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被踢出台湾企业100强排行榜50强企业后,如何扭转当前的亏损局面?

  华夏时报记者 周梦婷 黄兴利 北京报道  曾经借着“酱酒热”的东风,海南椰岛一度颇受资本市场青睐。然而回归到业绩,酱酒并没有给其带来太多增量,自2021年深度布局酱酒以来,其已持续三年亏损,即便2023年6月实控人变更为国资,依旧没有改变其艰难现状。如今随着酱酒市场降温,海南椰岛白酒业务也遭受重创。  在此背景下,海南椰岛将希望寄托于老本行——保健酒,近日其对投资者直言,“再出发战略的核心是回归保健酒赛道”,并在5月17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通过了回归主业发展内容在内的议案。然而,本身就较为小众的保健酒赛道除了“劲敌”劲酒,几家名酒集团也都在布局保健酒,海南椰岛想要靠此突围似乎并不容易。  回归保健酒主业  出走一圈归来,仍是保健酒。5月17日,海南椰岛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包括《关于未弥补亏损达到公司实收资本三分之一》在内的议案。在上述议案中,海南椰岛表示,会回归主业发展,积极开拓市场;深化产品及销售体系变革;加强成本管控,实行降本增效等措施。  关于回归主业是保健酒业务还是白酒业务,在5月15日其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上,该公司在回答投资者关于接下来重点方向问题时表示,“集团再出发战略的核心是回归保健酒赛道,会陆续推出以功能性为主的保健酒,康养酒等系列产品,我们希望这些产品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只有产品被认可才是我们实现提升营收和扭亏为盈的唯一正确方式。”  近期的海南椰岛也在腾挪更多精力回归保健酒业务。2023年11月29日海南椰岛成立了独资保健酒公司-椰岛国威保健酒(海南)有限公司,今年4月,其又与无锡龙仓定制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海南椰岛生态酒有限公司。  5月14日,对于海南椰岛当前重点产品、重点市场区域等问题本报记者致电了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并按其要求向该公司发去了邮件询问,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作为老牌保健酒企业,海南椰岛于2021年向彼时大火的酱酒赛道发起冲击,当年4月,该公司出资2.4亿元与其他公司合作成立酱酒公司——贵州椰岛糊涂酒业。那时的海南椰岛在资本市场也受到了极大关注。  然而,去年以来随着酱酒市场的降温,海南椰岛白酒系列收入也在2023年惨遭“滑铁卢”。2021年至2023年,该公司白酒系列销售收入分别为1.45亿元、1.73亿元、3587.61万元,2023年,其白酒销售收入下滑近八成。  在上述投资者活动记录表上,有投资者询问海南椰岛对于白酒主要品牌贵台酒是不是不做了,该公司并未直接回答,只表示,“海南椰岛集团于2023年7月完成控制权平稳过渡后,新的管理层制定了新的公司战略规划,为落实战略规划,公司调整了合作方向和方式,不符合新战略的业务都会及时终止。”  白酒受挫,保健酒再次成了“救赎”。在业内专家看来,海南椰岛回归保健酒主业,是一个明智的做法。酒类分析师蔡学飞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保健酒属于典型的大食品,一直都存在广泛的消费基础,海南椰岛作为曾经的保健酒头部企业,其积累的技术经验优势尚存,并具有一定政府支持与融资能力,这些都为海南椰岛重新发力保健酒创造了有利条件。”  压力继续  在回归保健酒背后,海南椰岛也承载着来自业绩层面的压力。近三年来,其业绩表现相当惨淡,2021年至2023年已持续三年亏损。2023年6月,该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变更为国资部门,之后该公司高层团队也进行了一波更换。  本期待着新管理团队可以带领其走出亏损,然而在2023年,该公司营收下滑46.08%至2.25亿元,净亏损为1.49亿元,同比2022年1.18亿元的亏损额增加了3000多万元。  2024年第一季度,该公司亏损继续,实现营收5429.81万元,同比下滑28.77%;实现净亏损748.16万元。业绩不佳之外,海南椰岛当前财务状况也颇为令人担忧。2021年以来,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直处于负数,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其货币资金仅为1899.54万元,短期借款为7010.58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171.83万元,现有资金完全无法覆盖短期债务。  