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降价贷款怎么处理会降价吗

中国房价不会暴跌的真实原因_凤凰财经
中国房价不会暴跌的真实原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者:李迅雷,来源:lixunlei(lixunlei0722) 中国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吗?这个答案谁知道呢。要是知道的话,不就可以赚大钱了吗?但这不妨碍探讨中国房地产及其他资产价格长期高估的问题,从中找出哪些因素可能是促使楼市估值偏高的主因,哪些因素可以成为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诱因。 为什么房价被推高,因为还有投机的价值?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研究A股高估值现象,认为流动性溢价是导致估值高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一个市场的流动性非常好,则溢价水平可以相对低。股市中可以用换手率来反映流动性好坏,A股市场长期以来的换手率水平居全球主要股市之首,尤其是2015年的换手率奇高,主板换手率超过6倍(年交易额与平均可流通市值之比),中小板超过9倍,创业板则超过12倍。而且,创业板的估值水平高于中小板,中小板又高于主板。 今年以来,A股的换手率大幅下降,主板降至2.6倍,创业板也不足7倍,同时股价也大幅回落,但换手率还是高于全球主要股市的水平,A股剔除银行股之后,估值水平与全球主要市场相比仍然高出很多。 国内的房地产交易同样也是非常之大,据统计,今年1-4月份全国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5.9%。从全球看,中国的房地产交易量也是最大的,仅北京一个城市的房地产交易量就超过日本。 一个市场如果交易活跃,说明这个市场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果过度活跃,则说明投机性较强,投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价差收益,股市、期货市场如此,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股市换手率如此之高,本质上是短线投机,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差收益。而购房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自住,另一个则是同感投资来获利。国内居民家庭在资产配置上,大约三分之二配置在房地产上,远高于大部分国家居民的房地产配置水平,这也说明国内居民对房地产投资的偏好远胜于其他资产,同时,房价高估问题也必然存在。 人民日报的权威人士访谈中说,&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同时,他也首次提到&房&,表明了高层对于高房价的担忧。 对获取价差的偏好,与交易的偏好是一致的,这是否与东亚国家的文化特性有关呢?比如,全球金融中心都可以看成是交易平台,东亚国家和地区中,就有东京、香港、新加坡(属于华人圈)和上海、深圳等。此外,澳门的博彩业收入也是全球第一,远超。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BAT,实际上通过做大平台来确立它们在国内乃至全球的地位。相比之下,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具有国企品牌的超强企业屈指可数。因此,中国人对于追求价差的偏好,或是大于创造价值的偏好。 房价为何降不下来?因为有一种&隐形刚兑&抬高价格 刚性兑付不仅存在于信托产品、企业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领域,其他资产如股市、房地产等资产实际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隐形刚兑&现象。比如,壳资源价值的存在实质上就是&隐形刚兑&,即再差的壳公司也会因为有潜在资产注入的可能性,从而维持较高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水平。中国股市26年来,退市的公司屈指可数,小盘绩差公司的平均涨幅远大于指数的涨幅。 那么,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隐形刚兑&呢?实际上也是存在的。比如,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现象长期存在,如果按照市场化原则降价销售,库存是可以化解的。但事实上,当地政府会干预房价,前期购房者也会反对降价出售。因此,楼市降价之路困难重重。