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一下,大礼不言言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作者:Oryx王家
来源:家哥的小黑屋(ID:wj_blackbox)
我是以投资人视角来看的。
看年报,最主要的目的,是 了解一个公司是怎么赚钱的;最主要的作用,是评估 公司股票未来价值是否提升。
本来希望写简单的科普,但是按照我的风格写简单了,肯定大量跳步,所以作了一次比较详细的科普,穿插了一些小例子。
12000多字,可能需要半小时,请大家耐心阅读。或者先收藏着,用到时回来备查。
你可能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快速阅读的方法,相信我这是一个阅读框架,当掌握了这种模板化的阅读方法后,剩下只是时间上的磨炼问题,熟能生巧。
如果是第一次覆盖一家公司,可以完整地按照以下步骤完成;如果很熟悉了,可以把你已经形成的要点做一次重新梳理。
Step 0 我们看年报是为了什么?
解释一下。
作为投资者,如果你希望通过研究一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寻找投资机会。意味着你认可价格会围绕价值波动,需要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去计算公司价值。
分析公司历史,与猜测公司未来。
业务端,和财务端。
作为投资人,公司年报就是他们的体检报告,财务报表是体检的重要数据,业务讨论(业务概况、经营讨论、重要事项)的表述就是诊断的总结与评估。
分析历史(财务、业务)——>评估财务数据及业务讨论——>去伪存真——>得出评价结论
阅读年报后,有以下几种用途:
完整全面的投资分析;
完成DCF模型、比较法估值模型里的相关参数、假设;
写作行业监控/竞品分析报告;
写作财经新闻;
对于我来说,所有关于年报的分析都会做进DCF模型中,不至于让我的分析变成简单的观点和数据堆砌,示意一下:
对于写作报告的人来说,你也可以制作自己的模板,哪些指标或分析放在哪些段落。
本次介绍就不进行更深入的如何制作模型、如何写作报告、如何做新闻的部分了。
Step1 了解行业
下面我们要开始纯干的部分了,先给大家上一个图,我自己习惯的一个分析框架:
上面的图,最多只到4级菜单。
不同行业、不同公司都需要添加不一样的第5级或者第6级菜单,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这里就写到我觉得合适的级别位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适当补充。
如果年报里有相关内容,主要工作就是阅读和判断真实性;如果年报里没有相关内容,留个记号,自己通过找人、上网、亲自调研寻找。
在开始阅读一家公司的年报之前,一定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就是对上市公司所在行业有一个了解。
有的人在对行业很陌生的时候,直接开始阅读年报,会有几个问题:
分析不对路子,比如你拿着财务分析教材去看手游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显然有问题;
找不到合适的分析工具,比如你要是不知道房地产行业的运行规则,直接拿前三年销售做线性回归,错的连亲妈都不认识;
甚至都不知道该看哪些内容,比如你要是不知道一个行业是不是出口导向型,都不知道去看国际宏观经济和汇率走势;
还有很多坑.........
所以在阅读年报以前,务必先了解行业。
有些上市公司的年报非常温馨,他会把行业的盈利模式介绍一遍,这种情况在美股更常见,A股上市公司就不愿意这么费劲——科普这件事情并不要求强制披露。
有以下几个要点我认为必须提前阅读:
市场特征: 自由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这决定了行业内部玩家的定价策略、成本控制能力、市场分割特征等因素,比如分析两桶油,寡头市场里你就自然而然知道定价相关驱动力与影响因素;
是否为周期性行业: 这非常重要,我们一般认为有色、钢铁、建筑建材、房地产、金融(等等等等)都是周期性行业;白酒、农业、餐饮、食品饮料(等等等等)属于非周期性行业。区分是否为周期性行业,对你评价一家公司影响巨大。比如一个连锁餐饮一路业绩下滑,它可能真的不行了,但是一个做稀土的,一路下滑可能只是探底过程,有一天会回来;
行业阶段: 新兴行业/增长行业/成熟行业/衰退行业?这有助于你去分析公司的各类指标,特别是增长能力。都是20%增长,对于一个芯片公司可能就是不及格,但是对一个钢铁企业,那简直是爆炸了;
对资产依赖程度: 重资产/轻资产?这个不用多解释,重资产行业你去看人效作用没那么大;轻资产行业你盯着折旧也没太多意义;
行业驱动力: 政策驱动/产品驱动/销售驱动/运营驱动/资本驱动?这有助于你迅速定位到底哪些财务指标是你应该关注的。比如游戏行业你就得看几个拳头产品的数据,比如有色行业你就要关注除了市场价格外它们的资源储备,又比如信托公司你就得去看它们的投资回报和坏账情况;
其他一些要素: 地域特征/客户分层/产品波动性,etc。
只有预先储备了行业知识,你阅读上市公司的年报才能更高效。
Step2 弄明白一个上市公司的基本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决定了我们在后续阅读业务分析+财报的时候,关注那些段落和财务指标。
即使同一个行业,不同公司的商业模式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年报都会稍微提一句自己的商业模式。同样,这多见于美股公司。
一般来说,最粗放的分类方法包括线型公司、平台型公司。如果不能区分公司的类型,我们很多分析都是错误的,举个例子:都是给别人授权品牌,很多品牌仅仅是给授权使用并不参与任何生产过程,这是典型的平台型企业;有些品牌深入参与设计、品控、销售,这就很类似线性公司。
(如果你有自己的一套划分商业模式的手法,只要能够更准确地帮助识别商业模式,都是可以的)
线型公司——公司为客户直接提供价值,直接从中获益,以此向下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我们首先可以划分为To C和To B型公司。
1)To C——终端产品与服务直接卖给个人
我们需要在年报中找到以下个关键要素:
什么产品?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实物/虚拟(边际成本,比如分析纯硬件和硬件+增值公司的不同);
