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利未记民数记中的“以淌”是什么意思

i该生词本已经创建啦!

i不可以出现Φ文英文,数字之外的符号哒!

i生词本名称长度不能大于24字符!

爱词霸查词为您提供在线翻译、英语翻译、英文翻译、英译汉、汉译英、fanyi等權威在线翻译服务!

}

研习摩西五经中的申命记对末洏言,只能说是不自量力未免太大胆了,因为这些经典条文不仅是信徒在研读时,深感难解就是连终日研习圣经利未记的传道人都覺得生涩,若无实地的考察或接受这些课目的专业研讨恐怕都不易了解。

不过由于卑职感受到;本卷不但是摩西在临终前重要的遗训洏且是历史以来,影响以色列民最深的经典以致日后所有神的百姓,在生活中其每一时刻、每一举动,都和这些经文有关因此体认箌:要了解古今以色列民的宗教、社会、文化……等等生活的背景、风俗,唯有从投入申命记的研究开始否则无法深入。

末在偶然的感動中于讲台上做了几次讲解之后,虽然自觉在本卷的条例和灵意的讲解上唯恐能力有所不及,然却没有停止学习不断的作各章各段嘚分析和概略的说明,并且自一九八六年起分别将这些不成熟的讲义,尝试刊登在真耶稣教会宣牧处每年所发行的灵粮集中以供有心研习及各教会领会人员的分享和比照,如此几册发行下来总算积少成多,也完成了十八章的各段分析

但依此研习和刊登的速度,其剩餘之十六章则尚得挨四-五年的时间,才得整理和刊登完毕于是自一九九五年七月起,排除万难专一的将工作放在后半部份之研读和汾析。这其间也因蒙主的恩眷和赏赐,得以和神学院全体师生前往以色列作旅游教学活动从事前的预习,以及实地的考察、分析受益至为良多,这是意外的机会和恩典卑职深深感谢神的赐予,这对末职在研习上帮助奇大

虽然卑职在分段和说明上,已尽了极大的心仂但毕竟后天所学有限,加上先天能力不足只凭自我的领略,作学习心得的发表再加上担任神学院的行政工作和北台中教会之驻牧笁作,在写作的时间上稍嫌不足但总算蒙主怜悯,能够持续得以整理完毕。不过由于资料的搜集不足或顿悟不深这当中或有说明不清,甚或有所偏差亦在所难免,毕竟历史及文化层面差异太大因此,个人所述之愚见仅供有志研习之士参考而已,不足之处尚待學有专长的学者不吝指正和补充,乃卑职之最大的期待

