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哪有大溜冰场卖废宣传单的

定州一钢管厂废水直排染红沙坑
  近日,定州东旺镇村民向本报反映称,该镇前营村一钢管加工厂,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旁边的沙坑中,废水将沙坑染成了红色,村民们担心影响地下水。22日,燕都记者到当地采访看到,该厂白天无开工迹象,晚上机器轰鸣,厂区北侧的沙坑中注有红色废水。23日,定州环保局回复燕都记者称已对该厂设备进行了拆除。
  本报记者李冬寒& 实习生贾青青& 李昊昱
坑中的沙子被染成了红色
  【现场】钢管厂附近有一处红色沙坑
  12月22日15时许,燕都记者来到定州东旺镇前营村。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燕都记者找到了这家钢管加工厂。
  该厂大门敞开着,门口没有任何文字标示,厂区内空无一人,没有开工的迹象。钢管厂西侧20米处是一座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四周被树木环绕。
  厂区南侧有一个长、宽各约100米,深约30米的沙坑,坑底北侧有一块约20余米长的红色水洼,水洼周围是被翻开的红色沙堆。这个沙坑周围被生活垃圾围了一圈,有三处正冒着黑烟。
  当天19时许,夜幕降临,燕都记者再次来到该厂发现,此时厂区内一片忙碌景象。
  在现场,记者看到厂区内灯光通明机器轰鸣,一辆大卡车停在钢管厂内,多名腰上围着黑色皮质&围裙&的员工,在一个个设备前忙碌着。
  一名知情人士告诉燕都记者,由于最近上面查得比较紧,这家钢管厂白天不敢开工,晚上偷偷生产,产生的红色废水通过管道直接排入沙坑,村民们担心这些污水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厂区距离烈士陵墓仅20米
  【回应】定州市环保局称该厂无环评已拆除生产设备
  12月23日上午,燕都记者就此事采访到定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称,针对燕都记者反映的情况,该局将立即派人前去前营村检查,然后第一时间将检查结果通知燕都记者。
  23日下午,定州市环保局一名相关负责人告诉燕都记者,该局已经将前营村这家钢管加工厂的生产设备进行了拆除。
  这名负责人介绍,该局在前段时间的检查中已经发现,这家钢管加工厂没有任何环评等相关手续,存在将废水外排的现象,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已经对其进行了取缔。为防止该厂再将废水外排,23日上午,该局的工作人员已经前去将该厂的生产设备进行了拆除。现在,钢管加工厂已经没有废水外排的现象了。
  对此,本报将继续关注。(请陈先生领取线索奖100元)
编辑:王文静来源:当前位置: &
朝隔40余年再对韩发传单 韩民众:内容幼稚可笑
扫描到手机
07:38:31 & & &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韩联社1月14日报道,连续两天向韩国首尔等京畿地区散发宣战传单,而韩国民众只是冷静对待。部分边境居民表示,朝鲜的传单与四五十年前毫无区别,图片和内容都可笑、幼稚。&&&&14日,京畿道坡州市炭县面城洞里里长(村长)表示,13日向村民广播了举报事项,今天开会讨论发现居民对传单毫不关心。朝鲜的传单没有给居民带来心理不安,只是对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另一位居民表示,在这儿生活了一辈子,朴正熙时期就有很多朝鲜传单指责韩国总统,但居民会把传单收集起来烧掉。时隔数十年再看见传单,并不惊慌,大部分居民都漠不关心,没有不安。&&&&韩国京畿道议政府市居民申某表示,自己1968年在江原道铁原郡服役时经常见到传单,这和之前的并无区别,图片和内容都很幼稚,言辞激切。街上的年轻人对此也视而不见。京畿道高阳市市民金某表示,在自己生活的地方看到传单掉落会吃惊,但传单内容幼稚,水平太低,只会让人觉得可笑,并不担心。
(责任编辑:翟明 CN04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
首发书评书评定州供电公司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活动
新华网河北频道 (
稿件来源:
定州市委宣传部
  3月12日上午,定州供电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在张寒辉文化广场开展了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活动。
  该公司通过现场悬挂宣传条幅、设立展板、发放《条例》单行本、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单和接受用户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条例》内容、电力设施保护知识、安全用电常识和优质服务举措,增加广大群众对《条例》内容的了解和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理解。
  活动当天发放《条例》单行本600多册、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单400多份,接受群众用电咨询5人次,有效营造了“学条例、守条例”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条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 【】主办单位:定州市司法局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7
