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独生子女保险把退休年龄期搞错了能改吗?

半夜收到好友小文的留言:

小文说最近几天她心情非常糟糕。

如果不是前几天她妈给她打的那个电话,生活还是平静如水地度过。

十一她回过一次家,爸妈今年都60多,爸妈退休后两人洗衣做饭,买菜遛弯,生活没有太多波澜,她是家里的独生女,爸爸退休之前在事业单位工作,退休了还有退休金,在老家是很受羡慕的。

那天她上了一天班觉得有点累,在沙发上玩手机,突然手机铃声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平时妈妈怕打扰她,都是她主动给妈妈打电话,年龄越大,一看到妈妈的电话她的心突突加快了一下,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小文憋着一口气说,妈,好几天没给你打电话了,咋啦妈,家里最近没事吧!

妈妈缓缓地说,家里没事,我和你爸身体都还好,是你王阿姨,最近查出了肝癌,现在家里几十万积蓄全花光了,现在不得不卖掉给他儿子备的婚房。

唉,从小王阿姨待你像亲闺女一样,有好吃的就给你往家里拿,每次听说你要回家都提前买好排骨,说你小时最喜欢吃她做的糖醋排骨。

现在妈妈每天路过王阿姨家都觉得很难受,怎么好端端地就得癌了呢?

妈妈只是想感慨下,小文的心态却发生了变化。

平时她收入不高,但也没太大的支出,小日子过的还算惬意,爸爸领着退休金也够两人生活,还有结余,还总是问她缺不缺钱,别不舍得,她几乎没为父母操过心,觉得自己的工资能养活自己,简单的生活觉得挺好。

但那通电话后,小文突然发觉父母要真生病,财务上真没什么保障,自己工作没攒下多少钱,如果医保撑不住,就得动父母的养老钱,甚至房子。

这样一想,小文就坐不住了,当晚失眠了给我微信留言,第二天一早给我打来电话。

“爸妈今年60多了,还能买的上保险吗?”

“老人买保险,需要看是否符合健康告知要求,年龄和保额也有一定的限制。”

“我妈64,我爸63,都买不了了?”

“超过60岁买重疾险就很难了,医疗险还可以考虑,他们身体健康状况如何?”

“我爸单位每年都组织体检,血脂有点高,我妈好多年一直有点高血压”

“医疗险对身体状况要求比较高,高血压,高血脂基本不可能投保医疗险了。”

“都买不了了吗,能帮我看一下还有没有适合他们的吗?”

听她的语气里有一份焦急。

我理解她的心情,我们父母那一辈,他们年轻的时候保险不完善,他们裸奔了几十年,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疾病高发期,作为独生子女的她,如果父母不幸有意外,她焦虑自己没有能力去承担漫长而昂贵的治疗成本。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当时在朋友圈刷了屏,岳父一场感冒演变成肺炎,最终老人住进了ICU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整个家庭都陷入了意想不到的危机。

老人在ICU每天至少2万块的费用,用药、开销、求血、插管、人工肺,花费了几十万,最后全家甚至打算卖掉老家和北京的房子来维持治疗……

面对这场重大变故,我们看到在意外和在打击面前的家人的束手无策,人、财、物,在疾病面前如此渺小,富有和贫穷之间仿佛只隔着一场疾病。

而朋友对父母的担忧不无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疾病的几率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直线上涨!

不经意的某一天,我们可能突然发现:那个有宽阔臂膀的父亲脾气变小了,走路变缓了,腰杆不那么直了,经常偷偷一个人去药店买药,每次都吃一把药来止痛或降压,来抵抗疾病发起的不断攻击。

那个看起来要强自立从不生病的铁人,很可能早就偷偷生了病,不过是一直苦苦在支撑,为了不给我们增加负担和压力,他们偷偷在生病。

父母年龄越大,患病概率越高,但身体多少会有老年病,买保险并不那么容易,保险公司是商业机构,专业经营风险管理,他们自然也深知老年人市场的风险,他们直接选择放弃了老年人重疾,医疗市场。

1.我们给父母投保时遇到的问题

年龄限制:很多保险都有购买年龄限制,比如重疾险60岁以后基本买不到了。

保额限制:随着年龄增长,重疾风险加大,保险公司严格核保,购买重疾险所交保费和保额相当,杠杆极低。

健康告知要求: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购买保险受各种健康告知的制约。

保费价格:岁数越大,保费价格越高,很多家庭经济支柱的保险还没有配置齐全,整体预算可能不足。

近年来保险公司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想了个办法:双方各退一步,保险公司把保障范围缩小,限制也随之减少,但这个保障范围不能太小,得有存在的意义,于是,防癌险应运而生。

2.老年人是否适合防癌险?