& 然而,最大的&隐形刚兑&还是来自政府部门对房地产的支持。比如,2010年就推出房产税的试点,迄今仍未实施。今年年初,为了推动房地产去库存,还降低了首套房的比例。 为何政府一定要支持房地产业的发展呢?这是因为,房地产投资能够带动的行业最多,如、水泥、有色、化工、家电、家具等,可以带来可观的现金流回报。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购房者采取银行借贷方式购房的,只占所有购房者的18%,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中国目前房地产按揭贷款余额占住宅总市值的比重只有10%左右,这也是非常低的。因此,在居民杠杆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鼓励居民购房是可以让居民加杠杆、企业和地方政府去杠杆,且这是有空间的,不过,前提是房价不能出现大跌。 &隐形刚兑&其实就是降低了市场信用风险,使得信用溢价水平大幅降低。尽管政府一直试图打破刚兑,但就目前体制而言,似乎并不支持打破刚兑,更何况在稳增长的既定目标下,必须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持低利率,同时财政政策也必然是积极的。 只要央行不收紧货币政策,购房仍是货币保值的一个大招 2016年年初担心两件事,一是贬值,二是跃升。目前看,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贬值的主动权在央行,所以,近期随着美国加息预期的上升,央行趁势下调汇率。目前看压力不大,那么,货币政策收紧的概率就低了。只要利率不上行,那么,对房价就不构成利空。 从我的判断看,央行会采取渐进式贬值的方式来调控,或是退三进二,温水煮青蛙,同时也打击投机资金,使得投机资金无所适从。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国内外汇流出的总规模,同时又能使得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逐步增加,从而缓解贬值预期带来的资本外流的风险。 从目前看,本轮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引发资本市场的震荡,说明在资本管制的条件下,渐进式贬值的路是走得通的,对经济的冲击也会比较小。同时,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小幅贬值及温和,都会对房价有支撑作用,因为持有房地产也是应对和贬值的一种保值手段,前提是资本不出现明显的外流。 有政府调控的经济,不必过度担忧房价会大起大落 纵观90年代之后全球经济,爆发全球性或局部性经济危机的频率比之前历史上降低了很多,原因在于主要经济体都加强了调控经济。相对而言,中国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西方国家更大。 从过去一年来看,政府显然已经加大了风险管控力度,如权威人士在去年5月25日的人民日报访谈中就提出,&防风险也是稳增长&。因此,稳定房价肯定也是作为政府部门的一大重要任务。 就目前而言,确实很难预测房价何时会跌,虽然大部分人都认为房价存在泡沫。管制导致价格扭曲,这是符合逻辑的,同时,管制也能维持扭曲的价格。对于城镇化去库存之说,我并不看好,因为以目前的房价水平,农民工转为城市市民之后,也买不起房子,农民工市民化不会提升城镇化率,其作用只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但代价是增加政府的负债。至于城镇化目前所处的阶段,已经是后期了,因为流动人口数量已经净减少。 因此,房价持续上涨的背后因素,已经从过去的人口现象,转为货币现象,货币的规模、松紧度、货币的流向成为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 &目前看来,货币总量过剩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色。今后,只要不出现意外事件,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的格局不会变化,房价高位盘整的可能性较大。 当然,结构性上涨的概率会大于整体上涨的概率。也就是北上广深等这些率先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的地区,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从而对房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但更多的地区会因为传统产业的过剩而导致经济下行、就业机会减少,从而房价也难以得到支撑。 从政府部门的调控目标看,一定是避免房价的大起大落,尤其是房价大跌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风险。