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个三万里河东入海有()个万,12030000里()个万。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认识整万数_652215.ppt 2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认识整万数_652215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数位顺序表 读一读,比一比
85和850000
805和8050000
850和8500000
2008年注定是灾难和荣耀并存的一年! *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执教:范芳 连云港市东港小学 东港小学 有教学班30个,学生1657名。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1657中, 1在(
)位上,表示(
); 6在(
)位上,表示(
); 5在(
)位上,表示(
); 7在(
)位上,表示(
)。 千 1个千 百 6个百 十 5个十 个 7个一
个 十万 千万 百万 (1)10个一千是(
一万是十万;10个(
)是一千万。 (2)三十八万里有(
)个万; 60个万是(
)。 (3)从个位起,从右往左第五位是(
)位,千万位在第(
)位,百万位的右边一位是(
)位。 一万 10 一百万 38 4600 万 八 十万 60000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00 例: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
油菜籽 七十七万吨 九千零二十四万吨 一千一百四十二万吨
)个万 有(
)个万 77 请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960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请在计数器上画一画。 4个万
14个万 写作:40000 写作: 140000 读作:十四万 读作:四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 计数单位
…… …… 个级 万级 数级 个
十万位 百万位 千万位 个 十 百 千 万 十万 百万 千万 数位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6 307
850 850 50 05 805 805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有400000平方米 光明实验小学占地面积近20000平方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北京著名园林颐(yi)和园占地2900000平方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大约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了,原因到现在还是个迷。 全世界可确认的昆虫大约有七十万种。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5月12日 ,一个惊心动魄的日子 ,汶川, 一个惊心动魄的地方, 那里充满了废墟和一阵阵的呼救声 ,如人间地狱般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9月22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
约:70000人遇难,
约:20000人失踪,
约:370000人受伤。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据总参谋部报告,截至9月22日12时,抢险救灾人员已累计解救和转移
1480000人。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9月22日12时,向灾区调运的救灾衣物约: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导学案全套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有理数&?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第1课时:1.1&正数和负数(1)导学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导学数学的兴趣。导学重点:正数和负数概念导学难点:负数概念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知识新天地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三、学海苦无边:&1.&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3.已知下列各数:,,3.14,+3065,0,-239;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O是最小的正数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5.给出下列各数:-3,0,+5,,+3.1,,2004,+2010;其中是负数的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四、金秋烂漫时: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五、万里长征路: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第2课时:1.1正数和负数(2)导学目标: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通过正、负数导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导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导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通过上节课的导学,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来分别表示它们。问题:“零”为什么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参考例子:温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二.知识新天地问题:(课本第4页例题)先引导学生分析,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例(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__________&,小华体重增长_________&&,小强体重增长_________&;2)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美国___________&&&&&&&&&&&&&&德国__________&&&&&&&&&法国___________&&&&&&&&&&&&&&英国__________&&&&&&&&&意大利__________&&&&&&&&&&&&&中国__________&&&&&&&&&三、学海苦无边1.课本第4页练习2、阅读思考&&&&&&&&&&&&&&&&&&&&&&&&&&&(课本第8页)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问题:直径为30.032mm和直径为29.97的零件是否合格?四、金秋烂漫时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五、万里长征路(1)甲冷库的温度是-12°C,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酷低5°C,则乙冷库的温度&&&&&&&&&&&;(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第3课时:1.2.1&有理数导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方法;导学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导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标准分类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通过两节课的导学,,那么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4名学生板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新天地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12个数,我们将这4位同学所写的数做一下分类;该分为几类,又该怎样分呢?先分组讨论交流,再写出来&&&&分为&&&&&类,分别是:&&&&&&&&&&&&&&&&&&&&&&&&&&&&&&&&&&&&&&&&&&引导归纳:&&&&&&&&&&&&&&&&&&统称为整数,&&&&&&&&&&&&&&&&&&统称为有理数。问题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师生共同交流、归纳&&&&2、正数集合与负数集合所有的正数组成&&&&&&&&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集合三、学海苦无边1、P8练习(做在课本上)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15,&-,&&-5,&&&,&&&,&&&&0.1,&&&-5.32,&&&&-80,&&&123,&&&&2.333;正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正分数集合&&&&&&&&&&&&&&&&&&&&&&&&&&&&&&&&&&&&&&负分数集合四、金秋烂漫时:&&&&&&&&&&&&&&&&&&&&&&&&&&&&&&&&&&&&&&&有理数分类& &&&&&&&或者&&&&&&五、万里长征路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3.14既是负数,分数,也是有理数&&&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是整数c.-2000既是负数,也是整数,但不是有理数&&&&&D.O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2、在下表适当的空格里画上“√”号有理数整数分数正整数负分数自然数-8是-2.25是是0是第4课时:1.2.2数轴导学目标:1、掌握数轴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3、领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重点难点:数轴的概念与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观察下面的温度计,读出温度.分别是&&&&&&&°C、&&&&&&&°C、&&&&&&&&&&°C;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东&&&&&&&&&&&&&&&&&&&&&&&&&&汽车站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二、知识新天地1、由上面的两个问题,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能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吗?2、自己动手操作,看看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引导归纳:1)、画数轴需要三个条件,即&&&&&&&、&&&&&&&&&方向和&&&&&&&&&&&&&长度。2)数轴三、学海苦无边1、请你画好一条数轴&&&&&&&&&&&&&&&&&&&&&&2、利用上面的数轴表示下列有理数&&&1.5,&&—2,&&2,&&—2.5,&&&&&,&&0;3、&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4、寻找规律1)、观察上面数轴,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有什么发现?&&&&&&&&&&&&&&&&&&&&&&&&&&&&&&&&&&&&&&&&&&&&&&&&&&&&&&&&&&&&&2)、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又有什么发现?&&&&&&&&&&&&&&&&&&&&&&&&&&&&&&&&&&&&&&&&&&&&&&&&&&&&&&&&&&&&&3)、进一步引导学生完成P9归纳四、金秋烂漫时:画数轴需要三个条件是什么?五、万里长征路1、在数轴上,表示数-3,2.6,,0,,,-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个。2、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正方向移动1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A.-5,&&&&&&B.