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有做小红书营销探店的营 销公 司推荐吗?

大家下午好!因为我很少出现在公共场合,所以可能需要先花一点时间为大家介绍一下有赞。我们定义自己为一家商家服务公司和零售科技公司,我们的使命是帮助每一位重视产品和服务的商家成功。有赞的绝大部分客户都是品牌零售商,尤其是线下门店商家,一小部分客户是类似自媒体、达人这样可以帮助零售商带货的群体。我们目前在中国服务了接近10万户商家,几百万个门店,每年帮助商家触达6亿消费者,一年有1000多亿的线上GMV和接近3000亿的线下GMV。我们主要做3件事情:第一,帮助商家在社交网络上通过内容营销获得更多的增量客户,并且转化为可以持续深度运营的私域客户资产;第二,我们也针对私域顾客的重复购买和社群分销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运营系统,帮助商家建立长期、可持续的“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经营模式;第三,有一部分品牌零售商的门店系统比较老,无法和线上联动,或者品牌零售商需要全场景实时互动。针对这些情况有赞还提供一些线下系统,包括线下收银、点单、会员充值等服务。我们有7个产品,这些产品的逻辑非常简单:商家通过社交网络和内容营销获得目标客户群的关注,导购在门店加好友,运营人员在CRM系统里对全网顾客进行洞察和分析,并得到AI给他的某些营销建议,系统或导购会将这些信息精准触达给客户,最终客户可能在小程序商城、社群团购、电商平台或门店完成体验和购买。而当商家把客户拉回店内进行消费的时候,可以使用有赞的门店系统,帮助门店完成收银、进销存、储值、会员管理、店务管理等事项。过去11年时间,我们研发和维护这7套完全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数字化系统,大概花掉了超过30亿的费用。我们最早做的一款产品叫微商城,用于帮助品牌零售商管理线上自营小程序商城的后台。这款产品一共有超过6000个功能,打开界面你会发现有十几个一级导航,每个一级导航下面有10个二级导航,每个二级导航下面还有一堆三级导航。当你去做一个优惠券设置的时候,需要非常繁复的操作,当然不止是我们的商城,包括今天大家去用天猫、京东的后台,复杂度都是一样的。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们除了做产品外还在思考一个难题:怎么让用户知道有这么多功能?怎么用运营思路将这些功能串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去总结那些头部优秀引领者的实践,并汇集成各种素材,通过专门的客户成功部门去教学。他们会远程展示、开展培训、提供咨询,甚至提供深度代运营,来帮助品牌零售商搞懂这么多的功能如何使用,帮助他们做好私域运营和消费者运营。这件事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做得很累,我们的品牌零售商也学得很累,因为运营思路的打开过程是很艰难的。不过尽管这件事非常艰难并且进展缓慢,在过去的11年里我们始终在坚持、努力。但是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直到去年10月,一个做AIGC的朋友给我展示了他们如何理解用户需求、如何生成内容,突然让我意识到了AI可能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过去一年,我花费了超过80%的精力在做AI,因为发现AI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一个最简单的场景,你想知道店铺的实时经营数据,过去可能需要到数据中心里找到相关模块才能查看。但现在我们在后台右上角放了一个AI助手,你可以问它最近的经营情况怎么样,助手就能直接提供一张经营情况报表,并对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你可以通过与它对话,让它告诉你最近7天有多少访客,交易额怎么样,生意变好或变差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想让生意更好,也可以让它基于数据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这些在过去需要通过培训、反复开会讨论才能弄清楚的事,现在AI可以直接告诉你。AI还可以为你提供各种运营建议,比如发放优惠券、转化新客户、唤醒老客户。如果你决定发放优惠券,AI会根据你的经营数据和店铺情况,为你推荐合适的优惠活动。