处在于,Cortex-A7 处理器的微体系结构侧重于提供最佳能效,所以这两种处理器可在big.LITTLE(大小核大小核心伴侣结构)配置中协同工做,从而提供高性能与超低功耗的终极组合。单个Cortex-A7处理器的能源效率是ARM Cortex-A8处理器的5倍,性能提高50%,而尺寸仅为后者的五分之一。

   做为独立处理器,Cortex-A7可使年期间低于100美圆价格点的入门级智能手机与2010 年500美圆的高端智能手机相媲美。这些入门级智能手机在发展中世界将从新定义链接和Internet使用。

   应用案例:全志Cortex-A7四核平板芯片,联发科刚刚发布的MT6589。

   ARM Cortex-A5处理器隶属于Cortex-A系列,基于ARMv7-A架构,它是能效最高、成本最低的处理器。

ARM7TDMI)的向后应用程序兼容性。

   ARM11系列包括了ARM11MPCore处理器、ARM1176处理器、ARM1156处理器、ARM1136处理器,它们是基于ARMv6架构,分别针对不一样应用领域。ARM1156处理器主要应用在高可靠性和实时嵌入式应用领域,与手机关联不大,此处略去介绍。

   ARM11 MPCore使用多核处理器结构,可实现从1个内核到4个内核的多核可扩展性,从而使具备单个宏的简单系统设计能够集成高达单个内核的4倍的性能。Cortex-A5处理器是ARM11MPCore的相关后续产品。

   ARM1176处理器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数字电视和电子阅读器中,在这些领域获得普遍部署,它可提供媒体和浏览器功能、安全计算环境,在低成本设计的状况下性能高达1GHz。

   ARM1136处理器包含带媒体扩展的ARMv6 指令集、Thumb代码压缩技术以及可选的浮点协处理器。ARM1136是一个成熟的内核,做为一种应用处理器普遍部署在手机和消费类应用场合中。在采用 90G工艺时性能可达到600MHz以上,在面积为2平方毫米且采用65纳米工艺时可达到1GHz。

   ARM9系列处理器系列包括ARM926EJ-S、ARM946E-S和 ARM968E-S处理器。其中前二者主要针对嵌入式实时应用,咱们这里就主要针对ARM926EJ-S进行介绍。

   ARM926EJ-S基于ARMv5TE架构,做为入门级处理器,它支持各类操做系统,如Linux、Windows CE和Symbian。ARM926EJ-S 处理器已受权于全球100多家硅片供应商,并不断在众多产品和应用中获得成功部署,应用普遍。

   应用案例:TI OMAP 1710。诺基亚N7三、诺基亚E6五、三星SGH-i600等手机采用的都是该处理器,以及包括米尔科技的  系列工控开发板。

   ARM7系列处理器系列包括ARM7TDMI-S(ARMv4T架构)和ARM7EJ-S(ARMv5TEJ架构),最先在1994推出,相对上面产品来讲已经显旧。虽然如今ARM7处理器系列仍用于某些简单的32位设备,可是更新的嵌入式设计正在愈来愈多地使用最新的ARM处理器,这些处理器在技术上比ARM 7系列有了显著改进。

   做为目前较旧的一个系列,ARM7处理器已经不建议继续在新品中使用。它究竟有多老呢?上面的Apple eMate 300使用的就是一款25MHz的ARM7处理器,够古老了吧?

}

诶......朋友们好啊,我是x86掌门人,英保国

刚才有个朋友问我英老师发生什么事了,我说怎么回事,给我发了几张截图。

我一看!嗷!原来是昨天,有两个年轻本。

万把块钱,一个体重,1.29公斤,一个体重1.4公斤。

他们说,诶......有一个说是我在macOS下老是发热续航尿崩,英老师你能不能教教我多线程优化,诶......帮助治疗一下,我的能耗比。

我说可以。我说你芯片架构用ARM,不好用,他不服气。

诶......我说小朋友,你两个核来打我一个核,他打不过

我说我这个有用,这是睿频,传统CPU是讲化劲儿的,四两拨千斤。3.15GHz的骁龙8cx,都打不过我这一个核啊….....哈!

他非要和我试试,我说可以。诶…...我一说完他啪就站起来了,很快啊!

然后上来就是一个8核CPU,吭,一个8核GPU一个16核神经网络引擎,我全部防出去了啊!

防出去以后自然是摩尔定律以点到为止,14nm+++放到11代酷睿上没打他,我笑一下准备开磨,因为这时间,按摩尔定律的点到为止他已经输了。如果这酷睿上10nm,一下子就把他秒杀了,放在老模具上没有打他,他也承认,我14nm+++打磨得好。他不知道11代酷睿还用14nm+++,他承认我14nm+++打磨的好,啊!