-4&&&&&&&&C.-3&&&&&&&D.-2&3、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第5课时:1.2.3&相反数导学目标:1、掌握相反数的意义;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3、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导学重点: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导学难点: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符号。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在下面画出一条数轴:2、在上面的数轴上描出表示5、—2、—5、+2&这四个数的点。3、观察上图并填空:&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从上面问题可以看出,一般地,如果a是一个正数,那么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即一个表示a,另一个是&&&&&,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边和右边,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二、知识新天地自学课本第10、11的内容并填空:&1、相反数的概念像2和—2、5和—5、3和—3这样,只有&&&&&&&&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2、练习(1)、2.5的相反数是&&&&,—和&&&&&是互为相反数,&&&&&&&的相反数是2010;(2)、a和&&&&&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a是&&&&&的相反数例如a=7时,—a=—7,即7的相反数是—7.&&&&a=—5时,—a=—(—5),“—(—5)”读作“-5的相反数”,而—5的相反数是5,所以,—(—5)=5你发现了吗,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这个数就成了原数的&&&&&&&&(3)简化符号:-(+0.75)=&&&&&&&,-(-68)=&&&&&&&&,-(-0.5&)=&&&&&&&&,-(+3.8)=&&&&&&&&&&;(4)、0的相反数是&&&&&&&&.3、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的距离&&&&&&&&&。三、学海苦无边:&&P11第1、2、3题四、金秋烂漫时: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五、万里长征路1.在数轴上标出3,-1.5,0各数与它们的相反数。  2.-1.6的相反数是&&&&&&&&&,2x的相反数是&&&&&&&&&,a-b的相反数是&&&&&&&&&;  3.&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相反数大于它本身的数是&&&&&&&&&;&&&&&&&&&&&4.填空:(1)如果a=-13,那么-a=&&&&&&&&&;(2)如果-a=-5.4,那么a=&&&&&&&&&;(3)如果-x=-6,那么x=&&&&&&;(4)-x=9,那么x=&&&&&&&&&;5.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之间的距离为10,求这两个数。第6课时:1.2.4绝对值导学目标:1、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3、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重点难点:绝对值的概念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问题:如下图小红和小明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10米,他们行走的路线&&&&&&&(填相同或不相同),他们行走的距离(即路程远近)&&&&&&&&&&&二、知识新天地1、由上问题可以知道,10到原点的距离是&&&&&,—10到原点的距离也是&&&&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的数有&&&&&个,它们的关系是一对&&&&&&&&&&&&&&&。这时我们就说10的绝对值是10,—10的绝对值也是10;例如,—3.8的绝对值是3.8;17的绝对值是17;—6的绝对值是&&&&&&&&&&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2、练习(1)、式子∣-5.7∣表示的意义是&&&&&&&&&&&&&&&&&&&&&&&&&&&。(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记作&&&&&&&&&&&;(3)、∣24∣=&&&&&.&∣—3.1∣=&&&&&,∣—∣=&&&&&&,∣0∣=&&&&&&;3、思考、交流、归纳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的绝对值是&&&&&&&&。用式子表示就是:1)、当a是正数(即a&0)时,∣a∣=&&&&&&&&;2)、当a是负数(即a&0)时,∣a∣=&&&&&&&&;3)、当a=0时,∣a∣=&&&&&&&&;4、随堂练习&&&&P12第1、2大题(直接做在课本上)5、阅读思考,发现新知阅读P12问题—P13第12行,你有什么发现吗?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要&&&&&&&&左边的数。也就是:1)、正数&&&&0,负数&&&&0,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三、学海苦无边:1、自学例题&&&P13&&(教师指导)2、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3和—5;&&&—2.5和—∣—2.25∣四、金秋烂漫时: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的绝对值是&&&&&&&&。五、万里长征路1.如果,则的取值范围是&…………………………(&&&)&&A.>O B.≥O C.≤O D.<O2.,则;&,则.3.如果,则,.4.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A.负数&&&&B.正数&&&& C.负数或零&&&& D.正数或零5.给出下列说法: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④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有…………………………………………………(&&&&)&&&&A.0个 B.1个 C.2个 D.3个第7课时:1.3.1有理数的加法(1)导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2、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导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导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二、知识新天地1、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1)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东走4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2)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4米,两次共向西走多少米?很明显,两次共向西走了&&&&&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如图所示:&&&&&&&&&&&&&&&&&3) 如果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4米,&那么两次运动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走了&&&&米,写成算式就是&&&&&&&&&&&&&&&&这个问题用数轴表示如下图所示:4)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这个人两次运动的结果:①先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走了(&&)米;②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走了(&&)米;③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走了(&&)米。写出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5)如果这个人第一秒向东(或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或向西)运动了&&&米。写成算式就是&&&&&&&&&&&&&&&&&&&2、师生归纳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3.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4.学海苦无边&例1&&&计算(自己动动手吧!)&(1)&(-3)+(-9);&&&&&(2)&(-4.7)+3.9.例2&(自己独立完成)四、学海苦无边:1.填空:(口答)&&&&&&&&&&&&&&&&(1)(-4)+(-6)=&&&&&&&&;&&(2)3+(-8)=&&&&&&&&&&;(4)7+(-7)=&&&&&&&&;&&&&&&(4)(-9)+1&=&&&&&&&&;(5)(-6)+0&=&&&&&&&&;&&&&&&&&(6)0+(-3)&=&&&&&&&&;&&&&&&&&&&&2.&&课本P18第1、2题五、金秋烂漫时:有理数加法法则:六、万里长征路:1.判断题:(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2.已知│a│=&8,│b│=&2;&(1)当a、b同号时,求a+b的值;(2)当a、b异号时,求a+b的值。第8课时:1.3.1有理数的加法(2)导学目标: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导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导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2、计算&⑴&&30&+(-20)=&&&&&&&&&&&&&&&&&(-20)+30=&&&⑵&&[&8&+(-5)]&+(-4)=&&&&&&&&&8&+&[(-5)]+(-4)]=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二、知识新天地1、请说说你发现的规律2、自己换几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3、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导学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式子表示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用式子表示为&&&&&&&&&&&&&&&&&&&&&&&&&&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例1&&计算:&&1)16&+(-25)+&24&+(-35)2)(—2.48)+(+4.33)+(—7.52)+(—4.33)&&&例2&&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三、学海苦无边课本P20页练习&1、2&&&&&&&&&四、金秋烂漫时:你会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了吗?五、万里长征路1.计算:(1)(-7)+&11&+&3&+(-2);&&&&(2)&2.绝对值不大于10的整数有&&&&&&个,它们的和是&&&&&&&&&&&&&.3、填空:(1)若a>0,b>0,那么a+b&&&&&&&&0.(2)若a<0,b<0,那么a+b&&&&&&&&0.(3)若a>0,b<0,且│a│>│b│那么a+b&&&&&&&&0.(4)若a<0,b>0,且│a│>│b│那么a+b&&&&&&&&0.4.某储蓄所在某日内做了7件工作,取出950元,存入5000元,取出800元,存入12000元,取出10000元,取出2000元.问这个储蓄所这一天,共增加多少元?5、课本P20实验与探究第9课时:1.3.2有理数的减法(1)导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2、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3、体验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转化思想;导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导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郎玛峰海拔高度约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约为&—154米,两处的高度相差多少呢?