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数字化物流物流服 务 商提出的合 伙 人,他们的线上和线下的点 位分别是多少呢?


2023-06-07 09:22
来源:
榨谈健康发布于:河北省
《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交运规〔2019〕12号)自2019年9月9日发布,2020年1月1日实施以来,在规范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维护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秩序,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极大的顺应了网络经济平台发展的趋势,培育现代物流新业态,加快推进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运输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
网络货运平台是经营者依托互联网进行运输资源的配置整合,以承运人的身份与委托人签订运输合同,委托实际承运人完成道路货物运输并承担承运人责任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活动。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平台企业是以承运人的身份来跟货主签订的运输合同,而跟实际的承运人签订的是托运合同。平台企业对于货主而言,具备与承运人一样的法律地位,享有所有承运人应有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对实际的承运人来说,平台企业却变成了货物的托运人,享有托运人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由于网络货运平台实际上具有承运人和托运人的双重身份,这种双重身份是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表现不同的身份地位。如果要保障运输参与方合法权益、明确各自责任,合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实际承运人一般为个体司机或者是挂靠在物流公司的个体司机,因为长期以来的行业惯例,双方实际签订货运协议的意愿非常弱,所以网络货运平台可能存在大量代替实际承运人签订运单合同或者甚至根本就没有签订运输合同。一旦出现运输纠纷,导致责任不清,几方权益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建议:平台企业与实际承运人不签订合同的原因,除了历史遗留的不良习惯外,合同签订、管理的不便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其实在当下,电子合同是被法律认可的一种合同签订形式,一份加载了可靠电子签名、第三方取时服务、防篡改等技术的电子合同具有同纸质合同一样的法律效力。《民法典》明确了电子合同的订立时间、地点等相关规则,从基本法的角度为电子合同的地位。所以我们建议平台企业可以采用电子合同、电子运单等信息化技术,提升平台的合同管理水平,降低合同合规风险。
从无车承运到网络货运,这种新型交通运输业务已经经过了6年多的探索、发展与改革,但是一些不规范现象仍然没有根治,网络货运平台、物流中介平台大案要案时有曝光,其中涉税涉票风险依然严峻。
税务的合规风险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无论是何种业态的经营者,都应遵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依法纳税。对于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来说,依法依规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虚开虚抵增值税发票等扣税凭证也是基本要求。
网络货运平台经营者发生虚开虚抵增值税发票等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的,税务部门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现阶段,有部分的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把开票和解决税务问题作为业务发展点,而非将降本增效作为发展立足点,网络货运平台间违规、相互委托运输等刷单开票的情况时有发生。买卖发票,虚假抵扣,轨迹异常、资金流水异常等问题也大量存在,在增值税进项抵扣、燃油票、运输票、通行费票上,很多企业很难做到完全合规。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虚开发票将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虚开金额1万以下,处5万元以下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行为构成犯罪的,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平台自身存在合规风险,合作的企业往往也会被追责,可能会存在触犯逃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法律风险。
