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经济下滑怎么下滑了粮食卖不掉了

> 文章详情页
库存压顶储粮难卖 千亿“新粮”急求“洞房”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张雯
眼下正是夏粮收购收尾、秋粮收购起头的粮食流通领域重要转接时段,但多地近日却碰上粮食储存的难题。
◎每经记者 张雯
眼下正是夏粮收购收尾、秋粮收购起头的粮食流通领域重要转接时段,但多地近日却碰上粮食储存的难题。
10月8日,国家粮食局发布通知,用两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的粮食储存形势:&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部分粮食主产区已经出现粮食&拍不走、调不动、销不出&的困境,在黑龙江,预计今秋将有1200亿斤仓容缺口。
仓容紧张之时,对已储备粮食的拍卖仍难进行。据10月9日进行的国储黑龙江玉米拍卖结果显示,实际成交率仅为1.44%。
一省仓储缺口达千亿斤
据国家粮食局最新统计数据,今年我国夏粮产量再创新高,达到2821亿斤,同比增加了89亿斤,目前夏季收购旺季基本结束,而秋粮收购拉开序幕,截至9月30日,江苏等6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9亿斤,同比增加8亿斤。
而新粮下来了哪里能存,却始终是粮食流通环节的&头等大事&。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达6.07亿吨,而商品粮数量为3.98亿吨,相比之下,巨大的粮食仓储仓容缺口显现出来,而在各主产区中,尤以东北最为严重。黑龙江粮食部门透露,年粮食收购年度,该省粮食收购量和政策性粮食收购量再创历史新高,库存大幅增加,全省库存爆满,安全储粮形势严峻。
据媒体报道,在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齐齐哈尔直属库,14万吨的仓容已经没有一点空余。为了多装粮食,库内还建起了多个露天储粮的钢结构&千吨囤&和房式仓,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的64个库点早已&粮满仓&,很多直属库的仓容甚至前几年就饱和了,而且不仅中储粮的直属库,黑龙江省的427户地方国有粮库也已满仓。
黑龙江省粮食局仓储处处长王国富对媒体介绍,&按照全省现有粮食收储能力计算,扣除库存,只有200亿斤左右的收储能力可供收购秋粮。按照下一个收粮季1400多亿斤的新粮保守收购量分析,将有1200亿斤的仓储缺口。&
根据国家粮食局的整理,当前粮食仓储问题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仓容不足矛盾突出,个别地区老旧仓房&带病储粮&,部分企业安全储粮设备欠缺、技术措施落后,特别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相当一部分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存在消防等安全生产隐患以及秋季结露、结顶霉变的风险;南方部分地区仓外罩棚储粮的粮温持续偏高,虫霉防治难度大;另外还有部分粮食超期储存。
库存问题待解,而秋粮收购的压力已经袭来。据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有关人士介绍,预计今年黑龙江省仍有大量粮食进入国储库,其中水稻1300万吨,玉米2200万~2700万吨。
廉价进口粮冲击国内市场
新粮面临仓容不足的窘境,而已在库内的储粮却难抛售。
10月9日进行的国储黑龙江玉米拍卖结果显示,本次拍卖计划销售玉米234.4万吨,实际成交3.37万吨,成交率仅为1.44%,其中2011年玉米全部流拍,2012年玉米成交率仅为0.08%。
在玉米之外,国储稻谷亦面临同样的抛储难题。&政策成交量低迷,大量稻谷堆积在国家粮库卖不掉,就会占用库存,进而影响稻谷市场价格。&卓创资讯分析师王书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家有接近8000万吨的稻谷库存,一年产量在2亿吨,占到40%。如此大的库存卖不出去,那样就造成了粮库新一季粮食上市后,收购量有限,这样大量的稻谷在市场上流通,而企业收购量不大。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稻谷市场价格不高,甚至只能降价。&
事实上,过高的粮食库存消费比始终盘踞在粮食仓储与流通领域,进而影响到整条产业链。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粮食库存与消费量的比例达到17%被称为粮食安全系数,而根据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今年&两会&期间透露,我国的粮食库存消费比&大大高于这一水平&。
更让国内粮食境况艰难的是,在&库存粮满仓、储粮难拍卖、新粮难入仓&的同时,仍有源源不断的廉价进口粮食停泊进中国的各大港口。
据任正晓在9月份《求是》撰文指出,目前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大米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而这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冲击,粮食进口数量持续增加,挤占了国内市场销售份额。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张雯
