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经济增长 地位 会下降吗

为什么会有人力资本过度投资
为什么会有人力资本过度投资
08-12-27 &匿名提问
人力资本投资过度(Excessive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是指一个社会(或个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超过了社会需要,或社会职业与教育之间的失调(卡诺依,1995,第484一一494页)。美国教育经济学家亨利o莱文认为,人力资本过度投资包含三个含义:“一为对于历史上较高水平者,其受过教育后经济地位的下降;二指受过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成就之期望:三指工人拥有比其工作要求更高的教育技能”。按照这一标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出现过人力资本投资过度,发展中国家尤甚。近年来,在中国居民人力资本投资总体不足的情况下,中国部分城市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居民人力资本投资也出现过度,且有滋生漫延之势。这主要表现在这些地区:(1)高校毕业生求职困难。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1年高校毕业生中有34万人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初次就业率大体为70%。有专家预测,2004年高校毕业生中将有75万人落实不了工作岗位,到2005年这一数字将会超过80万。(2)、用人单位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由于结构不均衡的人力资本投资过度,使得中国大量人才过度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现代部门。而这些地区和部门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有限。大量的本科生不得不去从事专科生或中专生就能胜任的工作。(3)、人力资本外流现象严重,造成国家资本的大量流失。据1997年1月国家教委公布的数字表明,80年代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突破27万,其中仅有9万人学成回国,约有60%的人一去不归。? 中国居民人力资本投资总体不足,部分地区投资相对过度的结构性矛盾给资源原本就短缺的中国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不仅如此,令人深感忧虑和困惑的是,中国居民人力资资本投动力并没有因当前大量的失业现象和极低的私人收益率减弱,而是相反。这可从每年参加高考学生总是那么踊跃明显看出。就是贫困家庭也是倾其所有,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不惜负债。迎合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的热情,从1999年起,国家对高等教育实行扩招政策。中国高等教育大幅度地扩大招生规模,由1998年的108万增加到2001年的250万,短短3年招生人数翻了一番多。到2004年,中国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在学人数已达2000万人,中国的大学生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个人和社会的可用资源是有限的,稀却资源的配置有一个最优化问题,而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过度显然与此相悖,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其不良影响必须加以消除。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得不首先揭示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过度是如何形成的。为此,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理论的重新审视,着重分析人力资本投资过度的形成机制,力图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二、对人力资本作用发挥前提的重新审视20世纪60年代的人力资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可以解释经济增长中的“索洛余值”以及二战后日本和西德经济的重新崛起。但是,人力资本理论实质上假定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是无条件的,因而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信号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八十年代的位置商品消费理论却对人力资本的生产性作用及其发挥表示疑问,其中进行了较系统分析的,是“信号筛雪?理论和位置消费理论。1973年迈克尔o史潘斯发表的“筛选假设——就业市场信号”一文,系统地阐明了这一理论,成为该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所谓筛选假设.系指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以便将他们安置到不同工作岗位上的装置的理论。或者说,这种理论把教育视为一种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帮助雇主识别能力不同的求职者,以便把他们安置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由于该理论的创立者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帮助雇主筛选求职者的手段或装置,故把这种理论称作筛选假设。“信号筛雪?理论认为,教育可以成为雇主识别雇员能力的一种信号工具。教育之所以如此,除了教育具有社会公认性的特点外,更主要的是教育信号的获得需要耗费成本。只要满足教育成本与生产率负相关的假定,那么,教育就可以很好地充当一种“自我选择”(self-selection)机制。也就是说,因为低能力者的教育成本高,所以他们选择低等级教育,而高能力者的教育成本低,所以选择高等级教育。这样,完成的教育等级是能力标志的完全替身,教育信号就使得雇员能力得以区分(Spence,1973),市场的分离均衡得以实现。从教育仅仅充当个体能力标识(Labelling)这一功能来看,教育本身不具有生产性,因而,所有的教育都是资源的浪费(思罗,1972 stiglitz,1975),所有的教育投资都是过度投资。因为教育虽然使进行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高能力者获得了“能力租金”,具有净私人收益,但对社会来说,这仅仅是一种收入再分配,整个社会的净产品并没有增加,而且还额外增加了教育成本,教育的净福利是负的。社会最优均衡是混同均衡。这种观点可以称之为“筛雪?理论的强观点。但退一步说,教育成本又是社会不得不支付的成本。