建议:网络货运平台企业还是应该将发展的重点放到提升平台研发实力、提高平台信息化管理能力、降低经营成本上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增强纳税人的诚信纳税意识,不能把开票和解决税务问题作为业务发展点。
资金运行的合规风险
网络货运平台在代收货款、资金结算的过程中,往往在业务结束后,将运费线下集中付给中间人,再由中间人转给实际承运人,这种行为使资金无法达到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票据流的五流合一,也很容易造成刷票可能;此外平台提供托运企业运费的银行凭证时,大多数网络货运平台会提供一份具体明细无从考证的总额结算银行凭证,鉴于总额结算银行凭证不能反映业务的真实情况,这就增加了税务部门和交通部门质疑的可能,从而容易引发监管部门对平台企业经营的严格审核。
此外,大多数网络货运平台并没有实现真正的银行托管,运费在网络货运平台沉淀形成了资金池,这就会产生资金池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问题。实务中,托运方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如果平台的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不强,抑或将资金挪用,这极易会让托运方陷入风险,容易引发资金链的风险。
建议:鉴于托运方越来越多意识到,选择货运平台时,优先考虑直接与银行系统对接的网络货运平台,让资金在银行账户体系内封闭流转,更能保障资金安全。建议平台企业应提高认识,不能贪图小利,从战略的角度考量,要及早地实现账户的银行托管。
运单数据的合规风险
网络货运经营者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记录实际承运人、托运人的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服务信息、交易信息,并保存相关涉税资料,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应该对每一笔运单的行车轨迹、卸货点、运行时间等,都要做到有迹可查。每单业务对应的发票都应该能够真实反映订单实时信息,托运企业可以随时通过发票查询到订单信息。实务中,有的网络货运平台存在在线下完成运单,事后再将数据导入到网络货运平台;有的对磅单等信息进行修改、虚构、事后补录以虚假数据来冒充真实运单数据,从而实现多开票的目的;有的通过假造或者用其他轨迹代替的方式来进行轨迹匹配,造成了运货的实际路线、时间、单据与轨迹无法真实不对位。
建议:坚守货运的“五流合一”,确保业务真实、规范线上操作;确保信息真实,行车轨迹有迹可循、资金运行轨迹真实可靠;在运营中坚持多轨迹比对,拒绝补单行为,尤其是对平台数据不能做任何修改,最好采用区块链平台保证数据真实。
数据资产的合规风险
网络货运平台与传统物流企业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优势:数据整合与沉淀。从合同签订到运费支付,网络货运业务均在线上进行,从而实现了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票据流的五流合一。这样的优势,可以推动将业务数据转化为数字资产,成为日后开展供应链金融及后市场服务的基础。
现阶段,随着国家、普通民众对数据保护意识的增强,数据资产的应用将越来越规划化。在合规的前提下探索数据资产的应用,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行业发展的方向。放眼世界,欧盟已经出台了苛刻的数据保护条例,美国也有对数据泄露的判例,虽然国内暂时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定性,但是网络货运平台企业还是应尽早布局、提前思考:平台中现有的数据中,哪些是可交易的,哪些是客户隐私?经过加工之后处理的数据财产权,到底是归属于数据的生产者,还是原始数据的拥有者?
建议:平台企业要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做实信息主体的授权工作,同时也要注意数据脱敏。
如何选择网络货运平台
目前市面上常见转型网络货运的方法大概有两类,一类是与网络货运平台合作,另一类则是自建平台。
第一类的合作方式,避免了物流企业独自去抗门槛成本、运营成本,同时还要面对自身内部改造挑战的问题,同时能够借助网络货运平台实现全程线上化、运力优化和外部资源嫁接,帮助企业把生意做得更好。
第二类自建平台的方式,则对于企业自身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适用于头部的物流企业,有数以十亿计的产值作为保障,才能够负担后期网络货运的运营成本。但自建平台在可控性、数据安全性、二次开发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但无论是外部合作还是内部自建,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合规性依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加之目前行业内网络货运代办业务的兴起,合作和自建都需要面临如何挑选合作伙伴的问题。