每经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每经添升宝
每日经济新闻
Copyright (C) 2016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玉米卖不出好价钱》唱哭农民丨去年玉米调价农民减收1000亿,今年东三省内蒙正式取消玉米临储政策
转基因观察
来源:转基因观察
&&&&&&& 东北农村小伙一首《玉米卖不出好价钱》,唱出了农民的心声,也唱哭了农民。去年玉米价格跌,农民损失惨重,现在农村又遭遇转基因种子大检查,农民承担转基因政策失误风险。今年正式的消息是:东三省正式取消玉米临储政策,玉米价格走势受关注。
  东三省内蒙取消玉米临储政策 改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
  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唐斓)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就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召开媒体通气会,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等出席会议并对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2007年以来,国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保持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逐步凸显。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副司长罗守全介绍,目前国内玉米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全国玉米产量4491.6亿斤,同比增加178.7亿斤,而2015年消费量仅在3500亿斤左右。同时,国内外主要粮食品种已连续4年多价格倒挂,目前国内外玉米每吨价差高达600多元。
  面对粮食市场供求的新形势,原有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面临的矛盾日益显现,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对于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刘小南表示,将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的三个核心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与此同时,2016年,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此外,刘小南表示,为推动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将积极采取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信贷支持、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合理消化库存等综合性措施。
  对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相关负责人李楠表示,农发行作为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新的收储机制下,将发挥农发行在支持粮食方面的优势,积极支持符合贷款条件的各类收购主体入市收购。
  玉米调价,让种粮农民减收1000亿
  作者:中国农科院 佟屏亚
  (国家制订粮食收储价格就是政府和农民签定的负有法律责任的&合同&或&契约&。当玉米临近收获时政府突然违规毁约降价,仅此一项让种粮农民就损失了1000亿元。是&爱农&?还是&坑农&?)
  落实&粮改饲&政策遇到很多的难题。怎么办?再来第二刀:&完善并落实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低玉米价格。
  9月18日,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2015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为每斤1元&。这个价格比去年每斤调低了0.12元,这是2008年国家实施玉米临储政策以来的首次下调。
  我从东北地区转向黄淮海地区了解玉米生产,一路走来到处都能听到农民议论纷纷,怨声载道,玉米收购价格出现断崖式的下跌,从0.95元/斤一路下跌至0.80元/斤、0.70元/斤,有的地方再跌至0.68元/斤。玉米收购价格比去年平均下跌20%-30%,而且连带小麦价格也顺势往下滑。种粮农民一片惊慌,他们最朴实的一句话:还让种地吗?
  1.山东禹城。国庆期间,玉米陆续收完,农民看着丰收的玉米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一位张姓农民说:&玉米收购价格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低,都降到8毛钱一斤了。&玉米收储价格下滑,农民收入直线下降。对苦于种粮收益本就不高的农民来说很难接受。&自新玉米上市短短的几天时间,玉米收购价就从0.95元/斤一路下跌至目前的0.80元/斤,看样了还要继续下跌。我一直是在济南打短工,农忙时回家干活。按今年价格,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个月,可能还要贴钱。明年我不打算种地了。&
