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养七贤菜鸟物流济南位置图在什么位置

当前位置:
探访云南宁养服务: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来源:云南网
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患者和义工
孙东秀哭着说“谢谢你们”
医护人员帮孙东秀做自身清洁工作
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宁养院医护人员为患者检查身体
病人家属签署委托书
●“你重要,因为你是你;你重要,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必须关心生命的质量,一如我们关心生命的长度……”这是于1967年开创了现代“临终关怀”体系的英国籍医师西西里·桑德斯所说的两句话。
●中国最早的宁养服务机构出现在中国香港,1982年,香港圣母医院成立了一个“临终关怀”小组,服务于那些罹患重症或者癌症晚期的患者。宁养服务又称舒缓医学或善终医学,属于“临终关怀”范畴。“临终关怀”治疗方法不仅限于传统采用药物、物理治疗的方法,而是在社会上、心理上、灵性上提供治疗。这种照顾,除了可以适当减轻患者的痛苦外,还能减缓家属的心理创伤及痛苦。采用“临终关怀”治疗后,患者能够比以前更安详、更有尊严地离世。
●“临终时,至亲、至爱、挚友的陪伴、抚摸和拥抱,以及温柔的话语,爱与关怀的表达,对于逝者的平安离去至关重要!”这一条,是李嘉诚基金项目网站家居护理的特别提示。虽然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临终关怀”这个理念,但直到现在,这方面的工作也才刚刚起步,社会上很多人还不知道,更不理解。
●在德宏,有一个专门为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免费提供镇痛治疗、护理、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机构——德宏宁养院,这是由李嘉诚基金会资助创立的,隶属全国宁养办和德宏州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是云南省唯一一家宁养院。从2007年9月至今,这个宁养院已经免费服务了上千名患者。
●日,张宗艳、章冰、杨领东、尹艳玲、寸美仙5位医护人员从德宏州医疗集团的不同科室汇聚到了宁养院,这一干就是5个年头。之后又有谢安所和赵柳平的加入,7位医护人员凝聚在一起,顶着压力和不解,遭遇过无数委屈,走过山间小路、翻过大山河流,为一位位癌症患者带去了生活的希望。
孙东秀丈夫:“希望老伴的最后一段路能少点疼痛”
3月19日清晨,晚报记者再次跟随德宏宁养院的医护人员,前往保山龙陵县山区探视患者。此前的半年时间里,晚报记者已两次和他们一起,探访了6名绝症患者。期间,第一次探访过的患者中,有两名已经安详地离开人世。
照例是那辆涂有宁养院蓝色标志的起亚车,车上,除了晚报记者外,还有3位医护人员和司机。后备箱里,载着药具和一些捐赠物品,这是这辆工作车最大的容量。
不忍病痛 曾3次喝毒药自杀
沿着蜿蜒的山路颠簸了很久,终于到达龙陵县象达村的孙东秀家。孙东秀的老伴已在家门口张望了多时:“医生,你们来啦!快进来,快进来。”一进门,一位瘦小的老人背对着大门在晒太阳,她的左脚跪在垫有一个枕头的凳子上,身体的重心全部放在了右手杵着的竹竿上。闻声,老人也转过头来对我们笑。这个老人就是孙东秀,一位外阴癌晚期的患者,今年58岁,与癌症病魔斗争了10多年。
随行的护士放下出诊包,上前询问她的病情,“刚吃了药,不疼了。”孙东秀小声地说。细看孙东秀,脸上有着和年龄不符的皱纹,看上去像一位70岁的老人,由于病痛的折磨,她不能直立,总是弓着背,全身瘦得皮包骨头。
孙东秀的老伴说,在没有接受宁养服务前,饱受病痛折磨的孙东秀曾几度放弃求生的欲望,先后3次喝毒药自杀,都被救了回来。去年9月份,他们通过好心人介绍才知道德宏有一个为贫困的癌症末期患者免费提供疼痛治疗服务的机构——宁养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老伴为她申请了宁养服务。
疼痛减弱重拾活下去的勇气
“最开始接受服务时,她的疼痛等级是中度疼痛,现在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需要大剂量的吗啡来止痛。”医生向晚报记者解释。
“现在一天只能睡4个小时左右。”孙东秀无奈地说。随行的护士检查了一下孙东秀的病况,发现孙东秀的左大腿内侧的后根部已经发生大面积的癌肿溃烂,右腿的大腿根部正在形成一个癌肿,病情不容乐观。“每天可以用茶叶水清理伤口,能消炎,她也会舒服点。”一边检查,医护人员一边将照料方法告诉孙东秀的老伴。
为了治疗孙东秀的病,老伴也想尽了办法,现在他只是希望她人生的最后一段路能少点疼痛、少点遗憾。“在没有吃宁养院提供的药前,她简直就是生不如死,疼成那样子,我心里也不好受。现在吃了药舒服点了,我也跟着舒心点了。”老伴说,接受宁养服务后,孙东秀已经能下床缓慢行走,这个项目给了她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主任张宗艳、护士长章冰:曾被误解为“安乐死医生”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去到病人家里,会被当做江湖游医或者是安乐死的医生。”“有时候是病人不理解,不愿意吃药,有时候是家属不同意病人吃药。因为对镇痛药的恐惧等等原因,很多人还在排斥宁养服务……”护士长章冰记得,有一次去瑞丽看望一位患癌症的老大妈,当天恰好是个阴霾天,看到工作人员进屋了,大妈就躺在床上一直哭,第二次去时,她却看到老大妈精神抖擞地在煮饭,问起她上次怎么会哭成那样,大妈说:“当时以为你们是安乐死的医生,拿给我的药吃了就会死呢。”
