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尘草猛松 死尘剪轮虫 生消不见血 死乎血红红(打一动物)?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必背整理.doc


0 绪论 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3、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分类 利 弊 野外的 可获得大量全面、真实的资料。 过程复杂,条件不能控制。 实验的 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较可靠,重复性强,过程简单。 获得的资料可靠性有别于现实。 理论的 直观,过程易实施,可通过修改参数使研究逼近现实。 预测结果需通过现实来检验正确性。 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1 生物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幅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直接影响生物的生活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密度制约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只有在耐受范围内,生物才能存活。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狭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窄,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狭温性动物 2、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3、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那些方面? ⑴、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例如生物能够生长发育,是依赖于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⑵、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改变,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改变,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 ⑶、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使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⑷、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一个都不能少,不能替代,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数量不足,可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而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⑸、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生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有时需经历几个中间因子 2 能量环境 1、概念与术语 外温动物指依赖外部热源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内温动物指通过自己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 异温动物指的是产生冬眠的内温动物 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热水平会比在温暖环境中高,这些变化过程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如果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则称为气候驯化 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内温动物会自发地从冬眠中醒来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不至冻死。内温动物这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称为适应性低体温 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

}

高效养泥鳅 主 编:南佑平 副主编:王 琪 李必华 汤亚斌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泥鳅养殖概述(字数:1.2万字) 第一节 泥鳅的利用价值 一、食用价值 二、药用价值 第二节 泥鳅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第三节 泥鳅养殖的生态环境要求 第四节 泥鳅养殖现状与养殖前景 一、养殖现状 二、养殖前景 第二章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字数:0.8万字) 第一节 品种与分布 一、种类鉴别 二、分布情况 第二节 形态特征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结构 第三节 生活习性 第四节 食性与生长 一、食性要求 二、生长情况 第三章 泥鳅的繁殖(字数:1.5万字) 第一节 亲鱼来源与选育 第二节 雌雄鉴别与配比 第三节 泥鳅的繁殖 一、繁殖习性 二、自然繁殖 三、人工繁殖 第四章 苗种培育(字数:1.5万字) 第一节 培育池条件与建造 第二节 放养前的准备 第三节 鳅苗培育 一、鳅苗质量鉴别 二、鳅苗投放 三、鳅苗培育方法 第四节 鳅种培育方法 第五章 成鳅养殖(字数:1.5万字) 第一节 苗种选择 第二节 稻田养殖 第三节 水泥池养殖 第四节 池塘养殖 一、一般养殖 二、高产养殖 第五节 网箱养殖 第六节 其它养殖方式 第六章 泥鳅的营养与饲料(字数:2.5万字) 第一节 泥鳅的营养特点 第二节 泥鳅饲料营养与营养平衡 一、能量 二、蛋白质 三、脂肪和必需氨基酸 四、碳水化合物 五、维生素及矿物质 第三节 泥鳅饲料选择与使用 一、配合饲料 二、动物性饲料 三、植物性饲料 第四节 泥鳅人工配合饲料 第五节 泥鳅常见动物性饵料培育 一、蝇蛆 二、水蚯蚓 三、蚯蚓 第七章 泥鳅的病害防治(字数:3.2万字) 第一节 泥鳅病害的预防措施 一、发病原因 二、预防措施 第二节 泥鳅疾病的诊断措施 第三节 泥鳅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一、肠炎病 二、水霉病 三、烂鳍病 四、烂鳃病 五、打印病 六、白尾病 七、赤皮病 八、车轮虫病 九、小瓜虫病 十、生物敌害 第八章 泥鳅的捕捞、暂养、运输及越冬(字数:1.3万字) 第一节 泥鳅的捕捞方法 第二节 泥鳅的暂养方法 一、暂养条件 二、暂养方法 第三节 泥鳅的运输方法 第四节 泥鳅的越冬措施 一、越冬前得准备 二、越冬方法 前 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空前提高,对食品安全和人类自身的健康更加关注。因此,渔业生产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甚至牺牲人类本身的健康而谋求发展和获取不正当的效益,必须从重数量轻质量型渔业转向安全、质量、生态、效益型,即进行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19克,比一般鱼类要高;还含有脂肪2.8~3.0克,钙50~459毫克,铁2.7~3.0毫克,磷150~236毫克,以及维生素B1、B2和烟酸等,可提供热量约100~117千卡“补中、止泄”。《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小便、壮阳、收痔都有一定药效。它对肝炎、小儿盗汗、痔疮下坠、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疮、阳萎、腹水、乳痈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国内市场的泥鳅供不应求,每年还出口数万吨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导致泥鳅价格一路攀升,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每千克大规格泥鳅的平均售价已由2009年底的26~32元已上升到2013年初的46~52元,显示出泥鳅养殖巨大的市场潜力。 应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要求,在我们国家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向广大养殖户提供简明实用的泥鳅养殖新技术,实现泥鳅的无公害的绿色环保高效养殖,帮助广大养殖者快速致富,符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要求,是广大农业科技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本书作者的意图所在。 作者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总结了自己多年从事泥鳅养殖的实践经验,以及参观考察一些泥鳅养殖基地所得材料,特别是近两年的研究成果,其主要内容来自第一手资料,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广大读者看得懂,学得会。全书构思新颖、文字简练、通俗易懂,适合于广大水产养殖户、基层水产技术员及水生动物爱好者阅读参考。尤其是本书中的关于泥鳅养殖模式的介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意义。同时,作者还参考了许多相关资料和一些同仁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编者水平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著

