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商业现象,本质上是庞氏骗局?

分析我们周围大大小小的各种骗局、传销,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的核心其实都是一样的拉人头,割韭菜。这种手法一般被称为“庞氏骗局”。

作为传销的鼻祖,庞氏骗局到底是什么?了解这些,遇到此类骗局我们就能不轻易被骗。

1903年有个意大利的年轻人移民到了美国,那时候他浑身上下只有2.5美元,却做着100万的美国梦,却没想到他的到来竟成了美国所有金融大佬的噩梦,这个人叫查尔斯·庞兹,也就是庞氏骗局的创始人。

他利用了一个证券公司,利用40%回报的谎言,在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便实现了2,000万美元的入账,最富裕的时候就连拐杖和烟斗都镶着数目繁多而且昂贵的钻石,后来东窗事发,庞兹锒铛入狱判了5年刑后被遣返回了意大利,依旧死刑不改,甚至还想去骗莫索里尼。

在后来的采访当中他依旧很狂地妄说当年他们花几千美元就能欣赏我的演出,难道不值吗?

其实唐氏骗局的基础逻辑说起来也很简单,只需要两个环节,那就是开源和节流。

所谓开源,就是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你的资金池,能够供你周转,节流则是指着你的资金流出的数量要低于资金池中流入的数量,听起来似乎和存钱做生意没什么两样。

在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一样,但庞氏不同的是他们每次打开水管流出的水要比流入时多10%~40%,要是按生意来做,这池子里的水早就干了,但在庞氏当中他们所需要做的是增加更多的水龙头,在庞氏的原则之下,只要水龙头够多,那这池子就永远不会干。

这些水龙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韭菜。

这个庞兹与他发明的“庞氏骗局“就是传销割韭菜的鼻祖。

时间回到1903年,那年有一个叫查尔斯·庞兹的年轻人到了美国,因为没有什么生存技能,所以只能在餐馆打工,可他连服务生都不好好当,没多久就因为偷钱被老板赶了出去,但庞兹这个人用我们话说就是:一肚子坏水。

偷既然不行那就去骗,说到最容易骗人的领域,那自然是金融。

庞兹认为美国人这么聪明肯定是不太容易被骗的,于是他在多方周转之下偷渡到了加拿大,他先是用仅剩的钱给自己置办了一身西装,然后给自己粉饰了一个高材生的身份,到了一家银行面试,通过以后成了一名光荣的骗子。

到了这家银行以后庞兹的工作顺风顺水,之所以能这么顺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老板。

普通银行存款都是3%的利率,但他们家的银行竟然有6%。

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大家来银行都是存钱的,只要我能够吸引足够多的钱入住,就不怕他们取钱的时候没有利息付,而且面对这么高的利息很难有人能拒绝,到期取出来以后大概率还是会重新存入这家银行。

就在这种模式下,庞兹发挥了超人的才能,靠着忽悠的天赋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种模式有一个非常致命的漏洞,那就是等市场饱和以后没有更多的存款入驻,银行无力偿还先前的利息那时候怎么办?

其实解决的方案也很简单,卷钱跑路就可以了。

1907年在银行行长和业务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家银行终于倒闭了,行长自然是知道内幕的,在银行爆雷之前就跑去了墨西哥。

庞兹就没这么幸运了,最后因票据造假获刑三年,出狱以后庞兹依旧死心不改,商业诈骗,人口买卖,不是违法乱纪的事儿都不干,结果就是关进去又被放出来好多次,当然改过肯定是不能改过的。

庞兹一直坚信这些事情都是小打小闹,无伤大雅,他始终相信自己能干出点大事来。

蛰伏多年以后,他终于瞅准了一个机会准备干票大的。

1919年一战刚刚结束,国际金融秩序剧烈动荡,大批中产阶级的回流资金无处安置,迫切地想要找到一条理财的途径。

这时候,庞兹早已回到了美国,他在波士顿成立了一家证券公司,利用金融手段包装欧洲的邮政票据,并设计了一个投资计划,向美国人进行兜售。

庞兹向客户承诺只要你把钱放在我这里,45天以后你就可以获得40%的利润,也就是说只要你给他10万美元,一个半月以后就能变成14万,利润是太诱人了。

但赚钱的底层逻辑在哪儿呢?

