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全新资产企业经营战略00151,中/洪熙/控股/的表现如/何?

企业的风险控制篇1
(一)对企业经营目标进行数据化和细化,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
预算编制是不是尽可能详细,应根据从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出发。以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的各类风险水平为原则。事实上,更详细的预算,成本控制带来了较大的预算控制应该是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真正发挥资源和合理控制的最佳配置,以确保公司风险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制定和实施预算管理,公司治理结构必须与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链接到各部门的基础上,加强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把重点放在预算管理,实施风险控制体系。因此,应加强参与感十足,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由上到下的企业预算编制与控制,为了更好地实施风险控制的头脑风暴,以避免在其他行业的企业管理和企业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决策失误的结果。合理提高企业信息的收集、整理,以提高信息质量的全过程分析,以确保全面的业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只有标准化,才能提高以后科学、合理、可行的预算管理基础信息的获取。企业推行预算管理,风险控制应与现有企业系统的具体要求相结合,跟踪预算管理,监督和及时反馈预算的评估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的偏差,相应的实施调整。
(二)明确企业未来业务风险目标与风险承受水平
在企业管理活动的核心战略管理,其他系统管理应施以助力,支持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预算管理应提供保护,为企业战略的实施支持,应该成为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换句话说,从企业组织、编制、执行、管理预算的开头就必须注重整体发展目标,具有长远的发展战略相一致,企业为核心的未来发展,优化分配资源,提高评估和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企业的实际发展为出发点,制定年度预算目标,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最终完善成为科学、合理、可行的预算管理。实际制定企业预算时首先要做好本单位长远发展规划,其次根据长远规划制定生产经营目标,最终再根据生产经营目标编制各项预算。否则做出来的预算就会严重脱离实际,预算管理目标就无法实现。生产经营目标与企业长远发展规划比要具体,它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比如说市场开拓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新产品开发的目标等等。本单位的预算编制必须要以经营目标为导向,是企业的资源能够有效配置。经营目标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在经营目标的导向下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使经营风险能够在经营目标允许的范围内。从企业各类风险控制的角度看,在制定企业生产经营预算时,第一要做的是对风险进行合理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方式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企业长远规划,近期经营目标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企业为出发点的实际发展,预算管理战略的扩张应趋向市场份额或销售等上涨;年度预算往往达到盈利目标,为资本和税前利润等的主要论点。本单位在编制全面预算过程时要特别注意下面几个方面:一是要切实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客观性和全面性,不能弄虚作假,不能遗漏。二是充分考虑企业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三是对企业实际情况和将来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和预判。四是全面灵活用好企业的各种信息系统资源。五是方式向上和向下的设施,根据自己的总体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全面预算计划。
(三)设置风险控制点及落实具体责任人,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企业预算管理的实施应与企业风险管理系统,跟踪整个预算管理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及成本管理,监测和评估的情况,并及时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有关偏离具体要求的调整情况都要有健全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部门。因此,企业在做全面预算以及预算管理活动中都需要有相应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各类风险控制的主要工具,建立一个独立的预算管理组织是非常重要的。预算的约束力和控制结构直接影响实施预算管理的水平。要创建一个预算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本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机构要在对预算管理成效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成效采取严格的奖优罚劣的办法,以进一步有效地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唯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也只有充分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以预算为标准,分解各部门的预算,以使企业的各项经营目标得以实现。否则,将会使具体预算执行部门和各层级员工执行预算的工作积极性收到严重挫伤,使预算流于形式,从而使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无法实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严格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成效的考核,以切实保证与本单位的长远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在实际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的成效考核其实就是将预算作为考核标准,把预算和现实对比,但由于预算编制在先,实际情况千变万化,所以预算和实际有差异也正常,所以对本单位的各层级部门和员工的考核不能固化,不能就考核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面临的内部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充分考虑有利和不利因素,适当增加非财务指标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尽可能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成效的考核结果公平公正,以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建立防止重大业务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企业的风险控制篇2
关键词:民营制药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内部控制流程
始建于1957年的青岛黄海制药公司前身是国有企业,2006年转制为民营企业,公司注册资本为2.2亿元,是颇具影响力的大型制药企业之一。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其暴露出的经营风险控制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将针对此进行研究,并给出优化其内控流程的建议。
一、黄海制药经营风险的识别与分解
(一)经营风险识别
2012年黄海制药的销售总额高达19895万元,其中发生的固定成本为5900万元,平均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985元,变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是55.65%,总变动成本额是11071万元。黄海制药2012年的经营杠杆系数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计算:其一,经营杠杆系数=112401×(1770-985)/112401×(1770-985)-59000000=3.02(倍)。其二,经营杠杆系数=198950000-110710000/198950000-110710000=3.02(倍)。同理,可以计算出2013年黄海制药的经营杠杆系数是2.36,表明:黄海制药如果实现了销售翻倍,那么其息税前利润会实现2.36倍的增长;相应的,黄海制药如果销售减半,那么其息税前利润会下降2.36倍。第一种情形是黄海制药通过经营杠杆实现了收益;第二种情形则是黄海制药通过经营杠杆蒙受了损失。不难看出,如果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越高,那么其可能获得的收益与蒙受的损失就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高;否则反之。这种相关性主要体现在销售总额与息税前利润之间的变动上。通过上述计算可知,黄海制药2012年与2013年的经营杠杆系数都超过了2倍,表明该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很高。因此,黄海制药必须优化内控流程,从而提升对经营风险的有效控制,进而保证公司运营活动的安全性。
(二)经营风险分解
(1)销售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是在销售原料药或者成药制品时产生的,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负面效应,很有可能对销售产生严重的影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可以细分为:首先,当前我国医药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只要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药品就会出现大量的仿制品,这些药品涌入市场导致市场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现象,造成药品积压的风险;其次,制药企业并不具备明显的技术开发实力,很多产品都是以国外技术为基础进行改造而来,可大部分引用的国外技术基本上都已经日渐式微,我国制药企业只能获得微利,而将技术销售出来的国外企业则可以利用销售所得开发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或者科研专利,从而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这样自然导致我国制药企业的销售风险提升;最后,我国还未设置严格的制药企业准入制度,导致制药企业的质素参差不齐,整个医药市场存在严重的不当竞争情况。(2)应收账款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是通过赊销将产品销售出去之后,无法成功收回账款的风险。基于医药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提升市场占有率、打开产品销路,黄海制药不得已采取赊销的销售方式,虽然短期内这种销售方式确实提升了公司的销售业绩,但是也为公司销售所得的成功回收埋下了隐患。另外,由于医药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市场,因此消费者有很多购买选择,黄海制药由于产品没有显著的特点,几乎不具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只能依靠医药代表进行临床销售,但是临床销售不但涉及很高的销售费用,还会导致公司货款回收的滞后,令黄海制药面临很高的应收账款风险。(3)营业费用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是黄海制药采取的销售方式会产生很高的销售费用,导致公司利率的降低,也将公司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从而使公司面临很高的营业费用风险。当前黄海制药将大量资金都投放在了媒体广告、销售人员提成、销售返利等方面,这种高投入的方式并未给公司带来相应的经济利润,为公司后续经营的稳定性带来了一定风险。
