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治疗股骨头的权威人士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博客

“座谈”供给侧改革:从中国经济“怎么看”到“怎么干”
日13:45&&&来源:
原标题:“座谈”供给侧改革
  编者按:3月6日,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决策咨询部、发展战略中心和人民出版社共同组织召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座谈会。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浙江省扶贫办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议题发表看法。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常务副院长马建堂作了总结发言。座谈会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主持。现将部分学者发言主要内容刊登如下。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马建堂 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改革任务,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从中国经济的“怎么看”到“怎么干”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先后提出了新常态、新理念、新改革等一系列重要经济思想,系统而全面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有机整体,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如何认识中国新阶段的经济、如何发展新阶段的经济、如何解决新阶段经济中突出矛盾的系统化、体系化、理论化的科学认识。这些科学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最新成果,是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重要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是“新常态理论”是新时期中国经济的科学认识论。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把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统一起来,既科学地说明了认识的本质,又正确地解决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理论”,就是从实践出发,就如何看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国经济,提出了科学的认识论。只要正确地认识、引领、把握新常态,我们就能既保持战略定力,不急于求成,又能奋力作为,主动进取,积极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五大发展理念”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科学方法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实质上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拓展,是新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纲领,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从方法论的层面,为解决“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指明了具体途径。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国家科学发展、中高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论。从“新常态理论”到“五大发展理念”,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性改革”,其内在逻辑就是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经济的“怎么看”和“怎么干”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性改革”,其根本主旨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究竟应该“如何办”。如果说新常态解决了“如何看”的问题,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回答“怎么干”的问题,即对怎么能稳住当前经济、怎么能推动当前经济发展、怎么能推动可持续发展、怎么能推动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解决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向和目标,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和关键,那么就是要解决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问题,解决好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问题。具体而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
  第一,总结经验,下大力气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仍然不活。一是“不能停”。一些国有企业并不能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生产多少、生产什么,比如钢铁已经严重过剩了,但一些企业还在生产。二是“不能走”。现在越是欠发达地区,人就越向国有企业挤,进去的人又流动不了,不能根据生产能力、开工率决定用人数量。三是“不能死”。现在国有企业“死”不了,要“死”太难了,涉及到人、涉及到债务,要解决人和债务都需要钱。
  第二,推动价格市场化改革,由市场配置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资源的流动,流到哪里去,要由价格信号来引导。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决定价格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改革持续推进、不断深化,放开了绝大多数竞争性商品价格,对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价格改革步伐大大加快,一大批商品和服务价格陆续放开,成品油、天然气、铁路运输等领域价格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但也应看到,有的价格信号还是没有反映供求变化,价格体系还是紊乱的。所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价格是重要领域。
  第三,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工作重心,三年多来,这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现实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企业投资生产经营的每一环节,都有数不清的审批、审核、备案、许可、认定、认证、检验、检测等等,后面还要跟着收费,叫做政府部门设权、中介机构评估、关联企业收费。企业始终被紧紧地管着。今后,政府简政放权,最为重要的是破除以批代管传统思维,一方面继续下大力气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要件、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还要探索“改批为监”,之后可能做到不审批。比如推广投资领域的“浙江模式”,政府明确负面清单,制定好标准,包括节能的标准、环保的标准、安全的标准等等,企业承诺达到这些标准,就允许投资,予以备案。政府不批不是不管了,要监管企业的承诺是不是达到了标准,如果不达标,就依法处理。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供给效率,使供给与需求结构更加相配。
  继续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国有企业改革依然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上世纪末国有企业脱困时,我们碰到的难处与现在非常相近,尽管环境不一样了,但一些做法仍有启发。
  一是去产能一定和国有企业改革结合在一起。当时国企改革力度是很大的,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制方面。二是减人还要推进再就业。但是减人不是目的,得让他再就业。国企三年脱困时,最大的制度发明就是“再就业中心”,企业把人减下来,减下来的人由下岗职工再就业中心接收,发放基本生活费,续交社会保险,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再就业。三是国有企业解困要有杀手锏。债转股对债务人有好处,这是必然的。但事实上,债转股对债权人也有好处,因为债转股中的“债”,有的本身就是坏账,坏账从暗变明了,对债权人也是有利的。最近,我看到一个资料,是德意志银行推出的“短期资本应急工具”(简称“COCO”)。这个工具的基本特点是,当该银行效益好的时候,融入资金是债券,而当效益不好的时候,特定的债权可以变成股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特别报道?结构性改革怎么改①:供给侧,怎么看?怎么干?