庞兹的逻辑就是没有逻辑,每当客户问起来有关证券的详细信息,他就开始扯出政策汇率金融差值等一大堆专业名词,并搬出一大堆与证券无关的数据,搞得投资人是晕头转向,听不懂没关系,庞兹也没打算讲明白,他需要做的就是拉这些人入伙,反正在整个庞氏的前期闭着眼往里面扔钱都能赚,稍微懂点金融知识的人都知道这种模式根本不可能有长期收益,但他们不会站出来指出这点的,因为他们也想趁着这个机会从中间捞一把。

想要实现庞氏骗局,前期一定是要割肉的,因为只有让第一波赚钱的人把消息传出去,资金才能源源不断地流入,对于这种骗人的行当,大张旗鼓的打广告是不可能的,唯有口口相传才能依靠“神秘感”,打造最完美的传播,“大佬操盘”“入局要门槛”“惊人回报率”这几个关键词放在一起,想不动心都很难。

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庞兹后期开始培养业务员,美其名曰金融分析师,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会放一大堆文件,看起来很专业的样子,但实际上他们对金融类的知识一窍不通,招他们过来就是忽悠人的,拉人头给提成就这么简单。

这不就是传销吗?是的这就是现代传销的鼻祖。

不过现在传销为了提高可信度,好歹还给盒口服液、护肤霜什么的。

“庞氏骗局”直接是连实物都没有,玩的就是账目上的游戏,靠着中间商赚差价,庞兹很快成了百万富翁,开豪车带名表,身边的美女每天都不重样,要多潇洒有多潇洒。

但之前我们也说到了庞氏最大的漏洞就是市场终究会饱和,就像滚雪球一样,随着新鲜韭菜越来越少,资金链注定会走向崩坏。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有4万名波士顿居民参与了庞兹计划,他们将庞兹奉若神明,甚至还有人将他与哥伦布、马可尼相比,将他们统称为最伟大的三个意大利人。

可既然是骗局,那么泡沫终究是要破灭的,由于庞兹的盘口开得太大,在短短一年以后他的公司便因难以支付过高的利息而破产,这时候投资人们一拍脑门才知道坏事了,但这时候醒悟已经晚了。

按照庞兹的许诺,他们手里的证券可以买几亿张邮政票据,不过用脑子想想也知道,就算这些证券可以买到票据,先不说有没有这么多可以买,就算是买到手,几亿张票据同时流入市场,最后也会导致贬值。

1920年8月11日庞兹宣告破产,为了家门不被那些投资人踹烂,庞兹选择了自首,在波士顿法庭的受审中他被控多达86项诈骗罪名,最后被判处9年有期徒刑。

入狱以后在多方运作之下,庞兹出狱跑到了佛罗里达州,又干起了诈骗的勾当,结果又被抓了起来,坐了更久的牢。

出狱以后庞兹被直接遣返回了意大利,回到了这片故土以后,他依旧不忘初心想玩更大的骗局,打算去骗一波墨索里尼。

但墨索里尼哪有那么好骗,事情败露以后唐兹无奈下跑到了巴西,从此再也没掀起什么波澜。

最后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慈善教堂逝世。

唏嘘的是,这个曾经拥有过千万身家的男人死的时候,身上竟然没有一分钱。

虽然庞兹死了,但他的精神却被无数门徒传承遍布在天南海北。

仔细分析我们周围大大小小的骗局大多其实都是与庞氏骗局类似的套路。

不过要说玩得最出神入化的还得是纳斯达克的前任主席麦道夫,在他的精密计算之下只要将庞氏中的利息维持在10%~13%左右,与股票走势趋平,资金就能一直持续赚下去。

麦道夫的这场骗局足足维持了将近20年,涉案金额超过500亿。

要不是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或许他还能继续玩得更久,

看清楚了庞氏骗局的原委以后,

估计有人想说,只要我早点入场早点撤,那不就能割波韭菜了吗?

话虽是这么说,但别忘了想要割你的那些人永远会跟你说现在是入场最好的时机。

就算你运气足够好,抓到最好的时机入场。

但你能确定自己在赚到钱以后能够理智地全身而退吗?