二、黄海制药内部控制流程优化建议
(一)信用控制流程方面
结合黄海制药当前的运营状况与销售特点,笔者认为其应该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对销售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评估与分类,对不同客户设置不同的授信政策,从而将公司的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通过图1可知,将客户分成四大类,对于A类和B类客户进行信用管理,信用控制系统会对客户的授信余额以及授信期限进行自动匹配,如果其满足当前交易所需的条件,那么系统就会自动开放流程的下一环节;如果不满易所需条件,就需要通过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重审,审核通过之后才可以开放流程的下一环节;假设风险管理部未通过客户的资信审核,那么客户必须以现款现货的方式采购产品,并接受黄海制药重新进行的资信评估。C类客户则完全没有进行赊销的可能,必须按照现款现货的方式采购产品,信用控制系统会检验这类客户的账户余额,符合交易所需条件会开放流程的下一环节。D类客户则必须预付还款,等黄海制药完成相应的审核之后,方可开放流程的下一环节。流程的核心控制点如下:(1)组织机构的设置。海制药需要设置科学的信用控制组织机构,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全面负责总体的信用风险控制工作,并明确信用风险控制的重点。(2)实施分级式信用管理。黄海制药应实施分级式的信用管理机制:每名销售人员都对自己负责的销售账款负责;营销经理对自己分管区域内的所有销售业务负责;风险管理部对公司总体的信用风险控制进行全程控制,并及时做好问题的应对处理。(3)明确各主体的管理职责。黄海制药需要明确各主体的管理职责,应收账款管理责任应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以及员工身上。假设人员出现流动,在工作交接时必须明确应收账款责任的划分,避免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的现象。(4)限定特殊交易原则。黄海制药必须严格限制销售人员兼职,并限定特殊交易原则,也就是销售人员不可以与和自己有直接利益关联的对象发生业务关系,一旦违反规定公司应将其辞退,并要求其赔偿交易过程中公司蒙受的损失。(5)实施全过程信用管理监控。是指对信用管理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也就是从客户要求与公司进行交易时开始,黄海制药需要进行相应的信用管理,不但要要求客户提供全套生产或者经营资质,还要对其资信情况进行全方面的调查;业务经理确认客户具有交易资格之后,才可以与其磋商交易事宜;至于赊销的授信额度与授信政策,则要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灵活设置。具体如下:一是客户档案。黄海制药的质管部需要按照新版GSP的要求,建立完备的客户档案。除了客户的证照之外,还应要求其提供开票资料和样章汇总表;应根据客户的类型将其归为不同档案文件中,并及时更新客户的资料,以便及时调整对其的授信政策。二是客户资信。赊销过程中,黄海制药需要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设置授信额度与授信政策。黄海制药的风险管理部应对公司的合作企业进行资信调查,并汇总为详实的资信调查报告提交给公司的销售人员,最终共同制定新的授信政策。三是合同管理。购销合同不但是新版GSP要求的内容之一,也是公司与客户进行交易的重要凭证,因此黄海制药需要做好合同管理,真实填写交易的详细内容;另外,黄海制药需要统一合同格式,以保证有关职能部门可以方便地进行不同合同之间的对比。四是回执管理。黄海制药将货品发送给客户之后,客户会在收货凭证上签字或者盖章,而收货凭证也是日后黄海制药追回应收账款的重要凭证。因此,黄海制药需要做好收货回执管理,客户需要出具收货委托书,指定专门的收货人,收货人必须按照要求签署收货回执。五是超信预警。需要借助信用控制管理系统,如果客户的发货请求已经超出授信额度,系统会自动给出预警提示。六是账龄与坏账。黄海制药应定期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对到期账款进行预警;如果账款期限长于120天,则需要在公司的布告栏中张贴公告,并要求相关销售人员做好账款催收工作;如果客户逾期未偿还账款,则应给销售人员一定的催账期限,要求其在限定期限内将账款全数追回;如果未能成功追回账款形成坏账的,则销售人员需要承担部分责任,相关营销主管也要承担连带责任。七是坏账处理。如果出现坏账,黄海制药在尝试一切可能的催收方式均未收回账款之后,就需要准备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法律事宜则可以交由风险管理部全权跟进。
(二)销售业务控制流程方面
笔者了解了黄海制药当前的销售业务控制流程,认为其可以进行如图2所示的优化。流程的核心控制点包括:所有赊销业务都需要确认客户的授信情况,只有满足赊销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开放流程的下一环节;定期复核公司的库存货品批号以及效期,避免出现货品过期失效的情况;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向客户发货,当然对于那些长期合作、关系稳定的客户,可以酌情根据客户的要求灵活调整发货方式;及时签订销售合同,保证合同约定的事项真实、准确;及时做好出库与发货记录,并按照公司要求打印出库单;根据出库单开具增值发票;严格执行逐级审批制度,规范销售流程的统一性。
(三)营业费用控制流程方面
黄海制药可以借助预算来实现对营业费用的控制,具体的控制流程见图3。流程的核心控制点包括:黄海制药的营业费用种类较多,因此可以按区域、分种类进行分别记录;营业费用中占了较大部分的是直接营业费用,这部分费用主要用于产品运动的过程,通过营业费用结转能够实现与公司销售收入的有效配比。这类费用都有对应单据,因此统计与结算的过程相对比较简单,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相关数据;营业费用中还有一部分属于间接营业费用,这部分费用主要是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因此,黄海制药对其进行单独核算,从而真实了解各销售主体实现的销售利润情况。
(四)应收账款控制流程方面
黄海制药应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设置好账龄间隔区间,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系统会自动对账龄进行分析(见图4)。赊销业务发生之后,黄海制药就需要做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准备工作,以保证账款催收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从而确保公司资金能够安全回收,避免发生坏账(见图5)。流程的核心控制点包括:科学设置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龄控制原则;做好账龄分析工作,并确保应收账款处于有效的管理之中;定期与客户核对账款余额,如果发现偏差则及时找出偏差存在的原因;设计标准的催账信格式,提醒客户及时还款。
参考文献:
[1]贾卫兰:《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国商贸》2012年第6期。
[2]王敏:《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问题》,《金融经济》2013年第20期。企业的风险控制篇3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涉及的风险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不够健全
为了保证企业稳定发展,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就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但是,这对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来说,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第一,一些企业只是根据运营状况制定了一部分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在实施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由于缺少相应的管理和监管,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第二,有一部分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机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没有建立专业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部门,进而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风险问题。
(二)企业风险控制意识较弱
在我国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的大背景下,进出口交易越越多,国内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更加的剧烈,压力也剧增,伴随而来的风险因素也更加的多而且复杂。但部分企业对风险的关注仍只在财务风险上,而忽略了对风险的管理,风险的控制意识十分的淡薄。也有一些企业开始使用金融的衍生工具来进行套期保值以及规避风险,来避开汇率的大幅波动或采购原材料的价格不稳定等问题。但是他们没有正确的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进行认识,而可能出现更大的亏损。因为金融衍生工具既可以抵御风险,也可能无限地扩大风险。
(三)企业缺乏合理的现代化治理机构
在经济全球化中,我国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许多国内企业的治理机构还是沿袭传统的模式,发展停滞不前。其体现在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机构是以经营管理者的主观意识为主导,这不仅使得企业内部的风险管控机制得不到有效运作,还抑制了企业的科学高效发展。如果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机制不完善,将直接导致企业面临亏损。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监管机制,可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具备独立性。总的来说,就要对内部治理结构以及企业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全面的优化,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运营效率,进而将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风险管理中。此外,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法律环境,给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二)提高和加强企业对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的意识
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有利于企业高效的进行内部风险管理控制工作,企业的风险与收益相伴而行,企业的风险管理不仅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风险和文化,还直接作用于企业的整体收益。从理论上来说,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主要包含对风险的预测、评估、识别以及应对措施等。总的来说,企业的管理人员协同全体员工要具有忧患意识,树立企业风险管理的理念,充分认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即将面临的风险,进而对风险做出及时的防范,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中得以生存和?l展。这点可以从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中获得相关提示,在该项指引内容中着重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建设,而将对企业内部风险管控的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能更好地保证全体人员的参与,才能将整个企业置于内部风险管控之中。
