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五两大话西游银子变人民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算一算古代一把好刀值多少钱! - 今日头条()
算一算古代一把好刀值多少钱!
前几天有网友问小编,“匠人工坊一把刀动辄要几千块,为嘛这么贵?”贵不贵,到底贵在哪里?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算算,在冷兵器时代一把刀值多少钱。在《水浒传》中,杨志卖刀,要价3000贯,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钱呢?货币兑换率专家黄仁宇先生和吴思先生对于宋代一贯钱值多少人民币做过深入的研究。在讨论古货币时通常都用这个假设: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是合理的。二位先生说出了三种计算方法来解释宋代的一贯合今天多少人民币。1)黄金基准:金价基本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一盎司为28.3克,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6.48元来算,相当于3661元。所以,宋代一贯铜钱约相当于366元。2)白银基准: 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基准的换算方式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3)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1石合92.5宋斤,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公斤。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600文之间,中期在600-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比较合理。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就合148元,也就是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那么,宋代一贯钱到底是366元、70元还是148元呢?由于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很不合理。相反黄金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我们就取了个金价基准366元和米价基准148元的平均值257元,我们化零为整,将1贯铜钱定为250元人民币。从而我们得到下面换算公式: 1两金=2500元人民币 1两银子=1贯铜钱=25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水浒传》中,物价水平如何,一把刀到底值多少钱。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按照一两银子换250人民币的样子,还是合乎情理的,说明上面的计算方法基本没有问题,那我们下边面就来看看刀了。牛二喝道:“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就是说,牛二买把菜刀要30文,就是9元。所以,施耐庵先生在《水浒传》里对物价的定位还是合理的。那么,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就可以知道在施耐庵眼中,其他的刀值多少钱了:智深道:“洒家要打条禅杖,一口戒刀,不知有上等好铁么?”待诏道:“小人这里正有些好铁。”智深道:“两年家生,要几两银子?”待诏道:“不讨价,实要五两银子。”鲁智深:一把戒刀+一把铁禅杖=5两银子=1250元,说明鲁智深的刀也不算贵。再来看看林冲的刀:那天林冲与智深同行,有一条大汉,手拿一口宝刀,林冲问价:“好刀!你要卖几钱?”那汉道:“索价三千贯,实价二千贯。”......后来还价至一千贯买下。林冲的刀=1000贯=25万人民币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杨志的那把刀:杨志寻思道:“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却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问道:“汉子,你这刀要卖几钱?”杨志道:“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杨志宝刀=3000贯=75万人民币是的,杨志的宝刀才是施耐庵眼中最贵的宝刀,他既然敢叫75万天价,这刀凭什么这么贵?杨志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牛二:“你敢剁铜钱么?”杨志:“我来剁与你看。”牛二将铜钱一垛儿放在州桥栏干上,叫杨志道:“汉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杨志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较准,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众人都喝采。“第二件,吹毛得过:若把几根头发,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牛二道:“我不信”,便拔下一把头发,递与杨志,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牛二之所以觊觎这把宝刀,主要是因为这把刀坚硬且锋利,这也是杨志要价75万的原因。