它会建议你使用哪些商品进行打折,活动的有效期如何设置,是否需要设置门槛等等。AI的这些建议都是基于对你店铺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得出的。你可以根据AI的建议进行微调,比如调整折扣力度或优惠券的有效期。这就赋予了经营者运营思路和运营方案。你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后台设置,只需要确定执行AI给出的方案,它会为你自动执行。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线上场景,但在我们运营自己的商城时,通常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完成这些任务。例如设置优惠券可能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而分析数据和找到运营思路可能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然而,通过与AI聊天,我可能只需要10分钟就能完成。而且,这个聊天的过程并不需要你有太多的想法,AI会启发你。在完成优惠券发放和活动后,AI会持续跟踪整个活动的实施效果,并帮助你进行复盘,它甚至可以自动扩展库存和调整价格。如果你有一批货物需要清仓,你可以设置一个3折的促销活动。AI会帮你创建并执行这个活动,同时在整个过程中监督效果。当货物数量减少到100件时,AI会自动将折扣从3折改为6折。当只剩下最后50件时,AI会停止打折。整个过程都可以由系统自动化完成和执行,期间还会自动化地产出在过程中所需要的推广文案等等。在整个过程中,系统会实时为你生成数据报告,分析这次活动的效果,告诉你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果你希望提升活动的效果,系统会提供一些新的策略,告诉你如何改进和优化。相比简单的线上场景,线下场景其实会更复杂。在线下场景中,导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从用户到店开始,导购会在顾客到店试用/试穿、咨询、买单的时候添加客户微信为好友,甚至办理会员。如果顾客只是试用加了微信而没有购买,导购就会在客户离店之后得到AI自动发送的提醒,比如通过推荐相关商品、赠送优惠券或礼品、推荐营销活动、直接给内部折扣等方式去激活用户。导购可以使用AI来跟进自己的业绩和客户情况。例如,导购可以询问AI自己本月的业绩完成情况,AI会根据数据计算出导购的业绩状况。如果导购的业绩不佳,AI会提供一些方案,例如从导购的3000个好友中找出30个高净值客户,并且这30个客户已经到了复购周期,AI会建议导购去联系他们。AI甚至会建议导购使用哪种方式联系这些客户,比如发送优惠券或者商品推荐等。作为导购的管理者,店长可以实时查看门店的业绩数据、导购的业绩排名,对每个导购的实时分佣进行计算。店长还可以要求AI分析所有导购的表现,找出表现最好的导购,并了解他做了哪些动作取得了这样的成绩。这些动作可能是联系了更多的顾客,使用了更有效的沟通话术,成功推广了更多活动,或者推荐了某些商品。然后,AI会将最佳导购的策略反馈给店长,店长可以将这些策略培训给其他导购。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AI会自动完成并给出建议。总部在智能化运营方面的需求更多,我会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你是一个食品零售品牌商,想在春节前做一个年货节活动。过去大家通常是先将几个高管召集在一起召开策划会议,讨论今年春节年货节活动的方向。这一轮会议通常不会得出实质性的结果,因为大家所掌握的信息并不全面。对于消费者的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平台政策以及货盘准备情况,大家都不清楚。会议的结论往往是,大家回去收集相关信息,下个星期继续讨论。一周后,大家再次开会,讨论今年的活动的方向是追求盈利还是销量。一旦确定了主要目标,负责系统和运营的同事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需要用2-3个星期的时间来设计SKU的折扣组合,以及推广的文案、设计和活动页面等。方案确定后,还有一系列后台配置工作需要完成,例如针对天猫、京东、美团等平台的配置工作。每一步都需要细致入微的规划和执行,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如果这场年货节活动持续一个星期,同时你在线下有300多家门店,通常需要四五十个财务人员工作一两周的时间,才能把这次活动的账算清楚。