如何选择一个适合企业自身的网络货运平台,首先看中的肯定是平台的综合实力,这其中就包括了技术的研发能力、产品的适配能力以及服务的保障能力,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企业能够规避掉合规风险的一大主要途径,尤其对于一些积淀时间较短、用低价策略招徕客户的小平台来说,往往在上述这几个维度上都存在明显缺陷。
其次在网络货运的基本业务流程之外,还有更多的优势资源帮助企业赋能,也正是基于这些后续的增值服务,才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这一宏大的命题。
至于明面上显而易见的价格优势,在可能存在的合规风险面前其实并不占优势,合规是平台和企业建立合作的基础,基础没有打牢,那么所谓的“网络货运”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本文由公号众【网络货运在线】转载发布,助力物流公司转型,解决四流合一,同时货运宝有七种合作模式:
1.战略联营 2.系统资质代办3.数字产业园招商4.技术服务5.货运链HYL 6.数智合作 7.品牌合作
想要做网络货运的物流公司或者个人或能源建材企业,可以随时关注,联系沟通,还可以获取物流业绝密资料包:90%物流人都想要的资料合集,解密你不知道的物流企业运作秘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传统行业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数字化转型难题,比如,企业要如何进行销售管理,要如何结合数据展示实现经营能力的增长,等等问题,都是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个咨询公司的朋友,公司主要是给一些偏传统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咨询及产品落地,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包括制造业、零售业、保险行业等等。前段时间找我帮忙,给看一下他们客户现在的销售管理数据产品设计的主要问题,给些优化建议。简单分享下思考的过程。本次分享内容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市场变化角度解读新零售行业数智化转型的价值;第二部分是零售行业实现数智化转型的五部曲方法;第三部分是零售行业数智化转型的相关实践示例。1. 数智化转型的外部原因上图是比较大的社会变革发展阶段,每次大的社会变革后面都有技术创新在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化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内燃机和电力系统为代表的规模化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计算机、通信、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数字科技为代表的智能化时代。所以数智化带来新的工业革命历程,生产与生活都在向智能化的更高境界发展。作为个体而言,每天都生活在吃穿住行的消费场景里,每个角度、环节都和零售行业分不开,因此零售行业显得尤为重要,而经济和零售行业的关系也犹如晴雨表关系。上图左侧是1978年上海的新世界百货的现场照片,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整个零售行业的现状;右侧是2020年天猫双11的交易额,大概是1978年全国GDP的两倍以上,从中可以得知零售行业在今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零售行业也是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就业渠道。由上图可知,在过去的2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在2020年时因疫情突然急剧下滑,但后面疫情得到控制后也很快反弹。在这20年里,中国的社零总额增长大概是1108%,而同时间段的美国大概增长是117%,这也是中国在最近20年能快速追赶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从2020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54.3%也可得知整个消费对GDP的促进作用,因为发达国家一般在60%到80%区间,故以零售业为杠杆撬动供需各方的升级优化,是零售业必须走向全渠道、高效率、高数字化水平的核心原因。由上图可知,除零售总额在这20年里飞速增长外,中国的人均GDP也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已连续两年达到1万美金,接近发达国家。虽然近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全国社零总额也已突破40万亿,但大部分零售行业并没有享受到时代红利。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很多零售行业仍用传统模式在发展;二是整个行业因人口红利的饱和,加上疫情影响,开始进入到乌卡时代,越来越多异变、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等因素,所以在这个复杂时代和环境里,零售行业升级转型就成为一个必然选择。