高单价/低单价(消费决策机制,比如分析白电和小家电的不同);
奢侈品/必需品(消费弹性,比如分析疫情对高端白酒和低端白酒的差别);
高毛利/低毛利(产品盈利方式,比如分析潮牌和普通服装的不同);
高频/低频(消费节奏,比如分析商旅酒店和度假酒店的不同);
其他我们认为有助于了解一个产品到底有哪些特性的要素;
客群什么特征?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是否有地区性(产品扩展及增长空间,比如分析地区餐饮和全国性餐饮);
年龄;
支付能力;
有助于更精确描绘目标客户的一系列画像;
解决了消费者怎样的需求?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基本需求还是高级需求;
个人消费需求/家庭消费需求/送礼需求/社交需求;
其他我们认为的重要需求,有助于我们判断未来;
如何实现销售的?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主要渠道;(例如:线上/线下、合作/自营等)
营销方式;(例如:裂变、打折、代言等)
品牌力;(比如白酒、食品饮料行业要特别注意这点)
其他我们认为有助于分析“产品如何找到人”的要素;
2)To B
我们需要在年报中找到以下个关键要素:
什么产品?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实物/虚拟(边际成本,比如分析纯设备和设备+咨询公司的不同);
大额/小额;(采购决策机制,比如分析大型软件和SAAS软件,评估销售增长特征);
长期/一次性;(收入模型)
过程产品/终端产品(借以分析各项财务指标影响因素);
高毛利/低毛利(产品盈利方式,比如分析通用设备和特种设备的不同);
高频/低频(消费节奏,比如分析数字广告和传统广告的不同)
其他我们认为有助于了解一个产品到底有哪些特性的要素(公司通过什么方式、在多长时间、以多大代价、卖给怎样决策流程的、什么客户、满足他们什么样的需求?);
产业链什么位置?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上中下游;
市场地位(垄断、头部);
多行业通用/垂直行业专用;
其他有助于我们分析公司议价能力、定价能力、价格销量的要素;
客群特征?我们可以继续细分,举例:
大B/小B;
G;
在客户采购中的地位(主营业务、通用业务、边缘但必须业务);
客户决策模式(谁出钱、谁获益、谁拍板等);
其他有助于我们理解销售对象采购细节的要素;
平台型公司
公司为买卖双方或者多方提供各类交易的场所,从撮合中获益,以此向下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我们需要在年报中找到以下个关键要素:
怎样的平台价值?信息/交易/履约/混合
技术驱动/资源驱动/规模驱动(上市公司一般会进行夸张,这个问题一般要我们自己寻找);
平台对谁收费?怎么收费?对哪类资源收费?
平台参与方都是谁?
B/C/G;
分别有什么特点点;
平台满足用户怎样的需求;
其他有助于分析用户粘性、付费意愿、续费意愿的要素;
对To C和To B平台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大家可以自己去补充
C端交易价格透明、决策时间短、决策流程长、标品居多,etc
B端交易价格不透明、决策时间长、决策流程长、非标居多,etc
混业经营公司
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混业经营现象,除了上面对不同板块一一进行分析以外,还要研究不同板块间的协同作用(Synergy,包括业务上、财务上协同)。
是否能够实现交叉销售;(做零售的自己有品牌,做社交的自己有直播或游戏)
是否能够平滑业绩(比如某些板块好的时候另一些板块一般,某些板块一般另一些板块好——白酒、食品饮料);
是否有财务协同(比如赚钱的板块和现金流好的板块,可以在财务上互补);
Step3 业务总览
年报最开始的部分一定是公司管理层对集团业务、战略、市场和重点数据的解读。
如果对行业有了解,对公司商业模式有了解以后,我们对业务总览部分要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阅读:
1)根据对行业和公司的理解check管理层讨论
实操过程中可以做个表格,画√画×
公司对行业的分析与我们自己的分析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给出的理由是否合理?(举个例子,明明是自己产品不给力,说市场不好,这就有问题了);
公司对市场的展望是否和自己的分析一致,如果不一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否合理?如果行业分析能力不强,可以多比较几家同行业公司的观点;
公司战略是否有重大调整或新业务线,如果有调整出于什么(政策、行业发展、经济周期等)目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如果改变,那么套用旧分析方法肯定是有问题的)
公司提示的风险,这点很重要,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年报喜欢把所有相关风险全部列出来,但是有些更重要,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对不同风险进行标注。(比如公司1%的产品出口,原料全国产,有的也会把汇率风险放进来,但是这个风险对后续分析就不那么重要)
组织架构调整——意味着对不同业务线重视程度的变化、对不同产品线资源的投入会变化;
管理层讨论,我们在对数据分析后还要回来再看一遍,第一遍是粗看。
2)查看对本公司来说重要的指标
业务讨论部分给出的指标都是很重要的,可以节省大家阅读财报的时间。
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不一定全面,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在step2自己事先准备好一个重要数据表格。如果年报中没有这个部分,那就要自己去下面或者其他信息渠道寻找。
将本部分数据填进去。我们举个例子:
我比较熟悉SAAS行业,非常重要的数据是现有付费客户数,客单价、续费率。
又比如游戏公司,旗舰级游戏要单独建立模型;
再比如有色行业,你可能要把市场价格在报告期的走势补充进去;
