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什么要下调定期银行存款利率2023年最新消息热?

虽然现在投资市场上面的理财项目非常多,不过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通常都是选择银行的存款项目。因为存款是属于保本型理财。不过,现在很多银行降低了存款利率。下面看下银行为什么要降低存款利率?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有可能是因为央行宣布降息:当央行宣布降息的时候,就是代表着银行利息是会降低的,银行是必须要去执行的,这时候,基本上所有的银行都是会下调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有部分人是会减少定期存款,从而转向投资理财的。二是想促进消费:当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就意味着存进去赚不到什么利息钱,有的人就会去进行消费,或者说投资理财,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其实对大家存入银行的钱影响是不大的,因为有的保守型的投资者是不在乎利息的,在乎的是保本、保息,而银行存款就是保本、保息的,所以银行存款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在部分股份行和中小行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之后,国有大行也开始下调存款利率了。经常买银行存款的投资者或许已经发现,近期各大行的存款产品利率都有所下降,包含两年期、三年期等中长期的存款产品利率普遍下降了0.1%。降低存款利率,为什么是现在站在当下的角度看降低存款利率这件事,既有宏观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银行业自身保持良好发展的要求。先从宏观经济的情况来看,俄乌冲突、疫情爆发等极大地增加了经济不确定性。一季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反映居民消费情况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同比增长3.3%,远低于4.8%的GDP增速,三月份受到疫情影响,消费更是同比下降3.5%。而消费则是支撑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69.4%,是三大需求中贡献最大的。如果消费不稳,那么将极大地影响“稳增长”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提高居民存款的机会成本,进而降低储蓄率,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鼓励消费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当前国内完全存在通过降低储蓄率来间接提升消费的客观条件。长期以来,我国都有勤俭节约、省吃俭用用以储蓄的传统。国内储蓄率从1999开始持续高速增长,最高在2009年达到51%。随后在房地产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储蓄率有所下降,但近几年又开始逐渐抬升,已经达到45%的储蓄率,显著的高于其他国家。高储蓄率带来的是较低的消费率。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发展水平或文化相似的俄罗斯、日本、越南等国家,国内的消费率都大幅度地低于这些国家。因此,当前降低储蓄率,鼓励居民消费,存在客观条件。其次是从银行业自身发展来看,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而银行又是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角色。疫情发生之后,实体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金融让利实体经济的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银行则是金融让利的主体。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贷款利率的不断下降,也导致银行的净息差(即NIM)快速地走低。如果从数据来看,反映商业银行运用生息资产效率的净息差从疫情前的2.2%降低至目前的2.08%,降幅达到了5.5%。而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持续的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仍然是重中之重,在保证银行业自身健康发展,同时还能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势必需要从银行的负债端努力,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这也要求银行通过降低存款利率实现。而为了保证银行持续的信贷投放能力,需要保持银行合理的盈利能力。在持续多次的金融让利实体经济后,净息差达到2.08%已经是近十年的最低点。只有合理的降低负债成本,才能更好地推动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实现“宽货币到宽信用”有效传导。除此之外,银行当前还面临着“资产荒”的问题,高息资产严重不足。从一季度天量社融的结构来看,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路径存在极大的堵点,银行体系并不缺钱,缺的可能更多的是可投的资产。当资金的供给大于需求时,存款价格的降低也自然水到渠成之事。后续有何影响?从市场影响看,整个银行业将会普遍性地下调存款利率,也就是说,存款利率已经实现了实质性降息。如果参考过去几年的政策,可以近似理解为“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的政策效果。为何说其它银行大概率会跟随下调存款利率,而非一定?从根本原因上来说,在利率市场化持续进行改革后,央行所定的“存款基准利率”只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对存款利率进行定价的“锚”,而非标准。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这个“锚”一定限度上进行自由的加点(或降低点数)。而银行对存款的定价可以更多的遵循市场的需求,以及参考同业的情况,根据自身经营需求对存款利率进行调整。