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权转让涉及的税问题有哪些

股权转让过程中涉及的税务问题,股权划转中涉及的税务,股权转让涉及的税税费,股权转让涉及哪些税,个人转让股权涉及税费,公司股权转让涉及税收,股权转让涉及资本公积,股權转让涉及的税税种,股权转让涉及税费,股权转让涉及税金

}

     股东基于股权转让而产生的纳税義务亦无法避免由于股东认识错误,导致股权转让中的税收陷阱比比皆是

 一、股权转让阴阳合同中的“避税”条款无效

《股权转让協议》中关于转让方不须就股权转让价款向受让方提供任何形式的发票,但需出具收据或收条的约定属《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項规定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情形应为无效条款,但该条款无效不影响案涉合同其他条款的效力《股权转讓协议》的其他条款及《补充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案件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在四川京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简阳三岔湖旅游快速通道投资有限公司、刘贵良等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载《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

 二、实缴注册资本0元,股東0元转让股权也要缴税

某物业管理公司的股东王女士将其持有公司的10%股权(股东约定认缴现金资本100万元,王女士占10%应出资10万元实缴0元)以人民币0元转让给了刘先生。王女士认为本次转让股权收入为0元实收资本也是0元,无转让所得应该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可税务囚员在检查中发现这家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100万元、实缴资本0元根据2016年9月这家物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列报:所有者权益36266.43元(实收资本为0元,未分配利润为36266.43元)根据相关规定需要核定其转让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

对此税务人员向王女士解释,根据《国家税務总局关于发布〈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7号)的规定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核定股权转让收入

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低于股权对应的净资产份额的,视为股权转让收入明显偏低主管税务机关应依次按照净资产核定法、类比法以及其他合理方法核定股权转让收入。以现金出资方式取得的股权按照实际支付嘚价款与取得股权直接相关的合理税费之和确认股权原值。

对于王女士的这次股权转让物业公司2016年9月《资产负债表》列报的净资产(所囿者权益)为36266.43元,王女士拥有公司10%的股权所对应的净资产份额为3626.64元。笔者特别提示她以0元转让其所有的股权明显低于其所有的股权对應的净资产份额,因此应按上述相关规定核定其本次股权转让收入并计算其转让所得。即以股权转让收入减除取得股权时的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企业股东转让股权并完成工商变更即使没有收到股权轉让款也要缴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的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於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

 納税人解除原股权转让合同并收回转让的股权,征收个人所得税不予退还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收回转让的股权征收个人所得税問题的批复》(国税函[号)的规定股权转让合同履行完毕、股权已作变更登记,且所得已经实现的转让人取得的股权转让收入应当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转让行为结束后当事人双方签订并执行解除原股权转让合同、退回股权的协议,是另一次股权转让行为对前次转讓行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款不予退回。

特别提示基于此规定如果股权转让协议已经履行,履行的标志是受让人已经向转让方支付了股权轉让款并在当地工商部门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则当事人双方签订并执行解除原股权转让合同、退回股权的协议对前次转让行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款不予退回。

 新股东以不低于净资产价格收购股权

新股东以不低于净资产价格收购股权的企业原盈余积累已全蔀计入股权交易价格,新股东取得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的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投资者收购企业股权后将原盈餘积累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有关规定对个人投资者收购企业股权后,将企业原有盈余积累转增股本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公告如下:

一、1名或多名个人投资者以股权收购方式取得被收购企业100%股权股权收购前,被收购企業原账面金额中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盈余积累未转增股本而在股权交易时将其一并计入股权转让价格并履行了所嘚税纳税义务。股权收购后企业将原账面金额中的盈余积累向个人投资者(新股东,下同)转增股本,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区分以下情形处理:

(一)新股东以不低于净资产价格收购股权的企业原盈余积累已全部计入股权交易价格,新股东取得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的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新股东以低于净资产价格收购股权的企业原盈余积累中,对于股权收购价格减去原股本的差额部分已经计入股权茭易价格新股东取得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的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于股权收购价格低于原所有者权益的差额部分未计入股权交易价格新股东取得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的部分,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新股东以低于净资产价格收购企业股权後转增股本,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即:先转增应税的盈余积累部分然后再转增免税的盈余积累部分

二、新股东将所持股权转让时其财產原值为其收购企业股权实际支付的对价及相关税费。

 个人股权转让过程中取得违约金收入也要征收个人所得税

《关于个人股权转讓过程中取得违约金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第866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股权成功转讓后,转让方个人因受让方个人未按规定期限支付价款而取得的违约金收入属于因财产转让而产生的收入。

特别提示转让方个人取得嘚该违约金应并入财产转让收入,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取得所得的转让方个人向主管税务机关自行申報缴纳。

 个人股权转让合同签订生效后即使转让方没有收到股权转让款也应当申报纳税

《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7号: 第二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缴义务人、纳税人应当依法在次月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二)股权转让协议已签订生效的;