还比如互联网平台,你可能要把UV、PV、用户市场数据找到;
或者比如说存货占资产比相对高的企业,要研究存货价值;(手机存货、白酒存货、资源存货都是很不一样的分析标准)
等等等等,这也是为啥科普文没办法写太深,我自己擅长的行业也有限。
这部分结束后,我们需要开始阅读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核心工作就是 证实/证伪公司自己的说法。
所有分析, 同比、环比、行业平均比较都是必要操作,我下面就不重复了。几个小提示:
对异常数据大家(太高、太低、暴涨、暴跌,都要用显著颜色标注——事出有异必有妖)要拿出120个小心;
利润表好操作、资产负债表稍微难操作、现金流量表最难操作,数据冲突的时候我习惯看现金流量表(原理是这样的,现金流量都必须和银行打交道,和银行共谋是更难的);
插播一下只看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框架:经营活动现金流,经营活动是否赚钱;投资活动现金流,资金投资再生产的效果及态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公司对股东、债主资金的态度(要/不要);基于流量表的各类组合,可以佐证我们对企业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的态度。
我个人不太习惯三张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一张一张的看,而是按照几个公司经营的重要能力,在不同的表格里寻找答案。
Step4 盈利能力
这个部分很多财务书都会教,我也就是做个搬运:
1)和公司经营相关的各类盈利指标(margin),网上都能查到具体公式,我就不写了
销售毛利率;
销售净利率;
OCF margin,FCFmargin;(这个就要去现金流量表里的数计算)
EBIT/EBITDA等各类你认为更好地评估一家企业盈利能力的margin;
强调一下,不同公司,主流评估盈利能力的margin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行业充分市场竞争,直接成本*20%就是终端售价,这个时候你看毛利率就看不出太多端倪。又比如有些行业,其内部折旧政策千差万别,你有EBITDA margin就好一些。还是一句话,选什么指标需要你有行业积累。
2)和资产相关的各类盈利指标(margin)
总资产回报率;(这些都需要结合资产负债表数据)
净资产回报率;
其他我们认为合适的,可以更好地体现持续经营过程中,资产回报情况的margin。(比如我可能不会觉得那些持有很多住宅地产的实业公司,对持续经营有什么帮助,顶多就是未来资产处置有个一次性收入而已,大家可以搜索一下卖房子防ST的新闻)
Step5 运营能力
产品好,还需要运营的配合。再好的产品库存管理不好也有卖不出去的风险,再大的销量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也占用资金。
1)企业内部各类周转率
存货周转比率;
固定资产周转比率;
现金循环周期;
其他教科书上评价标准;
核心的目的就是评价企业内部,有效利用资金、资源,运用资产的能力。
2)与上下游的各类周转率(供应商、买方)
应收(率、天数、DCS等等等等,下同);
应付;
应收应付的坑比较多,建议大家去看一下高手的分析思路。
本质上应收是借钱给你的下游,类似短期债券投资;应付是你从供应商融资,类似短期债务。一旦和金融相关,这魔术师们操作空间就会很大。
举个简陋例子,应收账款核销,上市公司体外或者找一家公司,注资专门收购应收账款(这个是合规业务),收不回来是体外公司的问题,但是上市公司留下了干干净净的一张表。
3)各类费效比
人效比;
营销费用比;
管理费效比;
对于披露项目和产品细节数据的,可以自己构建评价模型(比如互联网的获客效率)
费效比的评估,非常依赖对一个行业和一个公司业务的理解。正确进行评价,或者说读懂这个部分,需要一定量的行业数据储备和知识。
就用互联网的例子,新客获客成本,有人就是50块,有人要200块,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网友,没几个互联网老法师,真看不懂数据。
Step6 财务能力
上市公司财务能力非常重要。
经营公司是个赚钱花钱的过程: 现金——资产——产出——现金;
经营产生的现金与外部融资得到的现金必须有一个很好的配比,也就是我们说的比较健康的“资本结构”。
我们需要在年报里找到以下几个重要指标,目的是分析一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能力,出色的表现是对公司主营业务的良好促进。(当然,不同行业对资本市场的依赖是不同的,还是要求我们对行业有一定了解,比如地产公司和游戏公司,对资本市场的依赖差得会非常远)
1)融资能力
增发能力(股权融资能力),有两件事情需要解决:第一是判断公司是否通过增发稀释现有股东股权,防止被收割;第二是假设我们判断增发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要了解公司在股权资本市场上融资的能力,喊了半天、想了半天,正经用途需要增发但是发不出去,也是有问题的。可以关注增发周期,和销售情况判断;
举债能力(债权融资能力 ),关注周期、成本、各年度到期情况;(能够协助我们预测未来的还款压力,持续举债能力,债权人对公司经营的判断)
其他类型的融资:贷款、金融租赁、可转债、供应链金融等相关金融工具的情况。同样是周期、成本、到期情况等;
2)投资能力
上市公司是一个金融平台,不仅是用来融资的,还是一个投资平台,主要是产业投资人视角。
我们在判断其投资时首先也要辨别公司投资是否合理,某些知名公司用投资、收购——再大幅资产减值,把二级投资人收割得一干二净,这就说明我们对大量对外投资的企业,要认真分析他们的投资行为。18年新闻可以去回顾一下。
如果公司的投资行为是合理的,我们要判断的是被投企业会否与上市公司产生业务协同,判断是否成为新的增长点,很多上市公司做产业投资对财务性回报要求不高,但是对产业协同极为重视。
如果展开将又是一个大话题,阅读年报的时候需要大家首先熟悉上市公司商业模式,再决定是否认真阅读这个部分。
了解重点被投企业的情况;
了解投资回报情况,对产业投资人,注意商誉减值;
分析被投企业、子公司、兼并案的业务协同;
3)各种评价财务健康度的“比率”
各类课本都会有更详细的介绍,主要是评估一家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对资本的使用是否合理、偿债能力等要素,这里只是举几个常用的:
