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自己银行卡网上银行动态口令是什么意思不是取消

不知道题主的钱放在哪个银行。这种事情有几个办法

先说骗局逻辑,然后说丢钱的原因,再说解决办法。

骗子通过各种手段,让客户账户里面的资金发生变动(以前主要是变动到客户贵金属账户,现在更多借助第三方代扣渠道,原因是在已经掌握客户姓名身份卡号后,前者还需要掌握客户网银或者手机银行登录密码,后者中相当多的渠道只要知道客户的卡密码即可)。在客户发生资金变动之后,骗子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开始进行电信欺诈(直接电话给客户),欺诈模式低层次的是恐吓客户让客户把其他资金转账到所谓安全账户(骗子掌握的),高层次是欺诈获取客户的动态口令或短信口令,然后利用这个口令完成转账交易。)。

第一下资金变动(这时候钱实际没丢,但不是在原银行卡里面的活期了)是手段。

骗子利用客户资金变动,来实现电信通话咋骗。客户看到钱变动后,会非常容易误信骗子的来电的内容。

骗子真正骗的是短信口令或令牌口令(值得一提的是,短信口令因为短信内容中基本上银行会写清楚这一笔交易的内容,比如是给xxx人转账这样的信息,如果客户能上心多看一样,还能临门一脚不被射进去,但对于令牌口令这种工具,中招概率大幅提升)

骗到口令后,真正把剩下要骗的钱骗走。

二,客户丢钱(实际上钱没丢),准确说是资金莫名其面变动的原因

1以前主要是针对工行等大行,骗子利用已经搞到的网银、手机银行登录密码+登录名,进入网银或手机银行操作客户账户购买贵金属。这时候,在客户的交易明细中,只能看到钱“转账”而没有指向贵金属(这个地方是银行网银手机银行交易流水信息做得不够理想的地方)。

2现在大量使用银行外的第三方做代扣。比如一些基金公司、投资公司、其他银行等。这些机构通过银联或者第三方代扣公司,把客户的资金代扣下来。这个交易本身实际上没有问题,因为能签署这些代扣的基本上遵守原卡进出的原则(原卡进出就是资金离开银行卡到一个投资帐户,这个投资账户不能到其他地方,最后投资收益和本金都只能回到原来进来的银行卡)。当然不排除一些小金融机构作死,安全搞的不完善或者自己想当然,实际上资金可以其他渠道再流出,这种基本上自己最后赔死。因为代扣基本上有签署全赔协议。虽然国情下,你可以增加客户维权成本,但客户一直折腾发卡行,发卡行最后给代扣方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但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大部分这种代扣实际上有验证客户安全信息。也就是会验证卡密或者银行卡关联的手机。如果是验证客户关联手机的,基本上较少出现这种案例(因为骗子能骗到客户手机短信,已经不是走“代扣资金变动-电信欺诈”这个路线,而是直接走现在的快捷支付马上把钱弄走。)所以现在这种丢钱(但实际上钱没丢)的,基本上第三方验证发卡行的卡密信息。像题主这样的,基本上原密码已经被人窃取了(如果仅仅是手机短信被窃取而没有真丢钱,那就太幸运了。)

对于极少数金融机构既没有验证短信也没有验证密码能够就代扣的,那题主就是死咬发卡行,一定会弄回来钱,因为正常只有公共缴费、保险机构或者其他比较特殊的机构能这么做(而且他们往往有一个签约),易联支付自己估计都没有这个口,如果有这个口的机构还这样乱搞,最后肯定自寻死路。

普通客户自己有什么好的办法防止累死莫名其貌资金变动事情发生?

不管什么办法,先做客户自己的安全底线。先老调重弹手机和密码。再谈其他手段。

1,管好自己的手机。iphone越狱的,不要乱安装你不信任的东西。没越狱的,苹果良心企业,几乎没有哪个非苹果的app能读到你的短信。至于安卓嘛,不靠谱的app就算了吧,不要乱下不要乱访问莫名其妙的网站。说实话,经过这些年中国骗子对中国通信运营商的教育,运营商在手机卡片上的挂失换新卡管理应该基本到位。现在随便到营业厅把你手机sim卡挂失已经很难了。