试试看,计算的算式应该是&&&&&&&&&&&&&&&&&&&&&&&.能算出来吗,画草图试试2、长春某天的气温是―2°C~3°C,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是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C)显然,这天的温差是3―(―2);想想看,温差到底是多少呢?那么,3―(―2)=&&&&&&&&;二、知识新天地1、还记得吗,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是:被减数—减数=&&&&&&&&&;差+减数=&&&&&&&&&&&&&。2、请你与同桌伙伴一起探究、交流:要计算3―(―2)=?,实际上也就是要求:?+(—2)=3,所以这个数(差)应该是&&&&&&&&&&;也就是3―(―2)=5;再看看,3+2=&&&&&&&&&;所以3―(―2)&&&&&&&3+2;由上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来&&&&&&&&&&&&&&&&&&&&&&&&&&&&&&&&&&&&&.3、换两个式子计算一下,看看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1—(—3)=&&&&&,&&&&—1+3=&&&&&&,所以—1—(—3)&&&—1+3;0—(—3)=&&&&&&,&&&&0+3=&&&&&&&,所以0—(—3)&&&0+3;4、师生归纳1)法则:&&&&&&&&&&&&&&&&&&&&&&&&&&&&&&&&&&&&2)字母表示:&&&&&&&&&&&&&&&&&&&&&&&&&&&&&&&&&&&5、例题例1&计算:(1)&(-3)―(―5);&&&&&&&&&&&&&&&&&&&&&&&&&&&(2)0-7;(3)&7.2―(―4.8);&&&&&&&&&&&&&&&&&&&&&&&&&&(4)-3;请同学们先尝试解决&&&&&&&&&&&&&&&&&&&三、学海苦无边:课本&P23&1.2四、金秋烂漫时:有理数减法法则:五、万里长征路1、计算:(1)(-37)-(-47);&&&&&&&(2)(-53)-16;(3)(-210)-87;&&&&&&&&&&(4)1.3-(-2.7);&(5)(-2)-(-1);&&&&&&&&&&2.分别求出数轴上下列两点间的距离:(1)表示数8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第10课时:1.3.2&有理数的减法(2)导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导学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导学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高度的变化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记作+4.5千米—3.2千米+1.1千米—1.4千米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千米。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二、知识新天地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3、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如:(-20)+(+3)-(-5)-(+7)&&&&&有加法也有减法=(-20)+(+3)+(+5)+(-7)&&&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20+3+5-7&&&&&&&&&&&&&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或者“负20加3加5减7”.4、师生完整写出解题过程5、补充例题:计算-4.4-(-4)-(+2)+(-2)+12.4;三、学海苦无边计算:(课本P24练习)(1)1—4+3—0.5;&&&&&&&&&&&&&&&&&&&&&&&&&&&&&&&(2)-2.4+3.5—4.6+3.5&;(3)(—7)—(+5)+(—4)—(—10);&&&&&&&&&(4);&&&&&&&&&&&&&&&&&&&&&&&&&&&四、金秋烂漫时:把你的收获写在这里:五、万里长征路:1、计算:1)27—18+(—7)—32&&&&&&&&&&&&&&&&&&&&2)第11课时:1.4.1有理数的乘法(1)导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导学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导学难点:能利用有理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有理数加法法则内容是什么?2.计算(1)2+2+2=&&&&&&&&&&&&&&&&&&&&&&&&(2)(-2)+(-2)+(-2)=3.你能将上面两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二、知识新天地1、自学课本28-29页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2)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3)&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4)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由上可知:&(1)&2×3&=&&&&&&&&&&&;&&&&&&&&&&(2)(-2)×3&=&&&&&&&&&&;(3)(+2)×(-3)=&&&&&&&;&&&&&&(4)(-2)×(-3)=&&&&&&;(5)两个数相乘,一个数是0时,结果为0&&&&&&&&&&&&&&&&&&&&&&&&&&&&&&&&&&&&&&&&&&&&&观察上面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异号&&&&&&,并把&&&&&&&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2、直接说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1)5×(—3)&;&&&&&&&&&&&&&&&&&&&&&2)(—4)×6&&&;&&&&&3)(—7)×(—9);&&&&&&&&&&&&&&&&&4)0.9×8&&;&&&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例1&&计算:(1)(-3)×9;&&&&(2)(-)×(-2);归纳:&&&&&&&&&&&&&&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2&&&&三、学海苦无边课本30页练习1.2.3(直接做在课本上)四、金秋烂漫时:有理数乘法法则:五、万里长征路1.如果ab>0,a+b>0,确定a、b的正负。2.对于有理数a、b定义一种运算:a*b=2a-b,计算(-2)*3+1第12课时:1.4.1有理数的乘法(2)导学目标: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导学重点: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导学难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有理数乘法法则:二、知识新天地&1、&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3×4×(-5),2×3×(-4)×(-5),2×(-3)×&(-4)×(-5),(-2)&×(-3)&×(-4)&×(-5);&&&&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负数。2、例题3,(P31页)请你思考,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理由&&&&&&&&&&&&&&&&&&&&&&&&&&&&&&&&&&&&&&&&&&&7.8×(-8.1)×O×&(-19.6)师生小结:&&&&&&&&&&&&&&&&&&&&&&&&&&&&&&&&&&&&&&&&三、学海苦无边&&计算:(课本P32练习)(1)、—5×8×(—7)×(—0.25);&&&&&&(2)、;(3);四、金秋烂漫时: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负数。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积等于0;五、万里长征路:一、选择1.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2.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A.(-7)×(-6)&&&&&B.(-6)+(-4)&&&&C.&&0×(-2)(-3)&&&&D.(-7)-(-15)3.下列运算错误的是(&&&)&&A.(-2)×(-3)=6&&&&&&&&&&&B.&&&C.(-5)×(-2)×(-4)=-40&&&D.(-3)×(-2)×(-4)=-24二、计算:&&&&&&&&&&&&&&&1、&;2、&;第13课时:1.4.1有理数的乘法(3)导学目标:&&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导学;导学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导学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请同学们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1)&(-6)×5=&&&&&&&&&&&&&&&&&&&&&&&&&5×(-6)=(2)&[3×(-4)]×(-5)=&&&&&&&&&&&&&3×[(-4)×(-5)]=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二、知识新天地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3、归纳、总结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即:ab=&&&&&&&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即:(ab)c=&&&&&&&&&&&4、例题4用两种方法计算&&(+-)×12&;解法一:&&&&&&&&&&&&&&&&&&&&&&&&&&&&&&&&&&解法二:三、学海苦无边:(课本P33练习)1、(-85)×(-25)×(-4);&&&2、(-)×15×(-1);&&&&3、()×30;&&&&&&&&&&&&&&&&&四、金秋烂漫时:把你的收获写在这里:五、万里长征路:1、看谁算得快,算得准(1)(-7)×(-)×&;&&&&&&&&&&&&&&&&(2)&9&×18;(3)-9×(-11)+12×(-9);&&&&&&&&(4);第14课时:1.4.2有理数的除法(1)导学目标: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理解倒数概念,会求有理数的倒数;3、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导学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导学难点:减少计算失误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小红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问小红家离学校有&&&&&&&&&&&米,列出的算式为&&&&&&&&&&&&&&&&&&&&&&&。2)放学时,小红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分钟。列出的算式为&&&&&&&&&&&&&&&&&&&&&&&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是&&&&&&&&&&&&&3)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4&的倒数&&&&&&&&&&&&&&,3的倒数&&&&&&&&&&&&&&,-2的倒数&&&&&&&&&&&&&;二、知识新天地1、小组合作完成比较大小:8÷(-4)&&&&&&8×(一);&&&&&&&&(-15)÷3&&&&&&&&&(-15)×;&&&&&&&&&(一1)÷(一2)&&&&&&&&(-1)×(一);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导学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2)、两数相除,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绝对值相&&&&&,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1.自学P34例5、例62.