}

我家金鱼养了几次总是不行,每天给它喂一次鱼食,给金鱼吃国产的好还是进口的鱼食?我家是大的鱼缸8条金鱼,总是过几天就死一条,你们有经验的告诉我,怎样养好金鱼。... 我家金鱼养了几次总是不行,每天给它喂一次鱼食,给金鱼吃国产的好还是进口的鱼食?我家是大的鱼缸8条金鱼,总是过几天就死一条,你们有经验的告诉我,怎样养好金鱼。

  金鱼虽是一种经人类完全驯化的杂食性鱼类,但是,它和鲫鱼等其他鱼类一样,饲料是否选择合理,投喂是否正确可直接影响金鱼的生长发育、色彩深浅和鲜艳程度、特征的显现、丰满与否、以及产卵数量、孵化率和金鱼的抗病力。所以,在金鱼的饲料中,必须具有营养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和一定量的无机盐类及微量元素等。例如: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情况下,凡是能每天喂足新鲜而活的红虫者,则鱼体生长发育特大,尤其是狮子头、水泡等特征(指肉瘤和水泡)更为发达,这也许就是红虫中含有大量的动物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丰富营养物的缘故。

  动物性饲料是金鱼最喜爱吃,而且营养最丰富的饲料之一。它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
  1)鱼虫(俗称红虫、水蚤)
  是孳生在污水坑塘、池、江河中的浮游动物,是各种水蚤类的俗称。其体型有大有小,像红蜘蛛虫,它的体色呈血红色,体形偏小,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它以浮游植物为食,有利于净化水质,所以,我们常用鲜活的红虫适当投喂(指不过剩)的金鱼要比投喂其他代用饲料的金鱼发育快,颜色鲜艳、鱼病发病率也相应减少。
  2)剑水蚤,体呈青灰色,(俗称青蹦)
  它属甲壳动物中的桡足类。它的优点是生命力强,游动快,能存养几天不死。但缺点是体型小,如果用来投喂数龄的老亲色,因它们游动快,就更难捕食,而且剑水蚤还能咬伤小鱼苗,所以,投喂剑水蚤时,最好用开水烫一下。
  3)草履虫 (俗称灰水)
  它是浮游生物中几种原生动物的俗称。如草履虫,可用稻草培养,最适宜投喂刚孵出的鱼苗。轮虫,它是单细胞动物(即由许多细胞组成其本身的),如龟纹轮虫、水轮虫、柱轮虫、泡轮虫等等。
  4)孑孓 摇蚊的幼虫,(南方称为血虫,北方地区称为油蹦)
  是摇蚊的幼虫,体色血红,故得名为血虫,其营养丰富,价格也比较贵,不容易保存,需要冷藏,一般爱好者直接将其冷冻后投喂。
  它的种类很多,水蚯蚓金鱼最爱吃,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它们一般生活在肥沃的江河或流水的阴沟污泥表层,一端伸入污泥中,一端随水摆动,它的个体细小、柔软、体鲜红色或深红色,容易被金鱼吞食,但在投喂前必须进行反复漂洗,有条件的话,必须养几天后,水蚯蚓将泥吐净后再投喂。