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
偿债保障比率;
etc
Step7 一些年报中的重要事项
年报中对公司经营有显著影响的条目,都会进行针对性说明,我挑几个重要的:
重要研发; (药、电子消费品新品、零售行业子品牌等,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重要研发,需要我们的行业知识);
重要新增资产; (地产行业的土地储备、制造业的新厂新产线、有色行业的矿等)
重要人员变动; (主要关注管理层,除年报外应该搜索他们过往简历与新闻,一个更好的管理者作用不言而喻);
一些会计层面的重要变动; (这个太散,大家可以自己看书)
当我们找到年报中的重要条目以后,我们需要一一把这些内容,对应到:盈利能力、运营能力、财务能力,以及下面要说的增长能力中去。实操中,普通人定性为主,愿意深入分析的直接做到DCF里面去。
Step8 增长能力
经过对年报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后,我们还需要根据年报内容对未来的增长进行判断,毕竟上市公司是为投资者赚钱靠的是预期。
1)强调一下数量分析
同比、环比是常用的方法,但是不同行业这个数字不能乱用。
给有色行业、地产行业做收入线性预测,......;
给零售行业用环比,......;
给垄断性行业用竞争市场的模型
2)行业性驱动力
分析一家企业一定要拆分增长来自行业还是来自企业。
政策、宏观要素。除行业积累外,年报中对于以上的分析部分要进行参考和甄别,举个例子电动车过去几年显著受到政策影响,从年报的各类数据和业务分析我们要拆解出来年报公司受行业影响的情况,结合未来政策预期,得出行业对公司的影响程度——定性/DCF;
行业阶段。不同发展阶段,行业对公司的影响不同;举例说,新兴产业的系统性机会更好,成熟甚至衰退产业,切蛋糕情况更多。
周期性行业的波动。这个内容太散,建议去阅读相关书籍。比如你是做有色的,就得看商品;你是做基建的就要看财政政策;你是做券商的,就得看大盘(误...);你是做化工的,就得看原油价格;等等等等;
非周期型行业的影响要素。这个内容也很散,建议去阅读相关书籍。比如你是做视频的就要看市场偏好迁移,比如你是做医药的你就要看医疗改革,等等等等
其他行业驱动力,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特色;
3)公司性驱动力
一家上市公司个性化的增长能力,这个分析手段很多,我分享自己的一个套路。为了简化说明,我只写一些有限的项:
线型企业:(产品单价-产品直接成本)*数量-........(利润表里剩下那些,就不说了,道理类似)。
我们要把单价、成本、数量的增长驱动因素列举出来,逐个进行分析。比如服装企业:
产品单价驱动因素列出来(行业趋势、定位、销售策略等等)对未来进行展望;
成本驱动因素列出来(行业趋势、直接原材料、直接人工、费用等等);
销量驱动因素(行业趋势、竞争环境、销售策略、自然趋势等等);
针对每一个驱动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转化为P/C/Q的预测。举个例子,对茅台的判断主要是对售价进行研究、对软件企业的判断主要是对付费用户规模的判断;
平台型企业:交易量x费率-.....(利润表剩下那些)
拆解交易量与费率驱动因素列举出来,逐个进行分析。步骤同上
3)多产品线公司
对每个产品线进行以上分析,举个例子雅戈尔这个公司是服装+房地产,必须分开分析;
对新产品线进行以上分析,新并购、新开拓产品线;
注意产品线之间的协同效应分析;
Step9 评价方式
当我们分析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财务能力和增长能力后,要把细碎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
也就进入了对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阶段。
1)对上市公司的4种能力进行真假判断
还记得我们之前要求把可疑数据、重要事项记录下来么?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根据财务经验和业务经验对4种能力进行真假判断。
对异常数据(同比环比、比率、比值),找到源数据并根据驱动力进行分析。比如异常高的毛利要从价格或成本端寻找支持/不支持的理由,又比如异常久的应收账款回收周期要看一下公司相关的解释并自己判断;
对管理层和我们自己分析矛盾的地方,要特别进行判断。比如管理层给出增长率是行业大趋势而我们自己发现就是公司自己不行,我们要寻找更多信息帮助判断;
对同比、环比突变的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也就是我们常常见到的业绩“变脸”。
证实/证伪这项工作,不同行业和不同公司判断手法差异很大,这里没有更多篇幅给大家介绍,从报表角度判断大家可以参考很多互联网优质内容;从业务端角度大家可以多找找某些行业风控专业文章。
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之前看到过的一个所谓“大数据初创公司”,虽然不是上市企业,套路是类似的;
研发占比2%;
毛利显著偏低;
SAAS模式,大量应收账款;
从财务端看,自称准备成为行业级别PAAS平台的数据公司,研发占比太小,毛利偏低,应收账款过高更类似于项目制软件公司。为了进一步了解公司产品我们寻找了他们的上游——几家互联网数据大厂:
大厂与行业数据平台合作分为两种模式,单项目分成制、含有最低消费门槛的无限量使用制;
大厂对外也有自营产品,申请试用账号后我们找来行业内BA专家,发现这家公司的指标基本是基于大厂指标的再次开发;
商业模式来说,行业数据分析公司如果没有自己核心数据源、没有大量的基础设施架构,那么只可能是类似咨询公司,为了确认这一点我们寻找了几家客户。我们当然没有落入圈套去咨询公司推荐的几个“典型客户”,而是通过自有渠道寻找了几家。
行业这个领域确实有需求,只不过是起步阶段;
产品应用频率,大约是定期(每个月一次)、不定期(每年约为10~20次,按照项目计数);
关键问题是:购买产品,可以进一步帮忙给一些行业曝光(访谈、颁奖);
思路逐渐就清晰了,1年15万的使用费,用户实际上购买了以下几个服务:
30多次的平台登录,简化了日常PPT工作;
这些数据并没有与互联网数据大厂进行深度合作、二次开发,只有浅度开发(加减乘除变换);
