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思肤在哪些城市有门店的门店生意好吗?运营简单吗?


“数字化+资本”双轮驱动,成美妆单品牌店进阶发展风向标!
《美妆头条 》新媒体
实体门店的数字化应用,打破运营困局
“数字门店”运营与营销,实体门店赢在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让实体店在互联网时代保持竞争力
数字化+实体店,打造智慧营销新模式
……
化妆品实体门店,在电商冲击、疫情影响(2020-2022年)、成本上涨等多因素叠加影响下,门店零售遭遇“生死劫”——客流、营收、利润“三降”。
陷入“桎梏”的美妆单品牌店,经营更加不易!2023年7月,更有新闻传出——菲诗小铺The Face Shop在考虑是否放弃单品牌店的经营模式。
如今,为了企业生存、市场竞争,也为了企业持久、健康发展,许多美妆单品牌店都将“数字化”摆在的头等的战略位置。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了美妆单品牌店的“核心”举措。
科技(数字)引领未来,金融(资本)赋能发展。美妆头条本期将围绕美妆单品牌店,专门探讨、分析其“数字+资本”双轮驱动进阶发展风向标!
01
“数字化”转型升级
代表们在行动
纵观美妆单品牌店“数字化”,可谓是如火如荼,而其中主要代表有植物医生、婷美小屋、樊文花、 蜜思肤、林清轩、荟宝等,他们在“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中的表现,可以说是“可圈可点”。
植物医生
面对市场竞争与挑战,为了4500家单品牌专卖店管理与运营,植物医生率先创新采用“门店+IT”的精细化运营模式,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加速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通过这个模式,有效解决了门店“无效管理、模式僵化、数据冗杂”等不利于品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植物医生这个创新模式,搭载了一套可实时监控、数据可视化的智能营销数据后台监测系统,并为之配备100多位IT人员进行日常运维。通过数据捕捉、筛选、分析、判断,植物医生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整合优势,从源头实现与消费者之间的高效沟通。
2020年,植物医生数字化“小植商城”运营, 建立了品牌私域流量池,完成与消费者的精准沟通;2021年初,植物医生首家“智能门店”在上海开设, 为消费者打造出更具有体验感、科技感的新型购物场景。
2019年首站“出海”日本市场成功后,2020年植物医生再次“出海”成功——通过亚马逊和虾皮网打通线上渠道,入驻新加坡美妆市场。
植物医生品牌创始人兼董事长解勇认为,面向数字化浪潮,植物医生快速意识到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加速数实融合才是美妆实体店实体美妆行业转型的最终出路。
数字化转型,让实体店在互联网时代保持竞争力,植物医生走在了前列。数字化,让植物医生笃定前行,行稳致远!
婷美小屋
凝聚娇联集团20年零售经验打造“婷美小屋”化妆品连锁加盟品牌,全国已布局全国337个城市,有2000+连锁加盟店,7000+美肤顾问,服务了500万位美丽女性。
价值重塑与升级已成为行业趋势。2022年,婷美小屋开创的“智慧店”——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数实融合模式,或将为实体美妆拉开新的时代序幕。
婷美小屋“智慧店”——店内划分店播区、体验区、社交区、货品陈列区等多板块,基础售卖之外,门店还将达成直播生活化、门店社交化、场景生意化等多功能,在互动社交中提升消费信任感、忠诚度。 同时,智慧店的线上线下分工也极为明确。实体门店以“轻服务+轻体验”为主导;线上主走“爆品”思路,以“定时定量”的精准美肤理念搭设场景化售卖模式。
数智化管理下,便捷化的线上渠道将通过全域流量运维,在趣味娱乐带动消费,并以即时的互动达成社交智能裂变,达成线上线下销售双增长引擎。而数智化主导的数字中台系统,也将“一键实现”门店线上全智能托管,让门店省心既省力。
精细化的流量运营体系,当属“智慧店”核心优势。其核心逻辑在于,借力数字时代的推送逻辑,以智能标签做好用户运维,达成推送产品与消费者的高精准适配性,从而提高阅读率、购买率、复购率。简而言之,智慧店旨在通过解决流量入口、留存及复购问题,打造门店流量优势。
婷美小屋“智慧店”针对传统门店的人、货、场、社交、用户体验五个维度进行了全维优化,打造出了全渠道营收闭环。
2023年,婷美小屋官宣: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开启三域合一新模式(公域、商域、私域三域合一),从获客渠道、成交转化、客户留存、复购增购,到分享裂变,婷美小屋都落实了精细化运营准则,全面致力于解决门店运营难题。
