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直接传授知识还是注重在生活游戏中感知操作和体验?为什么?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篇1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观察是取得周围世界资料的重要道路,也是儿童认识世界,拓展知识面的重要方法。处于郊区的农村幼儿园,最为优越的环境就是大自然,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使用农村的自然资源,使用多种方法,加强幼儿的观察能力。
一、观察和观察能力的基本内容
1.观察和观察能力的含义
所谓的观察,就是有目的、有计划、长效感觉的阶段。观察能力,也被称为观察力,是人们在观察过程中或有关锻炼中建立的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划分在智力的范围之内。
2.幼儿观察能力的特征
幼儿的生理特征使幼儿的观察能力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缺少稳定性。幼儿通常不会主动地为某一目的进行有效的观察,通常会受身边的事物或是比较明显的外部特点以及个人当时的情感、兴趣爱好等原因的支配。并且经常容易在过程中遗忘观察的任务或是不断交换观察的对象。
(2)维持的时间比较短暂。有关试验表明,3岁左右的幼儿长时间观察图片的时间只有5~6分钟,随着年龄的持续增加,时间会有所延长,6岁时会增加到12分钟。对于他们没有兴趣的目标观察时间会逐渐缩短,有的连一两分钟都没有。
(3)缺少整体性和概括性。通过观察发现,3岁幼儿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其中眼部的远行道路是复杂的,4到5岁的幼儿眼部的运行道路逐渐接近事物的本来轮廓,换句话说,幼儿在观察事物时缺少整体性,并且幼儿观察时也不能有效地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没有概括性。
二、运用大自然,加强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因为自身年龄的制约,对于颜色明亮,形象生动的物体比较敏感,我们可以指引幼儿在观察的时候,有效地调动起幼儿的多种感觉器官,让其充分地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春天,可以带领幼儿到自然环境中,去认识世界,看看新生的禾苗和小草;通过观察,幼儿可以发现,树都绿了,麦苗出来了,许多树木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动物们也都出来活动了……这些发现会让幼儿感到快乐。夏天,可以让幼儿去倾听蝉的鸣叫声,在菜地里观察蔬菜;秋天,亲自感受丰收的喜悦,在田野里嬉戏玩耍,品尝美味的水果;冬天,在雪地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堆雪人、打雪仗,从而更好地熟悉春夏秋冬。当幼儿对这些东西产生兴趣之后,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在玩耍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兴趣,增加幼儿的求知欲。
三、让幼儿学会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有了观察乐趣,还要在观察方法上进行引导。幼儿不是都会进行观察,幼儿的观察系统性较差,如果幼儿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只是四周随便看看,就会把需要观察事物的关键因素给遗忘。不仅不能实现观察的目的,还会形成不好的观察习惯。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让幼儿学会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够让幼儿更加全面、仔细地观察事物。比如,观察树木的活动时,有的幼儿从上到下进行观察,就是树叶、树枝、树干和树根;有的幼儿是从远到近地观察,区分大小。所以,我们不一定要求幼儿使用固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只需要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细致地观察即可。还有,丰收的时候,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到农田里面比较玉米和高粱的区别。让幼儿从外观方面,包括根、茎、叶等方面,区别其中比较明显的差别。不但可以加强孩子对于玉米和高粱的认识,还可以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这其实是通过思维进行实际观察,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让幼儿学会这种观察方法,对于事物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老师需要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自己要知道什么。所以,老师要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去思考,让孩子主动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魅力。
四、带领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提升观察能力
过去的教学模式过分的压抑了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所以,把幼儿从实际课堂中引领到自然情景中去学习,给幼儿充足的想象和思考空间,这样的教育效果收效很大。虽然幼儿生活在农村,但是对于这些植物的生长还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我们使用种植园地,让幼儿种植辣椒、黄瓜等常见的植物,在种植的过程中,老师指导幼儿进行事物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常识,让幼儿学会对植物进行照顾,了解其中一些比较简单的步骤。当种子播下的时候,幼儿就像播种了希望一样,每天都会来到种植园观察,看一看他们种植的植物是否生长了?是否发芽了?他们在这里观察植物长出的枝叶,并且进行浇灌,这样不但充实了幼儿的生活,也增加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在幼儿的照顾下,小幼芽也在渐渐成长,在收获的时候我们和幼儿一起去收获,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这种环境中,幼儿自己亲力亲为,不但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还收获了农田操作的乐趣。
总之,大自然是幼儿进行观察的好地方,不仅能够引发幼儿的观察乐趣,还可以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在后面的生活中,我们还会给幼儿提供多种观察的机会,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事物,让幼儿学会思考,建立幼儿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篇2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
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改变了人们对于教育的价值观念,对幼儿园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以往的幼儿园教学中,都是以集中教学为主,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得主要方式,因而幼儿园区域游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发展正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所以作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者,对游戏的观察与指导作用巨大。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内涵分析
(一)对幼儿的帮助作用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展开,使得幼儿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灌输,而是幼儿借助活动材料进行主动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幼儿借助活动材料进行的探究活动。因此区域活动游戏中是以尊重幼儿差异教育和个别化教育为前提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学习特点,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所以区域活动学习是最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幼师对幼儿成长的重要影响作用
在幼儿园的区域会活动中,只有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才能使幼儿对事物的对待方式有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举止。幼儿园为了对幼儿进行更好的培养,就必须对教师进行严格要求,使教师的职业水准有所提升,重视幼师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该项活动,不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对幼儿、幼师、家长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幼儿园要充分的给予重视。
二、区域活动中幼师指导的重要性
(一)有益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幼儿园进行的区域活动当中,幼师对幼儿的指导帮助可以唤起幼儿的参与热情,活动中,幼儿与幼师的互动明显增多,幼儿更加能够感受到幼师对自己的关爱,提升幼儿的参与热情。
(二)有利于推进幼儿获得知识以及经验
在活动中,可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及学习生活经验。通常情况下,幼儿园对活动的设计是遵循幼儿实际的特征以及成长需求特别定制的。在自由活动中,幼儿可快速的对操作技巧牢记并且灵活运用,从活动中获取相关知识以及生活学习的经验。例如:在摆积木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对积木的摆设,不会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时,教师可适当介入,与孩子共同游戏,同幼儿进共同设计,引导幼儿将积木摆成自己想要的造型,提升幼儿建构能力和空间设计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师的指导策略
(一)区域活动指导的原则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如果离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区域活动的开展将失去其教育价值。为了让孩子进行有效的区域活动,教师要在充分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之上适当地介入,遵循“观察在前,介入在后;分析在前,指导在后”的原则,教师从而成为幼儿区域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标的自主的活动。
(二)组织幼儿验游戏,要进行前期经验建构。
幼儿在游戏时,如果]有前期经验的建构,可能幼儿在该区角游戏,由于经验的欠缺,造成幼儿游戏兴趣减弱。例如:在角色游戏区进行《健康医院》的区域活动时,活动的目标是使幼儿认识基本的医疗器械,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且要讲卫生。活动前,教师要将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计、医院标志等摆放好,让幼儿自己选择医生、护士、病人的角色,鼓励幼儿彼此之间有爱的进行活动,如果在角色选着上孩子存在分歧,教师可以适当的介入,帮助幼儿完成角色分配。在活动中,要将生活当中的常识道理,通过活动渗透给幼儿,使他们对医生护士的恐惧心理慢慢排除,并且知道讲卫生是一个对自已有益的良好喜欢,可有效预防一些疾病。
(三)区域活动中幼师的指导要多观察,进行因材施教
在进行活动时,幼师要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细致观察。例如:在剪纸的活动中,有些幼儿的动手能力强,有些幼儿的动手能力稍微弱一些。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幼儿之间的不同区别,以便在之后的活动中,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实施不同的帮助。有些幼儿喜欢汽车,但其动手能力比较差,这时教师要对其进行示范操作,慢慢手把手帮助其进行操作。有些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剪一些小动物,这时幼师要将操作的技巧向幼儿进行展示,更多的引导幼儿自己进行思考,提高思维能力。此外,幼师还要对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利用兴趣爱好引导幼儿学习,完成区域活动指导。
(四)区域活动观察要有目的和针对性
幼儿活动区不一样,那观察的目标也不一样,不管什么游戏,一般而言,观察主要是观察活动中的幼儿。在不同的区角 ,我们要找到观察的重点,比如在建构区我们主要观察孩子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他们喜欢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使用他们所选择的材料,能否灵活处理材料不足的问题等等;角色区,我们则要去观察他们的角色分配时是否发生矛盾,游戏时,幼儿有无角色意思以及他们扮演角色的水平等等。