古代一把刀为什么能值这么多钱?这还得从冷兵器的制作工艺和劳动量说起。现代我们接触刀的一般都是专用刀具,切软物、剁硬物、割有韧性的物体,用的都是不同的刀。而在古代,武士所持的刀剑,必须用一把刀就能应付各种的场景,划破衣服,戳穿铠甲,割破皮肉,甚至剁下头颅。无法想象一位大侠在作战中,先取出一把锋利的小刀割开对手的皮衣,再用另一把高硬度的军刺插入对手胸膛,最后拿出一把开山斧砍下对手头颅拿回去邀功。要制作一把无往而不利的好刀,需要这把刀既有硬度,又有韧性,同时还有极好的切割性能。在冷兵器时代打造这样的神兵利器,最常用的方法是手工折叠锻打,也称镔铁,西方叫大马士革钢。(匠人工坊的工人在制作手工大马士革刀)一般钢材的特性,硬度越高就越脆,制成的刀具容易崩口。降低硬度可以提高钢材的弹性和韧性,但钢材同时会变软,制成的刀具就容易卷刃。如何打造出一把既不容易崩口、又不容易卷刃的好刀,同时还得保持相当高的硬度,这是制作刀具的一个最核心的课题。古代波斯大马士革地区的工匠,把几块硬度不同(碳含量不同)的钢材摞起来,捆绑成一体,控制在一定温度烧结,然后锻打成一根长条,折叠,再锻打。如此反复多次,中间还像拧麻花一样扭转。最终像揉花卷一样,得到一块刚柔并济的刀坯,再打磨成兵器。这种工艺称为大马士革工艺。中国古代的工匠也很早就掌握了类似工艺,称为镔铁。古代的绝世好刀,都是用类似的方法,通过人工,达到高碳钢和低碳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一种原理简单,但过程却相当复杂的工艺,劳动量的投入极大。一把好刀需要折叠锻打七次以上,而且每一次落锤,都有使刀坯成为废品的可能。除了工艺,古代在原料方面也存在很大制约,大马士革刀最初采用的是印度出产的乌兹钢锭,好多刀匠则青睐价格更为高昂的陨铁(流星)。昂贵的原料,加上复杂的做工,是古代极品刀剑价格昂贵的真正原因。这也就不难理解,古代大侠刀剑不离身,一把刀动辄价值几十万,甚至价值连城,刀不离身说到底是怕丢呀!(匠人工坊的工人制作手工大马士革刀)现代已经基本不用冷兵器防身了,但仍有不少手工刀坊在用古法做刀,主要是作为工艺品收藏品,做的是一种历史、一种追忆、一种情怀。来看一段视频,匠人工坊的手锻大马士革猎刀“合璧” 剁铁丝测试。说削铁如泥,实不为过。难能可贵的是,同一刀刃,既能剁铁,还能削纸,集硬度、韧性和切割力于一身。这才是古代冷兵器的精髓所在。古代侠士就是依仗这样的神兵利器,驰骋江湖。匠人工坊的代表作,红酸枝柄手锻大马士革猎刀“合璧”。匠人工坊,中国原创刀具引导者,微信公众号:bd4488 (?长按可复制)
保定市上谷冷兵器研究会实践基地匠人工坊主办,传播冷兵器历史、工艺和收藏知识。
买二十斤牛肉?250你试试?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最近观看电视剧《红楼梦》,刘姥姥一进容国府,找阔亲戚讨点生活,王熙凤给了刘姥姥20两银子。请教各位,20两银子值现在多少人民币?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这个...好像谁的书里说过这个...
  用实物折算下,就出来了。反正是一笔巨款
  红楼梦是哪个朝代的?各个朝代,甚至不同时期差别很大的。  现在的一万块钱和二十年前的一万块钱,那也是有天壤之别的。
  通常可以理解为: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一两是10钱,一钱是0.1两。    一锭银子  锭其实就是量词,就是一块银子.锭是用在元宝上的.只有说一锭元宝.而明清代的元宝都是固定重量,大约分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等。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常用却有以下三种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但是,各个时期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    大概比率是这样的:    1.一贯钱  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而各朝兑换起来不尽相同。   2.一两白银  一两白银通常相当于文。  3.一两黄金  而一两黄金兑换白银则在8-20两不等。
  20两银子焦大可以讨个小妾了。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吧)只是45两白银。----百来的。政策变化很快,比例往往不准确,而通过粮食价格换算,更可信些。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元);盛唐时期元。  ----以前看人分析过,就没看明白。对于普通人,是不是可以按上面这个去理解。
  不可能有准确的数字,只能通过某些可类比的换算来推理。记住一下大数字就好。这样看到多少两银子时会有感性认识。也得注意,当代有些书和影视里对多少两银子的描述可能是错误的。
  《醒世恒言》中的《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无锡县肉铺老板尤葫芦借得十五贯本钱作生意,他对女儿开玩笑说是卖她的身价钱,女儿信以为真,当夜逃走。     深夜,赌徒地痞娄阿鼠闯进尤家,为还赌债盗走十五贯钱并杀死尤葫芦,过后反诬告苏戍娟犯了谋财杀父罪。戍娟出逃后,与不相识的客商伙计熊友兰同行,邻人发现产生怀疑,而熊身上正巧带钱十五贯,于是两人被扭送县衙见官。知县过于执听信诬告,定成娟勾好夫、盗钱杀父之罪,判苏、熊二人死刑。    ----------十五贯钱就可以买一个花姑娘,十五贯钱就出了人命。
  楼主你换算一下,你讨个媳妇得花销多少钱?这样就换算出来了。
  我觉得是没法拿讨媳妇来换算的,以前没有商品房,也无需买车,且不论贫富差距。按古今普通老百姓(历代都是这个人群最大最具代表性)一年的生活总成本也许会客观一点?
  按黄金价格算应该差不多。
  谢谢各位指点,也许按粮食价钱换算较合适,当时一两银子能买多少斤小麦啊?
