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几次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

作者:上学榜优质创作者

简介:提升学历,遇见更好的自己!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市,现有天河、白云和荔湾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创办于1957年的广东省冶金工业学校,历经“广州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南华工商学院西院”等发展阶段。学校从1999年开始承担高等职业教育,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多人。

学校是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近5年来先后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广东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成果暨“一校一品”体育工作示范基地,连续两届获“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称号,并于2019年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高校(13所之一)。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1个,广东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3个。

学校目前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应用外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体育艺术教学部共11个教学机构。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急需紧缺专业,对接广东省规划发展的七大支柱产业、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六大未来产业和十大重大科技产业集群,依托优势专业,构建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模具智能制造、VR与新媒体等10个专业群。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组建了测绘地理信息、智能制造、VR/AR等5个新工科特色产业学院和1个创新创业学院。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品牌建设专业6个,省级示范性专业4个、重点专业9个、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专业8个,省一流高职高水平建设专业9个,高本协同育人专业4个。近年来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获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44项。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拥有博导2名,二级教授2名。有全国优秀教师和省级青年珠江学者、教学名师、专业领军人才、高等职业青年优秀教师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42人。拥有省级协同创新团队1个,省级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5个。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校实践教学场地充足,办学条件优良。建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有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15个,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8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9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个。

学校积极发挥职教优势,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多所院校开展了“3+2”中高衔接、“3+2”高本衔接等多种形式的协同培养,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打通学生学习上升通道。积极开展技能培训、职业鉴定、自学考试等工作。学校在2019年成为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目前共获得8个“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

学校深入推进综合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高。近5年获得国家级奖项253个、省部级奖项955个,获广东省“挑战杯”科技发明制造类特等奖4项,“挑战杯”省赛2019年排名全省第一。第一志愿投档率连年均超过

粤ICP备号 上学榜 版权所有

}

广东财经大学地处广州互联网集聚区、未来全球智慧城市示范区——琶洲,毗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学校已建成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经、管、法、文、理、工、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并具有鲜明财经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体系。获批为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广东财经大学是广东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学校,学校建成全国首批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已创建“海外实践教学平台”德国基地、意大利基地、新西兰基地和坦桑尼亚基地,成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院校和教育部“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

我校MBA教育始终坚持“精商通法、敦行致远”的办学理念,践行“培育业界精英、弘扬粤商文化、贡献管理智慧”办学使命,致力于培养“精管理、通财务、懂法律、善投资”的高层次复合型高端人才,打造根植于粤港澳大湾区,放眼全球的企业家摇篮。学院曾获“中国MBA特色院校”、“中国品牌影响力MBA院校”、“中国十佳特色商学院”等荣誉,其中粤商MBA项目荣获“中国商学院最具特色MBA项目”。

财经优势,学科互通我校是广东省唯一具有硕士授予权的财经类院校,拥有华南地区高校最齐全的财经类学科专业体系。MBA学院与我校金融硕士、会计硕士、保险硕士、税务硕士等共同创立财经类专业硕士课程共享平台,每学期均有优质课程互通互选,学分互认,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

扎根广东,商法融合基于广东的特殊地缘,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深耕珠三角,依托粤商文化研究中心,发挥粤商研究专长,走产学研合作发展之路。同时充分发挥经管法三大主体学科优势,依托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省级重点学科,积极探索“商法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广东地区发展建设。

名师引领,多元协同实施“MBA名师工程”,举全校之力整合全校最优质的师资,聘请国内外知名院校的“EMBA/MBA”博士生导师以及国内一流企业如美的、格力、欧派等领袖或高管为学生授课。设立校友企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在职业能力提升、理论知识运用、职业规划、案例分析、企业实践、论文写作等方面予以指导,保证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聚焦实践,创新创业创立广东省首个MBA创业园,鼓励学生创业创投项目进驻创业园;创办“亚太天能”创业创投班,建立一批省级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实习、就业提供实践平台;以赛代练,组织并资助MBA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校级大赛,如创业大赛、案例大赛、企业竞争模拟大赛等,提升学生商业素养及实战能力。

中外合作,国际视野我校与金砖五国、欧美等国内外、境内外高校建立学生交流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交流学习机会。我校与欧美大学实施国际双硕士培养计划,联合培养模式为1+

★关注“考上MBA”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MBA招考信息。

特别说明:因招考政策存在变化和调整,以教育部门或相关院校最新公布为准。相关信息来源于院校,若信息有误或对刊登有意见请联系处理。

}

广州大学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览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介绍