结束语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设置,对于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有关键性的作用。现在,家长越来越注重从小对孩子的全面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带来了压力和更大的使命感。因此,教师首先要将自身的能力进行提升,针对幼儿不同的学习特点,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区域活动开展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庄婉瑜.幼儿园生态式区域活动中幼师观察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03:70-72.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篇3
关键词:打击乐活动;节奏感;教育价值;教育策略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所以音乐又叫做情感艺术。声音与人的感情活动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音乐不仅能抒发、激励、表达人的喜怒哀乐和各种情感,还能表达情感的发展变化。人类生活中需要音乐,而幼儿更需要音乐。因此,我尝试探索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教育价值与教育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教育价值
1.打击乐中培养幼儿节奏感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促进了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首先,打击乐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因为打击乐活动中需要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还需要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节奏型、休止符号等音乐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必须以幼儿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作为基础,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又需要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因此,打击乐活动有助于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其次,打击乐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打击乐活动中需要幼儿识别音符、听辨节奏,并要创造性地演奏打击乐乐曲,这些活动中都需要思维能力的参与,因此,打击乐活动中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再次,打击乐活动中也有助于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发展。因为打击乐活动中教师往往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运用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这样更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防止幼儿出现倦怠情绪,进而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因此,打击乐活动有助于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最后,打击乐活动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因为在打击乐活动中往往为了让幼儿有感情地演奏,教师就会要求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乐曲或者歌曲的内容,这种做法更有利于促进幼儿再造性想象能力的发展。
2.打击乐中培养幼儿节奏感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合作性是在个体社会交往中,与他人分担共享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协同活动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的价值倾向。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作为未来儿童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获得发展。但是现在我国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他们心目中只有自我,缺乏合作精神。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有助于儿童协作意识的树立和协作能力的形成,在幼儿园的打击乐中要想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必须通过集体的努力,才能合奏出优美的节奏。所以节奏感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
二、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教育策略
1.有力激发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不同的打击乐器有着不同的外形和音响效果。幼儿最初对打击乐产生兴趣来源于对打击乐本身的兴趣。有趣的外观造型,尤其是打击乐器奇特的音响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孩子。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拿着小乐器叮叮当当地敲着,尽管由于方法不对音响效果不好,可幼儿却十分投入,十分满足。由于幼儿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参与打击乐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节奏感。
2.综合运用多感官活动培养幼儿节奏感
孩子刚一入园,音乐欣赏的水平大不一样。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在音乐节奏能力与他们听觉发展有密切关系,因而,在教学中,我为幼儿提供各种发展听觉的物质条件,开展各种训练听觉的游戏,使幼儿掌握听觉的技巧,了解声音的属性,熟悉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在音乐教学中,我经常穿插一些小故事,把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了。如,在进行节奏练习时,穿插一些游戏活动,不仅使幼儿学到了最基本的节奏知识,而且也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音乐感受力。另外,我还让幼儿听许多节奏明快的进行曲和一些表现动物形象的小乐曲等。通过实践研究我发现,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志.哈佛多元智能:婴幼儿音乐智能开发训练[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01.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篇4
一、幼儿的学习品质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品质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幼儿的学习品质,都是在游戏和其它非课堂活动中体现出的品质。这些品质包括:好奇心、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超前教育下,读写算领先的幼儿学习品质未必好,而读写算落后的幼儿学习品质未必不好。优秀的学习品质不等同于“优秀生”的品质。对幼儿来说,学习的含义是广泛的,探究自然,探索周围的人和事,探索自身的能力,都是学习。学习品质是幼儿学习探索的习惯、准备状态和行为倾向,包括克服压力和挫折的倾向、活泼开朗、合作意识、学习倾向、对场合的敏感、参与能力、思考和互动等。具有良好学习品质的幼儿会更坚持提问和负责任。累积这些品质的过程,是幼儿阶段最重要、最典型的学习。
而为了培养幼儿的这些学习品质,让幼儿获得协调发展,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保持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等学习品质。要使教育活动成为幼儿自己的、自主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成人迫使的、强加的;是幼儿自己主动建构的或生成的、属于自己的学习内容,而不是成人灌输的、给予的;是对幼儿终身学习有益的,而不是暂时的、临时的。我们应在教育活动中抓住教育的契机,重视教学过程,让幼儿的教育回到真正学习和发展的本位,防止小学化、成人化倾向。我们要使教学活动既不是原始的荒漠与落后,又不是违背规律的深度挖掘与开采,而是自然的、和谐的、有序的、积极的师幼互动。
二、有效的师幼互动
1.充分认识师幼互动的意义。
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后还是要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在幼儿在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师幼互动之中。对幼儿来讲,师幼互动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早上来园到晚上离园,从入园到毕业,师幼互动的质量影响着幼儿的每一天、每一年、每一阶段的发展水平。同时,师幼互动也在不断刺激和挑战着教师的专业水平,师幼互动状况是幼儿园教育效果和质量的直接反应,提高师幼互动水平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有着极高的相关度。
2.观察幼儿。
有效的师幼互动,是以观察幼儿为前提的。师幼互动是幼儿与教师互为主体、教育伙伴式的互动,是一种自动化的融通性互动,因此要强调观察、观察、再观察。对教师而言,善于观察、认真倾听和积极回应是师幼互动的重要前提。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耐得住寂寞,要沉得下心绪;观察中,要对幼儿发起的各种互动信息具有敏感性;观察中,还要靠科学的方法来支持,包括确立观察对象和方法,以及观察后的行为分析等。幼儿的各种想法是基于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兴趣的。很多成人看来简单的问题,幼儿却无法直接理解。教师要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不能急于给幼儿答案或过早干涉幼儿,而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经验,主动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样才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因,促进其学习品质的培养。
3.互动策略。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篇5
摘要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自由选择、自发探索的自主活动,为幼儿们所喜欢。在活动中,教师则是一位引导者,应在幼儿自主学习的时候做出有效的指导,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
关键词
区域活动 有效指导 角色 交流学习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自由选择、自发探索的自主活动,为幼儿们所喜欢。活动中可以通过持续不断地实践与环境相互作用,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动手能力, 培养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能力。与集体教育教学活动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在其中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集体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位主导者。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则是一位引导者, 教师应在幼儿自主学习的时候做出有效的指导, 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因此,充分发挥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自身角色,注意观察
