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亩地都是自己的机器收割包括种地种什么最挣钱,一年下来能挣多少钱?

辽宁各地: |||||||||||||
大连:种地还得靠“机器”一天就能收百亩
订阅东北新闻报,移动发1到 联通发DBXWC至 电信发DBXWB至
十指连"新" "掌"握精彩-- 东北新闻网手机版
  张仁盛驾驶收割机收割玉米。
  国庆节过后,我市玉米收割基本结束,但位于长兴岛滨海路附近的一大片玉米地里,依然是一片忙碌景象,六台红色的玉米收割机穿梭其中,每天以四五百亩的速度推进,一车车玉米被陆续送到晒谷场&&
  这里是瓦房店市仁盛农机专业合作社张仁盛等三位社员在长兴岛承包的玉米地块,总面积超过3000亩,其中张仁盛今年承包了其中的500多亩。在玉米收割接近尾声的时候,10月12日,记者来到这片丰收的玉米地,现场体验着玉米收割的速度与便利。
  老张告诉记者,每年的播种和收获季节,合作社都是先为急需收割的周边农民忙乎,最后才能为自己的社员收尾。据介绍,合作社的很多社员不仅是农机大户,也是种粮大户,大部分社员都种植上百亩地块,最多的超过2000亩。合作社在长兴岛承包的3000亩地块中,张仁盛和社员南会议各自承包了500多亩,另一位社员于宝峰今年则承包了近2000亩地种植玉米。
  12日下午,在农机合作社社长张仁盛的安排下,三台收割机负责为社员南会议收割,另外三台为社员于宝峰收割。在记者到达现场的当天上午,张仁盛家的500多亩地刚刚收割完,南会议家尚有200多亩地没有收割完。记者在位于玉米地块附近的晒谷场看到,一个和篮球场面积大小差不多的地块堆满了刚收获完的玉米。南会议妻子告诉记者,这两天夫妇俩都有点着急上火,因为天气预报说过两天就要变天,如果刮风下雨造成玉米倒伏或地块太涝,收割机就进不去了,那损失就大了。&这下好了,三台收割机一起上,最迟13日就能全部收割完。&
  下午1时30分,三台收割机同时启动,开进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其中两台由张仁盛和张毅峰父子分别驾驶,南会议则忙着组织拖拉机把玉米装运到晒谷场。记者在现场看到,收割机所到之处,4行玉米秸秆和地上的杂草顷刻之间化作碎片,留在地里肥田,而秸秆上的玉米则完好无损地输送到收割机后面的漏斗式货柜箱。收割机在完成地块边缘的短距离收割后,随着收割距离的延长,收割速度也越来越快,110米的距离,一个来回不到10分钟。两个来回下来,货柜箱已经装满了玉米,并自动翻斗把玉米倾倒到一旁等候着的拖拉机货柜箱里。张仁盛告诉记者,地块面积越大,机械化的收割效率会越高。这样100多米长距离的地块,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70多亩,一个来回就是一亩地,如果距离达到300米,一天的收割面积能超过百亩。据介绍,如今农村大部分地块都分散,很多收割机使不上劲儿,一天也就能收个四五十亩。张仁盛领导的合作社共有13台玉米收割机,虽然今年地块干旱适宜机械化作业,但合作社也只对外收割了8000多亩地,效率不是很高。
  原标题:种地还得靠&机器&
&& 13-09-27 13:39
&& 13-06-27 09:17
&& 13-01-15 07:27
&& 12-10-25 00:55
【一键分享东北新闻网微博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
【】【】【】【】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报道
&& 11-11-12 00:32
&& 10-05-27 09:08
&& 11-02-12 08:24
&& 10-06-17 09:59
本频道48小时排行
东北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许可证
沈网警备案号
用户可信赖无线产品    听说在农村种地,一亩地一年也能赚个万把块钱啊,再加上养殖之类的,一年收入也有五六万吧。  农民进城打工,能赚多少呢?能赚五六万的,毕竟是少数。  为什么农民还是愿意在城里打工,不愿意回农村从事农业呢?  真是奇怪。  城市真有那么好吗?我从小生活在城市,没觉得城市本身有啥好的。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有一位黄帝也说,还有人没饭吃还饿死,难道他们不知道吃肉!  