统计学专业于2013年获批,迄今已8年,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扎根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统计学、统计学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致力于培养具备处理特定行业数据问题的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金融、保险、商业、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医学等相关领域中从事数据搜集、分析与决策的创新型人才。为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本专业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目前已建立起一支拥有专任教师24人的学术造诣深、社会知名度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同时与广东泰迪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了教学实践基地20余个,保障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法学专业多年来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16年法学专业通过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结题验收,2020年法学(立法学)专业通过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结题验收,2019年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特色与优势在于:一是注重分类培养,有面向实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班;有注重学术培养面向国内外一流法学院输送研究生的“步云班”(拔尖人才创新班);还有面向涉外法律机构和国际组织培养人才的“涉外商业法律实验班”;二是师资力量雄厚,引进了国内外一批名师,既有全国名家,也有来自世界一流法学院的年轻博士;三是教育理念先进,注重全学程实践教学,开展小班研讨式教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源于1958年创办的原广州师范学院思政部,1978年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科生,1982年招收本科生,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专业特色与优势:一是拥有高水平的学科支撑。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系广东省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重点学科之一(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二是坚持精细化培养方式,学院选派优秀教师实行 “一对一”全程导师制,打造专业基础扎实、能力发展全面的新型人才。三是本专业创办时间长,专业建设经验丰富,社会美誉度高,用人单位肯定本专业人才的比例超过94.5%;四是近年来与新疆伊梨州、喀什等地教学实习基地协作持续为新疆培养优质中学政治教师,本专业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占比高达16.32%。专业定位:面向新时代基础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主要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教育情怀深厚、勇于教学创新、善于综合育人、能力发展性强、具备卓越教师潜质的中学政治学科骨干教师。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始建于2002年,2019年设立智慧教育创新人才实验班,2020年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育技术学专业以“互联网+教育”为指引,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创新应用为目标,以科学素养、人文修养、艺术创意、立足应用、面向未来,服务教育为指导,以网络和数字媒体技术为教学重心,注重技术的实践性、先进性和综合性,以教育技术专业实验室为支撑、以教育科技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设了立德厚基础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以创新班、双导师制、多元化学业指导体系为支撑的“分类培养、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多维融合、产学研用一体的课程体系,创建了以德、能、创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专通融合、校企协同的全方位育人体系。

教育技术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智慧教育理论、数字媒体技术、教育软件工程、教育影视编导与制作、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能对数字化教学环境和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的创新型教师与高素质人才。

专业概况:应用心理学专业历史悠久,1984年获我国第一个社会心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当前,应用心理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及广东省综合试点改革专业。拥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1人,博导9人,硕导22人,海外经历者15人。拥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广东省教学团队2个,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5部。实验室是广东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面积近1000平方米,拥有ERP、眼动仪、近红外成像等先进的科研与教学设备,设备资产总额近1500余万元。

专业定位:应用心理学专业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学校和学科优势资源,以“服务大湾区建设,服务城市创新,服务都市生活”为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高素质心理学行业骨干和精英人才。

专业特色:①强调学生个性发展,构建三大人才培养路径。针对本科生的科研或实践兴趣,开设了心理学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校级)及应用心理学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校级)及卓越心理教师培养实验班(院级)3个本科实验班,对学生进行分类精准培养。②重视课程建设,打造心理教育、人力资源等四个特色课程群;③推进教学改革,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科研实践结合、常规教学与实验班结合的“三结合”特色教学体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是广州大学学科积淀最深厚的专业之一,设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两个方向,以中文师范人才培养为传统优势,汉语传播、戏剧影视、行政文秘等多方向人才培养并重。现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重点专业及广东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历年培养了大批优秀中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和各行业骨干人才;开设创新实验班,一批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

本专业以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依托,“软科”学科全国排名第50(前27%)。现拥有4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省级课程,4个省级教学实践基地,3个省级学术创新团队,5个支撑硕博士学位点。教育教学成效显著,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坚持立德树人,守正创新,致力培养具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人文底蕴、审美素养、独立思考能力与想象创造精神的专业拔尖人才。

现有专任教师82人,90%有博士学位;教授19人,全员为本科生授课。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6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等省级以上优秀人才8人。