因为每个企业的需求不同,市场上没有现成的数字化工具来帮助他们算账。他们需要将所有平台、全渠道的数据录入到一个Excel中,并使用不同的公式来计算每个门店的业绩、导购的业绩、这个月的提成等。最终才能计算出这场活动到底有没有赚钱。这就是目前大家做一次活动要做的事。但是有了AI之后,我们不再需要召开前期的讨论会议,所有事项都可以自动执行。我们可以直接向AI询问关于年货节活动的建议方案。AI会为我们提供具体的方案,包括针对老客户的促销活动、商品礼包的选择和折扣力度,以及如何将活动推送给顾客。我们还可以通过对话方式调整方案,确定后系统将自动执行所有相关事项。活动结束后,系统会自动进行复盘并出具财务报告。刚才描述的所有过程都可以通过AI来完成,不再需要反复开会和付出额外的人力成本,整个系统都是自动化、智能化的。并且还可以对整个业绩阶段、整体营销活动、某次大促事件进行完整的复盘,过程执行和转化进行归因分析,帮助后续运营活动不断地迭代。在这个过程中,有赞做的核心就是这么7-8件事。首先,我们帮助大家自动生成营销图文,以便更好地宣传和推广。其次,对你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并自动化地提供运营策划的建议,然后自动生成商品,自动完成店铺和活动页面的装修,自动化地执行智能任务,比如补库存、调价、出实时报告、到了一定阶段给你提醒等等。这些功能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把这些功能串起来,并且让AI真正能够生成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什么有赞可以做到?这其实和我们做的三件事有关:第一件事是帮助商家快速理解有赞的系统,有哪些功能、需要怎么操作。为此,我们把所有的产品功能、使用说明、客服帮助、以及内部客服培训资料作为基础训练语料和向量数据,当你跟智能助手对话的时候,AI会理解你的意图,然后在这个大数据里面寻找对应的答案,给你直接的目标功能和行动点。这样大家就不用去点那么多复杂的导航,做复杂的操作了。第二件事是根据商家的具体情况,结合行业最佳实践,像咨询顾问一样给出运营策划建议。这部分是最难的,有赞能做这件事的原因在于过去11年我们服务了超过20万个商家和品牌商,我们有志向、也有底气做好这件事。我们拥有专业的服务和运营团队,他们会持续关注新用户的使用情况,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这套系统。对于商家来说,只有当他们的GMV达到一定的标准时,我们才会认为交付已经完成。在交付完成后,我们的运营团队会撰写结案报告,详细记录商家的品牌信息、需求、我们采取的措施、哪些措施有效、哪些无效,以及后续如何持续优化。我们有很多这样的结案报告,细致到如何设置优惠券、商品组合,如何针对老客户做营销策划方案等等。除此之外,每隔2-3周,我们所有的运营同事还会聚在一起开会,针对头部最优秀的客户做总结,并输出成最佳实践案例手册。过去我们通过培训的方式,先培训有赞的工作人员,再去培训客户。但现在我们把过去十几年积累的最佳实践素材灌输给机器,训练机器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阶段和诉求,给出更精准的实践建议。所以现在我们的AI助手才能自动化地提出精准的运营思路建议。这个过程难的不是技术,难的是积累这么多素材。以最简单的设置优惠券为例,要训练针对不同商家提供更为精准的优惠券设置建议,可能需要超过2万个问答对的数据支持。而我们的产品体系中,最大的一个产品包含了6000个功能,7个产品合计则有2万个功能。这些功能之间组合使用的思路,需要大量的素材和训练数据来完成。我们做的第三件事,在商家采纳建议和方案之后,系统会自动化执行,而不需要再去做反复的设计和操作。某种程度上,我们核心做的事情就是让我们的商家不需要去学习,就可以知道所有的系统功能怎么用,就可以拥有完整的运营思路,并且我们希望客户在使用过程中自己能够得到启发和成长。经过过去1年,我们觉得有赞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化软件,而是一个智能化的消费者运营系统。这个系统能够为商家提供全面的运营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提升运营效率。因此,有赞不再仅仅是一家软件公司,更是智能化消费者运营系统的运营商。过去一年让我们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让我们和客户的互动也变得更多。