  水稻一年两季,扣去本钱顶多也就赚千十块的  养殖  这两年养鸡的亏的要死,楼主不知道  养猪的一头亏损几百块,楼主也不知道  当然,也有人靠农业赚钱的,毕竟是极少数
  烧饼是兰州的吗?  
  花生多钱一斤你造么?  除去犁地施肥播种地膜灌溉喷洒农药到机器收成再犁地,你造成本多大么?  
  回复楼主,@交易和娱乐  听说在农村种地,一亩地一年也能赚个万把块钱啊,再加上养殖之类的,一年收入也有五六万吧。   农民进城打工,能赚多少呢?能赚五六万的,毕竟是少数。   为什么农民还是愿意在城里打工,不愿意回农村从事农业呢?   真是奇怪。   城市真有那么好吗?我从小生活在城市,没觉得城市本身有啥好的。   -----------------------------  我也觉得农民应该回家种田去,现在的农产品很值钱的,比如油菜,花生,生姜,大蒜等等  
  农村种地挣钱的前提是最少拥有十亩以上士地,两个劳力不惜力。这两个条件目前都达不到。养植除非立体养植否则不赚钱。农场养殖近二十年,前几年工人干活大部分踏实肯干,偷奸耍滑少数,企业还能赚钱。近几年一个工一就是一个人干八小时,他能连十棵树都种不完!无奈只得结业不干了!  
  你觉得全国农民都傻么?
  人心浮躁了,年轻人不愿意像父辈一样甘于清贫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最牛的生产力  
  @抽屉里的半支烟 9楼
15:06  人心浮躁了,年轻人不愿意像父辈一样甘于清贫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最牛的生产力  ------------------------------  问题是我觉得农民在城市赚的钱比在农村赚的钱少,在城市呆着,更清贫吧
  估计楼主是个连庄稼怎么长出来也不懂的人吧?更别说养猪养鸭养鸡了。
  你说的那些,只有靠近城市的农村可以赚到。远离城市的村庄没有地方销售农产品,收成再好也没用。这么说吧,在边远山区,大家都没钱,只能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路线。如果你要大家大量种植蔬菜水果,养鸡养猪,那得有数量庞大的非农业人口才行。而能养活这么多非农业人口的地方,只能是城市,所以又绕回来了。
  @抽屉里的半支烟
15:06  人心浮躁了,年轻人不愿意像父辈一样甘于清贫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最牛的生产力  ------------------------------  @交易和娱乐 10楼
15:10:11  问题是我觉得农民在城市赚的钱比在农村赚的钱少,在城市呆着,更清贫吧  -----------------------------  没见过几个在家的农民,赚钱比去北上广的农民多的  正如上面朋友说的————不要当农民是傻瓜
  种普通的粮食,一年下来一亩地估计就千把块的收入,种花卉的话,投入很大,收入好像也不错,高中同学家有搞这个的。其他的种药材,也是有风险的。还有,就算是种菜种药材一类的种植业,当地没有规模也是不行的,只有你家种,没有贩子上门的,出去打工的话,收入就会高很多,也比较稳当。我老家有很多小工厂,焊工一个月一般四五千(我感觉挺高的),女人一个月也有2000左右,但是有污染。要是出去打工的话,价格更高些,发小的老爹,同村的,出去包工,前几年说过,稳剩五万,现在肯定还多。自己的农田还是要种的,哪怕不赚钱也是要种粮食,在农村地里要是长满草,会被人笑话的,也是一种浪费,农民都很节约的。
  田有老人在种  
  种花卉的话,投入很大,收入好像也不错,高中同学家有搞这个的  ——————————————————————  特种农业  一则要专业技术  二则要大本钱  三则要有销路  四则不可能大面积推广————多人做,人人做,就不值钱了,甚至烂地里都没人要都多的去
  @交易和娱乐
15:34:52  听说在农村种地,一亩地一年也能赚个万把块钱啊,再加上养殖之类的,一年收入也有五六万吧。   农民进城打工,能赚多少呢?能赚五六万的,毕竟是少数。   为什么农民还是愿意在城里打工,不愿意回农村从事农业呢?   -----------------------------  楼主,我把老家的地租给你种吧,你一亩地能赚一万,我只要1500,如何?  
  @最爱康宝宝
14:55:00  农村种地挣钱的前提是最少拥有十亩以上士地,两个劳力不惜力。这两个条件目前都达不到。养植除非立体养植否则不赚钱。农场养殖近二十年,前几年工人干活大部分踏实肯干,偷奸耍滑少数,企业还能赚钱。近几年一个工一就是一个人干八小时,他能连十棵树都种不完!无奈只得结业不干了!   —————————————————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就不是农民了,再也不是那种憨厚老实的农民了!  