在细致的服务中,医护人员发现:晚期癌症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往往变得悲愤、无奈、孤寂甚至歇斯底里。“他们有时充满了对死的恐惧,失去自我控制力,心理彻底崩溃,从而影响治疗,影响整个家庭。”宁养院的张宗艳主任说,在这种时候,宁养团队的作用就是帮助病人及家属重新认识并定位,用一盏爱的心灯去慰藉他们孤寂的心灵。
除了帮助患者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家属重新构建一个“临终关怀”的环境。因为项目帮助的都是那些比较困难的患者,要想为患者营造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们出诊时遇到很多病人,他们除了要承受来自身体的病痛折磨,还要面对家庭、邻居的嫌弃。他们很多生活已不能自理,可是却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张宗艳说,“对于癌症患者,他们需要的往往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和一杯温热的白开水。当照顾他们的你感到疲累想放弃时,可以换个角度想想,毕竟我们能健康地活着就比什么都幸福。”
张宗艳介绍,除了平时和家属聊天,从去年10月开始,宁养院还举办了3次比较大的家庭教育支持团体会议,主要是督促和告知病人及家属服药笔记的重要性和电话联系的重要性。根据各家反映的情况我们就做点饮食指导、心理疏导或者是调整一下疼痛药物的用量,并进行家属之间的经验交流。
责任编辑: 李晓燕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概况/宁养服务
“”,英文是,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以晚期癌症病人及其家属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向病人提供镇痛治疗、辅导和生命伦理等照顾为目的的一项医疗服务。
“生,如夏花之灿烂;终,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的这句诗描绘了人们对于生死的一种态度,一种的愿望,这正是宁养服务所禀承的理念。
背景资料/宁养服务
1998年,基金会捐资200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开展宁养服务计划。目前全国的宁养院已发展到20家。
2001年2日,医科大一附院宁养院正式成立。 到全国一共建立了20个服务基地。李嘉诚基金会对每一家宁养院提供每年100万元的资助,合计每年捐资金额2000万元人民币。&
服务内容/宁养服务
整洁的房间宽敞明亮,漂亮的装饰物营造出家的氛围,墙报上的健康信息和照片分享着病友们的治疗心得……
盛京医院这片温馨的病房,看似和普通疗养院没有什么不同,却是一间专门收治晚期癌症患者的宁养病房。一批癌症晚期病人,在这里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分享着特殊的关爱。宁养服务,是专门为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各种姑息性治疗的一个概念,包括身体、心理、精神等多个层面的服务,在缓解癌症患者痛苦的同时,更注重照顾患者及家属身心,帮助癌症患者提高生命品质和生活质量。宁养医疗服务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
11月,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将这一新型的服务医疗模式引入内地,捐资在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兴建了中国首家宁养院。目前,全国各地已设立宁养院30余家,通过医生、、社工、义工等医疗专家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让越来越多的癌症晚期患者,特别是贫困患者能够享受到这项医疗服务。
沈阳盛京医院宁养病房自2008年6月开诊以来,已收治了500余位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的疗护手段是姑息治疗,如减轻或消除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适,保证不能进食的病人每日基本营养供给,结合音乐治疗、作业治疗、放松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减少其在生命剩余时间里的痛苦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减轻其对死亡的恐惧,使其有尊严地度过余生。宁养医疗服务不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还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了“爱的传递”。
为了让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鼓起生存的勇气,医护人员与他们成为朋友,用拥抱和面对面的交流舒缓病患情绪压力。病房还经常组织病患开展各种活动,指导患者们制作各种小手工艺品,重新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除专业团队外,宁养病房还招募了一支由医生、学生、老师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负责癌症晚期患者居家探访等,并定期举办交流会,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热情周到的心理疏导和力所能及的生活照料,使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其家属真正感到“逝者魂安,生者心慰”。  &
