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坐食去中国化的红利

最近雪球上有球友哈德逊河眺望,提出以下的观点:看到雪球上有种观点说不同来源的电碳会带来安全问题,通过查阅广期所碳酸锂交割质量标准来看,如果企业交割产品符合相应标准,电碳的差异化就很小。 因为电碳是有一系列参数标准的,限制了各项杂质元素的含量:比如磁性物质(铁、锌、铬、镍)如果超标会导致锂枝晶问题的产生、氟和氯对电池性能影响低,但会腐蚀生产设备、钠钾钙镁等影响正极品质和电池性能等,如图所示,每个含量都是有参数要求,所以碳酸锂就是个同质化的产品,长期看锂盐厂跟正极、隔膜、电解液一样,没有投资价值。笔者热谈哥和革命的老农对这种观念不能完全苟同。笔者认为就算锂盐厂没有自有锂矿,如果有其它同行友商无法具有的技术优势,也是可以活的有滋有味的。比如,中外最近的碳酸锂和氢氧化锂期货价格差距很大,就给了一些具有技术优势的锂盐厂商一个几乎无风险套利的机会。根据球友九安参考 提供的截止7月24日国内外期货市场的最新数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氢氧化锂期货与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跨市场无风险套利,利润达175223元/手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24年09月合约价46.5美元/公斤,即46500美元/吨,折合成人民币465007.15775=332835元/吨。 广州期货交易所24年07月合约现价188950元/吨。 0.88吨碳酸锂苛化成1吨氢氧化锂的费用约14000元/吨。 若CIF(中日韩)交割,无风险套利1手(吨)的利润为332835-1889500.88-14000+1889500.12=175233元 如若国内交割,减13%的进口增值税,无风险套利1手(吨)的利润为 332835(1-0.13)-1889500.88-14000+1889500.12=131964元。理论上来说只要具有将碳酸锂苛化成氢氧化锂技术的锂盐厂商均可以吃到这口红利。但是有几个前提条件。一、该锂盐厂商现在已经进入海外锂电池大厂(日韩)氢氧化锂供应体系。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已经得到客户充分认可。二、是该锂盐厂商具有柔性生产线,可以以最小代价灵活切换生产氢氧化锂或者是碳酸锂产品。说明该公司已经具备这种技术能力。而不需要专门去建设一个碳酸锂苛化成吨氢氧化锂的生产线。正如球友@一50:回复@哈德逊河眺望:可以查一下电池一致性的要求,实际上是每一个电池厂对锂盐的杂质含量要求不一样,而他们各自的配方也都是保密的,不同地区的矿山杂质元素又不一样。电芯一致性改善:尽量减少材料供应商,材料和电池的批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一致性,减少批次性差异。这也是一般国内电池级氢氧化锂企业无法利用国内外期货价格如此大的差距,做套利的最大原因。供给海外大厂的氢氧化锂产品的保持一致性是一个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做期货交割的碳酸锂产品太杂、量太小,要想转化为可供客户满意的氢氧化锂产品,经济上必须过关。国内可能只有少部分企业由于技术实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国内笔者观察只有中矿资源、赣锋锂业、天华新能、雅化集团有这个可能,包括天齐锂业好像都不具备这个能力。我倒是希望国内碳酸锂未来可以交割的碳酸锂单一客户的量可以达到万吨级别,如盐湖股份等,只要这家单一供应商的碳酸锂的品质稳定性和一致性能够保持,我想对于中矿资源这种已经突破了微粉级别氢氧化锂技术难点的技术领先的锂盐生厂商来说,这都不是个事。未来,如果国内外锂盐期货价格仍然长期保持大额套利空间,将有利于像中矿资源这样的技术优势企业可以利用中外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氢氧化锂期货与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跨市场无风险套利!利润达175223元/手,未来不是不可能。这就是利用技术优势,无风险套利!这也是对技术高投入优质锂盐企业最大的嘉奖!市场变了,我们对锂矿、锂盐企业的估值就要给与不同的合理估值。如果我们把眼光看长远一些,未来国内锂矿、锂盐企业的估值一定会分化,因为业绩已经进行了大分化。有矿的锂矿企业要给与合理的锂矿估值,有技术优势的锂盐企业也要给与合理的估值。掌握优质锂矿矿源的锂矿企业本身就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同理,掌握了其它友商不具备的技术优势的锂盐企业,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我是热谈哥和永远的改革者欢迎关注和点评,您的关注和点评是我们长期耕耘的最大动力@以有涯求无涯 @京北夜光 @闷得而蜜 $中矿资源(SZ002738)$ $藏格矿业(SZ000408)$ $天华新能(SZ300390)$ #雪球星计划# #今日话题# #锂矿# }
2023-07-28 06:00
来源:
把昨日还给我
来源:经济日报