  根本原因,因为利润不均等。  同样的劳动时间,强度,从土地上获得的利润要比工厂里面获得的少的多。  另外,时代变化,大城市,五颜六色,灯红酒绿的,比乡下要精彩太多。  不是每个人都恬淡于山水之间的。
  @赶海的小和尚 15楼
15:31  田有老人在种  ------------------------------  老人种,等于退休在玩,反映不了真实的市场
  @交易和娱乐   你是真脑残呢还是假脑残?  一亩田1000斤谷子,1000块钱,除去化肥 ,种子,人工,你挣几个钱?一家人三亩田,自己算算,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赶海的小和尚
15:31  田有老人在种  ------------------------------  @交易和娱乐 20楼
17:27:54  老人种,等于退休在玩,反映不了真实的市场  -----------------------------  农民都是好吃懒做的,全部是蠢货,没有粮食吃,可以吃肉啊,蠢的没救了
  @呆到深处人自萌 21楼
17:43  @交易和娱乐  你是真脑残呢还是假脑残?  一亩田1000斤谷子,1000块钱,除去化肥 ,种子,人工,你挣几个钱?一家人三亩田,自己算算,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  ???不是吧?我看到有人说一亩赚一万左右。我不懂这些,在网上看到的
  楼主不知道很多农民工都是过了农忙季再出去打工吗?现在农村地又不多,大部分平原的地都是机械化种植收割,就拿小麦玉米来说,从收完小麦到种完玉米,半个月都花不了,然后继续出去打工赚钱,光指着种地,能赚多少钱?一亩地现在刨去费用,一年能赚1000块,现在一个家庭多的不到10亩地,少的两三亩地,一年赚个几千块钱够什么呢,现在农民工,大工多的五六百,小工也有200来块钱,不过就是按天计费,不出工就没钱赚,而且比较辛苦,但总比种地要赚钱多了,现在种地也就是给自己弄点粮食。当然种地多的不在上述说的范围内,要是有个几十亩,种地也挺爽的。可惜我们山东这边很难弄到这么大片的地,东北的那些大农场挺爽,光靠国家补贴,一年都弄不少,而且他们一年就种一季粮食,剩下的时候很多都是打牌,赌博的。我们厂跑东北的业务员,经常跟着农药经销商去东北的大农场,跟那些人打打牌,吃吃喝喝的,额,我们厂是卖农药的。。。
  。。。。一看就知道楼主没见过世面 种地按你说的一万扣去话费农药什么的成本都去了几千了
养殖饲料药什么的也是钱
文科生的吧  
  谢谢各位回贴,现在我明白了。我的信息是错的。
  @呆到深处人自萌
17:43  @交易和娱乐  你是真脑残呢还是假脑残?  一亩田1000斤谷子,1000块钱,除去化肥 ,种子,人工,你挣几个钱?一家人三亩田,自己算算,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  @交易和娱乐 23楼
17:50:55  ???不是吧?我看到有人说一亩赚一万左右。我不懂这些,在网上看到的  -----------------------------  赚1W的是那种经济作物啊,跟我们这种生姜的一样,好的年头,一亩地赚好几万,甚至十来万,不好的年头,生姜几毛钱一斤,一亩地估计要赔好几千了,而且种生姜超级累,每年种姜,收姜都要雇不少人,但是种普通作物就轻松很多了,而且也安全,不存在赔钱,但是也赚的很少罢了,给你算一笔账,现在小麦玉米大体是1块2左右,那一亩地就能收入1200,农药,水费,药费,大概要500块钱,一年2季,也就是说一亩地一年赚1400块钱,注意啊,这里边不包含人工费的,所以家里要是有个几亩地,怎么能维持生活?
  请不要凭空想象下结论,ok??!  
  楼主就像皇帝听说农民吃不饭,为什么不吃肉一样,真的很好笑,我这里西部一小镇,2万人左右,8000左右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依然到处都是鱼池,蔬菜大棚,还外销,平时人最多的地方是茶馆,都是老头居多
  一、不是所有的农民都去打工了,要不然你吃的东西从哪来的?  二、中国农村人多地少,一个人种一百亩地比外出打工好,不等于一百个人种一百亩地也比打工好。
  傻孩子 你懂什么 你知道玉米是长树上的吗  
  傻孩子
你知道玉米是长树上的吗  
  不知稼穑,如何能理解农民们的辛酸?  