这一年实际结果我可以给大家说两个数字,代表了有赞看到的一些好的反馈。第一,到目前为止,新一代提供在线数字化软件能做到超过2亿美元收入还能盈利的公司可能只有有赞。中国做数字化软件和提供数字化系统的服务商们都比较苦,绝大部分不是没有盈利,是连销售加服务的毛利都还没有。第二,在过去一年,有赞20-30%的头部玩家做到了70%的老顾客复购。目前市场上大量头部优秀品牌的门店,复购率不到40%,每年有接近70%的客户流失,每年能依靠自然流量增加的客户可能只占20-30%,所以大部分企业要花大量成本做公域投放、营销,门店或者商场均是如此,这是过去的状态。而这些做到了70%老顾客复购的商家们,他们针对老顾客执行了最新、最有效的运营动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有赞的命运非常好,我们在11年前创立时正是微信起步的时期。在过去的11年中,我们成功踏上了微信的发展风口。过去6-7年间,中国有数十万家品牌零售商拥有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微信好友,这种情况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过。这些商家不知道如何与好友互动,如何提高复购率,如何让他们帮忙分销。因此,我们开发了一套智能化系统,帮助拥有大量好友的品牌零售商们更好地与老顾客互动,使老顾客的复购率达到70%,并占据生意的一半以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零售商加入这个行列,我们希望这个系统能够帮助商家更好地维护顾客关系,并对整个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来源:浪潮新消费}
看过我前两篇的朋友应该有印象,分别讲了如何做一篇搜索排名靠前的笔记以及拆解了小红书推荐算法的技术逻辑。这两个内容放在最前面说且站在平台的角度,因为在动辄上亿用户的app面前,把“合适”的内容推荐到“合适”的用户面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往往需要先理解平台,才能更好的做运营。就像更了解客户,才能更好的做销售。更了解用户,才能更好的做产品。今天我们开始着手于实处,开始聊一聊怎么做好内容,或者再具体点,怎么做起来一个账号。在聊内容之前,我想和大家先聊一个名词——“社交资本”。这个名词在100多年前被托克维尔定义,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交行为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共同认知、个体身份、规范习俗、价值文化、信任合作行为等的总称。这个概念其实没有我写的看上去很遥远,在我们每天使用的社交或者内容平台上,社交资本无处不在。表现形式也因为各个平台而不同,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粉丝关注量和互动量。无论形式怎么样,共同点就是可以长期积累沉淀。对于小红书,社交资本也就是粉丝关注和互动,就像是一种可储蓄的货币。我们这些创作者通过不断的进行图文和视频笔记的创作,为自己积累财富,并且在后续的创作中享受这种财富带来的复利。我们经常说的“私域流量”就是其中一种社交资本价值的体现,创作者可以在自己积累的粉丝群体中获得有一定保障的流量和收入。既然粉丝关注和互动就像是一种可储蓄的货币,货币体系自然是不同的,货币价值自然也是不同的。货币作为商品,本身就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在准备做一个账号前,想清楚我们账号社交资本的价值形式很重要。我认为一个账号也大致分为两类目的,交换价值以及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大多数情况是发生在账号内,博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构筑内容,粉丝看到内容对博主进行点赞、收藏、互动,对博主的社交资本进行加码。博主收获了平台内的私域价值,粉丝收获了自己的精神需求。广告主参入其中,为博主与粉丝互相交换的价值买单。博主把粉丝当傻子圈的粉,广告费低。类目优秀而且好好经营粉丝的博主,广告费高。使用价值大多数发生在账号外,当货币付出去时,产品自然会交到买家手上。使用价值,自然是使用了产品才是使用价值价值。博主通过内容吸引用户去站外,粉丝最终使用上产品完成双方的价值互换。即使增粉、互动再多,可能对于把账号定位于使用价值的运营来说,不值一提。