  金鱼的饲料当然是以动物性饲料为最理想,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缺乏动物性饲料的情况下,植物性饲料可以成为救急或维持生命的辅助饲料。常见的有芜萍、水草等,其中芜萍是种子植物中体形最小的种类之一。植物体无根茎细小如砂,营养成分也较好。另一种是小浮萍,它有一条细丝状根,金鱼在饥饿时也要吃,一般只可喂较大的金鱼,但不可多喂,喂前要仔细检查有无害虫和虫卵,或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片刻再喂,否则很容易带入病菌和虫害。

  发展规模金鱼养殖业,光靠捕捞天然饵料鱼虫不能满足需要,除开展人工培养鱼虫外,还必须发展配合颗粒饲料的生产,供应市场,一方面可解决养殖场的饲料来源,另一方面也可满足金鱼爱好者家庭养玩金鱼的需要。有了人工饲料,家庭饲养金鱼就方便多了。
  配合颗粒饲料要求营养成分齐全,符合金鱼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成分应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等5大类。
  1.蛋白质 是金鱼身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在体内的作用是生长新组织,修补旧组织,也是热能供应的组成成分。饵料中必须有足够的蛋白质,才能促进金鱼快速生长。
  2.糖类 是金鱼体内热能的主要物质,是金鱼的主要饲料成分。
  3.脂肪 是储存热能最高的食物,其生理功能和糖一样,在体内氧化供给能量。一般来说饲料中缺少脂肪,金鱼生长慢、个体小,会降低鱼体对低温、缺氧的耐力,越冬时易造成死亡;脂肪过多,鱼体过肥,会阻碍性腺的发育。
  4.无机盐类 是组成色骨骼的主要元素,如磷酸钙、碳酸钙。鱼的血液、肌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钙和磷。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钙又能促进消化和帮助脂肪、磷的吸收。金鱼除了能从饲料中获得钙和磷外,也能通过皮肤、鳃将水中的钙和磷渗透到体内。金鱼还需要铁、铜、镁、钠、钾、钻等微量元素,缺少了这些元素就会生长缓慢,发生疾病。为了保障金鱼的正常生长,饲料中应含有这些元素。
  5.维生素 这也是金鱼生长必需的。长期缺乏维生素,鱼体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或完全停止,甚至会产生畸形,对外界不良环境和各种鱼病的抵抗力降低。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色鳍断裂,鱼体色素消失,体色变淡,不鲜艳;缺乏维生素E,会使性腺发育不良或不发育,同时对水生真菌的抵抗力在为降低,在饲料中加少量维生素B12,能够促进生长。

  正确掌握喂食时间和方法

  金鱼的喂食时间不管是投喂活饲料还是人工饲料,都要掌握这样几个原则:
  1.每天投喂次数 只需1—2次,每次投喂量宜在1—2小时内吃完。天气、水质正常,对生命力强的品种鱼群可适当增加一点投食量。
  2.投食时间 春、夏宜早,一般在早晨6—7时左右,太阳开始晒及鱼池(缸)时投食。深秋及冬季投食时间可稍迟一点,一般在7—8时左右,寒冬季节甚至可延迟到10时前后投喂。但切忌在傍晚大量投食。即使鱼群觅食明显,也应在下午3时左右少量投食为好。11月以后,水温明显下降,金鱼的食欲有减退趋势,傍晚更不宜投食。
  3.随着金鱼的长大的投食量宜逐渐适当增加 但不能盲目投食,特别是人工饲料,更应严格控制。家庭养鱼,可采取将一日量分1—2次投喂的方式,避免饲料一次投量过多,积存池(缸),败坏水质。

