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全球家精选还有前景吗?

邵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美国衰退何时发生?投资者如何交易?

我们基于Probit模型预测的结果显示,2023年10月后,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会大幅上升,到2024年2月会上升到80%以上。考虑到当前的宏观环境,衰退只会提前。我们的基准判断是,6月或成为美国年内CPI涨幅的高点。并且,通胀正在从供给侧主导转向需求侧主导,需求侧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强劲的服务需求和工资上涨压力,疫情期间被抑制的需求的修复已接近尾声,但劳动力市场的缺口短期内还无法弥合,工资上涨压力还将存在。即使注定要用衰退来对抗通胀,美联储也希望是一次“浅衰退”。既然市场习惯性抢跑,美联储何不“将计就计”,避免过快、过度地加息。

郭磊(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7月经济放缓的原因

7月经济为何会放缓?我们理解主要是五个因素的叠加:一是区域疫情的反弹;二是地产销售的再度回落;三是年内专项债已集中发行完毕,其对融资需求的引导作用明显下降,而增量财政政策工具尚未形成等量填补;四是罕见的高温天气影响居民活动及户外建筑业项目开工施工,同时也会带来部分区域工业有序用电;五是大宗商品价格调整带来的上游去库存加速。在以上几个原因中,“疫情”和“地产”一个影响广义消费链条,一个影响广义建筑业链条,是其中最关键的两个决定变量。后续需要新的信息来突破这一阶段。一种可能路径是经济重拾环比增长,这一点取决于区域疫情的进一步控制。从过去一年经验数据看,经济表现和疫情走势呈明显负相关;另一种可能路径是政策稳增长出现新一轮升温,8月15日央行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是一个信号,但单独这一项货币政策操作尚不足以完全逆转市场预期。当前阶段,财政政策和房地产金融政策可能会边际弹性更大。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繁荣的顶点?商品市场的信号(二)

一问:年初以来大宗商品的表现?年初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整体走势“一波三折”。不同商品间价格显著分化,其中能源价格与其他商品价格的分化尤为突出;黑色系国内外价差拉大,亦是体现。二问:商品定价的核心逻辑年初至6月上旬,“通胀加强VS经济走弱” 、“疫情蔓延VS稳增长”的两大博弈,成为了定价焦点,俄乌冲突亦有明显扰动。6月中旬以来,投资者对“衰退”的担忧逐步升温,市场从“滞胀交易”向“衰退交易”逐步演绎,商品价格出现过一波快速下跌。三问:未来可能的演绎?情绪释放后,商品定价或重回供需基本面;海外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的时点或在冬春之交,商品市场的“衰退交易”或将延续。无论经济切入“衰退”阶段对供需的影响,还是全球流动性收紧的背景,对商品价格均会形成一定压制。供需结构的差异,或导致商品价格内部分化,一段时期内仍将延续。供给端因素,不同商品分类亦有所不同,或使得步入“衰退”阶段,商品价格内部分化仍将延续。能源与粮食供给约束最强,其中产油国增产幅度有限、粮食供给受疫后扰动偏紧。

伍戈(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地产:说短论长

都说长痛不如短痛。但经历一年多的急剧调整,房企违约数仍不断创历史新高,地产风险甚至呈现出向居民端以及金融等诸多领域扩散的迹象。如影相随的,当然是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尽管针对购房需求端的放松政策层出不穷,但“房住不炒”定位下刺激力度有限。疫情管控三年且还在持续,居民收入明显受损使得本轮商品房销售回升步履维艰。缺乏销量的积极支撑,叠加前期监管趋严的影响,作为高杠杆行业的地产现金流显著恶化实属必然。一年多来,各方都在摸索地产危机的处置方式,但无论资产转让还是债务重组,这些“慢”变量似追不上行业整体恶化的“快”变量。房地产的复杂性、系统性注定了若无政府信用的果断介入,而仅靠市场力量难以扭转风险趋势。日、美的历史教训都深刻揭示这一点。展望未来,“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基调下,商品房销售或边际改善,但融资条件若无明显变化,加之建安、债务等刚性支出,下半年房企净现金流仍将显著为负,违约风险难有实质性收敛。当下拿地意愿的低迷将对明年房地产投资及整体经济形成拖累。

赵建(西泽研究院院长):不要浪费这一次房地产“大变局”

在既有的初始条件下,不要浪费这一次房地产“大变局”,当务之急做的事情有两个:一是稳住大局,可由中央统一安排各地发行房地产不良资产收购专项债,做“最后买房人”回购烂尾楼等不良资产,让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不能让其引发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从而影响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安全;二是借着机会抓紧推动房地产转型,降低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顺势促进房地产的规范化经营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为房地产仍然是中国经济的国民支柱行业,但发展的模式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高土地流转+高债务密度”模式显然已经不可持续

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全球化的逆流与顺流

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引致史诗级的供给冲击,既对全球化进程造成了沉重打击,也引发了全球化结构的深层变革。一方面,供应链瓶颈不可避免地造成商品贸易全球化的逆流;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加速进化则激发了服务贸易全球化的顺流。毫无疑问,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已经严重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系统。我们把当前全球货物贸易市场的新变化描述为“低速全球化”向“加速区域化”的贸易格局演进。尽管商品贸易的全球化格局已经放缓,但服务贸易全球化的机遇或许正在来临。从服务贸易所涵盖的范围来看,除了传统的交通运输和观光旅游,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服务占据的比例最大,其次为管理咨询服务,研发服务、广告设计等。随着远程办公和线上服务在疫情后逐步被广泛接受,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文化上对虚拟化办公有了更加直接和普遍的认可,这使得新生代企业更加容易接受虚拟化办公或远程服务。因此,我们认为随着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中国市场依托自身制造业和商品贸易优势或可延伸并发展一批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服务贸易提供商。

沈建光(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美国经济衰退了吗

在笔者看来,尽管当前美国经济仍有一些支撑,未必能称得上全面衰退,但考虑到美国经济内生动能放缓、高通胀下美联储持续加息和财政紧缩效应以及劳动力大量退出就业市场,未来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不宜低估。一是美国经济内生动能放缓。二是持续加息损害经济增长,制约财政空间。三是劳动力市场仍存隐忧。综上所述,需警惕未来美国经济滑向衰退的风险。考虑到美国衰退将加大中国外需的压力,中国经济更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滞”与“胀”之争——2022下半年海外经济与市场展望

总体上来看,其实我们对美国经济的看法不是那么悲观,虽然我们认为明年可能美国经济大概率陷入衰退。对通胀的看法也不如美联储那么的乐观,我觉得通胀可能是一个仍然属于高位,大方向是在回落。后面美国经济衰退时点渐行渐近,价值板块调整的风险也会加大。如果价值板块调整风险加大,成长可能就有望继跑赢价值。所以这是对美股的一个判断,整体上可能反弹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调整的风险尚未消除。总结来看,美元汇率偏强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的紧缩,但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在全球范围里还是具备一定的优势。比如说它能源的独立性强于欧洲。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清洁能源符合“长坡厚雪”的投资特质

今年以来,A股的一些白龙马股也出现了明显的下跌,很多投资者信心不足。当时我建议大家要做逆向投资,在市场信心不足的时候,反而是我们布局好公司的一个机会,并且建议大家先布局新能源再布局消费,现在来看策略已经奏效,新能源从底部大幅回升,消费也在从底部开始反弹,等到疫情过后,消费无疑是弹性比较大的一个方向。事实上从2016年到2021年春节前,白龙马股连续涨了五年的时间,所以调整一年多的时间也是正常的,从经济转型的角度来看,新能源和消费无疑是两大受益的方向。今年上半年由于市场较为低迷,基金销售出现了明显下滑,全市场销售了七千多亿的新基金,但是这只是暂时的,一旦行情好起来,新基金的发行量会大幅增长,继续承接从其他市场流入的资金,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大多数都是看基本面的,大部分是配置优质龙头股的,所以优质龙头股未来还是会有增量资金,通过布局优质龙头股或者优质龙头基金来抓住市场的机会是比较好的投资策略,在市场反复震荡的时候,保持信心和耐心等待下一波行情是至关重要的。

邵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美国衰退何时发生?投资者如何交易?