历年理赔数据显示,恶性肿瘤的赔付概率占所有重疾赔付概率的7成以上,恶性肿瘤是所有重疾中最高发的疾病。

防癌险因为只保恶性肿瘤,所以保费相对比较低,保额还很高,对于60岁以上的父母们来说,用较低保费配置防癌险是很有意义的。

出乎多数人意料的是,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李治中《癌症真相》书中表述和癌症发生率最相关的因素是年龄。

《肿瘤年报》中癌症发病率从40岁以后指数增长,高发的癌症基本都是老年病,小孩子也可能得癌,但他们的癌症类型很特殊,和成人的完全不同,儿童可能得白血病,但几乎没见过小孩得原发肺癌、直肠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人口老化问题,癌症的发病率和发病人数主要集中在50~80岁之间,80%的癌症发生在50岁以上,对老年人来说,对癌症的保障其实是刚需了。

但重疾险一般限制最高投保年龄在55-60岁之间,超过此岁数的人群无法投保,并且老年人如果有三高、糖尿病、心脑血管,往往被重疾险拒之门外,而大多数防癌险投保年龄可达75岁,核保难度相对较低。

只要不是易引发癌症的症状(肝部疾病、器官或组织的结节等),保险公司都不介意,就算有三高、冠心病、糖尿病,都可以购买防癌险。

3.癌症最大的副作用是经济毒性

李治博士《癌症新知》中提到抗癌药的毒副作用,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化疗后的脱发、严重腹泻、免疫力下降。

近20年来,大量抗癌新药上市,我们觉得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能解决毒副作用,副作用更可控,但是,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有一个比化疗严重得多的毒副作用,是经济毒性!

昂贵的药物价格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才是抗癌药最大的毒副作用,癌症治疗正走向混合疗法阶段,以后的治疗费用肯定还会更贵。

全世界癌症的治愈率不低,中国的治愈率这么低,从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也是因为费用的问题,而放弃了治疗。

癌症真正花钱是在最后三个月,虽然在之前,病人可能已经经历了手术、放化疗等等各种治疗。

但越是到最后,人的求生欲望越是会迫使病人和家属去寻求各种各种的方法,以期望可能发生奇迹,而这些方法的花销往往也是巨大的。

中国卫计委统计:我国的贫困人口家庭中有42%是因病致贫或返贫,无论是躺在病床上还是已经死亡,都会让家庭一夜回到赤贫状态。

也许忙碌一生终于小有所成,但一次小意外就可能让你一生的努力回到起点,甚至让整个家庭遭遇没顶之灾。

权威期刊《柳叶刀》发表论文,通过对1.4万癌症患者调查,平均数据家中一位患者的治疗费用要超过一家人的全部收入,这是很多患癌家庭面临的困境,残酷而真实,即使算上医保,癌症治疗的费用仍是灾难性的,倾家荡产者不在少数。

癌症在很多中国人看来,不仅仅对病人来说是个要命的疾病,甚至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要命”的。

4.如何给父母选择合适的方案

父母年纪大了疾病高发,我们怎么给父母选择保障呢?根据父母不同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案:

方案一:年纪在60岁以下身体健康:

意外险+百万医疗险+重疾险

如果身体条件比较好,建议配置医疗险,很多人可能会说,我都有医保了,还买什么商业医疗保险呢?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的的岳父,也有医保,同时退休职工的报销比例也要高于在职的时候,但是基本没起到作用。

因为自费药、较好的器材、尖端的医疗技术手段等,都不在医保的可报销范围内。

其实,这也反应了医保的特点:低水平,广覆盖,保而不包。

【社保目录内药品,仅占总药品的1.4%】

医疗险保险责任涵盖所有的大小疾病,可以用它来来解决大大小小的医疗费用补偿的问题。

重疾险是定额给付型保险,发生合同约定的疾病,一次性给付约定的保险金额,一般投保年龄上限是60岁,老人购买重疾险算起来不那么划算,可能会倒挂,大家也需根据保费预算进行权衡。

方案二:年纪在60岁—75岁或有三高糖尿病:

意外险+防癌医疗(重疾)保险

如果父母年龄过了60岁,过了重疾险投保年龄,并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情况,不符合百万医疗险的健康告知,那么建议购买防癌险+意外险,医疗防癌险是短期险,也可以选择提供长期保障的防癌重疾险。