(三)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要想加大企业内部风险监管力度,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质量。首先,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性和权威性,将部审计管理制度落实到企业管理工作中。此外,还要将审计制度和风险管理进行紧密融合,以风险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让审计人员全程参与到企业的风险诊断、风险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等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审计工作和实际工作的配合度,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
(四)建立健全的全面预算体系
该点可以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其中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预算编制有四条内容,其中第五条明确提出要建立与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明确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内容,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避免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预算执行中有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明确预算指标分解方式、预算执行审批权限和要求、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制,确保预算刚性,严格预算执行的要求。而最后预算考核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各项预算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切实做到有奖有惩、惩罚分明。
(五)培养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观念是企业对风险的一个整体的认识,需要得到企业内部的员工的共同认同,才能够从整体上及时的发现风险的存在,并作出准确的评估,给出应对的合理方案。这就要求企业的所有员工要正确地认识风险管理,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员工的风险意识进行刺激和提醒,同时告诉员工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和后果,迫使员工出现危机和风险的意识,进而在平时工作中发现经营中的风险,并及时上报。
四、结语企业的风险控制篇4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时展潮流,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企业管理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机制转变。其中,风险管理指企业或项目处于风险环境且将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涵盖应变策略、风险评估、风险度量3个方面内容。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风险管理不仅需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还涉及机会成本等内容,充分发挥辅助决策作用,保护企业资产,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对于企业发展具备显著价值作用。按风险程度,风险管理可分为经营性管理及保险性管理。鉴于此,本文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的潜在问题
1.乏健全机制
从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一部分企业管理机构存在管理力度不足及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特别是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少部分企业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无法全面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无法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作用,无法落实风险管理流程,不仅存在埋下其他隐患的可能性,还极易引发风险事件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此外,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由于风险管理机制不全造成企业生产或经营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2.管理意识薄弱
从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一部分企业对于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错误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可有可无,压缩成本投入,少部分企业过于重视前期利益,忽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队伍的建设,一味以传统工作方法为主,以成本投入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评估标准,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效率低下,造成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资金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反而增加成本投入,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3.素质水平不齐
受企业风险管理专业性的限制,缺乏大量风险管理人才,或风险管理人才流转速度快,或风险管理人才从业意愿不强,无法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是造成企业风险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同时,企业风险管理的流程复杂,风险管理的环节严谨,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涉及多个部门有机协调与配合,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难度,一旦管理人员水平不足,或缺乏工作经验,或知识领域狭窄,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工作进度,还极易埋下其他隐患,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
4.忽视市场调研
一般说来,企业生产或经营的资金投入巨大,前期筹备时间漫长,特别是企业经营阶段,不确定风险因素较多。如何有效控制不确定风险因素做好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从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水平来看,一部分企业对于前期市场调研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无法利用计算、研究、调查等手段得出市场调研信息,无法评估社会效益、财务管理、经济周转等项目的不确定风险,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少部分企业缺乏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阻碍企业长远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树立“风险最低化、效益最大化”意识,积极引进科学风险管理手段,从根源上认识到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摒弃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错误认识,将风险管理视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唯一途径,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同时,广大职工及干部做到“解放思想、转变理念、统一认识、增强水平”,意识到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紧迫性及必要性,为顺利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奠定夯实基础。
2.增强素质水平
一般说来,企业基层职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于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反应不强。如何短期内转变企业基层职工的意识,是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组织一系列岗位培训,增强基层职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并且以岗位职责、岗位人数、文化水平为标准,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考核,考核合格者予以一定奖金奖励,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此外,针对企业风险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人才培养,出台相应的扶持性政策,以填补长期人才缺口。
3.组建内部审计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t,加大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逐步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内部审计体系,着重强调企业内部审计的公开性、独立性、全面性,保证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权威,并且将监管重点由财务资产向生产运营及风险管理转变,做好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估工作,增强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水平,便于及时发现风险、处理风险、思考风险,得出风险预防经验,提升企业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保证风险管理的实施有效性及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客观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4.完善管理机制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做好企业管理机构的“换血”工作,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综合考虑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因素,弥补现有风险管理模式及内部控制体系的不足,进一步发挥风险管理机制的作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为前提,便于解决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管理机构为例,纳入岗位责任、人员数量、文化水平等考核指标,改革原有的风险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定岗定责,细化岗位责任,促使管理责任不再是口头表达,存在定量区分。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管理水平逐步成熟,社会对于企业风险管理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如何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综述风险管理的概念,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的潜在问题,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岚.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7:98-99.
[2]马燕.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02:47-48.
[3]刘波.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5:39.