从政治角度出发,首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里,国家第一次开始重点强调科技创新,而且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作用,并号召各行业和数字产业结合,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由上图右侧可知:第一,实现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主要靠三个角色: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政府负责完善机制和体制,教育机构提供人才,而企业是科技创新真正的实施主体,所以企业需要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第二,三个角色各司其职,主要做八件事情: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和深地深海等。第三,以上八件事情主要通过两个路径:第一个是现代化产业升级,第二个是数字中国打造,但实际上更多是强调数字产业化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即传统经济如何借助数字科技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以上是十四五规划,国家从政策层面对数字科技创新最主要的要求。数字经济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数据也成为生产要素。数字经济的定义经过了三年的持续迭代,第一年提出的概念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第二年时新增数字化治理,即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基础上,还要实现全社会的数字化治理;第三年时又新增数据价值化。这两年,疫情对所有行业都造成很大影响,为经济和社会增加了一系列不确定性,但还是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未来的确定性,而现在有三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第一,民众的消费生活越来越数字化,根据麦肯锡测算,宅经济正在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疫情期间,线上消费每增加1个单位,只有61%是替代原有需求,而39%是属于新增需求。第二,企业全面走向数字化经营,美国Twilio对几千家公司进行调研后得出结论,97%的公司因为疫情加快了数字转型,平均加快了6年。第三,在政府层面,整个社会公共事业走向数字化治理,现在各个省市政府都在推进数字政务项目的落地。在中国几乎没有行业是跟互联网无关的,尤其在零售行业,衣食住行中的任何一个领域或店铺,无论是支付、外卖还是快递等,都是互联网行业跟实体行业深度咬合的现状,这也是零售行业在整个环境变化下,必须要做升级的最主要背景。国家近两年也在提倡双循环,尤其疫情造成国际和国内连接不顺畅的背景下,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是双循环新格局的关键,同时也是零售行业的机遇。因为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消费互联网大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过去这两点是孤立的,而数字化能让两个孤立的点融合、贯通、循环,打通需求端和供应端,这也将成为中国产业突围升级的最大风口。由上图可以得知,中国的主力用户群体互联网化已经完成,并且行为模式也已全面互联网化。中国网民规模在去年已突破10亿,其中有3.62亿是90后的网络原住民,该用户群体的单日上网时长是7.5小时以上,所以未来在商业模式和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时需重点关注该用户群体。除此之外,农村的网民数量和高龄网民也在暴涨,尤其在生鲜类的互联网应用里可以看到一半以上的增量用户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群体,由此可知中国的主体用户群体都已互联网化,所以零售行业更应该做相关的变化和升级,以迎合用户群体的使用习惯。消费者主权的崛起也是推动零售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动力,由上图可知:第一阶段是70年代,是按需配比的消费供应,需求三大件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而且基本是国营标准化生产。第二阶段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整个供应打开,开始供不应求,标志性事件是1987年肯德基第一次进入到中国,并在北京开第一家门店,当时人均工资水平大概是二三十元,虽然一份肯德基鸡块的售价是2.5元,但还是吸引了大量人前去排队购买,这就属于需求的释放。第三阶段是90年代,以1995年王海打假为标志。