  老汉说:& 种地一年不如俺儿打工一个月&
  2.河南周口。一位在郑州打工的钱姓农民告诉我:他老家在周口地区西华县农村,一家4口人,小两口在城市打工,俩老人留守家园。有4亩多口粮田全交给亲友承包了,每亩地议价800元。今年粮价突然下调了,承包户说种地不赚钱还赔本,怎么也不愿意再承包了。经过托人再三说合,每亩地一年只留给俺家100斤小麦、100斤玉米,够俩老人吃喝就可以了。尽管很少,这总比让土地撂荒好啊。他说:粮价下调,收入减少,种地不赚钱,原来的承包户都不愿意种了,有好多地要撂荒了。
  3.河南平舆。我和一位晾晒玉米的刘姓农民聊天,他说:&去年的玉米价格是1.07元/斤,我家7亩田去年卖了5243元,今年0.78元/斤,卖给粮贩子只出价0.70元/斤,玉米全部收入3588元,少收1655元。我明年准备把地全包出去,但听说很多承包户因嫌粮价太低怕不赚钱不打算包地了。&他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产1000多斤玉米,按现在的价格也就卖800元左右,但需要5斤种子60元,耕地60元,肥料150元,浇两次地60元,打药60元,联合收割机割又得100元。&从播种到收割,再加上人工费、油料费,卖粮食的钱也就刚够本钱。&他叹口气说:地荒了有点心痛,投入产出基本持平种地白忙活。
  4.湖北襄樊。一位叶姓朋友多次电告:新粮价格简直是一天三降,玉米从原来的1.1元/斤一路下跌至0.80元/斤、0.70元/斤,最近再跌至0.68元/斤。有人准备把粮食囤起来等价格高了再卖,但种植面积大,压本多,加之没有地方存放。价格持续走低农民恐慌争相卖粮,国家粮站迟迟不收,新粮滞销,粮农欲哭无泪。粮价暴跌也令许多粮商措手不及,有些粮商一改往常惜售心理,向市场抛售玉米,甚至是收购价与抛售价&倒挂&,根本无利可言。玉米降价也影响小麦价格。这里的小麦收储价格原来是1.2元/斤,现在已经降到0.8元/斤了,有的粮商积压了几万斤小麦,原来想炒货赚一把,现在到处躲债,甚至说连跳楼的心都有。
  5.河北邯郸。一家李姓种粮大户介绍:&从2009年开始包地,最多时达到6300多亩,前期经营不善负债200多万元,去年已被迫将面积缩减至5200多亩。除农资赊销外,光农民的土地租金就欠了100多万元,外面还借了月息3分的高利贷60多万元。一直想着能翻身,谁知又遇到今年粮价下滑。当地的玉米收购价一直维持在8毛左右,相比往年跌了20%多。这里的规模经营大户九成以上都赔钱。今年收完玉米,准备把地全退了。&有专家算了一笔账:&流转土地一亩租金800至1000元;化肥、种子、农药每亩500多元;农机具、人工等每亩500元。平均一亩地的投入超过1800元。夏秋两季的收入合计1464元,一亩土地的亏损360元。许多种粮大户租地合同是按当时粮食价格签约,现在粮价大幅下滑,入不抵出,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一些种粮大户开始毁约弃租。
  &吾老矣!谁来种地?&
  粮食的收储价格是政府粮食政策的核心之一,需要慎重和全面考虑。从保护农民利益和农民积极性,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实行粮食临储政策总体上是成功的,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有专家指出,国家制订的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就是政府和农民签定的负有法律责任的&合同&或&契约&, 既是规矩,又是信誉。双方&依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当新粮还未完全收获时就单方面毁约降价,给种粮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有报道说,仅此一项就让种粮农民减收1000亿元!换一种说法,种粮农民为政府贡献了1000亿元!相当于GDP增加了一个百分点。是爱农呢?还是坑农?
  这第二刀真厉害。玉米价格如继续下跌,明年玉米种植面积有可能会出现雪崩似地下滑。
  决策伤农,我愿总理道声歉!
  作者:佟屏亚
  (提示:国家制订的粮食收储价格政策,就是政府和农民签定的具有受法律保护的&合同&或&契约&,双方&依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当新粮还未完全收获政府就单方面任意毁约降价,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劳累一年的汗水付之东流!)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一项决策&严重失误&,就是指&粮改饲&及其后突然实行的玉米&临储调价&,让亿万农民遭受经济损失。
  中央一号文件指令&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紧接着李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改成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外行人看到这个深邃玄奥的命题如坠五里云中,即便是农业专家乍一看也得翻来覆去啄磨不知道是咋回事。通俗地说,就是要把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种植&三元&结构。再通俗点说,就是压缩玉米面积,改种饲料作物。可是,玉米就是粮食、经作、饲料兼用的主粮作物啊!现今全国玉米70%以上供作畜禽饲料。&要吃肉奶蛋,全靠玉米换&是家喻户晓的基本常识。水稻、小麦、玉米这三大主粮作物的丰收象征国人的生活水平,象征国人口粮的绝对安全!