我11代酷睿刚要发售了,他突然袭击,5nm来打我脸,啊,我大意了啊,没有闪,诶...…他的5nm给我晶体管,啊,晶体管,蹭了一下,但没关系啊!他也说,啊他截图也说了,两分多钟以后,当时过热降频了,降着频,我说婷婷。然后两分钟......钟以后,两分多钟以后诶就好啦,我说小伙子你不讲武德你不懂,我说英老师对不......对不起,我不懂规矩。啊,我是…他说他是乱做的,他可不是乱做的啊,160亿个晶体管,还有那么小的体积,后来他说他做过三四年A系列处理器,还做了5nm的A14。啊,看来是,有备而来!

这两个年轻本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我六十九岁的老处理器厂商。这好吗?这不好!

我劝!这位年轻人耗子尾汁,好好反思,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聪明,小聪明,啊,呃.....…笔电圈要以和为贵,要讲武德,不要搞窝里斗。

}

全文三万零千七百二十个字,共附20张iPad全系列参数详图。本文精华满满,全程无注水,全网良心神作。参考选购iPad必备干货,推荐阅读场景:蹲坑、乘车等闲时阅读。

这是一块难啃地“硬骨头”,你做好阅读准备了吗,倒计时开始:1…2…3…Ready go!砰PP~


基本参数------iPad全系列基本参数对比

1.2 iPad全系列型号及发布年份

配置参数------iPad全系列配置参数对比

2.1.1 iPad全系列型号的产品尺寸对比

2.1.2 屏占比是什么?

2.1.3 iPad全系列型号的屏占比对比

2.1.4 iPad全系列型号的产品重量对比

2.2.1 屏幕尺寸是什么?

2.2.2 iPad全系列型号的屏幕尺寸对比

2.2.3 屏幕比例是什么?

2.2.4 iPad全系列型号的屏幕长宽对比

2.2.5 屏幕分辨率是什么?

2.2.6 iPad全系列型号的屏幕分辨率对比

2.2.7 屏幕像素密度是什么?

2.2.8 iPad全系列型号屏幕像素密度对比

2.2.9 iPad全系列型号的屏幕描述对比

2.3 iPad全系列处理器型号及核心

2.4.2 A系列处理器架构是是什么?

2.4.3 iPad全系列型号的核心架构对比

2.4.5 iPad全系列型号的工艺制程对比

2.4.7 iPad全系列型号的主频参数对比

2.5.2 iPad全系列型号的运存参数对比

2.5.3 iPad全系列型号的运存带宽对比

2.6.1 M系列运动协处理器

2.7.1 存储容量是什么?

2.8.1 蓝牙技术发展进程

2.8.2 iPad全系列型号的蓝牙模块对比

2.8.3 iPad全系列型号的感应器对比

2.9.1 iPad全系列的扬声器/麦克风对比

2.9.2 iPad全系列型号的摄像头像素对比

2.9.3 iPad全系列的拍照/视频功能对比

2.9.4 高清摄像头和原深感摄像头的区别

2.10.2 iPad全系列型号的充电接口对比

2.10.3 iPad全系列型号的音频接口对比

2.11.1 聚合物锂电池和锂电池的区别

2.11.2 iPad全系列型号的电池类型对比

适配产品------ipad全系列可适配产品


基本参数------iPad全系列基本参数对比

谈起平板电脑,很多人会先想到iPad。起初它还只是一款大屏的智能手机,后来不断地对其进行改进,在配合苹果的生态,使得它既可作为生产力的同时也可兼顾娱乐。苹果平板电脑自2010年首次发布至今,其产品线已明确划分为四个系列,分别是iPad正代、iPad mini、iPad Air、iPad Pro系列。

一直以来iPad正代系列在苹果的产品线中都主打着“教育”市场,可是大家总习惯性的将iPad与看视频、打游戏和看电子书等娱乐内容相联系起来。对于iPad来说,它在教育领域中的优势是其交互性和生动性,iPad的硬件从来都不是教育领域当中的重点,其软件易用性、设备集中管理、云服务以及AR应用场景才是iPad正代系列立足于教育市场的有力底牌。

而iPad mini系列更像是针对当时小尺寸安卓平板的战略产品,从市场策略的角度来看,iPad mini确实帮助苹果打开了新局面。但是随着苹果生产线的丰富,大屏手机对其市场的不断挤压,使得iPad mini的市场定位变得异常尴尬。

尽管如此,iPad mini系列相比于其他大尺寸的平板来说,的确更适合单手握持,随身携带。并且屏幕尺寸也与我们平时阅读的书籍尺寸相仿,而且到了第五代的iPad mini,开始支持混合电子墨水模式,降低了我们长时间阅读的疲劳度,进一步优化了iPad mini的阅读体验。

然后iPad Air系列在我看来是一个“折中”的选择,上有性能更强的iPad Pro系列,下有更具性价比的iPad正代系列。虽然主打“轻薄”,但是它的性能也足够强悍,价格也比iPad Pro系列便宜近三分之一,满足了一部分对性能没有极致要求的用户。