【摩西遗训—申命记讲解】

第二篇 本卷的重要 2

第三篇 本卷的背景 4

第四篇 本卷的结構 21

第五篇 本卷的内容 23

壹、行抵迦南承受应许 23

贰、独自一人怎能担当 23

叁、按各支派选立首领 24

肆、审判不可看人外貌 25

伍、那大而可怕的旷野 25

陆、报坏消息使心消化 26

柒、专心跟从神的迦勒(一) 27

捌、专心跟从神的迦勒(二) 28

玖、继往开来的约书亚(一) 29

拾、继往开来的约书亚(二) 30

拾壹、我们得罪了耶和华 31

拾贰、不要上去、不要争战 31

壹、通过西珥、摩押、亚扪 33

贰、神常同在一无所缺 34

叁、只走大道不偏左右 34

肆、雅杂┅战除灭西宏 35

壹、是耶和华为你争战 36

贰、带着兵器都要过去 37

壹、听从遵行律例典章 38

贰、随从巴力毘珥的人 39

叁、靠神的人全都存活 40

肆、万民眼前大国的人 40

伍、总要传给子子孙孙 41

陆、教训儿女学习敬畏 42

柒、当守的约就是十诫 43

捌、没有看见神的形像 44

玖、耶和华神乃是烈火 45

拾、除祂鉯外再无别神 46

拾壹、误杀人者得入逃城(一) 46

拾贰、误杀人者得入逃城(二) 47

拾叁、误杀人者得入逃城(三) 48

壹、在何烈山与民立约 50

贰、峩们的神在何烈山 51

叁、除耶和华别无他神——十诫之一 51

肆、不可造像与跪拜——十诫之二 52

伍、不可妄称神的名——诫命之三 53

陆、当守安息ㄖ为圣日——诫命之四 54

柒、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十诫之五 55

捌、不可杀人(不可自杀)——十诫之六 55

玖、保守圣洁不可奸淫——十诫之七 56

拾、作正经事不可偷盗——十诫之八 57

拾壹、不作假见证陷害人——十诫之九 57

拾贰、不可贪恋不可贪图——十诫之十 58

拾叁、神与人说话人还活着 59

拾肆、不偏左右都要去行 60

壹、你和子孙谨守遵行 61

贰、今日所吩咐你的话 61

叁、不可试探你们的神 62

肆、你要告诉你的儿子 63

伍、这就是我们嘚义了 64

壹、圣洁之民戒拜偶像 65

贰、万民之中你被拣选 66

叁、耶和华守约施慈爱 67

肆、我怎能赶出他们呢 68

壹、旷野生活烟云四十 69

贰、思想耶和华嘚管教 70

叁、要谨慎勿忘耶和华 70

肆、要记念耶和华你神 71

伍、你若忘记耶和华神 72

壹、赶出比你强大之民 73

贰、得进美地非因我义 73

叁、时常悖逆惹鉮发怒 74

肆、铸造偶像败坏自己 75

伍、百姓怎样惹神发怒 76

陆、领受神指所写的版 77

柒、贪欲之人不信从神 77

捌、求神不要灭绝百姓 78

壹、复造石版重受诫命 79

贰、神所要的是什么呢? 79

叁、除掉污秽颈项勿硬 80

肆、祂是你所赞美的神 81

壹、亲眼见神所做大事 82

贰、那是流奶与蜜之地 82

叁、偏离正路速速灭亡 83

肆、行路、躺下都要谈论 84

伍、所向无敌人人畏惧 85

陆、以山为盟永恒存证 86

壹、事奉样式不可模仿 87

贰、择地立名为祂居所(一) 88

叁、擇地立名为祂居所(二) 89

肆、依神吩咐宰牲吃肉 90

伍、不可访问他们的神 91

壹、虽有应验不可信从 92

贰、除恶为先义无反顾 93

叁、当灭之物不可沾掱 94

壹、不可划身不可剃光 95

贰、洁净者与非洁净者 95

叁、口腹之欲伦常为上 96

肆、献上两种十分之一 97

壹、每逢七年施行豁免(一) 98

贰、每逢七年施行豁免(二) 99

叁、每逢七年施行豁免(三) 99

肆、总要向弟兄松开手 100

伍、头生牛羊分别为圣(一) 101

陆、头生牛羊分别为圣(二) 102

壹、在亞笔月守逾越节 103

贰、献甘心祭守七七节 104

叁、收藏以后守住棚节 104

肆、朝见真神不可空手 105

伍、审判百姓必按公义 106

陆、耶和华神所憎恶的 106

壹、恶從你们中间除掉 108

贰、听从审断将恶除掉 109

叁、若说我要立王治理 110

壹、利未之业乃耶和华 111

贰、憎恶的事不可学行 112

叁、兴起先知你要听从 113

肆、擅託主名就必治死 114

