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青年基金好中吗

至今为止,史上最难应该没有争议。资助率官网上能查到,从自己跟自己对比来看,资助率历史最低,这是客观上的难。2021年的指南上写要持续提高青年基金的资助率,所以预计2021年的资助率会至少持平略微提高。所以这种难可能是绝对的。另外,对于中了的人来说,至少对一次就中了的人来说,可能主观体验上并不难。但对于我来说,它太难了。我是第二年申请,不是竞争最激烈的医学类和管理类,而是稍微好一点的工程技术类,知道自己中了的那一刻,我甚至有些脱力。刚刚讲完一堂课,打开手机,发现同事的恭喜竟有些不敢相信,直到打开基金委的官网,确认真的中了,才发现教室外边的阳光好明媚。那么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对我来说,它太难了?第一,作为非一年中标的研究人员,科研成果增量低。再要提交时,自己的一篇研究了2年的关键的,相关的,高影响力论文被拒稿(允许重投),意味着我第二年申请相比于第一年在论文成果上没有任何变化,能展示出的最有分量的科研成果增量,可怜的为0。第一年的基金审稿意见中,专家关注了前期研究基础,提出了一些问题,这意味着我无法满足这个挑剔的专家。为此,我只能更换技术方案与内容,这使得我的修改工作量巨幅增长。这种难,是操作层面的难。第二,科研成果总量少。由于工作后改变了原有研究方向,又没有新的研究成果,只能更多地突出原有的研究成果。只是,我的一作论文填不满5篇代表作列表。心中惴惴,根本没有任何信心在成果这获得加分,只能死磕本子本身。这种难,是心理层面的难。第三,我是非升即走的岗位,在某强势211,2020拿不到青基则滚蛋。学校只给我3年时间拿到青基,由于自己的入职时间不对,只有2次申请机会。2020的青基对我,意味着是否能有尊严地在学校生存,是否能有价值地延长科研生涯,是否有可能去挑战更高一级的学术岗位。这种考评,不一定合理,但不管怎样,都会让你去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国家级项目,是不是只能说明,我,能否迈入学术圈的门槛。这种难,是生存意义和存在价值层面上的难。2020年,是我收获的一年,2年的研究成果集中在这一年年底爆发,多篇一区论文和青基,加上之前的博后面上等多个纵向项目,让我成功聘岗学校人才类副教授岗位,工资水平获得近乎翻倍式提升。回首这个青基,有感而发,特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也算是对多年郁结的倾诉,也希望能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申请技巧类的废话不多说。在我看来,基金本子是一个deep insight的直观呈现,你要告诉评审专家它为什么新,为什么有意义,为什么可行,还有,为什么只有我能做。简答来说,如果把写基金本子比作推公式A+B-C×D÷E=F,这个F的结果(研究目标)必须是新的且有意义的,这个运算过程(技术方案与研究内容)必须是可行的(需要论证两方面的可行性,一方面是学术届认不认可,另一方面是自己能不能做出来)。国家在大力破5唯,这是好事,不会再有多年前SCI多且影响因子高就能中,本子质量不关键的倾向了。但也不是不唯,自己研究方向究竟什么期刊好,估计大家自己都清楚。那5篇代表作重要,但我的经历可以说明,本子质量更重要。我估计自己是本学院近5年中青基人员中一作SCI数量最少的一个。希望大家能把更多地时间投入到本子的打磨上来,而不是自怨自艾悲叹基础不行。努力需要过程,研究需要积累,祝大家都能厚积薄发,2021会有美好结果~我是一个科研萌新,希望能与更多大佬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