  金鱼饲养前辈很早就有“养鱼先养水”的经验之谈,这说明水质的好坏是会直接影响金鱼正常的生长发育。换水的目的也就在于清除水中污物(垃圾、鱼便及剩余饲料、陈腐杂质),保持水的清洁,调节水温,增加水中氧气,从而刺激金鱼的生长发育。
  想养好金鱼,必须对养鱼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指刚放出而未经晾晒处理过的自来水或井水。其水温常与养鱼池(缸)中的水温相差较大,里面含的氯气较多,这种水对金鱼危害极大。
  就是自来水或井水、泉水,经过晾晒静置沉淀2—3天左右的,并且与鱼池(缸)水温相等或相似的干净水。
  就是鱼池(缸)中底部含有粪便、污物的脏水。包括池(缸)中长期未换的饲水。
  就是鱼池(缸)中清洁而呈嫩绿色、绿色、老绿色或绿褐色的水的统称。其中以嫩绿色水为最佳。在老水中浮游的绿藻较多,它们也是金鱼很好的辅助饲料。这种水中腐败分解的有机质少,溶氧较多,常以嫩绿色而清洁的老水养鱼,养出来的鱼食欲最为旺盛,鱼体健壮,色泽鲜艳,发育很快。
  如果发现原来池(缸)中的老绿水突然变成了澄清水,许多绿藻沉淀缸底,这种现象称之回清水。这种水容易引发鱼病,需全部更换。
  (一)一般换水 正常的情况下,特别是炎热的夏天,每天只要坚持将鱼池(缸)底部的粪便和脏物连同陈水,用胶管轻轻吸出1/10—1/5,清除水面灰尘及浮出的粪便,然后沿池(缸)壁徐徐注入等温的新水,保持水质的清洁。这种换水方法不易伤及鱼体,方法简便而安全,最适用于家庭鱼缸或小池养鱼者应用。
这种换水方法主要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种情况在炎热的夏季和初秋,鱼池(缸)中的饲水换了没有几天,而水色转绿极快(饲料投喂量偏少的缘故),水质尚清洁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金鱼烫尾,所以,可把池(缸)中的金鱼全部捞出来,然后把池(缸)中的水成螺旋形转动,待静止片刻后,把池(缸)中央的污物和陈水用橡皮管吸去1/3—1/2,然后注入等温、等量的新水,再把金鱼捞入原池(缸)内饲养。
  另一种情况是池(缸)中的水才换没有几天,水色尚好,可因为当天喂食量过多,出现浮头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应急措施。换水的办法和上面讲的相同。
  如果是渔场的大鱼池,就不必把金鱼捞出来,而用折叠式拦网把鱼拦围在一边,再把池中的水用捞网轻轻旋转数十秒钟,待水静止片刻随后开动排水闸慢慢放水或用吸管吸除池(缸)中央过剩的鱼虫、粪便和陈水,或用捞鱼网兜从中央捞去过剩鱼虫后,再放去1/4—1/2的陈水,最后注入等量、等温新水,这种方法常见于鱼场或家庭因投食量过多的时候所采用的急救方法。
  (三)彻底换水 这种换水往往是结合翻池(缸),挑选幼鱼或成鱼的同时进行的一种换水法。常常是由于水质严重败坏或青苔过长,鱼过密的情况下才采用的。具体有两种方法:
  1.在没有空闲池的情况下,只好将全部金鱼捞入盆内或者把网箱放入邻池水中暂养,在盆内或网箱内加入增氧头增氧。然后,刷去原池壁上的青苔,彻底冲洗干净以后,重新注入等温新水,静置片刻待水温相等后将鱼捞入原池(缸)内。
  2.如果有空闲池和新水时,则只要将全部金鱼捞入盆或网箱内,分别挑选处理好,该分池的分池,不分池的待水温相等后就可将金鱼移入新水内饲养。这种换水方法应特别注意水温,最好要选择晴天的早晨9时前进行。不过此法一般只适用于成鱼或较大的幼鱼,仔鱼不宜使用。如果条件许可,在彻底换水前,可先在备用的池(缸)中盛满伏水,然后把鱼直接捞入备用池(缸)内为好。这样水温变化小,鱼群容易适应新环境,使鱼免受盆内或网箱内挤轧之苦。这种换水方法,在春、秋季节一般每隔半月左右进行1次。夏季大伏天气、水温高达28℃以上,在水色极易浓色,水质很易混浊的情况下,一般5—7天应彻底换水1次。冬季水温降至4℃左右,金鱼活动缓慢,食欲减少,水质不易败坏,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全部换水。