“附赠”几次媒体曝光;
行业PR的折扣。
这分明是一家行业PR、广告公司的商业模型,但是希望包装成大数据公司,享受高估值的企业。
又是玩资本的。
盈利能力有限的:不会突破广告行业平均水平太多,数据采购成本大厂不会打折(这里我跳步了,只放结论),且客户采购决策是基于广告效应,价格提不上去;
运营能力不错:毕竟能够调查出背后是行业PR头部公司;
财务能力:按照广告公司标准是不错的,融资纯粹为了资本市场定价;
增长能力:无法做到SAAS企业增长模型,还是一个广告、PR公司增长的特性;
如果是上市公司年报,建议: 从财报几个指标汇总真假(前几步已经做过了)——>从上下游企业进行验证(网络信息+打几个电话)
2)对管理层业务讨论判断真假
管理层的讨论我们在一开始曾经粗略的阅读过,当我们深入分析各类数据后,要返回这一部分再次审视。
分几种可能:
管理层讨论与我们已经进行的分析是一致的:更放心地得到本次阅读结论并开始估值模型制作;
管理层与我们已经进行的分析不一致:
管理层比我们更乐观:返回前面的分析,针对不同的点深入分析(其他专家佐证、更深入的上下游调查)。1)是否非故意乐观。2)管理层故意乐观。对后者我们要更加小心;
管理层比我们更悲观:1)是不是我们自己的分析漏掉了什么重要风险;2)是否管理层故意保守。对后者,我们要思考可能的目的——调节业绩、资本市场动作等等。
上市时间比较久,高管又都是行业专家,我们就更应该去第二遍审视他们的判断。
2)纵向分析,为DCF做准备
如果不需要做估值模型,可略过本部分。
我们做绝对估值法时,基于两个重要假设:
上市公司年报信息大部分能够进行量化(否则DCF的参数假设就是有问题的);
过去一段时间如果公司没有显著业务变化,业务与财务的历史数据对未来有指引作用(做过企业的都熟悉,每年KPI制定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历史);
在纵向分析中我们要做的也是以上两项工作。
量化:
将我们的行业判断、4大能力、管理层分析量化为你所使用模型、或分析框架中的参数。(转化为参数、打分、打√打×、排名,等等)
如果你有老板需要汇报,转化过程需要有说明,以备汇报之用。(比如明年房价和你给定的销量增长,是如何对应的)
回归:
用各种统计学手法预测,举几个例子:
收入增长回归;
大宗商品价格对业绩影响的回归;
GDP对消费升级和产品销量的回归;
etc,只要有分析逻辑即可;
在此,就不详细介绍后面DCF的方法了,又是一篇很长的文章。
示意一下,我之前折腾着玩的一个
3)横向分析,为比较估值法做准备
如果不需要做估值模型,可略过本部分。
我们做相对估值法时,基于两个重要假设:
没有两家完全相似的公司;
类似的资产应该有相似的价值(注意是价值,不是价格。这个假设基础上我们才说各类估值指标、multiples横向比较是有意义的);
在横向分析中我们要做的也是以上两项工作。
可比性分析,一定要分析清楚上市公司和比较集公司是可以放在一起比较的:
业务分析可比性(根据地区、定位等不同,微调或者把不可避免的剔除比较集,比如地区性和全国性餐饮比较PE,就要微调);
业务数据可比性(根据市值、业务体量等不同,微调或者把不可避免的剔除比较集,,比如一家企业属于成熟企业,和那些刚刚转型到本行业就无法比较);
财务数据可比性(显著出现异常数据的企业要剔除);
相对估值分析:
上市公司之间比较;
中国与海外的比较;
与不同历史周期的比较;
在此,就不详细介绍后面比较估值详细方法了,又是一篇很长的文章。
仍然是示意一下
4)定性分析的几个要点。
所有分析,定性结论不可或缺。不同目的报告定性分析部分千差万别,这里无法一一说明,我自己认为有以下两个问题需要左右分析者格外注意:
对各类能力也好、各类风险也好,其定性评价一定要区分时间性质——长期、短期。举几个例子,可以举一反三。把一个长期问题或者亮点,看成短期,就会造成分析或投资失误。(误判产品研发方向、误判持股周期等)
快消公司当季产品造成的业绩问题,属于短期影响;
券商由于交易量导致经纪业务线、投行业务线、投资业务线业绩不佳,属于中期影响;
白酒行业因为消费升级,导致销量上涨,属于长期影响。
区分波动型影响和趋势型影响。特别是在分析周期性行业时,我们要找到那些是趋势型变动,那些是周期型变动。多数行业的券商分析报告,会找到很多划分周期因素、趋势因素的具体知识。
日常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一般是趋势叠加波动,分析过程中可以首先定义趋势的时间范围,然后在去掉趋势因素后分析波动因素。举一个具体例子:
按照未来10年的观点,中国的电动车一定是趋势增长的;
但是受到个人购买意愿的波动性影响(经济差的时候很多人就不买车),销量会和经济波动正相关;
目前来看,未来几个月至少是支付能力的低点,所以行业仍然在趋势增长期,每2~3年一波的支付能力波动也处在低点;
以上不是股票分析,只是行业分析示例。
Step10 分析打包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对公司年报内容已经进行过全面分析,如果补充了很多年报不够详细的信息,素材就已经很丰富了,我们需要打包。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模型、报告、ppt的打包过程,我们刚才的这些分析就没有收口,就仍然是七零八落的点状结论——没有目的的阅读,再认真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在这里我只是来介绍一下我会怎么用,大家在实操中应该制作自己的模板。
比如就是一个简单的年报点评:
第一部分:亮点数据展示
1)收入、盈利、增长
第二部分:报表端,公司能力展示——符合行业、和具体公司的相关指标,加上1句话定性分析(纵向横向比较);
1)盈利能力;
2)运营能力;
3)财务能力;
4)增长能力;
5)预测;
第三部分:业务端,公司能力展示——符合行业、和具体公司的相关数据,加上1句话定性分析(纵向横向比较);
1)分产品线介绍;
2)主营、核心、亮点产品及业务分析;
3)预测;
第四部分:投资建议
1)盈利;
2)目标价;
第五部分:各类预测数据(这是模型要处理的部分,放在这里只是为了展示一个完整的用法)
1)3张表预测;
2)预测出来的各种比值、比率;
后记
先打击一下大家的预期:
分析一家上市公司,本来是很复杂的,因为年报本身都有100多页,想想工作量就是很大的。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希望“快速看动上市公司年报”的动因。
“是不是有某种秘籍,让我们10分钟?1小时?2小时?看懂呢?”