最后是iPad Pro系列,它对其性能有着极致的追求,也一直在尝试往生产力工具的方向转变。原来的iPad可能只是一个大号的iPhone,无法用iPad进行移动办公,但是当iPad Pro搭配了Apple Pencil + SmartKeyboard 之后,它们的组合扩展并丰富了可应用的场景,使得iPad Pro一下子上升到了专业生产力设备的层次。

总的来说,在如今的平板电脑市场中,iPad的“四驾马车”基本上涵盖了高中低各个档位的价格,一系列产品的组合拳在打压了其他安卓平板系列的同时,也不断稳固了自己的市场份额,这些都得益于苹果对iPad准确的产品定位以及根据市场风向随机应变的能力。

iPad全系列型号及发布年份

iPad正代系列:iPad、iPad 2、iPad(第三代)、iPad(第四代)、iPad(第五代)、iPad(第六代)、iPad(第七代)

PS:欲知iPad全系列型号及发布年份详细信息请进入下方传送门。

Windows、macOS、linux是当今主流三大操作系统,相比之下windows经济适用、macOS高端有格调、Linux是极客专用。但从多维度去比较三大操作系统,它们其实并不存在高低之分,关键还在于如何正确使用。

iOS与苹果的Mac OS X操作系统一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而iOS是苹果公司自己所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系统最初版本名为iPhone OS,后在2010WWDC大会上宣布改名为iOS。

苹果的iOS一般都用在自家产品的身上,所支持的 APP比较少,相比于安卓系统,iOS系统开源性低且更加封闭。但是它的操作界面更加美观简洁,软硬件的整合度也更高。在使用时设备产生的后台是伪后台或无后台程序,使其优化程度更高,很少会产生卡顿的现象,在加上苹果封闭式的生态圈,很好的将用户的隐私信息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以内,在透过特有的系统运行机制来加强保护隐私的安全措施。

PS格式:设备名称(出厂操作系统)

PS:根据苹果官方目前的信息,iPadOS操作系统除了初代Air、iPad Mini、iPad Mini3不支持更新外,其他的型号均可以正常更新,也就是说入手这几款iPad意味着你体验不了“Dark Mode”暗模式等新功能。

苹果iOS系统需要每次都更新?

iOS每次更新,我都会看到有顾客在朋友圈吐槽“系统更新后,怎么越来越卡了”这类现象,这也不禁让人产生疑惑,iOS系统到底要不要更新呢?

一般iOS系统的更新是为了修复上一个版本的Bug,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但是新版的系统往往会加入全新的功能,同时升级系统会消耗设备一定的内存和性能,这也对设备的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打个比方,刚出生一两天的婴儿,他的胃容量只有5-13ml,约1个小樱桃,喂食超过了这个量,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婴儿肠胃的不适。因此,在升级前最好充分考虑设备的硬件情况,然后在来选择是否对自己的设备进行升级。

配置参数------iPad全系列配置参数对比

iPad全系列型号的产品尺寸对比

格式:设备名称(产品尺寸)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屏占比是最用于表示屏幕和设备前面板面积的相对比值,简单的理解就是屏幕占整个设备正面投影面积的百分比。

如果屏占比按照行业标准计算是:屏幕有效显示区面积/整机面积,但是现在很多的厂商为了让屏占比的数值更大,于是又有了一套相对有水分的计算方法:屏幕显示面积/可视整机面积。

一般来说,设备的外观设计上屏占比参数越大则更容易让用户获得视觉好感。

iPad全系列型号的屏占比对比

PS:屏占比计算方公式:屏幕区域面积(屏幕长X宽÷iPad正面投影面积长X宽)

格式:设备名称(屏占比)

iPad全系列型号的产品重量对比

格式:设备名称(wifi版产品重量/插卡版产品重量)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2、插卡版“产品重量”最重的iPad为:iPad 1

屏幕尺寸指屏幕对角线的尺寸,一般用英寸(1英寸=2.54厘米)表示。个人认为选择何种屏幕尺寸完全因人而异,不同的消费者其购买力和使用习惯都不相同,因此,选择时还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iPad全系列型号的屏幕尺寸对比

PS格式:设备名称(屏幕对角线尺寸)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屏幕比例就是屏幕宽度和高度的比例,又叫做长宽比,标准的屏幕比例一般有4:3和16:9两种,不过16:9也有几个"变种",比如15:9和16:10,当然也有21:9这样特殊的比例。

一般来说,应用程序会自适应iPad的屏幕比例,但是不同优化程度的APP,所呈现的画面比例也不尽相同。目前,除3代iPad Pro11英寸的屏幕比例为7:5以外,其余iPad型号的屏幕比例均为4:3。接下来我会将iPad全系列型号的屏幕长宽的尺寸进行对比,让大家在做选择的时候能够有更加直观的数据作为参考。

iPad全系列型号的屏幕长宽尺寸对比

  • 1、屏幕比例4:3的iPad ,其宽度与长度的比为3/4=0.75,假设该屏幕比例4:3的iPad屏幕长为X,则宽为0.75X;
  • 2、屏幕比例7:5的iPad ,其宽度与长度的比为5/7=0.714,假设该屏幕比例7:5的iPad屏幕长为X,则宽为0.714X。