我们基于Probit模型预测的结果显示,2023年10月后,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会大幅上升,到2024年2月会上升到80%以上。考虑到当前的宏观环境,衰退只会提前。我们的基准判断是,6月或成为美国年内CPI涨幅的高点。并且,通胀正在从供给侧主导转向需求侧主导,需求侧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强劲的服务需求和工资上涨压力,疫情期间被抑制的需求的修复已接近尾声,但劳动力市场的缺口短期内还无法弥合,工资上涨压力还将存在。即使注定要用衰退来对抗通胀,美联储也希望是一次“浅衰退”。既然市场习惯性抢跑,美联储何不“将计就计”,避免过快、过度地加息。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经济复苏过程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不能掉以轻心

过去一年中概股跌幅比较大,一方面可能受一些紧缩性政策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就是受到部分中概股被纳入到退市名单有关系,美国根据其外国公司投资法案对一部分中概股实施预摘牌,这确实对中概股整体的走势形成了负面的影响,一些中概股选择回归港股或者是在港股二次上市来应对。现在中美监管层也在积极沟通,尽量避免出现大量中概股被强制退市的局面,中概股多数都是新经济企业的代表,其中不乏一些新经济的龙头企业,部分龙头企业回归到港股,它们的长期投资价值值得我们去关注。

连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RCEP带来的出口新机遇和新挑战

RCEP落地维持了我国对成员国出口的良好增长势头。从出口结构上看,除越南和日本外,RCEP主要成员国对我国出口拉动显著。我国对日本和韩国出口从RCEP中受益。从出口产品竞争力上看,按照RCEP对我国出口产品链的拉动作用由高到低,可分成三类。第一类产品自身具备较强出口优势,在RCEP长期关税优惠的助力下,竞争优势将会强势延续。第二类产品具备一定竞争优势,虽出口份额不高,但受RCEP关税保护,具备较强增长潜力。第三类是短期受益于RCEP关税红利的产品,不属于国内升级转型领域的产品,出口增长和红利期可能相对较短。RCEP会降低成员国间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由此创造出成员国更多的贸易往来,即“创造”效应。未来应积极把握RCEP生效契机,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关举措,提升其对我国出口的创造效应,缓解其带来的替代效应,更大程度地发挥RCEP产生的积极效应。在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充分运用累计原产地原则。二是抓住数字贸易的新机遇推动数字化升级转型。三是促进制造业升级和产品发展。四是加强RCEP产品链联结和产品政策配套。五是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并向企业提供专业帮助。六是改善和增强经贸业务的配套服务和金融支持。七是构建和改善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八是推进与RCEP成员国多层次、机制化建设。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超预期降息的考量

本次央行降息超出市场预期。央行在当前时点降息10bp,我们理解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量:一是,降息支持实体经济的必要性提升。一方面是需求收缩:房地产保交付问题待解,调整仍在进行中;出口短期虽有韧性,但考虑到欧美经济衰退的风险在加大,出口增速下行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悬。另一方面是预期偏弱:疫情持续时间已近三年,部分居民资产负债表趋向恶化,消费复苏阻碍重重;企业生产物流受阻、需求不足问题延续,留抵退税转化为投资扩张的意愿偏弱。二是,7月社融彰显的信用扩张偏弱。居民和企业信心改善有限,使得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疲弱,表内“宽信用”再受阻。三是,通胀与汇率两大约束暂有缓解,货币政策相机抉择的时间窗口打开。就内部通胀而言,上周三公布的7月CPI、PPI同比增速双双低于市场预期,央行总量型操作更关注的核心CPI增速也有下行。就外部约束而言,上周最新公布的美国7月物价数据低于市场预期,海外通胀出现更多见顶迹象,市场对美联储9月加息的预期降温,美元指数有所回落,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汇率“坚持底线思维”,或意味着外部环境和国际资本流动形势缓和下,可适当加大对汇率双向波动的容忍度,发挥其内外平衡调节器的作用。

李超(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降息辅助宽信用,8月LPR或再非对称下降

2022年8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MLF(本月到期6000亿)和20亿逆回购,均降息10BP至2.75%和2%。我们认为降息核心目的是辅助宽信用,当前央行首要目标仍为稳增长保就业,政策宽松发挥逆周期属性。进一步,预计8月1年、5年期LPR报价分别降10、25BP,5年期LPR降幅更大核心目的是拉动按揭贷需求,对冲地产停贷事件的负面影响。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平淡数据中的三条线索

除需求低迷外,7月工业和服务业总指标回落,可能与高温、疫情等供给扰动有关。反映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私营企业和高技术工业生产回落,需紧密跟踪。总体投资回落,基建投资维持高位、地产投资继续恶化。稳增长资金前置与落地的“错位”,可能导致基建投资放缓、而微观需求逐步改善。汽车消费“脉冲”影响拖累社零回落,但汽车消费表现仍明显好于总体消费。消费单月回落或不改变修复趋势,但消费修复面临“天花板”。重申观点:稳增长仍需“加力”和加快落地,对经济支撑效果或逐步显现。资金“前置”但落地偏慢,可能导致稳增长对实体需求的拉动时滞明显长于以往;伴随相关措施的加快落地,稳增长对需求的支撑或逐步显现,部分微观指标已出现改善。但宏微观环境等不同,或使得本轮疫后经济修复并非过往简单复制。

郭磊(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7月经济放缓的原因

7月经济为何会放缓?我们理解主要是五个因素的叠加:一是区域疫情的反弹;二是地产销售的再度回落;三是年内专项债已集中发行完毕,其对融资需求的引导作用明显下降,而增量财政政策工具尚未形成等量填补;四是罕见的高温天气影响居民活动及户外建筑业项目开工施工,同时也会带来部分区域工业有序用电;五是大宗商品价格调整带来的上游去库存加速。在以上几个原因中,“疫情”和“地产”一个影响广义消费链条,一个影响广义建筑业链条,是其中最关键的两个决定变量。后续需要新的信息来突破这一阶段。一种可能路径是经济重拾环比增长,这一点取决于区域疫情的进一步控制。从过去一年经验数据看,经济表现和疫情走势呈明显负相关;另一种可能路径是政策稳增长出现新一轮升温,8月15日央行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是一个信号,但单独这一项货币政策操作尚不足以完全逆转市场预期。当前阶段,财政政策和房地产金融政策可能会边际弹性更大。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谁在“养活”中国?“六省一市养全国”的表象与真相

总体来看,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经济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种分工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人民的安居乐业。分税制下的初次分配有利于发挥各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重在效率;转移支付再分配有利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在公平。养活全国的不是所谓的“六省一市”,而是全国一盘棋大背景下的改革开放的宏观政策,和全体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敢为人先、吃苦耐劳、智慧勇敢的精神盘活了中国经济、养活了全国人民,并将持续推动我国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速均放缓