樊文花
樊文花,中国面部护理第一品牌。创新“产品+服务”模式及中西结合的面部护理方式,针对性改善10种面部肌肤,获33项专利,全国门店5000多家,还善面部肌肤到樊文花,吸引超过1000名小红书、抖音达人探店,每年服务2000万中国女性。
抖音平台作为大众重要娱乐方式窗口之一,已经成为大流量关注汇聚地。突破5000家门店的面部护理连锁品牌樊文花,已经在抖音上成功探索出了一些行业可复用运营方法。
1、运营矩阵系统化搭建,优质内容吸引目标客群:利用抖音公域的流量帮门店去引流,提升门店业绩,是当前樊文花品牌门店规模不断扩张下,面临的主要发展诉求之一。
2、沉淀自播能力,吸“睛”吸“进”又吸“金”:直播是和用户线上“近距离反馈”的交互方式,也是获客效率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3、物料进店引导平台复购,辅助运营热度延续。线上线下内容和流量的持续流转,如何使之发挥最大价值,也是樊文花关注的重点。
樊文花品牌在抖音平台的探索合作,不但助力樊文花新增年轻客群,更是让品牌自有会员感觉到便捷和实惠。不论是拉新和业绩提升,都有了显著的增长。据了解,相较于其他平台,抖音的用户年轻化和活跃度更高,玩法更加“生动”、“前卫”、“高效”,未来樊文花还将投入更多人力和资源在抖音生活服务平台上,与其他的门店协同,做好流量,收获更多增长。
特别值的一提的是,樊文花搭建了自运营团队,开启了“美团平台自播”。其直接将线下门店的服务场景搬到了直播间,让用户沉浸式地互动。通过其“中式手法+科技产品”这一面部护理优势,吸引用户完成线上咨询、了解、下单、到店体验这一系列动作,成为美团自播“第一个吃螃蟹”的品牌。
在门店管理与运营上,樊文花牵手金蝶共建国货新零售数字化管理标杆。将基于金蝶云·苍穹,构建“一个平台”,即收银、库存、订货、运营等一体化零售平台;打通“两个应用”,即移动和PC两端应用;服务“四级用户”,即品牌总部、城市分公司、加盟商、门店用户,破除信息孤岛,全方位赋能门店,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降本增效。
蜜思肤
蜜思肤品牌于2011年创立于中国苏州,探索江南肌肤美学,定位“精准养肤”,于2016年新三板挂牌——蜜思肤(836831)。 官网显示,截至目前,蜜思肤门店数量突破500家,会员数量超150万,计划2025年门店数量突破2000家。
蜜思肤在门店数字化运营上,采用“数据经营大屏、移动库存管理、收银系统数字化看板、门店盈利系统、手机活动数据系统”5大工具,精准赋能门店。
线上线下打通一体的“数字化精准服务”。蜜思肤通过围绕线下门店建立“线下门店服务体验零售+线上智慧门店推广裂变+数据运营分析精准运营”的三位一体门店零售运营模式,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借助线上平台,为线下导入更多流量,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
林清轩
林清轩通过购物中心单品牌店渠道这一差异化打法成功突围。自2008年开出第一家店铺至今,林清轩已在全国开出超过400家单品牌店。
林清轩,开创山茶花润肤油。林清轩抗老“小皇瓶”(山茶花修护精华油)在2014年1.0上市即热销,2022年推出4.0 夺得天猫双11面部精华油热卖榜第一名,历年产销累计突破2000万瓶,连续9年在中国高端油类护肤品市场遥遥领先。
2015年,林清轩开始推动数字化,并借助阿里进行新零售的变革。公司跟腾讯在微信支付、微信账号、小程序账号上实现协同,并与天猫、支付宝、小红书、微博、抖音等开展合作,围绕实体,整合全网消费记录,对用户进行数据画像。林清轩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合作,进一步连通线上、线下门店,形成企业的数据资产并打造完整的数据平台和生态。
2017年,林清轩成立了新零售部,研究数字化和新零售如何做、谁来做,并组织跨部门团队落实新零售。
受到疫情影响,林清轩接近一半的线下门店关闭,开业的店也是门可罗雀。2020年初,林清轩踩准“网红直播经济”的风口,转型线上销售。就疫情之下,林清轩销售业绩逆势增长。
荟宝
“国货之光”荟宝自1999年创立至今,已有24年,其始终坚持“专心专意做芦荟”,在芦荟和寻美的路上,不断突破创新、追求完美,凭借发展规模与品牌影响力,在全国各地开创了3700+店面。作为主打芦荟护肤特色的单品牌店,荟宝不仅产品实力雄厚,且打造出了“荟宝芦荟妆园+互联网”新模式,实现了单品牌店系统管理的品牌化、个性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化。
……
近些年,中国化妆品全产业链数字化“竞速”:从原料、包材供应商,到OEM/ODM代工企业,再到品牌商、渠道商,都在持续深化“数字化”,都在“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化”驱动,成美妆单品牌店进阶发展风向标之一!