通过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我们知道,对角线长度的平方=长的平方+宽的平方,可得公式为:

移动设备的屏幕分辨率是指屏幕上显示的像素数,以水平和垂直像素来衡量。

比如设备的屏幕分辨率为720×1080像素,那么设备的水平方向“X轴”含有像素数720个,垂直方向“y轴”像素数1080个。将水平方向的像素点与垂直方向的像素点相乘的时候,在换算出来的比值就是设备的屏幕分辨率。

当屏幕尺寸相同时,分辨率越高的,其显示的图像也就越清晰。

iPad全系列型号的屏幕分辨率对比

PS格式:设备名称(屏幕分辨率)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屏幕像素密度,即每英寸屏幕所拥有的像素数,像素密度越大,屏幕显示得更细腻,更精美。

当像素密度超过300ppi时,人眼是无法分辨出单独像素的,其显示效果就如同在纸上看文字一样,而350ppi算精品纸质效果,一般在160多时屏幕就已经有点模糊了。

  • 屏幕像素密度计算公式为:像素密度=√{(长度像素数^2+宽度像素数^2)}/ 屏幕尺寸
  • 即:屏幕长度像素的平方+宽度像素的平万,开根号后再除以屏幕尺寸。

iPad全系列型号的屏幕像素密度对比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iPad全系列型号的屏幕描述对比

  • 已知屏幕采用技术描述:
  • (7) 采用防油渍防指纹涂层

IPS屏幕的屏幕面板可视角度大,最大可达到178度,不管从正面还是侧面看画面效果都是一样的,不会发生扭曲。其色彩真实准确,在动态画面下也能够完好的呈现图像。

由于IPS屏幕采用了水平转换技术,因此它能对液晶分子颗粒进行合理的排列,使得屏幕面板更薄更省电。但是这种技术增加可视角度的同时也减少了光线的穿透性,屏幕背光就会比较大,容易出现边缘漏光的现象。

“Retina”也被称为视网膜显示屏,它既不是指分辨率,也不是单独指PPI,而是指视觉效果。Retina是一种显示技术,可以压缩更多的像素点到一块屏幕里,让屏幕达到更高的分辨率并提高显示的细腻程度。一般来讲,当人的视线距离屏幕35厘米左右,同时移动设备的屏幕像素密度大于或等于300PPI时,人的肉眼就不会在看到屏幕的颗粒感。

“Liquid Retina”也被称为液晶视网膜显示屏,在iPad Pro中它的液体视网膜显示器依赖于小型化的LCD显示屏。Retina到Liquid Retina的革新只是苹果为营销所创造的一个概念,实质上还是Retina,只不过他把分辨率在视网膜层面提高了。

Multi-touch汉译过来就是“多点触控”,它是在同一显示界面上的多点或多用户的交互操作模式,是通过人机交互技术与硬件设备共同实现的技术。

多点触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传统输入设备(鼠标、键盘)的操作方式,可以运用双手对屏幕进行不同手势的触摸,来实现自如的操控。

IPS技术是一种液晶显示技术,它将液晶分子水平排列,减少了液晶层厚度,从而增大了液晶屏的透光率,降低了背光灯的功率,达到了节能省电的效果。另外,IPS技术改变了VA软屏垂直的分子排列,让液晶结构更加坚固稳定,使屏幕具有清晰超稳的动态显示效果。

电容式触摸屏技术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当用户的手指触摸屏幕表面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触摸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7)采用防油渍防指纹涂层

采用防油渍防指纹涂层能减少指纹及各种污渍附着在屏幕上,擦拭清洁时也更加的方便,并且让屏幕拥有出色的防污性、拒水拒油性、耐久性。

全层压技术是通过将保护玻璃、触控层、显示层做成一体,有利于减少屏幕的反光折射,让屏幕看起来比利用水胶或者光学胶贴合起来的全贴合屏更加通透,显示效果更好。

抗反射涂层是一层很坚固、很薄的膜层,其物质的折射率介于空气和玻璃之间。薄膜内表面和薄膜外表面的反射光强度几乎相等,它们所反射出的光线能够相互干扰并抵消。而配备了抗反射涂层的iPad,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屏幕在强光下所产生的眩光对人的影响。

(10)广色域显示P3

广色域显示P3是数字影院较新的标准色彩,它的设计是为了尽可能匹配彩色电影当中的所有色域,与Rec.709(sRGB标准)相比,其红色和绿色的范围更大,色域空间更广。

全sRGB标准是通过三个基本色素来实现设备中的色彩再现,分别是红、绿、蓝。sRGB的色彩空间是基于独立的色彩坐标,即使色彩在不同的设备当中传输,也能找到对应的同一色彩坐标,并且规避这些设备各自色彩坐标的干扰。而支持sRGB标准的iPad,它的屏幕色彩还原准确度也会更好。