  怎样辨别金鱼的雌雄

  雌雄金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辨别:
  (一)外部形态的区别:
  (1)体形的差别:雄性金鱼一般体形略长,雌性金鱼身体较短且圆。怀卵期雌鱼较雄鱼腹部膨大。
  (2)尾柄的差别:雄鱼比雌鱼略粗壮。
  (3)胸鳍的差别:细心观察可发现,雄鱼稍尖长,胸鳍第一根鳍刺较粗硬;雌鱼呈短圆形,胸鳍第一根鳍刺不太硬。
  (4)泄殖孔的差别:由肚皮向上看,雄鱼泄殖孔小而狭长,呈凹形;雌鱼泄殖孔大而略圆,向外凸起。
  (二)色泽的区别:雌雄不同的金鱼,在体色上略有差异,雄鱼一般颜色鲜艳,而雌鱼略淡一些,在繁殖发育期,雄鱼体色更为鲜艳。
  (三)手感与动感:用手轻托鱼的腹部,中指和无名指感触到雄鱼腹部有一条明显的硬线,雌鱼则腹部较软。走过鱼池边时,猛踏脚观察,雄鱼游动速度快而且敏捷,雌鱼动作则慢一些。
  (四)追星:随着气温的升高,金鱼在产卵期会出现第二特征--追星,这是辨别金鱼性别最容易、最准确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种辨别方法。雄鱼的追星出现在胸鳍第一根刺和鳃盖边缘,多时整个胸鳍每个鳍条上都长有追星,前端的明显,后面的要仔细才可以观察到。这种粗糙的小白点就是追星。
  运用以上辨别方法,还必须依靠有多年饲养的经验和平时细心观察,才能准确的辨别金鱼的雌雄。

  一般来说产卵期的雌鱼肚子较大,雄鱼腹部没什么变化。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雄鱼左右前鳍的前方硬骨刺上有几个小白点儿,尤其是在产卵期较为明显,而雌鱼绝对没有。
  另外在产卵期雄鱼总是追着咬雌鱼的屁屁,这时快产卵啦,应该将这一对鱼单独放在一个鱼缸内,缸内稍微多放一些水草,以便产的鱼卵可以粘附在水草上,否则鱼卵沉入水底被鱼儿吃掉,产卵后的雌鱼暂时不要再和任何雄鱼混养,让它充分好好休息调养,以保护雌鱼。
  把粘有鱼卵的水草放置在有鱼水的鱼缸内{最好是瓦缸},放在阳光能金鱼的繁殖季节是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我国南方要比北方早1-2个月,在南方为3-4月间产卵,在北方为4月底到6月底产卵。金鱼通常1年就可以成熟产卵,也就是说1年可以繁殖1代。如果冬季提高温度,加强饲养管理,金鱼7-8月龄时,在严寒的冬季也可以提前产卵,并非一定要到1年(12月龄)时才能产卵繁殖。金鱼在繁殖的季节里可多次产卵。约隔一二周产1次,可产2-3次。照射到的地方,一个月左右就会浮出小鱼。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尘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