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能否持有型商业地产的优点工商企业的股票

套现约86亿港元
高盛清仓工商银行持股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 [套现约86亿港元
高盛清仓工商银行持股]
  本报记者 秦伟 香港报道  5月20日,高盛最终卖出了持有的最后一笔(1398.HK)股份,为二者之间的7年合作画上句号。  销售文件显示,高盛以每股5.47至5.5港元的价格,配售总计约86亿港元(约11亿美元)的工商银行H股股份,较20日收盘价折让2.5%至3%。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港媒消息指,配售反应非常热烈,配售由高盛担当独家账簿管理人,于当晚7时截止,但接盘者仍为谜。自去年4月大笔减持约38.58亿股工商银行H股后,高盛的持股比例已经降至4.99%,减持股份无须在港交所做出披露。今年1月,高盛还曾出售部分工商银行股份,套现约10亿美元。  “对高盛来说,价值10亿美元的股份投资只是一笔小投资,它与工商银行之间也没有必须通过持有股份才能进行的合作,减持应该更多是纯粹投资考虑。”一位外资投行银行业分析师认为。  7年6次减持  高盛与工商银行的缘分始于2006年1月,根据其与工行订立的股份购买协议,高盛以25.822亿美元(以约定汇率折算约人民币207.36亿元)获得约165亿股工商银行H股股份。至日,高盛所持全部股份解禁。  投资工商银行的7年间,高盛一直在逐步退出。2009年6月,高盛以每股4.88港元减持工行H股30.325亿股,第一次通过减持工商银行H股套现约19.1亿美元(约148亿港元);2009年9月,高盛进一步以每股4.88港元套现22.5亿美元;2011年11月,高盛同样以4.88港元/股的价格,出售17.52亿股工行股份,套现15.4亿美元;去年4月,高盛再次以每股5.05港元出售38.5亿股工行股份,套现约25亿美元。  今年1月,持股比例已经跌至5%以下的高盛再次出售工商银行H股股份,以每股5.77港元套现约10亿美元。加上此次套现11亿美元,高盛持有工商银行股份期间,通过多次出售股份累计套现103亿美元。  “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投资,不少从实质上看其实只是财务投资者,对高盛来说,与工商银行的合作也有限。”上述分析师认为,而从纯粹财务投资角度而言,持有7年,投资期限已经很长了。  对于高盛来说,与其继续持有少量股份,不如选择高点适时出手。  持有工商银行股份尽管曾给高盛带来客观的账面投资收益,例如,金融危机前,该收益曾高达161.65亿美元。然而此后,工商银行带来的账面投资收益则不断缩水,高盛年报显示,2011年,持有工商银行股份甚至给高盛带来投资亏损5.17亿美元。  尽管去年,该项投资“扭亏为盈”,带来约4.08亿美元的账面投资收益,“与其担着价值下跌的风险,不如在高点出手。”该分析师坦言。  阴谋论略牵强  高盛每一次的减持,都难免被添加看空中国或是股的阴谋论猜想。  “确实,高盛每次减持都选择在比较好的点,这一次减持,也许是高盛认为短期内银行股再上涨的空间有限。”上述银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市场接盘需求旺盛,也反映出有不少投资者看好银行股或者工商银行的股份,认为价格足够低,是可以入场的时候。  高盛选择抛售前,工商银行H股的股价已经接连四天上涨,从5月14日的每股5.49港元上涨至20日的每股5.64港元。  “高盛的减持肯定有自己的理由,可能是现在的价位满足要求等。”该分析师表示,另一角度来看,高盛、美银美林等外资行,在与中资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难以通过合作获得实际的利益,最终会沦为一般财务投资,因此难免在合适的价位被逐步抛售。  作者:秦伟
(责任编辑:冯晓磊)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国际化背景下中资银行海外布局与外资银行在华形式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bigfatcat: &A转发 第一个问题:银行债转股或其他持有工商企业股票是否一定违反商业银行法? 回答:不是。 银行其实可以被动持有股权,... - 雪球&来自&A转发第一个问题:银行债转股或其他持有工商企业股票是否一定违反商业银行法?回答:不是。银行其实可以被动持有股权,一般而言被动持股主要指股权质押因主债务合同项下违约银行取得的股权,但并没有排除其他形式银行为维护其债权所获得的股权,这其中笔者认为包括债转股。资本处理如何计提是中行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根据2012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持有股权处理有以下几种情形:(一)商业银行被动持有的对工商企业股权投资在法律规定处分期限内的风险权重为400%。(二)商业银行因政策性原因并经国务院特别批准的对工商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权重为400%。(三)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其它股权投资的风险权重为1250%。(四)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未扣除部分)风险权重为250%。除有国家另行规定外,笔者认为债务重组或股权质押形成的被动持股其风险权重应该是400%;但所谓法律规定的处分期内在债务重组或前面提及的中行案例中很难定义,要视具体债转股的推出安排或监管层批复。显然此类债转股应该不是纯市场化运作结果,需要监管层深度介入,比如转股后持有期限,相应资本安排。后续能否常态化操作笔者持有怀疑态度,或至少等相关文件出台,如《企业金融债务重组管理办法》或能提供更多视角。此外《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0 市场风险标准法计量规则,规定了股票投资的市场风险,指交易账户中的股票及其衍生品头寸。这里的资本计提要求非常低,只要求按照股票头寸的8%(类似风险权重100%)计提市场风险。即便加上一般市场风险和特定市场风险两种不同的股票投资市场风险,最高也就面临200%的风险权重(交易账户需要逐日盯市)。但国内银行的交易账户不存在股票投资组合,上述附件10的市场风险资本计提关于股票投资部分纯粹只是来自巴塞尔体系,确保国内资本管理框架完整性没有做删除处理而已。当然如果监管层深度介入并允许此次重组按照资本管理办法市场风险交易账户规则计提资本则另当别论。Q&A 第二个问题:如果银行因持有债转股的股权而承受400%风险权重(一般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只有100%),银行能否有其他选择,或者说银行从自身风险加权收益考虑银行选择将被动获得股权纳入表内是否明智?这其实需要结合下面第三个问题一起来看,以中行对熔盛重工债转股案例来看,转股之前熔盛重工的估价类似于0.16元人民币左右的股价,转股方案是1股抵债1元。