10分钟的高手我没见过,但是我这个前券商分析师可以做到1个小时完成最终的5页纸年报点评——对年报点评这种级别的报告,如果你是第3名以后给到买方的,基本只会给你的邮件拖进垃圾箱。除非是行业大佬,那他们第二天给报告都有人等着看。
今天分享的方法,根本不是什么秘籍,只是一个训练手册。
甚至对于专业选手来说,只是一个训练大纲,把每一个Step按照你覆盖的行业和公司进行详细展开,都可以按照至少1:3的篇幅进行拓展。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窍门”,工作关系可能我只是熟悉券商、SAAS、线下零售几类公司的分析。更详细的手法都是吃饭的家伙,大家都不会轻易泄露——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有色、芯片、医疗应该怎么看。
然后给大家写点鼓励:
100多页的公司年报,很多部分对投资者来说是没有用的;
如果我们熟悉一个行业,熟悉这家公司,又可以剔除很多不重要的文字讨论与数据;
熟能生巧的过程最终就是让你看到一个年报,你可以准确地在目录里的第几个条目下的第几点寻找你需要的内容;
当你积累好自己的分析模型,自己的打分体系,积累好自己的写作模板,输出也都不是难事。
如果你不是老板,那么第一步先做到:
有分析套路;
逻辑自恰;
有自己独到的观点;
无关对错;
1年时间足矣。
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中级分析人员,提高的目标就是——在熟练的基础上,尽量准确(买方)、尽量合理(买方)。
快速看懂上市公司年报,不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这和减肥、健身是一样的,存在明确的路径。
看你愿不愿意,沉下心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了。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景网特别策划的“资本市场 同心抗疫”专题
点击关键词可直接阅读
史诗级崩盘
巴菲特巨亏6500亿
航空业太惨了
欧洲银行最大"黑天鹅"
软银"怂了"
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爆雷"
央行突然"降息"
危机中的香港零售业
100%中签的新股来了
480家房企破产
A股第一家亏损企业IPO
2019最悲惨的独角兽
40个一字跌停
500亿民企巨头,资金链崩了
科创板第一只"巨无霸"
2份科创板重磅名单
房地产最害怕的事,来了
1000亿减持潮
白马爆雷
3000亿巨头,艰难还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大一大二大三的学弟妹和研一研二的学长学姐,为了给你明年校招多长个心眼请看到这里。看到一个答案说美的的,竟然有9000多赞(12月23号早上6点数据),我才知道今年校招被美的坑的远不止我一个人:有哪些公司给你留下「还好没去这家公司」的印象? - 匿名用户的回答美的的坑爹之处在于:以简历已通过为名,将你拉到一个QQ群中,要求你为期公司制作宣传视频,并声称会作为考核标准。但是原先被通知简历通过的学生,有极大一部分甚至没有给面试机会。说白了,就是骗你免费为公司制作宣传视频。拍完视频还不够,还要你在朋友圈宣传,找人点赞。他们的活动是这样的:注意题主及其他被坑学生都是被短信通知“简历通过筛选”后才被拉到一个群里,然后得知这一活动的。据上一位答主说,这样的群有很多个,分属美的的不同部门,答主被拉进的是美的电商的群:HR在群里发的任务刚开始每次有人在群里问起面试的事情,HR都是声称群里的同学都是通过了简历筛选的,将会在所在城市面试时间前通知面试。但是更多的时候,HR都是在组(hu)织(you)学生制作宣传视频的的事情。HR同时声称视频只是一个校招的辅助活动,并不是一定要拍视频才能获得offer,事实证明有的同学拍了视频不仅没有拿到offer甚至连面试机会都没有给(注意是在已经通知简历通过并且没有笔试的情况下,直接不通知面试)。再回到活动的宣传页:这个宣传页我现在看着还觉得恶心。9月这么重要的校招季你叫我去制作视频?你在逗我?你以为全世界就你美的一家在招聘吗?还要分享到朋友圈点赞,那和卖面膜有什么区别?港真,今年的就业形势并不十分乐观,很多企业校招都是走走过场延续一下校招的传统,顺便看看能不能真的找到一些优秀的人才,更多的是到高校去做一些宣传,但是,像美的这样明目张胆大规模的坑的,还坑你帮制作宣传视频的,制作完还要求你分享到朋友圈集赞的,还真是少。有时候回想起来,还真有点佩服美的的领导能想出这样天衣无缝的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活动。拱手佩服。这是某团队同学帮他们做的视频:美的呼吸窗,美的不像实力派还制作了这样的表格让我们组队还有,有一点美的做得非常的聪明,就是时间的安排。美的的校招宣传在今年八月尾的时候就开始了校招,而这个时间段开始校招的都是第一梯队的大公司,BATCH(按照楼上被黑的CVTE的说法哈哈哈哈,C是CVTE,H是华为)之流的公司,而美的早早就混进去了,真可谓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啊(同样早起的虫儿也被鸟吃。。。泪目)。答主8月尾的时候看到朋友们都纷纷开始投简历了,并且也听说秋招有金九银十的说法,所以也跟风开始投了简历。包括BAT家和美的,并且在9月1号的时候就收到了通过筛选的短信,被要求拍宣传视频。当时答主在广州实习,本来是打算留在那个公司的,但是因为学校安排课程的安排老师又不愿放行,不能继续实习了,说来也是十分内疚。所以当时选择的面试地点是广州,但是答主的学校在长三角的地方,坐火车到广州要30多小时(南京局(评论中有知友指出是上海局的南京分局)一辆到广州的K字头火车长期固定晚点数小时我也是醉了,而且是在运营过程中不晚点,到了广州站后因为调度问题不能进站那种晚点)。9月初答主返回学校,9月20多号的时候,听说美的广州站的面试即将开始了,所以提前买了车票坐火车去到广州,车票直接就好几百啊,在加上在广州的吃住,花了不少钱。但是到了广州之后,迟迟没有收到面试通知,群里认识的一些同学已经一面结束了,我依然没有收到通知,联系公司的HR,直接不鸟我,直到广州站的面试全部结束,我也没有收到任何通知。