2,密码问题。银行密码是6位数字,现在支付宝微信支付也是6位数字,随着手机的普及,大量的密码被改为6位数字。作为金融安全领域的从业者,我能建议的就是,首先不要随便在不安全的环境(手机、pc设备)上输入密码;其次,如果你有办法,就每一个app或每一张银行卡用不同的6位密码,至少有钱的银行卡和没钱的银行密码分开,至少银行卡密码和其他小app的数字密码分开,至于别用生日什么的,都是废话,但确实是真的别用。密码被丢失大部分是以下3种情形,一种是你6位数字密码都相同,然后a公司自己被搞掉,骗子直接拿走这个密码在你银行卡一试就行。第二种是设备中标,你的设备把你的密码告诉给坏人。第三种是钓鱼,骗子做了假的银行网站,你上去很high的使用了一把,密码卡号都送给骗子了。

谈完手机和密码问题。再谈谈有无其他办法。还是有的。

a,钱是在银行卡上,但不是活期。或者活期少量。如果你钱多,比如超过5万,买银行流动性高的理财,现在不少银行有工作日工作时间能申赎的理财(再不济弄成1天通知)。如果钱少,随便存几笔小额定期,需要用时候,手机操作变成活期。而且现在很多银行都有提供类余额宝的服务,比如兴业的兴业宝比如招商的朝朝盈。把前变成高收益的货基,还不影响流动性。随时可用(银行自己提供的货机宝宝,大部分在支取时候都要要么有网银手机登录密码或者有另外独立的密码)。

所谓没活期少火气,就是你卡上钱要少。真丢了别心疼别急。我有看到有人拿工资卡绑定快捷支付,都觉得心头一紧。

当然卡里没钱,平常使用确实不方便。每个人都知道自行车不上锁最方便,或者少上锁方便,可是我们社会真的坏人太多了,层出不穷。

(强烈吐槽一句,假币、金融咋骗,和我们违法不究现象有关。像假币这种本来最好管的,居然在我神州大地横行其道,连atm自己最后不得已都弄出来自动登记钞票冠字号的服务。)

方法二:某些银行适用的办法。

1,对于快捷支付,不同银行实际上给客户的权限是不一样的。举例,支付宝快捷支付,大部分银行验证短信是信任支付宝,由支付宝生产验证码支付宝发送支付宝验证;但是有一些银行比如兴业,只能银行自己短信平台发送自己验证。这个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区别,但是对于一些没下限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兴业银行的做法就明显对储户负责很多;还有一些银行,支持银行端关闭快捷签约,比如招商银行。(大部分银行是只能去支付宝前端关闭,招商银行能支持在招商银行自己这边关闭)

2,对于代扣业务。不同的银行也有不同的策略。招商银行可以在专业版上关闭atm和pos的支付或限额(这个我觉得做的有良心)。比如中信邮储,必须客户自己主动开通无卡支付(这两家目前提供在银联网站上直接开通,要验证手机短信);比如兴业银行对于一部分卡不允许代扣(没有短信口令的e卡就不能做快捷支付和代扣)等等。

当然这种方式对客户的要求太高了。让客户主动去理解银行网银能提供什么规则确实不合理。我知道很多银行自己员工也还不能完全了解自己网页手机银行的所有功能业务。

最后一句话,这个世界真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骗子是蚂蚁军团,如果没有抓就是靠金融机构自己防,那么金融机构每道高一尺,都是被魔打的遍体鳞伤后才好不容易增长的。都是血淋淋的教训。但我们的国情下,抓骗子太难了,连拐卖妇女婴儿案件,假币如此泛滥,都忙不过来,小型的金融咋骗更管不过来。所以我们自己不要把自己的银行卡和钱包放在安全的第一线,什么意思呢?熊是吃掉跑的最慢的一个人。你要在安全体系里面,适当牺牲自己的便利性,变成不是最慢的那一批人!

}

银行卡的动态口令,是银行为了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开发出来的支付二次确认工具,动态口令的外观和U盘相似,在表面的显示器上有动态口令,动态口令为6位数字,这6个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变动,在网上银行确认支付时,需要动态口令上的最新数字,能够极大的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

时效:动态口令的一般有效时间是五年,到期之后需要到银行重新办理、更换。

使用收费情况:动态口令并不是银行免费发放的,在办理时需要缴纳30元工本费。

设置支付口令的目的:因为如果不设置动态口令等二次验证工具的时候,银行用户在登录网上银行的时候仅仅输入银行卡卡号和密码,就可以成功登录,然后进行资金操作了。假如银行卡持卡人不慎将密码泄露,这样的话即便银行卡在自己手中,也难以保障自身的资金安全,并且银行本身也不能百分百保证自己网上银行的网站安全证书不会被黑客破解,黑客在网上银行就能直接将用户的资金窃取,而如果使用了支付口令进行二次确认,银行就能够知道资金操作的指令是用户发出的了。