毕竟人最难掌控的就是自己的欲望。

}

  最近几年,以庞氏骗局为理论指导的资金盘诈骗模式,在国内大行其道,可谓是跑路一批,又起来一批,那些上当的人继续上当,赚钱的人继续赚钱,好像不过是把钱搬了个家而已。

  所谓庞氏骗局,是对金融领域诈骗的一种称呼,金字塔骗局的始祖,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人发明的,简而言之就是拿着新投资人的钱给老投资人,制造出赚钱的假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新投资人进来,因为其短期高额的回报,深受投机者的欢迎。

  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上了船,一个刚开始投资了一千多块,每天都有回报进账,当时的他可谓志得意满,以为找到了成功的捷径,甚至都计划到买房买车,看他的样子,我没敢劝说,因为每天他让我看的利润,说实话,时不时的我都会心动,毕竟看着人家天天有钱进,而自己一无所获,实在是煎熬。

  终于,周期时间到了,回报率也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他迫不及待的找到我,拿出了他所有的积蓄,又问我借了一些,说风险他担,利润在用我的钱里给我一半,我有些心动,但还是好言相劝,刚说出口,他就不耐烦的说,我说的他都知道,但是平台才没多久,不可能这么倒霉,现在就跑。

  但墨菲定律告诉过我们,越担心的事情往往越容易发生,很快,平台就开始网络异常,无法进入,然后就是无限的搁置,他一遍遍的说服自己,很快就会好的,我不忍心戳破他的自我催眠,只好安慰他说可能只是网络问题,但事与愿违,这个平台确实跑路了。

  理想中规划瞬间成为泡影,那种绝望让他连续借酒浇愁了好几天,才缓过来,这是我一次知道这个东西,印象深刻,也让我对这种东西彻底绝缘,不管眼前的利润再多,我也不再会心动。

  后来这种资金盘越来越多,模式也千变万化,有以慈善为幌子的,也有别出心裁买电器,比如手机那些的,反正是花样翻新,换汤不换药,我本来以为是很多人不懂这种资本运作模式,上当了,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都十分清楚他们的利润是从何而来。

  那么核心原因就是,没人愿意相信自己是哪个接盘的倒霉人,大多数人的策略都是第一次投入本金,然后利润回来之后,只用利润投资,从而稳赚不赔,有的人确实等到了,赚到钱,而且也稳赚不赔了,这才是资金盘金枪不倒的核心原因,它只要让一少部分人赚到钱,就足以吸引别的投资人。

  因为,每个人都想成为那一少部分人,就像彩票一样,这可谓是清醒着被套路,崇尚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心理,成为了资金盘丛生的绝佳温床。

  在此,我无意否定别人的投资态度,你有闲钱,又赔的起,谁也管不着,但我想奉劝的是那些拿着自己仅有的积蓄,想靠此人生逆袭,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朋友们,请慎重一些。

  毕竟,这与赌博无异!(误人子弟)

}
近日,比特币一路暴跌,至6月19日跌破1.8万美元关口,这是2020年12月以来比特币的最低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再度成为舆论焦点。近年来,虚拟货币价格频频暴涨暴跌,我国金融部门多次发文,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提醒投资者警惕风险。
“虚拟货币究竟是什么?”本文作者认为,虚拟货币正在成为人类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为了让这一骗局维系下去,币圈想方设法为其披上各种各样的外衣。

自从中本聪于2008年发布《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引致比特币正式诞生以来,围绕虚拟货币(Cryptocurrency)的争论就没有一刻停歇。所谓“去中心化”货币的追随者们视其为信仰,认为虚拟货币终将引导他们通往理想乡;也有人认为虚拟货币不过是为投机者们创造的又一个天堂;更有人坚决反对和抵制虚拟货币。

在全球富豪榜前100名中,至少有90位公开表明过对虚拟货币的“唱衰”态度,其中就包括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股神”沃伦·巴菲特。沃伦·巴菲特认为对于虚拟货币唯一可以确定的一件事就是“它不会产生任何价值”,他公开称“比特币是老鼠药,一定要远离”。而他的老搭档查理·芒格更是直言投资比特币是一件“邪恶且愚蠢”的事情。

“虚拟货币究竟是什么?”就其本质而言,笔者认为,虚拟货币无疑是人类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

所谓的“庞氏骗局”,简言之就是通过承诺高额的回报来吸收资金,再利用新进投资者的资金支付之前投资者的利息,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资金,直至这种滚雪球的方式再难以为继,从而谎言败露、泡沫碎裂。

