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万元定期两年定期利率4.02%

您现在的位置:安徽滁州人大>>
>>正文内容
关于我市“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日 【字体: 】【】【】
  代理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监督法有关规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各级人大常委会必须听取和审议同级政府关于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为做好审议这一报告的前期准备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十分重视,并按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组成调研组,市人大常委会代理主任李耀才任组长、秘书长樊承科任副组长,从11月下旬开始对我市“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和中期评估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市经委、市农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商务局、市环保局等15个政府职能部门关于我市“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汇报和定远县政府关于该县“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汇报,实地察看了中盐东兴公司、定远县马桥污水处理厂、定远花园湖公园等企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听取了市发改委关于《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汇报。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纲要中期实施情况及基本评价
(一)纲要提出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参见附表)
1、地区生产总值
纲要目标为: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78亿元,年均增长12%。
执行情况为:“十一五”前两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完成362亿元、436亿元,年均增长12.7%,高于规划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2008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2亿,同比增长12.1%。
2、财政收入
纲要目标为:到2010年,财政收入达60亿元,年均增长16.8%。
执行情况为:“十一五”前两年财政收入分别跨越30亿元、40亿元两个台阶,年均增长28.4%,高于规划平均增速11.6个百分点,其中市直财政收入分别完成15.5亿元、18.7亿元,年均增长19.8% ,县市区财政收入分别完成19.4亿元、26.8亿元,年均增长35.6%,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9.6%、10.4%,2008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完成28.5亿元,同比增长27.9%。
3、三次产业比例
纲要目标为:三次产业之比调整为17:48:35。
执行情况为:“十一五”前两年三次产业之比从27.5:38:34.5调整为24:41.3:34.7,2008年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21.3:42.7:36,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5%。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纲要目标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五年累计超过1000亿元。
执行情况为:“十一五”前两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0.1亿元,年均增长47.8%,2008年上半年完成133亿元,增长66.8%,预计全年完成投资340亿元,前三年累计完成投资750.2亿元,实现规划目标的75%。
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纲要目标为:到2010年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50亿元,年均增长10%。
执行情况为:“十一五”前两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07.5亿元、126亿元,同比增长13.7%、17.5%,2008年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1,增幅达20.4%。
6、外贸进出口总额
纲要目标为:到2010年底,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7亿美元,年均增长20%。
执行情况为:“十一五”前两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亿美元、4.8亿美元,年均增长26%,2008年上半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86亿美元,同比增长37.1%。
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纲要目标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000元,年均增长7.6%。
执行情况为:“十一五”前两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529元、10904元,年均增长14%,2008年上半年实现6257元,同比增长15.4%,年底预期将超过12000元,提前实现纲要目标。
8、农民人均纯收入
纲要目标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30元,年均增长7%。
执行情况为:“十一五”前两年分别实现3233元、3821元,增长15.4%、18.2%,2008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16元,同比增长25.1%。
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纲要目标为:年均下降4%。
执行情况为:“十一五”前两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4.08%,预计到2008年底下降4.3%,年均下降4%。
10、人口自然增长率
纲要目标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执行情况为:“十一五”前两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5.58‰、4.63‰,预计到2008年底,这一比率为5‰,符合规划预期目标。
(二)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截止2008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20.5%;六大支柱产业实现现价产值229.8亿元,同比增长31.4%,占全市工业现价总产值92.9%,家电、机械(汽车)于去年实现百亿元发展目标,产业聚集度进一步增强;全市规模企业达到751户,天大集团、全柴集团、扬子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十一五”全市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推进有序,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40.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2.3%,比“十五”末提高13.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完成181户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占应改制企业的86.6%,进一步突破了发展瓶颈;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严格控制热电、化工、建材等三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耗,并大力开展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二是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认真落实国家、省惠农富民政策,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粮食产量连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夏粮总产28.1亿斤,增长12.1%,油菜籽总产3亿斤,增长18.3%。预计到年底,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44.1%以上。农业区域特色逐渐显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750个,完成规划目标的94%。“百村十镇”新农村试点建设全面展开,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始终坚持把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作为重要抓手,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公共事业显著改善,人均收入较快增长。科技兴农步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35个重点乡镇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