留抵退税进入尾声,公共财政收入当月同比从6月的-10.6%提高至-4.1%。不过因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扣除留抵退税影响后,公共财政收入当月同比从6月的5.3%降至2.6%。分税种看:1)资源税收入同比在各税种中仍是最高的。2)个人所得税收入继续维持两位数的增速,和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反映的就业市场景气度改善一致。3)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五个税种7月税收收入同比均低于6月的,合计同比从6月的-4.5%下滑到-17.2%。4)国内消费税增速回落,可能和7月生产放缓有关(国内消费税主要在生产环节征收)。5)企业所得税增速转正,随着经济延续恢复,企业所得税增速有望继续回升。6)留抵退税政策对增值税的拖累大幅减弱,7月增值税净收入4520亿元,同比跌幅从上月的56.9%收窄至21.2%。公共财政支出提速,后续或将面临掣肘。今年公共财政面临减少压力,估算得全年公共财政收入可能比预算规模低1万亿,今年后续月份公共财政发力或面临一定约束。项目准备不足拖累7月专项债支出。今年1-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8.9%、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下降31.7%,都是今年以来各月最低的。经测算发现,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可能比预算规模低2.5万亿,待8月专项债资金基本使用完毕后,政府性基金大幅减收,预计会明显拖累9-12月的政府性基金支出。推动基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是后续稳增长的重点。8月专项债资金使用完毕后,财务支出法核算的基建增速可能明显下滑。不过随着前期准备工作更充分(如七部委发文加强用地审批、多地调整专项债用途)、配套融资难题缓解(调增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基建实物工作量有望加快形成,其对GDP的贡献将增加(GDP核算以实物工作量为基础)。

李超(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卖地收入仍低迷,政府增收是关键

财政重点关注两方面:1)政府增收,经济修复趋势不变决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步回升,卖地收入修复和限额内专项债填补政府性基金收入缺口;2)落实支出效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重回2020,防疫和落实三保是关键,腾挪资金弥补薄弱领域。关注政策性金融及准财政工具落地,替代财政落实维稳效果。

彭文生(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乘数效应下降,政策发力需要直达最终消费

7月份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仅增长2.7%。出口强劲、基建高增长,但拉动效率较低。疫情叠加金融周期下行,造成非同寻常的顺周期下行压力。宏观金融环境:“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信贷并不很弱,需要警惕宽信用悖论。政策发力应更多以松货币支持宽财政。增加财政发力工具,促进经济重启与重构。传统财政发力工具拉动作用下降。构建直达最终消费的政策工具箱。1、在疫情冲击持续的背景下,通过财政手段向民众直接发放补助,无论是支撑疫后重启,还是提高供求匹配效率,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大对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的救济力度,是疫情持续冲击下公共政策发挥社会保险作用的体现。3、完善低保、农村养老金等弱势群体保障机制,兼顾短期稳增长和长期结构改善。4、针对生、育给予专项补贴,既可以支持经济短期重启,又可以改善长期增长潜力。债务可持续性:家庭量入为出,政府量出为入。

全球方面,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9日16时41分(北京时间22时41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837823例,达到例;死亡病例增加2374例,达到6443306例。

国内方面,8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病例553例(海南440例,西藏34例,陕西21例,四川12例,广东9例,新疆6例,山西5例,内蒙古4例,辽宁4例,青海4例,湖南3例,福建2例,重庆2例,云南2例,北京1例,浙江1例,河南1例,湖北1例,甘肃1例),含21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28例(海南625例,西藏560例,新疆200例,青海81例,陕西45例,湖北15例,甘肃15例,河南11例,重庆10例,广东9例,兵团9例,辽宁8例,黑龙江8例,江西8例,河北4例,广西4例,内蒙古3例,上海2例,浙江2例,四川2例,云南2例,山西1例,江苏1例,福建1例,贵州1例,宁夏1例)。

国家统计局:7月份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整体呈降势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城市个数略增。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微涨、同比涨幅回落,二、三线城市环比整体呈降势、同比降幅扩大。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下降0.3%,降幅均与上月相同。(央视财经)

国家统计局:房地产市场当前整体处于筑底阶段 15日,国新办举行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尽管最近有些地方出现了房地产项目交付问题,但从全国看,大部分施工期在两年以上,接近交付期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进度保持平稳,总体风险是可控的。总的看,房地产市场呈现下行态势,当前整体上处于筑底阶段。随着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因城施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对于经济的影响会逐步改善。(中国新闻网)

国家统计局: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4%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9462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住宅投资60238亿元,下降5.8%。1-7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5919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07029万平方米,下降3.8%。(每日经济新闻)

多部门出台措施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 记者19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近日出台措施,完善政策工具箱,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据悉,此次专项借款精准聚焦“保交楼、稳民生”,严格限定用于已售、逾期、难交付的住宅项目建设交付,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通过专项借款撬动、银行贷款跟进,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有关部门强调,“保交楼、稳民生”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在做好“保交楼、稳民生”工作的同时,对逾期难交付背后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对项目原有预售资金被挪用的,追究有关机构和人员责任。(中国网财经)

17部门发文明确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8月16日发布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意见》明确,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多子女家庭,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提取住房公积金;对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多子女家庭,有条件的城市可给予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相关支持政策。各地可结合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央视财经)

“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870万套间 国家卫生健康委8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解读《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潘伟表示,青年人是生育的主体,解决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有利于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实现安居乐业。近两年,全国已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6万套间,能解决7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整个“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870万套间,预计可以帮助2600多万新市民、青年人改善居住条件。(央广网)

全国首创!济南推二手房“带押过户”新模式 二手房交易新模式在济南正式落地。8月17日上午,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济南刚刚推出的二手房“带押过户”这一全国首创的登记新模式进行权威发布解读。据悉,针对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多部门分开办理时间长、买卖交易风险高、资金成本高的问题,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协同济南住房公积金中心和银行、公证等机构历时近半年积极探索,在全国首次创新推出二手房“带押过户”登记新模式,对于存在抵押的房产要上市交易的,实现了不用先归还原来的房贷就可以完成过户、抵押、发放新的贷款,提高交易质量,降低交易成本。(证券日报)

广东惠州首套普通住房首付降至2成 15日起惠州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正式下调,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首付降至两成,对于居民家庭首次购买非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南方都市报)

湖州:鼓励国有企业收购困难房企的滞销房作为保障安置用房 8月15日,据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湖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关于持续促进我市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提到鼓励收购滞销房。对困难房地产企业的滞销房,鼓励国有企业收购,作为保障安置用房等。对本地区同一个出险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项目,适当放宽资金使用限制,允许项目资金在本地区内不同项目间统筹使用,确保被调出资金的项目在“保交楼”无风险、偿还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融资,且留足至产权办理所有费用的基础上,盈余资金可支持其他项目风险处置。(澎湃新闻)

湖南长沙县买新建商品房补贴50%契税 据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人民政府网站消息,长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长沙县财政局、长沙县自然资源局18日印发《关于促进长沙县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实施购房财政补贴。对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在长沙县购买新建商品房(不含工业地产),且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时间以及契税、维修资金缴交时间均在此时间段的购房人,按所交契税的50%发放财政补贴。同时,该措施还提出支持人才购房需求。对45周岁(含)以下的重点产业博士以及事业单位新引进博士,在长沙县首次购房一次性给予10万元购房补贴。对35周岁(含)以下的硕士,在长沙县首次购房一次性给予最高5万元购房补贴。(中新财经)