  你在大城市菜市场上买到的农产品价格不等于农民卖出的价格,中间还有流通环节和运输费。你买菜是三块钱一斤农村的收购价可能是五毛一斤,还要化肥农药人工等  
  你觉得城市不好,觉得农村好,一年就能挣五六万,为什么不去农村?真奇怪?!  
  农业的事我来跟你说说吧,一亩一季稻产量大约1200斤,去年稻谷价1.28元到1.32元一斤,除去种子、农药、化肥、人工等费用。纯利约400元一亩。你说一亩1万元?那不是抢钱?除非是特种养殖,举例:养殖娃娃鱼。  农业是很有前途的行业,但是要靠比较先进的技术才行。先进的农业要把当今非农业技术融合进农业,农业才有前途。
  楼主脑瘫,养殖和种植都要规模化作业才可以啊!  
  就是有很多只会夸夸其谈自以为是的家伙,什么不了解就出来发这些搞笑言论,秀智商么  
  @交易和娱乐 20楼
17:27  @赶海的小和尚 15楼
15:31  田有老人在种  ------------------------------  老人种,等于退休在玩,反映不了真实的市场  -----------------------------  
  很多嫁进城的女农民都穷得心发慌,有一半的农民就是这样走上犯罪的道路,但是城市要发展离不开农民工,这就好比吃感冒药,可以治病,但是也有副作用,不好的就是"副作用"吧!  
  其实 有知识 有文化的去农村搞养殖或者种植在交通方便应该是可以赚钱的,现在农村种地的基本上是科学技术缺乏,病虫害防治比较差,前几年我们当地好多养兔的,现在很少了,这些东西一生病就基本上全完了,我家旁边一户养了几十头羊,去年生病也基本上全死完了,老本都赔进去了,欢迎楼主去我们老家山里高养殖种植            
  没有农民进城打工,就没有现在繁荣的强大的中国!农民进城了就是工人!谁规定农民就必须一辈子是农民?必须几代人都是农民?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青岛第一种粮大户一年能挣百万雇了四个人种3500亩地日期:&&&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江西一种粮大户给百余农民发百万年终奖&&&&1月6日,天寒地冻,一场令人热血沸腾的农民年终颁奖大会在安义县鼎湖镇一农家大院举行:院子中央的一张小玻璃桌格外令人关注,桌上搁着厚厚一堆现金,共有 140多万元 !被叫到名字的农民挨个上前,喜滋滋地从种粮大户凌继河手中领取年终奖。其中,仅“种粮状元 ”刘高美一人就获得了16.3万元奖金。&&&&颁奖的种粮大户凌继河是鼎湖镇西路村远近有名的农民老板。上世纪80年代末,种得一手好庄稼的他,嫌种田不赚钱,洗脚上岸,外出创业,先后做起建材、手机批发、宾馆餐饮等生意。2008年,积累了资金的他,又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毅然回村重当农民。如今他承包稻田1.5万亩,将稻田分成15个分区,聘请100多名农民帮他管理,每人每月能领到2500元工资,年底统一发放年终奖,稻田管理得好的农民都能领到奖金。&&&&近日,江西种粮大户给百余位农民发140万元年终奖的新闻引发热议,众多网友羡慕种粮大户的收入。记者了解到,不久前,山东农业厅发布一项数据,平度兰底镇桑园村的王玉芹以2012年度3500亩的种植面积位列青岛第一。她如何想到要大面积种粮?如何积累起这么多土地?每年有多少收益?以后打算如何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赶到平度寻找答案。&&&&2000亩:不错,也准备收入囊中&&&&还有1个月就要过年了,田里还堆着雪,小麦正发着青,现在是农闲时节,地里看不到一个农民的身影,倒是有个人却忙了起来 ,她就是平度市兰底镇桑园村的种粮大户王玉芹。1月12日上午,王玉芹自己一个人,驱车40多公里来到明村镇,察看一片耕地的情况,总共2000多亩。如果符合要求,王玉芹就要把它给租下来。这片地位于309国道的南面,记者跟随王玉芹来到了这里。下到地里的时候,明显可以感觉到王玉芹的兴奋。她一手抓起地里的土块,掂了掂,捏碎了,笑着告诉记者:“我就是个农民,看到土地就高兴,就踏实,特别是这大片的土地,将来一定会种满庄稼,定会丰收。”&&&&田里的雪化了,将本来就泥泞的路变得更泥泞。记者看到,这片地是成片的,由田垄和水沟隔成了一块块,有的上面种着发芽的小麦,有的则荒着。出让的土地,情况怎么样呢?王玉芹心里自然有数。到了地头,王玉芹没有多说话,而是一个人从这块地走到了那块地,自个儿观察验收了起来。对于长有小麦的地,王玉芹没有多做停留,对于那些荒地,王玉芹给了更多关注。“地怎么荒着?”“井好打吗?”“水位如何?”“盐碱度怎么样?”这是王玉芹不断问蔺先生的问题。