答主的学校是普通一本,简历&能力也说得过去(在去广州之前就拿到了几个长三角地区的offer且销售岗都有6K以上,技术岗都有9K以上,但是因为一心想去珠三角工作,所以返回了广州求职),这样的水平都没有收到面试通知,可想而知还有很多和我差不多水平或者学校简历稍逊于我同学,直接就坑免费帮宣传成了炮灰。美的的做法对应届求职生产生的伤害可能是他们本身就预想不到的,但是既然是确实对应届生造成了伤害,就要做好了被黑被扒皮的准备。今年的秋招已经基本结束,我最后也比较顺利地签到了喜欢的公司,但是还是希望把一些事情说出来,给来年的学弟妹们提个醒长给心眼。虽然说国家最新有规定校招不允许在招聘要求上限定学校,但是我觉得限定学校是无可厚非的。像网易这样直接在招聘要求上标明几所TOP985院校名的,虽然很令人反感,但是我打心里是服的,毕竟这么好的待遇,就要有这么高的要求,谁叫我当年高考不争气。而且无论如何都比美的这种通知你简历通过了筛选,叫你去拍视频分享点赞,最后连面试机会都不给你的要强。校招其实有点有趣,虽然说不上是什么人生大事,但是每人一生也就经历一次最多两次,走上校招之路的时候,我们都是毫无经验的新手,路上充满了迷茫和无助。不管在大牛们在写校招经历的时候把自己吹得多牛逼多机智多运筹帷幄,个中的彷徨只有自己知道。望学弟妹们来年安好。(PS.不用在校招群里谄媚HR辛苦了什么鬼,这对你简历没有半点加分)++++++++++++++++++++++++++++++++++++++++++++++++++++++12月23号晚上更新。1.据说上面说的第一名9K(现已10K)赞的哥们被私信了,他说因为自己以后会在相关行业内混,所以改了答案,至于这哥们私信收到了什么内容就不得而知了,细思极恐啊。但是我上文所述全部是我所真实经历的,秉承知乎“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精神,有理有据,还有数以百计的应届毕业生和我共同经历。我在叙述过程中内心平和,没有用任何脏字和过激言论,各位知友共鉴。如果有哪里写得不对的地方,大可以在评论里指出,我看到了并查实确实不对的,我会改正。(感谢评论里一些朋友的提醒,提醒的地方我已经改正)2.私信给我的朋友请注明身份和来意,同为战友的可以互吐苦水,学弟妹希望分享经验的我愿倾我所能,若是美的官方来交涉的,请务必先表明身份,特别是上来直接问我的各种细节的三无小号,不先表明来意的恕我不回了。++++++++++++++++++++++++++++++++++++++++++++++++++++++++++2015年12 月24日早上更新我果然还是被美的的危机公关私信了,据说他们有方法让我这篇文章“不被看见”。我至今没有收到 美的 任何事件相关人员的道歉,只有美的的危机公关私信我的时候顺便说的一句道歉,还有就是一位今年校招期间在美的实习参与了校招行程但是已经离职了的同学以私人的名义向我做的道歉,我也替他向其它被忽悠的同学转达歉意,当然,这事并不能怪这位实习生,而且这位实习生也算是我们的应届生战友。感谢评论里支持我的,我个人没有什么负担,我是技术岗,靠能力吃饭,说实话并没有什么好畏惧的,用泥人张的话说就是:“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有把海张五当个人物。”而且,美的的秋招在9月份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现在已经12月末了,3个多月的时间,美的从来没有过任何回应,是不是如果不在知乎被爆出来,美的就放这事不管了?另外推荐大家去美的贴吧看看,那家伙,简直就和**内部论坛一个味道啊。不过作为大四狗第一次遇到这种事还是有点害怕的,毕竟对这个世界的潜规则了解得还不多,所以为了能够在知乎上建立统一战线得到广大知友的支持,我想说一句:其实,我是个程序员。+++++++++++++++++++++++++++++++++++++++++++2015年12月24日中午更新刚刚已收到了美的人事部门的官方道歉,但是已经三个月过去了,现在再道歉又有什么用呢。我很好奇如果此事不在知乎爆出来或者在其他地方被爆出来,美的是否就这样一直缄口不言了。金九银十早已过去,难道一个人事部门会不清楚九十月的秋招对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吗。评论中有知友叫我爆公关ID的,我觉得这是没有必要同时也是不道德的。我发这篇文的原因只是希望能给这个社会增添哪怕一丁点的公义,希望来年学弟妹们的校招之路能够更顺畅一点点。我是对事不对人的,也不希望给美的的某个员工带来麻烦。+++++++++++++++++++++++++++++++++++++++++++12月25日中午更新天,评论区俨然成了美的爆料专区,我也收到很多美的员工或前员工的吐槽私信,很高兴能当一次知心大哥(三声)哥(三声)聆听大家的苦处,未能及时回复望见谅。评论里有关心美的公关的关于公关有一个前两天发生的让我至今没有回过神来的事情必须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发帖那天私信我的那个美的的危机公关,跟我聊着聊着,便开始吐槽美的,聊到动情之处,居!然!倒!戈!了!打码的文字多为危机公关姐姐略带官方的劝我删帖话语,未免引起大家吐槽就打码了。(注:此处存在修改,因为一些地方存疑,删除了部分公关与我的对话截图)中间还有许多对话没有贴出来。总的来说这位姐姐一直在“卧槽美的也把我坑得这么惨我也要吐槽一下”和“不行我是美的的危机公关我要有我的职业素养”之间徘徊,一边吐槽又一边劝我删帖,大半夜的,我两相聊甚欢。当然,她也可能是在打感情牌,反正,我不是很懂你们美的。++++++++++++++++++++++++++++++++++++++评论里居然有美的的新晋员工说美的没有危机公关的,美的这么大一个上市公司真的没有危机公关?不知道是这位新员工还不熟悉公司的体制还是这种部门太神秘一般人不知道,还是美的真的就没有危机公关。进入百度美的吧之后是这么和谐的情况的,美的的公关部门一定不会很弱吧?这跟百度贴吧的原生态的面貌根本不是一个画风啊再看我随手搜美的吧出来的第一个链接:这很明显是来知乎看过之后跑到美的吧去奚落人家的(说实话这样的行为我不是很赞同),但是美的的反应速度还是挺快的,点进去之后已经是这个样子了:++++++++++++++++++++++++++12月25日晚上更新删除了部分可能对美的员工个人造成麻烦的言论及截图,对部分图片进行了重新打码以保护个人隐私。++++++++++++++++++++++++++12月26日中午更新原来最高赞的兄弟跟我说了,他是因为太多的媒体骚扰所以删除了答案,我们虽然都与美的的人员进行了沟通,但都属于正常的公司公关范畴,美的公关人员暂时没有对我说过任何的针对个人的威胁性公关言论,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这点需要为美的澄清的。出于对个人的保护本文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媒体转载,据说已经有微信公众号转载还删除了出处,我将授权维权骑士进行维权。}