}

Samsung Pay是三星公司于今年3月正式推出的移动支付工具,具有“随即支付”和“手机取款”(近日推出)等功能,在用户的购物等生活环节中,Samsung Pay的前者功能具备强大的应用性,可全方面替代用户的银行卡操作功能。除此之外,Samsung Pay和时下另一热门的苹果支付也略有不同——Samsung Pay理论上支持所有的POS支付操作,而苹果支付仅能在具备“云闪付”标识上的POS支付,在应用范围方面后者显然略逊于前者。

从3月初推出公测到迄今为止正式发布,Samsung Pay在中国市场的步伐也明显加快。在笔者近期的市场了解情况中,商户和用户对Samsung Pay的接受程度也正在提升,尤其是大多新用户对Samsung Pay的“像银行卡一样刷卡”的特性颇感惊奇,而根据官方消息,从2016年3月开始,Samsung Pay也将逐步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以进一步增大应用范围。

笔者在近期的使用体验过程中,对这款被媒体誉为可比肩苹果支付的新工具给予了厚望,尤其是通过下载、安装Samsung Pay APP到绑卡、购物支付和体验感受等环节和流程方面,全方面了解了这款新的支付工具。下面是笔者对整个体验过程的大概记录,以期对其他感兴趣的用户提供借鉴。

Pay作为三星重点推出的移动支付工具,对三星的市场及战略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从常规逻辑来看的话,未来三星新推出的新手机十有八九会支持Samsung Pay的运行与使用支持。

而笔者手上刚好有一部S6 edge+手机,基于对这款新移动支付工具的好奇,笔者即刻开始了对其的全新体验。

如果用户使用的手机刚好在Samsung Pay支持的4款机型中,那么只需要将手机系统固件升级到最新版即可发现Samsung Pay已经位于系统软件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户手中的手机未升级到最新版的固件时,需要用户自己前往三星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安装Samsung Pay APP。在确保手机上已经安装完毕Samsung Pay APP后,就可以在桌面点击“Samsung

初次启动App的安装流程

无论是通过手机升级系统还是用户自己下载安装的Samsung Pay APP,在第一次启动的时候都需要下载安装一个大约为40MB左右的安全模块。在用户安装完成之后,系统会检测手机运行环境并最终确保准确无误后方能启动Samsung Pay 域名因为寓意“商业”含义而备受追捧,几乎就是网站的标配,dot-com甚至成了互联网的代名词。而一些卓有远见的投资者通过囤积.com域名的方式获利颇丰,之后在相关媒体的报道和热潮下,投资.com域名的热潮也一时甚嚣尘上。

但是,数年之后,人们开始发现曾经被奉若神灵的.com域名,几乎在一夜之间走下神坛,继而是一种更具投资价值的个性域名正在兴起。

1、.com域名正迎来末路时代:资源稀缺、价格高昂致诱惑力不再

近年来的域名市场上,大量投资者通过恶性囤积和哄抬价格的方式,在将.com的注册数量推到新高的同时,也将极少数稀有的.com域名价格推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位。在目前的.com域名市场,除了少数具有资本实力的公司和个人能随性购买.com域名之外,大多普通消费者根本无力承担爆炒起来的.com价格。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无节制地注册.com域名,以及媒体对.com域名的热潮,目前整个.com域名行业虚高的价格和日趋稀少的可注册资源,都正一步步使得.com正在失去之前的诱惑力。

虽然360、小米、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公司通过重金方式收购了自己品牌相关的.com域名,但这些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的收购价格,已经从根本上决定了这种买卖不是普通用户和中小型企业能掌控之物。在极少数的正常需求范围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用户开始放弃无力承担的高昂.com域名,进而转身寻找其他更适合的解决之道。

2、个性域名兴起:多元化域名初成规模,将对.com展开冲击竞争

随着ICANN颁布新政策允许企业可自由注册域名后缀之后,越来越多的个性域名开始展开对.com的冲击与影响。比如在最新通过ICANN审核的新顶级域名中,.shop是商店网站,.bank是银行网站,.icbc是工行网站,.wang代表门户网站等等,这些具备个性和丰富后缀的个性域名不仅拥有大量未注册资源,而且其一目了然的域名后缀,也可让普通用户通过域名后缀即可了解到网站的经营范围和业务等讯息。