三是现代服务业稳步推进。“十一五”前两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高出“十五”期间2.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7亿美元,年均增长26%,预计年底进出口总额将达到7亿美元,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到年底实现151亿元,增长20%,提前完成规划目标;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加强银企对接,增强了我市金融服务能力;流通业、旅游业加快发展。
四是全力构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推进大滁城建设。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加快推进大滁城建设,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拓展发展空间,并对滁城总规进行了重新修编。截止2007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7.7%,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实现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比“十五”期间增加了一倍多,对内对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实施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47座,滁河综合治理即将上报审批;电网结构不断改善,网架规模跃居全省首位。
五是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上半年,县市区规模工业实现全面增长,县级财政收入领跑全市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市本级增幅19.5个百分点。8个县市区累计完成投资105.89亿元,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快17.4个百分点,县级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到60.3%。以调研的定远县为例:截至2008年10月底,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6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财政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25.3%;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22.9亿元,同比增长7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7亿元,同比增长20.8%;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14150元、3107元,同比增长均为10%。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27.3%。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总产23.2亿斤,增长21.6%全面兑现各项惠农政策。2007年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乡镇、村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明显加快,新农村建设试点成效显著。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六是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教育发展成效明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62.85%,比十五末提高20.9个百分点, “普九”成绩得到巩固,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农民歌会,有效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或列入规划,使基层文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二十二项民生工程全面推进,积极的就业政策得到较好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七是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启动 “百日提效”行动,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再造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流程,并大力整顿改进会风文风政风,推进政务工作提速提效;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总的来看,我市“十一五”规划自2006年1月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以来,市政府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城镇化和东向发展三大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牢牢把握发展全局和工作主动权,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目前,规划整体执行情况良好,所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全部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外贸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尽管未来两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充满变数,但基本层面良好,经过努力,主要规划目标预期能够完成。因此,调研组认为,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可不作调整。
二、主要问题
1、部分主要指标完成有一定难度。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十一五”前两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今年上半年增速为12.1%,下半年受国际国内复杂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走软,预计全年增速放缓为11.1%,对“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带来较大压力。二是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为17:48:35,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为27.5:38:34.5和24:41.3:34.7,今年预测将达到25:42:33,从我市是农业大市的实际和发展趋势预测,至2010年要实现该指标难度较大。
2、经济运行环境偏紧。从国际上看,今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连锁效应的不断扩散和深入,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从国内看,世界经济震荡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国内国际需求持续减弱,国内物价高企、企业成本急剧上扬、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从我市看,宏观政策及国际国内环境对我市工业发展的影响开始显现,土地供求矛盾突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利润受到挤压;银根紧缩,一些企业出现资金断链;受美元贬值和出口退税率下降影响,部分外向型企业受到影响。
3、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受经济下行趋势影响,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外出务工农民出现“返工”现象,“返工”农民数占外出务工人员的5%,而劳务收入占整个农民收入的41%,这为明年农民增收增加了难度,也对“十一五”末预期目标的实现带来不利影响。
4、企业融资难度较大。一是宏观从紧的货币政策与我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大了资金投入的矛盾。二是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三是缺少规模较大的融资平台和规范的信用担保机构。