技术支持:
最佳使用效果: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新闻热线:021-
卖废品也约?中国再生资源的互联网之道
&nbsp&nbsp&nbsp&nbsp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郭颖)十几年来,来自山东德州的金玉花一直在北京北四环的一个小区里收废品。以前,她无论严寒酷暑,都在小区外面“等活”;现在,她成为一家再生资源企业的正式员工并用上了回收废品的手机应用,按照预约上门回收废品,并通过微信方式进行支付。&nbsp&nbsp&nbsp&nbsp“以前找我们卖废品的都是大爷大妈,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参与进来。”金玉花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客户群体的变化。&nbsp&nbsp&nbsp&nbsp金玉花这样的拾荒者曾被视为城市流动人员的典型代表,而她现在则成为互联网时代废品回收行业线上线下(O2O)对接的关键一环。&nbsp&nbsp&nbsp&nbsp金玉花使用的O2O应用“帮到家”由北京盈创回收公司开发,已在北京部分社区使用并在进一步推广中。&nbsp&nbsp&nbsp&nbsp在盈创总经理常涛看来,无论是借助物联网的饮料瓶智能回收机,还是借助互联网的O2O平台,都为再生资源回收打通新的渠道,同时也改变着“废品”的流向和命运。&nbsp&nbsp&nbsp&nbsp金玉花是废品回收链条中最初的环节,常涛更关注的则是“废品”最终去了哪里。常涛说,传统的废品回收链条冗长繁复,废品被一层层送到回收站,再卖给再利用企业。&nbsp&nbsp&nbsp&nbsp常涛说,正规的再生资源企业需要对废品进行环保处理,成本较高,回购价相对低。由于利益驱使,很多回收物并没有被送进环保企业,而是流入了小作坊。&nbsp&nbsp&nbsp&nbsp“我曾经去过一些废品销售集散中心,那里的小作坊到处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对回收物的处理极为粗放,不仅处理后产品流入非正规渠道,处理过程也对空气、水和土壤产生了二次污染。”&nbsp&nbsp&nbsp&nbsp“我们探索用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废品回收,不仅是想从源头打通回收渠道,更是想通过可追溯的数据打造一个全程可监控的安全回收运营模式,避免流入非法途径。”常涛说。&nbsp&nbsp&nbsp&nbsp正是看中了互联网模式的优势,格林美、桑德等再生资源行业公司纷纷涉足互联网回收。专注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上市公司格林美于2015年8月启动了分类回收互联网平台“回收哥”,已进入武汉、深圳、荆门、天津四个城市,有超过3000名回收人员加盟,单日废品回收量突破300吨。&nbsp&nbsp&nbsp&nbsp据“回收哥”总经理张宇平介绍,格林美和很多其他再生资源行业公司一样,有资源处理能力,却面临原材料短缺问题,“收不上来东西,正规军干不过游击队”。互联网回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处理工厂吃不饱的问题。&nbsp&nbsp&nbsp&nbsp中国自2000年起在北京、上海、深圳等8个城市试点垃圾分类,但收效甚微。张宇平认为欧美等国家采用的分类垃圾桶模式在中国不奏效,其根本原因在于垃圾桶只是解决器物层面,并没有从老百姓的思想、行为以及市场利益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但互联网模式也许让分类回收行得通。&nbsp&nbsp&nbsp&nbsp“只要轻点手机,就可预约安全可靠的上门回收服务,价格透明公道,操作便捷,这种市场化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市民进行垃圾分类,也有助于普及‘卖废品也是做环保’‘垃圾分类产生价值’的绿色理念。”张宇平说。&nbsp&nbsp&nbsp&nbsp“这不仅仅是商业行为,也获得了政府的关注。我们已经与多地政府开展合作,希望他们的推广能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到这项绿色事业中。”张宇平补充道。&nbsp&nbsp&nbsp&nbsp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nbsp&nbsp&nbsp&nbsp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潘玉刚认为,再生资源行业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垃圾分类,也优化整合了像金玉花这样的城市拾荒者,有助于政府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nbsp&nbsp&nbsp&nbsp“通过‘互联网+回收’的方式整合现有的拾荒者,其实是把他们变成了产业工人,变得更加规范有序。当大家都意识到他们是城市分类回收的环保服务员时,他们就会受到更多的尊重和重视。”潘永刚说。&nbsp&nbsp&nbsp&nbsp除了再生资源行业企业借助“互联网+”实现转型,中国还涌现出“爱回收”“再生活”“9贝壳”等一大批互联网初创公司,并出现了前端回收与后端商业模式相结合的创新。&nbsp&nbsp&nbsp&nbsp潘永刚非常高兴看到这种局面。他指出,线上的扩展离不开线下支持,“只有现代化的回收方式与传统加工模式实现有效对接,才能完善再生资源利用这一产业链”。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卖废品也约?中国再生资源的互联网之道