“美妆连锁的未来,就是‘数字化、电商化、体验化、服务化’。数字美妆连锁,必将出圈!”美妆产业专家姚永斌对美妆头条如是说。
02
资本驱动
蜜思肤“撤”、植物医生“上”
在资本的簇拥下,如调色师、话梅、喜燃等新型美妆集合店近年融资频繁。它们从下沉市场切入赛道,而且逆势崛起。
相比较新型美妆集合店,美妆单品牌店融资少的“可怜”。2016年,植物医生获得由复星集团、磐缔资本领投的1000万元A轮投资;2023年新闻报道,已经开设“美妆店+艺术馆+时尚地标”新型“美妆单品牌店”的花西子,目前正寻求融资,团队已与高瓴资本和红杉资本等接触过。
目前,美妆头条看到的美妆单品牌店通过IPO资本驱动的,主要是蜜思肤和植物医生。
递交上市申报材料仅9天,2023年7月4日,苏州“蜜思肤”撤回IPO申请,匆匆结束了北交所IPO之旅——“美妆单品牌店第一股”闯关告停。
2016-2022年蜜思肤(836831)运营业绩情况:
一个月后,8月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披露,北京“植物医生”已启动IPO辅导工作,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A股上市,辅导券商为中信证券。此举,意味着植物医生,开启了A股上市之旅。
植物医生:蜜思肤,承让了,我要冲击“美妆单品牌店第一股”!
官网显示,2012年,蜜思肤开始布局美妆单品牌店,截至2021年,蜜思肤门店数量突破500家,会员数量超150万人。
与蜜思肤相比,植物医生的“体量”的确远超蜜思肤。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植物医生销售规模达38.78亿元,门店总数达4426家,高于芳香世家(营收28亿元,门店3900家)、樊文花(营收18.42亿元,门店5013家)等一众美妆连锁店,目前应该是国内最大的美妆单品牌店。
2022年中国美妆美妆上市“销售规模”TOP10企业分别为:上海家化71.06亿元、珀莱雅63.85亿元、华熙生物63.59亿元、贝泰妮50.14亿元、水羊股份47.22亿元、逸仙电商37.06亿元、上美股份26.75亿元、巨子生物23.64亿元、鲁商发展(福瑞达化妆品)19.69亿元、丸美股份17.32亿元。如果植物医生38.78亿元、环亚科技20.95亿元上市,它们都将挤进前十位置。
据植物医生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显示,其上市辅导工作的结果将在2023年11月呈现,一切如果进展顺利,植物医生将会在2024年迎来IPO上市成功。
过往来看,美妆本质上是一个营销驱动、渠道驱动、服务驱动的行业。但是,如今已经发展为研发驱动、数字驱动、资本驱动。
企业需要适应这种变化,数字化营销正是应对这种挑战的有力手段;资本驱动,企业才能够快速“出圈”、“破圈”,才能够做大、做强。
03
美妆单品牌店发展简史及趋势预测
化妆品单品牌店模式最早发端于欧洲,创立于1976年的美体小铺The Body Shop可谓是全球化妆品单品牌店的开山鼻祖。此后这一模式在韩国大放异彩,谜尚、菲诗小辅The Face Shop、悦诗风吟、伊蒂之屋等的繁荣即是例证(2003-2013年,是韩国单品牌店发展极为兴盛的10年)。
从雅芳(1998)、佰草集(1998)诞生,到美丽小铺(2004)、果素堂(2006)、汇美舍、嘉媚乐,再到植物医生(2007)、林清轩(2008)、中草集(2011)等面市,是中国化妆品单品牌店“第一阶段”(1998-2011年)——萌芽阶段。
这个阶段诞生的单品牌店许多已经消失或转型,大浪淘沙后,果素堂、植物医生、林清轩、中草集等成为“常青树”。其中,植物医生成为中国化妆品单品牌店的“领头羊”!