但即便通过加大管治力度和范围以避免发生金融风险,也难以避免房价的最终下跌,因为影响房价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很难预测今后引发房价大跌的导火索是什么。尽管加强管治是控制风险非常有效的手段,但也免不了会挂一漏万、防不胜防。 综上所述,年初至今,人民币贬值和预期这两大因素对房价的负面影响似乎已经消除,目前似乎看不到导致短期房价下跌的因素,今明两年估计总体不会下跌。今后,估计管制的力度和范围都会增加,以避免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导致的风险,但是再多的管制其效果也是挂一漏万,房价的下跌就难以避免。 中国房价能不能暴跌,答案是不能? 在中国相对封闭的货币环境中,过度的储蓄资金要寻找更高回报,很自然地就会流向股票和地产市场,形成所谓的泡沫。泡沫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破裂,小泡泡需要时间才能成长为大泡泡,大泡泡需要时间才能成为要破裂的恶性泡泡。 那么,短期之内,房地产泡沫是否会破裂呢? 然而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金融发展研究院田利辉认为这完全有可能。泡泡无论多大多小,只要有人狠狠地踩,就会破裂。从地产大佬看空楼市,到李嘉诚的大面积抛售,再到的降价,似乎形成了房价近期会下滑的预期。 房地产不仅是耐用消费品,更是投资品。作为投资品,购买者的典型心理是&买涨不买跌&。倘若形成房价下跌的预期,那么购房者将会&持币待购&。
如果出现库存过大,高度负债的房地产商需要抛售还债,就会出现房价下跌的事实。一旦购房者的预期被认证,购房者会增加房价下跌的预期,继续&持币待购&。然后,房价继续下跌。 倘若政府不对市场进行任何干预,这时的房价会迅速滑落,出现不少开发商倒闭,然后是银行出现大批坏账。然后,银行信贷全面收缩,企业也将收缩投资和生产,开始解雇职员,使得失业问题恶化。同时,投资者会抛售房产,会变得严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或会出现全面衰退。 在西方,当经济衰退时,政府或者央行会推出经济刺激政策。过去,称之为凯恩斯主义;现在,实施的是&粗调&的后凯恩斯主义。否则,光靠着纯粹的市场调整下,经济在短期内难以爬出衰退的圈子。在美国大萧条时,必须承认在美国经济的复苏中,美国政府的注资救市举措和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功不可没。 当然,危机的最佳应对方式应该是防患于未然。因此,中国需要在现在需要去适度引导市场。最好的管理方式是预期管理,而不是事后补救。最后需要重申的是,中国房价不能暴涨,更不能暴跌!&
[责任编辑:葛瑶 PF027]
责任编辑:葛瑶 PF02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828070
播放数:435917
播放数:1408763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残酷真相!房价真的降了吗?原来是他们在搞鬼...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股那些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一大波楼市调控之后,房价真的降了吗?
  从官方统计上看,热点城市房价的确降了,或者说至少稳住了。但是,购房者的体验却大不相同,甚至反而觉得压力更大了。按规定三成首付的房子,购房者却必须要交两倍的钱。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开发商搞的鬼。
  在限价的调控下,“双合同”已然是开发商规避政策的销售门道。而由此大幅提高的首付成本,则让大多数购房者难负其重。
  “双合同”导致首付翻倍
  根据《中国经营报(,)》6月24日报道,在位于广州增城的金地香山湖,销售人员坦言该项目以“购房合同+装修合同”的“双合同”形式购房,并给记者填写了一份涉及户型、房价等内容的置业计划表。
  该房屋户型约100平方米,折后总价约162万元,但拆分为99万元和63万元的两笔款项。如果购房者按162万元、首付三成买房,那么首付为48万元左右。但是,在“双合同”之下,购房者需要一次性支付63万元的装修合同价以及33万元的首付,因此,实际上首付款就变成了约96万元。
  但是,一次性拿不出这么多钱怎么办呢?销售人员表示,对于63万元装修款,相关金融公司提供的可贷金额在30万~35万元之间,最高可分5年期限,但需要视个人的征信情况和银行流水而定。而且装修贷手续费为1%,半年期限的月利率为1.4%。即使可贷款期限为5年,月利率也高达0.9%,等本等息的还款方式下,30万元贷款总利息逾16万元,月供约7700元。