记者 顾仲阳 左娅
日08:34&&&来源:
原标题:供给侧,怎么看?怎么干?(特别报道?结构性改革怎么改①)
  徐俊作(新华社发)
  最近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重点部署。
  即将到来的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推进?宏观经济政策应怎样为结构性改革护航?……从今天起,本版将推出系列报道,聚焦结构性改革怎么改。
  ――编者
  最近,“供给侧”火了。
  时政报道中,“供给侧”成了高频热词。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微信朋友圈也在热议“供给侧”。朋友出国回来,晒好包、好表……点赞之余,大家纷纷感叹:在国外扫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供给侧”没跟上。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旨在提高潜在增长率,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供给侧?大家耳熟能详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从经济学角度看,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与之对应的供给侧则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与注重通过刺激需求侧‘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不同,供给侧改革强调从供给侧发力,主张通过鼓励企业创新和结构升级,通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方式,促进经济供给能力的提升,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需求侧管理更多解决的是短期问题,在经济处于短期波动的环境下,旨在令实际经济增长率尽量贴近即期的潜在增长率,经济过冷了就刺激需求。而供给侧改革则重在解决长期问题,从根本上促进潜在增长率的提升。”潘建成说,一般认为,劳动力、资本、资源、结构变动以及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影响潜在增长率的六大要素。其中,制度创新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是改革。在所有的这些要素里,对目前中国经济来说,改革是最基础的,既可以使要素投入结构和增长更加合理,引导经济结构优化,又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动力的增强,进而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举例说来更明白。促进家电销售,需求侧管理的思路是推出“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补贴等政策,鼓励人们多消费;而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则是降低家电生产企业负担、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创新销售模式等,满足甚至创造需求,拉动消费。因此,有专家将需求侧管理比作对症下药、见效快的“西药”;而将供给侧改革比作治本除病根的“中药”。
  什么是结构性改革?潘建成说,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使我们的经济结构更加协调。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改善供给环境增强供给动力、提升供给效率、优化供给结构,进而促进经济更加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增长。
  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我们要更加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简政放权、减税、国企改革等都可以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本质上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潘建成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商品名称:
评价得分:
其他谈论话题
多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快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好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省天天低价,畅选无忧[视频]人民日报文章: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
24小时排行榜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
  文章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这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也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是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的根本之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绝不回头地干。
编辑:刘一 怎么看 怎么干 怎么算―― 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韩文科
  2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
  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指出,在能源减速换挡、结构优化步伐加快、发展动力开始转换的新常态下,做好能源工作,思维要调整,重心要转变。而破解新常态下能源发展面临的传统能源产能过剩、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制约、能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必须创体制机制,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在七个方面,重点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
  ――化解煤电过剩产能
  ――着力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
  ――加快推进电改落地
  ――稳步推进天然气体制改革
  ――加强能源扶贫
  ――提高能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对于而言,仅仅着眼于化解过剩产能,很难解决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要解决能源供给侧的深层次问题,需正确厘清当下问题,通过理顺体制,促进企业形成自约束机制,打造产业良性循环新型生态圈,方能解决经济结构扭曲问题,最终以主动姿态引领能源大转型时代发展潮流。
  怎么看:全局眼光
  2015年以来,产能过剩被广泛关注。需要澄清的是,能源行业并没出现全面过剩的情况。目前,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公认的过剩数据在10亿吨以上。在电力行业,火电只能说是相对过剩――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已连续两年跌破5000小时,2015年只有4329小时,创1978年以来的新低。虽然利用小时数不断下降,但电厂还基本上都在发电,而且从结构上看,排放低、效率高的燃煤电厂占比比较低,因此说相对过剩更准确些。石油行业则是难言过剩,2015年我国进口3.34亿吨,而国内的原油生产主要是开采成本过高、效率偏低。可再生能源更不存在过剩的问题,依然是需要下大力气更好更快发展的问题。
  中央提出要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能源行业而言,不光是要解决当下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应该从全局层面着眼解决供给侧的深层次问题。