蜜思肤(2012)、婷美小屋(2012)、膜法世家(2012)、三草两木(2012)、樊文花(2013)、荟宝(2015)等是中国化妆品单品牌店“第二阶段”(2012-2016年)——蓬勃发展阶段。
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2015年前后是美妆单品牌店发展的高峰期。婷美小屋、樊文花、蜜思肤就是这个阶段诞生和壮大的“优等生”!这一时期,以悦诗风吟、菲诗小铺等为代表的韩系单品牌店在中国大陆做的可谓“风生水起”。
有专业人士指出,事实上,中国美妆单品牌店在发展的“第二阶段”,就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市场竞争格局。
2017年起,中国美妆单品牌店第三阶段。这一年,芳香世家第一家线下门店诞生!自然堂、珀莱雅、卡姿兰、欧诗漫等越来越多的品牌也加入到单品牌店“猎杀”。
……
2023年,东方彩妆品牌花西子开设了首家线下旗舰店——花西子西湖隐园,彻底形成了完整的线上零售+线下体验的消费闭环。花西子、闻献、观夏等线下旗舰店(形象店),是集“美妆店+艺术馆+时尚地标”三合一新型“单品牌店”。
现如今,有人说是中国美妆单品牌店4.0时代,也有人说是5.0时代。
结合中国美妆单品牌店发展简史,以及美妆单品牌店的“困惑”与转型升级现状,美妆头条对美妆单品牌店发展趋势预测与建议如下:
1、中国美妆单品牌店未来必将走向高端,店铺高端化和品牌高端化。没有足够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很难吸引消费者;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无法支撑门店的服务与发展。
2、有人说,单品牌店的成功是始于“品牌”,却败于“单”。最初能吸引消费者的,是其品牌的魅力,当消费者认可其品牌定位之时,愿意为之买单。然而,走到后面才发现,正是品牌的单一性,限制了消费者选择多个品牌的权利。如何破解,是未来发展关键。
3、中国美妆单品牌店“数字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发展大趋势。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开启三域合一新模式(公域、商域、私域三域合一),是单品牌店数字营销的法宝。
4、中国美妆单品牌店要想持久竞争、获利,必须打造“超级单品、爆品”。如植物医生、婷美小屋等都有自己的“王炸”产品。
5、如植物医生、婷美小屋、樊文花等传统单品牌店,大部分是“产品+服务”模式,时代发展进步下,可以学习借鉴花西子、闻献、观夏等全新“单品牌店”——“美妆店+艺术馆+时尚地标”三合一模式。
6、中国美妆单品牌店未来想快速“出圈”、“破圈”,要做大、做强,需要融资、IPO等资本驱动来达成。
监制/ 黄志东
主编/ 陈山花
作者/ 东曦
编辑/ 周业敏
▼ 关注美妆头条 ▼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美妆头条新闻官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2十大消费风口,谁在狂飙?谁在降速?2022-12-26 17:05
新消费 红利
来源:19号商研社(ID:time_biz),作者: 涂梦莹 李馨婷 叶曼至,编辑:洪若琳2023年,谁还有机会?即将结束的2022年,那些曾被视为风口的消费行业,如今过得如何?年初,在经历了2021年的消费投资热潮后,新消费融资进度集体哑火,裁员、闭店、亏损等消息不时传来;到了年中,户外经济大火,露营、飞盘带火一批上下游产品;年末,直播红利见顶已成事实,各电商平台对购物节成交数据也秘而不宣。而在消费赛道的投融资方面,据IT桔子的数据的不完全统计,今年过亿元融资主要分布在食品、酒类、餐饮、宠物、时尚、护肤等。同时,过亿元项目在今年上半年更加密集。消费行为嵌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22年,哪些行业值得被关注?即将进入2023年,它们的前景又如何?01 咖啡:下一步如何“续命”?整个2022年,咖啡赛道还是香饽饽,新老选手不断交锋,其中还有诸多跨界选手。年初,Manner对外宣布,全国十个城市200多家门店齐开,宣告了一展宏图之势。在此前一天,Seesaw Coffee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再次获资本亲睐。融资金额和融资笔数持续刷新。据驼鹿消费研究院数据,2022年上半年,咖啡领域发生14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达18.03亿元,其中有部分融资金额未披露。在咖啡的持续资本浪潮中,连锁化成为主要趋势。最为亮眼的是瑞幸咖啡。除了以绝对的门店优势持续领跑,瑞幸还摆脱了此前陷入财务造假风波的泥潭,在今年实现史上首次全面盈利。如今,其线下门店数量已经超过星巴克中国。而瑞幸创始人陆正耀,更选择重振旗鼓,推出新的咖啡品牌库迪咖啡。