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保险代理人越来越少啊?

30年前,个险的营销机制引入,令中国寿险市场这一巨大的金矿被猛然发现。

原本认为中国寿险市场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形成规模发展尚需较长时间的观点,随即数据证明这过于保守。

1992年营销起步时,人身保险保费在总保费中的比重为32%;寿险营销全面铺开后,人身险保费在1997年实现了平分天下。

彼时,人这一辈子一定要认识三个人的说法不胫而走:一个律师,一个医生,一个保险销售。话语很激励,卖保险不丢人。投身寿险市场,成为哪个时代的热门选择。

2002年,保险代资考问世。进入保险市场,不是没有门槛的事:取得一份《保险代理人资格证》,才算拥有了进入保险市场的入场券。

组织培训,帮助新招募的人员获取代理人资格证书,成为寿险公司十分重视也极具压力的一件事,并衍生出一个庞大的市场。

2015年6月,轰轰烈烈的代资考活动嘎然叫停,引发市场一片惊呼。

一转眼,代资考被叫停已过去7年,这期间,也一直不乏要求恢复代资考的声音。

代资考为何被取消?取消后对行业带来了什么,利弊如何?是不是需要恢复代资考?

如今,人海战术走到尽头乃共识,个险市场的每况日下,也已牵连行业发展。再看海外发达市场严苛的保险销售资格考试和消费者维权法律体系,加之我国保险法再到修订时,这使得代理人资格考试当是个值得聊一波的话题。

保险代资考被取消,缘于国家的简政放权和对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

2014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清理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国发〔2014〕16号),部署行政许可事项清理。

2014年7月,国务院取消了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后,人社部负责人在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询问时透露:今年11月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到2015年将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

职业资格清理遵循的原则为:

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资格一律取消;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资格,如果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并不密切,或者自身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进行管理的,将建议按程序提请修改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

保险代理人要取得保险监管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这是当时的《保险法》明确规定的事项。所以,2014年11月在国务院取消的67项职业资格许可事项中,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并不在列。

2015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会对《保险法》进行修订,修改前,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为:

“个人保险代理人、保险代理机构的代理从业人员、保险经纪人的经纪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

经过修订,本条变成了:

“个人保险代理人、保险代理机构的代理从业人员、保险经纪人的经纪从业人员,应当品行良好,具有从事保险代理业务或者保险经纪业务所需的专业能力”。

修改后的条款去掉了个人保险代理人须取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这一项,意味着代理人资格证书已不再是入行门槛。

不到两个月后的2015年6月,当时的保监会便下发通知后,自6月13日起,全国各地陆续停止了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保险代资考,由此偃旗息鼓。

国家为什么要集中对职业资格考试行清理?

首先是由于职业资格考试在实践中弄得太多太滥了。我国从1994年开始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包括准入类职业资格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

到2013年底,国务院部门共设置各类职业资格618项,地方自行设置得职业资格1875项。

“考试”遍地开花,水分越来越大。这么多的职业资格考试,用泛滥成灾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其次,许多职业资格考试已经形成利益链条,成为了部门牟利的工具。人社部负责人回答问询时说过这么一段话:

“目前一个行业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职业资格,有关方面通过办班、教材、考试来收取高额的培训费、教材费、考试费借机敛财,青年人取得高学历后,还要去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手上拿着一大把证,可就是找不到工作”。

最后,是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厘清政府与社会的界线,将能够由社会承担的职能交给社会。进一步转变政府部门治理行业的方式,推动行业的行政调节向法律约束转变,淡化对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资质管控的依赖。

政府主动限权,向“小政府,大社会”迈进的节奏,值得称道。只不过,银行、证券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被沿用至今,保险同属于金融行业,且需要极高知识壁垒的行业,保险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被取消,是否属于“误杀”?

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被取消,业内当时的反应堪称一片哗然。

但就业内的具体心态看,其实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有人担心和忧虑。“未来从事保险销售是否没有门槛”?是否意味着销售和服务质量下降?是否会造成客户投诉率、保单退保率等风险指标异常?今天还在卖白菜的人,明天就能够卖保险,行业的形象会不会受到影响?