  当下供给侧的不足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形势,突出表现就是结构性过剩,“有效供给”,特别是优质的、扩大有效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不足;低效供给又过剩,带来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二是不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和竞争要求,在国际市场的低价周期下,我国企业成本较高、效率偏低的问题尤其突出。三是不适应绿色低碳的要求,突出问题是发展方式粗放,不仅不能促进环境美好,反而会恶化环境。
  实际上,上述种种不足折射出深层次的政企关系问题,这一点必须提到全局高度去重视。
  怎么干:回归市场
  要解决能源供给侧的问题,需通过结构性改革,理顺体制机制,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让产业生态生机勃勃,最终解决经济结构扭曲问题。
  ――让企业运行生龙活虎
  从供给侧来看,最重要的是,让企业形成可持续的、健康的供应能力――无论是价格还是低谷,供给能力都比较健康,而不是我们像现在这样,如同坐过山车一样――价格低了企业就濒临倒闭;价格高了就低水平扩张。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体制及上看,就是要注重建立自约束机制,价格高的时候,增强危机意识,更多地投资科技研发;价格低的时候,因为已经未雨绸缪,自然就容易挺过去。
  从政策层面,同样需要探究为什么没有及时修正供给侧的问题。出路还是在于,要引导企业把落脚点放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上。比如火电为什么出现相对过剩?就是因为过去电力不足时,电力企业大多是靠外延式的不断扩张产能,实现发展和盈利。如果在几年前,就从政策层面要求电力公司实行谨慎的、良性的扩张,或者减缓扩张,避免无效投资,致力于提升内功和盈利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现在过剩问题就不会这么突出。
  从深层次来看,供给侧不能适应市场、引领市场,这不仅是企业的问题,也涉及到政企关系和机制问题,比如价格形成机制。以成品油价格为例,由于长期为国家控制,导致企业缺乏对价格的敏感度,给企业的信号就是要靠规划、靠政策引导,企业只能通过扩张实现盈利。如果能够早一点过渡到企业依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定价,企业就会更有动力约束自己的扩张冲动。所以,改革体制机制,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各种改革的目的最终是要让企业变成真正的市场主体,真正将创新落实。否则,企业不围绕市场竞争去创新,政府推着它创新也没用,效果也不好。
  ――让产业生态生机勃勃
  从组织形式上看,我国的能源企业以大型国企为主,大多体量巨大,体制机制不灵活,市场竞争力偏弱。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体量很大的产业,从产业生态角度来看,除大型国企之外,还应该有大量中小企业与其配套,才能形成良好的体制机制。
  以油气行业为例,从国外经验来看,行业内既有个头很大的跨国石油公司,比如“石油七姐妹”,也有很多中小公司,通过不同类型的公司间的竞争,不断降低成本,推动技术进步,让产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的页岩气发展更是中小公司逆袭的范例――不仅实现了勘探开发的成功,而且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同时还发过来推动大公司不断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对我国而言,能源国企体量庞大,能源发展又要惠及民生,更需要反思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混合所有制是一种形式,让大量的不同所有制的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链上的协作互动,通过市场竞争,降低成本和价格,提升运行效率,结合行业特点打造适合的产业生态圈也是一个选项。
  ――让经济运行平衡顺畅
  实际上,煤炭产业的供给侧问题,会造成经济发展的严重扭曲,这一点,更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现在每年将近40亿吨的煤炭产量,大部分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新疆等地,内蒙古和山西加起来占全国产量的近一半。这就容易造成煤炭资源大省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煤炭,这种不健康的行业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如产地的生态问题、采空区塌陷等问题,更严重的是造成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和扭曲,过度的依赖煤炭资源产业,以致其他产业很难发展起来,遇到煤炭价格大跌和市场萎缩,或者资源面临枯竭时,就会导致地方经济发展面临极大困难。这种情况,在国际上也有很多案例,甚至被称为“资源诅咒”。
  为了避免出现“资源诅咒”现象,资源富集地区应该明白,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不能再严重依赖任何一种单一能源资源。否则,即使现在将煤炭产能过剩问题化解了,“单一资源依赖症”并未改变,而仍然试图把煤炭产业链做长,发展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等等,无法摆脱以煤为中心的惯性思维,长期发展面临的风险依然会存在,前景不容乐观。
  怎么算:战略考量
  现在,人类处于一个能源大变革的时代,我们不能用算账的思路去计算未来,比如,如果煤炭减少几亿吨,能有那么多的风能、太阳能顶上去吗?这种“小家子气”的算计,缺乏发展的眼光,无法赢得关乎人类福祉的发展大战略。美国页岩气的发展轨迹说明了战略正确和发展眼光的重要性。因此,应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从人类能源转型的方向,从技术不断进步的角度来考虑能源发展问题。
  首先,对煤炭行业而言,如果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大幅提升煤炭清洁化水平,使其适应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大气污染治理。结构性改革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不能总是拿资源禀赋说事,否则,就永远走不出“单一资源依赖症”的怪圈。
  其次,风能、太阳能、储能等技术和产业,处于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过程,前景无限美好。新技术不断进步的原因就在于市场有需求,有人去追求。为什么追求它呢?因为它绿色低碳、污染轻,随着追求的人越来越多,它获得的投资也就越多,研发力量也就越来越强,就容易衍生更新的技术,最终形成正向良性循环。
  最后,需要明确,新的能源技术不是等出来的,不能期待把煤炭减下去,新技术自然就出来了。应该在新旧两个方面同时发力,二者不能偏废。而且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一方面,实现煤炭减量化,同时让煤炭要更绿色,更适应生态,适应大气质量改善,适应环境变好。另一方面,采取更多的措施,去加速发展新能源、绿色能源,给予它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它才有可能快速发展壮大。
  从全球实践来看,风能、太阳能完全可以大规模发展,欧洲国家的经验也证明了可再生能源高装机比例的可行性。如果总是以我们有特殊国情为理由,不去大力发展新能源,只能说明没有雄心壮志去推动能源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推动我国的能源革命,就是要通过持续的努力,实现自我革命、涅重生,如果一味坐等革命的到来,那别人就会来革你的命。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
  文章来源于《能源评论》杂志
(责任编辑:李士英 HN071)
03/04 22:1303/04 08:2603/03 18:1003/03 08:4603/01 23:5102/27 18:3202/25 09:2002/25 00:35
期货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权威人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