上述品牌自诞生以来就是带着咖啡基因而来,但今年“半路出家”的企业却更五花八门。中国邮政第一家“邮局咖啡”年初在厦门落地营业;天津“狗不理包子”成立高乐雅咖啡食品(天津)有限公司,入局咖啡赛道;知名运动品牌李宁、通讯科技巨头企业分别申请注册有关咖啡的商标。在这些跨界选手眼中,咖啡生意纯属锦上添花,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第三空间和身份表达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始终是短暂的,咖啡生意不仅仅是“花点心思”这么简单。在中国邮政、李宁等跨界选手自娱自乐的阶段,咖啡赛道又出现了新的趋势:吹进了另一个资本和流量的风口——直播带货。今年10月,凭借一句“咖啡你冲不冲”的喊麦风格直播间而热度攀升,T97咖啡成为了迅速出圈的咖啡新品牌,不仅1周销量翻7倍,创始人甚至不断放出的豪言壮语,一年内要开出1001家门店,未来做到中国咖啡全行业第一。但随着热度减缓,这场咖啡品牌的魔性带货只是昙花一现。热度总会稍纵即逝,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不管哪个品牌都难以真正“续命”。2023年,咖啡下一个热点还会出自于哪里?02 新茶饮:卷不动增速卷投资与咖啡相比,新茶饮们在2022年略显黯淡,整个2022年似乎都在调整步伐。喜茶、奈雪的茶在年初便带头降价,一改以往盯紧高端市场的姿态,将众多产品均价下降至30元以下,释放出向“下沉市场”进攻的意味。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回顾2021年,新茶饮配料卷出天际,热衷于不断挖掘小众水果,但到了2022年,几乎只有椰子带来短暂热潮,更多品牌转向冲击线上直播最后的流量红利。头部品牌奈雪的茶、喜茶带头切入直播腹地,书亦烧仙草、古茗、茶百道等腰部茶饮品牌紧跟入局,线上直播一时间成为各品牌商家的营销标配。茶百道更是公开发布战绩称,2022年,品牌在抖音持续成长,多次斩获数千万级的直播业绩。各大品牌卷入线上战场之余,靠平价奶茶年入百亿的蜜雪冰城,意图冲刺上市的消息逐步落定,赚足了业内所有目光。但在增量有限、存量博弈的当下,“烧不动钱”的新茶饮们,在2022年更多忙于降本增效,同时寻求新增长曲线。喜茶旗下位于深圳南头古城的首家“喜茶手造”奶茶店宣布关停,此前还关停了子品牌“喜小茶”。但与此同时,喜茶也在今年底宣告进一步开放加盟,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的店型展开事业合伙业务。奈雪的茶今年专门成立了投资公司——深圳美好自有力量投资有限公司,而整个2022年,奈雪的茶在投资方面动作频频。12月,更完成新茶饮行业今年最大的投资,以5.25亿元收购乐乐茶。在此之前,喜茶、蜜雪冰城也均有当VC的经验,成为手握资本的投资人。新茶饮品牌以不同方式争取新的增量,背后是难以忽视的焦虑。未来,品牌需要思考匹配和满足消费端的诉求,进一步破解目前的同质化竞争,才能活得更踏实、长远。03 美妆上市潮:冷静过后的新转折2022年,美妆零售市场正在“缩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的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3084亿元,同比下滑2.8%。但国货美妆却迎来上市融资潮。据真探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19家国货美妆相关企业有上市计划与动作。其中,有7家都是“美妆品牌”,分别涵盖医美与护肤两个细分领域。从医美方面来看,今年1月,在新三板挂牌的创尔生物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材料,现已获受理;6月,已在A股上市、素有“医美茅”之称的爱美客正式向港交所重新递交招股书,向“A+H”医美第一股进发;9月,敷尔佳在深交所创业板IPO顺利过会;11月,“胶原蛋白第一股”巨子生物正式登陆港交所。毛利高企,利润可观,让不少医美企业“价值连城”。目前,“医美茅”爱美客市值已过千亿元,巨子生物市值已超300亿元。护肤方面,拥有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品牌的上美集团在今年1月和10月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目前已通过聆讯;6月,以水润护肤著称的蜜思肤正式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期;11月,中草药护肤品牌相宜本草与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除了品牌企业,在今年企划上市的国货美妆相关企业中,拥有联合利华、韩国谜尚、丸美股份、拉芳家化等多个大客户的美妆代工企业芭薇股份,也在今年3月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期。