&师生共同完成例7三、学海苦无边1、练习:P352、练习:&&P36第1、2题&&&&&&&&&&&&&&&&&&&&&&&&&&&&&&&&&&&四、金秋烂漫时: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五、万里长征路1、计算&&&&&&&&&&&&&&&&&&&&&(1)&&&;&&&&&&&(2)&0÷(-1000);&&&&&&(3)&375÷;2、练习册P21(-)第15课时:1.4.2有理数的除法(2)导学目标:&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导学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导学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计算&:&(1)&&(-8)÷(-4)&&&&&&&&(2)&&(-9)÷3&&&&&&&&&&&(3)&&(—0.1)÷×(—100)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二、知识新天地1.例8&计算(1)(—8)+4÷(-2)&&&&&&&&&(2)(-7)×(-5)—90÷(-15)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法,再算&&&&&&法。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写出解答过程&2.自学完成例9(阅读课本P36—P37页内容)三、学海苦无边1、计算(P36练习)(1)6—(—12)÷(—3);&&&&&&&&&&&&&(&2)3×(—4)+(—28)÷7;(3)(—48)÷8—(—25)×(—6);&&&&&&(&4);2.P37练习四、金秋烂漫时:把你的收获写在这里:五、万里长征路1、选择题(1)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A.÷(-3)=3×(-3)&&&&&&&B.&&&C.8-(-2)=8+2&&&&&&&&&&&&&D.2-7=(+2)+(-7)(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B.0-2=-2;&&&C.;&&&D.(-2)÷(-4)=2;2、计算1)、18—6÷(—2)×&;&&&&&&&&&&2)11+(—22)—3×(—11);第16课时:1.5.1有理数的乘方(1)导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导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导学难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看下面的故事:从前,有个“聪明的乞丐”他要到了一块面包。他想,天天要饭太辛苦,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要去要饭了!请你们交流讨论,再算一算,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1”,那第十天他将吃到面包      。2、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   次后,就可以拉出32根面条.二、知识新天地1、分小组合作导学P41页内容,然后再完成好下面的问题1)                 叫乘方,         叫做幂,在式子an中&,a叫做   ,n叫做   &&2)式子an表示的意义是               & 3)从运算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从结果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2、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1)(-2)×(-2)×(-2)×(-2)=      .(2)、(—)×(—)×(—)×(—)=        ;(3)?????……?(2010个)=       3、例题,P41例1师生共同完成从例题1&可以得出:负数的奇次幂是&&&&&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数,0的任何正整次幂都是&&&&&;4、思考:(—2)4和—24意义一样吗?为什么?&&&&5、自学例2&(教师指导)三、学海苦无边完成P42页1,2.四、金秋烂漫时:五、万里长征路1、我们已经导学了五种运算,请把下表补充完整:运算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结果和2、用乘方的意义计算下列各式:(1);(2)&;&&&&&&&&&&&&&&&&&&&(3);3.计算&&&(1)&;&&&&&&&&(2)&;第17课时:1.5.1有理数的乘方(2)导学目标:&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培养并提高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导学重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导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在2+×(-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种运算。2、请你们以4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上面这个式子应该先算&&&&&&&&、再算&&&&&&&&&&、最后算&&&&&&&&&&&&。二、知识新天地1、由上可以知道,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P43例题3,请你试练3、师生共同探讨P43例题4三、学海苦无边P44练习计算:&&&&&&&&&&(1)、(—1)10×2+(—2)3÷4;&&&&(2)、(—5)3—3×;&&&&&&&&&&&&(3)、;&&&&&&&&&(4)、(—10)4+[(—4)2—(3+32)×2];四、金秋烂漫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五、万里长征路计算1、&&&&&&&&&&&&2、第18课时:1.5.2科学记数法导学目标:1.能将一个有理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已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来的数;3.懂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好处;重点难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根据乘方的意义,填写下表:10的乘方&表示的意义&运算结果结果中的0的个数10210×101002&&103&&&&&104&&&&&105&&&二、知识新天地1.我们知道:光的速度约为:米/秒,地球表面积约:000平方米。这些数非常大,写起来表较麻烦,能否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数吗?300&000&000=&000=定义: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_________________n是____________)叫做科学记数法。2.例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1&000&000=&&&&&&&&&&&&&&&&&&&&&(2)57&000&000=(3)1&23&000&000&000=&&&&&&&&&&&&&(4)800800=&&&&&&&&&&&&&&&&(5)-10000=&&&&&&&&&&&&&&&&&&&&&&(&6)-=&&&归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时,10的指数比原来的整数位______&&&&&&&&&&&&&&&&&&&&&&&三、学海苦无边1.课本45页练习1&、2题2.写出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原数:(1)8.848×103=&&&&&&&&&&&&&&(2)3.021×102=&&&&&&&&&&&&&&&&&(3)3×106=&&&&&&&&&&&&&&&&&&&&(4)7.5×105=&&&&&&&&&&&&&&&&&&&&&&&&&&&&&&&&&&&&&&四、金秋烂漫时:把你的收获写在这里:五、万里长征路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465000=&&&&&&&&&&&&&&&&(2)1200万=&&&&&&&&&&&&&&&&&&&&(3)=&&&&&&&&&&&&&&(4)-789=&&&&&&&&&&&&&&&&&&&&&&&(5)308×106=&&&&&&&&&&&&&&&(6)0.=&&&&&&&&&&&&&&&&&&第19课时:1.5.3近似数导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2.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导学重点: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导学难点:有效数字概念的理解。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2)-130000=&&&&&&&&&&&;(3)-1025000=&&&&&&&&&&&&;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把原数写在横线上:(1)&&&&&&&&&&&&&&&&&&&&;(2)&&&&&&&&&&&&&&&&&&&&&&&&;二.知识新天地1.(1)我们班有&&&&&&&&&名学生,&&&&&&&&&名男生,&&&&&&&&&&名女生;(2)一天有&&&&&&&&小时,一小时有&&&&&&&&分,一分钟有&&&&&&&&&秒;(3)我的体重约为&&&&&&&&&&千克,我的身高约为&&&&&&&&&&&&厘米;(4)我国大约有&&&&&&&&&亿人口.&在上题中,第&&&&&&&&&&&题中的数字是准确的,第&&&&&&&&&题中的数字是与实际接近的。这种只是接近实际数字,但与实际数字还有差别的数被称为近似数。2.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准确数与近似数吗?请将你举的例子写在下面的空白处。3.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也就是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近似数时,有:&&&(精确到个位),(精确到&0.1&&&&&,或叫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或叫精确到&&&&&&&&&&位),(精确到&&&&&&,或叫精确到&&&&&&&&&&&位),(精确到&&&&&&,或叫精确到&&&&&&&&&&&&位)。……4.例6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8(精确到0.001);&&&&&&&&&&&&&(2)304.35(精确到个位);(3)1.804(精确到0.1);&&&&&&&&&&&&&&&&(4)1.804(精确到0.01);解:(1)&&&&&&&&&&&&&&&&&&&&&&&&(2)(3)&&&&&&&&&&&&&&&&&&&&&&&&&&&(4)思考:1.8,与1.80的精确度相同吗?在表示近似数时,能将小数点后的0随便去掉吗?从一个数的左边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三、学海苦无边P46练习用四舍五入法对它们取近似数,并写出各近似数数的有效数字(1)0.00356(精确到万分位);&&&&&(2)61.235(精确到个位);(3)1.8935(精确到0.001);&&&&&&&(4)0.0571(精确到0.1);四、金秋烂漫时:把你的收获写在这里:五、万里长征路1.按括号内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0356(精确到0.0001);&&&&&&&&&(2)566.1235(精确到个位);(3)3.8963(精确到0.1);&&&&&&&&&&&&(4)0.0571(精确到千分位);(5)0.2904(保留两个有效数字);&&&&&&(6)0.2904(保留3个有效数字);2.(1)0.3649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分别是&&&&&&&&&&&&;(2)2.36万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分别是&&&&&&&&&&&&;(3)5.7×105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第20课时:第一章&有理数复习(1)复习目标: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计算等有关知识;复习重点: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复习难点:对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理解;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一)&正负数&(二)&&有理数的分类:_____________统称整数,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统称分数,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统称有理数。