显然如果按照市值核算,中行需要大幅度计提减值准备(如果此前债务已经计提了减值准备,在转股之后可能需要首先冲回再计提);如果计提减值准备后,笔者认为中行可以按照股权投资面值减去减值准备后的部分乘以400%来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如果按照被投资企业净资产来核算,则需要计入长期股权投资,但银行被动持股纳入长期股权投资显然不合适。目前银行的长期股权投资只适用于金融机构股权,因为商业银行法只允许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 Q&A 第三个问题:目前尚不清楚各家银行实际如何对此笔债转股进行减值准备计提,尽管债转股因为存在股权/股票价值低于此前的债权需要做大幅度计提,但在计算拨备覆盖率的时候,此前的不良贷款或转为可供出售股权资产,反而减轻拨备覆盖率150%的压力。笔者此前在另一篇文章中分析过,在不良率超过1.667%的情况下,银行主要压力是拨备覆盖率而不是贷款拨备率。贷款拨备率/不良率 =拨备覆盖率;如果不良率超过1.667%,为了维持150%的拨备覆盖率,银行必须不断增加贷款损失拨备,此时银行压力来自拨备覆盖率,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意味着冲击利润表。如果不良率低于1.667%,那么银行压力主要来自贷款拨备率(2016年底2.5%的标准才正式生效)的2.5%监管水平,银行也必须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从而冲击利润表。此时拨备覆盖率将维持在高于150%的水平上,不构成主要压力。也反映出目前银行目前的拨备覆盖率体系设计本身并不合理,因为目前的拨备覆盖率分子为计提准备,但分母仅仅为信贷资产,所以很多银行为了达到拨备覆盖率要求,通过不良贷款打包转让再同业资产接回。同样本案例中中行的债转股虽然被纳入信用风险资产,但一旦转为股权也可以减轻银行拨备覆盖率的压力。二、银行设立股权投资子公司,试点投贷联动模式1、投贷联动的政策动向国务院在二月初发布的《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明确: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试点地区探索为众创空间内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试点投贷联动。支持众创空间内科技创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虽然具体细节仍然在指定讨论中,但并不妨碍各地具体试点银行和试点地区在特定领域的推广。银监会2月底发布的《关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16]37号)首次发文提及投贷联动:探索由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设立子公司从事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股权投资,开展“股权投资”和“信贷投放”相结合的投贷联动试点,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为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持续提供资金支持。在1月份召开的《尚福林在2016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简单表述:重点是制定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投贷联动融资试点指导意见,允许有条件的银行设立子公司从事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股权投资,用投资收益对冲贷款风险损失,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优选有意愿的创新区进行试点。对于银监会确定的试点省市和银行,由该省市银监局制定先行先试的监管规则,所以前期的试点规则并不会有全国统一标准。投贷联动是指在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对初创期企业进行投资的基础上,银行经评估选择跟进,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形成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的联动融资。银行作为债权融资主体,一般并不愿意参与此类高风险的小微企业投资,原因很简单,此类企业虽然具备成长空间,但不具备安全垫或传统抵押物,银行只能获得债权投资的利息,没有动力参与。对于一直以来高层呼吁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难以落实到此类初创企业。2、投贷联动如何界定关联交易和关联方?银行贷款的相关关联方认定主要参考:《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银监会发2004年3号令,其中对于关于“关联方”的定义如下:
银监会关于“近亲属”的定义:从上述定义看,显然如果风险子公司投入某企业,该企业一定被划入银行关联方定义,从而该笔银行贷款被列入关联交易。此外,风险子公司能否对银行其它现有存量关联企业进行投资,尤其银行核心自然人控制的企业有待慎重考虑,对于试点投贷联动的银行至少在关联交易名单管理和关联交易委员会制度建设层面非常完善。这点说起来容易,从笔者实际接触来看,真正能做到的银行非常少,动态更新关联方名单几乎就很难,如何核实名单以及如何在信贷审核中使用名单都是难点。三、名股实债的投资模式已经非常盛行名股实债这在银行业其实比较流行的做法,主要是信托计划此前为了规避30%融资类比例限制,目前银行和保险参与PPP项目风险管理措施、商业银行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等都常用的套路。所谓名股实债具体做法花样很多,大致不外乎股权投资加回购条款,或风险补偿措施。比如PPP项目中的政府机构,上市公司定增项目中的大股东一般作为回购方或风险补偿提供方。那么投贷联动中,银行风险子公司在项目选择上会不会同样以对方大股东或关联方提供回购条款为主的名股实债模式?这样的操作手法相对于银行表内直接做股权质押贷款或其他债权融资孰优孰劣主要看未来银监会如何处理风险子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并表关系。--------------------打赏打赏支付成功才能发起提问重新支付成功打赏该贴1元分享到雪球动态支付宝支付立即支付支付即代表同意 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微信扫一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期持有工商银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