《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那么,在区域游戏中,教师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不是主导者,而是起着支持、合作、引导的作用。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自身角色,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着多种角色, 既是观察者又是指导者,既是组织者又是孩子的玩伴,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幼儿之所以喜爱区域活动,是因为他在游戏中能够主宰自己。因此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的时候,要细致地观察,不仅要看到幼儿行为的表面,更要从表面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实质。通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各项表现,从而了解幼儿的知识储备、发展水平和实际需求。教师在观察时要注意做到静心、细心与耐心。静心是尽量不打搅幼儿自然的行为过程, 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 细心是注意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意义信息和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 根据需要作一定的记录;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费时间,观察有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因为只有做到这点,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投放相应材料,为幼儿的活动进行相适宜的引导。
二、把握最佳介入时机,适时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 教师要着眼于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信任幼儿,为幼儿主动学习创造所需的环境和条件。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材料,来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要放手交给幼儿们去解决,要让他们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只有当幼儿确实因自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 难以继续进行探索活动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这种适度的支持对获得活动的预期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种指导也应讲求一个度, 要在指导中把幼儿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之后就该停止,不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如何把握这个度就需要教师对幼儿保持高度的关注,了解幼儿遇到问题前所发生的问题, 同时在进行指导时,要讲究策略方法,要把自己与幼儿放在同等的位置上,不能以老师的口吻对其进行教育,要与幼儿产生一定的互动环节。因此,教师要关注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了解幼儿面临的各种困难,善于区分出其中哪些困难该由幼儿自己独立解决, 哪些困难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从而及时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 只有把握好正确的时机,掌握好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活动预期的效果。
三、把握总体策略,注重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的心理、知识水平都会有所差异,幼儿学习操作中表现出的个体认知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这些差异也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提出新的要求,不仅有水平的差异,还有方式的差异,教育的策略也要因此而有所不同。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按幼儿不同特点确定相应指导策略, 对幼儿的所长要充分的发挥,对其欠缺的部分要反复的进行补充。教师只有在观察中了解幼儿的特点做出正确的指导, 才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现需要。
四、提供充分的空间,促进幼儿相互交流学习
幼儿之间由于年龄相距小,认知水平相近,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交谈、讨论,相互间的放松与互动,是教师指导不能达到的,幼儿间的相互交流不仅能够拓展幼儿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还能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协调,进一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促进幼儿的互动。例如在建构区域活动中,笑笑小朋友虽爱学习,但在插圆形时仍然感到困难,一旁的强强便善意指出他的错误并要直接帮他插,而笑笑却执意要自己来,热心的军军只好不时地提醒他。这时教师应采取的指导策略是关注但不介入。因为幼儿间由于彼此的平等地位关系容易使他们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交流、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中幼儿既随意又保持着自己的立场, 而且幼儿间交流所用的语言是彼此间最能理解的语言。这样的交流所达到的效果是教师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起到了一种支持的作用,还助长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教师此时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沉默, 通过沉默而使幼儿充分地互相交流。从这意义上说,教师有时采用的不作为的策略实际上是对幼儿最大的支持。对幼儿的支持并不意味着教师每次都必须亲力而为,有时也可保持沉默,让幼儿相互交流,解决问题。
五、教师以鼓励、赞扬为原则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篇6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评选委员会,采用双盲方式评选。现将结果公告如下(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十一届(2017年)评选活动将自2017年4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17年6月10日。第十一届评选活动结果拟于2017年6月30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研究生组
一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
段青如 《四种水平的幼儿园教师学习与发展状况调查――基于
K-Means聚类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
臧蓓蕾 《3~5岁儿童心理数线的发展》
李庆霞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分享环节研究》
杨恩慧 《游戏在我国学前教育法规中演变的研究》
康佳丽 《亲子班活动中亲师幼互动个案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朱萌萌 《学习故事评价方案在幼儿园的运用现状研究》
王孟怡 《幼儿分享行为与动机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马妮萝 《近十年英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政策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樊丰艺 《2014版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PK-2年级阶段的分析
及启示》
二等奖
北京师范大学
钮亚磊 《大班幼儿认识和使用地图能力及培养策略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李 娜 《幼儿园节日活动中幼儿社会教育的现状研究》
魏 聪 《我是一个行动者――幼儿园日常生活的体验与构建研究》
方晨瑶 《张雪门行为课程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陕西师范大学
翁楚倩 《自主表达语境下的学前儿童句法特征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
李 放 《低结构活动促进4~6岁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实验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王 娟 《儿童心理状态术语输入方式对其心理理论的影响》
焦欢欢 《教育戏剧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实践研究》
刘冬贵 《促进大班幼儿分享认知的教育实验研究》
于淑凤 《在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的实践研究》
于帅琦 《幼儿园教师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收入的调节作用》
张 沙 《北京市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李 哲 《在幼儿园开展哑剧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
王先妹 《幼儿园课程改革成效研究――基于“关注为本采纳模
式”的分析》
冯 M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熟手――新手教师师幼互动特征的
比较研究》
冀轶骁 《区域活动分享环节的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胡红花 《追求卓越:一名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杨 眉 《新西兰〈编席子:学前课程〉研究》
三等奖
华南师范大学
史九欠 《幼儿园中班师幼互动质量与大班幼儿词汇理解能力关
系的追踪研究》
李延方 《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与4~5岁幼儿社会技能关系的追
踪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包 丽 《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家庭关系――基于家庭动力绘画测
验的结果分析》
步 宁 《串珠材料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
程 程 《幼儿园种植园地活动的实施现状研究――以南京市四
所幼儿园为例》
南通大学
王 娜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家庭亲子沟通的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张丽莎 《3~6岁汉语儿童句法意识发展特点及其对早期阅读的影响》
上海师范大学
高竹青 《社会情绪教育对大班幼儿外化问题行为中影响的实证
研究》
殷菁彤 《社会情绪教育在中班幼儿内化问题行为中的干预研究》
李 娟 《图画书不同教学关注点及其效果的比较研究》
于 真 《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需求分析及社区指导方案建构
――以入户指导为例》
沈阳师范大学
茹晨辉 《基于幼儿教师准入标准的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研究》
商 妮 《教育戏剧活动促进大班幼儿情绪调节发展的教育现场
实验研究》
时康洁 《幼儿园园长胜任力结构和水平的研究》
王梓杨 《“双向衔接”视角下儿童入学准备现状的研究》
吕冰霞 《家园关系中亲师矛盾的特点及成因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马英连 《幼儿园区域游戏教师指导态度和行为的特点及一致性
的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武 威 《美国〈2010年NAEYC初级和高级早期儿童教师专业
准备标准〉研究》
蒋 倩 《昆明市Y幼儿园蒙台梭利X混龄班幼儿助人行为的个
案研究》
孔礼美 《普惠性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个案研究――以丽江市
A园为例》
童 欢 《发展适宜性教育视角下贵州省K县农村幼儿园区域活
动研究》
谢 英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昆明市Y
幼儿园为例》
张春艳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幼儿园叙事教学的实践探索》
宋文婷 《幼儿园区角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以C幼儿园
中一班为例》
唐东琴 《昆明市X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状况的研究――
以中(六)班为例》
李俊丽 《5~6儿童“社会性发展”入学准备的家庭环境现状调查
研究――以玉溪市A幼儿园为例》
赵 丹 《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研究――以昆明市
石林彝族自治县为例》
本科生组
一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
潘炳如 《当前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的实证研究――以广西幼儿园
园长为例》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薛长凤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以江
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东进村学前留守儿童为例》
南京师范大学
於金滟 《3~5岁幼儿延迟满足策略的研究》
张 婷 《某街道园的发展变化――基于对一位街道园园长教育生
活的研究》
