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达25号进销存结转软件V6.55中的在结转库存商品时,库存商品为什么会不变数量只是减少单价?

库存商品登账时,把入账单价登多了怎么办呢_百度知道
库存商品登账时,把入账单价登多了怎么办呢
红字冲销借:库存商品
贷: 现金(银行存款)370蓝字入账借:库存商品
贷: 现金(银行存款)330或者直接用红字冲销多入库的借:库存商品
贷: 现金(银行存款)4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库存商品 40
贷:生产成本 40
贷:生产成本 40或直接用篮字做一笔相反的分录借用红字做一笔这样的分录借
用红字做一笔这样的分录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 40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库存商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下列选项中,不可对“库存商品”账户进行明细核算的是() A.库存商品的品种 B.库存商品的数量 C._百度知道
下列选项中,不可对“库存商品”账户进行明细核算的是() A.库存商品的品种 B.库存商品的数量 C.
库存商品的种类D下列选项中.库存商品的数量C,不可对“库存商品”账户进行明细核算的是()A.库存商品的品种B
提问者采纳
会从资格考试的题目.B 库存商品的数量库存商品账户可按库存商品的种类,品种和规格进行明细核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选B库存商品的数量
  【答案】B
  【解析】库存商品明细账不能按库存商品的数量设置明细账户核算,应该按库存商品的品种、种类、规格设置明细账户,采用数量金额式账页登记。
  一、库存商品明细账概念
  库存商品明细账是指按商品的品名、规格、等级分户设置,登记其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的账簿。一般采用数量金额三栏式账页,以反映和控制每一种商品的数量和金额。
  库存商品明细账反映的是会计库存。会计库存以商品验收入库作为商品收入,以商品销售的入账时间作为商品发出。财会部门通过会计库存全面掌握商品资金的运用情况,据以了解库存商品动态,加强商品资金管理。
  二、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设置
  按照既要满足业务、财会和仓库部门所需要的资料,又要保护商品安全和简化核算手续的要求,...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速达3000会计软件如何处理赠送商品业务和赔付商品业务、应该如何做使库存、现金无误?月末如何结转损益?_百度知道
速达3000会计软件如何处理赠送商品业务和赔付商品业务、应该如何做使库存、现金无误?月末如何结转损益?
我有更好的答案
速达软件常见问题数据库不能正常启动?答:方法一:重启电脑,方法二:开始—程序—启动—(服务器管理)双击,点(开始 继续)再点一下刷新。服务器绿色为正常。软件无法正常启用如何处理,答:方法一、重启电脑,方法二、开始—程序—(速达软件)双击服务器,服务器绿色表示正常。帐套数据如何备份,恢复,帐套修复?答:速达3000系列,V8.5以上版本,备份步骤:双击(速达服务器),停止—帐套维护—选中帐套点备份— 选择备份路径保存。恢复步骤:双击(速达服务器),停止—帐套维护—选中备份的路径—点恢复。帐套修复步骤:双击(速达服务器),停止—帐套维护—选中帐套—点修复帐套成本单价不正确如何处理?答:货品使用全月一次加权核算,成本价每月变一次,帐面库存与实际库存不相同时如何处理?答:仓库管理—...
3000sdt没有 赠品和赔付业务,3000pro以上版本有此业务,做单据的时候在赠品处直接打勾即可。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速达3000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商品销售成本结转方法要改进吗?_经济百科_中国百科网
商品销售成本结转方法要改进吗?
    
一、结转销售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
在商业企业里如果年复一年的使用某一种结转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往往会使库存商品价值不实,随之利润不实。为解决这一误差,最好办法是在每年年终时采用分批实际进价法或者采用能使差异额减小的某种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举例,某土产公司有关进销棕片资料:第一批购进100担@100元计10 000元,第二批购进250担@95元计23 750元,第三批购进50担@98元计4 900元,合计400担均价96.625元计38 650元。上季度实际毛利率为17%,第一批销售55担@120元计6 600元,第一批销售20担@130元计2 600元,第二批销售150担@110元计16 500元,第三批销售50担@140元计7 000元,合计销售275担计32 700元,分别按分批实际进价法、加权平均法、最后进价法、毛利率匡算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计算商品的销售成本。
(一)分批实际进价法[1] 计算公式: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销售数量×该批商品销售进价 计算结果: 销售成本=(55担+20担)×100元+150担×95元+50担×98元
(二)加权平均法[2] 计算公式: 本期加权平均单价=(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增加购进商品金额-本期销售减少商品金额)÷(期初库存商品数量+本期增加购进商品数量-本期销售减少商品) 本期销售商品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本期加权平均单价 计算结果: 加权平均单价=38 650元÷400担=96. 625元 销售成本=275担×96 .625元=26 572元
(三)最后进价法[3] 计算公式: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期末某种库存商品数量×最后一次进货单价 本期销售商品成本=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增加购进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商品金额-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计算结果: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400担-275担)×98元=12 250元 本期销售商品成本金额=38 650元-12 250元=26 400元
(四)毛利率计算法[4] 计算公式: 本期销售毛利=本期销售商品总额×上季度实际(或计划)同类商品毛利率 本期销售成本=本期销售商品总额-本期销售毛利
或=本期销售商品总额×[1-上季度实际(计划)毛利率] 计算结果: 本期销售成本=32 700元×(1-17%)=27 141元
(五)先进先出法[5] 计算公式: 库存商品金额=以每月末最后数量往前推算数量×适用数量单价 销售成本=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增加购进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计算结果: 库存商品金额=50担×98元+75担×96元=12 025元 销售成本=38 650元-12 025元=26 625元
(六)后进先出法[6] 计算公式 库存商品=以每月初库存商品或第一批进货数量往后顺推×适量单价 销售成本=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增加购进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计算结果: 库存商品金额=100担×100元+25担×95元=12 375元 销售成本=38 650元-12 375元=26 275元
以上各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对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影响情况,图示: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分批实际进价法的核算结果完全正确,对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毫无影响。但是在采用其他任何一种计算方法时,对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使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忽高忽低,且两者成比例增长而增长、降低而降低。
二、计算方法的不同对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影响
(一)在毛利方面:后进先出法能使企业毛利比实际进价法增加375元,增长率为6.2%;最后进价法能使企业毛利比实际进价法增加250元,增长率为4.13%;加权平均法能使企业毛利比实际进价法增加78.12元,增长率为1.29%;先进先出法能使企业毛利比实际进价法增加25元,增长率为0.41%;而毛利率匡算法却使企业库存毛利比实际进价法降低491元,降低率为8.12%。
(二)在存货方面:后进先出法使企业库存商品账的账面值虚增375元,造成库存商品实存数比账存数少375元;最后进价法使企业库存商品账的账面值虚增250元,造成库存商品存数比账存数少250元;加权平均法使企业库存商品账的账面值虚增78.12元,造成库存商品实存数比账存数少78.12元;先进先出法使企业库存商品的账面值虚增25元,造成库存商品实存数少25元;而毛利率匡算法却使企业库存商品账的账面值比实际进价法少491元,造成库存商品实存数比账存数多491元。
在本期营业收入和费用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销售成本的增大,就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库存商品账的面值小于实际存货价值。反之,销售成本缩小,就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库存商品账的账面值大于实际存货价值,人们误认为这个差异就是仓库的货少了。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最新精选】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最新精选】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速达8.85年末怎么结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