历史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迄今已62年,2010年,获批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4年被确定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科中国排名为61位,现有省级教学团队一支。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8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广州市优秀教师2人,市属高校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2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人,重点培养教师4人、千百十培养对象3人,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2人,广州大学首届"十佳"教师1人。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史学知识、深厚的人文素养及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掌握史料搜集、考证及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史学知识解决或考察特定的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具备良好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创新型卓越人才。现在历史学设有历史学(师范方向)和历史学两个专业方向,均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主要发展方向。注重地方人文特色与学科的交叉融合,增强岭南历史文化特色课程教学,已构建起融会贯通的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和专业特色教育的一体化课程教育体系。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均保持高水平。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开设于2012年,2013年正式获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扎根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推进广播电视学科群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以融媒体节目策划、编导为核心,具有采、编、制作及运营能力的复合型跨媒体专业人才。在“交叉融合、错位发展”理念下,本专业形成了“知行合一、多方协同”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四位一体、动态监测”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学院数据收集分析与第三方调查结合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的专业持续改进机制。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素养与能力均保持高水平。

广播电视学专业始建于1994年,为广东省内首家;2009年获批为教育部“2+2”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0年、2014年、2018年先后获批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批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立足珠三角,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广州市委宣传部与广州大学共建新闻学院的平台,建立“地方高校+地方党委宣传部+地方媒体+境外高校”四方协同育人机制,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精良、作风素质过硬,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创新性、应用型广播电视及融媒体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创办于1988年,迄今已33年,2010年获批广东省特色专业,2018年获批广东省重点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先后四次通过住建部组织的专业评估认证,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素养与能力均保持较高水平。本专业扎根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能够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掌握基本工程技术知识和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信息技术、数据科学、经济及法律等知识,熟悉工程管理前沿理论和技术,获得工程师基本技能训练,人文、科学、专业素质兼备,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全过程项目决策、策划、管理和运作的高素质创新型管理人才。为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本专业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目前已建立起一支拥有专任教师28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具有斯坦福大学、佛罗里达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或教育背景的20人。同时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内知名企业合作建设了教学实践基地19个,保障了本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理念下,本专业已形成基于毕业生跟踪反馈结果和评估认证指标的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并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全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贯穿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场景式教学模式。

工商管理专业于2003年获批,迄今已17年。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和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扎根广东,面向湾区,辐射海外,在“立德树人、专通相融、体艺见长、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整合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基于大数据的商务分析等特色方向,建立了“本-硕-博”一体化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对标“新商科”实质内涵、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4人,96.3%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7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25人,工商管理硕士(MBA)导师39人;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各1个,省部级以上课程3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学生竞赛国家级、省级奖项超百项。本专业以培养“数字化时代有责任的创新型管理领导者”为己任,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智商、情商、数商”三商融合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经济、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可持续和国际化视野,适应数字时代的工商管理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2年,于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广东省和广州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拥有省级、市级教学团队各1个、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近年来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商务部商务发展成果奖、广州市科技进步奖等一批科研教学成果奖励,公开出版教材、著作10余部,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物流管理专业以冷链物流为特色,拥有我国首座冷链物流模拟试验平台,与20余家知名物流与供应链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是教育部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单位、广东省食品冷链物流产业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广东省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开展本科生交换、科研合作项目。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经济、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基础理论和方法,系统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相关专业理论与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卓越的实践能力,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

广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于1988年,是全国高校中开办最早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之一,拥有国内最早的政府间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项目。2019年获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广东省质量工程重点专业建设点。

旅游管理专业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秉承“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发展理念,扎根广东,面向湾区,辐射海外,致力于培养以过硬的综合素质、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勇于创新的人文素养为底色,具有强烈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文旅行业“职业经理人”与中高级管理人才。

(1)以中法项目为依托的国际化优势突出。中法项目拥有中法两国优质教师资源,实行中法双语教学,毕业生均可获得广州大学和法国昂热大学颁发的国家毕业文凭,优秀毕业生可直接到法国攻读硕士学位,享受公费生待遇。

(2)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本专业对标“新文科”实质内涵,涉及旅游、酒店、会展等多个行业,体现出通才教育和多元化教育相结合的复合型特色。

(3)校政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日益增强。建立了能力培养、学术锻炼、服务地方多方位联动的旅游“职业经理人”培养体系,高效对接高素质人才需求,与万豪国际集团(美国)、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海迪士尼、广之旅国际旅行社等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凸显,近年来获得了各种科研立项与国家级专业赛事获奖100余项。