张博楠 《幼儿家长对“起跑线”认识的研究》
陈 洁 《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班级地位的相关性研究》
南通大学
孙 琪 《学前情境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实验研究:基于三
所幼儿园实验研究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宁波大学
全佳敏 《大班幼儿图画叙事的推理能力研究》
绍兴文理学院
杨 爽 《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观察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杨梦倩 《结构质量对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影响机制的研究》
吴镁云 《北京市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评价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陈莉莉 《中班幼儿家庭表露特征及其与社会退缩的关系》
冯廖宁 《亲子阅读中母亲在不同类型图画书上的语用研究》
郭 俊 《抚养者敏感性对幼儿亲子依恋发展的影响研究》
王 超 《自闭症儿童挑战的调查研究》
赵 蔚 《6~8周岁自闭症儿童回声式语言语意分析研究》
金t程 《幼儿手指数数发展的眼动研究》
高佳怡 《亲子关系与儿童情绪观点采择能力的相关研究》
胡 琦 《大班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特点特点研究》
陆 露 《4~6岁儿童执行功能对算术策略的影响》
倪 莉 《幼儿对象形甲骨文、简体字和简笔画认知加工模式的
ERP比较研究》
张甜甜 《学习故事对一线幼儿园教师回应策略引领作用研究
――以X幼儿园新西兰学习故事园本教研班为例》
中华女子学院
顾颖欢 《自主阅读状态下4~5岁幼儿无字图画书叙事能力的发
展特点研究》
郑诗涵 《早期阅读对学前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影响研究》
二等奖
常熟理工学院
严晓艳 《幼儿园中班教师奖励行为的调查研究――以常熟市
Y幼儿园为例》
杭州师范大学
葛莎莎 《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对学前师范生指导现状的调查与
分析――以杭州某高校为例》
陈心怡 《围裙剧场融入幼儿园主题教学之探究――以绘本“蛀
牙虫家族大搬家”为例》
河南大学
马钰雯 《波兰融合幼儿园幼儿的交友研究》
湖州师范学院
胡回回 《大班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章佳琪 《父亲参与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
孙梦婷 《基于角色游戏的同伴交往中幼儿语用倾向的发展研究》
王珊红 《幼儿园规则性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研究――以宁波市
某公办幼儿园为例》
王乐萍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
奚倩颖 《湖州市0~3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现状研究》
嘉兴学院
曹妍慧 《大班幼儿建构游戏中积木搭建活动的调查研究》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唐 宁 《学前教育大学生专业认同――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南京师范大学
吕 佳 《死亡主题图画书阅读对5~6岁幼儿死亡态度的影响研究》
姜佳佳 《3~6岁儿童对“家”的认知研究》
李小文 《我从幼师学到了什么――职前教育在教师专业成长中
价值的个案研究》
杜佳坤 《学前本科生通识性知识调查研究――以N市为例》
南通大学
陈芳婷 《心理语言学视角下亲子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徐 磊 《E市农村地区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现状调查研究――以A
的相关研究》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徐文静 《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家长被动合作现状调查与研究――
以南京市主城区幼儿园为例》
宋 佳 《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行为的现状研究――以南京市S
园为例》
黄冈师范学院
王元h 《幼儿园午睡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以H市A园中班
幼儿为例》
南京师范大学
朱晓雪 《幼儿成长档案评价研究》
刘珊雪霏《家园联系册及家园联合进行形成性评价调查研究》
胡迎节 《4~6岁幼儿对朋友理解的研究》
南通大学
程沭欢 《我喜欢的好老师――来自5~6岁儿童的图像语言》
蒋异秋 《美术情境教育与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
周 宁 《语言情境教育与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
毛碧琪 《民间艺术情境教育与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
岑茜燕 《幼儿参加兴趣班现象与对策研究》
王懿晴 《4~6岁儿童体质发展状况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白 娟 《幼儿玩电子游戏的调查研究――以某市为例》
石婧菲 《新建幼儿园幼儿性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以
B市K幼儿园为例》
张臣媛 《幼儿园表演区中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应用――以H市S
区蒙古族幼儿园为例》
赵媛媛 《内蒙古地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现状调查报
告――以N大学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为例》
孙笑然 《家长参与幼儿园亲子作业现状的调查研究――以H市
T幼儿园为例》
田立圆 《农村家庭早期教养资源现状调查――以T市K县为例》
宁波大学
林 洁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提问的调查研究――以宁
波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大丙班为例》
刘佳佳 《座位安排对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影响研究》
王瑜银 《科学益智类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有效性的探究――以
大数据理念为支撑的个案研究》
应青青 《中大班幼儿想象画作品特征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
庞国秀 《幼儿园与早教机构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比较》
杨 璐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适应状况调查研究》
石家庄学院
梁晶晶 《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学前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专业
能力情况的调查研究――以S高校为例》
首都师范大学
白 鸽 《北京市公办性质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对策分
析――以海淀区3所公办性质幼儿园为例》
杨 静 《幼儿园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知与实施现状的个案研究》
陈媛媛 《幼儿园图书区创设与使用的个案研究》
乔雅迪 《北京市幼儿园中班早期阅读指导策略调查研究》
刘t玮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研究》
叶新蕊 《专家型与新手型幼儿园教师提问的比较研究――以数
学集体教育活动为例》
张美玲 《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压力源的研究》
张晓飞 《陈鹤琴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思想研究――以江西省立幼
稚师范学校为例》
赵 悦 《不同同伴关系类型中班幼儿的告状策略研究》
赵晓婷 《4~5岁幼儿角度大小感知的干预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朱 锐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情意调查研究》
韩志辉 《园长眼中的卓越幼儿教师》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儿师范学院
郝哲含 《美国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自我发展的内容分析》
梁吉利 《幼儿园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态度研究――以杭州市
西湖区三所幼儿园为例》
石欣怡 《3~6岁幼儿对布绒玩具色彩偏好的调查研究》
朱艳艳 《基于情绪体验的交互式叙事儿童体感游戏设计研究》
曹荣静 《美国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人际交往领域的内容分析》
韩雨萨 《妹妹来了――二孩家庭的个案研究》
俞秋云 《小班同交往方式性别差异的观察研究》
张乃铭 《不同气质类型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叶常宇 《对幼儿教师实施个别化教育的调查研究》
周雅雯 《家庭中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尹 枚 《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对策研
究――以胜利学院为例》
王红彬 《东营区幼儿数字媒介使用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
聂 颖 《幼儿园初任男教师职业适应状况研究》
程 思 《大班幼儿攻击及教育策略研究》
高 珊 《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现状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某
一级一类幼儿园为例》
田青云 《儿童探索馆中异龄同伴交往特点的研究》
乌哲丽坤《5~6岁幼儿助人行为的研究――以龙岗路幼儿园为例》
赵欣秀 《区域活动中3~4岁幼儿攻击行为与教师策略研究》
陈君玲 《不同教龄幼儿教师入学准备观念的调查研究――以上
海市公立幼儿园为例》
张F倩 《幼儿园过渡环节中音乐教育的现状研究》
孙 歌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幼儿科学探究行为的研究――以老
牛儿童探索馆缤纷水世界探索区为例》
专科生组
一等奖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任 玲 《幼儿偏食行为的原因探究及解决对策――以通辽市××
幼儿园中班为例》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郭明婕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与教育策略》
童 琳 《中班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研究》
曾雅君 《大班幼儿绘画中色彩情感表现的实践研究》
李 倩 《实习老师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与研究策略》
陈虹灵 《儿童画对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帮助》
顾舒婷 《小班幼儿家园进餐问题的比较研究及解决策略》
洪莉琦 《大班幼儿创造性游戏中同伴交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周思祺 《大班幼儿一日生活的个性化发挥和管理的研究》
林梅妹 《中班幼儿争抢玩具行为分析及教育对策》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 姗 《“窥视”童心读懂幼儿行为的背后》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丛伊美 《母爱似水―滋润心灵,温暖人生――从〈妈妈咪呀〉谈
家庭教育》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王 媛 《浅谈大班幼儿在自由情境中的自语现象》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张 《幼儿恋物行为的个案研究》
张康帅 《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需求及对策研究》
姜妍妍 《浅谈3~6岁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现状和应对策略》
张 莹 《父亲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影响的相关研究》
宋淑珍 《论幼儿教育对儿童生活的背离与回归》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毛玮佳 《学前期幼儿参与课外兴趣班的调查研究》
朱靖奕 《上海市现代祖孙关系的调查研究》
二等奖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晓璐 《自由游戏中大班男童玩具选择的影响因素观察》
欧雪艳 《幼儿合作讨论的价值与引导策略研究》
潘友玲 《大班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的叙事研究 》
叶星莹 《中班幼儿自主游戏中不良行为的观察研究》