  了解的多个楼盘也大同小异,销售人员均表示需要“双合同”,装修款项同样动辄高达50万元,但通过银行信用贷只能贷到约20万元。有销售人员向记者直言:“最近取得预售证的项目大部分都会有‘双合同’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中航城的首付款高得惊人。一套总价约230万元的复式洋房,首付款却要130万元,已是总价近六成。当记者追问首付款为此之高,销售人员仅称是公司要求,并把计算价格的纸张收走。不过,前来销售中心拿取相关购房文件的购房者却告诉记者,早前其在广州中航城购买了一套平层洋房,签的就是“双合同”。
  房价明降暗升
  由于“双合同”大行其道,广州一手住宅房价的官方数据已背离真实水平,网签价格与实际价格相差甚远。
  据网易房产数据中心数据,金地香山湖近期网签均价约1万元/平方米。然而,《中国经营报》实地走访了解到,金地香山湖目前实际售价约1.6万元/平方米,比网签均价高出6000元/平方米。
  此外,广州中航城近期网签均价仅为1.3万元/平方米,而目前在售复式洋房实际售价高达2万元/平方米。上述广州中航城的购房者称,其早前购买了平层洋房,房价约1.9万元/平方米,但备案价格仅为1.2万元/平方米,这7000元的差价要通过签下另外一份合同补回。
  资深房地产专家韩世同指出,一些楼盘的指导价格明显偏离市场水平,“若真要按照政府指导价去卖房,很多开发商都要亏损。”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广州一手住宅的价格水分较多,而二手房管控较为宽松,其走势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行情。今年4月广州市(不含南沙、从化)二手房成交13652套,均价为1.7万元/平方米,环比分别增长10%、7%,3月均价也环比增长了3%。
  “双合同”的四大风险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广州就出现了部分开发商通过“双合同”的形式规避政府限价政策。今年3月,中原地产广州项目部总经理黄韬在采访时表示,目前“双合同”已经重出江湖,包括大开发商在内的很多楼盘都在使用双合同。黄韬还表示,“双合同”存在风险,但也是在你情我愿的情况下发生的,在目前情况下,政府查处“双合同”难度较大。
  那么,“双合同”到底有哪些风险呢?
  风险一:高额首付增加资金负担
  签订“双合同”捆绑装修,给购房者带来了更大的首付压力,以金地香山湖6300元/平米的装修价格来算,购房者少则要多支付几十万的首付,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经济压力。
  风险二:装修由开发商验收,质量难保证
  在购房者与开发商签署“双合同”时,就等同于默认了装修合同上的装修标准,而此装修标准则是由开发商定夺,因此装修质量将由开发商验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买房时提供的装修合同上的装修公司,大多与开发商有裙带关系。那么开发商是否会负责任地为业主检验装修质量?
  另外,相关人士指出,装修合同是由开发商代签的,但是装修合同的签订对象却是装修公司。若是购房者日后发现装修出现问题,维权将会面临困境,房子的精装部分交付时有任何状况,购房者一概只能找装修公司,若出现装修公司跑路或涉及安全责任事故,则与开发商一概无关。
  风险三:出售房产时将面对更高税费
  此前“国五条”要求二手房转让统一按照房价差额的20%缴纳税费,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签订“双合同”的购房者在出售房产时将要面临更高额的税费。
  例如,购房者以150万购买房产,若想今后以200万的价格出售的话,理论上来说应该缴纳税费10万元((200万―150万)×20%)。但是此房产在购买时签订的是“双合同”,购房合同中签订的费用仅为100万,那么出售此房产将面临更高的税费,即20万元((200万―100万)×20%),税费一下子翻了倍。
  风险四:违反政策,扰乱市场
  近住建委人士表示:开发商“捆绑精装修”的目的是为了规避政府限价的有关规定。开发商压低住房销售价来获得政府的优惠土地或者行政许可,但是却提高装修价并捆绑销售来实现房地产项目的高盈利,其行为实质是低价拿地、高价销售,违反了限价政策。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开发商以拆分售房合同和装修合同的形式掩盖真实的市场数据,会给房地产市场造成的是假象和错误的数据,市场的价格信号是不稳定或者是被扭曲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双合同重出江湖,躺枪的永远都是买房的小(,)。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A股那些事
(责任编辑:娄在霞 )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残酷真相!房价真的降了吗?原来是他们在搞鬼...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房价是不是要降了?
房价是不是要降了?