  清朝米价的波动比较大,按最太平盛世的清乾隆年间算,粮价大约15文钱/升。一升米据说大于1斤,不到1.25斤,按照最多1.25斤来算,现今超市的米价1.8元/斤,则一升米价格为2.25元/升。1两银合1000文,5;2.25=150元,清乾隆的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50元。
  《大清会典》卷二一“文职官之俸”条:“一品岁支银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此为基本工资,称“正俸”;而“京员(中央机关和京城地方官员)例支双俸”,即在基本工资之外加发同样数目的津贴,称“恩俸”;此外“每正俸银一两兼支米一斛,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加倍支给”,称“俸米”;三者相加,就是清朝公务员的工资了。    一个七品知县工资45两加45斛米,年收入约合56两银,相当56×150=8400元。(1斛相当100升)    清五品郎中何刚德《春明梦录》云:“余初到京,皆雇车而坐,数年后始以24金买一骡,雇一仆月需六金;后因公事较忙,添买一跟骡,月亦只费十金而已。”一只骡子24两×150=3600元,一个仆人月工资6两×150=900元,比现今的标准略低。  
  康熙二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被康熙从北京派遣到南京任江宁织造,以后历经祖父、伯父、父辈,先后达65年。    也就是说《红楼梦》中的20两银价值几何?按照康熙年间的换算比较准确。清朝一个七品知县工资年收入大约56两,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王熙凤就给了20两银子,出手还是比较大方的。
  谢谢马甲详解。
  现在北京四合院买1,2亿,清朝7两黄金可以买一院
  我也来换算一下:十六两等于现在的一斤,一斤等于500克,500克除以16等于31.25,以前一两等于现在31.25克,一克白银现价是4.17元人民币,31.25乘以4.17元再乘以20等于2606.25元人民币!      
  再算一下黄金和白银的换算,黄金白银正常换算(以唐朝一直发展到清朝为时间),一两黄金等于9-11两白银,现在一两黄金折约人民币13700元,而一两白银折合人民币约208元,这样下来,现在黄金和白银的汇率就是1黄金:65.8(白银),所以再所以,通货膨胀就开始了!在19楼我的换算中,古代的两和现在两因该是:37.5(古代):50(现在)克
  目前国内白银每公斤4000元以上 国际银价在每盎司18美元左右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目前国内一般质量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
  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元);盛唐时期元。   
  贾府被抄后王熙凤囚于狱神庙,但刘姥姥对她以前的好处都一一记得,还设计营救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这些都属于后话。    20两银子接的善缘——为人但行好事,莫要问前程。20两银子—刘姥姥很开心,凤姐无所谓。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
按投票排序
关于银子到底价值几何,今人大多毫无概念,经常犯错误。很多电视剧尤其可笑,描写古人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出现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银票这些荒唐的情节,显示了创作人无知以及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甚至包括金庸这样的大师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这些错误荒唐严重到什么程度,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之所以犯错误的原因,主要为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相当的高。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就是件大事情,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只是45两白银。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甚至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也有差异。但唐宋之后却也相差不大。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最大的问题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想想看,你拿一张面额2000元以上的纸币去市场买东西会怎样?),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比如税收、国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岁币“银帛”多少之类),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北宋局部地区出现了纸币)。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但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为银两是历来的流通货币呢,主要是因为明清小说的盛行,均按照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常识对前朝进行描写,如《水浒》、《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而这些作品中的银两价值均以明朝的银价为标准,与原有的文、贯、缗、铢等货币单位搅合在一起,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今人所写较多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武侠小说作品如《射雕》等书中也跟着把古代流通货币统统说成“银两”。