第四阶段是2000年代,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第五阶段是2010年代,在2016年时阿里提出新零售,从此消费体验成为普适价值。另一方面,消费也在进行深刻变化,新消费时代正在到来:第一,个性化,只有彰显个性化主张的创意品牌才能成为市场新宠,比如去年天猫618时有很多小众品牌拿下细分行业的Top 1。第二,场景化,不再是为需求买单,而是为产品背后的个人主张买单,比如直播带货一哥每年的GMV超过50亿,而以前最火的北京西单商场单店营业额也只有45亿。第三,实时化,需要实时洞察、实时响应用户需求。第四,互动化,因为消费者不甘于被动接受,更愿意主动创造。2. 数智化转型的内部原因数字化转型除外部原因外,内部也有很多焦虑,包括库存焦虑、滞销焦虑、成本焦虑、流量焦虑、用户焦虑、退货焦虑等,都是困扰传统零售行业升级的最主要痛点和堵点。因为库存过大,会导致占用很多资金,从而把产品周转期拉长,最终降低公司盈利能力;成本过高包括退货率高、没有新客、流量越来越少、越来越贵等,所以内部压力也在推动整个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在过去20年,技术发展速度也远超认知想象力,比如iPhone12的浮点计算能力是20年前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深蓝计算机的4000多倍;存储成本也降低到20年前每GB成本的百万分之三;现在的无线和光纤网速也比过去提高了1750倍。技术创新沉淀数字基础设施,加速驱动社会数智融合,促进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型升级中除基于云计算、5G、物联网等数字化底座外,最关键的是有两个螺旋促进行业加速升级,一是网络协同,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网络化、在线化、互动化;二是数据智能,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智能技术实现“精准”决策。零售行业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百货时代,买东西只能去百货商场,物资相对较紧缺。第二阶段是现代百货与专卖店时代,“超级市场”业态开始引入中国,自1992年允许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后,我国形成了百货、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多种业态并存的市场格局。第三阶段是电商与移动支付时代,2003年淘宝成立,代表中国进入电子商务时代,国内开始迎来网购黄金年代,也是中国快速进入数字消费时代的代表。第四阶段是融合体验的新零售时代,自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后,新零售时代就此拉开序幕,在消费升级宏观背景下,线上和线下协同场景越来越多,体验式购买、全渠道履约已成为除产品之外的重要服务。由上图可知,零售行业也从单一渠道向全网全渠道变迁。从刚开始有货品后在线下门店售卖,到通过商场、超市、百货等把渠道铺开,再到通过社交平台、电商触达更多用户,然后通过广告、站内、站外媒体等触达更多用户,即从过去的人找货变成货找人,实现全域用户数据沉淀,由大数据驱动线上精准营销,以获得更多新客。综上,零售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最主要目的是降本增效、创新创造,从整个高质量供需动态平衡的角度出发,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价值。新零售是线上线下为场景,数智化是其本质,主要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纽带的人、货、场重构。人不单指消费者,还包括线下导购、店长、经销商、品牌商、供应商、合作伙伴、投资者等;货也不单指狭义上的实体物品,还包括虚拟商品、商品定价、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生产制造、原材料采购等;场也包括离场、远场、黑科技体验、最后1公里、新媒体等。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设施云化;第二部分是触点数字化;第三部分是组织业务在线化;第四部分是运营数据化;第五部分是决策智能化,这五个部分不是顺序关系,是可以跳步骤的。1. 基础设施云化基础设施云化是较底层的算力弹性变革,云计算已成为大势所趋,上云已不是问题,问题是上谁的云。自前两年国家提出新基建以来,云计算数据中心已成为新基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上图2020年各省公布的投资可得知,新基建的投资额在持续加码,而随着中国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对算力的需求也会越大,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也随之快速发展。咨询公司曾做过分析和判断:大概在2025年,整个公有云将服务一半以上的数字经济,而且公有云数字市场规模跟国家的数字经济规模呈正相关关系,目前在整个数字经济规模里,美国排在第一梯队,中国排在第二位,但和欧洲差距并没有拉开。