三、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努力实现规划目标。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三年,时间已经过半,要在今后两年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较为艰巨。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双超”,纵深推进工业强市、城镇化和东向发展三大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法,大胆突破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宏观经济形势,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集中精力,以工业强市为突破口,努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一是要把发展工业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加大“工业强市”战略的推进力度,积极应对当前宏观经济偏紧的局面,引导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二是强化工业有效投入,按照建设六大百亿元支柱产业的目标,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选择一批自主创新企业和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三是突出支持重点企业,配套发展相关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将产业链向精细化延伸,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区,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形成我市的新兴优势产业,如盐化工等。
3、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后劲。一是应充分发挥区域、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辐射,引进一批拉动能力大、带动力强的项目。二是抓住当前国家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强项目的编制、规划和申报工作,积极向上寻求支持,为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加强项目的组织协调力度。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建立健全信用担保平台,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五是高度重视项目开发储备工作,按照全市经济发展的方向,组织相关专家和部门编制合理、可行的项目库,提高项目引进的前瞻性。
4、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严把项目引进关,对引进的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决不引进高污染、高耗能以及面临淘汰的项目,保证经济健康发展。二是做好技术改造工作,实施节能项目,鼓励企业积极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建设一批国家重点支持的节能改造项目,全面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工作。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的精神,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和工作力度,淘汰落后产能,逐步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
5、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一是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同时以水稻、小麦高产公关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为抓手,为实施百亿粮食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继续推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三是引进、培育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向精深加工业转变,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四是积极开展村农村金融创新,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的信贷投放力度,同时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参保工作。五是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六是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各种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积极发展“绿色农业”。
6、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滁州。加强财政工作,不断壮大财政实力,特别是市本级财政实力,为改善民生和支持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积极探索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城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着力完善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面向城镇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
----------国家部委网站--------
信息产业部
长江水利网
知识产权局
科学技术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人民银行
----------各地人大--------
黑龙江人大
中国人大网
----------滁州市政府部门--------
天长市人民政府
明光市人民政府
来安县人民政府
全椒县人民政府
定远县人民政府
凤阳县人民政府
琅琊区人民政府
南谯区人民政府
市委组织部
市房地产局
市文广新局
市知识产权局
市城管执法局
市人口计生委
市地方志办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市招标采购局
市行政服务中心
市食药监管局
滁州地方海事局
党史研究室
----------其他综合型网站---------
决策支持网
千龙新闻网
中央电视台
安徽电视台
聚贤阁画廊
版权所有:滁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皖ICP备号
电话: 传真:
地址:滁州市南谯区龙蟠大道99号市政务中心北楼 邮编:239000
技术支持:网狐科技您好,欢迎访问博宝艺术网!
客服热线:010-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关键词解读之二
共计次阅读 来源:榆林日报
&<em id="num_num_
坚持一手抓发展& 一手抓民生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关键词解读之二
获得资助的小学生笑逐颜开 。 本报记者
年我省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示意图。琼西制图
建设中的保障房。本报记者
菜价波动市民关心。 本报记者
加强就业服务。本报记者
为老人免费体检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快乐的幼儿园 。 本报记者 母家亮摄
博物馆前观众排起长队。本报记者
关键词: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
核心表述: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
基本阐释:省委全会强调,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庄严使命。必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以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突出亮点:我省落实新增财力80%用生,推动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扎实开展真正惠民。
亮点1:财政向民生投入高达2250亿元
确保省级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全省投入高达2250亿元,向全省人民承诺的民生实事取得重大进展。
亮点2:保障房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按照城镇总户数23%的保障面规划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建设,“十二五”将新建保障性住房210万套,今年计划开工44.83万套,由于资金筹措、土地保障和考核措施到位,实际开工48.1万套、占年度任务的107%,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已竣工20万套。
亮点3:移民搬迁工程全面开工
实施了规模空前的陕南、陕北避灾扶贫搬迁工程,今年确定的7.7万户、31.5万人的搬迁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了集中安置点800个,已完成陕南搬迁3.8万户、15.2万人,陕北搬迁1.8万户、7.8万人。