但毕竟现代人比起明清时代的人时距更远,对前朝货币制度及银两的实际购买力的认识更加不足,才会经常出现天价馒头、天价酒菜,而认真的读者或观众出于对古代经济情况的好奇应该对“银两”的价值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元); 盛唐时期元。 下面再提供一些古代数据,提高一下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哪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但不知是不是原作者
看了@支离疏的答案,很有味道。想写点什么。“钱”(货币)是用来买卖东西的。“钱”能买多少,往往和“钱”的多少和“东西”的多少有关。老百姓用钱买吃穿住行,企业用钱买生产原料,国家用钱买军队武器……于是“钱”有了衡量自己的尺度。“钱”的尺度往往和被最多交易的商品挂钩,即“大宗商品”。近现代国际间“大宗商品”主要代表是石油,因为石油在全世界范围内储量分布不均匀,目前没有很好的替代物;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汽车要开都要烧汽油——石油的主要加工产物,因此石油的每年的需求量很大也相对固定;石油是液体,容易计量;石油很难稀释因而“成色”相对稳定(保值)……因此,我们常常听说“石油价格突破每桶XX美元,引起金融界恐慌……”但作为广大老百姓,很多人不用买石油,甚至不买汽油,我们买的是汽水、棒冰。于是我们去买东西时不会听到“这瓶汽水价格是零点零零零零几桶石油”这样的话,但我们却对日用品的涨价很敏感。小时候的棒冰是2分钱(我父母那一辈),后来涨到2毛(我童年时),到现在2块钱(不是哈根达斯哦),于是我知道,“钱在变”。古代的“大宗商品”也许主要就是粮食吧,军队要打仗离不开军粮供应(大宗买卖)。而老百姓,不管是农民还是工匠商人,每天都要买或者卖粮食(日常流通),于是货币的量往往和粮食的量挂钩。但在古代,粮食的生产量比现在低很多,因为没有杂交育种技术、没有化肥、没有机械化工具、没有现代化水利和灌溉技术……所以古代的粮食是很值钱的。再加上古代没有冰箱,粮食放久了就不能吃了,更不用说吃猪肉,因为肯定要现杀现烧。所以粮食是很值钱的。因而生产粮食的土地也是很值钱的,因为假如不休耕,不懂得轮种,没几年土地的肥力就下降了,地就荒了,以前的万里良田,就成了今天的黄土高原。但钱还是那个钱,银子还是那个银子。每年银的产量是相对固定的,每年的国际贸易中的流入流出的银是相对固定的。因此银子也是很值钱的。因此,古代的银子值多少钱,也无法感性地就等同于能买到几斤粮食。总而言之,古代人生活水平低,当然工作压力也轻(因为平时想加班也没的加,到了农忙时,一人也不能顶俩),钱很值钱。
@支离疏 的回答基本上到位了,但正如@葛少华 想表达的,在把银子折算成当下流通的人民币的时候,是不能简单的用大米作为参照物。
这点上本文第二个回答人@葛少华 可能没有表达到位,即,古代生产大米(水稻)的农具、农艺、苗种远远及不上当代,亩产天差地别,所以古代大米的价值远远高于现代社会,而一个东西想要作为货币转换中的参照物,其价值必须是亘古不变的(或只细微波动),这正是不能用大米作为参照物的原因。试想在古代,能一年365天顿顿吃上大米的,都是地主级别的,富农都不见得能达到这个生活水平,而地主和富农在古代,已经是金字塔尖的那部分人群了,大部分是无产的农民,而当下,就算偏远的贫困地区,大米也已经是最基本的饮食,所以可想而知,古代大米的价值跟现在的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古代用于购买大米(食物)的花费所占的人均年收入比例跟现在也是差别极大的,所以万不可用大米作为折算的标杆。而目前还没有哪个商品,无论古今,社会价值都一直不变的,金、银、面包、大米、香料、珠宝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其趋势实质上是在不断贬值的,这也正是大众生活水平提高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所以,个人认为在折算银两方面,还是老老实实别偷懒,做的细一点,抛开那些奇点(社会动荡期),根据各朝太平年间人均年收入(估算不易),对比现阶段人均年收入,来得出银两的价值。PS:搓着小手机回答问题的真心伤不起。
支离疏到底说了什么。。
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我也很想知道,于是到网上查了一下,得出了初步的答案。不过,这里声明,笔者不是学历史的,只是利用从网上查到的讲历史的文章,做一个大致的推算,获得一个感性认识罢了。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转自百度。
首先,不同时期银子的购买力是不同的。所以要以一个点为准。《宛署杂记》写于明朝万历年间。作者详细记录了平时的各种物品的花费,可以作为参照。当时县令的年收入是40两银子。一个吏的收入是12两银子。(《金瓶梅》中的西门庆的药店经理月入2两银子,年入也是12两。可以对应)就购买力来说,1两银子可以购买50斤猪肉,67斤牛羊肉。古代一斤高于500g,所以相当于现在的牛羊肉应该是70多斤。(现在的养猪技术大大提高,比如说三四个月就能出栏了,明朝得1年左右。所以取猪肉价应该乘以三才大约相当.)这样算来,1两银子应该可以折算现在多块钱吧。(为什么不用米价呢? 现在的种植技术飞速发展,用米价比较太不准确了)如果这样折算,一个县令一年收入相当于10万左右的收入。一个经理相当于3万多的收入。县城级别的,似乎近似这样吧。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子做个性化人民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