传统的庞氏骗局围绕高额现金回报展开,“高息+吸储”是其最显著的两个特征。随着金融领域的发展,庞氏骗局也进化出了新的形态,不再仅仅围绕现金进行,而是披上了权益的外衣。这一类庞氏骗局可以归为“权益型”,其主要特征有三个:首先,以可以计价的权益为基础;其次,该权益可以交易流通;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这项权益并未与任何资产、生产劳动或社会价值产生关联,而是完全凭空虚构出来的。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依托价值交换,人类构建了经济社会,而社会价值的创造都要通过生产劳动以及产品的流通来实现。金融的基本目的,是根据已有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的组合,对未来所能够产生的社会价值进行现值的估算,并通过交易来实现价值转移,以及为实体经济提供投融资保障。

权益型庞氏骗局是披着金融伪装的诈骗行为。金融的基本规律之一:一件金融产品离现实越远,也就是“脱实向虚”的程度越高,它的风险也就越大。回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2008年的两次世界经济危机,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金融的“脱实向虚”。譬如次级贷就是在房屋按揭贷款之上,层层叠叠设计了数不清的金融衍生品,导致其最终偏离了对应房产的真实价值,引发了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权益型庞氏骗局的所谓“权益”是完全不关联任何实际资产和生产劳动的,因此它不具备任何实际价值,可以认为它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是无限远的,这也就意味着它的风险接近于无限大。

对比虚拟货币的几个基本特点,不难发现与权益型庞氏骗局十分吻合。

一、权益性。所有虚拟货币项目都会以挖矿或者发行的方式,将毫无实际价值的币产生出来,并通过冠以“共识价值”“共治价值”等一系列完全与现实世界无关的名目,强行赋予其一个基于法定货币定价的权益。

二、流通性。很显然,所有的虚拟货币都是可以自由交易的,难以想象所谓“币圈”会容忍一种无法交易的虚拟货币存在。经过多年发展,虚拟货币已经拥有众多二级交易市场,只是很多时候这些交易市场并不如人们最初所想象的那样公开、透明、公平,而是充满了内幕交易、暗箱操作和安全漏洞。

三、无价值性。无论是对比传统意义上由金属铸造的货币,还是近代以主权国家信用为背书发行的信用货币,虚拟货币都没有与任何有价值的事物绑定,其本身也不具备任何生产劳动的社会价值。它的价格支撑完全依赖于两个决定性因素:当前参与者的信心,以及后续新参与者的数量。

而这又与庞氏骗局的基本运转模式完全一致——所有的庞氏骗局都必须要有源源不绝的新投资者加入,以新养旧、稳旧拉新,才能让整个骗局维持下去。借用游戏行业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从游戏的行业发展角度来讲,第一重要的是玩法,第二重要的是世界观,第三才是技术。”对于庞氏骗局来说,第一重要的是拉新,第二重要的是拉新,第三重要的还是拉新。这也是为什么,所有虚拟货币项目的运营完全是基于市场营销开展的,技术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马斯克能对狗狗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随手发一条推特也能让虚拟货币价格平地掀起三尺浪,也就很容易理解了。而在虚拟货币兴起早期,市场上充斥着不计其数的ICO(首次代币发行),也是基于同样的逻辑。在ICO的吸引力日渐式微之后,“空投”等概念又随之而来。花样百出的背后,其实是比尔·盖茨所言的“博傻理论”:成为傻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成为最后一个傻瓜,所以需要吸引更多傻瓜。

(二)世间万物均可to Earn(赚钱)?

聪明的币圈操盘手们后来发现,“空投”虽然免费赠送虚拟货币,但正因为是“免费”的,反而容易让“新投资人”没那么重视。为了让虚拟货币这一庞氏骗局维系下去,币圈想方设法为其增加了各种各样的包装,近期大热的“X2E”模式就是最新的一件皇帝新衣。

“一边跑步、一边赚钱”,看似迷人的商业模式,其实是项目方的一种钓鱼策略,其背后隐藏的陷阱是:虚拟货币的产生(特别是不需要挖矿的代币)是毫无成本的。X2E实际上就是“空投”(指提供免费的加密货币),唯一的不同是让用户通过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来赚取,从而使用户觉得因为自己付出了一定劳动,产生它是有价值的幻觉。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将用户吸引到权益的炒作交易中来。

权益型庞氏骗局能够持续的核心条件就是要不断地有新增用户加入,并持续进行交易,只有这样,权益的价格才能稳定,当每日新增用户和交易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价格就会持续上涨,让早期的“投资人”获利。同时,这种价格的上涨对新用户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大,如此循环往复,看起来没有任何破绽,一切都没有问题。