与此同时,2021年开始,该公司未弥补亏损达到了其实收资本的三分之一,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南椰岛合并财务报表未分配利润为-4.42亿元,实收股本为4.48亿元,其未弥补亏损金额再次超过实收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  对此形成原因,海南椰岛表示,2023年度公司受控制权变更、经营团队调整、市场动销不畅等因素影响,主营业务收入整体下滑,当期营业毛利无法覆盖当期经营费用,加上应收款项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导致公司经营亏损。  对于近些年海南椰岛业绩不佳原因,蔡学飞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这里面既有外部消费环境的变化,保健酒市场的竞争,以及椰岛自身的战略失误,总结来看就是混乱的企业管理以及盲目的多元化,又叠加了过度的资本化,导致企业长期脱实入虚,同时又没有跟上中国酒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与酒类消费市场发展,伴随大量的法律纠纷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品牌信誉以及产品口碑,导致企业经营根基受到严重伤害,从而多次错失了企业发展机遇,这里面可能还有个别高层的资本炒作,进一步恶化了椰岛的企业经营情况。”  而新管理团队接手海南椰岛近一年时间里,又对其带来了哪些帮助?在上述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该公司表示,“公司主要股东在稳定公司经营、推动公司战略定位、规范公司治理,实现公司资源协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股东对公司经营层的信任与支持,会转化为加速提升公司经营的动力。”  如今海南椰岛再出发保健酒,但作为不具备社交属性的保健酒能否将其拉出亏损漩涡还存悬念。保健酒本身就属于较小的一个赛道,加上近几年一些名酒也在不断染指保健酒,海南椰岛想要借此突围并不容易。  对此,蔡学飞也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保健酒在酒类市场场景消费不足,导致市场容量偏低,长期属于补充性酒类消费市场,而且目前劲酒等其他保健酒的已经垄断市场,海南椰岛渠道萎缩、产品老化严重,缺乏品牌等资源保障,还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清理,这些都导致短期内很难有明显起色。”}
5月9日,中国内地晶圆代工龙头企业中芯国际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虽然净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但是营收增长了23.36%,达到了125.9亿人民币,首次超越联电和格芯,成为仅次于三星、台积电的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五大晶圆代工厂“成色”如何?全球前五大晶圆代工厂分别为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联电和格芯。在2023年四季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台积电(61.2%)、三星(14%)、联电(5.8%)、格芯(5.4%)、中芯国际(5.2%)。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它开创了晶圆代工模式,这个模式快速的推动了芯片迭代,也促进了芯片设计。目前台积电的市场份额依然超过60%,工艺制程达到了3nm,苹果、高通、博通、英伟达都是其大客户,每年研发费用高达几十亿美元。2024年一季度,台积电营收新台币5,926.4亿元,净利润新台币2,254.9亿元,折合人民币分别为1320亿和502亿。三星晶圆代工仅次于台积电,不仅具备4nm、5nm、5nm等先进制造能力,还在3nm工艺时间节点上领先台积电。目前三星市场份额约为14%,与台积电差距依然很大,它的代工客户不仅有自己的移动处理器,也包括高通、AMD和IBM这些大厂。近几年,三星加大了研发投入,也积极与ASML对接购买先进的光刻设备,并且扬言要在2030年超越台积电,成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勇气可嘉,但是难度很大。中芯国际是内地晶圆代工龙头企业,总部位于上海浦东,在国产芯片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早些年与台积电产生专利、技术纠纷,导致公司一度陷入亏损、人才也流失严重,后来有了国资的介入,和“芯片魔术师”的加入,中芯国际又开始步入正轨。目前,中芯国际市场份额为6%,工艺制程也突破了7nm,虽然没有拿到苹果、高通、英伟达这些大厂的先进订单,但是背靠中国这个最大的芯片市场,中芯国际发展依然很快。联电是一家台湾晶圆制造企业,虽然与台积电相比差距很大,但是依然拥有了广泛的晶圆代工能力,涵盖了14nm以上的成熟工艺。2024年一季度,营收为新台币546.3亿元,折合人民币121亿,净利为新台币104.6亿元,折合人民币23.3亿元。格芯是一家美国晶圆代工企业,前身是AMD的芯片制造厂,在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地拥有多家代工厂。因为工艺技术过于复杂,格芯宣布放弃向10nm以下先进制程进军,目前最先进的工艺为12nm FinFET,格芯的客户包括AMD、博通、意法半导体等。