关江洪 《关于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林凯璇 《低结构材料在美工区中对幼儿能力的影响》
林雨菲 《大班晨间谈话环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影敏 《区域活动里中班幼儿规则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刘 玉 《幼儿园餐后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
王莉莉 《小班幼儿在集中活动中注意力分散问题的观察研究》
张玫瑶 《幼儿园实习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
陈小妹 《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黄建芳 《浅析数字化绘本对幼儿阅读时的几点建议》
林雅婷 《新西兰学习故事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何梦婷 《大班幼儿值日生活动中数学能力的表现观察研究》
张铃芳 《幼儿“游离”行为分析和指导方法》
赖碧珍 《中班幼儿攻击的个案研究》
林梦婷 《小班语言区材料投放问题及策略研究》
谭晨璐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谭文洁 《大班幼儿游戏中合作行为现状及策略》
陈美红 《幼儿攻击家庭成因分析及矫正对策研究》
何秋娇 《小班幼儿情绪调控类型与教育策略》
吕秋萍 《大班木工坊材料投放与使用的观察研究》
谢莉权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许 匆 《小班幼儿负面情绪的观察研究》
洪文文 《小班幼儿音乐游戏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黄云蔚 《中班幼儿值日生任务意识现状与策略研究》
赖艳春 《中班幼儿的进餐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刘晶翠 《用融合教育开启特殊儿童的心灵之窗――以两个案为例》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刘子成 《幼儿园区域活动常见问题浅析》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牛 莉 《幼儿教师对大班幼儿动手能力的指导研究――以幼儿
园科学教育活动为例》
王 蕊 《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表扬行为策略的研究》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陈钰茜 《3~6岁幼儿性教育的调查研究》
王兆锦 《教师应对3~6岁幼儿告状行为情况的调查分析》
陈明倩 《情境教学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钱 雪 《农村幼儿园歌唱活动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
夏艳秋 《幼儿园班级物质环境创设中幼儿参与度的研究》
魏梦霞 《幼儿一日活动随机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颜 梦 《幼儿游戏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仇祯杰 《幼儿“人来疯”现象的个案研究》
黄 葳 《家庭中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三等奖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林 瑾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亲社会行为及培养策略》
黄艺 《父母婚姻质量对幼儿依恋关系和攻击行为的影响》
李麒阁 《中班幼儿与同伴的冲突行为及相应干预策略的研究》
林云艳 《大班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情绪体验研究》
刘珍珍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废物利用的现状研究》
潘静虹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吴静凌 《部队特色渗透于园所环境创设的探索研究》
星 《中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合作行为的观察研究》
詹 银 《大班幼儿歌唱兴趣缺乏的成因及其培养策略探讨》
郑婷婷 《幼儿音乐兴趣培养的生活化策略实践研究》
朱文凤 《小班幼儿情绪认知能力发展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陈幼娇 《不同家庭背景下小班幼儿数学发展水平差异的比较研究》
刘煦芳 《小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陆婷婷 《小班幼儿午休不良行为的解决策略研究》
吴昕容 《培养幼儿科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叶舒妍 《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策略研究》
黄雨徽 《中班幼儿自然角中探索能力的观察研究》
林 洋 《初探大班幼儿角色扮演中的师幼互动》
沈 薇 《中班幼儿故事创编能力培养的叙事研究》
汤婷婷 《如何有效提高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许巧敏 《幼儿行为问题成因及对策的个案研究》
陈悦琳 《自闭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方 h 《培养幼儿美术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林尘钰 《关于提高幼儿舞蹈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分析》
陆倩宇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饶巧仙 《实习新教师组织中班歌唱活动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李梦婕 《浅谈大班幼儿绘本的选择及阅读指导》
马行东 《幼儿肢体动作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与提升策略》
沈丽娜 《中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及解决策略》
叶莉莉 《中班幼儿识谱能力诌议》
张 妍 《中班幼儿打击乐常规的现状与培养研究》
董玉婷 《大班幼儿生活日记绘画的观察与分析》
刘岚岚 《美术区域材料投放对幼儿的影响》
叶冰妃 《小班娃娃家区域游戏的趣味性创设策略》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王 芸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探析》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孙 鑫 《新媒体介质条件下,幼师生学习区域理论效果的现状
分析和对策研究》
苏 瑶 《学前自闭症儿童课堂适应性的干预研究》
郭金平 《黑龙江省早期教育机构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
马 越 《〈最强大脑〉对早期教育的启示》
孙美姗 《提高幼专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和有效策略――以H专科
学校为例》
韩冬梅 《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选择适宜的动画片――以〈熊出
没〉谈动画片的等级制度》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蒯孝添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所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媛媛 《中班幼儿歌唱活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凉城县岱
海镇第二幼儿园为例》
成美娟 《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吴 珂 《在幼儿园开展花球啦啦操的实践研究》
吴晓凡 《浅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与主题活动的有效结合》
许正杰 《为孩子打开阅读之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指导的
实践研究》
蒋玲娟 《关于幼儿园体操教育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李楠馨 《幼儿游戏缺失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李墨梓 《浅谈民间游戏在乡镇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
刘易帆 《幼儿园男教师生存状态的若干个案调查》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篇7
一、审美性观察指导是提高幼儿心理素质的有效策略
审美性观察指导是指在幼儿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等进行审美感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观察指导。普通心理学认为:一般性观察是指受思维影响的观察活动,人们称之为“思维的知觉”。而审美心理学发现有另一种受情感影响的观察活动,把它称为“情感的知觉”,又称为审美性观察。这种审美性观察是指情感参与的观察,带有移情性、愉悦性、选择性等情感色彩的审美知觉活动。对幼儿来讲,这年龄阶段在认知活动方面具有特别强烈的情绪性和异乎寻常的情境性,他们常常把自己的童心、童真、童趣和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心理投入到观察活动中,这是幼儿审美的特点,对此,我们需要加以爱护和引导。然而在幼儿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目前存在着三重三轻的问题,即重智育轻美育;在观察指导中重科学性轻审美性培养;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重艺术技能与知识传授,轻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的陶冶。这似乎成为顽症,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根治。
审美教育,可以为幼儿完满型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幼儿的审美性观察力培养,可以使幼儿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得到和谐协调发展,可以使幼儿的知觉过程更有整体性、直觉性、生动性和丰富性,还可以使幼儿的认识更具有形象性、想象性、情绪感染性和弥散性等心理特征。从小进行审美性的观察训练,是一种新颖的“心灵体操”,它有助于幼儿心灵美的发展。
艺术智慧的发展不同于一般智慧的发展,它并不一定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如果在幼儿时期,缺乏恰当的审美教育,那未幼儿早期的艺术潜能就会随着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和认识世界方式与学习任务的改变而削弱、委缩、消退以至消失。儿童审美心理学研究证明:2岁以后,特别是3岁左右的儿童是审美欣赏发生的敏感期。幼儿期是进行审美性观察能力培养极为重要的阶段,也是幼儿拥有审美的眼睛的关键期。
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是培育幼儿审美眼睛的有效方法
幼儿的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括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审美感知能力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审美心理结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开始。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去感受自然万物中的生命形象,去了解自然万物的运动和变化。幼儿生活在自然中,能从四季的变换中,感受到生命的有序结构和空间行星的旋转轨迹等有关现象。我们就要善于利用这一心理机制,增强幼儿审美感受的敏感性,引导幼儿亲身感受现实世界的运动状态和富有节奏感、和谐感的美感特征,使他们从小具有较为敏锐的感知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文秘站:]们不仅让幼儿以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的变化和美景,而且,还要关注父母、老师、小伙伴中的各种亲切的行为表现,去感受其乐融融的温暖生活,从中得到美的感受,乐的愉悦,爱的体验。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要充分发挥它的审美功能,让幼儿的智慧和情趣,在观察周围事物中得到启迪,为他们心灵美的成长提供源泉和活水。
三、审美性观察指导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
幼儿认识世界主要是通过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艺术的观察来获得美的感受。为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审美性观察指导和操作性研究。
1、运用精密观察法来培养幼儿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变化,具有特有的观察兴趣。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捕捉幼儿的观察兴趣,引导幼儿对自然界中美好的事、物、景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够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在平常中发现美景。