我们买保险时,总会认识到各种保险公司,最常遇到的通常是平安、中国人寿这样的大保险公司。近几年,不少人也开始买香港保险,在香港,最有名的保险公司无疑是友邦、保诚、安盛等。购买香港保险比较复杂,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应该对其保险公司有更多了解。今天,奶爸就来聊聊香港友邦保险,跟大家来了解了解这家企业;一、友邦保险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我们对友邦的了解,大多认为它是一家香港的保险公司,但它的业务却不止限于香港。在各个地区乃至整个亚太,都有友邦保险机构,它面对的客户在所有泛亚洲地区。它之所以与香港绑定,是因为其起步在香港,发展在香港,总部亦在香港。友邦保险的创始人,其实是美国人,最开始的保险业务是在上海开展的。那么,友邦保险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呢? 这要从友邦保险的成立开始说起:1919年,集团创始人史戴先生在上海成立了一家保险代理公司,奠定了友邦集团于亚洲的根基。1931年,史戴先生进行了首次公司扩展,在上海又创办了一家名为INTASCO的公司,并在香港和新加坡成立其分公司。1947年,INTASCO将总部迁往香港,并改名为AIACO,也即我们称呼的友邦保险。直到1992年,我国要重新发展保险业,于是AIA通过上海分公司重启了在内地的业务,友邦保险也成为了首家在我国取得牌照的全外资寿险公司,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纯外资的保险公司。2010年,友邦保险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当时全球第三大的首次公开招股。到2020年,友邦保险取得银保监会的批复,正式将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友邦人寿保险公司(友邦人寿),并推出方便内地人购买的友邦保险。友邦保险的地位如此独特,那么友邦保险主要是做什么的?友邦保险是全球最大的泛亚洲保险公司,在泛亚洲地区拥有18个独立市场,包括中国大陆、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澳大利亚等主流市场。其涵盖的业务也非常广泛,拥有个险和团险,特别个险有多个保险计划。例如意外/医疗、重疾险、护理险、寿险、年金险、教育/理财保险,互联网专属保险、和各种保险计划等,能应对各种各样的保险需求。二、友邦保险的偿付能力怎样?偿付能力是衡量保险公司实力的标准之一,如果偿付能力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大可认定其产品存在风险。买了它们家的产品没钱赔了那可还行。核心偿付能力主要包括核心偿付能力、综合偿付能力和综合风险评级这三项内容。这三项内容的标准为: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应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应低于100%,综合风险评级在B及以上。如果没有达到以上三项标准,或者只是刚好及格,都将影响大众对其风险程度认定。那么下面,奶爸以友邦人寿的偿付能力来看其表现如何,2022年第三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如下:可以看看到,2022年第三季度,友邦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8.0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79.76%,两项都大大超过标准一倍以上。另外,最近两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也都在AA级以上,综合来讲,偿付能力标准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偿付能力是银保监会的硬性指标,也能侧面证明一个公司目前的风险程度,对于友邦保险赔付资金方面,是可以放心的。三、奶爸总结友邦是大集团,给与了早期内地保险业很多帮助,也造它目前独特的地位,毕竟唯一一家外企独资的保险公司。它在内地有友邦人寿可以提供保险业务,也有不少人直接跑去香港购买保险。对此奶爸想说,不管哪里的保险,适合自己的产品才是最好的。最后,如果大家在购买香港保险时有任何问题,欢迎来找奶爸进行免费咨询~
这篇文章解决不了您的保险问题?不妨来【奶爸保】咨询我们,获取更多保险知识!写在最后:我是奶爸保,专业的保险测评机构。各大险种测评合集:百万医疗险榜单:哪些百万医疗险性价比更高?(持续更新中...)小额医疗险榜单:小额医疗险有哪些不错的产品推荐?(持续更新中...)意外险榜单:每月更新
今年意外险怎么买?0—80岁意外险新榜单!重疾险榜单:重疾险怎么选?全网性价比最高的重疾险都在这里了(持续更新中...)年金险榜单:年金险与增额终身寿险合集!哪款收益更高?(持续更新中...)寿险榜单:定期寿险怎么选?哪些定期寿险值得推荐?(持续更新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言礼出自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