同时,近期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约10个基点,人民银行将视情况在MPA考核中予以加分奖励中。虽然对于银行存款的定价,市场自律定价机制的考核并非强制约束,但MPA考核的引导下,通过调整利率的加点降低存款利率也就成了“必选项”。在这样的“软约束”下,一些商业银行如果认为降低存款利率给予MPA考核的“正向激励”有足够的吸引力,那么自然会降低本行存款利率;如果有较多银行降低了浮动上限,那么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也可能降低。所以,长期来看不仅仅是银行体系整体降低其存款利率,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也可能因此而降低。而另一更重要的影响在于,四月份落空的“降息预期”,或许将会反映在后期。存款利率对整个金融体系有巨大影响。因为存款是国内居民最主要的理财手段之一,同时也决定着银行的负债成本。数据显示,2022年3月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04%。2022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新增10.9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30%。240多万亿的人民币存款市场发生利率变动,势必会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定价中枢。从银行存款到贷款的传导下,负债成本的下调能够更好地推动银行降低LPR报价的加点数,进而实现“降低LPR利率”,实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对资本市场影响几何?从宏观经济而言,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引导居民降低储蓄,鼓励消费。同时通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引导融资成本的下降,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而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也同样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表现。从银行体系而言,有利于改善银行的盈利能力,提振银行业绩。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能现住地改善银行的净息差,而息差又是影响银行股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息差进入上行通道时,银行股往往有较好的表现。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而言,非息收入占比较低,息差会极大程度上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当银行息差触底反弹时,中小银行的市场表现也往往比大行更有弹性。除此之外,还有资金在不同资产间流动的效应。一般而言,当存款利率下降时,特别是长期存款利率下降时,会推动存款人将资金从存款向其它资产转移。当然,这并不绝对,会受到资本市场表现、其它资产风险收益等情况的影响。但毋庸置疑的是,存款利率的下降会降低对于投资人的吸引力,进而推动存款向其它大类资产转移。这也一定程度上会推动资金向资本市场的流入。【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
随着银行存款的利率一降再降,一些银行的特色定期存款的利率也开始下调了。那么,所谓的特色定期存款到底是什么存款,其利率的下调有什么影响呢?什么是银行特色定期存款?所谓的特色定期存款,就是有别于普通定期的存款类型。普通的定期存款,不管存多少,怎么存,利息都是给的一个相对固定的利息。而且利息都是到期一次性支付,如果提前取出,利息将以活期利率计息。比如5年期的存款利率为4%,那么不管存多少、怎么存,利率都是4%。存5年后可以一次性拿到按4%的利率计算的利息,存不到5年就只能按0.35%的活期利率计息。而特色定期存款,可能就会根据存款的多少给不同的利息,或者利息分期给,又或者在存款没到期之前可以提前取,利息的多少根据存了多长时间来定。总之,每种特色定期存款都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定期存款与普通定期存款相比,就是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有更高的利息。所以,一些特色存款还是比较受储户欢迎的,银行推出特色存款,也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储户去存钱。不过,由于一些特色定期存款存在变现高息揽储的嫌疑,所以在整改下已经消失不见了,比如可以随存随取靠档计息的智能存款、利息分期支付的周期付息存款等等。而现存的特色定期存款,恐怕就只剩下根据存款多少来给不同利息的存款了。比如有银行推出的3年期特色定期存款,存款在5000元—1万元之间的给3%的利息,5万以上的给3.3%的利息,20万以上的给3.5%的利息。存得越多,利息也相对较高。可见,特色定期存款的特色主要还是体现在利息的差异化上,并不是说它的利息就一定比较高。那么,一些银行的特色定期存款利率下调,意味着什么呢?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特色定期存款利率下调意味着什么?特色定期存款利率的下调,应该是受大环境的影响。因为大环境需要利率继续下降,来降低社会的融资成本,促进消费和投资。而银行作为主要的资金提供方,在降低融资利率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银行也非慈善家,不会做赔本买卖。既然贷款利息要降,那么存款利息也就得降。所以,特色定期存款利率的下降,可能也意味着普通定期存款的利率也会降,或者已经降了。由于特色定期存款不怎么常见,所以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并没有什么接触,就算利息降了也没什么影响。但如果普通定期存款的利息也降了,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影响的。至于要如何规避这种影响,就是可以找一家利息还没降的银行,然后存一个期限较长的定期。就算未来利息降了,也可保自己的存款在几年内利息不会下降。说不定等到存款到期时,存款利息又升上来了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存款利率2023年最新消息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