伴随“脱钩论”遭遇事实破产,“去风险化”在部分美西方政客鼓吹下粉墨登场。“脱钩”是不加掩饰的反华政治策动,“去风险”则暗藏祸心,实为“脱钩”的新马甲,以“去风险”之名行“脱钩”之实。二者本质上都是“去中国化”,最终则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解决不了美西方自身的问题,还会反噬自身,拖累世界。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在“脱钩论”甚嚣尘上的几年中,中西方经贸关系仍在不断深化。美国、欧盟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美中、欧中货物贸易总额分别达6906亿美元和8563亿欧元,均创新高。美国不但未能实现“去中国化”的美梦,其人为割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的行径,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批评。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报告指出,美方做法给德国带来“去工业化”威胁。阿根廷智库机构“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加夫列尔·巴尔博认为,美国惯于利用其全球霸权地位攫取利益,罔顾对其他国家利益的影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更是直言,“与中国脱钩既不可行,也不可取,更不切实际”。
眼看“脱钩论”逐渐失去人心,一些美政客玩起新把戏,借助国际社会对规避风险的普遍渴望,异化、炒作“去风险”经济概念,一面强调所谓“维护国家安全”底线,在言辞上淡化掩盖“脱钩”意图,减少各方对其批评的压力;另一面将所谓风险与中国“挂钩”,企图“名正言顺”地和中国“脱钩”。此种论调更具欺骗性和迷惑性,但究其本质仍是“去中国化”。比如,在新能源技术、重要矿物供应等方面享受中国红利,但在其收割垄断利益的领域则以“去风险”为由将中国排挤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遏制中国正常的发展进步。
无论华盛顿政客如何遣词造句,谎言终究是谎言。从“脱钩”到“去风险”,美方对华经济交往的所谓“雷区”没变,推动保护主义的政策导向也未变,国际社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尤其在维护其关键技术垄断地位方面,当前美方一边声称不“脱钩”,一边在所谓“小院高墙”战略下加强对华打压。近期美商务部再次以莫须有的罪名将31家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实体增列至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美方还拉拢日本、荷兰等组建“去中国化”的技术联盟,将对华科技遏制从单个公司层面扩展至整个产业链。种种行径,本质上早已超出国家间正常竞争范围。
归根到底,部分美政客以冷战对立视角看待中美关系的错误思维从来没变,其口中的“去风险”不过是其维护霸权的幌子。中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超大规模市场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3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三分之一……中国是机遇而非风险,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美方以“去风险”之名继续行“脱钩”之实,是与全球化大潮下各国深度联结、互利共赢的发展取向背道而驰,无法长久蒙蔽国际社会,注定再次走向失败结局。
郭 言
(经济日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作者|刘润 来源|刘润(ID:runliu-pub)最近在各个地方参访公司,有一个对我自己很有启发的思考,叫纵深。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大的国家,这件事其实对于商业来说,是有巨大的价值的。对于这个国家里的创业者们,更意味着很多潜在的生意机会。今天就和你一起聊聊纵深。一纵深,是藏在阶梯里的生意机会什么是纵深?在回答之前,首先问你一个小问题:你有没有想过,那些你穿旧不要了的衣服,最终会流向哪里?很多时候,这些旧衣服会被你当成垃圾,扔进了垃圾桶。然后,默认这些衣服会被转运到垃圾场。再然后呢?可能,要么被埋了,要么被烧了吧。但其实,不一定。这些旧衣到达垃圾场后,还会有一种被销毁之外的命运:被分拣。它们被分类挑出,被统一处理,被装到集装箱里,被送上远洋货轮…最后,被运到非洲的某个二手衣物市场,被哄抢。如果你哪天去非洲旅游,说不定还会在街上,与穿在某个非洲人身上的这件衣服重逢。也就是说,那件衣服的价值,并没有从你扔进垃圾桶后,就被归零。而是通过新一轮的商业运作,以数千元/吨的低价,被卖到了非洲。发现了吗?从你买这件衣服的原价,到非洲二手市场的低价,再到垃圾场的价值清零,这中间,有着一级一级的价值落差。这种像阶梯一样的落差,就是纵深。看到了阶梯一样的纵深,意味着什么呢?根据《Second-hand clothing in Afric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二手服装出口国,出口总额高达6.24亿美金。