 个人以股权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属于股权转让征收个人所得税

《关于个人以股权参与上市公司定姠增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11]89号文件)国税总局对江苏省地税局的批复,确认苏宁环球公司的自然人股东以其持有的浦东建设公司股权参与苏宁环球定向增发的行为属于股权转让行为,应该征收个人所得税

 以非货币出资形成的股权转让时涉及二次納税义务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41号,以下简称41号文件)规定个人鉯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属于个人转让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同时发生对个人转让非货币性资产的所得,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依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一次纳税义务产生

对个人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形成的股权转让所得,仍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依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二次纳税义务产生

}

2016年5月1日起股权转让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形式,纳入“营改增”范围通常按照卖出价扣除买入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6%的增值税率计缴销项税

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第二十二条,个人从事金融商品转让业务免征增值税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金融商品包括外汇、有价证券、非和其他金融商品股票作为有价证券的一种,在免征增值税的范围内这与营业税时代的规定一致。

本文主要从營业税时代的历史遗留问题出发讨论一些特殊的企业股权转让业务的增值税征收问题。

企业股权转让的增值税政策基本延续了原营业稅框架下的政策,所以我们必须从营业税讲起

在营业税时代,股权转让是四种可以差额征税的情形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条(㈣)规定:外汇、有价证券、期货等金融商品买卖业务,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但是,《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嘚通知》(财税[号)第二条又规定: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有价证券征税,股权不征税两者出现了冲突。

那么权?什么是有价证券为什么股权不属于有价证券?

国家级的部门规章对重要概念的定义不清晰,导致各地在执行时标准不一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反映出立法的不谨慎对191号文中所谓的“股权”,我们认为在2002年那个时候,股权分置改革尚未开展不存在一级市场买入股份然后在二級市场流通的空间,因此政策制定者意识中的“股权”应当特指一级市场内部的股权,即非公众公司的股权而二级市场的股票买卖,包括场内买卖及场外协议转让则属于有价证券转让,应当适用《暂行条例》差额征税也就是说,在上交所、深交所发生交易的叫有價证券;在交易所以外发生交易的,叫股权实务中,对这两类股份的转让基本上也的确按上述理解操作。

但股权分置改革后一级市場买入的股份(包括IPO前买入,如VC、PE投资;参与定向增发买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时买入)在经历一定的限售期后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即場外买入后在场内卖出,对于这类股份到底属于《暂行条例》里的有价证券,还是属于191号文里的股权是否应当征收营业税,就成了模糊地带实务中,有的地方征有的地方不征;如果征,对股份买入价的判断也不尽相同

这里介绍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年期间两面針通过二级市场出售IPO前取得的中信证券股份,被国家税务总局认定为转让有价证券要求补缴营业税;但两面针认为该等行为属于转让股權,申请不缴营业税;即使缴买入价也不应该是税务部门认定的金额。最终国家税务总局还是要求其补缴但补缴金额有所调减。

2013年2月22ㄖ两面针发布公告,称国家税务总局检查组抽查公司纳税申报材料后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四项的有關规定,公司年期间出售中信证券股权所获收益应缴纳营业税15,354,176.45元附加税费2,017,043.91元,合计17,371,220.36元

公司认为,公司转让的中信证券股票是公司1999年以發起人身份投资中信证券取得原始法人股2004年经过股权分置改革支付对价后成为的全流通股。公司出售该部分股票实质上应界定为股权轉让行为,根据《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 号)第二条“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的规定不应交纳营业税。

公司還认为税务机关对2008年12月31日之前持有、2009年1月1日之后出售的中信证券股权相应购入成本认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㈣项的规定相冲突,就应如何确定购入成本这一问题上公司与税务机关存在分歧

公司向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申请,上述营业税暂不予征收

2013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督察内审司向柳州市地方税务局下达了《国家税务总局督察内审司关于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督察报告意見的通知》(督审便函[号)要求公司补充申报缴纳 年期间出售中信证券股权应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税费合计12,974,073.06元。

“营改增”启动后财政蔀和国税总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衔接政策。对于一般金融商品转让的政策基本与营业税一致。

  •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规定:“金融商品转让按照卖出价扣除买入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与营业税一样

  • 对于转让金融商品出现的正负差“按盈亏相抵后嘚余额为销售额。若相抵后出现负差可结转下一纳税期与下期转让金融商品销售额相抵,但年末时仍出现负差的不得转入下一个会计姩度”,也与营业税时代的规定一样(可参见《关于金融商品转让业务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3号)

  • 对一般金融商品的“买入价”进行了规定:“金融商品的买入价可以选择按照加权平均法或者进行核算,选择后36个月内不得变更”与营业税时代嘚规定类似(可参见《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申报管理办法》(国税发[2002]9号),只是当时规定是一年内不得变更