也有人高兴和释然。基层保险机构和营销人员更多的是这种心态。

对于基层单位来说,多年的保险代资考,带给他们的酸甜苦辣实在太多。

①代资考给基层机构带来的成本负担不轻。购买教材、组织培训、聘请讲师、租用宾馆会议室、租用车辆送考,无一不需要费用。基层单位向来费用紧张,取消代资考,无疑可以节省不少的费用。

②代资考让增员考核的压力挥之不去。有队伍才有业绩。队伍建设才是王道。上级公司历年来的人力考核,都让基层单位压力山大。好不容易拉了队伍进来,无奈代资考通过率上不去,人力考核总是失分。取消了代资考,增员的考核压力骤然减少。

③代资考让部分业务员的业务能力无法合法化。在“代资考”的岁月里,走到任何基层单位,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个(些)人做业务是把好手,就是文化水平低,代资考总也通不过,能否为这些业务员给予些特殊政策”?“这个(些)人从来没有使用过电脑,参加网络考试根本玩不转,考试总是通不过”。

④代资考给一些基层单位带来了监管处罚。一是有的业务员连考数年无法通过,但业务能力强公司又不愿意放弃,聘用没有合法资格的业务员展业,注定带来罚单。

另一方面,一些能带来保单的业务员长期无法通过考试,基层单位为了让其通过代资考,只好安排人员捉刀代考,一旦发现,罚单也就如期而至。

类似的处罚,全国各地基层单位都有发生。某地市公司在代资考取消后,还接到一大宗罚单,因为取消代资考之前的一次有组织的代考事件,公司和25人被处罚。

不知道有没有公司因为取消代资考而欢欣鼓舞,但因为取消代资考而突然感觉如释重负的一定大有人在。

风起的日子笑看落花。这样的心情,这样的路,有多少人走过。

取消代理人资格考试,给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有什么影响?站在行业的角度,感受会与基层单位迥异。

变化之一:营销员数量增幅出现“大跃进”

《今日保》从两个视角分析:

①2015年取消代资考前后月份全国寿险业营销员的人数增幅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1-5月有代资考的月份,寿险行业营销员每月增加的人数累计只增加244685人,从6月取消代资考开始,每个月增加的人数就开始突飞猛进,6月份增加了49.43万,7月份增加了36.96万,8月份增加22.77万12月增加了27.74万。人力考核的压力瞬间荡然无存。

②取消代资考前后全国寿险业营销员的人数增幅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1992年-2014年22年间,全国寿险业营销员总数为346.03万人,2015年取消代资考后,到2017年达到937万人,三年净增加591.39万人,三年净增加的人数是过往22年留成人数的2.7倍!

变化之二:初中及以下学历营销员人数比重增加

我们仍然从两个维度来进行分析:

①取消代资考后全国寿险业初中及以下学历营销员人数和占比情况。

从上表看出,全国寿险业营销员初中及以下学历人数,在取消代资考之后,人数整体呈现较大增长,由36万增加到最多时的95万,初中及以下学历人数的占比整体也呈现较大幅度的增加,到2021年达到15.52%。

另据数据显示,取消代资考后,某省2016年营销队伍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数达157972人,在营销员中的占比达到55.7%。

②取消代资考后专业中介机构初中及以下学历营销员人数和占比情况。

从上表看出,在取消代资考之后,专业中介机构初中及以下学历营销员人数及占比情况,与寿险公司的情况具有一致性,其数量的增幅更为明显。

变化之三:寿险公司保费收入节节攀升

由于寿险营销的惯例是新入司的营销员大都要购买“自保件”,加上新入司的营销员都有自己特殊的人脉,会带来数量不等的缘故保单。因此,营销员的大量进入,会直接促进寿险公司的业务发展。

取消代资考后历年的寿险保费数据,能够证明这一点。

2014年,我国人身险保费收入为1.3万亿元,在总保费中的占比为64.3%,到2021年,我国人身险保费收入为3.1万亿,在总保费中的占比为69.04%。

我国保费在世界的排名由2014年的第4位提升到第2位。取消代资考造就的千万级营销队伍,无疑是寿险业发展的“神助攻”。

保险代资考取消后,寿险营销队伍急速壮大,寿险业务发展也由此进入快车道。

当然,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很可能出现了整体的下降,至少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直观感受。取消代资考的功过是非,根本无法简单地进行评判。