方案三:父母年纪在75岁-80岁:

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和精神状态下降,反应力、敏捷性、身体机能均大不如前,发生意外的概率要远高于青壮年时期,容易不小心滑倒造成摔伤或骨折,很有必要补充意外险,保费也不贵。

突发意外一般需要门诊或住院医疗,需了解意外医疗是否限制社保外用药,是否包含意外医疗责任,意外险基本上对身体健康状况没什么强制要求,适合每年续保。

总结来说,社保是根本,意外险是基础,医疗险是补充,防癌险是屏障。

平日里定期陪父母体检,提醒他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年人处于疾病高发期,年龄越大免疫系统越弱,疾病发病率越高。

如果他们身体状况不符合保险公司投保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储蓄或者投资理财方式为父母建立专门的医疗储备金,为疾病高发期的父母提供充足保障。

另外,我们自身的保障也是非常关键,万一我们发生风险不会让父母负担更重,我们是父母最强有力的保障!

歌德说过,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父母虽然年龄大了,投保不容易,但通过配置,我们还是可以帮父母选到合适的产品,加上最基础的社保医疗,给父母一个靠谱的保障,为父母安逸的晚年生活保驾护航!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如果你对保障规划有了解,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给你带来帮助,也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任何保险相关问题,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

对于这件事情来说,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那么关于退休年龄的政策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文中具体了解一些,顺便来说说退休年龄*规定2020,顺便来说说退休年龄延长*规定表2020以及退休年龄以档案还是身份证为准

一、退休年龄*规定2020

关于退休年龄*规定2020,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1、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3、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4、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退休年龄延长*规定表2020

1、关于退休年龄延长*规定表2020,2015年12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发布会在京举行。该报告建议,从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2、该报告指出,鉴于我国退休年龄规定始于几十年前,已经显得过低。绿皮书建议按照并轨先行、渐进实施和弹性机制的原则逐步延迟退休年龄。

3、对此,绿皮书提出建议,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分两步走。*步: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第二步:从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4、绿皮书还建议,实现养老金制度并轨,将退休年龄归为两类:职工养老保险领取年龄和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年龄。

5、绿皮书提出,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从2033年开始每3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完成。同时在退休年龄改革中引入弹性机制,可考虑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规定人们可提前或延迟5年退休,但养老金待遇与退休年龄挂钩。

三、退休年龄以档案还是身份证为准

1、退休年龄以档案还是身份证为准?正常而言,档案上记载的年龄与身份证上的年龄应该是一致的。但由于现阶段退休人员,大多是50岁、55岁或60岁。这批人参加工作时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当时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而且由于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甚至个别人户籍资料也曾有过不规范的调整,身份证管理条例出台时间为1985年,又晚于这批人参加工作的时间,所以在实务中,确实出现了户籍上的年龄、身份证年龄与档案上的年龄不相匹配。

2、对此,原劳动部有明确的文件作出了规范:根据《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第二条第二款的通知精神:

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要加强对居民身份证和职工档案的管理,严禁随意更改职工出生时间和编造档案。

从中可以看出,要以档案中为准。

3、但是,在实务中还有一种情况,即虽然正常缴纳了养老保险,但退休时发现该人因多种原因而出现没有档案的情况。对此,会以身份证记载的日期为准。

以上就是关于退休年龄*规定2020退休年龄延长*规定表2020退休年龄以档案还是身份证为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齐装网CCTV展播品牌,深耕互联网装修8载,比熟人更靠谱。

声明:所有来源为“齐装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 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

我是独生子女,爸爸已经去世,目前妈妈跟我们一起生活。

本人已婚,女,老公南方人毕业后留京,我是本地土著。

老公不是独生子女,母亲已逝,父亲在南方老家,公公目前独立生活,老公姐姐离老家较近,会经常回去看望公公。(不是不赡养公公,老人不习惯北方的环境,不会普通话,住不惯楼房,每次见面我都要叫公公来我们家住,公公永远五一推十一,十一推五一,春节是一定要在老家过的……)

目前我妈妈跟我和我老公一起生活。挺和谐,我老公说他已经没有亲妈了,还有岳母照顾,是他的福气。

我妈妈有社保有医保,不需要我们操心,现在还是老人照顾我们比较多,譬如家里都是老人做饭。

他们养我们小,我们养他们老,天经地义,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难处。

就因为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一定不会推卸养老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全部的爱,贯穿了我们过去和现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生子女退休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