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技术会根据你正在进行操作的内容,来自动调节屏幕的刷新频率,消除屏幕中画面延迟、滞后、撕裂、掉帧、跳帧等现象,带给用户更灵敏的响应。因此当你的屏幕为动态显示时,刷新率会自动提升,以便画面更加流畅。反之,屏幕为静态显示时,刷新率自动降低以便减少耗电量。

苹果设备的原彩显示技术是通过两枚4通道环境光线传感器来评估环境中的亮度和色温,从而自动调节白平衡、对比度,不断适应环境光线,减少屏幕的反射,让用户拥有更舒适的体验感。

一般来讲,屏幕的亮度定义为全白颜色下的亮度值,日常生活中,用户使用的设备亮度高固然有更直观的画面体验,但是长时间过高的亮度也会对视觉产生伤害。

PS:下面是所有型号iPad各自采用的屏幕技术,第(14)项亮度值其最大值各型号不同,可用“[(14)数值:cd/m]”来进行说明。

设备名称:(屏幕描述序号)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iPad全系列处理器型号及核心

PS格式:设备名称(处理器+协处理器/核心)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苹果自iPhone4搭载第一颗A4处理器开始,就一直走在自研芯片的道路上。相比于高通骁龙、华为麒麟之类的其它处理器,A系列处理器虽包含了AP但并不集成BP,由于BP基带属于通讯技术领域,苹果在这一方面并不擅长,因此苹果设备一直以来都采用外挂基带。尽管如此,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依然非常强悍。

回顾苹果发布的每一代自研处理器,我们通过时间轴来进行如下排列:

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是整台设备的控制中枢系统,也是逻辑部分的控制中心,从技术上来讲单纯看处理器核的数量并没有多大意义,而主要影响苹果设备性能的高低有以下几个参数:

1、一般来说同核心数的CPU,理论上主频越高其设备运行越好。

2、应用程序有多线程运算也有单线程运算,对于一些单线程的程序来说,主频的高低有时候比核心数还要重要。

A系列处理器架构是什么?

苹果A系列处理器是自研架构+arm指令集,ARM指令集构架有A、R、M三个系列,A系列是高端应用芯片,R系列是高性能应用芯片,M系列应用在一般的工业部件比较多。

指令集就是一种被规范化的语言,当处理器在执行计算任务时,会将接受到的指令按照指令集的规范翻译成CPU可识别的语言(底层代码)。

架构不仅是实现核心的方式也是兼容ARM指令集的方式,苹果通过架构的设计让主频达到最高频率的同时,还能让多核心在一定频率下高效的完成运算并利用高水平的工艺减低核心的能耗水平。

因此,优良的架构设计是处理器的基础,他能够协调多个核心的关系,对处理器的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iPad全系列型号的核心架构对比

设备名称:核心架构(CPU架构+GPU架构)

CPU工艺制程是什么?

工艺制程通常表示生产CPU的一种工艺,生产工艺越先进,集成电路的精细度以及精度也就越高。一般来说,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它会使处理器的核心面积进一步减小,在同样大小面积的CPU内部,能够集成更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的CPU,其连接线越细,精细度就越高,CPU的功耗也就越小,同时也让处理器能够达到更高的性能。

iPad全系列型号的工艺制程对比

设备名称:工艺制程详细信息

iPad 1:A4芯片采用了32位双通道设计和45nm的工艺制程,搭配单核CPU以及单核GPU。

iPad 2:A5芯片采用了32位双通道设计和32nm HKMG的工艺制程,搭配双核CPU以及双核GPU。

iPad 3:A5X芯片采用了32位双通道设计和45nm的工艺制程,搭配双核CPU以及四核GPU。

iPad 4:A6X芯片采用了32位双通道设计和32nm HKMG的工艺制程,搭配双核CPU以及四核GPU。

iPad 5:A9芯片采用了64位双通道设计和三星14nmFinFET或台积电16nm的工艺制程,搭配双核CPU以及六核GPU。

iPad mini5:A12仿生芯片采用了64双通道位设计和台积电7nm的工艺制程,搭配2+4六核CPU(两个高性能核心+四个高能效核心)以及四核GPU。

iPad Air:A7芯片采用了64双通道位设计和28nm HKMG的工艺制程,搭配双核CPU以及四核GPU。

iPad Air3:A12仿生芯片采用了64双通道位设计和台积电7nm的工艺制程,搭配2+4六核CPU(两个高性能核心+四个高能效核心)以及四核GPU。

iPad Pro10.5英寸/2代iPad Pro12.9英寸:A10X芯片采用了64双通道位设计和台积电10nm的工艺制程,搭配3+3六核CPU(三个高性能核心+三个高能效核心)以及十二核GPU。

3代iPad Pro11英寸/3代iPad Pro12.9英寸:A12X芯片采用了64双通道位设计和台积电7nm的工艺制程,搭配4+4八核CPU(四个高性能核心+四个高能效核心)以及七核GPU。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 1、CPU是中央处理器,GPU是图形处理器。
  • 2、高能效核心相比于高性能核心,能让设备在运行时速度更快,耗能更低。
  • 3、双通道比单通道的处理器能更好的控制和管理内存。
  • 4、工作频率相同的情况下,64位处理器相比于32位处理器运算能力更快,系统对内存控制的更好。
  • 5、nm指的就是晶体管中栅极的宽度,学名叫做栅长。同样的CPU上可以集成更多的晶体管越多,CPU的制作工艺越先进。

