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派生倍数、货币供应量和派生存款扩张倍数公式额的公式和过程

一、商业银行存款创造机制

1. 前提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非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部分准备金制度意味着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不需要留存等额现金,只按照存款的一定比例保留准备金,其余部分就可以发放贷款或者进行投资。

非现金结算意味着发放贷款或者支付结算时,现金不流出银行体系,始终能为银行所用。尤其是发放贷款时,资金只是从一个存款账户转到另一个存款账户,用于支付的现金仍然停留在银行里。银行成为了新的债权人,资产增加,存款数量增加。

2.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存款准备金

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够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派生存款:商业银行非现金结算发放贷款或者其他资产业务转化而来的存款

存款总额 D = 原始存款 + 派生存款

存款准备金R = 法定存款准备金 + 超额存款准备金 = 存款现金 +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 * 存款总额D +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Re * 存款总额D

3. 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过程、规模

从原始存款出发,存入金额A,提取准备金 = A * Rd,提取超额准备金 = A * Re,再提取定期存款准备金 = A *  定期存款比例 t * 定期存款准备金 Rt,最后存款客户会提取一部分现金 = A * 现金比率 c

c)。这部分剩余可以用于发放贷款。因为非现金结算,贷款转化为(创造出)存款,再经历一遍提准备金(假设每一次提取的准备金比率相同)、提取少部分比例现金(假设每一次提取现金比率相同)的过程,现在可用存款剩余为 A *(1 - Rd - Re - t * Rt - c)^2…………………………

………………………………………………

基础货币MB = 流通中的现金C + 准备金总额R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现金是对社会公众的负债,存款准备金是对商业银行的负债。

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都与公众、银行体系有关,具有较大的随意变化性,不易控制。但是两者之和,基础货币,具有稳定性。所以,中央银行在控制货币供给方面将重点放在基础货币的控制上。

2. 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操作可以使基础货币的数量发生变化。 

①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买入、公开市场卖出

②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债权规模)

再贴现、再贷款的规模、利率

③ 中央银行对财政的债权规模

④ 外汇、黄金等国际储备的规模

⑤ 存款与现金之间相互转化

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扩张或者收缩的倍数,是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之比。它表明1元的基础货币的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商业银行主要影响超额准备金率Re

保存准备金的多少取决于机会成本、借入资金成本和融通资金的便利程度。

② 中央银行主要影响基础货币数量MB、法定准备金率Rd、定期存款准备金率Rt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吞吐基础货币,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数量,进而调整、控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改变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

调整再贴现、再贷款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的向中央银行借款的需求。

③ 社会公众主要影响现金比率 c、定期存款比例 t。

三、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首先,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也能影响货币供给,主要由中央银行控制。

然后,影响货币乘数m的因素是:现金比率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超额准备金率Re、定期存款比例t、定期存款准备金率Rt,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共同作用影响

另:货币供给口径的划分

根据流动性强弱,将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M0、M1、M2

M1是M0 + 企业活期存款、农村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

M2是M1 + 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外币存款、信托存款、保证金存款

功能:M0随消费物价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是最活跃的货币;M1被称为狭义货币,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M2被称为广义货币,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压力状况。

1.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条件?原始存款、派生存款的含义?存款乘数公式?

2. 基础货币的含义?影响基础货币多少的因素?6

3. 货币乘数的含义?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3

4.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5. 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内容?意义?

}

  距离考试已经没有多久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供给机制”,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研究货币供给机制就要分别研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行为和过程。

  一、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二、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1)商业银行具备在央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2)商业银行不能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

  ①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②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③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三、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其中:B------“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k------“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

  即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

}

更多“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20%,那么企业在银行的10万元活期存款,通过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最大可以派生存款为()”相关的问题

如果你在A银行存入1000元现金,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5%,那么A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有何变化?A银

行能够增加多少贷款?整个银行体系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最终会新创造多少货币?

如果基础货币为20亿元.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4%,

定期存款比率为25%,超额准备金率为5%,通货比率为15%,那么货币存量应为()。

如果你在A银行存入1万元现金,假设法定存款准备率为8%,那么A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有何变化?A

银行能够增加多少贷款?整个银行体系最终会创造多少货币?

如果你在A银行存入1万元现金,假设法定存款准备率为8%,那么A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有何变化?A

银行能够增加多少贷款?整个银行体系最终会创造多少货币?

似定公众总足5%以现金的形式、95%以活期存款的形式持有货币,法定准备金比率是10%,并且各银行都不保留超额准

备金,那么存款货币创造的倍数是多少?

已知一国商业银行系统,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20%,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为0.67,提现率为1%,超额准备金率为5%。已知原始存款为100万元,基础货币总量为980亿元,请问:(1)该商业银行体系创造的派生存款为多少?(2)该国的现实货币(M1)的总量是多少?

()的存在相应地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A.法定准备金率B.超额准备金率

()的存在相应地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D.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

如果基础货币为20亿元,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4%,定期存款比

率为25%,超额准备金率为5%,通货比率为15%,那么货币存量应为()。

假设某客户将500万元的现金存入银行,在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为10%,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为5%,现金漏损率为25%,超额准备金率为6%,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为70%的条件下,计算:1、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派生倍数?2、经过派生商业银行将创造出多少派生存款?

假定某个经济社会中有20万张1元的纸币,如果公众把所有的货币作为现金持有,货币数量有多少?如果公众把所有的

货币以活期存款的形式持有,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是100%,货币数量有多少?如果公众持有等额的现金和活期存款,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是100%,货币数量是多少?如果公众把所有的货币以活期存款形式持有,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是10%,货币数量是多少?如果公众持有等额的现金和活期存款,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是10%,货币数量又是多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派生存款扩张倍数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