今年频频涌现的“上市潮”,藏着美妆行业环境的新变化。去年12月,《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正式生效,进一步遏制行业乱象,加强行业规范。业内普遍认为,该规范的出台,部分不合规的中小企业将被逐渐筛除,并给予更符合“功效评价”规则的企业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在今年美妆零售成绩普遍下降的大背景下,上市融资进行创新转型,是韬光养晦、养精蓄锐之举。不过,迈过上市的第一道坎后,在内卷的赛道中,美妆企业仍需寻求第二曲线。04 餐饮上市潮:雷声大、雨点小2022年的另一上市风口,集中在餐饮企业。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已有10家餐饮企业先后提交招股书准备上市。企业类型多样,初代网红餐厅绿茶、外卖披萨之王达美乐、国内第四大火锅品牌捞王、麻辣烫之王杨国福、乃至乡村基、老乡鸡与老娘舅三大中式快餐连锁品牌,都赫然在列。跑步上市的餐企背后,都是上千亿规模的细分品类赛道。与此同时,知名度高、发展历史长、门店网络规模化与经营品类标准化,则是上述餐企的共同点。餐企何以扎堆上市?这背后的时机考量,显而易见。近年来,线下餐饮客流受限,叠加高举的人工与原材料成本,餐企经营长期承压;而当行业加速新陈代谢时,对于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大型餐企而言,逆势抄底扩张,也是千载难逢的发展节点。无论出于哪一原因,上市募集资金,都是餐企突围的快速路径。拥抱资本市场的愿景美好,但从眼下情况看,餐企上市潮只能算是雷声大、雨点小。IPO进程最快的达美乐,上市主体达势股份原定于12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但却在此前发布消息称公司决定延迟全球发售。此外,其余餐企基本处于披露招股书或招股书失效状态,上市前景并不明朗。尚处低迷的餐饮消费环境固然是导致上市进度受阻的外部因素,但这背后的另一大原因,或许是餐企业绩上的瑕疵。近三年来,上述餐企的营收增长主要依赖于门店规模扩张,利润层面则基本是增收不增利,但作为业绩重要指标的翻台率,却基本处于停滞或甚至下滑的状态。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上述餐企规模与知名度有余,能带来的想象力却不足。出道14年的绿茶餐厅,至今出圈的仍是成名菜品面包诱惑;捞王主打的猪肚鸡白汤火锅,在内卷激烈的火锅领域早已算不上新鲜;而号称麻辣烫之王的杨国福,在靠着加盟模式开疆拓土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难解。餐企上市潮背后,中国餐饮行业拐点已至。当市场不确定性提高,拥抱资本、扩张门店网络、加码供应链,是大型餐企变局中更上一层楼的必经之路。但在求稳求大之余,如何为喜新厌倦的食客持续提供新鲜感,是这一阶段餐企的必修课题。05 户外经济:尝鲜者众,行业亟需规范没有一片空地能够在2022年全身而退。这一年,你很难找到一片没有飞盘的足球场、没人露营的郊外荒地,又或者是一条没有人骑行的绿道。这一年,人们将休闲娱乐的目光转向城市内部。低门槛、强社交的飞盘运动,成为新兴热门运动;近郊的露营活动,成为人们逃离喧嚣的选择;骑行则让人们将日常健身需求转化为用车轮丈量城市。也因此,这一年里,露营产业井喷,飞盘社群如雨后春笋,骑行装备开始走俏。4月,户外装备品牌挪客Naturehike完成近亿元融资,同月,青山资本独家投资了户外生活方式品牌ABC CampingCountry;电商平台上冲锋衣、帐篷、户外桌椅等户外装备均出现50%以上同比增幅;小红书上与“飞盘”相关的搜索数连续数月出现爆发性增长;随着骑行热度攀升,热门自行车型更是“一车难求”。不过,狂飙式发展,也带来发展乱象。目前露营地运营方的背景参差不齐,很多露营运营方在户外生存知识方面都还有所欠缺;而汹涌而来的流量,与新兴而水平参差的飞盘俱乐部,也让飞盘专业人士感到困扰。随着户外经济热度攀升,关于露营地或飞盘社群体验不佳的非议也逐渐累积,如今,旺季过去,消费者也开始趋向于理性。乱象的背后,是户外经济业态的“先天不足”:露营与飞盘本就属于小众运动,只是因为疫情的催生,才在短时间内快速走向大众。然而,当尝鲜者众,而行业底蕴、相关人才培养又尚未跟上时,便造就了当前鱼龙混杂,行业尚未建立起秩序的伪繁荣状态。冬天到来,户外经济进入淡季,行业拐点也随之而来。行业冬眠期,对从业者而言也是经营动作的关键调整期。经过一年的孵化,2023年,户外经济仍将保持热度,不过,发展状态将有所改变。从粗放增长转向规范化运营,将是户外经济的必经之路。06 精酿啤酒:仍需时间沉淀在小资情怀的推动下,由精酿啤酒掀起的新风口仍在吸引一大批人入局。天眼查APP显示,截至今年12月,2022年共新注册超1500家精酿啤酒相关企业,相比较于去年全年啤酒新增注册企业的1378家增长22.0%,目前全国共拥有约4400家精酿啤酒相关企业。