浙江温州放宽落户限制:按要求取消县市落户门槛,出租房也可落户按要求取消县市落户门槛、放宽居住落户和就业落户条件、新增投资纳税落户条款——《温州市户口迁入规定》日前发布,将于10月起实施。据介绍,此次出台的规定对全市迁移政策进行统一,按市区、县市两种类型设立不同的准入年限,确保各县市按要求取消落户门槛。对县市区域内的居住落户则只需居住6个月即可。对符合居住落户条件的人员,如租住的出租房已办理备案登记并由房东同意,可在租赁房屋内落户。(澎湃新闻)

首批保租房公募REITs公开发售 全部一日售罄 8月16日,红土深圳安居REIT、中金厦门安居房REIT和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共3只保障房REITs同时开卖,晚间,3只REITs产品同时发布公告称,发售当日(8月16日)公众投资者累计有效认购申请份额已超本次公众投资者的初始规模募集上限,因此决定提前结束公众投资者的募集,8月17日起不再接受公众投资者的认购申请。(中国基金报)

2021年社保基金资产总额超3万亿元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18日公布了2021年度社保基金年度报告。根据年报,2021年末,社保基金资产总额30198.10亿元,2021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额1131.80亿元。据介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央视财经)

养老金二季度持仓曝光 新进或增持29只个股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收盘,在已披露2022年半年报的949家上市公司中,有44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养老金身影,合计持股数量41941.60万股;以二季度末收盘价计算,合计持股市值78.53亿元。从持股变动情况来看,截至二季度末,养老金新进持有19只个股,增持10只个股。此外,养老金对5只个股持仓未变,另外对10只个股进行了减持操作。(证券日报)

细分行业龙头成主权财富基金“心头好” 二季度频获加仓随着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的陆续披露,各大主权财富基金的持股情况逐渐浮出水面。从已披露的半年报数据来看,二季度挪威中央银行等多家主权财富基金进一步加仓A股,重点加仓了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外资人士表示,长期看好A股投资价值,聚焦新能源领域,现阶段部分价值品种的投资性价比凸显。截至8月15日,从已披露的半年报数据来看,79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QFII机构现身,QFII机构合计持仓市值超232亿元。其中,约20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了主权财富基金的身影。从持仓类型来看,主权财富基金偏好细分行业龙头。(中国证券报)

借道中小盘ETF基金机构追捧成长股机构投资者的偏好悄然转向,开始朝着中小盘股发力。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最近一周有17只ETF基金资金净流入超过1亿元,上述基金多为科创板块、中证1000、医药、半导体等主题ETF基金。统计显示,截至8月11日,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的基金份额达到258.97亿份,基金资产净值达到318.28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上海证券报)

国家统计局:7月份就业物价总体平稳 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5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2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7月份,生产供给继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对外贸易增势良好,民生保障有力,经济延续恢复态势。数据如下: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3.8%,比上月回落0.1%;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6%,比上月回落0.7%;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70亿元,同比增长2.7%,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央视财经)

国常会:部署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的措施 李克强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针对性加大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依法盘活地方专项债限额空间。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作用,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央视新闻)

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 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李克强说,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挖掘自身政策潜力,保市场主体激发活力,保障物流主干道、微循环畅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各省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加大财力下沉,保障基层“三保”尤其是保基本民生支出、保基层工资发放。要多想办法促消费,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支持住房刚性和改善性需求。当前地方专项债余额尚未达到债务限额,要依法盘活债务限额空间,并用好已发行的地方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符合条件项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资金要越多。各地要加快成熟项目建设,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带动有效投资和相应消费。(新华社)

发改委: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 8月16日,发改委举行8月份新闻发布会,据介绍,下一步,发改委将加快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继续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外资促进服务,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证券时报)

银保监会: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将常态化推进 8月18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将出台文件推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常态化经营,以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机构开展经营。根据银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截至今年7月末,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投保件数近21万件,累计保费23.5亿元,其中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投保近3万件。(央视网)

商务部: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3% 8月18日,商务部公布今年1—7月全国吸收外资有关情况。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3.3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3%(下同),折合1239.2亿美元,增长21.5%。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989.2亿元人民币,增长10%。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3%,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1.8%。从来源地看,韩国、美国、日本、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44.5%、36.3%、26.9%和23.5%(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5.2%、30%和41.2%。(人民网)

财政部: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981亿元财政部17日发布2022年7月财政收支情况。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98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2%,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9.2%。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67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1-7月,印花税29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8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中国新闻网)

外汇局:6月银行结售汇顺差397亿元人民币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6月,银行结汇15666亿元人民币,售汇15270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顺差397亿元人民币。2022年1-6月,银行累计结汇86116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80663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顺差5454亿元人民币。(新浪财经)

截至6月末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15万亿元 同比增12.98%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总裁成家军19日在“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3.56万只,存续余额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上半年,新发行理财产品1.52万只,累计募集资金47.92万亿元。作为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后的第一年,2022年上半年理财业务转型持续深化,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及占比均已达到较高水平。截至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7.72万亿元,占比超95%,较去年同期增加16.06个百分点。(中国网财经)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印发 8月18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的通知。通知提出,通过实施方案,到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年下降18%,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到2030年,进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大幅下降。(中国能源报)

工信部、财政部部署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8月17日联合发布通知,部署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从2022年到2025年,中央财政计划分三批支持地方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含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能力,打造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围绕100个细分行业,支持300个左右公共服务平台,打造4000家—6000家“小灯塔”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样本,带动广大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专精特新发展。(证券日报)

工信部:我国实现村村通宽带 县县通5G 目前全国已实现“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市市通千兆”。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建成开通5G基站196.8万个,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5亿户,比2021年末净增1.2亿户;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4亿户家庭的能力,已通达全国所有城市地区,千兆宽带接入用户规模超6570万户,比2021年末净增3100多万户。(央视财经)

中央网信办:推动互联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牛一兵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一如既往关心支持互联网企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将加强政企对接交流,加强惠企政策统筹协调,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进一步完善与企业的联系机制,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十四五”网信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将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行、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探索创新监管标准和模式,加强企业网络安全保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维护互联网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切实营造健康向上、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新浪财经)

药品食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 16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征求《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意见稿拟规定,药品、医疗器械、特殊化妆品、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活体动物、无着快件、食品等在使用条件、存储运输、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等方面有严格要求的商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意见稿提出,盲盒经营者应将商品名称、商品种类、商品样式、抽取规则、商品分布、商品投放数量、隐藏款抽取概率、商品价值范围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前知晓。意见稿拟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中新网)

发改委:重点监管单价超500元的盒装月饼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号消息,有关部门将对单价500元以上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综合监管:一是检查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限制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关于包装层数、包装成本占比、包装材料等要求,是否符合食品质量安全等规定,是否明码标价,是否存在价格欺诈行为等;二是检查是否妥善保存相关交易信息,如交易日期、支付记录等,涉及大批量团体采购的将予以重点关注;三是可视情开展成本调查,了解真实成本和利润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对存在问题较多的企业将进行约谈,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消协发布调查报告:超八成消费者遭遇过不公平格式条款 8月1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不公平格式条款”消费者认知及线索征集调查报告》(下称《报告》)。调查显示,87.88%的消费者遇到过不公平格式条款,遇到不公平格式条款后,超七成消费者仍会选择继续交易,主要原因在于经营者过于强势,消费者被迫同意格式条款内容,否则无法继续交易。多数消费者在遇到消费不公时,能够正确选择消费维权渠道。同时,近五分之一的参与调查者选择“默默忍受”,说明维权成本高、维权效果不理想等原因使得消费者维权信心不足。《报告》指出,在市场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专业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制约,与格式条款提供者相比,消费者容易处于弱势地位,自身权利容易受到侵犯。因此,规范格式条款是促进消费公平的重要手段,也是让消费者愿消费、敢消费的重要举措。(中国新闻网)