自然界中蕴含着无与伦比的美景,变幻无穷,美轮美奂,这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学会感受自然给予我们的享受。我们在开展亲近自然、拥抱大地的活动中,带领孩子去欣赏野外美不胜收的景色,感受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幼儿观察着花草树木变美的过程;倾听着树枝上小鸟的鸣叫声;观看着眼前飞过美丽的蝴蝶和勤劳采花的蜜蜂;觅寻着刚从泥土中钻出的小草……我们还适时为带有照相机的孩子选择适切的取景视角和拍摄距离,使视觉中心把注意点、趣味点和明亮点结合到聚焦点上,让美景美物的观聚度达到最佳的审美效果。幼儿在自然界中寻寻觅觅,心灵萌动,发现着周围世界的可亲可爱可赏,在内心深处涌现出说不完的美的童话,舒展着自由与欢乐。
2、运用观察性学习指导法来培养幼儿欣赏品质美的能力
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培养,常常是在社会交往中与同伴游戏时得到发展的。他们进入幼儿园之后拥有了同伴世界,获得了许多社会交往的本领,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养成合群性、纪律性、谦让性、互和共享等品质。正如社会认知论倡导者班杜拉所说: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幼儿获得对榜样的观察性学习,需要老师引起幼儿的观察注意,引导观察身边榜样人物的行为和结果,从而提高幼儿欣赏品质美的能力。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观察他人行为时常找别人的差错,见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喜欢在老师面前频繁地“告状”。调查研究表明:在中、大班内,几乎每天有60%的幼儿要向老师“告状”,有的幼儿每天“告状”次数多达5次之多,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和品质美的培养。为了改正这弊病,我们引导幼儿去寻找小朋友之间的“闪光点”,还要求他们看得仔细,讲出道理,做出行动。
审美性观察指导,不仅要孩子看到同伴中的良好行为,还要引导他们感受到行为内在的优良品质。有一次,孩子们学游泳结束忙着洗澡和穿衣时。一个小朋友换洗的裤子找不到了,坐在旁边的成成主动关切地说:“我帮你来找一找!”周围小朋友看着成成的一举一动,从开始想帮助他人找裤子到要将自己的裤子借给他,再到想办法帮助他人拿裤子的童心善举,深受感动,纷纷参加到了关心的行列中。成成设身处地关心他人的好品质,使周围小朋友从观察中得到了教育。
在幼儿个性发展中,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要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重要的教育策略,就是要引导幼儿通过审美性的观察,让他们从观察小动物和关心周围弱者人群中获得一种同情心。
3、运用鉴赏指导教学法来培养幼儿欣赏艺术美的能力
幼儿美术教学是通过造型艺术活动,在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中进行的。让孩子们在对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工艺美术作品、建筑艺术、幼儿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欣赏中,提高其对艺术美的欣赏感知能力。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要求教师引导幼儿以鉴赏的眼光去观察、感受美术作品的塑造、色彩、构图,去观察周
围环境中事物的结构、特征,运动模式,并通过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语言描述来感受艺术作品的造型之美,从而提高审美感知水平。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不仅关注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增长,而且更加重视让让幼儿通过对环境和艺术作品的仔细观察,来加深和提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审美感受。例如:我们在引导幼儿欣赏民间艺术作品时,与他们一起搜集无锡艺人制作的泥娃娃和金山的农民画,让他们从形象生动,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的大阿福和欢快的农家乐中,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独创美,从中获得强烈的美感体验。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要提高幼儿视觉审美水平,就要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视觉资源,发挥幼儿视觉感知潜能,使他们获得和积累丰富而又宝贵的视觉经验,形成敏锐的审美能力,达到“发扬光大”的审美教育功能。名家名作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可以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贴近的题材、表现手法为幼儿所理解的作品。让幼儿欣赏,使他们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境界提高。我们还可以开展“与大师对话”活动,引导孩子们感受美、升华美。我们选择当今世界上杰出的艺术大师丁绍光的妇女画像,让幼儿感受他的造型美特征之。孩子们把赏画中的感受转化为对审美的体验,他们按照对艺术作品美的观感和理解,来表现自己心中妈妈的美丽形象,在画妈妈的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
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引发表意能力,有赖于手眼并用和绘画水平的提高。在审美观察指导中,先要让幼儿观察所画对象,引起观察兴趣,如画“高楼”之前,利用环境优势,带领幼儿有目的地去观察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观察各种形状,风格迥异的建筑,引导幼儿把每座高楼看作一个个艺术品来欣赏、来赞美。作画时。作画时,我们指导他们表现出观察到的美景,使每一幅画都呈现出童心、童真和童趣,使之情趣盎然,各有特色。
四、教师审美水平的提升是培育幼儿审美眼睛的关键
在幼儿审美性观察指导中,教师犹如一位美的使者,除了发挥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之外,其本身应是美的化身,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是美的偶像。要给幼儿一双审美的眼睛,我们教师要拥有一颗超乎寻常、特别敏锐、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当美景、美慧、美德出现和闪射时,我们就能在第一时间敏锐地觉察,并及时地捕捉,使之成为审美教育的资源和教材。
我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努力朝着这一方向铸炼自己的目光和眼力。学习从常景中发现美景,从平常中发现异常,从平凡中发现非凡。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篇8
2008年,上海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我园作为其中幼儿发展评价部分的试点园,在研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此外,我园开展了区级课题研究“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探讨了幼儿发展的综合性和过程性评价问题,积累了开展档案袋评价的实践经验。然而前期的研究也让我们发现,幼儿园的课程领导力在幼儿发展评价方面体现不足,对如何协调运行幼儿发展评价的要素并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重视不够。此外,幼儿发展评价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单一,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由此,我们由前期对幼儿发展评价初步的、局部的研究转为对幼儿发展评价全面系统的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如,项目研究初期,我们将大部分精力倾注于评价指标上。在项目中期评估时,专家的建议让我们蓦然发现,指标并不是评价工作的全部,也不是评价实施的核心要素。在专家引领下,我们重点对幼儿发展评价进行了实践研究,在此基础上全面构建了幼儿发展评价机制,明确了幼儿发展评价各组成要素及运行流程与实施策略。又如,在项目准备阶段,我们开展相关文献研究,制定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进行开题论证,为项目的实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项目的运行阶段,我们对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在中期评估后,在专家引领下,我们进一步理清了项目研究的内涵。界定各类机制的概念,明确机制研究的要素,把握机制运行研究的核心问题:如何保证评价常态运行、如何力求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如何通过研究评价机制体现课程领导力等。同时,我们制订了后续研究技术路线图,包括制定、实施、验证幼儿发展评价机制,然后进行小范围推广论证,最后梳理自选项目与必选项目的关系,使后续项目研究的思路更为清晰,确保研究的顺利开展。
教师们也在循环往复的“问题培训案例培训实践操作交流研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评价理念与方法:“观察一次是不够的,孩子的表现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些指标至少要观察三次以上。”“观察的目的不是评价孩子是否合格,而是要分析孩子目前的发展水平,然后想办法让孩子发展得更好。”
二、主要研究成果
(一)主要观点
1.幼儿发展评价机制的定义
幼儿发展评价机制是指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幼儿发展评价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并协调幼儿发展评价活动的运行。幼儿发展评价机制主要研究幼儿发展评价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如何协调运行的策略。
2.幼儿发展评价机制的构成
幼儿发展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幼儿发展评价的运行机制、再评价机制及保障机制。其中,幼儿发展评价的运行机制是主体,包括幼儿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运行机制和终结性评价运行机制。各机制之间相互作用,以运行机制为主导。以再评价机制为监控,以保障机制为依托,最终实现幼儿发展评价的常态运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机制构成
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机制主要包括明确评价目的、掌握评价技术、确定评价内容、实施评价方法和运用评价信息等要素,以循环的模式进行运作。其中明确评价目的是运行方向,掌握评价技术是运行保障,确定评价内容是运行前提,实施评价方法是运行重点。运用评价信息是运行宗旨,以确保教师常态、有效地开展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
(2)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机制构成
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机制包括明确评价目的、构建评价指标、掌握评价技术、实施评价方式、分析评价信息和调整计划方案等要素。其中,评价方法包括内评与外评,按照一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进行运作,力求客观、有效地开展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实施教育质量监测。
(3)幼儿发展再评价机制构成
幼儿发展再评价机制包括明确再评价目的、实施再评价方法、确立再评价内容和分析再评价信息等要素,主要对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机制和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机制的诸要素及运作方式进行再评价,保证幼儿发展评价机制有效运行。
(4)幼儿发展评价保障机制构成
幼儿发展评价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培训保障和制度保障,其中,组织保障是基础,培训保障是前提。建立通过保障机制,体现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确保幼儿发展评价的常态运行。
(二)实施策略与方法
1.幼儿发展评价运行机制的运作方式
幼儿发展评价运行机制是在幼儿发展评价系统中,以科学、有效运作的过程与方式将评价目的、内容、主体、方法、信息诸要素联系起来,确保幼儿发展评价的常态运行和客观有效。运行机制的运作方式主要表现为幼儿发展评价各要素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1)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是指在一日活动中,以教师自然观察为主要方式,了解幼儿某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重在考量幼儿发展的进步情况和变化过程,进行日常教育手段和活动内容的诊断,以实施发展适宜性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实施策略与方法包括:
①以实施发展适宜性教育为目的,把握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和变化过程。
明确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的价值导向,旨在了解幼儿发展阶段水平和变化,为调整班级课程和教育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②以学习培训为保障,掌握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内容和技术。
参与各种与评价有关的培训学习活动,了解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和培养目标,了解各年龄段幼儿评价指标以及科学观察与评价幼儿的方法,掌握以教师为主体、通过自然观察法收集信息的主要评价方法。
③以凸显评价有效性为前提,有序而又灵活地确定评价内容。
形成性评价多以单项评价为主,教师根据班级教育目标有序地安排观察、评价内容,同时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情况确定观察、评价的内容。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以生活习惯培养为主,可以确定小班第一学期幼儿发展形成性评价内容的侧重点为“生活”领域;又如,园本培训的重点是研究“运动”教材,则可以确定幼儿形成性评价内容的侧重点为“健康与体能”领域。
④以与日常活动相结合为重点,有效地实施评价。
寻求与日常活动相结合,力求评价常态化。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将评价指标转化为观察指标,运用自然观察法实施评价,必要时整合家长、保育员等其他评价主体提供的评价信息。
采用日日看、周周记、月月谈的循环运转方式,即每天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每周记录典型案例,在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中讨论案例中幼儿发展的水平现状及后续的推动策略,在力求评价客观性的同时,确保评价的常态实施。
⑤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袋,运用评价信息实施发展适宜性教育。
将采集到的原始信息(包括案例、作品、照片等)和分析评价信息纳入幼儿成长档案袋,呈现幼儿发展过程。同时,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分析幼儿个体或全体的当前发展水平,反思班级课程与教育教学策略,将分析评价信息运用于完善班级课程和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力求评价的有效性。
(2)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大班结束前,教师、家长等通过观察、测试、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幼儿发展的现实状况作出综合性评价,重在了解大班幼儿最终发展水平,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监测,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园课程作出诊断,以构建适宜性课程,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的实施策略与方法包括:
①以编制、调整课程方案为目的,监测幼儿全面发展水平。
通过教师大会、业务学习,帮助教师了解终结性评价指向幼儿园园本课程,而不是为了甄别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②以开展幼儿发展全面评价为前提,构建园本化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多以综合评价为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评价运行的前提。评价指标园本化的依据为:体现园本特色,体现本地特色,体现生活经验。
③以学习培训为途径,掌握终结性评价的核心指标和技术。
教师通过培训,熟识幼儿发展评价指标;采用建立“数字网格”、提炼“关键词语”、排摸“疑难杂症”、增加“表现举例”等方式,理解、掌握园本化评价指标;采用“问题研讨”,对评价指标进行解读。通过对抽样评价和全面评价的方法与策略的培训,掌握多次信息采集的方法。如,抽样评价技术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抽样评价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对象、信息收集次数、信息采集途径、信息结果判断等评价技术。
④以力求评价客观性为重点,多元主体、多种方法、多次采集实施评价。
幼儿发展终结性评价以内评和外评的方式进行,即班级教师自我评价和其他教师外部评价的方式相结合。
内评在4~6月进行。先抽样评价后全体评价。抽样评价在4~5月实施,一般在每个班级随机抽取6个幼儿,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观察、评价。在实践中检验采集各指标信息的适宜性情境、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发现问题后适时调整和完善:在实践中理解各评价指标的内涵,积累、总结评价经验,为全体评价作准备。全体评价在5~6月实施,采用体检、体质测试、家长问卷、认知测试、幼儿自评、观察访谈等方式采集信息,并结合日常形成性评价信息。对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判断。
外评在5~6月实施,由综合协调组担任外评人员,对象是全体幼儿,采取抽样评价的方式,即在每班随机抽取1/3幼儿,随机抽取评价指标进行观察、评价。个别幼儿的外评信息可以作为内评教师的评价参考,对于表现差异较大的幼儿,可以通过原因分析、重新观察等方式在内外评比较基础上进行再次评价。
⑤以完善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为宗旨,分析信息形成评估报告。
班级评估报告以文字描述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力求结果的客观性。在班级数据汇总的基础上进行全园评估报告,根据内外评结果分析本园孩子整体发展状况,同时比较不同班级领域间的差异,分析原因。在质量监测评价的基础上,对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3)形成性评价机制与终结性评价机制的运作关系
①评价时间上的相互衔接——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在幼儿小班年龄段开始至大班后期,终结性评价在大班后期实施,两者在运行时间上是互相衔接的,确保评价时间贯穿幼儿在园生活的始终。
②评价内容上的相互呼应——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内容的依据都是上海或国家制定的儿童发展评价指标,形成性评价将幼儿发展评价指标转化为观察指标实施评价,终结性评价多运用幼儿发展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两者在评价内容上是相互呼应的。确保评价内容贯穿幼儿的全部发展领域。
③评价信息上的相互补充——形成性评价获得的信息可成为终结性评价的参考,终结性评价可成为形成性评价信息的对照与反思,两者在评价信息上是互相补充的,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客观。
2.幼儿发展再评价机制运作方式
幼儿发展再评价机制是指在幼儿发展评价系统中,运用自评与他评及时对幼儿发展评价运行机制的诸要素和运行方式进行再评价,确保幼儿发展评价的有效运行。
(1)再评价目的——结合园部案头审阅、教研指导等行政管理工作,对终结性评价机制和形成性评价机制进行再评价,保障评价的信效度,提升课程领导力。
(2)再评价内容——根据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不同的运行方式,确定不同的再评价内容,凸显评价实施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再评价内容差异如下表:
(3)再评价方法——结合幼儿园常态工作开展再评价。倡导教师自评,在实践后反复进行再反思、再实践;定期开展组评,开展案例讨论,问题讨论;关注行政评价,通过案头审阅、教研指导。分析评价实施中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给予不同策略的支持与引导。
3.幼儿发展评价保障机制运作方式
幼儿发展评价保障机制是指在幼儿发展评价系统中。幼儿园园部为幼儿发展评价的客观有效运行提供保障,确保幼儿发展评价的常态运行。包括:组织管理架构,确保各部门间的职责清晰,充分发挥组织架构的分工职能;评价管理制度,确保各部门间的工作有效运转,使管理工作规范化。
(1)组织架构。成立行政管理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成员由终结性评价组长(大班教研组长)、形成性评价组长(小、中班教研组长)以及后勤组组长组成。行政管理组对综合协调组、教师、保育保健员、家长以及参与评价的其他人员进行领导与监控,综合协调组发挥上传下达的效能,确保评价人员明确、有序地开展工作。
(2)制定制度。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制度、协调管理制度、教研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宣传管理制度等,体现各层次的课程领导力。
(3)专业培训。开展各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帮助教师做好专业评价理论与实践能力上的准备。
三、研究反思
(一)“理无专在,行无止境”。我们需继续探索。以解决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
在本项目研究中,终结性评价机制的研究关注了大班末期,小、中班末期的终结性评价尚未涉及;在分析形成性评价信息记录时,我们发现教师更多收集的是个别幼儿在个别领域的发展信息,无法监控教师是否关注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评价;作为多元评价主体的幼儿、家长、保育员、保健员等其他人员的评价信息有助于教师评价的客观性,但收集途径还比较单一。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篇9
一、幼儿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
良好的正情绪使一个人感知变得敏锐、记忆获得增强、思维更加灵活,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而不良的负情绪,则会抑制、干扰一个人的各种认知过程,使已有的能力也无法获得正常施展。对于幼儿来说,情绪对他们发展的影响更大。消极情绪不仅影响幼儿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虽然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将情感目标列为首要目标,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关注于幼儿的认知发展。许多教师缺乏对幼儿情绪的觉察和敏感,更谈不上对幼儿情绪的调节。因此掌握一定的培养情绪调节能力的策略对幼儿教师来说必不可少。
二、教师应掌握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主要策略
在心理学上,情绪调节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到了情绪调节的过程、情绪调节的类型以及情绪调节的策略和方法等方面。基于对情绪调节的机制和过程,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维度列举了情绪调节的类型。Dodge和Garder(1991)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将情绪调节区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类。内部调节来源于个体内部,包括对神经生理、认知体验和动作行为的调节。外部调节来源于个体以外的环境(如人际关系、社会文化关系等),包括支持性环境与破坏性环境,其中,支持性环境促进良好的情绪调节,破坏性环境则不利于良好的情绪调节。根据调节努力的程度,情绪调节可分为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修正调节主要对强度过高的情绪进行调整和修正,尤其是消极情绪;维持调节主要针对那些有益的积极情绪,如兴趣、快乐等。增强调节则是对一些需要适当增加强度的情绪所进行的向上调节,这种调节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较少。
三、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
(一)加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间技术环节的建构
笔者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有关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文献非常有限,主要是由幼儿园教师根据平时工作中的经验所撰写,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而将有关儿童情绪调节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有效运用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资料几乎没有找到。笔者认为一方面实践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遇到幼儿情绪失控的问题,令他们很头疼,急需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也很想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而另一方面理论研究却过分局限于实验室,许多理论文章包含了太多的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缺乏对具体操作的指导。如果幼儿园教师直接参阅这样的文章,收效甚微。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间技术环节的构建。这里所说的中间技术环节是指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对实践的操作性指导。这样的构建要求充分掌握当前理论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并结合幼儿园实际问题将这些理论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满足幼儿园教师的需求,才能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这要求构建者既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透彻理解理论成果,又要熟悉幼儿园工作实践,才能完成这样的转化工作。