而.com并不具备这种优势。

这种情势的发生甚至演变均有着明确超越.com的影响和意义,特别在互联网不断渗透在各细分领域的情况下,多元化的后缀域名所承担的意义、指示作用也将在现实中得到提升和加强。从目前的域名市场上看去,不断蓬勃而生的个性后缀域名也正如春风沐雨般而来,业意味着个性化域名正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比如.wang域名因为发音为”网”,符合企业建站和用户访问的习惯,推出后广受欢迎,仅仅一年半注册量已正式突破百万大关规模,走完了之前其他传统后缀10年的路程,并且以全球排名第3成绩位列个性域名行业翘楚。

这是因为多元化的个性后缀域名所发挥的域名作用正得到凸显,在未来市场上,这种通过个性化后缀域名而进行的WEB访问方式,也将给行业和企业带来更多选择。

3、多元化个性域名被看好:百度、搜狐、Google等大企业投入使用

从知名的域名统计网站域名而言拥有多方优势——在目前.com域名资源竞相枯竭的情况下,多元化后缀域名拥有大量精品域名可供选择,企业有更多机会选择简单好记相关性抢的域名。另外,多元化的后缀域名还能便于普通用户的理解与记忆,比如用域名具有优势。

此前,Google公司发布公告称其母公司alphabet正式启用截止4月13日统计数据,目前注册使用.xyz的域名总数已达2738994个、.wang已达1069881个,其他后缀域名如.商城、.club等等也均呈上升之势,预计在不久远的未来,越来越多的商业公司和社会团体,将逐渐步入个性域名的时代。

这种浪潮在越来越多的大企业竞相开始投入使用后将呈现新的景象,而从现有的发展状况来看,多元化个性后缀域名也将在更多细分领域发挥其重要价值及作用。

4、投资新选择,多元化个性域名屡获成功投资

除了现实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需求外,多元化的个性域名在投资领域还具有巨大价值。

如前所述,个性后缀域名因为具备大量的精品域名注册机会,因此目前正成为大多有前瞻眼光的投资者的青睐,一些对个性域名后缀深有研究的投资者更是通过该域名获得丰厚回报。在近期由《中国财经网》报道的新闻中,一位名叫载声乐的网友在闲暇之余用十几元钱注册了几个.wang域名,但让其意外的是这几个域名在3个月后被炒到了3000元,而另一位网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即实现了将享有绝好机会,正是其抓住了当前的时间优势,因此当前注册新顶级域名中的精品域名,几乎都意味着成功几率的最大化提升。

而这,也正是当前新顶级域名的最好机会。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魅族创始人黄章曾经说过,全中国会做手机的人只有他和周鸿祎,从目前360 OS和魅族早几代的手机产品来看,这话不假。华为和小米虽然销量上领先二者,但一个依托通讯巨头出身强调技术,另一个发力营销主打参与感,其他后起之秀如乐视等通过生态链方式别出创新,但这种新商业模式从目前来看仍然有待时间证明。

不同的商业模式决定着不同的归途。这些手机从业者中,小米的经营模式是最接近资本市场的一家,从目前小米在产品企业布局方面的动态来看,小米的下一步动作或许就是登录资本市场,摘取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巅峰桂冠。

只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小米的前路仍然不会太过平坦。

1、利润尴尬:高端机的失利与低端机的无值

小米拥有数百亿的估值,每年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额也叹为观止,但在利润率方面,小米却远远落后其他友商。

在早期通过低端机布局市场的战役中,小米收获了广袤的屌丝用户市场,但随着产业发展,这些低消费能力的用户却不足以支撑小米的利润来源。在这种尖锐的需求前提下,小米通过小米Note发起了针对高端市场的集结号。不过,这种雄心勃勃的冲击并未带给小米美好的愿望,小米Note这款小米史上降价最猛的高端试水之作,最终也并未给小米带来新的天地。

