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聚资本王建东如何看待四季度资本市场:在震荡行情中挖掘“高爆发”?

  百亿私募相聚资本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多次获得业内大奖,例如金牛奖(中国证券报2018,2020),英华奖(中国基金报2019、2020、2021),卓越风控私募基金产品(证券时报2020),等。

  近日,面对市场的剧烈波动,中信建投证券对话了相聚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投资总监王建东先生,交流了对当前市场的观点,并探寻相聚资本的均衡稳健,行稳致远之道。

  近期市场怎么看,跌到底了吗?

  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可以理解的调整,整体来说,从2018年以来,到19、20这两年市场表现都非常不错的,21年以产融合为主导的板块在崛起,然后传统消费略微有一些疲弱。进入2022年之后,面临的问题是,过去这几年大家看好的各种消费、医药、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看三年的话,都已经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上涨。

  这种情况之下,发生年初以来发生调整,我觉得也并不意外,只不过我们 A股它自身的特色有两个。一是调整起来毫无征兆,即使没有明显利空,也会因“内虚”而调整;第二个特点就是不同板块的轮流表现。

  现在有到底了吗?市场的底部是交易出来的,哪天哪个点位是绝对的底部,这个事很难说。当买入力量大于卖出力量,自然形成底部进行反转,这个没有办法做预判。但是我觉得现在是这么一个状态:越跌卖出的力量会越衰减,买入量会越来越多。所以我觉得至少现在这个情况应该不应该过度恐慌,对可能搞不好就在明天见底或者说一周以后见,这都说就说不好,现在可能我们应该更积极一点,更乐观一点。

  今年会是价值风格行情吗?

  因为关于市场风格分化,我觉得也是交易出来的,为什么今年开年以来,价值股、低估值的一些板块相对表现比较好,核心原因我觉得倒不是说基本面有多强劲,其实它们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始终是那样;也不是说成长股的基本面就突然变差了,核心还是机构的持仓结构的问题,大家现在是普遍低配低估值公司,低配置的好处是,当市场调整的时候,因为没有这些这些股票持仓,所以没法去砸,而调整主要集中在机构的重仓板块,机构化也导致波动越来越大。

  其实不光是低估值,甚至一些去年来说疫情受损的一些公司,包括养殖这些今年都还不错,但是这不意味着它未来会很好,这可能是资金的避险,不是说这种资产真正是好资产,而是阶段性有一些避险价值。如果股票机构持仓多,股价的短期的波动也比较大,但有另外一方面需要大家了解,机构重仓的一些行业或者公司,普遍说基本面相对不错,公司质量也更好一些。

  相聚为何格外重视波动控制?

  这个和我们的理念是紧密相关,我们发现私募基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客户对这个亏损的容忍度特别特别低,当然也有客户追求暴利,但我觉得这种心态的客户还是少数,大部分客户是希望财富稳健增长,保值增值。基于对客户的这种认知,我们想做的就是:收益正常情况也不错,也能跟得上,然后市场差的时候有显著的防御性,比市场跌的少,甚至还能取得正收益。

  我们就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体现在很多层面,比如说的在应对风险的态度上面,在风险和潜在的收益之间,我宁可选择避险。同样的情况,有人觉得即使可能会发生风险,但是仍想搏一下,没准风险不发生,或者没准这个风险可能不会像他想的那么严重,他可能心存侥幸,很多比较激进投资者实际的侥幸的。

  我们对风险的态度,就是有3分的风险,我可能想成5分,有8分的风险我想10分,我总是把情况想的要更恶劣一点,把风险想的更多一点,想的比别人更严重一点,所以我操作也会更谨慎一点,保守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天生比别人更风险厌恶。

  相聚为什么坚持行业和个股分散?

  集中持股也是一种方法,但我觉得这是很高的一个要求,首先不能看错,你看得对。同时,你得能承受波动,因为如果集中持有几个公司,必然它不会始终在涨,它会有调整。特别是由于涨幅过大之后,这种调整是非常必然的。如果中间出现50%以上的调整,资管产品很难像自有资金一样能容忍这么大的波动。

  从为投资者负责的角度,其实也是从客户需求出发,客户对这个回撤是有要求的,你要是让客户相信你,你就要满足他的需求,把波动控制好。不要高估自己,不要高估客户,不要高估客户的承受能力,我也不会高估我自己的承受能力,大家承受的其实都不强。

  有管理人通过集中的行业和个股的暴露搏取收益弹性,这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成功可能更多的是依赖于运气,但你不能保证你运气一直这么好。如果一直做对,也可能是幸存者偏差。你知道吗?你看到的都是已经成功的,所谓这个走出来的,但其实有90%跟它是同样策略的,就是因为运气不好,因为运气不好,可能已经关门了,你看不到它们。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选了一个非常稳健的道路,这也体现我们的自信,我们要相对可控,我们不急于求成。

  清华工科背景,给相聚带来什么?