电子商务专业创办于2003年,迄今已有18年发展历史,2015年获广东省电子商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成立广州大学电子商务研究院,2017年获省级重点智库基地-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8年获省高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020年先后获省一流本科建设点、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该专业已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具有哈佛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学习或工作背景,拥有52名境内外知名电商专家组成的广州大学电商专业发展顾问委员会,是广东省电商教指委副主任单位,已形成了基于三套马车的“五力(政产学研行)+五轮(实验班+学科竞赛+基地实践+论坛讲座+公益活动)”联动育人模式,开设商务分析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京苗班(与京东合作开办五年);重视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等领域的大学生电商创业能力提升:近5年省级以上获奖百余项;拥有18个优质电商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含6个电商帮扶基地);每年定期举办农村电商高峰论坛、电商三创大赛、优秀校友回母校等活动;拥有500人的优秀校友微信平台,每年有30名左右的学生在京东等500强企业就业或实习以及世界100强学校学习深造;即使疫情期间,也很好地践行了专业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和彰显家国情怀,如承办了大湾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大学生电商“三创”大赛,在校生“农村电商虚拟直播”等创业团队先后被南方都市报、广东卫视、珠江卫视等5家重要媒体广泛报道等。

专业简况:行政管理专业创办于2001年,2014年被确定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专业,2019年获批为广东省重点专业,同年获批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定位: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超大城市治理需求,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致力于打造“基础牢实、聚焦前沿、面向需求、服务社会”的中国新文科教育样本,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专业特色:通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在“智慧政务与数据治理”“健康管理与贫困治理”“城市更新与灾害治理”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经验,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政务管理、都市治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本科生党支部先后入选为“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教学资源:拥有公共政策和特大城市治理等3个省级教学团队、广州市政务服务教学中心和广州市城市管理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以及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建有智慧政务实验室和GUPA案例工作坊。主持有“智慧政务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个、“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等省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主编有《公共管理教育综合改革教程》《新编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系列教材》系列特色教程2套,出版有《公共服务礼仪》《涉外政务英语》《公共管理技能》等特色教材9部。

学习资源:组织有“第二校园访学”“南国学术研习营”和海外交换生计划,创办有“南国讲堂”“回归学堂”“南国读书会”学术学习平台,创设有“公管午餐”“珠江会讲”“公达家书”思想交流平台,举办有调查报告大赛、案例分析大赛、辩论大赛和各类社团文化活动。

师资队伍:聘有韩国行政研究院、加拿大女王大学、美国佩斯大学等5位客席教授长期开展驻院教学和研究。拥有专任教师36位,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7位,85%以上教师拥有国内外一流大学博士学位,50%以上教师拥有海外访学经历,40%以上教师拥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挂职经历或任职经历。

学生成长:通过5A创新能力培养和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十三五”期间学生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0余项、获得省级“挑战杯赛”奖励20余项。输送合格毕业生700余名,80%以上毕业生在珠三角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就业,有100余名本科生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伯明翰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法国科学技术与管理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瑞士酒店管理大学和国内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60余所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高水平运动员在奥运会、世青赛、亚运会、省运会等大型体育比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骄人成绩。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于1958年获批,迄今已63年,一直以来该专业建设依据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符合度进行,2019年获批国家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最近一次即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评为B,并列全国第39位。本专业扎根广东,面向湾区,辐射海外,依托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数学、数学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科研与教学成果引领专业融合发展”理念下,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数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综合素质、强烈的创新精神、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持续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优秀人才。现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采取基础数学、教师教育、金融数学以及精算学四个专业方向进行模块教学,各个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主要发展方向。目前我院正在认真对照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等实际情况,研究师资和教学条件等软硬件条件的配备,现已形成了从数学研究到数学金融精算应用以及对标“新师范”实质内涵的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校企协同和用人单位三者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通过严格的基于学生、同行、督导与领导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过程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效果显著,长期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学科竞赛成果考核机制,毕业生的就业率、升学率、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均保持高水平。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于2001年创办,迄今已有20年,一直以来该专业建设注重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控制等学科的交叉渗透,2015年获批广东省高校卓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同年“数学与信息科学学科群”被评为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所在的学科在最近一次即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评为B,并列全国第39位。本专业扎根广东,面向湾区,辐射海外,依托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数学、数学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深度对接国内外重大需求,在“科研与教学成果引领专业融合发展”理念下,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能从事建模与算法分析的专业人才。现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基于教育数学思想的高校数学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的广东省一等奖教学成果为基础,探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育特色模式。以“专业教学班”为平台,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全培养链和协同培养机制,先后开设了“卓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验班”、“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验班”,培养了“卓越信息与计算科专业人才”,有些同学本科刚毕业就能以30万年薪就职于腾讯科技等大型公司;培养了“拔尖创新人才”,不少学生考取中山大学、中国科大、北京师大、华南理工大学等985大学;培养了“应用型人才”,每届选拔约20位同学在大四整年到用人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与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实战能力和科研能力;每年都有同学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甚至是国家一等奖省,获奖名次位列全省前茅。目前我院正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等实际情况,研究师资和教学条件等软硬件条件的配备,制定了校企协同和用人单位三者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长期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学科竞赛成果考核机制,说明毕业生的就业率、升学率、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均保持高水平。