(三)数轴&规定了&&&&&&&&&&、&&&&&&&&&&&、&&&&&&&&&&&&&的直线,叫数轴(四)、相反数的概念像2和-2、-5和5、2.5和-2.5这样,只有&&&&&&&&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一般地:若a为任一有理数,则a的相反数为-a相反数的相关性质:1、相反数的几何意义: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除0外)分别在原点O的两边,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五)、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的绝对值是&&&&&&&&.&任一个有理数a的绝对值用式子表示就是:(1)当a是正数(即a&0)时,∣a∣=&&&&&&&&;(2)当a是负数(即a&0)时,∣a∣=&&&&&&&&;(3)当a=0时,∣a∣=&&&&&&&&;二、学海苦无边1.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额大括号内:&1,-0.1,-789,25,0,-20,-3.14,-590,正整数集{&&&&&&&&&&&&&…};正有理数集{&&&&&&&&&&…};负有理数集{&&&&&&&&&&&&…};负整数集{&&&&&&&&&&&&&&…};自然数集{&&&&&&&&&&&&…};正分数集{&&&&&&&&&&&&&&…};负分数集{&&&&&&&&&&&&&&…};2.如图所示的图形为四位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3.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起来。&4,-|-2|, -4.5, 1, 0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 &B.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分数 C.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 D.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5.&-5的相反数是&&&&&;-(-8)的相反数是&&&&&;-&[+(-6)]=&&&&&&&0的相反数是&&&&&&;&a的相反数是&&&&&&&;&6.&&若a和b是互为相反数,则a+b=&&&&&&&。&&&7.如果-x=-6,那么x=______;-x=9,那么x=_____8.&|-8|=&&&&&&;&&&&-|-5|=&&&&&&&&;&&&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_______。9.如果,则,&10.有理数中,最大的负整数是&&&&,最小的正整数是&&&&,最大的非正数是&&&&。 四、金秋烂漫时:把你的收获写在这里:五、万里长征路:1.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A.负数B.正数 C.负数或零D.正数或零2.&&已知a、b都是有理数,且|a|=a,|b|=-b、,则ab是(&&&&&)A.负数;&&&&&&&B.正数;&&&&&&&&&&&C.负数或零;&&&&&&&&&&&&D.非负数3.,则;&,则4.如果,则的取值范围是(&&&)A.>O&&B.≥O&&&C.≤O D.<O.5.绝对值不大于11的整数有(&&&&)A.11个 B.12个 C.22个 D.23个第21课时:第一章&有理数复习(2)一.改变旧世界(五)、有理数的运算(1)有理数加法法则:(2)有理数减法法则:(3)有理数乘法法则:(4)有理数除法法则:(5)有理数的乘方:求      的积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乘方。即:an=aa…a(有n个a)从运算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从结果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1)(2)(3)(六)、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及有效数字(1)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叫做科学记数法.(2)对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称为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二、学海苦无边:1.&33=&&&&&&;()2=&&&&&&;-52=&&&&&;22的平方是&&&&&&;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B.&C.&&&D.&3.计算:(1)12-(-18)+(-7)-15&&&&&&&&&&&&(2)(3)(-1)10×2+(-2)3÷4&&&&&&&&&&&&&&&(4)(-10)4+[(-4)2-(3+32)×2]4.用科学记数数表示:=&&&&&&&&&&&&&&&&&;-1020=&&&&&&&&&&&&&&&&&&&&&&&。5.&120万用科学记数法应写成&&&&&&&&&&&&&&&&&&&&;2.4万的原数是&&&&&&&&&&&&&&&&。6.&近似数3.5万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7.近似数0.4062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8.&5.47×105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三、金秋烂漫时:把你的收获写在这里:四、万里长征路:1.&3.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是&&&&&&&&&&&&&&&&&,精确到千位是&&&&&&&&&&&&&&。2.用四舍五入法求30951的近似值(要求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结果是&&&&&&&&&&&&&&&&&&&&&&&。3.已知=3,=4,且,求的值。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那么&&&&&&&B.如果,那么&C.如果,那么&&&&&&D.如果,那么&&5.计算:(1)&&&(2)第一章&有理数检测试卷(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②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③一个整数不是正的,就是负的   ④一个分数不是正的,就是负的A.&1&&&&&&&&B.&2&&&&&C.&3&&&&&&D.&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②相反数大于本身的数是负数③数轴上原点两侧的数互为相反数  ④两个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B.(-7-2)×5=-9×5=-45C.&&&&&&&&&&&&&&&&&D.&4.&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g,(25±0.2)kg,(25±0.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A.&&&&0.8kg&&&&&&B&0.6kg&&&&&C&0.5kg&&&&&&&D&0.4kg&5.2008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座席数是91000个,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 &&B. &&C. &&&&&D.6.数轴上的两点A、B分别表示-6和-3,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是&&(&&)A.-6+(-3)&&&B.-6-(-3)&&&C.|-6+(-3)|&&D.|-3-(-6)|7.在数-5.745,-5.75,-5.738,-5.805,-5.794,-5.845这6个数中精确到十分位得-5.8的数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8.、、的大小关系为(&&&)A.<<;&B.<<;C.<<;&D.<<;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比大而比小的所有整数的和为&&&&&&&&&&&&&&&&&&。2.若0<a<1,则,,的大小关系是&&&&&&&&&&&&&&&&&&。3.多伦多与北京的时间差为&–12&小时(正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时间早的时数),如果北京时间是10月1日14:00,那么多伦多时间是&&&&&&&&&&&&&&&&&&&&&&。4.已知a=25,b=&-3,则a99+b100的末位数字是&&&&&&&&&&&&&&&&&&&&&&&。5.&的相反数是_______,的绝对值是_________。6.&若,则=_________三、计算题(每题7分,共14分)1、1&;&&&&&&&&&&&&&&&&&2、&&&;&&&&&&&四、解答题(共30分)1.(6分)一名足球守门员练习折返跑,从球门的位置出发,向前记作正数,返回记作负数,他的记录如下(单位:米):&&&&+5,-3,+10,-8,-6,+12,-10;&&&(1)守门员是否回到了原来的位置?&&&(2)守门员离开球门的位置最远是多少?&&&(3)守门员一共走了多少路程?2.(7分)已知a与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求的值;3.(7分)观察下列等式-1,,-,,-,……1)&填出第7,8,9三个数;&&&&&&&&&&,&&&&&&&&&&,&&&&&&&&&&;2)&第2010个数是什么?如果这一列数无限排列下去,与哪个数越来越接近?4.(10分)&&如果有理数a,b满足∣ab-2∣+(1-b)2=0,试求的值。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课时:2.1单项式&导学目标: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导学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导学难点: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列代数式(1)若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体积为&&&&&&&&;(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2.5倍,圆珠笔的单价是&&&&&&&&&元;(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行驶t小时所走的路程是_______千米;(4)&设n是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___.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二、知识新天地:&1.单项式:通过上述特征的描述,从而概括单项式的概念,:单项式:即由_________与______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补充:&&单独_________或___________也是单项式,如a,5。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1);&(2)abc;&(3)b2;&(4)-5ab2;&(5)y+x;&&(6)-xy2;&(7)-5。解:是单项式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中,请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分别是什么?&单项式a2h2πrabc-m数字因数字母因数小结:一个单项式中,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称为这个单项式的________一个单项式中,_____________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4.学生阅读课本55页,完成例1学海苦无边:1.课本p56:1,2。2.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①x+1;&&&&②;&&&&③πr2;&&&&④-a2b。答:&3.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①-7xy2的系数是7;(&&&)&&&&&&&&&②-x2y3与x3没有系数;(&&&)③-ab3c2的次数是0+8+2;(&&&)&&④-a3的系数是-1;(&&&)&&&⑤-32x2y3的次数是7;(&&&)&&&&&&&⑥πr2h的系数是。(&&&)金秋烂漫时:1.&单项式:2.&单项式系数和次数:3.通过例题及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圆周率π是常数;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万里长征路:&&&&1、&,x+1,&-2,,&0.72xy,各式中单项式的个数是(&&&&)&&&&A.&2个&&& &B.3个&&&&&&&C.4个&&&&&&&&D.5个2、单项式-x2yz2的系数、次数分别是(&&&&)A.&&0,2&&&&B.&0,&4&.&&C.