英国通货膨胀率达10.1% 创40年来新高当地时间8月17日,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最新通货膨胀率高达10.1%,再创40年来新高。能源和食品等价格上涨是推高通货膨胀率的主要因素。(新浪财经)

土耳其央行宣布降息100个基点当地时间8月18日,土耳其央行召开会议,宣布下调基准利率100个基点至13%。这是今年以来土耳其央行首次降息。(央视新闻)

俄经济发展部预计今年俄罗斯通胀率为13.4%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7日,有媒体援引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消息人士的话,发布了该部门有关国家经济发展的系列最新预测数据。其中俄罗斯2022年通货膨胀率预计将达13.4%,2023年为5.5%;2022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幅度由7.8%调整至4.2%,2023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幅度由0.7%调整为2.7%。另外,预计2022年俄罗斯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幅度由19.4%调整至10.8%;居民实际收入的下降幅度由6.8%调至2.8%,实际工资收入下降幅度由3.8%调至2.9%;社会失业率为4.8%。(每日经济新闻)

拜登签署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 当地时间8月16日,美国总统乔·拜登签署了总价值为7500亿美元的《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令该立法正式生效。该立法拨款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投资,旨在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减少40%。该立法还拨款640亿美元用于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将老年人的自付药物费用限制在每年2000美元。同时,该立法拨款800亿美元用于加强美国国税局的执法力度,并确保高收入的个人和公司不会逃税。此外,该立法还包括对股票回购征收1%的消费税。白宫宣称,该立法将在未来十年内将政府的预算赤字减少约3000亿美元。(央视新闻)

中国电信上半年净利润182.9亿元 8月16日晚间,中国电信发布2022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实现营业收入2402.2亿元,同比增长1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2.9亿元,同比增长3.1%。扣非净利润为183.8亿元,同比增长12.1%。公司同时发布2022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公司按照报告期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182.9亿元的60%向全体股东分配股息,总计109.81亿元。(每日经济新闻)

腾讯发布二季度财报:营收1340亿元 8月17日消息,腾讯控股今日发布2022年度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营收1340亿元,同比下滑3%;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滑56%,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281亿元,同比下滑17%。(新浪港股)

深交所称要压实投行三道防线职责 8月15日晚深交所发文称,近日,深交所组织召开保荐机构工作座谈会,深交所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理解注册制改革系统性特征,履行好“第一看门人”主体责任,压实投行三道防线职责。充分发挥投行项目组、质控、内核的作用,通过独立、专业、扎实的工作基础,切实承担起核查把关责任,加强内部质量控制,防止“带病申报”。( 央视财经)

截至6月底 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约25万亿元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总裁成家军19日在“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2年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企业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5万亿元,多途径实现理财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上半年,理财市场累计发行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主题理财产品56只,募集资金超160亿元,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43只,合计募集资金超200亿元,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截至6月底,理财资金投向绿色债券规模超2500亿元,投向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扶贫等专项债券规模超15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3万亿元。(中国网财经)

中央网信办:始终支持境内企业依法依规合理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孙蔚敏19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审查重点评估企业上市可能带来的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者大量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毁损以及非法利用、非法出境的风险;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者大量个人信息被外国政府影响、控制、恶意利用的风险,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等因素。我们始终支持境内企业依法依规合理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新浪财经)

证监会批准开展菜籽油和花生期权交易 近日证监会批准郑州商品交易所开展菜籽油和花生期权交易。菜籽油和花生期权合约正式挂牌交易时间为2022年8月26日。菜籽油和花生相关期货合约上市以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产业客户参与广泛,功能作用发挥较好。上市相应期权品种,可进一步满足实体企业个性化和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支持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证监会将督促郑州商品交易所继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菜籽油和花生期权的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新华社)

上交所调整《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涉及大宗交易相关规定 8月19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为了进一步完善大宗交易制度,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交所决定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以下简称“《交易规则》”)规定的无价格涨跌幅限制股票及存托凭证大宗交易成交申报价格范围进行调整,并开通主板大宗交易成交申报的盘中接受时段。该通知规定的调整事项于9月5日起实施。关于本次修改的内容,首先,将《交易规则》第3.7.10条中无价格涨跌幅限制股票、存托凭证的大宗交易成交申报价格范围调整为:双方申报价格不得高于该股票当日竞价交易实时成交均价的120%和最高价的孰低值,且不得低于该股票当日竞价交易实时成交均价的80%和最低价的孰高值。均价的计算公式为:均价=已成交金额/已成交股数。计算结果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取至0.01元。此外,开通主板大宗交易成交申报的盘中接受时段:本所每个交易日接受主板大宗交易成交申报的时间为9:30-11:30、13:00-15:30。前述时段接受的主板大宗交易成交申报于当日15:00-15:30进行成交确认。16:00-17:00仍暂不接受成交申报。(央广网)

香港交易所上半年净利润48.4亿港元 同比下降27% 8月17日,香港交易所公告,上半年净利润48.4亿港元,同比下降27%;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89.4亿港元,同比下降18%。港交所上半年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63.9亿港元,每股中期派息3.45港元,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70.50万。(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美债持仓连续第七个月下降 中国连续第7个月减持美国国债,持仓规模降至12年来最低。美国财政部美东时间8月15日公布的2022年6月的财政部国际资本(TIC) 数据显示,6月,海外持有的美国国债在6月增加51亿美元至7.43万亿美元。其中,日本6月所持美国国债增加126亿美元,至1.2363万亿美元。中国(大陆)6月所持美债减少130亿美元,至9678亿美元。(澎湃新闻)

房地产第四轮需求修复周期“自下而上”,节奏偏缓。总量增长虽然放缓,但结构差异明显:二线城市仍有增长空间,三线城市重在修复。现阶段,放开二三线核心城市限购政策是支撑需求总量修复的关键。政策上,下半场加速,限购放松上量,限贷调整增强。

1、总览:房地产行业1-8月政策放松全梳理

放松调控的城市共计83个,其中:放松限购城市29个,放松限贷城市74个,出台购房补贴等财税政策的城市36个,放宽落户条件等户籍政策的城市7个。从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来看:限贷>购房补贴>限购>落户政策。

(1)总量收缩,结构增长

2021年7月至今,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已连续12个月同比负增长。我们认为,虽然现阶段房地产销售总量增长面临放缓,但结构化差异会趋于明显,需求逐步向高能级城市集中。

(2)二线增长,三线修复

复盘五年,二线城市在房地产行业下行需求疲软背景下销售仍出现逆势增长或与历史同期基本持平,整体需求韧性较强,宽松政策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合理需求,仍有一定增长空间。三线城市整体需求较为疲软,放松限购政策出台数量相对较少,政策宽松有待提速,本轮周期重在需求修复。现阶段,放开二三线核心城市限购政策是支撑需求总量修复的关键。

