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的利息理论应用计算?

从两方面说吧:基础的金融知识和金融事务操作。

基础的金融知识:萨纽尔森的宏观经济学,黄世忠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统计学,数量经济学,这些最基础的教材必然要看,没有这些基础知识光看金融类书都是空中楼阁。然后就是历史上知名经济学家的代表作,能够丰富你的观点和经验,并且让你知道现在市面上很多所以的观点真的是不值一提。比如费雪的《利息理论》,看完之后让我对利息的概念有了新的看法。

金融事务操作:告诉你一条最简单最快速的捷径,你想了解哪方面金融知识,就找那方面从业人员聊。从决策人员到底层销售人员,肯定比看任何书都管用。并且在事务操作方面应该是看书不太管用的。

PS:我接触的一些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家要是觉得某人比较厉害不是看他金融知识和掌握的金融工具,而是看他的文史哲知识、行业洞察力和察人理事的能力。

}

第一章导论:1936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论概述
第四节金融制度与经济周期
第五节维克塞尔对现代金融理论的贡献

第二章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凯恩斯经济理论综述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特征
第六节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

第三章新康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四章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五章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概述
第三节利率作用与资讯贷配给

第六章哈耶克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新经济自由主义简说
第二节哈耶克经济理论的特点

第七章弗莱堡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第三节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第四节金融体制与金融控制

第八章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利率理论与利率政策主张

第九章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货币学派的理论特点
第四节货币分析的一般理论模式与传导机

第十章供给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十一章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第一节预期理论与合理预期论
第二节合理预期条件下的货币中性
第四节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第十二章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

}

WORD格式整理 专业知识分享 第一章 课后习题答案 一、关键词 1.货币(money;currency)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现代货币:是指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一般可以分为纸凭证及电子凭证,就是人们常说的纸币及电子货币。 2.信用货币(credit money) 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3.货币职能(monetary functions) 货币本质所决定的内在功能。货币的职能主要包括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国际货币这五大职能。 4.货币层次(monetary levels) 货币层次的划分: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M3=M2+其他所有存款 ;M4=M3+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 5.流动性(liquidity) 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 6.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 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二、重要概念 1.价值形式 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2.一般等价物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3.银行券 由银行(尤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银行券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成为不兑现的纸制信用货币。 4.劣币驱逐良币 也称“格雷欣法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5.信用货币 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6.电子货币 可以在互联网上或通过其他电子通信方式进行支付的手段。这种货币没有物理形态,为持有者的金融信用。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这种支付办法越来越流行。 7.价值尺度 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指货币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8.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即购买手段的职能。 9.支付手段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的。 10.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11.国际货币 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由于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货币流通超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便有国际货币的职能。 12.流动性 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 13.相关性 货币的某个层次与其他经济量的相关程度,即货币量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物价、市场供求、投资规模等经济变量。影响力越大,则相关性越大。 14.货币层次控制重点 依照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的三大原则----相关性、可控性和可测性,一般将M3确定为控制重点,这是因为其与经济的相关性最强。 15.准货币 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准货币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但因可随时转化为现实的货币,故对货币流通有很大影响,是一种潜在货币。 16.风险 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17.本位币 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 18.辅币 即辅助货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用来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息理论讲的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