对于做交换价值的博主,账号内容应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擅长的方向、广告变现最好的品类等方向入手。兴趣爱好是我们自己能长期坚持的一个内容,对于大多数自己做账号的博主,爱好是长期坚持做好账号的第一前提。热爱穿搭就分享穿搭、热爱制服文化就分享制服文化、热爱摄影就分享照片、热爱旅行就分享旅游攻略、热爱美食就分享做饭做甜品、热爱时尚就分享美妆。很多博主做账号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运营方向、变现方向,但是没有方向大概率是做不起来账号的。从兴趣爱好入手,一定程度上让你的内容和更新频率有所保障。在因为有所保障然后小有成果时,这个时候你才会系统性把在平台上分享爱好变成在平台上创作,最后这个阶段才是创作者。创作者一定是以粉丝互动为前提创作内容的,不是更多的只是把平台作为分享自己兴趣爱好的工具。擅长的方向和兴趣爱好很像,在做账号初期很多博主认为因为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当然是擅长的,其是有明显差别。刚开始看陆仙人时,热爱溢出屏幕,但是明显的是不适合做模特的。另辟蹊径开始走女模特路线,不阴柔反而阳刚。粉丝资本夹裹着陆仙人,让陆仙人进入到模特以及资本的视野。陆仙人只有一个,千千万万的想做模特的从业者却都是通过几张简单的试镜照就决定了人生。模特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他工作的岗位经验不合适这家公司,可能在另外一家公司很合适,而模特的入行标准都是统一口径。大多数人的问题是,自己的爱好可能不是那么擅长,擅长的可能并不是爱好。爱好需要自己问自己,擅长通常需要别人的评价,可以把这些都列下来,会是你内容的最佳方向。一开始做账号就往广告变现最好的品类入手,一般都是传媒广告公司或者是全职自媒体博主,以账号的质量接广告通过广告变现。这部分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涉及到开公司、场地、人员费用支出、各类杂七杂八的费用,所以一开始就要奔着盈利点去。这部分的同学,有两个大的运营策略比较重要,即多达人类型+多商业类目。初、腰部达人是品牌商业笔记投放中心,占商业笔记的95%。在小红书去中心化流量机制的持续影响下,品牌方大多都是选择报价适中、有一定创作能力的初、腰部达人投放,不仅能控制品牌营销中的投入成本,而且能取得更高的笔记互动转化。至于多商业类目,今年上半年投放商业笔记的品牌数量共计1.5万个,占比前三的护肤、母婴育儿、美食饮品分别占据了9.23%、8.66%、7.6%,投放金额是25亿3008万。从变现角度入手,做三个大类目下的小类目矩阵账号是比较吃香的。对于做使用价值的博主,如何在不违规的情况下推广你的产品,并达到公司对你的工作考核,是你的北极星指标。产品需要去做用户调研、竞品分析、渠道梳理,很多情况下你的领导或者负责人并没有把这些揉碎了去告诉你,在后面的工作中,也没有办法帮你的账号和产品调性去做结合。可以自己利用相关文件总结梳理,对于我们这些推广了很多年产品的老运营来说,做账号真的很简单,但是一个产品从0-1推广出去并且实现产品或者公司盈利,反而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很多时候我们把问题掰开来,会发现有个人的问题、有领导的问题、有公司的问题、有渠道的问题,但是在公司打工,做不出效果就是自己的问题。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小红书的内容难度不高,图片需要一定的审美,在公司工作的小伙伴最重要的是需要在自我内容表达和公司/领导需求之间寻找一个集合点。即使账号没有做好,但是你会发现做的也不错,因为不同公司对账号的标准、管理的标准、人员的标准千差万别了。以上,无论你是什么角色,做小红书是出于什么目的,都应该对自己怎么做账号有了初步的方向。自己业余做的账号且没有明确的变现目的,那么以自己的爱好为账号内容是最合适的。对新媒体平台运营有兴趣而且有做好了变现的目的,那么需要在做账号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你自己内容的调性。把你喜欢你想做的内容,慢慢调和成用户喜欢的内容、愿意付费的内容。公司自做账号,除了立足于产品,其他所有的运营行为都要基于商业笔记的出发点了。有了方向后,后续的运营大致分为账号、内容、变现。这三个方向,每一个主题展开来都能连续写很多专题,这篇内容也只能简单的从大方向上简单介绍。如果对每一个内容大致了解后想要深入的,可以follow我的公众号(老赵说运营),干货内容更多。01首先说账号,账号是创作者最基础的阵地。围绕着账号,头像、签名、瞬间、内容调性就像一个账号的门面。