作者:良友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房价跌看了知乎很多人在写房价。不免也想写写自己的看法。12年,嘉诚同志前欧洲投资,我和盆友开玩笑的说,中国经济危机已经拉开序幕,只是你我还没感觉到。15年股市疯狂后,我跟家人说北上广深房价会爆涨,想把积蓄拿出来在深圳买个50~60平米的小房(股市小赚),那是大概3万左右,没有得到家人支持,也就作罢了,当然我知道现在那个楼盘已经9万了,这都是后话。有一次,我和盆友在一起喝茶,电视播北上广深房价上涨的事,盆友说反正我们生活在四线城市,房价涨跟我们八竿子打不着。我开玩笑的跟他说,你被洗劫了,还帮别人数钱。他不以为然。我说中国历史都是一级洗劫一级,特别是在危难时期,当然这个国外也不例外。为什么我会这么说,他不知道5年前,我们四线房价5000,现在依然是5000,5年前,我有100万还可以在深圳买50平米房子,现在只能买个厕所;我再给他举了个例,说我们医院5年前去北京请个专家5000元,现在要3万,当然还有文化、教育等等,我不想一一列举,我相信上知乎的人一看就明白,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超级城市房价上涨是对全国的洗劫。当然,中国的洗劫是不断在进行的。那么北上广深房价为什么会爆涨?多因素叠加,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有这么几个,一、经济不行,外汇受阻闲散资金寻求保值,这里有2、3、4、5线城市有钱人,还有聪明人和跟风人;二、真实刚性需求;三、4、5线地产资金回流(等等,这里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那么大家议论最多是房价什么时候跌,我的回答是,经济好转时就是房价下跌时。也许你认为我逻辑有问题,没有,我的逻辑是认真的。为什么这么说,我想大家都知道现在一二线房市的状况,他在政府的强力调控和所谓有续供地下,供需是基本平衡的,再直白点说是过热的。而正是以北上广深等为代表的大城市在定义中国的房价,中国的3、4、5线城市,绝大部分城市早在12年开始就已经趴下了,对整个中国房市死不了半点影响。而正是大家所熟知的二八原理,也是我提到的洗劫。以百分之二十的海绵吸着中国超级货币。只要中国对内对外贸易维持基本平衡,这个房价体系暂时没有问题。有人说会走日本的道路,变成一文不值,他忘记了中国的体量,和中国的城市化等。我说的只要现在对内、对外贸易市场基本平衡,就可以继续维持这个体系。我为什么再强调一遍。这个是重点。那么一旦中国以国企、军工、重工为龙头的工业转型成功,一旦一带一路以及国外市场有起色。中国立马就会启动局部的房产税和遗产税试点,主动释放资金,注意我用的是释放资金,并不是大家说的刺破泡沫。而那时房价才真的会开始慢慢下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广交天下好友————良师益友
作者最新文章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马光远:房价真的降了吗? 6月份或现明显松动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功夫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房价真的降了吗?
  文 | 扑腾话最标肿的正经经济学家
  始于今年3月份以来的调控风暴的目的已经变得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不准涨!
  现在面对的是不理性的调控,气急败坏的调控,讲究政治正确的调控。记住:没有什么调控不了的价格,只要看是否真的调。
  每一次调控见效的时候,媒体开始喊降价,其实是一种苦肉计,暗示调控已经见效,不要再加码。这是一种屡屡在中国市场出现的策略而已。
  这两天关于房价下降的报道突然多了起来,而且言之凿凿。前两天,刚看到某媒体报道:“新政满月楼市逆转,京部分二手房出现10%的降幅”,5月1日,又看到某媒体报道说:“调控让楼市回归理性,京近七成二手房业主降价”。不管是10%的降幅,还是近七成二手房业主降价,都挺惊人的。
  事实情况如何呢?
  我先不回答降价是否是真,我先谈“变天”。长期关注我房地产观点的都知道,我在去年“9.30”之后就一再提醒,半年后,中国房地产市场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又多次重申,房地产的天在变,而且预计六月份,热点城市的量和价都会出现变化。这半年来,不断有人问我,天什么时候变?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天已经变了!