因为如果没有教育这一“信号工具”,雇主就无法获知雇员能力的信息,也就无法进行工作匹配(Job Matching),从这一意义上讲,教育对社会生产具有重要的配置作用(stiglitz,1975),以这种思想为基础,分离均衡也是帕累托最优的,这种观点可以称之为“筛雪?理论的弱观点。从总体来说,由于“筛雪?理论否定了教育本身的生产性,否定了雇主支付高工资给高学历者是因为他们生产得更多的传统理论,因此,“筛雪?理论家们对花在教育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基本上持怀疑和否定态度。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抨击的另一系统理论是位置消费理论。所谓位置消费,即对“位置商品”(Positional goods)的消费。弗兰克(Frank)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位置商品这一概念并对位置消费理论贡献最大的经济学家。按照弗兰克(Frank,)的分析,所谓“位置商品”,是指其价值依赖于与他人比较的相对效果的商品,而不是象通常意义上的商品或非位置商品(Nonpositional goods)那样只依赖于其绝对水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相对比较性商品,如闲暇、孩子的教育程度、相对消费水平、安全性保险福利、能有助于显示“个人能力信号”的商品(如汽车、住房)等,都属于位置商品的范畴。位置商来看,有利的位置数目是固定不变的。在这一重要假定条件下,个体对位置商品的消费将导致消费的外部效应(Consulnption externalities),造成非帕累托效果。具体来说,对位置商品的消费有三方面的后果。第一,尽管个体对位置商品的消费具有正效用,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对位置商品的消费不会增加福利,因为社会的有利位置数目没有变化。换言之,由于某一个体在位置商品等级上的向前移动,是以他人的向后移动为代价的,因此,个体对位置商品的消费仅仅具有再分配效应;第二,个体对位置商品的消费将耗费过多的资源,从而造成对正常商品(非位置商品)的消费不足:第三,如果各个体的行为是策略互动(或适应性(Adaptive)、模仿性(Imitative))的,个体对位置商品等级的追求将不会产生均衡结果,最终导致社会资源在位置商品上的大量浪费。位置商品理论可以方便地运用于对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的解释。人力资本投资可以被看成一种位置商品消费。如果一个人相对于他人而言的教育程度可以被认为显示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或个人能力,那么,个人在教育上的消费即使没有生产性作用,也有利于自己社会位置的向前移动,因而是值得消费的.这实际上就是回到了教育替代或信号筛选理论的结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位置消费理论实际上是从消费角度研究了教育替代问题。20世纪7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许多论断与现实并末吻合,甚至截然相反,各国政府赋予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也未实现,风靡一时的人力资本理论遇到了严重挑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信号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畅?八十年代的位置商品消费理论应用而生,因而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但是,不管是位置消费理论还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畅?信号筛选理论,都具有三个共同的局限性。第一,它们都忽视了教育投资(或消费)的生产性作用,从而与人力资本理论绝对对立起来。因为如果人力资本不具有生产性作用,那么就无法解释宏观经济中的经济增长现象;第二,它们的理论解释大多停留在描述性或形式化表述阶段,难以进行经验实证,至今也没有非常有利的经验支持;第三,这三种理论的实质,就是绝对的分配主义观点,换言之,即认为个人只是绝对地追求在社会位置上的排名次序,而不考虑投资的生产性或消费的绝对水平。显然,这种观点与现实情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2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1积分
0人评价3页
0人评价2页
0人评价3页
0人评价2页
0人评价3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
下载:1积分山东省人力资本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教育和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是一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目前,山东省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如何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研究山东省的人力资本现状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战略,以促进山东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和相关模型研究方法,利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对山东省的人力资本进行系统核算,在此基础上对其支撑的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进程和趋势进行了具体研究.试图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以提出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本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与建议.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闸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情况,说明了本文的目标、创新、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对山东省的经济增长状况做出解释,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山东省的人力资本状况进行研究,利用山东省历年的统计数据核算人力资本价值量,计量人力资本对山东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大小. 第二部分考察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发展的态势.