亮点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提前一年全覆盖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全民养老保险制度,提前一年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参保人数已达1365万人,266万人领取了养老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贴标准提高到200元,住院费报销比例均达到70%。
亮点5:最低收入行业职工收入得到提高
运用财税政策提高社会最低收入行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全省纺织行业、森工行业、食品行业职工年收入均达到2-2.5万元,出台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部分群体的收入。
亮点6:低收入群众享受物价波动补贴
健全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补贴与物价波动联动机制,全年共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补贴12.3亿元;清理整顿高校食堂承包经营,发放高校学生临时性饭菜补贴1.73亿元。适时启动各项调控手段平抑市场价格,分别投放储备肉783万吨、油2273万斤、粮2.44亿斤,取消了31项涉企收费,免收车辆通行费近10亿元。
亮点7: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等4个省级项目进展顺利。65岁以上老人首次免费体检已经完成,农村产妇免费分娩、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到全省。健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在56个县区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覆盖全省县区。
亮点8:家庭困难幼儿享受生活补助
新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441所,安排资金1.07亿元,实行了学前一年免除保教费和家庭困难幼儿生活补助政策,向6.73万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每天补助3元生活费。同时向201万高龄老人和孤儿、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
亮点9: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
统一并提高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中小学分别达到700元和500元。
亮点10:公共文化馆站免费开放
全省1778家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对市县“两馆一院”进行了维修改造,为2400多个基层文化活动室配送了设备,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家书屋工程。
大力改善民生& 共享发展成果
在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方面,省委常委会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健全制度安排,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努力在社会建设上见到新成效。
加大民生投入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省共投入2250亿元推进各项民生实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继续实施“蛋奶工程”、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和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避灾扶贫生态搬迁工程扎实推进,搬迁不增加群众负担并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及时兑现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及时转移受灾群众,2010年陕南洪涝灾区住房建设全部完成,2011年强秋淋天气中转移的45万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促进就业增收
坚持就业优先,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指导服务,强化“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健全市县人力资源市场。通过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减免税费、组织就业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健全促进和扩大就业的综合机制。多措并举促进增收致富,加快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开展果业提质增效、畜牧业收入倍增等增收工程中期评估,提高纺织等低收入行业和煤矿井下等艰苦岗位工资津贴标准,创造条件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加快实施新的十年扶贫开发纲要,深化千企千村扶助行动。
发展社会事业
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学前一年免费政策。启动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高省属高校生均公用经费,化解高校债务47.6亿元,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开展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加快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实施母亲健康等工程,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推进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等重点项目,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强。
推进共建共享
强化发展、和谐发展理念,树立多边受益、共生共济思维,引导各级干部正确把握矛盾对立的统一性、共赢性、互通性,找准利益的结合点、联系点、生长点。围绕利益和谐构建共建共享机制,总结推广基层有效做法,引导各方面共创社会财富、共享发展成果。运用利益分析方法化解矛盾纠纷,持续调整不同社会群体利益格局,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困难。月群体性事件和来省集体访批次分别下降25.6%和32.6%。
加强社会管理
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成立省市县三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强化重点群体服务管理,努力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认真搞好信访、人民调解和行政复议等工作,高度重视和处理网民的各类反映。落实维护稳定第一责任,健全情报信息研判、舆情收集引导等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从数字看民生
★陕西民生领域财政投入
★陕西高速公路
2007年通车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达到2064公里
2008年新增403公里
2009年新增304公里
2010年突破3000公里,达到3400公里,在西部位列前茅
2011年新建400多公里,总里程突破3800公里
★陕西饮水工程
2007年解决了171万人的饮水难
2008年解决了200万人的饮水难
2009年解决了25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2010年完成了318万余人的饮水工设任务,完成质量和速度排名全国第一
2011年解决了28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陕西保障性住房
2007年新增经济适用房260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14.6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00.2万平方米
2008年解决了14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5.7万户农民安居住房开工建设,3.8万户入住新居
2009年近40万户群众通过灾后重建、农民安居和保障性住房工程改善了住房条件
2010年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农民安居工程、扶贫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26万农户搬进新居,解决了40万户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
2011年保障房建设实际开工48.1万套,占年度任务的107%,改造农村危房12.7万户
★陕西就业服务
2007年完镇新增就业2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5万人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2%
2008年城镇新增就业29.8万人,下岗人员再就业14.3万人,安置零就业家庭3403户、47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1%;农村劳务输出53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1.9%