日 21:25 来源:新华社
&nbsp&nbsp&nbsp&nbsp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郭颖)十几年来,来自山东德州的金玉花一直在北京北四环的一个小区里收废品。以前,她无论严寒酷暑,都在小区外面“等活”;现在,她成为一家再生资源企业的正式员工并用上了回收废品的手机应用,按照预约上门回收废品,并通过微信方式进行支付。&nbsp&nbsp&nbsp&nbsp“以前找我们卖废品的都是大爷大妈,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参与进来。”金玉花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客户群体的变化。&nbsp&nbsp&nbsp&nbsp金玉花这样的拾荒者曾被视为城市流动人员的典型代表,而她现在则成为互联网时代废品回收行业线上线下(O2O)对接的关键一环。&nbsp&nbsp&nbsp&nbsp金玉花使用的O2O应用“帮到家”由北京盈创回收公司开发,已在北京部分社区使用并在进一步推广中。&nbsp&nbsp&nbsp&nbsp在盈创总经理常涛看来,无论是借助物联网的饮料瓶智能回收机,还是借助互联网的O2O平台,都为再生资源回收打通新的渠道,同时也改变着“废品”的流向和命运。&nbsp&nbsp&nbsp&nbsp金玉花是废品回收链条中最初的环节,常涛更关注的则是“废品”最终去了哪里。常涛说,传统的废品回收链条冗长繁复,废品被一层层送到回收站,再卖给再利用企业。&nbsp&nbsp&nbsp&nbsp常涛说,正规的再生资源企业需要对废品进行环保处理,成本较高,回购价相对低。由于利益驱使,很多回收物并没有被送进环保企业,而是流入了小作坊。&nbsp&nbsp&nbsp&nbsp“我曾经去过一些废品销售集散中心,那里的小作坊到处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对回收物的处理极为粗放,不仅处理后产品流入非正规渠道,处理过程也对空气、水和土壤产生了二次污染。”&nbsp&nbsp&nbsp&nbsp“我们探索用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废品回收,不仅是想从源头打通回收渠道,更是想通过可追溯的数据打造一个全程可监控的安全回收运营模式,避免流入非法途径。”常涛说。&nbsp&nbsp&nbsp&nbsp正是看中了互联网模式的优势,格林美、桑德等再生资源行业公司纷纷涉足互联网回收。专注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上市公司格林美于2015年8月启动了分类回收互联网平台“回收哥”,已进入武汉、深圳、荆门、天津四个城市,有超过3000名回收人员加盟,单日废品回收量突破300吨。&nbsp&nbsp&nbsp&nbsp据“回收哥”总经理张宇平介绍,格林美和很多其他再生资源行业公司一样,有资源处理能力,却面临原材料短缺问题,“收不上来东西,正规军干不过游击队”。互联网回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处理工厂吃不饱的问题。&nbsp&nbsp&nbsp&nbsp中国自2000年起在北京、上海、深圳等8个城市试点垃圾分类,但收效甚微。张宇平认为欧美等国家采用的分类垃圾桶模式在中国不奏效,其根本原因在于垃圾桶只是解决器物层面,并没有从老百姓的思想、行为以及市场利益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但互联网模式也许让分类回收行得通。&nbsp&nbsp&nbsp&nbsp“只要轻点手机,就可预约安全可靠的上门回收服务,价格透明公道,操作便捷,这种市场化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市民进行垃圾分类,也有助于普及‘卖废品也是做环保’‘垃圾分类产生价值’的绿色理念。”张宇平说。&nbsp&nbsp&nbsp&nbsp“这不仅仅是商业行为,也获得了政府的关注。我们已经与多地政府开展合作,希望他们的推广能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到这项绿色事业中。”张宇平补充道。&nbsp&nbsp&nbsp&nbsp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nbsp&nbsp&nbsp&nbsp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潘玉刚认为,再生资源行业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垃圾分类,也优化整合了像金玉花这样的城市拾荒者,有助于政府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nbsp&nbsp&nbsp&nbsp“通过‘互联网+回收’的方式整合现有的拾荒者,其实是把他们变成了产业工人,变得更加规范有序。当大家都意识到他们是城市分类回收的环保服务员时,他们就会受到更多的尊重和重视。”潘永刚说。&nbsp&nbsp&nbsp&nbsp除了再生资源行业企业借助“互联网+”实现转型,中国还涌现出“爱回收”“再生活”“9贝壳”等一大批互联网初创公司,并出现了前端回收与后端商业模式相结合的创新。&nbsp&nbsp&nbsp&nbsp潘永刚非常高兴看到这种局面。他指出,线上的扩展离不开线下支持,“只有现代化的回收方式与传统加工模式实现有效对接,才能完善再生资源利用这一产业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州哪有年轻的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