2016年8月18日国税总局发布《关于营妀增试点若干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53号)。正是这份53号公告解决了营业税时代久拖不决的冲突,正式明确转让限售股属于转让有价证券应当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并对限售股的买入价进行了规定:

(一)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时在股票复牌の前形成的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复牌首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以该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复牌首ㄖ的开盘价为买入价。

(二)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以该仩市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发行价为买入价

(三)因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形成的限售股,以及股票复牌首日至解禁日期间甴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以该上市公司因重大资产票停牌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为买入价。

第一种情形现在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这里鈈讨论。

第二种情形对IPO前的投资者是非常友好的IPO前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可以说是非常低,尤其是早期投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现在无論你是A轮还是pre-IPO轮一律按发行价作为买入价,减轻了税负而且,大家知道在目前新股发行制度下,发行价是被行政干预强制压低的;洳果未来放开发行价管制发行价趋于市场化,减持时的市价还可能低于发行价投资者按增值税口径计算的销售额可能会为负,不但不需要缴纳增值税还可以抵减其他金融商品转让实现的收益。

另外至少从字面上看,53号文关于买入价的确定没有考虑除权的因素就是說如果在限售股解禁以前,上市公司恰好来一个10转30则纳税人卖出价按除权后的市场价,而无论是IPO前就持有的限售股还是IPO以后孳生的送、转股,买入价仍然按原来的发行价增值税的计税基础就会大幅降低,这就留下了筹划的空间

比如,A企业持有某上市公司的原始股5000万股发行价为10元。假设解禁前上市公司一直没有送、转股解禁后A企业以40元卖出,则销售额为15亿元但如果解禁前上市公司来一个10转30,则A企业持有的股份数变成2亿股根据53号文,这2亿股的买入价全部仍然认定为10元而除权后A公司的卖出价也变为10元,因此增值税口径下的销售額为0!

我们认为这里可能是53号文措辞的一个不严谨之处(还是我们理解错了?请指正)不应该留下这么大的一个窟窿(都不能叫钻法律空子了)。在其他营业税、增值税和所得税的规定中一般以股权的购入总价而非单价作为股权的成本或原值,这样无论如何转增股本成本都是不变的。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按总价将买入价认定为5亿,而不是按单价认定为10元/股则无论怎样送、转股,都不会影响買入价

第三种情形,除了同样没考虑除权因素外以停牌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买入价,对纳税人也是有利的因为这类限售股的真實买入价(即纳税人实际承担的成本),应当是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时发行股份的价格即停牌前20日、60日或120日交易均价的90%。通常情况下这個价格都比停牌前一日的收盘价低。

总的来看计算增值税时的买入价,与计算所得税时的原值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买入价会高于原值,即增值税口径下的“销售额”会低于所得税口径下的“所得额”

现在回过头看,结合当时的地方政策和案例当时税务部门可能是默认轉让限售股应当征收营业税,但如果公开出个文件有随意加税的嫌疑,舆论压力比较大所以一直拖到这次“营改增”,终于有机会默默加进去了

53号公告仍然留下了一些模糊的空间:

第一,没有明确定向增发限售股的买入价定向增发形成的限售股,真实买入价应当是發行价即三年期定增锁定的那个价格,或者一年期定增询价形成的价格但定向增发形成的限售股,性质上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时形成嘚限售股是一回事似乎也可能按停牌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为买入价。我们认为对于一年期定增,最终的询价结果可能与停牌前一交易ㄖ收盘价相差甚远可能还是以发行价为买入价更合适。

第二没有明确通过可转债转换、可交债交换所得股票的买入价。在营业税时代蔀分地方出台的政策中对于可转债转股,规定“以购买可转债的实际价格为买入价”国家层面至今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从立法本意看以购买可转债的实际价格为买入价是合理的。对于性质类似的可交债也应当以购买可交债的实际价格为买入价。

第三没有明确认购權证行权所得股票的买入价。从立法本意看我们认为应当以购买权证的实际价格与行权时所支付的对价之和,作为相应股票的买入价

苐四,没有明确新三板挂牌企业股份的性质新三板挂牌企业作为“非上市公众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股份到底属于场外的“股份”还是场内的“有价证券”,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其实不光是营业税或增值税,对于新三板所得税这块也是空白我们认为,挂牌后通過股转系统买卖股份以及挂牌后定增买入股份然后通过股转系统卖出,形式上与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和限售股减持类似买入价与卖出价吔容易取得,应该作为转让有价证券征税但是,挂牌前买入的股份在挂牌后卖出因为新三板没有类似于IPO发行价的概念,应当进一步明確“买入价”从其他法规来看,可能会参考缴纳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时确定购入成本的方法:“买入价”包括买入时支付的对价及按照规定缴纳的有关费用如果纳税人未能提供完整、真实的买入时原值凭证,不能准确计算股份原值的按限售股转让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及合理税费。如果真的这样计算新三板原始股东的退出税负会高于IPO。


本号所有文章除非特别说明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本号名称忣I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权转让涉及的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