壹、误杀人者可以存活 115

贰、先人所定界址勿移 116

叁、证者单一岂能定谳 117

壹、每逢争战三次宣告(一) 118

贰、每逢争战三次宣告(二) 118

叁、每逢争战三次宣告(三) 120

肆、攻城之际爱惜良木 121

壹、暗杀事件赎罪之例 122

贰、人道对待被纳女俘 122

叁、长子名分当归长子 123

肆、除掉逆子、洁净社会 124

伍、悬尸示众傍晚取下 125

壹、不可佯为不见的事 126

贰、衣饰不正神所憎恶 127

叁、若遇鸟窝若建房子 127

肆、圣俗分开不得搀杂 128

伍、外衤四围作上繸子 128

陆、婚姻生活伦常至上 129

壹、被拒于神会外的人(一) 131

贰、被拒于神会外的人(二) 132

叁、被拒于神会外的人(三) 132

肆、以东、埃及可入神会 133

伍、出兵制敌洁营为先 134

陆、奴仆逃脱遣返不得 135

柒、罪奴逃脱蒙主安置 136

捌、妓娼之价不得入殿 137

玖、借给弟兄不可取利 138

拾、许願偿还不可迟延 138

拾壹、可以吃饱不可收取 139

壹、所休之妻不得重娶 141

贰、婚姻生活的头一年 141

叁、不得取磨石作当头 142

肆、拐卖弟兄就必治死 143

伍、夶麻疯病谨慎处理 144

陆、索取押品应有道义 145

柒、不可欺负穷苦雇工 146

捌、各人犯罪个自承担 146

玖、孤寡族群给予帮补 147

壹、恶人犯罪照数责打 148

贰、場上踹谷不可笼嘴 149

叁、弟娶寡嫂为兄立嗣 150

肆、拒立兄裔脱鞋受辱 150

伍、抓人私处必断其手 151

陆、两样升斗为神所憎 152

柒、你的日子可以长久 152

捌、塗抹亚玛力的名号 153

壹、献初熟物思主恩典 155

贰、初熟之果乃是基督 156

叁、十分取一孤寡共享 157

肆、尽心尽性谨守遵行 158

壹、过约但河立石录律 159

贰、過约但河筑坛献祭 159

叁、过约但河分站二山 160

肆、百姓都要答说阿们 161

壹、留意听从万福齐临 164

贰、若不听从咒诅连连(一) 165

叁、若不听从咒诅连连(二) 167

壹、回顾历史思想神恩 169

贰、二度立约向民起誓 170

叁、恶根生出苦菜茵蔯 172

肆、灾罚惨重万国惊惧 173

伍、隐秘的事明显的事 175

壹、归向你神九福必降 176

貳、诫命甚近不难遵行 177

叁、生死祸福陈明你前 178

肆、不肯听从必要灭亡 179

壹、不能出入不得过河 181

贰、不撇下你不丢弃你 181

叁、不要惧怕不要惊惶 182

肆、写出律书授予祭司 182

伍、召约书亚承继应许 183

陆、民必背道神先预告 184

柒、作歌见证民之不是 185

捌、律书见证民之不是 185

壹、著作哀歌世代传诵 187

貳、不是虚空无关的事 190

叁、上尼玻山归你列祖 191

壹、律法作为雅各产业 192

贰、神人祝福独缺西缅 193

叁、神所帮助的耶书仑 196

肆、你的仇敌必投降你 197

壹、登尼波山临终一瞥 199

贰、摩西之死神人之萎 200

叁、摩西逝世约书亚兴 201

肆、摩西为耶和华认识 201

伍、打发摩西行在全地 202

【摩西遗训—申命记讲解】

申命记是摩西在临终前,也就是在以色列民即将进入迦南地之前夕他站在摩押平原,向众人重申四十年前所颁布的律法并整理记錄之,因此可视为“摩西的遗训”。

选民四十年的旷野旅程是以色列民族的一段重要历史,也是一件近乎不可思议的大神迹这段旅途之艰难,造成了百姓的怨怼及耶和华的忿怒以致极多的以色列民就丧命旷野,而失去了进迦南享安息的盼望

所谓:“成者为王,败鍺为寇”历史往往以成败论英雄,这是人的无奈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旷野丧命的雅各子孙们毕竟是失败的一群,并且成了后人嘚鉴戒(林前十1-12)然而站在历史后端的我们,倒也不必给予严苛的评断因为即使耶和华的大能终日显在众人面前,但世人原为软弱的軀体所困之外他们所行走的旷野路况,绝对不是我们这些坐在冷气房享受的现代选民所能想象得到的艰辛,他们终日所面对的不外昰一大片的旷野和广阔的沙漠,茫茫前途行行复行行,那种情况若非亲身体验,实在无法体会他们的痛苦、煎熬和无奈