信息安全专业创办于2003年,是全国最早获批开设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市属地方高校。2019年通过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结题验收,也是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信息计算与安全”新兴应用理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的试点院校之一。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信息安全专业结合广东省、广州市经济和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需求,以新工科要求为指引,围绕地方院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紧密联系专业的发展趋势,构建了“一点、两面、三层、四方式”的教学实践模式,确立了“面向市场、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依托两个博士授权点学科和省重点建设学科-数学和网络空间安全,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2)具有省市共建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支撑,也是省普通高校数学与交叉科学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支撑方向之一;

(3)人才培养体系科学,专业综合改革效果好。毕业生既有一定数学理论基础,又具有信息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就业率、升学率、素养与能力均保持高水平。

物理学专业于1958年获批,迄今已62年,是广州市名牌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扎根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培养物理教育人才。人才培养目标为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物理及相关学科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并具有成长为卓越教师的潜质。本专业拥有一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珠江学者,南粤优秀教师等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以天文学和凝聚态物理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带动本科教育的培养理念下,以学生为本,个性发展;通专结合,培养综合素养;塑造国际视野,教研协同。形成了“中学-高校-政府”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定期走访调研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驱动的专业持续改进机制。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素养与能力均保持高水平。

化学专业源自1958年的广州师范学院化学教育和2002年的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2011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的ESI世界排名进入前1%,软科世界排名位居前400-500位。拥有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1人,省级“教学名师”各1人。作为广东省化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拥有省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高校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实验教学平台。目前设有化学教育方向和三个应用化学方向(精细化学品化学、材料化学和分析与质量检测)。本专业立足于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才战略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德才兼备、家国情怀、专业及综合能力发展性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毕业生就业率高。2020年考研升学率高达4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前身是1986年全国首批、全省首个精细化工专业(专科),2002年升为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迄今经过了30余年的发展和建设。本专业所依托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省优势重点学科,拥有国家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工程技术中心、广州百花香料股份有限公司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产学研实践基地等平台。拥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门,化工原理、化学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等省级精品或一流课程多门。本专业所在单位是国家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广东省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高校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单位。化工是广东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本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目标和巨大的化工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科技发展需求,能够在化学工业及相关过程工业,从事产品研制、技术开发、过程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视野开阔、能力发展性强的创新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近三年毕业生考研率超过32%,对口就业率和升学率高,跟踪反馈表明毕业生获得了各界广泛好评。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始于1990年设立的“城乡经济建设与管理”专业,2012年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调整的基础上,开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当前全国五个同类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之一。现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教指委委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支。专业拥有“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广东省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移民治理与城市发展智库”、“广州大学-伯明翰大学服务业与城市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等多个省、校级科研平台;专业培养模式曾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014年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是基于地理科学平台发展的理论和应用并重型专业。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华南并辐射全国,以人文地理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国土空间规划需求为导向,围绕城市更新与用途管治、乡村振兴与产业建设、区域发展与空间规划等方向,重视科学理论基础和规划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大数据分析的能力训练,注重规划编制和规划研究能力的培育,关注个人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规划、评估、整治、管理和保护,为城乡融合发展、城市更新、产业规划、区域发展战略等领域培养研究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面广,市场认受性好,发展潜力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1988年获批,迄今已33年,2009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拥有一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特聘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南粤优秀教师等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有多个省级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等。拥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等多个省部级的教学和科研平台。为适应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和国家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本专业扎根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应用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控制技术,胜任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控制、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在“CDIO工程教育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理念下,形成了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多维度、多方式的多元创新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内外联动、实时动态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的专业持续改进机制。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素养与能力均保持高水平。