CPU主频是用来表示CPU计算、处理信息的速度,CPU主频的高低受到外频和倍频系数的影响。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决定着设备中主板的运行速度,倍频系数是表示主外频的相对比例关系。

由于CPU和系统之间的信息处理速度是有限的。因此,在相同外频下,就算倍频在高如果达到了CPU处理数据速度的瓶颈,对于CPU本身来说也是多余的。

所以CPU主频高低虽然和处理器芯片的运算速度有关,但这只能表明主频是CPU性能高低参考的标准之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

iPad全系列型号的主频参数对比

PS格式:设备名称(主频参数)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运行内存RAM是什么?

运行内存,通常是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程序的临时存储介质,也叫RAM。运行内存大不仅可以同时迅速的运行多个应用程序,还可以迅捷的切换不同的应用程序。

由于CPU内的缓存容量大小不同,一般缓存小的CPU会经常访问外部的运存,使得CPU的运算能力下降,造成设备运行产生延迟。因此,手机运存容量的大小会间接影响到手机的流畅程度。

而手机运存的高低主要还是影响手机后台能够同时运行软件或者程序的数量,与设备的流畅度并无线性关系。比如,12GB运存的安卓就没有4GB运存的苹果流畅,苹果系统是闭环的,任何APP都是通过APP store 进行统一管理,iOS 的代码直接运行,不需要像安卓系统一样在虚拟机上运行,所以苹果的系统运行流畅的程度并不依赖增加运存来维持。

另外,CPU与内存带宽存在对应的问题,一般来讲,内存带宽大于或等于CPU的前端带宽则不影响CPU的性能发挥。当多核CPU共同读取一个内存,其带宽到达瓶颈的时候就会影响CPU的性能发挥。

iPad全系列型号的运存参数对比

PS格式:设备名称(低功耗内存技术+运存)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 1、双通道内存就是在北桥芯片级里设计了两个内存控制器,这两个内存控制器可以相互独立工作,每个控制器控制一个内存通道。因此,双通道技术可以让内存的带宽翻倍。
  • 2、11英寸Pro三代和12.9英寸Pro三代,它们1T存储容量版本的运存为6GB,其他存储容量版本的运存均为4GB。

iPad全系列型号的运存带宽对比

通用公式:[(频率*位宽)÷8]*2=双通道运存带宽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2013年苹果首次将M7运动协处理器应用在了移动设备上,从硬件角度来看,苹果运动协处理器在设备中是一颗独立的芯片,它与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共同协作。主要负责收集陀螺仪、加速器、指南针、气压计和其他传感器的数据信息。

即使设备处于睡眠模式,它也能监测用户的运动状态,在不唤醒处理器的情况下,不间断的收集并处理这些数据,这些工作中央处理器都是不参与的。

相比于A系列处理器,M系列运动协处理器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以更节能的方式收集数据,而且应用程序不需要耗能GPS芯片就可单独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防止各类应用程序跟踪用户的运动数据。

当然如果你想让第三方的APP获取数据,只要你授予它权限,就可以访问运动协处理器收集的所有信息。

  • 1、从M8协处理器开始,气压计的数据可以被收集并处理。
  • 2、从M9协处理器开始,Siri语音命令可以被识别。
  • 3、由于之前使用的小型升压ic芯片故障率太高,所以从M10协处理器开始就使用M开头的ic芯片,m系列的ic芯片是升压的,有背景灯升压、闪光灯升压、显示升压。

2019年苹果首次在A13系列芯片中采用了新款协处理器,代号为“Rose”。相比于M系列运动协处理器,它集成了更多的传感器,目前集成有罗盘、陀螺仪、加速度计、气压计和麦克风等数据。

另外,Rose协处理器还增加了对IMU(惯性测量单元)、蓝牙5.1、超宽带(UWB)、相机(包括运动捕捉和光学追踪)等传感器数据的支持,能更准确的了解设备的位置,同时增强了现实推送(AR),提高交互级别,让虚拟场景变得更加活灵活现。

存储容量是指该便携存储产品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是产品设备最为关键的参数之一。而手机的存储空间一般分为ROM和SD卡两种类型,ROM为内置的存储器,SD卡为外置的存储器。

了解苹果的人都知道,其移动设备没有设计以及预留SD卡槽,只有固定内存(ROM),不能插内存卡(SD卡),但是它可以通过苹果专用的SD卡读卡器来进行扩展。虽然ROM对手机运行速度影响不大,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存储容量更大的设备用起来会更香!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安装更多的应用,还可以保存更多的数据,比如缓存视频、照片音频、离线歌单等。

iPad全系列存储容量对比

PS:以下是各型号iPad所能购买存储容量的版本。

格式:设备名称(存储容量)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设备之间能够无线进行数据传输。一般来讲,高版本蓝牙可以向下兼容,低版本则不一定能向上兼容。而蓝牙版本从1.0发展至今,最大的变化就是传输速度的提升以及传输距离的扩展。