&-1,5&&&&&D.1,4总结反思:第课时:2.1&多项式导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导学,使学生掌握整式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2.能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及其次数。导学重点: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导学难点:多项式的次数。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下列说法或书写是否正确: &&&①1x&&&&&&&&&②-1x&&&&&&&&&③a×3&&&&&&&&&④a÷2&&&&&&&&&⑤&⑥b的系数为1,次数为0&&&&&&&&&⑦ 的系数为2,次数为2&&&&2.列代数式:(1)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为a、b,则长方形的周长是&&&&&&&;(2)某班有男生x人,女生21人,则这个班共有学生&&&&&&人;(3)一个数比数x的2倍小3,则这个数为_________;(4)鸡兔同笼,鸡a只,兔b只,则共有头&&&&个,脚&&&&&&只。2.观察以上所得出的四个代数式与上节课所学单项式有何区别。(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二、知识新天地:1.多项式:学生阅读课本57页完成下列问题:上面这些代数式都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成的。像这样,_______________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___。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_______。例如,多项式有_____项,它们是______________。其中常数项是________。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是一个____次______项式。问题:(1)多项式的次数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吗?(2)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吗?2、自学例2、例3(教师指导)注: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统称整式。学海苦无边:1.课本59页1、2&(直接做在课本上)金秋烂漫时:1.你知道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了吗?2.&整式的概念: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统称整式。万里长征路:&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下列关于23的次数说法正确的是(&&&&&&)A.&&2次&&&&&&&B.&&3次&&&&&&&&C.&&0次&&&&&D.&无法确定3.-a2b-ab+1是&&&&次&&&&项式,其中三次项系数是&&&&&&,二次项为&&&&&&,常数项为&&&&&,写出所有的项&&&&&&&&&&&&&&&&&&&&&&&&&&&&。4.如果为四次单项式,则m=____;总结反思:第课时:2.2&同类项导学目标: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同类项。2.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导学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导学难点: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1)100×2+252×2=__________,(2)100×(-2)+252×(-2)=__________,(3)100t+252t=__________,思路点拨:根据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可得。2.请根据上面得到结论的方法探究下面各式的结果:(1)100t—252t=(&&&)t(2)3x2&+&2&x2&=&(&&&)&x2(3)3ab2&-&4&ab2&=&(&&&&&)&ab2&&&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二.知识新天地同类项的定义:1.观察:3x2&和&2&x2&;&3ab2&与&-4&ab2&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同类项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同类项。如3和-5是同类项学海苦无边: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地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3x与3mx是同类项。&&(&&&&&)&&&&&&&&&(2)2ab与-5ab是同类项。&&&&&(&&&&&)(3)3x2y与-yx2是同类项。&(&&&&&)&&&&&(4)5ab2与-2ab2c是同类项。&(&&&&&)(5)23与32是同类项。&&&&&(&&&&&)2、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A、与&&&&B、与&&&&C、与&&&&D、与3、在下列各组式子中,不是同类项的一组是(&&&&&&&&&&)A、&2&,-5&&&&&&&&&&&&&B、&&&-0.5xy2,&3x2y&&&&C、&-3t,200πt&&&&&&&D、&ab2,-b2&a4、已知xmy2与-5ynx3是同类项,则m=&&&&&&&,n=&&&&&&&。5、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1)3x-2y+1+3y-2x-5;&&&&&&(2)3x2y-2xy2+xy2-yx2;6、游戏:规则:一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后,指定一位同学回答它的两个同类项。要求出题同学尽可能使自己的题目与众不同。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写一个单项式同类项的经验,从而揭示同类项的本质特征,透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金秋烂漫时:&1.&同类项的概念:&&&&&&&&&&&&&&&&&&&&&&&&&&&&&&&&&&&&2.注意:①&两个相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②&两个无关:与系数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③&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④&两个项虽然所含字母相同,但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全相同就不是同类项。&&&&&&&&&&&&&&&&&&&&&&&&&&万里长征路:1、若和是同类项,则m=_________,n=___________。2、若把(s+t)、(s-t)分别看作一个整体,指出下面式子中的同类项。(1)(s+t)-(s-t)-(s+t)+(s-t);&&(2)2(s-t)+3(s-t)2-5(s-t)-8(s-t)2+(s-t)。3、观察下列一串单项式的特点:&,&,&,&,&,…(1)按此规律写出第6个单项式.(2)试猜想第n个单项式为多少?它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多少?总结反思:第课时:2.2合并同类项导学目标: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重点难点:正确合并同类项。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A.-2a与a2&&&&&&&B.2a2b与3ab2&&&&C.5ab2c与-b2ac&&&D.-ab2和4ab2c2、思考⑴&6个人+4个人=&&&&⑵&6只羊+4只羊=&&&&&&&⑶&6个人+4只羊=二.知识新天地1.思考:具备什么特点的多项式可以合并呢?2.因为多项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是数,所以我们也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例如,4x2+2x+7+3x-8x2-2&&&&&&&&(找出多项式中的同类项)=&&&&&&&&&&&&&&&&&&&&&&&&&&&&&&&&&&(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什么联系?&&&&归纳:(1)合并同类项法则:在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2)&若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则两项的和等于零,如-3ab2+3ab2=(-3+3)ab2=0·ab2=0。&&&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例1.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1)xy2-xy2;&&&&(2)-3x2y+2x2y+3xy2-2xy2;&&&&(3)4a2+3b2+2ab-4a2-4b2解:&&&&&&&例2.(1)求多项式2x2-5x+x2&+4x-3x2&-&2的值,其中x=。&&&&(2)求多项式3a+abc-c2-3a+c2的值,其中a=-,b=2,c=-3。&&解:(1)2x2-5x+x2+4x-3x2-2&(仔细观察,标出同类项)解:(2)3a+abc-3a&例3(学生自学)学海苦无边1.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1)2x2+3x2=5x4;&&(2)3x+2y=5xy;&&(3)7x2-3x2=4;&(4)9a2b-9ba2=0。&2.课本P66页,练习第1、2、3题.(&教师巡视,关注中下程度的学生,适时给予指导,学生独立练习,选择中等程度的学生上黑板演算)。&金秋烂漫时:&1.&什么叫合并同类项?2.怎样合并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什么?万里长征路:&&&&1.求多项式3x2+4x-2x2-x+x2-3x-1的值,其中x=-3。&2.求多项式a2b-6ab-3a2b+5ab+2a2b的值,其中a=0.1,b=0.01;总结反思:第课时:2.2&去括号导学目标: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导学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导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合并同类项:&(1)&&&(2)&(3)&&(4)二、知识新天地&&&1.&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①&&&&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②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100t+120(t-0.5)=100t+&&&&&&&&&&&=&&&&&&&&&&&&&&&&100t-120(t-0.5)=100t&&&&&&&&&&&&=&&&&&&&&&&&&&&&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120(t-0.5)=&&&&&&&&&&&&&&&&③&&&&-120(t-0.5)=&&&&&&&&&&&&&&④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归纳去括号的法则:&&&&&法则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法则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2.范例导学&&&&例4.化简下列各式:&&&&(1)8a+2b+(5a-b);&&&&&&&&&&(2)(5a-3b)-3(a2-2b);&&&&例5.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学海苦无边&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金秋烂漫时: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万里长征路:&1.下列各式化简正确的是(&&)。&&&&&&A.a-(2a-b+c)=-a-b+c&&&&&&&&B.(a+b)-(-b+c)=a+2b+c&&&&&&C.3a-[5b-(2c-a)]=2a-5b+2c&&D.a-(b+c)-d=a-b+c-d&2.下面去括号错误的是(&&).&&&&&&A.a2-(a-b+c)=a2-a+b-c&&&&&&&&B.5+a-2(3a-5)=5+a-6a+5&&&&&&C.3a-(3a2&-&2a)=3a-a2+a&&&&&D.a3-[(a2-(-b))=a3-a2-b&3.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总结反思:&&&&第课时:2.2整式的加减导学目标: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导学重点:正确进行整式的加减。