[4]刘里宁.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30:233.企业的风险控制篇5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风险;风险控制
一、创业风险
经济学意义上的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是指企业的形成、重新开拓和发展转型等,它既包括从无到有创建新企业的活动过程,也包括在老企业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重焕生机,或者直接在“企业内创业”的有目的的经济活动。狭义的“创业”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创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主要是指为创建新企业而进行的、以创造价值为目的、以创新方式将各种经济要素综合起来并实现生产力增进的一种有目的的经济活动。本文以狭义的“创业”活动为研究对象。
创业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必然要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创业风险。对创业风险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观点,大多数国内外学者都只针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或角度来界定。例如Timmons和Devinney 将创业风险视为创业决策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处理进入新企业或新市场的决策环境以及新产品的引入。赵光辉主认为创业风险就是指人才在创业中存在的风险,即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创业企业从实力、组织、规模等方面明显要弱于一般企业,风险远远要高于一般企业(见表一),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团体,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更是远远低于其他创业企业,创业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就因为创业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因此,大学生创业风险的控制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创业企业风险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备性,创业者解读信息及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对市场发展把握不准等原因,使得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大学创业企业的整体风险就是由影响该风险的各种因素在某个时点上相互耦合所表现的结果。大学生创业企业风险的影响因素总括为:环境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组织管理因素、创业者和员工因素、财务(资金)因素等。本文通过对在广东创业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在诸多风险因素里,平均分最高的10个风险因素依次是:①决策能力的强弱、②经验的多少、③管理层的综合素质、④团队结构与团队稳定性、⑤资本金充足与否、⑥社会人际关系、⑦开拓市场能力强弱与市场营销网络强弱、⑧专业技能的高低、⑨性格因素、⑩市场竞争优势强弱。这10个风险因素分别分布在管理因素、创业者自身因素、市场因素和财务因素。
三、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风险控制方法
风险控制就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各种控制技术,尽量减小企业的风险暴露,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幅度,并适时监督企业风险控制的效果。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核心,分为风险监督和风险响应,狭义的风险管理就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一般由四个阶段组成:风险识别过程、风险衡量过程、风险控制决策过程及控制效果评价。具体的风险控制工具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损失控制,下面就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这些风险控制工具进行分析:
1.风险回避,是指由于考虑到风险损失的存在或可能发生,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某项可能引起风险的方案。风险回避分为主动回避和被动回避。主动回避是指当一个创业项目方案遇到较大风险时,可以改变原有方案,以此绕过可能有的不可克服的风险。被动回避,指在创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高风险或无力控制的风险即行撤退。本课题组经过对多家大学生创业失败企业访谈调查后发现,失败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在高风险发生时往往采取的是被动回避策略,原因一是前期投入太大,受资金限制,改变原有方案的成本太高,不得不继续原有的方案,从而导致创业失败;二是由于受大学生创业者不肯认输、不肯服输,对自己前期制定的方案抱有必须成功、证明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心理影响,从而当遇到较大风险时,不是主动改变原有方案,而是到了风险无力控制时才不得不被动回避,致使创业失败。
大学生创业企业思路灵活,创新力强,富于挑战,但创业经验不足,应对复杂的经营环境的能力有限,在风险回避上应采取以主动回避为主,合理使用资金,对项目应进行备选方案设计,避免好高骛远,并适时根据经营形式调整部署规划,这样才能尽可能回避高风险或减轻高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2.风险转移,指风险承担主体将自身可能遭遇的损失或不确定性后果转嫁他人的风险处理方式。尽管风险转移者的原因和手段各异,但都试图达到同一目的,即将可能由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转由其他人来承担。转移风险一般采用三种形式:其一是将可能遭受损失的财产所有权及有关活动转移出去。另外两种风险转移是将风险及损失的有关财务后果转嫁出去而不转移财产本身。如通过变更合同的某些条款或巧妙运用合同语言、谈判技巧将某些潜在损失后果转移给合同另一方,通常采用的一种形式是保险转嫁,即将标的物面临的财务损失转嫁给保险人承担,保险是财务型转移的最重要形式;另一种形式的转移称非保险转移(合同转移),主要有出售、外包、负责约定、保证书等,即除保险转移外,旨在转移财务后果的方式。
大学生创业企业财产相对单一,在风险转移上,应该以财务后果转移为主,尽可能保持财产本身,如在创业投资中吸收多种来源的创业资金,分摊风险损失和风险收益到各投资者身上;还可通过保险、合同、担保和租赁等方式,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购销对象、担保人员和租赁人等,这样可使大学生创业企业能最大化持有财产。财产持有的日益积累和多样化可使大学生创业企业通过财产组合尽可能的分散风险,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能发生协同效应。
3.风险分散,是指通过投资组合或资产的多元化,将风险分散。大学生创业企业在资金相对充足下可进行多项目投资来分散风险,这是分散风险常用的方法;其次进行产品的多样化经营,尽可能多设计不同的产品样式、质量、规格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使产品多样化组合分散风险,同时应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流动性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应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以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适当降低整体资产中固定资产的比重;技术上采用多元化技术开发战略,这样一次技术的失败可以用另一次技术研发的成功来弥补,从而分散总体技术风险。还可以通过多种创业策略,如联合投资,合资合营和兼并扩张等达到分散风险目的。
4.损失控制,是指在损失发生前全面地消除损失发生的根源,并竭力减少致损事故发生的概率,在损失发生后减少损失的严重程度,所以,损失控制的基本点是预防损失发生和减少损失的严重程度。
大学生创业企业要进行损失控制,首先要对自身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辨识和分析,对于可控的风险因素,如决策风险、技术风险和生产风险中的部分风险,可以通过计划、组织、协调等方式对其加以预防和控制;而对于一些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如由于宏观政策环境、市场需求所导致的风险因素,则可采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等风险管理方式。损失控制是风险管理中最积极主动的处置风险的工具。相对于避免风险、转嫁风险和自担风险等其他工具和方法,损失控制更积极、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李洪彦.高科技创业风险管理的方法与策略[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5):14—17.
2.杨建斌,张慧.如何构建企业风险预警系统[J].商业时代,2009(30):31—33.
3.马志强,洪涛,朱永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8(12):6—8.