本专业属于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广东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崇尚科学、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发现与研究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具备良好道德修养、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有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跨学科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并具备相应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继续学习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胜任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工程设计、运营维护、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或自主创业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拥有“一个中心、一个基地、一个创新实验区、两个创新实验班、三个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即信息处理与传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向IAB产业的SMERT“三创”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声像灯光行业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实验区、智能制造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信盈达CDIO协同创新实验室、电子创新创业联合实验室、ADI-广州大学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办于1997年,2010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院士3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优青、青年长江、珠江学者等高端人才。建设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科研平台。本专业依托学科计算机科学ESI进入全球前5‰,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四。本专业扎根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视国际化办学,致力于培养具备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技术及应用能力,胜任IT领域设计、研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工程人才。在“以德载学,务实创新”理念下,科教产教赛教融合,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统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高效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良好的专业持续改进机制。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素养与能力均位于学校前茅。

软件工程专业创办于2002年,2014年获批为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院士3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优青、青年长江、珠江学者等高端人才。建设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科研平台。本专业依托学科计算机科学ESI进入全球前5‰,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四。本专业扎根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立足于国际化办学,致力于培养具有规范的软件开发和组织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具有现代信息数据智能处理分析能力、具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新问题、具备进一步接受新知识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以德载学,务实创新”理念下,科教产教赛教融合,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持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素养与能力均位于学校前茅。

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91年,是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广东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国家一类本科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是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专业自2004年始持续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评估。

依据广州大学“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理念,强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牢固树立“立足广州,面向广东,服务地方城乡建设”的基本定位,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厚基础、强实践、助创新”的复合型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国际视野、聚焦地域,理论扎实、善于实践的地方创新型建筑学本科专业人才。结合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平台及国际高校合作项目,学生广泛参与专业实践,在课内外专业竞赛中持续获奖,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专业素养与能力均保持高水平。

本专业拥有高层次、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有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州市优秀教师3人。教师学源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巴黎索邦大学、米兰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境外高校。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办于1987年,广东省第一个创办该本科专业的院校,迄今已33年。2008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2014年获广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点;2018年获评广东省重点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03年、2011年分获市政工程硕士(广东省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已三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

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中级2人,博士率100%,50岁以上1人、40-50岁6人、35-40岁3人、35岁以下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全国高校教指委委员1人,高等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1人,广州市优秀教师1人。师资源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学科专业涉及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等领域,学科专业覆盖面广,学缘结构好,知识结构合理。

打造了广东省水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广东省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系列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目前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广东省精品课程2门、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主编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依托的市政工程学科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07广东省第一个市政工程重点学科))、广东省攀峰类重点学科(2015)和广东省高水平建设学科(2015);建有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017)以及广东省水质安全及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等教学科研平台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3)、广东省工程教育中心(2012)、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2014)实践教学平台。

专业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为指引,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立足广州,面向广东,服务社会,坚持“重基础、重实践、重质量、严管理”治教方略,培养具有德才兼备、国际化视野和团队精神、能力发展性强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技术人才。构建了涵盖教学质量的标准保障、过程检查监控、信息收集反馈及改进提升等四个子系统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和“目标-执行-反馈-调控”的专业持续改进机制,注重专通相容,多元发展,依托专业平台,面向行业,对接产业,重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素养与能力均保持高水平。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创办于1991年,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广东省重点专业(2012年)。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0年、2011年分获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分别于2006年、2011年、2016年通过了专业本科教育评估。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具有绿色、低碳、健康、环保意识,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系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胜任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方案制订、建筑设备设施系统施工管理与运营维护,以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咨询与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能力发展性强的卓越人才。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正高级5人,副高级9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博士生导师4人,全国高校专指委委员1人、评估委委员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千百十”省级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杰青、青年珠江学者各1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4人,羊城学者科研团队2个,羊城学者3人,广州市教学名师1人。专业教学实验室被评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广东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020年)、广东省教学团队(2014年),建设有广东省系列在线开放课程1门,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取得成效,近年来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州大学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专业依托的暖通空调学科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07年)、广东省攀峰类重点学科(2015年)和广东省高水平建设学科(2015年);专业建有4个省级科研平台: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009年)、新型空调系统节能、建筑热工与低碳控制、可持续城镇建设等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参加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3年)、广东省工程教育中心(2012年)、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2014年)建设。近年来专业教师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子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5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