(二)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
集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主要的活动方式之一,在此活动中由于全班幼儿一起参与某一项活动,相互之间影响干扰很大,经常会因为冲突、气氛的烘托等原因出现幼儿情绪失控的情况。因此集中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良好契机。根据Gross提出的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和反应关注情绪调节,教师应该从活动设计和活动组织的过程两方面注意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情绪,情绪调动起来以后又应该通过哪些活动环节抑制孩子过度的兴奋,避免出现活动秩序混乱,教师失去控制。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反应,视具体情况通过增强、减少、延长或缩短反应等策略对情绪进行调整。
(三)在自由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
自由活动占幼儿在园的大多数时间,此时孩子相比集中教育活动来说能获得更多的自由,较缺乏纪律的约束,因此也更容易流露真实的情绪。教师应及时抓住此契机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根据Saami(1979)提出的问题定向应对和情绪定向策略,教师应分清楚激发孩子情绪的具体原因,再根据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如某幼儿因为在搭建模型的过程中遭遇挫折而引起急躁、愤怒等情绪,那么教师应首先以温和的语调安抚幼儿,然后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完成搭建。随着问题的解决,孩子不但调整了急躁情绪,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又如某两个幼儿因为争抢玩具发生冲突,情绪失控导致吵架打架,教师不应该不问青红皂白进行惩罚,而是应该将两人暂时分开,带离现场,即Saami所说回避负面的情绪或情境,先让他们冷静一会,再跟孩子讲道理。总之教师应结合具体场景灵活运用调整策略。
(四)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策略篇10
关键词:叶圣陶思想;信息技术;歌唱教学;相机诱导
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我们摸索并灵活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借助信息技术,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迁移积累经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激发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与创造。叶圣陶先生倡导的“相机诱导”教育理念指引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对歌唱教学的组织与开展同样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导趣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叶圣陶先生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叶老先生奉行一生的教育原则。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以其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1.引趣——创设情境,引导兴趣信息技术能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创造美妙的教学情境。尤其是动画技术可以表现生活中某些幼儿无法亲自感受的事物或场景。2.激趣——巧设问题,激发兴趣信息技术中的多种效果和技巧,让单一、直白的提问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音乐活动“淘气的小猴”,图谱制作加入了隐藏功能,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平面、固定、静态的图谱呈现。“淘气的小猴把图片给藏起来了,藏到哪儿了呢?”空缺的图谱设计,将歌曲中的难点前置。“找到了吗?在哪里呢?”听一听找一找,幼儿多次倾听与感受歌曲。“谁来把找到的图片放回去,补全图谱?”唱一唱摆一摆,信息技术移动、拖拉的功能再次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难点句的学唱也随之迎刃而解。3.增趣——启发想象,增加兴趣音乐作为一种以时间上的流动音响为物质手段来塑造的艺术形式,无论在时间、空间及意识形态上都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想象空间,幼儿随着无穷的想象而兴趣大增。例如,音乐活动“淘气的小猴”,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故事情节,小猴从乱扔西瓜皮滑倒别人到最后滑倒它自己。幼儿大胆想象小猴滑倒时的神情、动作与姿态,并在饶有趣味的伴奏声中创编不同的滑倒动作。动作和音乐相融合,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再次被激起。
二、导思
叶圣陶先生曾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是为了不教”正与“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互相支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多地是通过感官来获得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而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特性,更能帮助幼儿理解、积累、迁移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1.观察——观察画面,采集信息以往的歌唱教学大多是老师弹唱,幼儿跟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局限在文字符号,对歌词的记忆也是机械记忆。信息技术运用后,幼儿可通过形象的画面进行观察、感知,更快地收集信息,理解歌词内容。例如,音乐活动“萤火虫”,歌词就似一则谜语:“一群星星小又亮,个个长着小翅膀,过草地,穿树林,小灯挂在屁股上。”借助信息技术,将歌词内容制作成相应的拟真画面,以谜面的形式逐层展开,最后揭示答案。通过观察画面循循善诱,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2.比较——前后对比,存储信息比较是思维方式之一,借助信息技术,让幼儿在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中发现规律、理解关系,让学习效率事半功倍。例如,音乐活动“萤火虫”,歌词“小灯挂在屁股上”在歌曲里出现两次,但第二句“小灯挂在屁股上”在唱到“在”的时候有一个四拍连音,为让幼儿形象地感知前后两句的不同,教师采用图谱对比的形式,将旋律的抽象概念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幼儿面前。通过前后对比,幼儿一目了然发现了两句的不同,并在数一数的基础上感知了四拍的节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的知识,存储了关于“四拍连音”的乐理知识信息。3.迁移——迁移经验,传递信息任何教学都离不开知识的迁移类推。借助信息技术,大胆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究、类推迁移、自主建构,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发散思维。例如,音乐活动“萤火虫”最后的音乐游戏,规则较为复杂,幼儿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玩法变成可直接感知的动画。活动中演示动画,并辅以言语引导:“萤火虫排成了什么队形?提着小灯的萤火虫在哪里飞?一只逃,一只追,这个游戏很像我们以前玩过的哪个游戏?”孩子们直接回答:“丢手绢。”经验的迁移让幼儿一下明白了游戏规则,环节过渡流畅,活动更是推向了高潮。
三、导法}
专栏/怎样提高二年级数学成绩?附深度解析!2023年11月08日 09:29--浏览 ·
--喜欢 ·
--评论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涯中,二年级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逐渐增强,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深入。然而,许多孩子在这个阶段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数学成绩不理想。那么,怎样提高二年级数学成绩呢?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个神秘的密码。怎样提高二年级数学成绩?现在分享给大家!一、巩固基本概念和技能1. 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好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和老师要确保孩子能够熟练掌握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基本运算,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关注孩子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避免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导致后续学习困难。2. 提高解题能力解题能力是衡量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家长和老师要教会孩子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炼方法,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同时,要关注孩子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二、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1. 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怎样提高二年级数学成绩?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实验等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从而激发孩子的数学兴趣。例如,可以通过拼图、积木等玩具,让孩子在搭建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或者通过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2.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他们明白数学不仅仅是一堆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例如,可以教孩子如何用数学方法计算购物时的折扣、优惠等,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 规律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确保孩子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此外,还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活动,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适当的放松和休息。2. 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认真听讲是获取知识的关键。家长和老师要教育孩子在课堂上要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既能保证孩子能够全面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也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3.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家长要鼓励孩子主动寻找学习资源,利用课本、网络等渠道进行自我拓展。同时,要教育孩子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培养他们自律自强的品质。家长在知道了怎样提高二年级数学成绩后,作为家长都不应该轻言放弃,家长再忙,再累,都应该多抽出时间花费心思来陪伴孩子,虽然会比较困难,但是只要家长多一些耐心,相信一定会成功的。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接感知信息的方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