4.殷林森,胡文伟,李湛.创业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价模型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7(1):1—3.企业的风险控制篇6
【关键词】工业企业 涉税风险 管理控制
当前形势下工业企业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一方面要增加生产销售的产值,另一方面又要节约成本,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应当建立纳税风险管理机制,加强税务风险的防范,减少税务风险产生的损失。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重视纳税风险问题,建立税务风险控制管理的机制。本文将对目前工业企业涉税风险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当前企业涉税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的纳税意识不正确
目前许多企业缺乏科学的纳税意识,甚至许多企业纳税的目的是为了不违反法律法规,对税金缴纳实行应缴尽缴、或者能缴尽缴的方法,而并不知道,也未深入研究纳税人应享有的权利。比如某些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为鼓励某一行业的发展而制定的,符合优惠政策的企业也并没有积极的参与并享受到这些优惠的政策;此外,还有一些企业虽然能做到依法纳税,但是缺乏依法节税的意识,以节约企业现金流,增加企业流动资金,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得以正常运行。
(二)企业纳税风险观念较为薄弱
纳税的风险时时刻刻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其危害性极大。企业由于对税法的法规条文不够熟悉,从而导致企业过多的向国家缴纳税款增加企业的成本费用,或者应该缴纳的费用没有及时缴纳,导致企业的偷税漏税。无论哪一种情况发生都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其次,工业企业的各级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层缺乏对企业纳税风险的认识。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多存在上述情况,纳税风险控制制度没有建立,风险管理处于一片空白的状况。
(三)企业办税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工业企业的税务风险与企业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及道德素质息息相关。当企业办税人员具有较为扎实的业务水准,熟悉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熟练掌握税务相关法律政策,能够正确处理财务以及纳税的相关事宜,就能极大的降低纳税风险。如果财务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办税相关业务流程,没有对税法及税收政策深入的了解,就会使得工业企业的税务风险增加。
二、工业企业涉税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具体措施
(一)企业应建立科学的纳税意识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纳税意识要认识到工业企业纳税是自己的义务,同时也是自己的权利。当国家出台相关优惠税收政策的时候,应当积极的参与并尽力的享受。明白国家制定这项优惠政策的出发点,从而依法节税,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烟草生产企业,每年面临着巨大的税务负担,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增加对烟草行业的税收以来,企业一方面积极向国家纳税,以履行自己纳税的义务,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需要、设备引进、技术改造等因素,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财务压力加大,如果企业延迟缴纳税金,会面临着缴纳滞纳金的问题。那么企业可根据国家税收政策,及时申请延期缴纳,在税务局备案从而减少了滞纳金,也节约了公司成本实现了依法节税。
(二)加强企业的纳税风险管理
纳税风险管理有着深厚的管理理论基础和法律基础。其管理目的是减少涉税行为中潜在的风险,但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为尽量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税负成本。企业在加强纳税风险管理方面,首先明确纳税风险管理的目标,即防范、规避或化解税务风险。在确定目标后,就开始着手收集企业近些年的财务资料和纳税资料,对纳税风险进行评估和测算,并将这个测算扩大到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且根据企业管理层的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制定企业可以接受的纳税风险方案,并有效实施纳税方案,在这个方案实施以后,定期跟踪观察该纳税风险方案实施效果,并及时将其效果进行记录,以便该风险下次出现时能够借鉴。此外,企业还可加强与税务中介机构的合作,如与税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他们具有专业化、实务性强的特点,能够对税务政策有比较到位的把握,尤其在税务政策频繁变动的时候,税务中介机构提出的建议能够很好的规避风险。
(三)增强企业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企业应当不断增强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学习税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办税的相关流程,使他们对税务的相关工作熟练掌握。同时,对他们加强道德素质的培养,既不能偷税漏税,又不能不予审核过多的缴税。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并根据企业规模的扩大不断增设办税人员的岗位;另一方面,定期开展税务工作讲座,增加办税人员对本公司涉税业务熟练掌握程度,并对最新的税收政策进行宣讲使得企业的办税人员对企业所涉各个税种、课税对象、税率等全面掌握,并请其他公司的办税人员介绍他们的经验教训,提升办税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增强对涉税风险的认识和判断,合理筹划税收,减少纳税风险。企业的风险控制篇7
一、前言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基本保障,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经营风险和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内部控制没有注重对环境的控制。
在我国,很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环境的控制常常被管理者们忽略,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造成巨大的影响,企业的管理者们并没有顾全企业的整体运作,将企业内部控制授权给会计部门,导致内部控制管理无法正常运行。
第二,无法应对高于内部控制的风险。
对于风险控制,我国大部分企业存在这么一个现状,企业风险控制主要运用在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的控制管理,而忽视了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控制,对高管们缺乏束缚力,以至于高管们常常出现工作错误,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无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使得企业无法应对这些高于内部控制的风险。
第三,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很多企业还处于风险管理水平低、手段落后的状态,例如,有些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企业过程中,只重视短期利益,关注于企业当前利润,却忽视了良好的风险管理带来的长足利益和持久发展,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聘用的管理人员并没有达到一定的管理水平,风险意识差,管理手段落后,对即将到来的风险不能及时预测并采取防范措施,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第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很多企业没有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不能及时掌握风险相关的数据信息,无法准确地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使企业在预测和防范风险方面处于被动地位,不仅影响企业的日常业务运行,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竞争力。
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控制机制。
一个企业,只有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才能够从容应对公司风险,完善风险管理控制机制的同时,企业应该就风险识别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监控企业财务数据,同时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来对公司总体风险进行控制管理。再者,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也是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基础,风险管理理念是企业对风险的整体认知,它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对风险管理有正确的认识,并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使企业及时防范经营风险。
第二,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进行风险控制管理,就要先建立起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作为企业管理层,要提高自己的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企业应该结合自身规模和日常业务特点,建立一个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整体管理上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规范内部控制管理。
第三,实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实行内部控制制度时,不仅是企业管理层,更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使企业员工在整体上了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和运作情况,才能及时发现内控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不同的改进方案,有效避免了制度缺陷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业员工在参与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同时,增加了自身责任感,也加强了企业凝聚力,成为推动企业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四,定期控制测试,加强化内部控制制度考核。
定期进行控制测试和制度考核,能有效检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企业需要建立相关的内审部门,通过定期的内部测试发现内控制度中潜在的问题,并根据测试结果进一步优化内控制度内审部门在考核时,应对存在风险做重要性评估,对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进行测试,为了强化内控制度考核,需要实施员工奖惩制度,对能出色完成内控工作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工作不负责的员工要给予严厉的惩罚。
四、结语企业的风险控制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信息搜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中都会面临外部环境、内部管理因素等许多不同的风险。企业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的风险控制有了较为准确的规定。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企业风险控制的根本是对内部环境、经营状况的控制,而在控制前的风险评估《基本规范》中单辟一章进行了规定。由此可以看出风险评估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中现状如何?怎样进行风险评估呢?