不过,这种状态其实是建立在一个极为脆弱的平衡之上的。所有人都必须相信这个循环可以一直运作下去。一旦出现恶意做空、后继无人、资金面紧缩,或是监管政策出现变化等原因影响到参与者的信心或者后来者的决心,就会导致这个看似精妙的循环瞬时崩塌,价值归零。归根结底,这仍旧是一个庞氏骗局,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随着X2E概念的火热,越来越多的此类项目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除了M2E和P2E,还出现了R2E(Read to Earn,边读边赚)、W2E(Write to Earn,边写边赚)、E2E(Eat to Earn,边吃边赚)等等。更有甚者推出了L2E(Learn to Earn,边学边赚)项目,以教育为切入点将手伸向了尚不具备经济判断能力的未成年人。

马克思曾说,“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 当一个庞氏骗局项目的拉新活动开始瞄准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的时候,其操盘者们已经丧失了基本人性。

(三)炒的是镜花水月,亏的是真金白银

如今,虚拟货币以一夜暴富的潜在可能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投机者参与其中,又假借各种名目的X2E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伺机挥舞镰刀收割来自各行各业不明就里的普通人们。而作为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以及一项100%风险的投机物,其蕴含的风险无疑是巨大而又真实的。

今年五月,曾是全球第三大稳定币的UST及其挂钩的虚拟货币LUNA上演了一幕“史诗级归零”,短短几天之内,LUNA币从最高100美元跌至最低0.美元,400多亿美元市值瞬间蒸发。

分析LUNA和UST为何瞬间崩盘的观点有很多,而少有人提到的一点是,它们结合了现金型和权益型两种庞氏骗局,相互关联缠绕。一方面,不同于其它稳定币,UST并没用通过存入等量的美元存款来锚定与美元的1:1兑换关系,而是通过供需关系与LUNA形成价格平衡,并互为担保,这也就满足了权益型庞氏骗局的特征;另一方面,项目方推出了一个年化利率高达20%的理财项目,吸收新投资人的大量资金,却没有产生任何实际收益来实现承诺的回报,现金型庞氏骗局的条件也得以满足。

由于LUNA和UST都没有对应的实际价值,所以二者的价值担保也没有任何的信用根基,全靠所有参与者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的信心支撑。当有人嗅到了庞氏骗局的味道开始撤出,或者项目方无法维持高利息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引起恐慌,继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单一的庞氏骗局风险已是极大,两种类型结合,形成死亡螺旋,风险更是以几何级数上升,一夜之间“史诗级清零”也就不足为奇。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LUNA的崩盘或许只是意味着目睹了一出谎言的破产,以及增加了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对那些身在其中的人来说,这却是一场不知如何面对的噩梦。彼时社交媒体上传播的一张推特截图显示了一名参与者的悲剧: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好不容易才说服他的妻子,将他们全部的100万美元财产投入了LUNA,结果几天之内损失98%,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妻子,以及今后的人生”。

“炒币”的风险和危害,由此可见一斑。

(四)被玩坏的虚拟货币 被误解的区块链

从2013年我国央行等多部门发文明确提示炒作虚拟币的风险,到2017年严禁各类虚拟货币ICO(发币),再到2021年严厉禁止各类虚拟货币“挖矿”和交易行为,我国对打击虚拟货币的态度是一贯而坚决的。

值得指出的是,不应因虚拟货币而忽略区块链技术原本的巨大价值。

就技术角度而言,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利用广播式数据传输方式,对数据从结构、追溯、权限和验证性上进行共识,形成分布式并且公开透明的一种信息化系统,而虚拟货币只是基于区块链的一项简单的应用。

包括最近两年大火的NFT,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库技术。无论是区块链技术还是NFT类数据库技术,单纯作为技术来说,都没有具体的业务属性。只要进行正确的产业引导,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它们未来会在数字经济、数字文化、数据权利、隐私保护和算力网络等各种应用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以区块链为初级形态的“公共信息化系统”(Public IT Systems),将从底层革新整个信息化系统的设计思路,从而提升新时期信息系统的能力品质。

单志广,博士生导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发展联盟理事长。

何亦凡,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发展联盟常务理事。

(责编:王震、章斐然)

文章原标题:《虚拟货币终究是黄粱一梦、庞氏骗局》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庞氏骗局的实质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