3、展望:限购放松待上量,限贷调整需增强

从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来看,限贷(74个城市)>购房补贴(36个城市)>限购(29个城市)>放宽落户等(7个),限贷放松还需上量。从政策力度来看,限贷政策虽密集出台,但力度还需加强。

4、周期复盘:从“总量宽松”到“自下而上”复盘历史周期,本轮需求周期修复背景与前三轮有明显差异,需求端修复将缓慢体现,但缓慢并不等于回升趋势的结束。

美国地产周期走到什么位置了?从疫情后高景气回落、进入下行通道

整体来看,此轮发端于2019年降息、并在疫情后被强化的地产高景气已经进入下行通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截至6月,成屋和新屋销售从疫情期间高点分别下降23.9%和43.1%,衡量美国住房市场景气度的NAHB住房市场指数降至疫情以来新低;抵押贷款利率快速上行导致2022年一季度购房贷款规模从2020年三季度高点下降11.8%,再融资贷款规模骤降67.0%。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下行是从美国疫情后高景气基础上的回落,某种程度上看也是必然,这与我们在2021年《此轮美国地产周期还有多少空间?》的判断基本一致。也正因为如此,销售即便从高位大幅回落,但仍处于长期趋势水平,同时供需紧平衡使得房价依然维持高位。当前占美国房地产市场九成的成屋市场库存仍处于历史低位,3个月的可供销售月数为1999年以来历史7.8%分位数;供给偏紧导致价格继续上涨,全美房地产经纪商协会(以下简称NAR)公布的美国成屋销售价格中位数6月环比继续上涨1.9%,推升房价再创新高。

2022年以来美国地产市场快速降温可能主要由三层原因所致:1)原因一:金融条件快速收紧,美联储紧缩的直接结果。当前30年期5.5%、15年期4.8%抵押贷款利率已经超过2019年的最高点,上行速度处于1971年以来的98.4%分位。2)原因二:购房负担加重,高房价和收入预期下降。NAR美国购房负担能力指数5月大幅下降至102.5,为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接近100临界值。3)原因三:结构性需求透支,疫情后高景气、居家办公与人口流动等因素部分逆转。疫情后高景气的提前透支(全美空置房屋占比降至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低),居家办公和人口回流等因素的部分逆转等

前景展望:需求继续下行、价格仍有韧性;但危机情形仍有距离

我们预计美国地产需求仍将处于下行通道,主要是考虑到,从周期性因素看:1)紧缩环境下相对高的抵押贷款利率压制需求(美国~80%的购房资金来源于抵押贷款)。2)高房价叠加收入预期下滑,使得居民购买力可能进一步下降。不过,空置率、住房拥有率、人口等长期结构性因素相对比较健康可能也使得不至于完全失速。千禧一代人口数量仍提供支撑,而适龄人口住房拥有率并不算极端(35~44岁和45~54岁人口住房拥有率分别在1993年以来的34.2%和5.3%分位)。

弱需求可能抑制房价涨幅,但紧供给或使房价仍有韧性。由于当前供给仍处于相对偏紧的位置,无论是成屋库存回补还是新建房屋增加,可能都是相对慢变量,因此也增加了价格粘性。但往前看,供给回补(住房转售和新屋库存)和弱需求的进一步下降或使得价格增速降温。

近期美国地产的下行也引发了市场对可能导致潜在风险的担忧。我们认为目前看可能性和风险相对较小。一般而言,由地产下行而造成的危机一般需要需求弱、转化价格跌、进而使得房贷偿付出现问题,进一步扩散到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最终导致资产大量抛售的流动性危机。在这一过程中,高房价和高泡沫(例如住房有用率和空置率较高)、高杠杆、房价大跌导致的负资产等是必备的条件。目前看上述问题都并不具备,尤其是居民和金融机构的杠杆都处于相对低位。目前美国居民超额储蓄(占GDP~10%)和资产负债表都相对健康(杠杆率为75.1%,金融危机后持续去杠杆);房屋空置率处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最低;即便紧缩周期推高金融条件,但金融体系仍淤积了大量流动性(2万亿美元逆回购),且抵押贷款以高信用评级为主(FICO最高评级占比70%)。

影响分析:拖累增长和进口需求,通胀或仍有韧性

美国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可能带来以下影响:1)美国地产主要体现消费属性,会拖累下游家具、家电等商品消费,但对整个经济贡献不大。2)需求降+库存高(家具等批发和零售商库销比都已经超疫情前水平)可能意味着未来相关产品出口可能都较难有明显支撑。3)房租是美国CPI的重要组成(占比42%),因此高房价和对房租的时滞效应或使通胀仍有粘性(一般领先1年左右),CPI的业主等量租金分项同比可能将在5%~6%附近维持数月。

一、经济周期变化与债券市场的逻辑关系

过去中国债市基本是3年一个周期,“一牛一平一熊”相互切换的特征,总体来看呈现箱体区间波动。

债券3年一个周期跟地产周期、库存周期和信用周期相对应。融资需求决定债市运行!

但是市场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信用的周期特征将明显弱化。1)中期看,支柱型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下行压力将持续存在。2)地方政府融资冲动受到明显抑制,城投大的周期已经结束。地产也从“房炒不住”到“房住不炒”,地产的周期性特征也明显弱化。“地产+城投”信用周期的弱化,将导致债市运行的主逻辑发生本质性变化!

中长期稳杠杆的背景下,存量债务滚续的压力可能得到控制,利率中枢大概率下移,与中长期名义增长的相关度可能提升。地产和基建的投资周期可能逐渐衰减,这会导致融资需求的周期性波动弱化,进而利率的周期性波动特征也可能明显减弱。

中长期利率中枢下行+波动弱化,信用分层加剧,“拉久期+加杠杆+下沉信用资质”的赚钱模式将逐步过去。未来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分布将更为广泛,风险较低的信用债向利率债靠拢,风险较高的信用债向高收益债券靠拢。低位果实的时代结束,高位果实的时代开启。

二、流动性观察体系的变迁

央行关注什么?1)2008年次贷危机前: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是抑制通胀。2)年:央行兼顾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目标。3)年:流动性投放需求的增加与创新工具的兴起。4)年:央行向“调控结构化”和“利率市场化”的演进。5)2022年:央行关注稳增长,推进宽货币+宽信用+宽财政。

“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双支柱框架的设立。双支柱框架中货币政策兼具防范流动性风险和稳增长的责任,而宏观审慎更多聚焦于调控和应对顺周期的杠杆风险。双支柱框架的设立:1)以往仅聚焦经济周期的货币和信用政策的同步性较强,且总量调节特征明显。双支柱框架兼顾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调控目标。2)货币和信用政策的结构化调节特征愈加明显,同步性减弱。3)货币和信用的组合:有底线的宽货币/有上限的紧货币+结构化的宽信用/紧信用。

存单利率的分析逻辑。1)回购市场利率是存单定价的“负债锚”。2)短端国开利率是存单定价的“资产锚”。3)MLF利率是存单定价的“政策锚”。

2021年5月以来,存单利率为何长期偏离政策利率?1)实体融资需求偏弱,银行体系负债压力不大,发行存单补充负债意愿下降,存单利率没有大幅上行的基础。2)投资者对短久期优质资产的偏好是存单利率下行的催化剂。

三、宏观基本面到收益率曲线的映射

期限利差的基本概念:期限利差表征的是对未来经济复苏或者通胀回升的预期。期限结构的经典理论:纯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市场分割利率与期限偏好理论。