一、我国企业风险评估的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最先起源与国外的企业管理,后期随着我国加入世贸后逐渐与世界接轨,内部控制的理论正是建立。尤其是随着一些企业因为内部控制出现问题而影响企业发展甚至倒闭的现象频频出现,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层面也相继出台政策规避风险。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意识逐渐增强,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一些规模较大的、上市的公司对内部风险评估和控制很重视,一些小型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企业的风险控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多严重的影响。因此一些企业内部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风险控制机构,还有的将内部控制归属在企业的财务部门管理,导致企业内部的控制失去力度,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如此风险的评估和风险的控制都不会有效果。风险控制还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的合法性,不使企业出现违反法律规定的运作。
二、对企业风险评估重要性的认识
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风险,做好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想发展和壮大,就要注重企业的内部控制,重视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时刻面临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控的范围内。做到事先的企业风险评估,才可以完成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企业作为市场的基本经济单位,随时都在经受着风险的考验,尤其是发达的经济环境,其风险性也越大。我国早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其内部所蕴含的风险因素也逐渐加大。经济的发展成熟和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我国企业应该把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并且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措施,防范市场经济的风险影响。企业还应该将风险概念作为企业关注和管理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内部控制的范围。将风险评估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予以重视。控制的前提是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已经发生的风险,有预见性的进行控制,这种识别和遇见既是企业控制的风险评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把风险评估作为一项基础要素归属于企业的控制内容中。如果企业没有一个有力度的内部控制机制,那么在企业的运转中还会就会出现不可预知的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纵观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在5年,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内部控制。而很多成功的企业发展也得力于内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三、强化企业风险评估工作的措施
鉴于企业风险评估工作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企业有必须把风险评估摆在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在企业的管理层面将内部风险评估及内部控制,提到仪式日程。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制定企业风险评估的管理目标,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1.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
企业风险评估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首先是对企业风险管理方面要有目标。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将会有什么样的因素影响企业的发展,对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预见性,构成了企业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的目标。上文已经阐述了企业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之间的风险因素进行确定,并及时制定相关的政策予以应对。企业的风险评估要实现全面管理,就是科学制定风险控制的策略和措施,建构一个目标明确的风险控制体系。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强化风险预测机制,优化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建构,高效实施风险评估。
每一个企业在发展中都给自己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企业经营宗旨的具象化指标。这个目标包括企业管理的所有内容,也是各项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所在。风险预控,是围绕企业发展目标而决定的,企业的决策层首先要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然后有各个部门对预定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在设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时,要召开职工大会,与全体员工沟通好,让员工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为之努力的方向。在明确目标后就可以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预定风险控制的目标,是控制措施的战略计划。只有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之后,才可以预定风险控制的目标。对企业的风险控制目标,是围绕企业的管理目标而确定的,因此目标的确定要具体和有针对性,力求具有实效性。内部控制部门和企业的高层都要参与内部控制,积极制定内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的预警能力。
2.风险信息的搜集和分析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重要信息可以影响企业的发展。进行风险评估需要的是对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尤其是财务部门的信息搜集,对风险的预警非常重要。实施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应该搜集负债、或有负债、负债率、偿债能力、资金的现金流、应收账款及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资金周转率、付账款及其占购货额的比重等等信息。都是财务部门所应该掌握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从中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特别是企业在营运中所需要的成本、营销等费用信息,加之现金管理的信息,每一个环节的细节都应该掌握,通过掌握进行分析。
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是具体在市场这个大环境中的,风险评估的信息搜集还应该包括产品的价格是市场需求的信息,企业的生产是否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及价格变化。企业在市场中的销售渠道、主要的客户及供应商的一些基本信息。同行业中的竞争者信息,同行业的潜在竞争者信息,包括他们的主要产品。在企业的经营中,面对市场等具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风险评估还要搜集产品的市场开发、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信息。企业文化建设及管理效能,人力资源的信息搜集和掌握,产品 的质量、安全、环保等信息,经营中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错误,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了纠正。员工的道德建设及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的能力。风险评估对搜集上来的信息要进行筛查、整理和分析,通过比较和分类,从中进行风险潜在性的预警,及时通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预防和纠正将要产生的风险。
3.进行科学的企业风险评价
企业风险评价的控制措施主要体现在企业对于重要事项面临的重要风险可能带来的重大影响的预测,对已经发生的风险及时采取风险应对策略,都是风险评估的评价范畴。在进行风险评估中,要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的分析技术,形成准确的风险预测信息,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企业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合理选择应对策略,在选择风险应对策略时需要关注:通过风险分析了解风险的重要性水平,针对不同的风险级次分别选择应对策略;必须能将企业的剩余风险控制在企业的风险承受度以内;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必须在技术和资源上具有可行性;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必须权衡成本与效益;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应该考虑不同岗位人员的风险偏好,避免出现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整体战略和经营带来损失。
对战略、财务、运营和法律风险等因素,企业在管理中可采取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受等措施,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法,建立一套完整的防范体系,及时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企业的运行健康稳定。
企业的风险评估是一种长期的重复性的工作,作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要坚持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未雨绸缪的原则,对企业在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科学整理和定量分析搜集上来的数据信息,合理采取应对策略。在各种信息和各个细节中寻找可能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的风险因素,予以确认并进行适当的处置,为企业的高层决策提供最新的、最准的、最有科学性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许婷婷.浅议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设[J].企业导报,2012(02).