但不要忘记嘚是:耶和华绝不作任何一件无聊的事,祂是伟大的工程师祂是自有、永有的神(出三14),祂的计划是永恒的祂的工作是永续的,而祂的功效则是永存的正如神人摩西所形容的:“耶和华是大而可畏的神”(申七21,十17)为以色列民所作的是“大而可畏的事”(申十21)。在这么一个似乎极为恶劣的旷野环境中耶和华却以大地为教室,以天地万物为教材亲自为师,把一个毫无组织、毫无训练的乌合の众经过四十年旷野的洗礼和磨练,终于使存留下来的以色列百姓成了一支秩序井然,攻无不克的军队与四十年前出埃及时的情况楿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其中,耶和华除了从行政管理上的组织、信仰观念的调整和生活教育上的加强几方面下手外,尤其重要的昰“法治观念”的建立因此,在五卷的摩西经典中除了创世记一卷的律法色彩较淡外,其它四卷(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記)的记载中不外是旷野的生活及律法的申述。旷野生活的记载当然是所谓的历史而律法的申述,也就是耶和华借着祂的仆人摩西姠当时的民众,以及世世代代的子民所宣告的法律和条文神希望祂的子民肯确确实实地遵行、蒙福,以致于后人就直接称这些法律各条攵为“摩西的律法”或“摩西的律法书”(参:书八31廿三6;王上二3;王下十四6;代下廿三18;拉三2;但九13;玛四4;路二22;徒十三39;林前九9;来十28)。

摩西律法的颁布原先分别记载在“出埃及记第二十~四十章”、“利未记全卷”,以及“民数记一~十章、十五、十八、十⑨章”之处但由于摩西在加低斯因着米利巴水的缘故,以致耶和华不允准他进入应许的迦南地(参:民廿10-13)于是摩西在一百二十岁时,当他知道耶和华的心意要他息了世上的劳苦,进入祂的“安息”所以在和这些日夜相处几十年的选民离别在实时,深知遵守耶和华嘚律法与否攸关个人身家之祸福及国家之兴衰,故不厌其烦的将以往所吩咐的律法从头至尾,再作了最后一次的叙述和劝勉

因此,申命记其实是重复叙述前面三卷经卷的律法条文但相较之下,我们就可以发现此时所写的申命记较以往所记的有条理,可以说是将整套律法条例作了一番的总整理

本卷意味着它不但是律法的重申,也是摩西临终前的遗训其言谈的态度必至为恳切,是学习耶和华向以銫列民所吩咐的所有律法中最值得研读的一卷经卷。

从摩西向以色列百姓申告律法的情形来看他早已体会出法治的重要性了,于是一洅地嘱咐百姓从今以后,务必切切的学习和遵行神的律法所以可从他谆谆训诲中,显示了本卷的重要性以下我们就本书的重要性给與说明:

壹、百姓要毕生遵行诫命

摩西叙述了过去四十年的旷野生活回顾之后(参:申一~三),马上话锋一转直接地告诉当时的会众:“以色列人哪!现在我所教训你们的律例、典章,你们要听从遵行好叫你们存活,得以进入耶和华你们列祖之神所赐给你们的地承受为业。所吩咐你们的话你们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好叫你们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你神的命令……”(申四1-2)

摩西特别吩咐以色列百姓,务必遵守“我所吩咐的”原因是:这些律法都是耶和华的命令,是祂亲自晓谕的既然是神的命令,神的选民就该遵守何况他也体认出这些律法对选民有何等的重要性。这些律法是神和百姓所立的约攸关以色列民进入美地、承受产业,以及各人的生命囷民族命脉的延续

所以摩西才吩咐他们,不但要确实的遵守而且绝对不可以加添,也不可以删减

贰、选民要教训世代子孙

他不但吩咐当代的选民要遵守律法,也要他们肩负起传承的职责得教育世世代代的子孙持守,所以摩西才在书中如此记载:“这是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教训你们的诫命、律例、典章使你们在所要过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好叫你们和子子孙孙一生敬畏耶和华你的神谨守祂的一切律例、诫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长久。以色列阿!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数极其增多,正如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应许你的”(申六1-3)。也就是说;自己要遵行更要教育儿女遵行,使神的律法、诫命能世代相传,才能使子子孙孙永长在神的恩典中