蔺先生是王玉芹在当地的合作伙伴,他负责与拥有土地的农户对接,对于这片耕地更熟悉。&&&&看完一块地,再看另外一块地,沿着田埂走了6里路,偶尔还要趟过一条条积雪的深沟,看完了地还要看井,绕了个大弯,才总算把这上千亩的地走了个遍。一圈下来,王玉芹拍板:地总体不错,可以租,只是有些地不能租,而且部分租金价格也需要调整。王玉芹指着地上的一块空地告诉记者:“这块地怀疑是盐碱地,不过肉眼难以分辨,需要拿回去做个土样检测。”说完话,王玉芹抓起了地上的一把土,装进了一个袋子里。据王玉芹介绍,考察一块地,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土质、水位、灌溉条件、水利设施,以及交通情况。地不好,是坚决不会租的。&&&&100多万:每亩能赚400多元&&&&种地不赚钱,这是老百姓的观念,搭上一家人力种个七八亩地,一年下来,每亩地只能挣1000多块钱。收入低,农民没有了种粮积极性,减产了,地荒了,这让王玉芹急坏了。如何能够让土地得到最好的利用,如何能让粮食增产,如何让农民增加收入,这是当上了村主任的王玉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毅然选择了做好土地流转,自己租地种地。&&&&农民如何获益?王玉芹给记者算了笔账:租农民的地,给他们租金,这是农民的一块收入,同时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民可以从事其他工作,这又是一块收入。两块收入相加,比农民单纯种地要多得多。今年王玉芹签约的土地,租金到了1000元一亩,逼近农民经营土地每亩一年的土地收入。&&&&本来一块地就能赚1000多元,现在直接把1000元拿出来给农民,那王玉芹还有收入吗?王玉芹告诉记者,将土地集中经营,效益也是积少成多。为此,王玉芹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一年种两季,能赚2000多元,除去租金、种子钱、化肥钱、人工费等,每亩地只能剩300块钱,再加上每亩大约120元的补贴,每亩能有400多元收益。据王玉芹介绍,她所种植的作物都是容易机械化管理,比如玉米、小麦、土豆和花生。通过发展这种土地集约化种植,大规模种植小麦、玉米等良种作物,采用大型机械作业,以目前3000多亩的种植规模而言,年收入达100多万元。&&&&4个人:固定工每年工资3万多&&&&3500亩田地需要多少人耕种?王玉芹的答案是4个人。因为大面积种植小麦和玉米,平时田间并不需要投入很多劳力,只需要4个固定工就行,不过,到了农忙时节,同时在田里耕作的人数量超过百人,这些都是临时工,按天结算工钱。&&&&作为4个固定工的一个,王锡玉对王玉芹赞不绝口。王锡玉家在兰底镇王家庄村,和王玉芹担任村支部书记的桑园村是邻村,过去两年农忙时他去王玉芹的农田里打了几次短工,2012年夏天,王锡玉从临时工变为固定工,正式加盟王玉芹的团队,过上了拿“年薪”的生活。&&&&王玉芹透露,她开给固定工的工资是3万多元一年,平均每个月2000多元,虽然不及在外边打工挣钱,但因为这份工作有两三个月的假期,算下来还是很实惠的。在王锡玉看来,除了农忙时“累死累活”外,平时的农活并不是太辛苦,“要比在工厂自由”。&&&&让王锡玉“累死累活”的时候是夏收和秋收时节,“秋收是最累的”,一边是大面积的玉米需要收获,一边是腾出来的土地需要尽快种上小麦。每到秋收时节,3500亩的田地成了大伙儿的战场,他们必须快速收割,快速播种。据王锡玉介绍,玉米收割机先把玉米棒子摘下来,接着需要剥皮,剥皮之后是脱粒,最后是晾晒,除了这些还需要运输,这些环节都需要很多人去完成;玉米收获后,秸秆直接还田,然后耕地,最后就是播种小麦。两项工作需要两拨人马来完成,既能保证时间,又能提高效率。&&&&秋收让人抓狂,夏收也不好对付。小麦联合收割机速度很快,一亩地的小麦,收割机转上两圈就全搞定了,这时候小麦如何盛放就成了大问题。王玉芹告诉记者,一般到收小麦时,很多收购商就会登门商谈收购事宜,如果天气合适,盛放小麦的车辆可以直接开进地里,和收割机联合作业,干燥的小麦收获后直接可以拉进收购站的粮仓贮存起来。王锡玉担心的是天气,如果遇到阴雨天,小麦晾晒很麻烦,一方面他们会利用烘干机烘干小麦,“一次15吨,烘干六七个小时就可以卖了”;另一方面就是借用储存的地方,待天放晴后,利用所有能找到的地方抓紧晾晒。&&&&除了收获,农田浇水也很费劲。2011年2月份,面对持续的干旱,王玉芹很着急,气温回升后,她立马雇了16个人,2人一组开始抗旱保苗。王玉芹告诉记者,气温并不稳定,小麦不能大水漫灌,因为麦苗还太小,冻土也没有化透,再就是需要节约用水,她采用的方式是小水快浇,一个半小时浇一亩。