导学难点: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多项式中具有什么特点的项可以合并,怎样合并?2.如何去括号,它的依据是什么?&&&&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二、知识新天地&例6.计算:(1)(2x-3y)+(5x+4y)&&&&&&&&&&(2)(8a-7b)-(4a-5b).&(&解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关注导学有困难的学生)。.例7.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y(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本,买圆珠笔2枝;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枝,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共花费多少钱?长宽高小纸盒&abc大纸盒&1.5a2b2c例8.做大小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厘米).&&&&(1)做这两个纸盒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2)做大纸盒比小纸盒多用料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小组导学,讨论解题方法.)(思路点拨:让学生自己归纳整式加减运算法则,发展归纳、表达能力.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例9.求x-2(x-y2)+(-x+y2)的值,其中x=-2,y=.&&&&(思路点拨:先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化简后,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去括号时,特别注意符号问题。)学海苦无边&1.课本P70页练习1、2、3题。金秋烂漫时: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①如果有括号,那么先算括号。②如果有同类项,则合并同类项。3.求多项式的值,一般先将多项式化简再代入求值,这样使计算简便。万里长征路:&1.如果a-b=,那么-3(b-a)的值是(&&&&&&&).&&&&&&A.-&&&&&&&&&&&&&&&&&&B.&&&&&&&&&&&&&&&C.&&&&&&&&&&&&&&&&D.&&&&2.一个多项式与x2-2x+1的和是3x-2,则这个多项式为(&&&&&&&).&&&&&&A.x2-5x+3&&&&&&&&&&&&&&B.-x2+x-1&&&&&&&&&&C.-x2+5x-3&&&&&&&&&&&D.x2-5x-13&&&&3.先化简再求值:&&&&&&4x2y-[6xy-3(4xy-2)-x2y]+1,其中x=2,y=-;总结反思:第课时: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复习(两课时)复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及其有关概念,准确确定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次数;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去括号规律,熟练地进行整式加减。重点难点:整式加减运算导学指导一、知识回顾1、______和______统称整式。&(1)单项式:由&&&&&&&与&&&&&&&&的乘积式子称为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单项式的系数:单式项里的&&&&&&&&&&&&&&&&&&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叫做单项式的次数&&(2)多项式:几个&&&&&&&&&&&&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2、同类项: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①所含的&&&&&&&&&相同;②相同&&&&&&&&&&&&&&&&&&&&&&&也相同合并同类项,就是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方法:把各项的&&&&&&&&相加,而&&&&&&&&&&&不变。3、去括号法则法则1:法则2: 去括号法则的依据实际是&&&&&&&&&&&&&&&&&&。4、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的运算法则:如遇到括号,则先&&&&&&&&&&,再&&&&&&&&&&&;5、本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整式(既单项式和多项式)中,分母一律不能含有字母。②π不是字母,而是一个数字,③多项式相加(减)时,必须用括号把多项式括起来,才能进行计算。④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前面的因数。二、学海苦无边1、在,中,单项式有:&&&&&&&&&&&&&&&&&&&&&&&&&&多项式有:&&&&&&&&&&&&&&&&&&&&&,整式有:&&&&&&&&&&&&&&&&&&&&&&&&&&.2、已知-7x2ym是7次单项式则m=&&&&&3、一种商品每件a元,按成本增加20%定出的价格是&&&&&&;后来因库存积压,又以原价的八五折出售,则现价是&&&&&元;每件还能盈利&&&&&元。4.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5.已知-5xmy3与4x3yn能合并,则mn&=&&&&&&&&&&。6、7-2xy-3x2y3+5x3y2z-9x4y3z2是&&&&次&&&项式,其中最高次项是&&&&&&,最高次项的系数是&&&&,常数项是&&&&&&&,是按字母&&&&作&&&&幂排列。8、已知x-y=5,xy=3,则3xy-7x+7y=&&&&&。9、已知A=3x+1,B=6x-3,则3A-B=&&&&&&&&。10.已知单项式3与-的和是单项式,那么=  ,n= &&11.化简3-2(-3)的结果是&&&&&&&&&&&&&&.12.计算:&&&&(1)3(xy2-x2y)-2(xy+xy2)+3x2y;&&&&(2)5a2-[a2+(5a2-2a)-2(a2-3a)];&&&&思路点拨:整式加减运算,有括号时,应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多种括号时,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再去大括号.解:(1)原式=&&&&&&&&&&&&&&&&&&&&&&&&&&(2)原式=13、求5ab-2[3ab-&(4ab2+ab)]&-5ab2的值,其中a=,b=-;14.电影院第1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多少个座位?第3排呢?用m表示第n排座位数,m是多少?当a=20,n=19时,计算m的值.&&15、某中学3名老师带18名学生,门票每张a元,有两种购买方式:第一种是老师每人a元,学生半价;第二种是不论老师学生一律七五折,请你帮他们算一下,按哪种方式购买门票比较省钱。&&金秋烂漫时:万里长征路:1.多项式2--4,它的项数为&&&&&&&&&&&,次数是&&&&&&&&;2.已知轮船在逆水中前进的速度是千米/时,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时,则这轮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是&&&&&&&&&&&&千米/时。3.计算:&&x-2(1-2x+x2)+3(-2+3x-x2)4.已知ab=3,a+b=4,求3ab-[2a&-&(2ab-2b)+3]的值。&&&5、已知:(x+2)2+|y+1|=0,求5xy2-2x2y-[3xy2-(4xy2-2x2y)]的值。&6.有这样一道题:“当时,求多项式的值.”有一位同学指出,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与是多余的,他的说法有道理吗?请加以说明。7、若(x2+ax-2y+7)―(bx2―2x+9&y-1)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求a、b的值。8.用式子表示十位上的数是a,个位上的数是b的两位数,再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交换位置,计算所得的数与原数的和,这个数能被11整除吗?&9.大客车上原有人,中途有一半人下车,又上车若干人,此时车上共有乘客人,请问中途上车的共有多少人?当时,中途上车的乘客有多少人?10.某学生由于看错了运算符号,把一个整式减去多项式误认为是加上这个多项式,结果得出的答案是,求原题的正确答案。总结反思:第二章&&整式加减检测试卷(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的平方与2的差”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_。2、单项式的系数是___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______。3、多项式是________次_________项式,常数项是___________。4、若和是同类项,则m=_________,n=___________。5、如果+=0,那么=____________。6、如果代数式的值是3,则代数式的值是___________。7、与多项式的和是的多项式是______________。8、飞机的无风飞行航速为千米/时,风速为20千米/时.则飞机顺风飞行4小时的行程是__________千米;飞机逆风飞行3小时的行程是__________千米。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9、在下列代数式:中,单项式有(&&&&)A.3个&&&&&&B.4个&&&&&&C.5个&&&&&D.6个10、下列各项式中,是二次三项式的是&&&(&&&&&&)A、&&&&B、&&&C、&&&D、11、下面计算正确的是(&&&&)A.3-=3&&&&&&&&&&&&&&&B.3+2=5C.3+=3&&&&&&&&&&&&&&&&D.-0.25+=012、化简的结果为(&&&&)A.&&&&&&B.&&&&&C.&&&&&&D.13、三个连续奇数的第一个是n,则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A、&&&&&&&&&B、&&&&&&&&&C、&&&&&&&&&&D、14.两个四次多项式的和的次数是(&&&&&)A.八次&&&&&&B.四次&&&&&&C.不低于四次&&&&&&D.不高于四次三、解答题15、化简下列各式。(每小题7分,共14分)(1)&&&(2)&;16、先化简,再求值.(每小题10分,共20分)(1),其中;(2);17、(10分)有这样一道题:“时,求多项式的值”,马小虎做题时把错抄成,王小真没抄错题,但他们做出的结果却都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说明理由.第课时&3.1.1从算式到方程导学目标: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重点难点: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根据条件列出式子①比a大5的数:&&&&&&&&&&&&&&&&&&&&&&;②b的一半与8的差:&&&&&&&&&&&&&&&&&&&;③的3倍减去5:&&&&&&&&&&&&&&&&&&&&;④a的3倍与b的2倍的商:&&&&&&&&&&&&&&&&&&;⑤汽车每小时行驶v千米,行驶t小时后的路程为&&&&&&&&&千米;⑥某建筑队一天完成一件工程的,天完成这件工程的&&&&&&&&&&&&&;⑦某商品原价为a元,打七五折后售价为&&&&&&&&&&&&元;⑧某商品每件x元,&买a件共要花&&&&&&&&元;⑨某商品原价为a元,降价20%后售价为&&&&&&&&&&&&元;⑩某商品原价为a元,升价20%后售价为&&&&&&&&&&&&元;二、知识新天地1.根据条件列出等式:①比a大5的数等于8:&&&&&&&&&&&&&&&&&&&;②b的一半与7的差为&:&&&&&&&&&&&&&&&;③的2倍比10大3:&&&&&&&&&;④比a的3倍小2的数等于a与b的和:&&&&&&&&&&&&&&&&&&&;⑤某数的30%比它的2倍少34:&&&&&&&&&&&;2.&&&例1&&&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为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cm,列方程得:&&&&&&&&&&&&&&&&&&&&。(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解: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列方程得:&&&&&&&&&&&&&&&&&&&&。(3)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设这个学校学生数为,则女生数为&&&&&&,男生数为&&&&&&&&&&&&&,依题意得方程:&&&&&&&&&&&&&&&&&&&&&&&&&&&&&&&&。学海苦无边1.课本82页练习2.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若干本,还找回4.4元。问:小明买了几本练习本?3.