美债期限利差演变规律:1)牛陡和熊平是美债曲线最主要的两种演变状态。2)熊陡的缺失导致美债10-2利差无法对增长定价。3)美债2Y-3M利差对美国基本面的指向意义更高。4)美债10-2利差可能不是对增长和通胀的定价,而是对不确定性的定价。

从中国期限利差看债市的主要矛盾:1)影响我国期限利差波动的宏观因子在次贷危机前后出现了转换:2008年以前,期限利差的波动更多是受通胀影响,2013年以后,流动性对期限利差波动的解释力度上升。2)期限利差中枢而言,增长、通胀和流动性均是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时期增长、通胀、流动性的组合引起了期限利差中枢的变化。3)2008年以前,高增长、高通胀以及流动性相对宽松,导致期限利差处于相对高位。2013年以后,随着经济增速和通胀中枢下台阶,货币投放方式由外汇渠道向央行主动投放转变,货币政策对流动性的影响加深,且货币政策基调相对稳健,导致期限利差中枢收窄。2022年1-7月,期限利差长期维持陡峭,宏观逻辑是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不畅通,微观层面上外资力量的减弱以及理财净值化后资产久期缩短也可能加大了曲线的陡峭程度。

“货币+信用”组合的应用:1)“熊平+信用利差走阔”:从规避利率风险到规避信用风险;2)“熊陡+信用利差收窄”:投资从利率债切换至信用债;3)“牛平+信用利差收窄”:利率债和信用债均有较大机会;4)在牛陡阶段:信用利差未有明显的变动方向,主要关注信用端的变化。

期限利差与权益:牛平后期往往对应股市上涨。

四、负债、微观结构与投资者行为

不同类型机构行为特征:1)商业银行呈现典型配置盘特征:利率走低减少买入,利率走高加大买入。2)广义基金呈现典型交易盘特征:牛市追涨,熊市杀跌。3)证券公司内部策略异质性较强,行为特征不显著。4)保险公司是典型的配置盘,在利率高点会加大利率债买入。5)境外机构处于战略性买入人民币债券阶段,买入节奏与国内利率走势相关性不大。今年外资阶段性流出中国可能主要源自市场之外的因素。

两轮资产荒的深层次原因:1)宏观方面, 2015年下半年-2016年10月的资产荒,央行主动宽松,实体融资需求偏弱;2021年至今货币环境稳中趋松,信用趋于收缩或宽信用传导不畅,资金滞留金融体系,形成资金堰塞湖。2)中观方面, 2015年下半年-2016年10月期间,理财扩容,金融空转程度加深。2021年以来非标萎缩,信用债需求偏强。3)微观方面, 2015年下半年-2016年10月期间,信用违约冲击并不明显,信用债刚兑仍是主流,这使得加杠杆买债成为主流策略。2021年以来机构对信用风险担忧上升,且优质债券资产供给偏少;资管新规下,机构承担久期风险的意愿下降。

年的“资产荒”以金融去杠杆开启,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明显抬升而结束。本轮央行大幅收紧流动性的概率不大,往后看,若基本面下行压力缓解,结构性资产荒可能阶段性有所缓解,但资产荒的局面可能难以根本性扭转。

转债行业景气度和市场风格。持续关注高景气度行业:电力设备新能源、消费者服务、电子、军工、农林牧渔等。从多维度来看,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消费者服务、电子处于持续增速占优的三个方向;国防军工和农林牧渔预测景气度占优。动态风险溢价模型显示市场风格发生转向,从倾向于“双低”转向“动量”。

转债一级市场回顾:2022年8月8日到12日,网上发行转债共有五支,分别在电气设备、有色金属、家用电器、汽车行业、机械。五支中已公布申购结果的有中陆转债、嵘泰转债和深科转债,三者中中陆转债网上获配比例相对较高(23.86%),嵘泰转债网上中签率相对较高(0.001%)。目前已获得证监会核准待发行可转债相关公司共有13家,覆盖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计算机、基础化工等8个不同行业。

转债二级市场分析:转债市场与权益市场同步上涨。中证转债指数周五收盘价为426.42点,周涨幅为1.17%。分行业看,多数行业上涨,28个行业中仅农林渔牧行业指数出现下跌,跌幅为-0.72%。涨幅前五的行业分别为石油石化(5.83%)、煤炭(3.77%)、电力及公用事业(2.92%)、基础化工(2.88%)、钢铁(2.68%)。大部分行业转债与正股表现同涨同跌,但食品饮料和国防军工转债上涨,正股表现较大幅度下跌。周涨幅前十集中于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基础化工、电子和机械。市场存在强赎风险债券共四只,分别为祥鑫转债、雷迪转债、美力转债、中大转债。市场目前存在较大强赎风险的债券共9支,强赎触发进度已过50%。市场已有3支可转债已触发回售条款,分别是铁汉转债、大族转债、众兴转债;另有7支可转债有触发回售条款可能性。受正股价格持续回落下跌影响,修正条款的触发或成可转债条款博弈的重心。市场目前修正条款触发进度已到达或超过60%的转债共18支,其中8支修正触发进度已经到达或超过80%。

长短兼顾,“优”中选“热”。美国7月份CPI数据较前值有所回落,但在全球地缘政治摩擦持续升温,能源供应格局没有实质性变化背景下,预计美国经济步入衰退风险增加,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动能放缓,部分经济硬着陆风险增加,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受疫情影响基础尚不牢固,恢复仍有反复,国内通胀整体温和,要警惕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结构性通胀压力,后续随着稳增长政策不断出台,经济边际向好可能性较大。风险溢价模型更倾向于“动量策略”,建议结合基本面精挑热门转债。长期来看,精选确定性较高“赛道”转债,如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消费者服务、电子、军工等,短期可结合热门行业筛选,如能源、电力、电子、基础化工等。

风格轮动的研究需要在DDM模型思路的基础上增加“相对”的维度。 “风格”本质上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股票进行归类,比如按照市值特征可以分为大盘/小盘,按照行业和增长属性可以分为成长/价值等等;而轮动则是这些具备不同特征的股票集合之间涨跌幅分化的现象。若我们把不同风格的股票集合视为几家“大型上市公司”,那么它们的绝对股价表现适用DDM模型的分析方法:“大型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市场贴现率和所处的风险偏好环境共同影响股价表现。而为了进一步研究“轮动”,我们则需要在DDM模型中加入“相对”这一维度。

我们将A股非金融市值规模前50%的个股视作大盘股,后50%的个股作为小盘股,采用整体法计算两个股票集合的ROE,并通过差值来反映大小盘股的相对业绩优势。除了年3季度供给侧改革的阶段,2010年以来大小盘股的相对业绩优势基本主导了市场的风格。

A股非金融盈利周期与大小盘业绩相对优势有较为稳定的联系。2004年以来的A股盈利周期中,大盘股的业绩往往在盈利下行后期与回升初期相对占优;而到了整体盈利回升的下半场和下行初期,小盘股的业绩比较优势则逐步显现。逻辑上,大盘股以周期、金融等行业为主,这些行业的业绩与经济景气高度相关,经济从衰退后期(盈利下行后期)向复苏前期(盈利回升初期)过渡的阶段,价格敏感型的资源品往往率先反应,逐渐带动大盘情绪。