  我们的工科背景是公司文化的重要一方面来源,就是大家都相信科学,相信客观规律,相信一些普遍的常识。我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被一些宏大叙事所打动,我们不容易上当受骗,不会轻易的去高位接盘。历史上很多宣传,比如前几年的“核心资产永远涨”,我们是嗤之以鼻的,我们不认为有什么东西能永远涨,你的估值一定要和股价匹配,估值一旦过高,不会再为它进一步估值抬升找逻辑,树不会长到天上去。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我们比较重视独立思考,我挣的不是情绪的钱,因为那很不确定很不稳定,我赚我能看懂的钱,对一些似是而非的一些观点,我们不会像现在很多年轻人那么容易被打动,我觉得是工科的批判性思维,给我们培训出来的理性和客观,通过始终相信科学,抵御人性的疯狂,此外我们还有量化基因,通过量化风控模型实现仓位的适时调整。

  投资者怎样的收益预期比较合理?

  长期来看,我觉得优秀的基金经理做到20%,但通常规模应该也不会很大。如果你管理的规模到了千亿级别,想做到20%,那肯定是属于非常非常牛了,我觉得大概率做不到。

  然后对于中小管理规模,比如说几十亿的基金,20%也是属于比较优秀了,我觉得是可以做到的,这是可以预期的,但是也得比较优秀的基金经理才行。

  我觉得10%~15%的收益率,可能是一个权益类产品的基本要求,如果连这个10%~15%都做不到的话,我觉得这个基金基金可能存在价值就很有限了。

  投资中有什么感悟和进化?

  比较重大一点的进化也有,比如一开始我还是蛮偏个股型的,选弹性大的个股,选对之后涨好几倍都有,但是后来我发现还是不太行,个股投资有一些风险,其中一个是系统性风险,例如2015年什么股票都跌很多,另外一个是存在很多当时认知不到的风险。所以随着资金体量增大,以及随着风控意识提高,我从个股投资走到了组合管理思路。

  也有一些失败和教训,感悟就是要对市场保持足够的敬畏。因为我们之前买过一个港股的一个公司L,它这是做胰岛素的,当时我们就觉得买很便宜,A股的同类公司都很贵,例如T公司都得四五十倍的估值,20的增长。但是买之后,L公司跌到了9倍,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就反思,市场可能不认可你,长时间不认可,直到逻辑本身可能都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这些经验都导致我们从个股到体系,相信体系,相信一个可复制的方法论的过程,相信这个宇宙的原理就是不确定性,这是一个基本的一个原理,没有东西没有什么东西是确定的。巴菲特是不是一个幸存幸存者偏差?我觉得有可能是,虽然他方法论非常严谨,他的收益也很好,但我相信,跟他采取同样方法的人可能还挺多,其中有的搞不好已经破产了,所以很难对这个方法本身做一个定性的评价。

  一个臭棋篓子下棋,一开始的时候,只要他手牌很好一样能赢,但这事不意味着水平有多高,就是幸存者偏差,就是运气很好。同样的逻辑,用到别的事,或者过两年你再同样的方法你再去试,你会发现输得很惨。大家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包括基金经理,其实我对自己也有这个认知,我从来不会觉得好像我比别人显得多专业一样,在市场面前大家其实都是应该都是学生,认知有深有浅,但离真相都还是有距离的。

  风险提示:本报告不代表中信建投证券观点,仅属于基金投资策略讨论,不作为投资建议,本报告的调研内容为后续整理,不保证整理内容与调研原文完全一致,另外基金经理观点可能发生变更,我们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变更,我们已力求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列示的基金名称也仅做示例,非基金宣传推介,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任何人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中信建投证券以及作者无关。基金产品详情请阅读基金法律文件,并以之为准,基金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聚芒格资本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