下面是蓝牙技术的发展进程:

2003年:蓝牙1.2(最大传输速度1Mbit/s,传输距离10米)

2007年:蓝牙2.1(最大传输速度3Mbit/s,传输距离10米)

2009年:蓝牙3.0(最大传输速度24Mbit/s,传输距离10米)

2010年:蓝牙4.0(最大传输速度24Mbit/s,传输距离50米)

2013年:蓝牙4.1(最大传输速度24Mbit/s,传输距离50米)

2014年:蓝牙4.2(最大传输速度24Mbit/s,传输距离50米)

iPad全系列型号的蓝牙模块对比

PS:设备名称(支持的蓝牙模块)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iPad全系列型号的感应器对比

  • 已知iPad上支持的感应器:

Touch ID是通过硬件及软件技术实现的,设备上的按钮是一个传感器,通过周围的钢圈可检测手指,采集皮下层指纹图像信息。接着,Touch ID会全方位读取手指指纹并采集多个指纹信息,然后根据手指的细节纹路进行超精准地智能分析,创建指纹的数学表现形式来进行识别。而且苹果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指纹本身的图像是绝不会被储存的。

Face ID面部识别技术是对人体面部的3D数据进行采集,其辨别人脸3D结构的几何精度非常高,相比于Touch ID指纹识别,Face ID人脸识别功能的速度更快,并且应用场景更广泛,比如:

1、用Face ID人脸识别技术对设备进行解锁及刷脸支付。

2、定制专属3D打印玩偶。

3、使用静态的emoji表情,模拟自己面部的实时表情来制作动态表情包。

另外,苹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Face ID利用了人工智能来持续学习并分析用户的长相。也就是说,当我们初次录入Face ID后,随着不断的使用,它也在不断的采集新的面容数据来校准识别模型,以保证其正常识别。

三轴陀螺仪是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敏感器件,它能同时测定6个方向的位置,移动轨迹,加速。当我们使用设备进行位置移动时,通过三轴陀螺仪就可以达到改变方向的目的。由于它的校准参数更多,过程更为复杂。因此,其芯片接受指令并传输数据后,设备能做出更准确的回应。

移动设备的加速感应器也叫运动传感器,它能移动设备的几种典型运动模式如摇晃、甩动、翻转等,达到用运动控制手机的目的。

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光线的状况,并发出指令告知处理芯片自动调节显示器的背光亮度,让屏幕画面看起来更为柔和。另外,它还可以降低移动设备的功耗,最大限度的延长电池的续航时间。

在移动设备中的气压计它是一个集成电路芯片,通过气压传感器感受到的压力,根据其与电压的比例关系转换输出数字信号使用。在生活中常用来:

1、海拔测量(运动爬的楼层测量)

2、辅助GPS(高架导航)

3、室内定位(大型商场室内导航)

设备名称:(以上感应器对应序号)

iPad能够反向给iPhone及其他设备充电,是由于传统的Lightning接口被USB-C接口给替代了。现在只需要一个usbc转L认证过的线就可实现反向充电功能,而且iPad还可以打开手机相册,读取手机图片并导入iPad中。

经过测试,iPad给iPhone充电其功率可以达到7.5W,这个表现还是很给力的,毫不夸张的说iPad在我们应急的时就是一个“最奢侈”的充电宝。

iPad全系列型号的扬声器/麦克风对比

格式:设备名称(扬声器/麦克风)

iPad 4(内置单扬声器/单麦克风)

iPad 7(双立体声扬声器/双麦克风)

iPad min(内置双扬声器/单麦克风)

iPad Air3(双立体声扬声器/双麦克风)

iPad Pro9.7英寸/10.5英寸(内置4个立体声扬声器/双麦克风)

1代/2代iPad Pro12.9英寸(内置4个立体声扬声器/双麦克风)

3代iPad Pro11英寸/12.9英寸:(内置4个立体声扬声器/三个麦克风)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iPad全系列型号的摄像头像素对比

格式:设备名称(前后置摄像头像素)

iPad 1(无前后置摄像头)

iPad 2(前置30万像素/后置70万像素)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iPad全系列型号的拍照/视频功能对比

  • 已知支持的特色拍照/视频功能:
  • (3) 动话表情和拟我表情
  • (6) 拍摄广色域的照片
  • (9)视频画面的分辨率

人像模式会使用双摄像头来创建景深效果,让我们拍摄出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照片。如果是新iPad Pro还可以使用前置原深感摄像头在人像模式下自拍。

将iPad中的应用“相机”设置为人像模式后,拍照时可以选择取景框底部显示的不同光效,这种光效只是模拟改变拍摄场景的光源,而且拍摄完成后依然可以调整或取消人像照片的光效。