贴现率的上行与下行也会阶段性影响市场风格。2003年以来,以十年期国债利率衡量的贴现率共有7次较为显著的波动,其中除了2013年以外,其余6轮利率上行期间市场风格均偏向大盘/价值,随后的利率下行阶段,市场风格均偏向小盘/成长。

央行调控下的宏观周期性波动将企业盈利与利率联系起来。现象上,2003年以来A股的盈利周期与利率周期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表现为每一轮盈利上行的阶段都伴随着利率的触底回升,下行期利率也见顶回落。逻辑上,上市公司盈利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基本一致,而利率作为央行调节经济增长的核心政策目标之一,具有“逆周期”属性,由此导致企业盈利上行阶段(经济复苏)利率抬升,盈利下行阶段(经济衰退)利率下降。

第一,大盘股相对于小盘股的业绩优势目前还不算巩固。根据框架,企业盈利下行后期和盈利上行前期,大盘/价值风格具有相对业绩优势,从而驱动市场风格切换,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的市场风格已经对此作出验证。进一步的,历史上每轮A股非金融盈利周期中的时间跨度基本为3年,其中上行阶段最短3个季度,最长1年2个季度;下行阶段最短1年2个季度,最长2年。本轮A股非金融盈利周期自2021Q1见顶回落,至今年Q1已经下行了1年,参考历史上盈利高点出现在一季度的年份(07年、10年、17年),按照1年2个季度来估算,2022年下半年A股盈利有望触底,意味着2022年下半年盈利周期有望进入上行初期。不过本轮盈利周期与历史不同的是,由于下半年经济仍有较大的下行压力,因此后续盈利应该呈一个弱复苏甚至磨底的状态,这会导致与经济相关性更强的大盘/价值风格业绩比较优势难以持续体现。

第二,当前的流动性环境仍维持十分宽松的状态。今年二季度国内疫情的反复导致经济复苏受阻,三季度地产信用风险接踵而至,在此背景下国内流动性一直维持着较为宽松的状态,8月15日央行则进一步下调MLF利率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因此,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复苏与企业盈利周期见底回升阶段的流动性收缩,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也成为小盘风格阶段性占优的推手。

市场回顾,近五个交易日(8月12日-8月18日),重要指数涨跌不一;其中,上证综指收跌0.13%,创业板指收涨2.00%;风格层面,小盘股相对占优,中证500收涨0.46%,而沪深300收跌0.32%。成交量方面有所放量,两市统计区间内成交5.12万亿元,环比增加1907亿元;其中,北向资金呈流入态势,统计区间内净流入80.91亿元。行业方面,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参半,其中,电气设备、煤炭、房地产等行业涨幅居前;而美容护理、计算机、医药生物等行业跌幅居前。

经济数据方面,7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小幅回落至3.8%。投资端,固定投资累计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至5.7%。其中,基建投资是为数不多的亮点,累计同比回升0.3个百分点至7.4%,专项债放量陆续形成实物投资下有望继续形成支撑。房地产投资增速则进一步回落至-6.4%,地产风险事件频出背景下,购房积极性再度降低,表现在其他资金来源中“定金及预收款”的明显回落;8月MLF续作利率调降打开LPR下调空间,若5YLPR调降成行,有望对销售端形成一定提振。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至9.9%。消费方面,疫情逐步修复下社零增速降幅收窄至-0.2%。此外,7月16-24岁失业率抬升至19.9%,就业结构仍待改善。整体而言,受到高温天气、疫情局部反弹以及地产风险的拖累,7月的经济回踩特征明显。

政策方面,15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缩量降息”,即央行在缩量续作MLF操作的同时调降MLF和逆回购利率10BP,释放呵护实体经济的信号。央行缩量操作主要因当前银行间流动性十分充裕,8月以来DR007处于1.8%-1.43%的历史极低水平,缩量续作有助于防止资金空转套利。而下调政策利率主要因7月经济及社融数据显示实体经济需求较为疲弱,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不畅,两大政策利率的下调也为本月LPR下调打开空间,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整体而言,稳经济稳就业要求下,货币政策仍将以呵护实体需求为首要目标。国务院方面,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指出当前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阶段,“势要起而不可落”,显示短期稳增长紧迫性有增无减,与此同时会议指出需求不振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总理在而后广东省的考察中针对新能源汽车、大宗消费方面做出了相关指示,扩内需政策获得持续部署。

策略方面,在市场策略方面,我们认为中期来看A股突破现有平台的可能性在上升。一方面,管理层在政治局会议中,虽然弱化了全年的经济工作目标,但在稳增长的举措上相对积极,最终的经济结果可能好于预期,这也是A股基本面可能出现预期差的机会所在。另一方面,当前流动性环境进一步宽松,这有利于一旦A股出现机会,资金的有效流入。因此从中期看,A股可能面临信心重拾,资金流入的过程。不过短期来看,一方面经济数据承压下,对稳增长的信心重建需要过程,另一方面,中报业绩压力对市场形成考验,因此短期还需耐心等待机会的到来。行业配置方面,7月经济及社融数据显示分子端仍旧承压,而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在于稳就业,侧重于存量政策的提质增效,因而高景气领域将相对占优;与此同时,15日政策利率的超预期调降带来分母端的边际改善,市场风险偏好获得抬升,成长板块相对占优,因而配置层面,一方面可关注高景气板块的扩散机会,另一方面可关注成长板块中拥挤度相对不高的半导体、电子、通信等。

}

核心提示:2022保定莲池区精选几家软件测试培训机构名单榜首,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呀。软件测试培训就是实现梦想的途径,让我们踏着软件测试这个行业值得入吗,软件测试是做什么的,学软件测试难不难呢,学软件测试的前景,

2022保定莲池区精选几家软件测试培训机构名单榜首,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呀。软件测试培训就是实现梦想的途径,让我们踏着软件测试这个行业值得入吗,软件测试是做什么的,学软件测试难不难呢,学软件测试的前景,软件测试难不难呢,软件测试就业怎么样呢走向梦想。



  • 黄**评价:今天来校区转了一圈,环境可以,是校区配置,十来个教室吧,有北京的老师线上讲课,校区的老师辅导,管的挺严的

  • 未**评价:我是网上查信息对比了很多家机构,才过来这边学习的,老师介绍的很仔细,把云计算和java开发先是很系统的讲了一下,感觉自己受益匪浅的,后面到班里面学习了几天,虽然感觉技术挺难的,但是为了以后提升薪资感觉还是有必要的。

  • 张**评价:今天来校区看了一下感觉很有学习氛围,学生们都在认真听讲,上课的学生挺多的,教室挺满的,*次来的时候正赶上下课时间有节目,同学们在一起下课时间K歌,感觉很有意思,老师们也都亲切友好,因为我对未来工作前景有些迷茫,老师们也非常耐心的解答了我很多的疑问,对试听很满意

  • 汪**评价:老师讲课生动有趣简单易懂,重点讲的很明白,作为小白也能很快上手操作,学校氛围很好,老师们也都很亲切,课程内容也很不错,能实实在在的学到很多东西,很满意

  • 白**评价:课程安排挺合理的,线上线下同时学习,还可以把之前的课程反复的听,认真学习的话应该会能学的很扎实,这边还可以有老师指导项目,特别是有北京的老师不定期过来上课讲项目,实操指导,感觉挺不错的!

  • 冯**评价:课程安排啥的挺好的,试听的时候基本听不懂也是很苦恼,但是还是想逼着自己年轻多学点东西,加油吧

本文由 整理发布。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可以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让课程老师跟你详细解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煤炭行业的未来前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