但代资考为什么被国家取消,而且是在启动修法程序,否定原有规定的情况下取消?这说明取消保险代资考绝非拍脑瓜的一时冲动。回过头来看,运行了十多年的保险代资考机制,确有自身的软肋和弊端。

问题一:保险代理人资格属于从业资格还是执业资格?

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职业资格包含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属于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适用于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通用性,技术技能要求较高,行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确实需要的情形。

执业资格属于准入类职业资格,适用于关系公共利益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管理需要。

2006年的《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第六条规定:

从事保险营销活动的人员应当通过中国保监会组织的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从这里可以看出,保险营销员资格属于从业类资格,而不是定位为执业类资格。作为从业类资格(水平评价类资格)是需要分级的,而营销员资格考试并没有分级。

作为从业类(水平评价类资格)资格认定的目的是对学识、技术和能力的一种认定,而在实践中,保险代理人资格却实际充当了进入保险业创业的门槛,变成了执业资格。

国家连续7批集中取消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达70%以上,目的之一为了推动大众创业。保险代资考本质是从业资格,却并不做水平评价,并不分级,客观结果又行了执业资格之实,肯定被清理掉。

问题二:保险代理人资格貌似高大上实质又要求极低

动用极大的资源、花费很大的费用来组织代理人资格考试,而且未获得这一资格就不能进入保险行业从事保险销售,按说获得这一资格必须具有较高的标准。

可实际上,从有这个资格考试以来,初中毕业生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一个初中生就可以报名参加的资格考试,能有多大的含金量,能有多高的从业标准呢?站在国家的高度看,这样的资格考试,当然不要也罢!

问题三: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到底对营销员的从业水平有多大的帮助

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采取的是请院校教师出题组成题库,编写教材,由电大或相关院校组织考场,进行线上考试的方式进行,本质上与学历教育的应试考试没有任何区别。

这种考试到底对营销员的从业水平提供了多少帮助,营销员和保险基层单位的评价可能不会高,而这种资格考试给他们带来的费用支出和压力确是实实在在的。

问题四:保险营销员如何定位行业其实还在摸索中

1995年,市场上营销员才35万的时候,当时出台的《保险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

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应当具备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并取得金融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或者经纪业务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缴存保证金或者投保职业责任保险。

后来全国多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保险公司没有为营销员办理工商登记为由要求进行处罚。行业受惊吓不小,直到2009年修订保险法删除了需要进行工商登记的条文,问题才解决。

从监管规定看,有时称保险代理人,有时称保险营销员,有时称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而实际上,对于保险营销员,我们拿不定的肯定不只是一个称呼。

保险代理人如何定位如何管理,既涉及几百万人的归属和职业前景,涉及保险主体的利益和承受能力,还涉及监管机关的责任和担当。

保险公司对营销员的管理办法,被称为“基本法”,重要性不言而喻,同业间却相互保密讳莫如深。

一部《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研究数年,数次征求意见才得问世,各方的争议与博弈可想而知。在行业定位尚不很清晰的情况下,代理人资格考试又当如何恢复?

在美国纽约州,在日本,在中国台湾省,保险代理人需要取得执照,或代理资格考试,办理注册登记后,方可招揽业务。

在我国取消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后,要求恢复代资考的呼声一直都在。

2017年10月,网络上有图片称:

“明年起将陆续恢复各地区保险中介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考试,北京地区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基本资格笔试2018年1月1日开考,其他地区代理人考试安排逐步实施。”

有人在互联网发布紧急通知称:

“保监局将正式恢复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需要理财证和合规证,难度将会加大。但是只要在现在进入公司,就不用参加此类考试。”

原保监会随后发布《关于保监会恢复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不实信息的声明》,予以辟谣,并指出这其实是一些极个别机构或人员为了拉人头的手段。