专业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承担国家、省大创项目及挑战杯8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0余项,特别是近5年在本专业领域最高级别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人环奖”竞赛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CAR-ASHRAE设计竞赛”连续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均保持高水平,通过对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满意率100%,每年还有多名同学考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土木工程专业创办于1983年,2007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2019年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连续3次通过国家专业评估认证,拥有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国家百千万人才、珠江学者、羊城学者等高端人才,近30名教授和近百名副教授及讲师,8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建设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和多个国家或省部级的教学和科研平台。

本专业扎根广东,面向国家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理念,强大的学科优势与本科教学深度融合,将973计划项目、十三五重大研发计划、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形成了“能力为上、应用为本、创新为魂”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为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和结构分析等5个专业方向,同时设有以周福霖院士命名的拔尖创新人才班“福霖班”,致力于培养具备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开拓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胜任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科研、投资与开发等工作,能够在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中成为土木工程高素质骨干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左右、继续深造率近30%、综合素养与工程能力均位于学校前茅,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和其他高校的一致好评。

环境工程专业始办于2001年,2004年与环境科学专业整合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专业教师2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2019年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评为广州大学特色专业,2009年获得环境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成为广东省首批优势重点学科。2016年通过环境工程教育专业国际认证,2018年遴选为广东省“珠江学者岗”学科,2021年上海软科排名全国第36名,位列全国前18%。建设了“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放射性核素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以工程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本科教育为主体,立足“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及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政府机关,企事业和科研单位培养应用型高层次复合型技术人才。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持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在“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理念下,切实提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的就业率、升学率、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均保持高水平。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介绍

小学教育专业创办于2015年,2020年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科,以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广博教育理论知识、卓越教学实践能力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为使命,以“双专业+特长”的培养模式为特色,致力于成为在粤港澳大湾区领先、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本专业按定向和非定向招生,每年招生百余人,人才培养质量优良,在广东省及全国“挑战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分布于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学校、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现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师资力量雄厚,90%以上教师拥有“双一流”高校博士学位,省级教学团队1个,多位教师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羊城学者教师等称号。

1998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2003年获批为独立本科专业,为省内首家;2005年开设粤语播音方向,最早成建制培养粤语播音人才,是国内最大的粤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基地;2011年获戏剧影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开始招收广播电视领域艺术硕士;2020年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重视学生的跨媒介复合能力培养,依托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以播音主持为核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口语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发展需求,培养德艺并举、具有国际视野、熟悉粤港澳区域文化、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播音主持与口语传播人才;毕业生在大湾区媒体中占据主要地位。

音乐学专业于 2000年获批,迄今已有 20年,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所依托的“音乐与舞蹈学”在2019全国学科排名中位列第19名(软科排名)。本专业有专任教师57位,其中教授6位、副教授21位、具有博士学位的22位、博士生导师1位、博士后合作导师3位、硕士生导师27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省、市宣传思想战线“十百千”优秀人才培养对象5人,广州市优秀教师3人,“两团”特聘教师15人。近年各类成果、奖项:全国各类音乐刊物上发表论文和作品近300篇(件),出版专著、教材30多部,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6项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有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习基地1个,校级教学基地6个,院级基地4个。专业建设依托广州市歌舞团与广州芭蕾舞团划归广州大学管理的体制优势,在人才培养中凸显“院团结合”特色,大幅提升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本专业的教师教育方向培养具有突出的音乐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具备较强舞台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

产品设计专业创办于1988年,做为美术与设计学院传统优势专业,2012年立项广东省质量工程省重点专业,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德国奥芬巴赫设计学院与广州大学联合开办的研究生教育、国家级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校外实践基地、校级科研机构工业设计研究所,2020年成为省一流专业。

产品设计专业始终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塑造具有国际视野、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意识,高素质、高层次、强设计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学科发展目标,形成了“设计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设计实践与服务社会并举,校外基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并进”的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以广州大学“三全三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岭南地域文化的资源优势为依托,注重专通相融、多元发展,强有力支撑设计人才的培养,为广东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输送创新复合型设计专业人才。

广州大学美术学专业于1992年开始招生,2006年获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2009年获艺术硕士专业硕士授权,教育部在广东省唯一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常设单位,全国首批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共同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和培训计划”项目高校。2020年,获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广东省特色专业。