如果把小红书平台比作一条商业街,街道两边的小店就像一个个账号,摆在店铺前面展示特色商品的小摊子就是笔记。账号的基础打造在内容之前,账号的基础阶段做得好,才有后面的门可罗雀(当然主页流量并没有我说的这么夸张,一般也就是总流量的1%)。从注册账号开始说起,抛弃官方的账号定义从我们实际运营账号的角度,小红书的账号基本分为纯素人号(只实名了身份证)、个人认证的账号、机构认证的账号、企业认证的账号。前两者认证都是免费的,后两者认证需要600元。个人认证的账号资料相对比较宽松,加红V之后和普通的账号拉不开什么功能以及运营尺度上的差距。被官方评为优秀创作者的话在账号运营尺度上有一些特权,比如优先推荐,在用户搜索框搜索时,会优先出现优质作者的用户。在推荐内容时,也会优先推荐优质作者的笔记。当小红书官方有合作或者活动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优质作者。有的人纠结个人外显认证会让自己的账号看起来专业些,实际从运营的角度,我的经验是聊胜于无。重点说一下蓝V的机构认证和企业认证,认证都需要600块钱,不同行业的认证资料都不同,卡的比较严格。机构认证一般是事业单位或者社会组织,比如医院、学校、文旅机构(博物天文美术馆等、公园、保护区、经典)、政府机构、文化传媒机构(电视台、报社、艺术团)这些,除了以上,其他所有民企都是企业号认证。02 企业号或者机构号主要和个人号区别于以下几点:主页可额外添加企业门店信息,有线下实体店建议是一定挂的。无论做不做到店,到店多一些人没坏处。
用户一对一的私聊页,可以个性化的定制账号菜单栏,并且有自动回复,参考公众号的菜单栏。这里不要想着放什么敏感的自动回复消息,因为这边的自动回复上传后都是需要客服审核的,话术尺度和私信尺度一样的。
用户搜索与品牌关联度高的关键词时,会展示企业号专属入口,引导用户关注。
企业号后台绑定小红书商城,主页可以直接跳转到商城。另外,小红书对有店铺的企业号引流尺度比较宽。
企业号才可以通过蒲公英合作平台和其他小红书博主合作,进行报备笔记的投放。
支持笔记置顶,一般都是置顶最热的笔记,而且在评论区、咨询中,都让用户点点赞。社区不影响你让用户 支持你点赞,但是引导用户刷赞是违规的。这块是不是有些矛盾?相信你能理解。
企业号比个人号难做内容,初始曝光给的少,50起步,个人号起步200左右。当然也有益处,企业号引流尺度比个人号大很多,平台有意识的放宽尺度给企业号的。
相信以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最后补一个取巧的方法。前期个人号涨粉,涨到5000粉左右账号权重高了,可以直接升级成企业号。这样度过了新手期企业号的少曝光 ,直接过度到享受企业号做起来的宽尺度带来的好处。03 账号梳理完后,是账号的门面打造。这部分没有什么好说的,重点说一下签名栏部分。有的人看到别人挂邮箱,现在是没法挂了,需要审核。如果能挂上,无论是挂了很久的还是才挂上的,都不要动了。挂邮箱大家翻一下上面说的账号目的或者博主身份,做广告变现的博主可以做,品牌方通过邮件沟通还是很常见的。如果是推广自己产品或者引流,就不需要挂邮箱了,EDM(邮件营销)已经是非常久远的营销方法了,转化率低的可怕,不要再把已经淘汰的营销方式拿出来再做。瞬间也不建议挂,参考邮箱。签名栏挂自己联系方式记住一个原则:挂着的不要动、同行竞争大的行业或者产品不要挂。如果挂上不违规,过机器算法1分钟就更新了。如果没更新,进入人工审核,一般1-3个工作日。另外,同行截图举报给客服,举报成功率是100%的。穿搭大品、读书、交友、电影等领域,这些随意,因为行业太大了,账号几乎无法变现,而且市场摊子大,不用互相竞争。保健品、医药医疗、留学这些行业,那真是神仙打架——你把我客户抢走了,我就得把你账号举报了。很多时候做起来除了账号本身的内容,还需要考虑产品本身所在行业的特殊性,再运用到日常的账号运营上。从小小的一个签名上,足以证明做的好的账号绝不仅仅只是在账号本身的。说回账号的内容,基本上分成整个账号的内容以及单篇笔记的内容。账号设置好之后,保持账号一卡一机,随身携带,用数据网浏览以及发布内容。无论是新账号的选择兴趣领域还是日常浏览的笔记,建议都严格按照你要做的内容去养号。养号从技术角度,对单个账号是否能做好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放在整个初期养号+日常养号+发笔记+回评论+回私信+防止违规的运营体系中,如果每一个环节都做的不好,最后账号肯定做不起来。分享运营经验、也被朋友拉去讲课、团队从19年做小红书做到现在,我们的运营思维很奇怪的形成了闭环,回到了原点。19年我们做小红书的时候,团队有做传统媒体的、有做知乎的、有做公众号的、有做百家头条的,在面对这个新平台时,我们各自用了各自的创作风格和习惯去做新平台。