  2015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发布《关于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玉米挂牌收购价每市斤1元&。这个价格比2014年每市斤调低了0.12元(稻谷、小麦继续实行保护价)。&粮改饲&大刀向玉米砍去,&临储调价&如同暴风骤雨闪电雷鸣惊吓了种地农民,还正在收获的玉米价格出现断崖式的下滑,每市斤从1元一路下跌至0.8元、0.7元,有的地方再跌至0.62元,比2014年价格平均下滑20%-40%。(我在山东农村和河南老家与农民交谈)种粮农民惊慌失措,怨声载道,最朴实的几句话:(略去若干气咻咻的粗话)这是怎么啦?还让农民种地吗?掰开指头算一算,投入的种子化肥灌水费用都赔进去了,劳累一年的汗水付之东流!种地不如打工,种粮不如买粮!可能与此连带出现的是种粮承包户毁约弃租以及土地撂荒,玉米种植面积有可能出现雪崩似地下滑。
  粮食&收储价格&是国家粮食政策的核心之一。有专家指出,国家制订的粮食收储价格政策,就是政府和农民签定的具有受法律保护的&合同&或&契约&,双方&依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当新粮还未完全收获政府就单方面任意毁约降价,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有报道说,若按每斤玉米平均减收0.3元、全国玉米总产量2亿吨计算,仅此一项就让种粮农民至少减收1000亿元!分摊到每家农户损失少者超千元多者近万元,这是做梦都想不到会发生的一场&灾&啊!
  政策是党的生命和政府的信誉。一朝政策失误,十年难弥损失,更重要的是失去农民对政府的信任!我愿总理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道声歉&!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k0856)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云风
联系值班编辑
值班电话:010-
联系办公室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星西路106号国风美唐综合楼3号楼1008室
&乌有之乡.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号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蚌埠:今年的粮食为什么卖不出去?政府拨出一千万助农民卖粮!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以下内容,安徽经济生活频道,今晚18:20直播的《第一时间》有详细报道!导读眼下正是销售夏粮的时间,可是在蚌埠市禹会区的马...
以下内容,安徽经济生活频道,今晚18:20直播的《第一时间》有详细报道!导读眼下正是销售夏粮的时间,可是在蚌埠市禹会区的马城镇,一些村民却向我们反映说,在往年,小麦非常好卖,经常是不出家门就被粮贩收走了,可是今年,情况却大不相同,村民们的小麦几乎全都堆在了家里的仓库里。【小麦在家中堆积】卖粮成难题在蚌埠市马城镇村民肖家玉的家里,堆放着五千多斤的小麦,这是他在一个多月前从自家地里收上来的,一直没有卖掉。像这种情况,往年很少见。在村民肖家徐的家里,也堆了四万多斤的小麦。肖家徐表示,今年卖粮太难,已经到粮站去了几趟,都不好卖。而在一些粮食经纪人或者种粮大户的家里,库存的粮食就更多了,有的多达20多万斤。粮贩去哪里了在马城镇的黄郢村,村民们反映粮食卖不掉在当地是一个普遍现象,少则几千斤,多则几十万斤,全部堆放在家里。而在往年,很多粮贩都是上门收购,村民们有时足不出户,就卖掉了粮食。即使不出售给粮贩,村民们自己把粮食拉到粮库去卖,也是非常的顺畅。那么今年,到底出了什么状况 ,让粮食不得不堆放在家里呢?村民们说,首先一点是,往年非常活跃的粮贩,今年是见不着影了。粮贩下乡收粮,目的还是想把粮食卖给粮库,从中赚取一定的差价。所以源头还是在粮库。粮库:不符合质量要求在当地的马城粮库,粮库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粮库敞开收粮,但是今年,很多农户销售的小麦,质量达不到收购的标准。蚌埠市粮食局马城粮库负责人表示,今年不符合质量的粮食太多了。马城镇的夏粮收购情况只是蚌埠市的一个缩影。今年,蚌埠市的粮食收购工作遇到了比较大的难题。蚌埠市粮食局副局长宋家昌介绍说,蚌埠地区的夏粮收购工作是6月2号正式启动的,到7月6号,全市全社会累计收购量是近30万吨,其中国有地方粮库收购12万吨,从数量上讲与去年同期比减少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宋家昌说,历年来,作为粮食部门,都是想方设法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但是今年的情况与以往不同,农民的小麦品质达不到收购的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粮食部门根本没办法收购这样的小麦。