对31省市区利用人均受教育年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并进行了人口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分析,分析的结果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以1990年和200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为指标,采取“层次式聚类分析”,对各省区施行系统聚类.经反复比较,选定以欧氏距离为度量准则、以组间连结法为组群合并准则,将我国31省区市分为5大类. 以年均增长率的类平均值为标准判断,具体分析各类的情况:在第1类省市中,上海的增长率落后于北京和天津;第2类省区低于本类年均增长率的是辽宁;第3类省区低于本类年均增长率的有山西、湖南、内蒙古、新疆、浙江、广东、海南、重庆和四川,且以重庆和山西为最低;第4类省区低于本类年均增长率的有宁夏、青海和贵州.第五类仅有西藏. 比较后发现,2000年的曲线较1990年曲线向右上方发生了平移,其主要特征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推动经济起飞的“临界点”在10年间提升了约1.5年(1990年二次函数的极值点PEDU=4.79),但观察到的“临界区间”长度仍在2年左右此外,教育的最初水平越高,提高教育水平所能带来的好处就越大.跨过“临界点”后,2000年曲线的上升速率较1990年更快.这就是说,提升人均受教育年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表现得更显著. 第二部分是山东省人力资本存量的核算,明确核算的口径及核算的方法,并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 以1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存量,得出人力资本存量及其增长率的变化折线图.由此得出结论: 其一,山东省的人力资本存量随时间是不断递增的. 其二,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除了个别年份有较大的波动外,总的趋势是平稳的. 其三,从“区间”角度来看,从1981年至2005年山东省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趋势大体是按“四层阶梯”分层式发展的:“一层阶梯”是1983年以前;1983年到1994年属于第二阶梯”;从1995年至1999年属于第三阶梯”;从2000年至2005年,又迈上了第四层台阶,在更高的水平上发展.这四条直线近似的看,是由一组平行线(四条)的四个阶段部分组成的. 其四,从关键点角度来看,山东省的人力资本存量经历了三次“跳跃”,三个“跳跃点”分别出现在1983年、1995年和2000年. 第四部分构建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函数.利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就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将人力资本进行分解,分别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得到各指标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 利用相关数据得到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 Y_1=0..78)h_1~(0.16) 在该模型中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α=0.78和β=0.16,其含义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山东省的GDP的标准差就会分别平均变化0.78和0.16个百分点,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78和0.16.同时,人力资本水平的产出弹性为0.16,因为人力资本水平具有外部性作用,因此可以认为作为外部性要素的产出弹性为0.16. 进而将人力资本存量分解成以下三个模型,经实证分析后得到以下结果: 1、模型一:劳动力人数模型. lnY=-13.452+0.601lnK+2.057lnL. 可以看出,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650%,劳动力人数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803%,表明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靠劳动力的投入来产生推动作用的. 2、模型二:人力资本存量模型. lnY=-21.899+0.2702lnK+2.6654ln(L*h) 可以看出,如果仅仅考虑同质的劳动力人数的贡献,会低估劳动投入质量的作用(约低估0.06个百分点).由于这一模型在劳动力的要素中加入了反映劳动力质量的教育年限因素,因此,这里的人力资本存量综合反映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数量投入和质量投入,较之模型一更为合理也更为精确. 3、模型三:劳动力数量与质量分解的模型. lnY=-13.1lnK+1.3182lnL+4.9173lnh 可以看出,劳动力数量的弹性系数低于劳动力质量的弹性系数,说明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靠劳动力质量的提升. 第五部分是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物质资本的大量投入较明显地促进了山东省经济的增长,人力资本要素在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较大作用.一、实证研究表明,在山东省过去的经济发展中,物质资本的大量投入较明显的促进了山东省经济的增长.二、人力资本要素在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较大作用.三、山东省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特别是山东省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以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为重要切入点来促进经济发展.四、山东省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就业。……
[关键词]:;;
[文献类型]:硕士论文
[文献出处]: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知网客户端
海量文章,一站下载
万千书刊,个性订阅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_王再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_王再文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部战区兰州地位下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