美术学以中国传统转化的“大美术”的中国表现、特殊美育、美术疗育、非遗传承为专业特色。立足广州,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基础美育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文化建设的需求,致力培养具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人文底蕴、独立审美判断和专业创造能力的卓越中小学美术教师与艺术创作拔尖人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于2009年,2018年通过IEET国际工程专业教育认证,2019年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物理光学》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本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立足基础,理工融合,强化智能光电信息技术及光电材料与器件方面的课程设置,致力于培养适应光电领域发展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性、应用型复合人才,毕业生一直保持高就业率。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其中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提名,6人次入选省、市级各类人才培养对象,主编系列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本专业领域具有高影响力。拥有校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有超快光学实验室、光电信息检测实验室等先进科研实验平台。人才培育注重及时反馈与持续改进,贯彻“线上+线下、讲授+讨论、理论+实践”的混合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突出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与多家光电高新企业密切合作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实践教育。拥有光信息协会、市级光电科普基地等学生创新平台,以学生自主的项目为依托,形成了专业实践培养及课外科技创新的良好土壤,学生课外科创参与度高,近三年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获奖及项目立项逾50项,本科生论文、专利成果近30项。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有65年的办学历史,2004年获评广州市名牌专业,2017年通过广东省卓越地理教师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验收,2020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教育第二级),2020年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20名,其中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1名、珠江学者1名、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1名、广州高层次人才入选者2名、广州大学百人计划人才1名;60%的老师有海外留学背景,90%的老师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建设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本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粤东西北教师教育振兴,通过“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学院、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四结合的培养模式,以“注重实践、强化应用、追求卓越、服务地方”为办学特色,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掌握现代教育新技术、具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地理学基础教育人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办于2001年,已发展为国内知名的GIS人才培养基地。2011年获批市属高校重点扶持学科,2016年获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和教学团队项目资助,2019年被上海“软科”评定为广州大学9个“雄鹰型”学科之一,同年入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26名,所有专业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1人、珠江学者1人、羊城学者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支,省级精品课程1门。依托“广东省地理国情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和众多校外教学实习实践基地,以“地理信息科学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项目为抓手,联合高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等多方力量,构建用于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素养提升的“多方诊断—动态调整”协同培养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本专业扎根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坚持“以本为本”的人才培养思路,践行“双轮驱动”培养路径,注重多方协同育人,探索国际联合培育,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实力雄厚、特色突出和品牌认同度高的GIS专业人才培养平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1年招生,迄今已20年,2015年入选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扎根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术,持续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和创新型电气工程人才,助力大湾区电力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人才培养以工程教育认证为驱动,建立了校院系三层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健全完善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双闭环”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实施“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理论实践并重”的混合式教学;打造金课和星级课程,落实课程思政;在“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念下,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素养与能力均保持高水平。

网络工程专业创办于2003年,2015年获批为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0年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院士3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优青、青年长江、珠江学者等高端人才。建设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科研平台。拥有“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本专业依托学科计算机科学ESI进入全球前5‰,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四。本专业扎根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立足于国际化办学,致力于培养具有进行网络系统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的能力,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网络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新问题;具备进一步接受新知识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与能力,能在科研、教育、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网络安全管理、网络程序开发、网站开发与管理、物联网规划设计或计算机网络教学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在“以德载学,务实创新”理念下,科教产教赛教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和“目标-执行-反馈-调控”的专业持续改进机制。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素养与能力均位于学校前茅。

城乡规划专业创办于1999年,2019年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分别于2011年、2015年、2019年通过国家住建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本专业立足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培养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具备分析问题和创新解决问题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视野开阔、能欣赏和融入任何团队的高素质国土空间规划应用型人才。高层次、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结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平台及国际高校合作项目,形成了“以三实(实验、实训和实践)课程体系为主线的、与地方建设深度结合”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广泛参与专业实践,在课内外专业竞赛中持续获奖,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专业素养与能力均保持高水平。

环境科学专业始办于2003年,2004年与环境工程专业整合,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专业教师2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2020年获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1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成为广东省首批优势重点学科,2019年遴选为广东省“珠江学者岗”学科,2021年上海软科排名全国第36名,位列全国前18%。建设了“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放射性核素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

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旨在培养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总目标相适应的,具有“专业精、创新强、素质高、视野开阔”,“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等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为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培养教学科研、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咨询和环境科普教育等岗位能力的多层次人次。毕业生的就业率、升学率、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均保持高水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几次获得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