小麦的不完善粒,是衡量能否收购的主要标准,那么今年影响小麦不完善粒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农民手中现存的粮食到底应该怎么办呢?省级规定:不完善粒控制在10%以下据安徽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黄刚介绍,有两个原因导致今年的收购进度缓慢。一个是生长期遭遇了倒春寒,在收获期又遭遇了连阴雨,导致了局部地区部分品种的小麦不完善粒超标,第二个原因是目前饲料、酒精这些加工行业销售不旺,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消化比较缓慢。而所谓的小麦不完善粒,是衡量能否收购入库的关键标准。小麦不完善粒主要指小麦在生产和收获过程中造成的破碎、霉变、发芽等情况。按照省一级的规定,小麦不完善粒要严格控制在10%以内,否则不能收购入库。如果小麦不完善粒超过了10%甚至更高,就不再适宜被人食用,有的可以转作饲料。今年的小麦在生长、收获的关键时期,连续遭遇到寒冷、雨水的不利天气,所以在沿淮地区,很多农户的小麦不完善粒超过了10%
这个指标,他们到粮库卖粮,粮库执行国家政策,不能予以收购。如何解决是问题一边是农民堆放了大量的小麦,无法销售,一边是国家的利益和行业的政策,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呢?蚌埠市粮食局副局长表示:好粮要敞开收,不好的粮食要创造条件收。而安徽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黄刚也表示,对于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小麦,收储库点要尽力的整理。整理合格,及时收购入库。对于夏粮收购工作,省政府高度重视,决定从农机补贴中拿出1000万元,专门为一些库点购置了217套清理设备,帮助农民整理粮食。在蚌埠市杂粮批发市场淮上粮库,新加入的两套筛选设备正在开足马力运转,通过筛选,一些不符合收购标准的小麦被清理了出去,不完善粒减少之后,达到了收购标准。农民的粮食通过清理、入库,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有的农民因此拿到手一万多块 。现在,阜阳、滁州、合肥、马鞍山等地都在依据政策、创新方法,收购小麦。记者在蚌埠市采访时还发现,由于前段时间的雨水,一些农户家中的小麦已经出现了发芽、霉变的现象。黄刚提醒广大农民,如果暂时没有出手的粮食,要保管好,最重要的是通风降水。如果当地有烘干设备的企业,要主要和他们联系,看看能不能烘干小麦。编后有句话叫“多收粮、收好粮”,多收粮,农民能够得到切实的经济利益,国家能够得到政策性储备粮,以备不时之需,而粮食部门和收储企业也能得到一定的补贴和利润,可以说,这是谁都想看到的共赢局面,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收好粮,对于那些不符合收购标准的粮食,国家也有明文规定,不能够收购入库,因为一旦收购,就无法保证质量,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点,还希望农民朋友们能够理解和支持。《第一时间》记者俞昊 王驭报道钻石剧场今晚19:45,安徽经济《钻石剧场》播出《情定三生》的21至23集:向天在火车轨道上安放炸药,炸了迟家运送洋布的火车,谁知知夏和悠悠也恰巧在这班火车上。知夏告诉向天悠悠乃其女儿,向天不相信,知夏要迟瑞证实,被迟瑞拒绝。吴九为了接近凌雪,混入迟府当花匠。在吴九再三的逼问下,凌雪终于承认自己是翠翠。《第一时间》开播12年的民生新闻直播栏目,新鲜资讯,舆论监督!安徽经济生活频道,18:20到19:40,每晚80分钟播不停!《第一时间》,有你更精彩!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dysj2003
安徽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 官方微信平台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其它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01-11•01-11•01-11•01-08•01-08•01-08•01-08•01-08行业领先的食品资讯网站
┆┆┆┆┆┆┆┆┆┆┆┆┆┆
站点位置: &
【设置字号:大 中 小】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黄金玉米卖不出“黄金价” 提高收购门槛倒逼减粮耗
10:08:24 中国食品科技网
玉米(2470, 2.00, 0.08%)增产却没有带来农民增收,这是为什么呢?寒冬时节,记者走进素有“中国玉米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公主岭市,探寻黄金玉米卖不上“黄金价”的缘由
在中国玉米之乡—吉林省公主岭市陶家屯粮库大门口,记者看到,在一辆红色的售粮车前,一位农民搓着手在焦急地等待售粮。他是刘房子镇红喜河村的马德俊。马德俊告诉记者,他去年种了300多亩玉米,在自己的精心打理下,玉米产量高于上年,而收入却没有增加多少。
记者调查发现,这一情况在附近多个乡镇非常普遍。黄金玉米为何卖不出“黄金价”?