啤酒行业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国内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将达到875亿元,渗透率为11%。精酿啤酒让资本“上头”。据酒讯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数十亿元融资涌入精酿圈,其中备受青睐的多为成立不久的新兴品牌。今年1月,成立不足一年的锐恩精酿,斩获蓝海众力资本数百万天使轮融资;2月,“Vanbeer梵波精酿”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由36氪领投,嘉悦资本跟投;4月,重庆十七门精酿啤酒启动A轮融资,获希达资本战略领投;6月,蒸汽熊精酿、酒星计划分别获得数百万天使轮、种子轮融资,“鲸都鲜酿”获千汇资本种子轮战略投资;7月,无醇精酿啤酒品牌“新零啤酒”完成Pre-A轮融资。尽管融资不断,但精酿啤酒在“有利可图”这件事上却遇到瓶颈,尤其是小酒馆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2022中国精酿酒吧白皮书》显示,仅有2.5%的精酿酒吧有“可观利润”,77%的精酿酒吧“勉强维持”,20%的精酿酒吧“还在贴钱”,8%的人打算关店或减少规模。以“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为例。今年上半年,海伦司增收不增利,并关闭近百家门店。东方证券预计,2022年全年,海伦司关闭门店数将达到130家。与新品牌仍需时间沉淀不同的是,部分老牌企业正在利用此前的积累走向个性化、定制化、高端化发展。比如,京A啤酒融入了北美精酿啤酒的风格和工艺,正试图走出国产精酿的差异化路线;燕京啤酒则选择了王一博、蔡徐坤等流量明星推出高端精酿啤酒,来触达更年轻的高端消费者。精酿啤酒依旧人来人往,但热潮已逐渐回归理性。07 NFT数字藏品:野蛮生长这一年2022年初,“元宇宙”大热,NFT数字藏品顺势成为一众消费品牌借助元宇宙赚钱的制胜法宝。从运动品牌来看,耐克成为今年NFT的头号玩家。今年4月,耐克发布虚拟运动鞋NFT系列,并在7月与CLONE X合作推出联名系列NFT。Dune Analytics平台数据显示,耐克通过直接销售NFT获得9310万美元收入,通过NFT在用户之间的换手交易里获得了9217万美元的特许权使用费(创作者版税)。国产品牌方面,今年3月、5月,特步先后推出数字藏品“160X-Metaverse”、“国速1号”;4月,李宁买入无聊猿NFT,并计划在今年与腾讯天美工作室合作,将旗下NFT元素融入到元宇宙游戏;同月,361°推出“我是东方未来”系列潮玩数字藏品;而安踏则是借着冬奥会的东风,发售相关数字藏品、推出三大数字空间。不仅是运动品牌,就连餐饮品牌也对NFT有所涉猎,早在去年12月,奈雪的茶便发售了NFT盲盒以探路元宇宙。今年1月,百威旗下品牌BudLight NEXT推出NFT;3月,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提交了NFT及元宇宙相关商标申请;9月,星巴克NFT计划正式落地,将NFT融入新会员体系,用户可用信用卡购买 NFT,无需注册加密币钱包。潮人明星如周杰伦、林俊杰也来分一杯羹。今年1月,周杰伦在元宇宙平台发售一万个单价为0.26以太币(约人民币6200元)的幻象熊,仅在40分钟内便售罄,总销售额达6200万元;8月,周杰伦打造由5首DEMO组成的数字空间,并以盲盒形式限时售卖。而据福布斯报道,歌手林俊杰加入了一个于今年1月成立的NFT社区ARC。天眼查APP显示,截至2022年9月,国内与数字藏品相关的企业约有90家,其中,近50家为2022年新成立。《2022上半年全球NFT数字藏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预计,中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295.2亿元。毫无疑问,顺着元宇宙的东风,NFT数字藏品在2022年成为风口。但与此同时,NFT数字藏品新兴、暴利、缺乏监管的特点,也让机遇与风险并存。今年4月,周杰伦价值300万人民币的无聊猿NFT被黑客盗走。在黑猫投诉平台、小红书等平台上,有消费者也表示自己曾遇到过藏品被盗卖、平台圈钱跑路、藏品不值钱等经历。2022年临近结束,NFT热度已有所减弱。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NFT数字藏品也将从野蛮生长的初级阶段过渡到有制约、有规则的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提出坚决不在NFT底层商品中包含证券、保险、信贷、贵金属等金融资产,不通过分割所有权或者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质化特征等六大主张。08 仓储会员店:新鲜感过去后,怎么办?这一年,关于仓储会员店能否成为大卖场出路的讨论,不绝于耳。