而这个价值亿万美金,并且还在迅猛增长的生意机会,就藏在你家衣柜和垃圾场之间,那多出来的一个纵深的台阶里。看懂了纵深,就有可能看到更多台阶,和台阶里的机会。二大国的纵深里藏着万亿级的生意机会从中国到非洲,是全球视角下的纵深。但身在中国的创业者们,幸运之处就在于:就算不出海,只看中国范围内的纵深,也有足够多的生意机会,可供创业者们挖掘。为什么?因为,中国足够多样,还足够大,有机会在多维度上拉开纵深。作为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当你坐在中国公司的办公室时,建议你带上纵深的视角来看市场。一方面,中国的各个区域,差异就极大。人口、发展程度、地域…都能拉开纵深。比起一概而论,更建议将其看成是一个小型的全球化市场。比如做共享出行,在一马平川的上海可以做大的共享单车,在山峦起伏的重庆就很难铺开。而在很多三四线城市随处可见的共享电瓶车,在人口极为密集的上海又不再适配。另一方面,中国的消费者,也不建议看成同一类群体年龄、收入、城乡差异、乃至各区域口味偏好…也都能拉开纵深。在这些纵深的台阶中,也隐藏着巨大的生意机会。比如做二手车,就有可能从一二线的城市流向三四线的城市,又从东部城市,流向中、西部城市。三纵深里的天时、地利、人和当你理解一个大国有纵深的概念之后,你再看很多的生意,就有意思了。你会发现,在中国这么广袤而多元的市场里,藏着太多“阶梯”里的生意机会。比如,购买力的纵深。20岁时刚入职场,你可能觉得一个200元的包,就蛮好的。30岁升职加薪了,你可能不再看得上曾经那个200元的包,开始向往2000元的轻奢名牌包。40岁你创业成功,买个20000元的奢侈品包也不再是难事,甚至还嫌其中一些颜色看腻了。这时,除了扔掉不再背的包,还能怎么样呢?还能进行二手交易。40岁的,把20000元的奢侈品包包低价卖给30岁的。30岁的,又把2000元的轻奢包包转卖给20岁的。20岁的,也可能把200元的包再在网上随便转卖掉。事实上,这样的二手交易,在中国近几年发展已经非常迅速。根据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2021中国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中国的二手闲置物品交易规模,近年发展迅猛。在2015年还只有约3000亿元,到2025年已预计可能达到近3万亿元。从3000亿到3万亿,近10倍的机会增长。这种量级,是没有14亿人口和114.4万亿GDP做支撑的小国,所难以想象的。再看,时间的纵深。什么叫时间的纵深?曾经的互联网+,最开始先在电商、零售等行业被实践。随着时间的推进,第一拨尝试的行业吃到了红利,激励着更传统的房地产、工业也逐步完成了互联网+的升级。这第一拨人,和后来的第二拨…第n拨人之间,就是时间的纵深。这种时间的纵深带来的生意机会,在中国还有很多。比如AI+。好像昨天,还在被讨论“有没有用”的AI,一转眼已经有了大量的应用场景。连今天这篇文章的插图,都是AI画出来的。与此同时,顺着时间的纵深,我们不难找到下一级的台阶:更传统的行业。比如煤矿行业,要如何应用AI降本增效?同样还是那些AI主流技术,可不可以针对煤炭行业开发出一些模型?这些,都是时间的纵深,可以带来的生意机会。中国市场从来不缺的,还有地域的纵深。在双减之前,你如果去看线上教育,会发现很多企业都在主打“优选名师”的招牌。在一线城市里,名校名师的资源,可能“扎堆”。而在广大的小城市里,对一线城市里的“名师”资源,却是一个迫切而巨大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线上教育企业,都在重金抢“名师”。把一线的“名师”价值,从一线城市的教育市场,扩展到小城市的教育市场,就是地域的纵深带来的机会。最后的话纵深的生意,本质上就是同一个商品,顺着某个维度的落差,从一拨人卖向下一拨人的交易。这些落差,可能是时间上的,可能是地域上的,也可能是人群购买力上的。而带着纵深的视角,顺着这些落差,发现价值和产生交易的创业者,更有机会从这场“瀑布式”的市场游戏中,收获别人不曾看到的增长红利。祝福,每个在时代中寻找机会的创业者。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刘润(ID:runliu-pub),观点:刘润,主笔:尤安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知乎作者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本知乎作者)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知乎作者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知乎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知乎作者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其中,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知乎作者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邮箱:longyin@hf-refine.com.c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用中国红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