而小米引以为豪的红米系列虽然在营销方面不断刷新新的记录,但红米之于小米的问题也正如其他手机厂商的难题一样——低端机销量巨大,但不赚钱。

所以我们看到了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小米为这个难题进行的努力:小米Note更换着名称和叫法发布了8次;并且推出了介于红米与小米手机之间的中端产品小米4c……不过,这些举动虽然看似忙碌,但并未在消费者市场上获得认可。这其中的主要缘由,一是大多消费者已经趋于理智,并不会为换个颜色和名称的产品买单;二是小米4c这款产品无论在配置还是价格方面,都没有刻意十足让消费者心动的优势。之后,小米顺应米粉潮流推出了万众期待的小米5,但这款官方标榜了无数黑科技的产品也并未赢得市场青睐。

2、为上市或调整产品线:红米或面临消失风险

在小米发起手机征途的早些年,红米等低端机在不赚钱的情况下所起到的作用是为促进MIUI的市场占有率,经过短短数年时间的征程,红米光荣而艰巨地完成了这个任务。目前在最新的MIUI 7系统上,随处可见的广告、无法关闭和取消的植入信息,都意味着MIUI作为小米的另一项核心资产,才是真正构建小米营收渠道的支柱之一。如果小米手机和MIUI用户只有些许人数的话,给小米天大的胆子它也不敢在系统中植入这么多干扰体验的广告。

这种迹象,正印证了红米所起到的作用仅仅只是成为MIUI壮大的铺路石。

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厂商也相继推出千元机,但和红米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其他厂商的千元机除了冲量之外还有其他价值。比如乐视的乐1s等千元机器作为乐视生态平台的成员之一,其不仅帮助乐视打开了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切口,而且也能成为乐视完善生态链的主要枢纽部分。但是纵观红米,除了为MIUI提供装机量之外别无他用。

得益于红米的功劳,今天的小米已经拥有海量的用户基数,米系列生态链企业也在各细分领域布满市场格局,从此以后,通过MIUI和小米生态产品更能直接连接用户。这就意味着,红米在已经无法再为小米提供新价值空间的情况下,红米的留存只能是小米的绊脚石,从这个角度推测的话,不难看出小米之后的权重或有放弃红米的计划。事实上,从小米4开始,小米在手机工艺、设计和体验方面的步步紧逼也在间接透露着,高端手机产品将是小米未来的主要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还留着红米干什么?

3、用户之远、产品之长:上市或成雷军的个人狂欢

小米的商业规则是通过极致性价比吸引用户,在构建海量用户基数之后,搭建其他营业途径和挖掘新方向实现营收,从当前MIUI无所不在的广告即可看出这样的迹象所在。在智能手机快速崛起的那几年,红米系列作为为小米冲锋陷阵的主力机型,不仅为小米的快速崛起和品牌传播、用户基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为推广与发展MIUI的用户群体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价值,作为一款极具性价比的入门机型,红米过去的功劳呵价值有目共睹。但是今天,这个功成名就的子品牌彻底走完了它的道路、发挥了最后的价值,现在它的离开到了最为合适的时机了。

而现在的红米用户以后要怎么办?很好办——要么多花点钱买更贵的小米手机,要么考虑其他品牌的产品,要么干脆不要使用手机了。

对于小米来说,舍弃红米产品线和用户群体,从策略上来说不失为合理选择。在低端用户群体方面,这个群体的消费能力有限为企业市值贡献不了直接帮助的情况下,进行战略调整是附和企业经营发展理念的。另外,舍弃低端用户发力高端群体,这种策略更能让企业本身实现价值创造,晚小米几年诞生的锤子就主打的是城市精英消费群体。在小米身上,为了未来发展舍弃无价值的低端用户群体,这并没有什么不好。雷军是个优秀的商人,在多年的商海激流中,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率领的企业的需求,现在的小米如果能在数百亿美金估值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那么他人生的荣光和地位,都会上升到绝无仅有的高度,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商业上的肯定就是一切狂欢的梦想追求。

因此,他需要小米在商业市场上有卓绝表现。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教育O2O凭借资本优势迅速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但从2015年下半年起倒闭风潮不断,引起了行业的深思。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过度拼数据、拼用户、拼流量的互联网O2O思维并不适用于教育行业,因为它并不解决“教学质量”的问题,没有产生新的价值。

从行业大佬吐槽谈起:C2C平台不解决本质问题

目前的教育O2O存在刷单现象严重、教学产品侵权、平台缺乏系统教研体系、教学效率没有提升等诸多问题,整个行业乱象丛生。据统计,95%的家教O2O企业两年左右就会夭折或是根本长不大,家教O2O的寒冬已然到来。面对这种局面,有些行业大佬也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俞敏洪认为目前的O2O教育如不加以改革和突破,整个教育产业近乎没有未来。在他看来,一些以传统方式为模式的中介平台虽然声称O2O模式,但这种纯中介平台并不具备教育创新,未来也势必会走向灭亡。