这与零售行业趋势有关——线下零售行业已经饱和,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各商超卖场一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仓储会员店成为线下零售的一个热门业态,尤其是今年。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仓储会员超市行业同比增长12.3%,市场规模达304.3亿元。据预测,2025年数据接近400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超10家零售企业布局仓储会员店,一年新开的仓储会员店数量超过100家。零售商超品牌们一度信心十足。Costco、山姆早已率先站上风口,布局中国市场;推出盒马X会员店的盒马鲜生,喊出打造中国人会员店的口号,而家乐福早已计划3年内将200家传统大卖场升级改造为100家会员店。但实际上,如今便下定义仓储会员店是否为大卖场出路还为时过早。会元店模式无疑在短期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消费体验和购物选择,但新鲜感过去之后,如何保持经营现状,仍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各零售商超品牌如何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打造消费粘性;又如何在面对供应链、选品、人群定位等核心实力面前,更具有话语权?依然是一大挑战。09 宠物经济:眼前规模不是一切随着养宠人群的规模不断庞大,宠物衣食住行的细分赛道热度仍在攀升。火爆可从数据中窥得。今年11月,魔镜数据对天猫“双十一”预售情况进行统计,大部分行业预售额均有不同幅度下滑,但宠物相关市场增长亮眼,预售额增长44%。京东发布的《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养宠家庭达到9147万户,预计2022年养宠家庭将超1亿。热度与机遇之中,宠物赛道正在加速与资本接轨。2022年年底,天元宠物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这也意味着,中国A股上市宠物公司已经有6家。随着比拼不断激烈,宠物市场趋势转向智能化发展。小米、美的以及海尔等新兴、传统家电科技品牌纷纷入局分羹,还有专注于海外的国产宠物品牌多尼斯,早已赴美上市混得风生水起。不过,没有任何一门生意的轻松好做。眼下宠物经济看似一片蓝海,但实际依旧存在多方制约,相继而来的竞争压力显而易见。例如,多数贴牌代工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尤为明显的宠物食品市场,国内品牌为海外品牌“打工”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此外,多数国产宠物食品企业始终处于低端领域,价格带难以提高,终其原因还是核心竞争实力不足。长远来看,验证宠物经济赛道价值不止是规模那么简单,行业未来的挑战依然不小。10 预制菜:机会留给长期主义者或许没有一个赛道,会像预制菜这样在一年内快速经历洗牌。预制菜,又名半成品菜,即已经在工厂搭配好且经冷冻或真空包装保存的菜式。很长一段时间里,预制菜的主战场都在B端。然而,随着餐饮企业标准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当代年轻人宅文化、一人食需求的进一步升级,2022年初,伴随着年夜饭消费图景,C端预制菜一炮而红。各方关注让预制菜相关企业股价飙升、泛餐饮企业纷纷在领域内推出产品,赛道热度也引来众多风口追逐者的入局。年初,陆正耀推出了“舌尖英雄”的预制菜新项目,以加盟商的模式拓宽市场,并一度传出要在5个月内落地3000家门店的计划;7月,趣店CEO罗敏召开趣店预制菜战略发布会,喊出“今年要开出1万家店”的口号,在引发广大争议后,项目偃旗息鼓;到9月,舌尖英雄第一批加盟商已先后关店退出市场。预制菜无疑仍值得期待,但如若只是想赚快钱,缺乏长期主义的深耕精神,则难以为继。随着行业泡沫的出清,行业也进入全新发展局面。未来,预制菜领域内,产品研发端与渠道端等产业链上的各环节企业,将进行实力比拼。无论是在水产食品或者速冻食品领域拥有多年技术积淀的国联水产、安井食品;还是具备强渠道与市场洞察能力的线上下渠道商盒马鲜生、叮咚买菜与沃尔玛等;又或者是拥有强大产品研发能力的各大知名餐企,目前都已在预制菜领域内有持续而稳定的销售表现。如今,又一个年夜饭节点要来临,发展更成熟的行业、与准备更充分的预制菜玩家们,即将迎来新的试验节点。[本文作者19号商研社,i黑马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time_biz)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蜜思肤在哪些城市有门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