  上一篇文章中,我再次强调大家必须用新的思维来看待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已经今非昔比,如果固守过去的思维来预判下一步中国的房地产政策以及房价的走势,都会得出非常荒唐的结论。
  我所言的房地产市场的变局,如果从房地产周期而言,指过去20年推动房价高速上涨的六大推动力,有三大动力已经熄火。包括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周期已经基本结束,货币的高发行周期也渐进尾声,还有国际资本高流入的周期也已经结束,这是过去推动中国房价高涨的三大动力。
  另外,从中国房地产的基本面而言,中国房地产也出现了四大变局:
  一是供求关系逆转。在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超过30平,户均拥有住过1.5套的情况下,除了极个别的城市,比如北京,80%以上的城市供需基本平衡。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大城市已经进入真正的存量房市场。
  二是经济和货币周期逆转。过去18年,中国房地产的周期和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周期重叠发挥效应,中国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货币化加速的过程中,货币化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房价的快速上涨和泡沫的累积。很多国家都是如此,但是,这个周期在终结。
  三是人口周期的逆转。中国已经基本告别了过去的人口红利,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口绝对下降的转折点会到来,80后和90后两个最大的婴儿潮引发的住房井喷需求正在终结,未来中国的住房需求将远低于开发商炒作的数量。
  四是国际资本流入的逆转。随着中国经济高增长周期的终结,国际资本减缓流入中国。
  房地产逻辑剧烈变化
  这四大变局意味着,不管今年是否出台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的逻辑都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市场可能出现的突发巨变必须要有心理准备。况且,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迎来了真正真正真正的“史上最严”的调控。而且,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除了限购限贷限卖限离限价,更重要的是,今年3月份以来的调控风暴的目的已经变得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不准涨!
  我曾经指出,在所有的举措里,除了限购这种常规性的武器,更可怕的是另外两个:一是通过政策窗口限制房贷。在3月份央行发出通知的时候,我就指出,限制房贷是最可怕的,因为这等于把水流给切断了;二是限卖,限卖等于让市场停滞。一个高温的市场,不怕慢慢降温,最怕突然冷冻。因为市场的情绪都处在高度恐慌的状态,一旦交易停滞,导致的踩踏效应是很可怕的。
  而且,对于很多藐视市场调控的行为,我一再提醒,要认真研究历次调控的效果。其实,中国的每一次调控都是很有效果的,每一次调控以后市场都会出现调整,但中国房地产调控最大的问题是调控政策坚持不住。一旦市场出现真正的调整,政府就会立即放松调控,甚至政策会立即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从打压到刺激,导致市场报复性反弹,最终给市场造成的感觉是调控根本没用。
  在本次调控逐渐严厉之时,我不断强调,调控肯定有效,降温是必然的,但仍然有一些人坚守什么“有生之年看不到房价下降”、“京沪永远涨”这些陈词滥调。过去对了,不等于以后对,这是个简单的常识。况且面对的是如此不理性的调控,气急败坏的调控,讲究政治正确的调控。记住:没有什么调控不了的价格,只要看是否真的调。我为什么说这次肯定“变天”,是因为这次调的目的就是不让再涨了,膨胀的房地产泡沫已经让我们嗅到了脆裂的声音。高层不断要求金融稳定,这些信号解读起来并不复杂,千万不要在这个高点多博弈。
  就包括一线城市在内的去年的热点城市而言,市场已经降温是肯定的。但媒体现在开始报道说什么北京出现了“10%”的降幅,那是胡说,甚至说二手房70%的业主选择降价,这更是自我安慰。热点城市,特别是北京的情况是:疯涨停止了,观望出现了,价格有谈的余地了,但绝大多数的楼盘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降价,买卖双方都开始观望而已。但是,媒体为什么这么热衷报道降价呢?这是他们热衷报道涨价是一个道理,背后都是希望影响政策。每一次调控见效的时候,媒体开始喊降价,其实是一种苦肉计,暗示调控已经见效,不要再加码。这是一种屡屡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策略而已。
  到底什么时候降价?
  我认为价格的明显松动应该在6月份之后。整个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画风将完全逆转,为这一轮始于2015年“3.30”的大疯狂划上句号,房地产政策也将再次面临是否松动的尴尬。至于这几天被热炒的长效机制,等下一篇文章我再分析。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功夫财经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马光远:房价真的降了吗? 6月份或现明显松动》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房子不会降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