欧蓬表示教育平台不成立,C2C或者O2O在未来很长时间,这个逻辑都不太成立。C2C这种平台模式有众多缺失:没有机构的教研价值;没有机构的品牌背书;没有机构的分发价值(机构能够找到流量并把它从意向变成单,因为教育行业无咨询不成单);没有班主任对学生在课后学习和服务方面提供帮助。

金鑫则直言O2O平台是背离用户的真正需求的,因为平台的价值是整合更多、更广泛的教学供给,从而给用户提供更多选择,然而这并不是用户的真正需求。

总体来讲,目前多数的教育O2O产品不解决教育的本质问题。以疯狂老师、轻轻家教、跟谁学为例,它们起到的主要是解决信息沟通的作用,本质上仍然是老师对学生的 C2C 生意。

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最根本的需求就是优秀的老师,因此平台一般会主打教师数量多和名师资源两张牌。但从理论上来说,优秀的老师从来不缺学生,没有必要通过家教平台寻找生源。况且在现实中,很多老师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建立都是通过相互介绍,而并非家教平台。再一方面教师数量多,也就意味着其教学水平分布范围就广,对教学质量的控制就变得困难,用户的筛选成本也相应增加。且一对一本身不是名师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开大班讲课才是,加上行业名师本来就比较稀缺,这种模式根本无法规模化复制。另外,名师其实是不需要平台的,反而是平台需要依赖名师,如此平台的话语权就会变弱,也就无法对教师和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管理。

这种原本属于中介模式的C2C平台虽然看似具备典型的O2O模式,但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供给和教育品质的提升。有业内人士就表示:“现有教育O2O为了拉新用户首先会全力‘圈名师’,而没有考虑过培养一流师资队伍的机制和能力,这类的短视无法带动整个平台教学质量的提高,长远来看用户也会逐步失去黏性,并不利于O2O教育的长远发展。”同时很多平台对于进驻的教师并无严格的考核,而且师生之间彼此并不相识。也有某平台曾任职的教师说:“平台对老师的监管,其实大家自己下载APP就可以看得出来,就是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评价,完全类似于淘宝吧。现在大家虽然不敢刷得太明显,但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从根本上来讲,它们缺少或者很少对于教师端进行管理,这种无序的个人共享经济无法有效完成教学过程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反而在透支O2O平台的信用。因此完全可以说教育O2O“平台说”是个伪命题。面对资本的大量涌入,很多家教平台希望获得更多的投资,促使平台通过刷单、虚假评论的方法来骗取投资,这无形中推高了整个行业的获客成本,且刷来流量却刷不出体验和效果,反而影响整个在线教育的口碑。

既然C2C这种平台模式不能创造价值,只是更好地连接资源,即便是烧钱补贴也不能为继,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教育O2O未来的方向呢?

强管控的B2C模式将是唯一出路

C2C这种个人对个人的轻模式已然行不通,如果要想让教育O2O很好地存活下来,机构对对个人的B2C重模式是唯一出路。

家长作为最终付费的主体,要看到的就是教学的效果。B2C模式可以做到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最终完成对良好教学效果的交付。因为它能满足用户高效获得“可控的”、“标准化的”供给的需求,恰到好处地吸收面授企业品牌、教研、服务、分销等优势,还可以解决传统企业解决不了的规模化复制,这不仅是获得客户的复制,更是提供服务的复制,让整个教学质量有质的飞跃。这种模式一方面吸收了传统教育企业的优势,同时又吸收了互联网在线的优势,我个人非常看好它。

一对一家教行业是千亿级的市场,且目前每年仍以两位数在增长。在这样巨大的市场背景下,经历了行业对O2O模式的质疑,我相信B2C模式将会很快崛起成为下一个创业风口。同时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在十三五期间,特别强调“提高教育质量”,要把提高质量作为主线,把促进公平作为重点,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B2C这种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育质量,正好满足了国家的教育发展和改革方向,未来会带给创业者们无限的发挥空间。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版权说明:在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情况下,欢迎转载本文且无须支付稿酬,亦无须征得本人同意,但切记标注作者名称及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上银行动态口令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