2024年一季度,格芯营收为15.4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12亿,净利润为1.3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7亿。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晶圆代工领域,台积电就像一座大山,不仅工艺先进、产能充足,研发实力也是最强的,加上苹果、高通、博通、英伟达这些大厂的助力,似乎永远都无法战胜。三星是一家IDM类型的芯片企业,它的芯片业务包括设计、制造、封装、销售,2024年一季度整个半导体业务部门营收达到了23.1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24亿,营业利润1.9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9.89亿元。虽然三星对外芯片代工规模与台积电差距很大,但是整个芯片业务是非常厉害的。面对、三星、台积电,可以想象中芯国际压力有多大,那么未来中芯国际能不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实现超越逆袭呢?中芯国际营收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占比超过了80%(81.6%),美国市场营收占比下滑至14.9%,欧亚区营收占比为3.5%。从类型上看,智能手机芯片业务占比为31.2%,消费电子芯片收入占比30.9%,计算机与平板芯片收入占比17.5%,可穿戴的芯片收入占比13.2%、工业与汽车芯片收入占比7.2%。可以预料,未来中芯国际的主战场依然在国内,欧美市场会持续萎缩,因为打压限制,短期内扩展海外业务概率很小。相关信息显示,中芯国际投资1700亿,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新建4座晶圆厂,扩大成熟工艺产能,其中深圳晶圆厂已经投产。如果四座晶圆厂全部投产的话,中芯国际将会增加35万片/月的产能,总产能有望达到100万片/月,这足以让中芯国际上升一个台阶,甩开联电和格芯。不过,这些晶圆厂大都是成熟工艺,包括电源/模拟、高压驱动、微控制器、混合信号/射频、图像传感器等。这对中芯国际来说同样意义重大,尽管台积电和三星仍主导着全球成熟工艺芯片的制造,但它们的产能有限,并且两家公司更注重新进工艺产能,这无疑给中芯国际提供了机会。成熟工艺依然是一个大蛋糕,加上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可以快速形成规模化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有了市场,自然就有利润,依靠走量来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培养大量的技术工人,技术管理者,利用国内的成本优势,不断的蚕食对手的成熟市场。在先进工艺方面,中芯国际在CEO梁孟松的带领下,快速推进,目前已经实现了N7工艺的量产,完成了5nm工艺的技术开发,3nm工艺技术正在研发之中,只待EUV光刻机。在研发投入方面,中芯国际也在不断的提高,2024年一季度研发支出为13.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2.2%。但是中芯国际目前最担心的依然是半导体设备,因为《瓦森纳条约》的限定,先进的EUV光刻机一直对我国禁运,导致国内晶圆厂无法购买到。而EUV光刻机是7nm以下芯片制造的主要设备,尽管浸润式DUV光刻机也可以制造7nm、5nm芯片,但是需要多次曝光、导致良品率降低、成本上升,不利于竞争。虽然国内企业正在紧张的攻关国产EUV光刻机,但是这种设备号称“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拥有超过10万个零部件,3000多个精密轴承、4000条线缆、2公里管道。荷兰ASML呢,只掌握了不到10%的技术,其余技术、零部件都来自3000多家供应商。核心部件EUV光源、光学镜头、双工作台,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是一座技术大山,尴尬的是,我们不仅要攻克这些核心部件,并且还要打造同样的3000多家国内供应商。短期,2、3年内很难做到,而没有EUV光刻机,中芯国际就无法实现先进工艺的量产,也就无法与三星、台积电抗衡。所以,总的来说,中芯国际很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仅限于成熟工艺,在先进工艺上,我们依然差距很大,依然需要去努力追赶。不过,再先进的芯片、再牛X的光刻机,那也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所以国产芯片、国产EUV光刻机,迟早会逆袭超越,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我是科技铭程、喜欢就点个赞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企业100强排行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