现在,离这些谣言和辟谣,又过去四年了。

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国外可以搞,银行、证券可以搞,保险业就坚决不能搞?当然话不能这么说。

让代理人取得法定的职业资格,拥有一份“派司”,可以促使他们学习更全面的知识,增添拜访客户时的信心,提升专业能力,促进行业的发展,并提升行业的地位,这些都必须承认。

也许,国家取消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并不是否定保险行业需要职业资格,而只是否定当时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自身的不足。

多一点理性思考,为行业打造一个具有建设性并受业内欢迎的代理人职业资格,避免利益驱动,应当成为保险代资考的初心。

本着这份初心,重新设计一个适合行业需要的代资考,或许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

  与其说是环境不好了大家都去卖了,还不如说是保险业早就该换血提质,洗刷过去的不良口碑了。

  要用一个字来总结2019年,大概很多人都会说:南

  “我太南了”,已经成为一句全民的口头禅。

  不过,菜保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各行业都在优化员工结构,为过冬做准备时,保险公司却逆势而行,高歌猛进,大肆招人。

  菜保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三天两头接到保险公司招人的电话,而且招聘文案一般类似于下图的画风:

  太吸引人了有没有?简直是理想的工作了!

  门槛低!收入高!福利好!公司强!让人看了恨不得马上辞掉手上的破工作,投入保险公司的怀抱。

  俗话说得好:HR的嘴,骗人的鬼。招聘文案要是太当真,你可就输了。

  保险公司毕竟也是要赚钱的,逆势大肆扩张招人,背后到底是啥逻辑呢?为啥会有这么多人转行去卖保险呢?

  菜保今天就给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保险公司一直在招人的原因,其实说来很魔幻:

  保险公司与其说是招员工,不如说是招客户,一般公司招人需要付出成本,而保险公司招人是获得收益。

  保险公司的招聘文案上最真实的一点,大概就是近乎零门槛的招聘条件。

  说好听点,是英雄不问出处;说难听点,就是鱼龙混杂。

  按理说,养人要花钱,公司这样不设门槛招聘大肆招人,其中肯定少不了有无法胜任岗位的人,一进一出,不会浪费公司成本吗?

  你想多了!保险公司之所以能开放怀抱招人,是因为它养人的成本非常低。

  新人的底薪往往很低,也就够基本生活。公积金什么的,要么不缴,要么以极低的基数缴纳。

  既然招人试错的成本很低,那么大量招聘大量淘汰筛选,就成了保险公司的常态。

  那么,说好的年薪百万,到底是不是骗人的呢?

  其实也不是,真有人能做到,不过都是凤毛麟角,其他99.99%的人都只能看着流口水。

  保险的收入来源主要靠两方面,一是直接销售产品的佣金,二是团队的销售提成。高薪的保险代理人,要么是卖产品,赚佣金;要么是组建自己的团队,从中抽成。

  卖保险难不难?我觉得这难度,堪比向和尚推销梳子。

  因为保险不是投资,而是一种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回报的消费。而国人又普遍精打细算,不到火烧眉毛都觉得买保险是在花冤枉钱,卖保险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组建团队啥的那都是后话了,一般来说,你先要确保自己的销售业绩,才能不被淘汰出局,才有机会组建团队躺赚抽成。

  在业绩这一关上,大部分保险代理人都会经历“自杀――杀熟――脱落”三部曲。

  这是个啥套路?菜保给你还原一下新人从入职到离职的过程,你就明白了。

  一般来说,销售行业都会相当注重培训。

  保险公司的培训,专业知识的解读倒是其次,更多的是销售话术。

  给新人培训的,并不一定都是专业的培训老师,很多时候会是老员工。

  而老员工虽然有工作经验,但不一定就会对产品有专业的认识,一套话术走天下的不在少数,因此新人培训也就很难有多高的质量保证。

  新人一般在经历短短的培训之后,学会几套话术,就能带着诸如“”这样听上去非常高大上的名片去冲业绩了。

  培训时的鸡血是让人热血沸腾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

  虽说人人都需要保险,但茫茫人海,客户上哪找去?上街随便拉一个讲保险?这大概比发传单还令人反感。

  于是,为了应付业绩考核,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就开始上演了:“自杀”。

  所谓“自杀”,指的是自掏腰包完成业绩,很多保险代理人的第一次出单,都是通过“自杀”完成的。

  既然公司都说这产品非常好,那不如先给自己来一份,业绩有了保障有了佣金也有了,何乐而不为?