(3)动话表情和拟我表情

动话表情:在兼容的 iPad Pro 上,可以创建并发送自己的专属动话表情。首先我们得选择一个动画表情,然后在将自己的面部置于iPad的取景框中,这个时候它会使用你的声音并模拟你的面部表情来创建动画表情。

拟我表情:“拟我表情”需要我们先自己录制一段最长不超过30秒的短视频,然后选择其中一个“拟我表情”来模拟自己已录制好的表情。模拟完成后还可以自定义我们的“拟我表情”,例如肤色、发型、眼睛等。这个功能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心情,然后在应用“信息”和FaceTime 通话中都可以应用。

实况照片能够捕捉到拍摄前后一瞬间的动态画像,它不仅记录了瞬间画像还录下了声音。

(5)4-LED原彩闪光灯

LED原彩闪光灯是在慢拍快门中加一组的闪光,这种闪光非常短促,对拍摄光线较弱的环境非常有用,在拍清主体的同时,也不会因为加了闪光而出现曝光。另外,4-LED原彩闪光灯拍摄出来的照片画质细腻均匀,很少出现亮斑现象。

(6)拍摄广色域的照片

拍摄广色域照片并不是所能拍出的颜色更多,而是可以让照片有更广的色彩范围。

连拍快照模式可以在一次拍摄多张照片,然后我们可以在多张照片中任选一张。这个模式不管是前置摄像头还是后置摄像头都可以进行连拍。

(8)自动智能HDR照片/视频

在“智能HDR”功能下拍摄的照片能通过长时间的曝光来获取阴影部分的细节,让图片更为清晰。另外,摄像头会不间断地拍摄一个四帧缓冲区,这种做法能保证拍摄过程中不会出现延迟的现象。

(9)视频画面的分辨率

视频画面的分辨率大家通常用256P/360P/720P/1080P参数来表示,这些参数指的是它们相对应的分辨率,比如:

一般来说,分辨率越高,视频的画质越好。

PS:下面是所有型号iPad各自所支持的特色拍照/视频功能,第(9)项“视频画面的分辨率”其值各型号不同,可用“[(9)分辨率]”来进行说明。

设备名称:(iPad所支持“特色拍摄功能”对应序号)

高清摄像头和原深感摄像头的区别

高清摄像头:高清摄像头是指HD 1080P或HD 960P或HD 720P的摄像头。它是摄像头所达到其中一项的清晰度标准。

原深感摄像头:原深感摄像头从本质上来说属于高清摄像头,只是它其中的系统能够帮助我们采集面部特征点和深度信息,从而实现苹果设备的Face ID功能,以此用来设备的安全验证和支付。

另外,由于它采用了3D结构光传感器,所以设备的摄像头能够支持AR功能,绘制出周围的3D环境,增强其现实感。

iPad为原深感摄像头的有:3代iPad Pro11/12.9英寸,其余iPad各型号为高清摄像头。

USB-C接口相比较于Lightning闪电接口,可以处理负载量更大的电源,同时传输速率更快。而且USB-C接口还提供外接4K/5k显示器、连接摄像设备、iPad反向给iPhone及其他设备充电等功能。

虽然USB-C接口占用空间比Lightning闪电接口大,但是USB-C支持可逆的正反插,用户无需在使用转接线就可以在苹果生态中进行无障碍连接,使得用户的体验感更近一步。

iPad全系列型号的充电接口对比

格式:设备名称(充电接口/其他)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iPad全系列型号的音频接口对比

格式:设备名称(音频接口)

PS:目前3代iPad Pro11英寸/12.9英寸设备已经取消了3.5mm耳机接口,只剩下USB-C接口,如果想使用3.5mm耳机可以买个USB-C转3.5mm插孔的转化器来进行连接。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聚合物锂电池和锂电池的区别

聚合物锂电池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简称,而锂电池它分为锂原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通常来说锂离子电池应用更广泛。如果细分锂离子电池,又可分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液态锂离子电池,所以锂电池包含于聚合物锂电池和锂电池,它们是从属关系。从狭义上来比较:即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对比。

  • 1、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塑形能力更强,可以任意变换体积、形状,而液态锂离子电池需要一个成型的容器来存储电解液,所以可塑性不强,且重量更重。
  • 2、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由于采用铝塑膜做外壳,除非瞬间电流过大等特殊原因导致爆裂,一般情况下它的安全性是挺高的。
  • 3、由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采用高分子材料,因此,它能承受更高电压的负担。
  • 4、液态锂离子电池其电导率更能保持在很稳定的区间。
  • 5、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市场中的价格普遍高于液态锂离子电池。

iPad全系列型号的电池类型对比

格式:设备名称(电池类型/mAh)

观察表格“优势点”总结如下:

1、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容量最大的iPad为:iPad(第三代)/iPad(第四代)

适配产品------ipad全系列可适配产品


/:部分内容我感觉有误,就删除了,后期补充回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ppo手机为什么接不到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