做传统媒体稿的,文案太对于教条和死板,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也就是我,习惯保持了文字的严谨和内容的深度完整性)。在面对小红书时,锱铢必较的创作习惯和小红书500字就一个逗号的文案依然火的一塌糊涂有天生的疏离与隔阂。做知乎的小伙伴,从论坛回答问题的文案结构去适应主要靠图片去通俗的呈现一个产品的表象。做百家头条的小伙伴,要从老营销号的追热点及洗稿、几乎不与用户互动的工作模式,转变成即使没有任何点赞,文案内外也要集美长、集美段扑面而来的亲切。坚持了半年多几大百篇稿子,最后我们才找到了小红书的内容调性。开始研究运营手段、平台规则、不停的总结方法论,团队也在这个阶段稳定的开始扩张。21年商业化在小红书想要上市的愿景中自然而然的开始推动,我们也是第一时间开通广告尝鲜入场。就像做淘宝、公众号、抖音、快手、知乎、B站等平台,企业做免费流量控制流量成本及盈利,付费流量扩大商业规模。当时很多博主怨声哀道平台的流量倾向,对我们这些做了太多平台的职业运营比较司空见惯了。一直到今年所有和私域有关的话题都是流量圈的热点,但对于我来说其实感受不深。第一点是因为我们做内容流量和付费流量很多年,没有别的公司用户少或者线索成本高的窘境。第二点是我们的产品基本上只有一次购买,如果第二次基本就没有任何吸引力了,所以私域一直没有放在心上。但是随着小红书商业化的愈演愈烈,我们更多的接触到了内部的一面。比如很多政策是朝令夕改、很多内容其实内部不同的部门岗位都有权利审核导致内容的口径不一、很多账号的规模及私信量多少都有限制,我们最多的时候每天损失几个万粉号。本质上流量都是平台的,小程序、APP、微信这些私域平台我认为在3-5年会有新的面貌。现在我们又回归了内容创作是平台运营的第一要素,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真的很少再提套路、刀法、打法、模式,开始长期搭建我们自己的内容生态。我也坚定的认为,相比于跟你们说算法、规则、套路,其实做内容以及运营的思维框架更重要。有一个哲学观点是: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第一句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初步感受,第二句是开始探究事务的本质,第三句是山仍然是山,水仍然是水,但是有了第二段的经历,表面和内核达到了文化与精神层面的认知统一。不知道大家认为,这篇内容对于平台的认知,是在哪个阶段?04顺着上面这段话,我们聊一聊内容是怎么生产出来最后产生效益化。小红书文案在行业里大体分三类:博主自产、代运营生产、写手生产。相信经过上面对内容创作的这么多铺垫,大家应该不会单纯的认为内容仅仅只是写一篇文案。写手是内容链里最底层,并没有诋毁这个职业的意思,只是相比于传统文学甚至是网文几百年几十年诞生出的写手职业,小红书运营都不是一个职业的岗位,小红书代写就更不靠谱了。QQ群有不少代写,一篇最低能到5元,包图文。一个月30篇也不到200块钱,可想而知写手的水平。水平还不随着价格的上涨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本身就是0-40分的水平,除了一些传媒公司或者企业需要大量的笔记做通稿发布,不建议大家尝试,注册一个账号一张手机卡的成本都不止这些钱了。代运营生产内容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纯写手的代运营公司,一种是有广告brief写作经验且公司也在做广告代运营的公司。前者也不需要尝试,大部分写手只会写公众号,只是公司增加了小红书的文案服务,质量只能说聊胜于无几乎没法火。有brief写作的写手日常的工作是有明确考核的,甲方的多少预算需要有多少的数据,文案效果相对能保证甚至Roi翻倍,找到合适的代运营公司可以考虑。最推荐的还是自己做内容,只有自己更知道你想要什么、想要输出什么,离产品进、离运营近,可以及时的调整每篇笔记的内容。自己做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困难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不同于产品、技术,或者是会计、法律、医学、工程、土木等等其他行业岗位,很多东西都有明确的答案,且只有唯一的答案。对于写文案,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无论你是做什么的,让你写一篇内容,不管写的怎么样都能憋出一篇内容出来。有的人做了很多年公众号或者其他平台的内容,可能永远也做不好小红书。可能有的人从来没做过,但是能很快的就做出爆的笔记。只能说大的内容团队或者公司,有足够多的容错率以及内容运营培养成本,能让10个人里,8个人都可以做出爆文。