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长比宽多2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金秋烂漫时:上面的分析过程可以表示如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万里长征路:1.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1)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5%,比男生多5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2)A、B两地相距&200千米,一辆小车从A地开往B地,3小时后离B地还有20千米,求小卡车的平均速度。总结反思:第课时&&3.&1&.1一元一次方程导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学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重点难点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前面学过有关方程的一些知识,同学们能说出什么是方程吗?&答:&&&&&&&&&&&&&&&&&&&&&&&&&&&&叫做方程。2:&判断下列是不是方程,是打“√”,不是打“×”:①;(&)&&②3+4=7;(&)&&&&&&&③;(&)④;(&)&&&&⑤;(&)&⑥&;(&&)二、知识新天地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观察下面方程的特点(1)4=24;(2)0(3)0.52x-(1-0.52x)=80小结:象上面方程,它们都含有&&&&&&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即方程的一边或两边含有未知数)2.方程的解&&如何求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如方程=4中,=?方程中的呢?请用小学所学过的逆运算尝试解决上面的问题。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例&&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的解。&&&&&解:当x=2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填=或≠)&&∴x=2&&&&方程的解(填是或不是)&&&&&&&当x=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填=或≠)∴x=3&&&&方程的解(填是或不是)学海苦无边&1.判断下列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打“√”,不是打“×”:①=4;(&&)&&&&&&&&&&&&②&;(&&)③;&(&&)&&&④;&&&(&&&)⑤;&(&&)&&&&&&⑥3+4=7;(&&)2.检验3和-1是否为方程的解。3.x=1是下列方程(&&&)的解:(A),&&&&&(&B),(C)),&(&D)4、已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金秋烂漫时:1.这节课我们导学了什么内容?2.什么是方程的解?如何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万里长征路:1.检验2和是否为方程的解。2.老师要求把一篇有2000字的文章输入电脑,小明输入了700字,剩下的让小华输入,小华平均每分钟能输入50个字,问:小华要多少分钟才能完成?(请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尝试求出方程的解)总结反思:第课时&3.1.2等式的性质导学目标: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重点难点:运用等式两条性质解方程;&&&&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什么是等式?&&&&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例如:m+n=n+m,x+2x=3x,3×3+1=5×2,3x+1=5y这样的式子,都是等式;&2.方程是__________的等式,为了讨论解方程,我们先来研究等式有什么性质?&&&&二、知识新天地&&&&1.探索等式性质.&&&&(1)观察课本82页图3.1-2,由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从左往右看,发现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上同样的量,天平还_________;&&&&&从右往左看,是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减去同样的量,结果天平还是___________;&&&&&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等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________;&&&&&&&怎样用式子的形式表示这个性质?&&&&&&注:&运用性质1时,应注意等号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才能保持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否则就会破坏相等关系;&&&&(2)观察课本图3.1-3,由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可以发现,如果把平衡的天平两边的量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量,天平还________;&&&&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_________;&&&&&&怎样用式子的形式表示这个性质?&&&&&注:运用性质2时,应注意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才能保持所得结果仍是等式,但不能除以0,因为0不能作除数。&&&&2.等式的性质的应用&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2)-5x=20;&(3)-x-5=4.&&解:(1)根据等式性质____,两边同______,得:&&&&(2)分析:-5x=20中-5x表示-5乘x,其中-5是这个式子-5x的系数,式子x的系数为1,-x的系数为-1,如何把方程-5x=20转化为x=a形式呢?即把-5x的系数变为1,应把方程两边同除以______.解:根据等式性质____,两边都除以____,得&&&&于是x=_____&&&&(3)分析:方程-x-5=4的左边的-5要去掉,同时还要把-x的系数化为1,如何去掉-5呢?根据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______,所以应把方程两边都加上____&。&&&&解:根据等式性质______,两边都加上_____,得&&&&-x-5+5=4+5&&&&化简,得-x=9&&&&再根据等式性质____,两边同除以-(即乘以-3),得&&&&-x·(-3)=9×(-3)&&&&于是&x=_____&&&&&&请同学们自己代入原方程检验;学海苦无边:&1.课本第84页练习;金秋烂漫时&:&1.根据等式的两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必须等式两边同时进行,即:同时加或减,同时乘或除,不能漏掉一边;&&&&2.等式变形时,两边加、减、乘、除的数或式必须相同.3.利用性质2进行等式变形时,须注意除以的同一个数不能是0;万里长征路1.回答下列问题:&&&&(1)从a+b=b+c,能否得到a=c,为什么?&&&&(2)从a-b=c-b,能否得到a=c,为什么?(3)从ab=bc能否得到a=c,为什么?(4)从=,能否得到a=c,为什么?(5)从xy=1,能否得到x=,为什么?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1)-3x=15;&&&&&&&&&&&&&&&&&&(2)x-1=5;总结反思:第课时&3.2&解一元一次方程(1)──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导学目标: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导学重点: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导学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导学指导&&&&&一、改变旧世界:1.等式性质&1:2:&&&&2.解方程:(1)x-9=8;&&&&&&&&&&&&&&&&(2)&&&3x+1=4;&&&&二、&&知识新天地:&&&&1.问题1: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___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______(即____)台;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为: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列方程:_____________&&&&如何解这个方程呢?&&&&&&&&根据分配律,x+2x+4x=(______)x=7x;&&&&这样就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为一项,合并时要注意x的系数是1,不是0;&&&&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x+2x+4x=140&&&&&&&↓合并同类项&&&&&&7x=140&&&&&&&&↓系数化为1&&&&&&x=20由上可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上面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2.自己试着完成例1&&&解方程&&&;学海苦无边1.课本第89页练习;2.某班学生共60人,外出参加种树活动,根据任务的不同,要分成三个小组且使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求各小组人数.&&&&思路:这里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就是说把总数60人分成___份,甲组人数占___份,乙组人数占___份,丙组人数占___份,如果知道每一份是多少,那么甲、乙、丙各组人数都可以求得,所以本题应设每一份为x人.&&&关键:本题中相等关系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设每一份为x人,则甲组人数为__人,乙组人数为___人,丙组为___人,列方程:&&&&_______________&&&&合并,得________&&&&系数化为1,得x=___&&&&所以2x=____,3x=_____,5x=______&&&&答:甲组_____人,乙组___人,丙组______人.请同学们检验一下,答案是否合理,即这三组人数的比是否是2:3:5,且这三组人数之和是否等于60;&&&金秋烂漫时:&&&&&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中,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本节课的两个问题的相等关系都是:“各部分量的和=总量”;这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合并就是把类型相同的项系数相加合并为一项,也就是逆用乘法分配律,合并时,注意x或-x的系数分别是1,-1,而不是0;万里长征路&1.足球的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3:5,一个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解:设每份为_____个,则黑色皮块有_____个,白色皮块有_______个&&&&列方程&&_________&&&&合并,得_________&&&&系数化为1,得&x=_____&&&&黑色皮块为___×___=____(个),白色皮块有____×___=____(个)2.某学生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多2页,第二天读了全书的少1页,还剩23页没读,问全书共有多少页?(设未知数,列方程,不求解)&&&&解:设全书共有____页,那么第一天读了(&&&)页,第二天读了(&&&&&&&&)页.&&&&本问题的相等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书页数;&&&&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反思:第课时&3.2&解一元一次方程(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导学目标: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导学重点:运用方程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淑敏非洲三万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