玉米遭遇市场“寒流”
一位粮食专家告诉记者,当前,玉米市场行情正遭遇严重的“寒流”。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滑入下跌通道,国内玉米市场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处于玉米连续增产和消费需求持续下降同步出现,产需走势逆向而行,阶段性过剩特征十分明显,玉米出现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三高”叠加。
为了保护农民种植收益,去年11月以来,我国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和辽宁4省区实行玉米临储政策,玉米价格与2013年持平。然而,在玉米托市收购价格支撑下,国内玉米价格长期维持高位,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严重,导致玉米以及玉米替代品种大幅度进口,加剧了玉米产大于需的矛盾。
与此同时,国内玉米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民种植收益逐年下降,单纯依靠敞开收购、提高托市收购价格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空间越来越小、效应越来越弱。“现在经济形势不太好,玉米价格上不去,有了玉米临储政策,才有了现在这个价格,而人力成本、租地成本等种地成本不断上升,大大抵消了玉米增产带来的种植收益。”公主岭市陶家屯同辉合作社理事长孙忠辉说。
提高收购门槛倒逼减粮耗
今年玉米临储收购没有提高收购价格,却提高了收购标准。按照今年的临储政策,玉米生霉粒超过2%至3%,扣价1%,相当于每吨玉米扣价20多元;生霉粒超过3%至4%,扣价3%,相当于每吨玉米扣价60多元;生霉粒超过4%至5%,扣价6%,相当于每吨玉米扣价120多元。
“农民重视生产,轻视产后科学管理,储粮方式落后是造成玉米生霉的深层次原因。提高收购标准,可以倒逼农民实行科学储粮,减少粮食损耗。”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现在吉林省80%以上的农户改变了“地趴粮”的储藏方式,采用科学储粮仓、栈子、篓子,实现了玉米离地离墙通风的立体储藏。
发展精深加工是出路
公主岭市是典型的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玉米连年丰收,政策性库存连年“滚雪球”,这让财政原本紧张的公主岭市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收储压力。  “公主岭市玉米要卖个好价钱,经济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从玉米产业本身找出路,要把玉米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吉林省公主岭市委书记王子联告诉记者。
公主岭市玉米深加工业一直比较发达。当地的两家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中粮生化(000930,股吧)能源(公主岭)有限公司和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如果开足马力生产,每年可以消化公主岭市玉米产量的一半。由于经济不景气,现在这两家企业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这也是导致公主岭市玉米库存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主岭市委副书记梅丽娜认为,玉米产业发展空间很大,很多产品还没有得到开发。目前,公主岭市正在规划建设航天育种基地、展示基地和销售基地,建设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集散基地和物流基地,把公主岭市打造成中国的玉米种业“硅谷”。如果这些规划变为现实,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将有望彻底走出困境。
相关搜索:
来源:生意社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评论
&热门图片新闻
头昏、嗜睡来袭 如何缓解春困
春季减肥喝点荷叶茶 去油解腻又降燥
春季如何全方位养生
清明节吃青团的传统从何而来? 应注意四点
鱼香肉丝没有鱼 传统中国菜里的愚人节
&更多关于本文的相关文章
本网站内的相关新闻: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
食品行业相关
中国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TEL.):63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万达广场B6-1302 邮编:350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中国经济下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