[2]赵红英.论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J].财会通讯,2011(25).企业的风险控制篇9
关键词: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 策略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其至关重要的环节。在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基于风险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实现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含义
(一)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指的是针对一系列风险,使用风险管理技术来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的管理手段,它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风险,保障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企业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在可能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识别,并对企业所遇见的风险进行一定的管理,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风险管理人员主要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公司全体员工共同组成。风险范围涉及企业各个组织、行业和部门,包括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通信沟通和监控等。
(二)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让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涉及约束和评价等的管控措施。内部控制参与人员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组成。内部控制使企业在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有合理的经营方针可遵循,针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实行合理管控。企业内部控制涉及的内容一般包括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进度与控制等。
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状
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处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因而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企业陆续发生各种危机,其中包括多元化投资风险、金融工具投机风险、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等。例如: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我国的“三鹿事件”“中海航油巨亏事件”等,都暴露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作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企业应当予以重视,通过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来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一)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这也是造成企业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多数企业风险意识不强,有的企业由于过度强调快速发展和扩张而忽略了对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细节的考量。部分企业甚至还没有建立或者没有完善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自此,我国国资委于2006年6月制定并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提倡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逐步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国家相关部门也在开始不断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同时也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基于风险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
(二)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密切。目前两者之前经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基于风险下的内部控制并不是简单的企业各项业务和规章制度的汇总,而是企业对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执行以及执行的结果进行考核的一项完整的过程。多数企业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观念落后,思想仍停留在资本主义社会,过度重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经营效益,忽略了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其次,基于风险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不够完善。部分企业存在内部控制机构组织设置不科学,不能合理安排组织和各部门的职能和控管。部分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造成部门职责难以落实的问题。尤其是企业资源管理和资金核算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不利于企业长期有效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第三,对企业的战略目标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长期战略目标不明确。由于部分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正确的风险意识,没有制定适合企业长期发展需要的战略目标,企业只注重短期高效、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中长期经营发展计划的需要,因此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力和执行力不高,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基于风险管理下对于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的策略
企业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一系列防范和控制的管理活动。企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环境中保持固有的地位和优势,就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采用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降低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才能保障企业经济的有效增长。
(一)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必须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吸收和接纳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缩小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有:一是基于风险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因此首先是企业应当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对任何实现企业组织战略目标的活动,项目等在实践过程之前一定要进行评估,项目进行过程中也要根据项目进度综合实际发展情况加以修正和改进,对项目结果也要进行总结,然后与预期评估作对比,进行综合评价和管理。二是对企业经历的所有风险进行完整有效的记录,以便日后总结经验,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就要对风险进行整体的评估,及时掌握和了解风险状况,制定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风险处理应对方案和政策,建立并完善企业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体系。
除此以外,企业在环境控制、信息系统沟通、活动控制监督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体系,促使企业管理与世界接轨,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内部环境控制
企业要做好内部控制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内部环境也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它受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较大。企业的内部环境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主要的内容一般包括:企业员工的道德观念、员工岗位胜任能力、人员培训、管理者的经营模式、分配权限和职责的方式等。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主要有2点:首先是要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教育,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其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优化董事会及管理组织机构,带动企业全体员工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管理的基础技能,并创新风险管理的方法。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有利于保证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信息的传递和沟通,保障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明确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后所达到的预期目标并取得一定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目的,同时也是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因此,风险管理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也就是要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要实行合理有效的评估,这样才能利于各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还有就是要明确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风险管理实施方案,这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它有助于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应对能力,促进企业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步伐加快,对任何国家的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是一个值得让人深入探讨和分析重要问题。如果企业对风险管理不予以重视,可能就会危害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视,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体系,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保持企业经济持续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黄溶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辨析―-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N].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
[2]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企业的风险控制篇10
关键词:施工企业;风险;必要性;控制;类型
一、施工企业做好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1、做好风险控制是施工项目特点的要求
施工企业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本身具有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部分项目参与建设的单位也比较多,这种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可能受到的外部影响较大,包括市场供应、物资价格、水电价格、人工供应等都会对项目的进展和成本控制、组织管理有影响,这种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都会对企业项目产生影响。而且很多施工企业都具有点多面广的布局特点,容易造成管理幅度和难度较大,这样也影响了企业对风险的控制。一些项目所处的环境、土壤等都有较大的变数,很多因素都是地下因素,早期难以进行判断分析,这种特点将决定项目风险全过程控制的必要性。
2、做好风险控制是施工行业发展的要求