&&&&现在,王玉芹家共有联合收割机、深松机、烘干机等大中型农业机械近20台,在王玉芹眼中,这些机械帮了大忙,如果没有这些“大家伙”,一下子种几千亩地根本不可能。看到烘干机在麦收时派上了用场,王玉芹决定再买一台,这样3台联合收割机每天收获的粮食就能及时烘干。&&&&2个奖:想让更多耕地流转起来&&&&最近两年王玉芹拿到了两个国家级奖励,获得“全国种粮销粮大户”称号后,国务院奖励给她一台价值20万元的大马力拖拉机;“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青岛市就她一个。在王玉芹看来,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她能获得这些奖励,除了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的扶持。王玉芹坦言,她的奋斗目标就是让更多的农村耕地流转起来,“山东这么大的耕地面积,如果都动起来,收益不可估量”。&&&&时间回到2008年,担任桑园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的王玉芹,看到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对土地越来越不重视,反复思考后,她决定承包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在王玉芹行动之前,她看到了国家政策的变动,“土地流转”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这让她吃了颗定心丸,于是她拿出前几年养猪积累的资金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承包了村里的土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王玉芹最头疼的就是如何说服农户将土地租给她。刚开始是三四十亩一块,五六十亩一块,和其他村民相比,这些耕地就算面积大的,但王玉芹的目标并不仅仅止于此,因为一块一块的耕地并不利于大机械耕作,她眼中的大面积是“集中连片的”。王玉芹想到的办法是调换,如果农户实在不愿意将土地租给她,她会对土地进行调配,满足农户自己耕种的需要。&&&&在王玉芹看来 ,其实大部分农户是愿意将土地租给她的,因为之前这些耕地一年的租金只有300元,她给的租金是一年700元,一下子比别人的价格高出了一倍还多。“不愿意往外出租耕地的主要是一些老年人,这些人在田地里耕种习惯了,让他们离开土地并不现实。”王玉芹说老年人阻力大点,这很正常,她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会认同土地流转的观念。在具体的操作中,王玉芹会和农户一家一家签合同,同时会在镇上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备案,中心可以代表政府监督双方的行为,协调双方的利益。&&&&“10年,我的预期是10年,相信10年后,全国的土地流转将形成气候。”王玉芹自信地说。 文/图 记者 李冰 丁一
&本版主要新闻
半岛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半岛网()是由半岛都市报创建的大型综合性网站,所提的供新闻具有权威、真实、快捷特点,本网站所刊登的城市信报各类新闻p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城市信报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2、所有与半岛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半岛网对非本网站所属服务器上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3、此外,在中国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有极少量内容是从内容合作方、免费资源提供方以及根据中国有关规定合法转载、摘编获得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中国法律妥善处理。半岛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4、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猩红收割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