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38.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9.6%,登记失业率3.9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0万人,比计划超出60万人
2010年城镇就业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5%
预计2011年新增城镇就业4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6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8%
★陕西教育资助
2007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达180亿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建立,受惠学生达580万人
2008年全面落实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完善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机制
2009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竣工面积342万平方米,“蛋奶工程”受惠学生达158万
2010年资助困难学生515万人次,支持了全省107个县中小学校对万平方米校舍安全改造,支持全省869所农村中小学校取暖等生活设施改善
2011年安排资金1.07亿元,实行学前一年免除保教费和家庭困难幼儿生活补助政策,“蛋奶工程”受益学生人数逾267.8万
★陕西医疗服务
2007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为全国第三个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的省份
2008年安排的374个乡镇卫生院、56个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251个村卫生室的建设任务顺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覆盖近700万人;在26个县实行了农村妇女免费住院分娩政策
2009年免费为202万65岁以上老人和570万农村育龄妇女查体查病
2010年各级财政共安排医改资金10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完成2.6万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435万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享受到免费体检
2011年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实行了药品集中采购,达标村卫生室全部实现药品“三统一”,药价平均下降了46.14%,子长、神木、镇安等医改模式成为全国范例
★陕西医疗保险
2007年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410.07万人
2008年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432.67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项目实现了11个市区全覆盖
2009年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463.28万人
2010年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474.16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贴标准提高到200元
★陕西养老保险
2007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7.07万人,参加职工人数290.72万人
2008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25万人,参加职工人数309万人
2009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29.81万人,参加职工人数327.88万人
2010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31.09万人,参加职工人数357.38万人
2011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参保人数已达1365万人
★陕西重点保障补助
2007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人均每月920元
2008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加126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从40元提高到80元
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报销比例分别提高2个和5个百分点,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分别提高30元和20元、人数增加到83.6万人和206万人,五保户供养标准由1640元提高到1856元
201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开始实施,近百万60岁以上农村老人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2011年解决城镇困难破产企业职工和参战退役人员参加养老及医疗保险,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和残疾人生活补贴等
本报记者& 张& 鑫& 谭& 磊/整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博宝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博宝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东京日电 -- YKK AP Window Research Institute于日更新...
李明栋,笔名翰之,号龙山人,籍贯山东章丘,职业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华人美...
郭海博汉族
1962年2月出生《老人世界》杂志社美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
老琴,姓名秦发艺,男,1954年生启功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国家一级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中华国礼中心特邀书...
G20峰会前,加拿大开始拥抱亚投行、澳大利亚与东帝汶的海上划界争议打了某国的脸,两件事是国际社会送给中国颇有分量的礼物...
推荐艺术家
1976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祖籍山东省滨州市,先后就读于内蒙古民族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赤峰市美协会员,太行山水画院特聘画家,博宝艺术网签约画家!...
孙峰,1985年生于山东,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水墨人物专业 获硕士学位,师从华其敏教授
2014年 入选山东美协“第十八届山东美术新人新作展”
2014年 参加“阅墨——水墨五人展” 798艺原社
2013年 中国画作品《迎春》被中央军委办公厅珍藏
2013年 入选中国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举办的“中国百家条屏艺术邀请展”
2013年 入选山东省美协“第十七届山东美术新人新作展”
2013年 作品发表在《中国书画》杂志主办的《点击实力——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学术作品集》(人物卷)
2012年 参加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中央美术学院“足迹﹣青春”主题创作展
2012年 参加在德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魅力北京”书画展...
王连笙,雨鬼门丁,沐雨轩主,祖籍山东莱州,1956年生于辽宁抚顺。 ...
付荣基,1956年生于大连,80年代初进修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两年,师从著名画家王盛烈现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连市美术
赵雷 又名如觉,斋号虚无斋张志民先生入室弟子曾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山水画方向硕士研究生班、中国国家画院张志民工作室首届高研
王子江的作品雨夜的巴黎、雨中情旅与雨中曲的图片有所不同的是,他从城市的一个视角中来进行描绘的,而不是像雨中曲一样的直接去
何三宝,1960年生,现居北京,河南焦作市人,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从事绘画四十余年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水
只说艺术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邦盛世2号定期两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