上云的原因就好比1870年开始的电气化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上云的好处:第一,弹性,比如在618或双11等访问量峰值时期,不需要再新买服务器才能保证访问、业务顺畅,即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不需要的时候可以释放。第二,稳定、创新、安全是上云带来的重要好处。第三,成本降低和节约人力。到目前为止,上云程度直接决定零售企业的数字化系统能否实现业务弹性和协同价值,并且对于零售行业的意义不再仅限于算力、IP资源的集中化和低成本,还是在新消费、新市场环境下完成持续创新的必要前提,因为只有底层基础架构足够弹性、敏捷和开放,才能更好迎接数字模式。2. 触点数字化3. 组织业务在线化4. 运营数据化5. 决策智能化在接下来的部分,详细讲解了触点数字化、组织业务在线化、运营数据化和决策智能化,在最后还通过实践案例解析了零售行业的数智化转型。保险经纪公司是保险业态中的重要参与者,以保险中介的角色,帮助保险公司卖保险,帮助消费者选保险、买保险。业务主要目标是通过卖更多的保险来获取佣金,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依赖全职或兼职的保险销售人员。这个客户期望咨询公司给他们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方案建议,实现公司业绩的新的突破,利用数据化的手段管理保险销售过程,实现数据赋能保险业务运营。业绩管理模块的产品目标:帮助公司高效管理保险销售团队,提升管理效率。帮助销售人员实现个人业绩的自驱增长,提升公司业绩。销售、中介类岗位特点决定了人员招聘时更加关注其与人沟通的销售能力,数据分析不是他们的强项,愿意每天花时间,能够从一大堆的指标数据中,挖掘到有用信息的人少之又少。往期的文章:《数据可视化怎样才有灵魂》及《数据可视化产品的通用方法论》论介绍过,数据可视化产品的三个层次,对于强销售的业务形态,给销售人员的数据产品只有达到第三个层级时,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执行力是地推铁军的强势,一言以蔽之,销售人员使用的数据产品,要足够简单、简洁、直观,不要让其思考。销售管理重在考核和激励,最直接的就是和钱挂钩。业务员每天醒来最关心的肯定是今天、这个月我能赚多少钱。卖多少产品、谈多少客户,最终都是为了达成金钱这一目标。基于金钱、管理考核进行数据产品设计,才会有足够的粘性,能够提供赚更多钱的方法或者建议,才更有价值。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可以实时查看当天的收益,经常为了平台的冲单奖励而自驱地从清晨工作到深夜,对于他们而言,多送一单,多拉一程是在给自己打拼,而不仅仅是“工作”任务。1. 紧扣考核基本法避免数据堆砌销售人员使用的数据产品不要追求提供全面的数据指标和强大的多维分析能力,对于很多销售而言,太多的数据带来信息过载或者冗余,从而不会用,不愿意用。用简洁的页面和直观的可视化图表,能够把怎么算钱这件事情说清楚,并且告诉销售他哪个指标不达标,如何改善就可以了。例如,之前为门票销售人员设计奖金仪表盘的产品,基于个人最关注的季度奖金,从奖金系数结果、业绩考核的KPI完成度等方面进行设计。2. 强化激励效果刺激自驱行为销售是自己的事!首先是将工作的成功量化成最直观的金钱价值,比如多跑一个客户,多签了一单,他自己收益多少,推荐发展一个下线自己有何好处。很多人沉迷于游戏,一方面是确实爱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游戏的等级制度带来的荣誉感。用游戏升级打怪的方式来呈现销售个人业绩的成长,可以增强趣味性,通过等级设定、排名强化个人荣誉感,从他人驱动转向自我驱动。此外,保险销售人员等级和佣金系数挂钩,等级的提升最实在的价值就是佣金系数更高。把升级条件及当期差距问题呈现,方便销售自己去把短板补齐。3. 组织健康体检诊断团队问题我的团队有没有问题?销售团队中,管理者个人业绩和团队强相关,个人销售能力再强,团队业绩一团糟,也很难获取更多的回报。经常看到电脑或者手机管家的体检得分,把一些衡量健康度的指标和分值计算规则确认好,每次体检输出直观的健康还是不健康的结果,以及相应的问题项,基于问题项逐个解决团队问题。此外,通过红黑榜单清楚地知晓绩优人员与绩差人员,进行表扬或者跟进帮扶。4. 既要是什么,还要怎么样,为什么每一个指标的呈现,都要能够体现具体的好坏评价,清楚地告知销售,这个指标指代的含义,以及是好还是坏,联动深度多维分析及下钻分析能力,定位问题,找到破局方法。指标评价维度,可以参考前期文章。和自己过去同期比,业绩进步提升,还是下滑考核KPI目标比,完成度如何?和团队同职级人员比,排名分位如何,top还是Bottom?1)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在于数据驱动企业经营能力的改善,数据赋能降本增效,所以更加强调数据在业务侧的应用,而非各种数据中台、数据架构的概念,最直白的就是告诉CEO你的产品或者咨询服务能带来什么价值,他才会愿意为你买单,投入人力财力。2)一些互联网企业认为理所当然的数据体系、产品系统,传统企业可能刚刚起步,需要基于其业务视角,将相关的经验进行输入、复制、创新。3)数据可视化产品的灵魂在于分析思路,最好可以直截了当地提供结论建议,辅助以直观的可视化展现形式,才可以真正体现数据产品、以及数据产品经理的专业价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化物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