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行业属于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这个行业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很多项目也属于业主占用总包的资金、总包占用分包的资金,造成整个行业资金被占用,施工企业属于产业的底层,资金被占用较多且融资渠道少,全行业属于僧多粥少的格局,企业为了获得相应的项目,不得不接受一些不利于自身的条款,造成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较大。同时,施工企业的项目一般技术变更较多,很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变更工期、技术、工程量等,会造成企业风险较大,需要加强企业对风险的控制。同时,我国施工企业所面临的业主发包方式的变化也将对整个行业的风险产生影响,我国很多业主将项目变成BT模式等,这些都会对施工企业的资金回笼带来风险,因此新的业务模式也对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带来要求。未来我国施工领域的整合并购将越来越快,一些管理不善的企业将被淘汰,因此要加强风险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取市场的主动性。
3、做好风险控制是开拓施工行业外部市场的要求
随着国内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速度的下降,施工企业最大的两块蛋糕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因素也越来越恶劣。为了更好地获得增长并获取新的业务,中央政府及各个行业也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很多铁建公司都积极在海外进行布局,一些行业如高铁等也屡次在海外斩获大单,国内富豪也加快购买海外房产的步伐,这些市场的新变化都将带动国内施工企业跟随这些行业、企业、项目进入国外的施工领域,未来在海外布局的中国施工企业将越来越多。但是海外市场所面临的环境更加不一样,包括政治、人文、市场、文化、外汇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同于国内,将带来新的风险,需要施工企业加强风险的控制。
二、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识别
1、投标风险和合同订单风险
目前施工企业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获取订单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国家对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很多地方的保护越来越少,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订单不得不接受一些让利或者根本没有认真分析项目的利润空间及未来可能的变化,四处出击,降低报价,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一旦中标可能也无法盈利,而且到处投标带来的投标保证金支出也是企业不小的负担。很多企业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没有相应的风险意识,随意签订合同,对合同中规定的霸王条款也没有进行纠正,对自身及对方的责任义务也没有规定好,对一些合同环境变更因素的影响也没有进行明确,对付款时间和金额也没有进行有约束力的条款约定,这都将造成企业风险不可控。
2、技术环境和安全质量风险
由于施工企业的施工环境基本是露天,容易受到水文气候土壤的影响,企业的项目所处的技术环境因素会经常变化,有些业主提供的工程图和技术方案图与现场不一致,容易造成较大的出入,影响施工。一些地质环境与图纸不一致、社会环境也不一致,例如搬迁迟迟无法完成,造成工期延误。而由于合同条款规定不对等,施工企业无法获得因为业主方因素导致的损失赔偿。另外,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风险,一旦控制不好会带来安全隐患,如果管理不好造成项目质量有问题,也将影响企业的声誉和未来的市场开拓。
3、资金风险及相关的诉讼风险
施工企业本身的资金垫付压力较大,由于项目获取难度较大,很多企业不得不接受一些严苛的条款,包括资金垫付的条款。很多企业在承接合同的时候就需要支付一定的履约保证金,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无法快速得到资金的结算,这些造成企业大量的资金垫付压力。由于施工企业本身的资金融资渠道少,农民工的工资又要及时支付,施工企业现场的资金拨付也较多,很多现场的浪费也造成资金的浪费。另外,很多项目在完工以后无法快速得到结算,即使结算了也无法快速得到资金,造成企业的资金风险较大,部分业主甚至不再付款,造成施工企业应收账款无法回收,侵蚀了大量利润。这种资金难以回收造成的诉讼风险也是目前施工企业经常需要进行处理的风险。
4、项目管理风险
施工企业获得项目后,如果没有进行规范的管理,也将带来巨大的风险。项目如果没有合适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将会造成企业项目质量把控不到位,质量无法达标,安全风险较大,现场管理不到位还会造成工期延误、现场浪费等。同时,企业内部也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和健全的制度,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将导致企业的风险不可控、资金紧张、人浮于事,对供应商和分包商的选择和管理不到位,影响项目管理。企业项目管理如果没有做好与甲方和监理单位的沟通,容易造成项目无法通过现场查验,影响企业后续的投入和结算,这也是需要注意的风险。现场管理由于点多面广事杂,更需要企业加强关注。
三、施工企业加强风险控制的措施
1、从意识上重视风险管理,贯彻风险预控的理念
施工企业要从意识上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意义,相关的领导层要引导全员重视风险管理,内部形成风险控制的文化,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很多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健康、良性发展,企业需要贯彻风险预控的理念,建立、执行、评价及维护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企业要树立起以风险预控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手段的风险管理理念,塑造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将内部控制与企业的制度和流程结合起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内部需要遵循的规范指引,建立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企业要以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及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文件为基础,从内部控制环境、岗位设置等入手,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设计。
2、从技术上提升对风险的识别,全面收集风险信息
企业的风险包括了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指环境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因素,内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资金结构等可能带来潜在风险的因素,因此企业要收集相关的风险信息,不仅仅是要从外部出发,还需要从内部进行排查,发现主要的风险点。风险内控部门要牵头做好风险信息的收集,企业要完善自身的风险排查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相关的风险信息库和风险案例库,全系统要完善相应的风险信息报送系统,风险内控部门要牵头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归集和提炼,集中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在风险信息收集的时候要注重风险信息收集的渠道,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对信息进行剖析,强化对风险的评估,完善风险预警机制,识别重大风险。
3、从责任上做好对风险防控的方案设计,明确各类风险的防控部门
施工企业要从责任上明确各类风险的主要负责部门,其他部门要做好相关的配合工作。例如,前文提到的诉讼法律风险应当是法律部主要负责,各个业务部门合作;税务和资金风险由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安全质量风险由安全质量管理部门为主;海外项目风险主要由海外指挥部进行负责。这些责任的划分主要是用以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强化对重大风险进行持续的风险控制,建立起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提升对风险的追踪能力。同时,各个归口部门要对风险防控方案进行落实。例如对于合同风险,法律部门需要联合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对合同的条款进行逐条落实,结合行业常见的风险案例及诉讼案例、本企业主要的案例等进行对比,对合同签订双方的风险分配进行明确,注意合同是否条款明确全面、合同行文是否严谨、合同条款是否具有实际的约束力等,对相关的索赔、保险及担保条款进行明确,查看是否对纠纷的解决进行约定。同时,企业整体对风险的防控还需要从保险或担保的方式进行风险的转移,对工程量变化较大的项目,要将工程量的变动或者技术方案的变动风险转移给业主;对于一些完全无法可控的工程量项目,可以签订成本加报酬的合同,避免难以对项目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于项目建设,施工企业应当依法进行投保,明确各方的责任,降低安全事故对工程毛利的影响;对于业主本身的资信风险,可以让业主出具担保函等。
4、从人员上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施工企业控制自身的风险就需要提升其人员的素质,风险的控制本身也是一种人员能力的体现,例如资金风险的控制就需要现场管理人员的能力和道德、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前瞻意识等,对于现场管理更是考验项目经理人员的素质,如果项目人员的能力较差,则现场的管理必然容易出现沟通不畅、物资控制不到位、资金浪费严重、工期无法保证等风险,这些都将造成企业的风险较大。施工企业本身毛利较低,要严格控制自身的风险就需要引入一些较高素质的人员,同时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各个岗位所需要的人员配置进行规范,提升人岗相符的程度。同时企业要做好一些精品项目,提升自身的市场影响力,保证自身投标的顺利,积极开拓高端市场和其他区域的市场,分散风险。
施工企业本身竞争较大,风险控制对企业的生存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此,探讨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施工企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金永良: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的风险管理[J].知识经济,2015(10).}
专栏/盘活存量资产 中洪熙控股集团推动资源价值化2022年09月06日 02:01--浏览 ·
--喜欢 ·
--评论当前疫情反复多点散发,国内外局势动荡不安,全球经济滞胀风险持续上升,国内经济体系发展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部分企业因资金链紧张,甚至面临停工停产的风险。基于此,中洪熙控股集团主动作为、靠前发力,持续加码支持各项优质产业,确保产业资金合理流动,助推经济稳健增长,为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及内生动力注入资本活水。资本加持 跃升产业实力当前市场竞争加剧,一方面,国企混改需要处理众多资产,另一方面,一些遭遇经营难题的中小企业,也需要梳理资产,这使得产业并购、充足的规模不断扩大。为更好地协助企业应对外部冲击、增强生存能力、激活发展动力,中洪熙控股不断深入布局各类资产收并购业务,深耕产业存量资产,将不同资金条件和不同服务、管理能力的资源组织统一,使其与集团“轻资产”战略相结合,与现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自成立以来,中洪熙控股始终紧扣我国战略发展主题需求以及经济金融发展战略布局,全力支持我国各项基础民生服务建设、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地方经济创新发展,在保障项目有序进行、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有力支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进行各项目投资时,中洪熙控股始终坚持独立思考、现场尽调、多层筛选,全流程风险评级的原则,对符合集团评估的产业实施救助性金融服务,化解各产业体系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各项产业资源收购处置效率,搭建产业完整价值链,最终实现微观主体存量资产的效益提升。守正出新 提升资产价值协助企业脱困重生、保障经济稳定运行、实现集团创利营收,聚焦于长三角、海南自贸区、京津冀及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中洪熙控股面向商业类成功主导多起资产收并购业务,充分发挥资本运作能力与产业运营能力,坚持为客户创造收益为目标,灵活利用收并购等手段多元化、有节奏地获取新的项目资源。代表项目一:收购上海松青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翡翠湖岸标的资产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业辉路89弄1号,中海翡翠湖岸二期别墅区内,建筑面积为5331.92㎡,周边生活及交通配套设施齐全,附近别墅区、高档小区居多,是高消费人群聚集之处。资产优质,收购成本低,流动性强,目前已实现盈利退出。代表项目二:收购上海泰赑商业公司旗下-上海龙湖天街资产龙湖·虹桥天街商业综合体是上海虹桥商务区体量最大的购物中心,由7座5A甲级写字楼、体量近25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和五星级酒店构成,是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的正中心,预期未来升值空间大。代表项目三:收购上海恒凯宾馆公司旗下酒店不动产项目标的资产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南邻松江南站,该地区为上海市西南方位交通要道,人员来往密集,客流量大。周边交通便捷,公共设施完善,总建筑面积约3082平方米,包含公寓酒店+超市,配套设施完善,经营前景良好。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其对巩固实体经济恢复增长态势、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具有重要意义。着眼未来,中洪熙控股集团将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导向,配置更多金融资源到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协助众多企业渡过难关,为其发展保驾护航。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0}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push({
id: '6529132',
container: s,
size: '680,250',
display: 'inlay-fix'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经营战略00151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