  但“自杀”只能保证你暂时通关而已,打怪升级的难度还会持续增加。

  人脉有限,业务能力有限,而业绩考核压力就摆在那,于是三部曲的第二部也会随之而来:杀熟。

  杀熟,就是向身边的亲戚朋友下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3F模式:家人(Family)、朋友(Friend)和傻瓜(Fool)。

  3F这种搞法在中国特别吃得开,也是有现实因素的。

  首先,保险的合同和是非常晦涩难懂的,外行人一般看不明白。

  其次,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对于不懂的事情,很多人更倾向于参考熟人的意见,而非自行研究。

  所以在买保险这事儿上,来个熟人嘘寒问暖,喝两杯酒,拉拉家常,一句“咱俩谁跟谁啊,还信我不过吗?”,很多耳根子软,脸皮子薄的也就落网了。

  在过去和现在,很多保险代理人的业绩,都是靠收割3F完成的。

  但普通人的人脉都是有限的,当新人的3F资源利用完了,没能开拓新的客户刷业绩,也就没有了收入。

  但公司的业绩考核压力还在呀,如果你长期不达标,那就只能和公司说再见了,这也就是三部曲的最后一步:脱落。

  看到这里,你就能明白为啥说保险公司招人不是招员工而是招客户了吧。

  绝大多数代理人都需要通过“自杀”和“杀熟”来完成业绩考核。只要人能招进来,再怎么着都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总能卖几单保险出去。

  如果业绩目标达不成,那么按照考核制度,公司也就可以把他淘汰掉,再招下一批新人填上就是。

  从“自杀―杀熟―脱落”三部曲的套路中,我们可以发现,要想避免被公司“脱落”,3F模式就得玩得非常遛。

  但你我都知道,收割3F,根本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对于普通人来说,3F资源都是有限的,3F资源利用完的那一天,也就是离开保险公司的那一天。

  当然,其中也有特别擅长不断开发新的3F资源的成功者,以此过上吃香喝辣的生活。

  那么是不是说只要擅长社交应酬的,就能靠3F模式在保险业吃饭了?

  现在来看,保险行业正在迎来两个重大的转变。

  一是高学历人才进军保险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脉脉数据研究院显示,2018年大批企业遭遇水逆,头部大厂人才呈现流出状态,而保险行业则成为人才流入重地之一。

  《2019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调查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从2018年的62%上升到2019年的66%。

  某外资保险巨头前不久也公布了一组数据:2019年上半年,有1621人加入该公司,其中四分之三曾担任管理岗位,三分之二是本科以上学历,博士6人,硕士210人。

  有人说是环境不好了大家都去卖保险了,也有人说是保险业早就该换血提质,洗刷过去的不良口碑了。

  而从实际的业绩效果来看,学历差异的影响在保险业也是真实存在的。

  有数据显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群体绩优率是高中及以下学历的营销员群体的3倍,业绩优秀的保险营销员中近4成是具备高学历的。

  菜保认为,大量高学历人才的加入,必然会对线下代理人主要靠3F模式吃饭的局面造成直接的冲击。

  另一方面,从80/90后这一辈开始,消费者已经没有那么好忽悠了。

  老一辈的知识文化水平相对有限,也不太会善用互联网查询识别信息,这都给了3F模式大量的可乘之机。

  但这套做法放到80/90后面前,就没那么灵光了。

  在菜保接触的菜友里,80/90后对线上保险的接受度会相对来说更加高,好多人第一次给自己买保险不是通过代理人,反而是在支付宝这样的三方平台里搞定的。

  毕竟都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更愿意主动查询相关知识和资料,在网上货比三家,而不是听信一家保险代理人的说辞就直接下单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菜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险代理人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