“生,如夏花之绚烂;终,如秋叶之静美”,这是人们对生死的一种愿望,也是宁养服务所秉承的理念。对于许多晚期癌症患者来说,是宁养服务,守护在生命的终点前,让他们有勇气、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旅程。&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07:54:23
贡献光荣榜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宁养院和宁养医学用英文怎么说
楼上的是黑色素瘤和肾癌病人住院部吧~宁养又称作是临终关怀,英文是hospitalpice或hospice care,而宁养院英文是hospice,英文解释是Facilities or services which are especially devoted to providing palliative and supportive care to the patient with a terminal illness and to the patient's family.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宁养院Melanoma and Renal Cancer Inpatient Area宁养医学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courses
扫描下载二维码宁养的概论及实施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宁养的概论及实施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6月28日至29日,全国宁养院和香港宁养中心的同仁约百余人在汕头欢聚一堂,举行庆祝“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15周年活动,其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李嘉诚先生亲临会场,为全体宁养同仁带来了热情洋溢的鼓励。
28日下午,宁养同仁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科技楼学术报告厅开展了学术报告活动,拉开了“内地与香港宁养服务交流会”的序幕。会议邀请德宏宁养院章冰护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王逸如主任、全国宁养项目办公室刘晓芳社工主任、香港明爱医院纾缓治疗部驻院潘嬿专科医生、香港伊利沙伯医院临床肿瘤科冼艳清资深护师,围绕宁养疗护的应用及创新、宁养社工的发展和规划、癌症医患互动、经验实务等主题进行研讨和分享。
29日上午,在汕大新医学院教学中心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了“内地与香港宁养服务交流会”。开幕式由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负责人罗敏洁博士主持,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欧利民先生致辞。欧利民回顾了1998年在汕头试点创建国内第一家“宁养院”的情景,强调“宁养院”是李嘉诚先生亲自倡导、命名和捐资创立的,并见证了项目发展壮大,表达深受李先生的爱心感召和深远影响的感激之情。大会播放了项目15周年视频短片《人间有情》。然后,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李咏梅系主任及汕头宁养院曹伟华主任等内地和香港宁养同仁们相继进行了学术报告。
上午10点,活动进入最高潮,李嘉诚先生亲临会场,与服务宁养工作15年的15位宁养同仁握手。李先生和陪同嘉宾与全体同仁合影,并亲手切开“庆祝蛋糕”。
当天会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吴印生院长分享了参加宁养工作15年来的亲身体会,并深情回忆了受李先生多次接见的情景和体会,激励全国宁养同仁继续学习、传播和发扬李先生的大爱精神。内地、香港宁养同仁、宁养义工等也相继进行了报告和分享,表达了参加宁养工作的收获与体会……
1998年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全国首家试点宁养院,是免费上门为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提供镇痛治疗、护理指导等服务的医疗公益项目。为惠及更多的晚期癌症患者,基金会于2001年推出“‘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
本计划是基金会长期支持项目,截至2016年5月底,持续运作中的宁养院共30多家,现分布于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迄今唯一全国性的不但提供镇痛疗护,而且提供心理和哀伤辅导、社会支持等“全人”服务的医疗慈善项目,十五年以来,总服务患者逾16万人,累计服务次数达200万人次,累计义工逾一万七千多人(其中逾81%为大学生),义工服务逾34.5万小时。基金会累计承诺捐资超过5.8亿元人民币,每年逾5,000万元人民币。
自2007年起,基金会把宁养计划扩展至香港,现已于10间公立医院设立日间宁养中心。“‘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至今于内地和香港共有40多间宁养院/中心,累计承诺捐款近7亿元人民币,受惠癌症患者逾19万人。
图文 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办公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连七贤岭挖什么隧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