关于爆文写作,这里就实在不想写了,写到这里已经6100字了,感兴趣的话可以follow我。05最后我们聊聊内容之后、变现之前的中间环节——营销环节。《定位》这本书里提到营销的竞争是一场关于心智的竞争,营销竞争的最终战场不是工厂也不是市场,而是心智。心智决定市场,也决定营销的成败。小红书自己划分成三个平台,即专业号平台、蒲公英平台、聚光平台,我认为也是试图从三个不同身份的角色出发,去给用户不同的营销感受。首先是专业号平台,基本上是商业公司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无论是宣传产品或者宣传服务,都需要第三方载体沉淀。微信依然是我推荐的优先度最高的载体,因为只要用户加到微信里就代表着无规则触达,后续无论是导到APP、小程序、官网、公众号、社群或者是直接变现,用户在不同的场景总有发挥用户价值的时候。这里要提醒一点,如果对微信直接变现没有大需求的话,亲测导其他场景违规尺度都是小一些的。因为有不少刚接触运营的朋友都对引流很感兴趣,所以我主要展开来说微信引流。虽然导流到私域是各平台都打击的重点,但是各平台方的政策和实际实施口径并不是统一的。各平台对私信引流的检测方式不同,这里直接把我做小红书多年的引流经验公开。关于微信号的形式,手机号<字母+手机号<无规则字母<英文单词+数字,英文单词+数字的微信号形式优先级最高。至于其他的导流词,就不要再用V、微信、威信、WX、VX这些15年前就已经被论坛、贴吧放在屏蔽词库里的词了。关于私信回复用户的优先级,完全陌生用户(没有给你发过消息)<陌生粉丝(是你的粉丝但是没有发过消息)<私信粉丝(是你的粉丝并且主动私信你),陌生用户每天可以回复20条,再多了发不出去。这里要提醒一点的是,有的粉丝评论我们了,我们去私信粉丝,最后违规了。不少人对引流处罚愤愤不平,认为用户评论了我们,当然可以回复用户。其实是非常典型的小白思维,即事情的合理性=平台/算法的合理性。万变不离其宗,大家在引流的过程中应该也是状况百出,总的来说都可以参考上面的引流基本规则。蒲公英平台是小红书开放给品牌方和博主的商业互选平台,基本上各个平台都会控制一个品牌报备笔记和下水笔记(没报备的笔记)的比例。如果大家走品牌推广的形式去做种草电商,建议测试好笔记的报备率后规模化的去做,相比直通车价格的水涨船高,可能几个好的PR给你带来的收益会大于电商的付费流量。内容电商也是单独出一篇也能写很多字的内容,这里也略过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follow我的公众号(老赵说运营)。聚光平台基本上是开放给我们这些特别强调客户线索和投入产出ROI的公司,无论是种草、销量、客资,消耗了广告费平台方都会给你最直观的数据。这一点和达人种草不同,因为达人所代表的内容流量本身就不稳定,广告在你跑出合适的CPA或者单价roi比较好的CPC时,是可以稳定作为公司的一块增长蓝图的。内容做的好的建议跑笔记信息流或者搜索,广告跑的好的建议跑落地页。另外提示一点,如果公司投放金额比较少又能达到不错的效果,那么可以试试薯条,也许性价比会更高一些。这一块也不展开来说了,和大家说一声抱歉。最后我们来进行总结,我知道用200字来总结上面将近8000字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不得不用更加凝练或者“不通俗”的话长话短说。在小红书创作首先应该是真实的,无论是自己做还是公司做,需要建立一种自我和公众的全新的关系——不是刻意的“人设”,而是你本人或者公司自然的延伸。内容一定是真实的,只是你通过不同的内容形式自我表达给公众。随着你创作的不断成本,每一个账号都是一个内容品牌。你对账号的价值形式方向会取决于你需要积累哪些社交资本。当社交资本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机会才会转向内容变现,或者说面向长期信任关系的变现,这是一种更健康的商业模式。创作者在创作出内容后,内容就不属于自己了,它需要实现读者或者粉丝的一些梦想、需求。但是我不建议你做的内容全为读者服务,因为爆款是迭代的,全为读者服务账号没有价值,坚持自我表达和粉丝平台需求的交集点是你的创作方向。创造真实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更新频率和质量。这种一贯的品质能为粉丝带来稳定的预期,这是一道逐渐积累的护城河,让后来的创作者难以模仿和复制,让个人垄断更加持久和难以逾越。最后,祝大家运营顺利!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红书营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