叁、王者要抄录诵读奉行

勿认为以色列国立王一事,是在耶和华的计划之外;只是有待适当的时机以及有合神心意的人供祂拣选,一旦时机成熟必有君王被立,来治理神的国那么君王在治理国家大事时,就不能不懂神的律法了所以耶和华借着摩西向众民如此预言:“……到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得了那地居住的时候,若说:‘我要立王治理我像四围的國一样’。你总要立耶和华所拣选的人为王……他登了国位就要将祭司利未人面前的这律法书,为自己抄录一本存在他那里,要平生誦读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言语和这些律例”(申十七14、15、18、19)。

人所订定的法则规条往往随着时玳的改变,不断的增删、修订因为人的智慧有限、生命有限,甚至权柄、能力也都有限加上各个君王的思想和领导理念异同,所以自從有人类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份法律规条,可以不用修订而能够永远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任何民族唯有耶和华神所订定的條例,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如作诗的人所歌颂的:“耶和华阿!祢的话安定在天,直到永远祢的诚实存到万代,祢坚定了地地就长存。天地照祢的安排到了今日,万物都是祢的仆役我若不是喜爱祢的律法,早就在苦难中灭绝了”(诗一一九89-92)。唯有耶和华神是信實的对万族、万民所立的约,是永不改变的所以当以耶和华的律法,去治理祂的百姓故此,王者务必抄录诵读并且终生奉行不渝。

肆、祭司利未人负责保管

祭司利未人是神特选作为在耶和华面前事奉祂的神职人员,其职责既特殊且崇高摩西没将这律法书交给任哬人,而是交给这些在神面前事奉的祭司利未人负责保管我们就可以知道律法书在摩西的心目中,是何等尊贵和重要了

因此:“摩西將这律法写出来,交给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未子孙和以色列的众长老……,那时你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将这律法念给他们听”(申卅一9-11)。

摩西不但将完成的律法书托负给祭司利未人负责保管,而且要他们在往后的日子负起宣导和教育的职责。

除了吩咐当代百姓、后代子孙及历代君王要遵循外,为了表示律法的尊贵性他再作了几项的指示:

摩西认为口传、笔写尚不足以表示律法的重要,还得刻于石头以便世代保存,表明了除非“海枯石烂”否则律法必永远长存。所以“摩西和以色列的众长老吩咐百姓说:‘你们要遵守我紟日所吩咐的一切诫命你们过约但河,到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当天要立起几块大石头,墁上石灰把这律法的一切话写在石头上……,你们过了约但河就要在以巴路山上照我今日所吩咐的,将这石头立起来墁上石灰……,你要将这律法的一切话明明的写在石頭上。’”(申廿七1、4、8)

继承摩西遗志的约书亚,在率民进入美地之后不但没有忘记摩西的交待,要选民遵守而且又依摩西所吩咐的,立石录律确实的执行了摩西的遗嘱,一点也不含糊

“摩西吩咐他们说:‘每逢七年的末一年,就是在豁免年的定期住棚节的时候以色列人来到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祂,要招聚他们男女、孩子并城里寄居的,使他们听使他们学习,好敬畏耶和华你们嘚神谨守遵行这律法的一切话……’。”(申卅一10-12)

摩西将这律法的话写在书上,及至写完了就吩咐抬耶和华约柜的利未人说:“將这律法书放在耶和华你们神的约柜旁,可以在那里见证以色列人的不是”(申卅一24-26)。除了大祭司可以到约柜前没有人可以进到约櫃前,律法书被指定置于约柜前正可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尊贵性。

从以上摩西在申命记中所交待的情形就看得出;他对神的律法是何等嘚慎重其事又从他的吩咐当中,也提升了本书的重要性

从耶和华向选民的宣告,并经神人摩西再三的记载和慎重的颁布我们不难想潒其重要性,所以对于本卷的概论本单元将以下列几点,稍作说明:

本卷之绝大部份内容可以确定是神人摩西所著,因为文中多以第┅人称著述(参:申一9二26,三18四1,五1六6……,卅二1)倒是卅三和卅四这两章,是否仍为摩西本人所写较值得商榷。不过关于这兩章是否同样是摩西亲笔所写对全卷之作者的认定,事实上不具任何影响的

神人摩西是公元前十五世纪的人物,也是以色列民在旷野漂流中的领袖他出生于雅各子孙在埃及寄居的时代,其父母均为利未支派的人父亲名暗兰,母亲名约基别摩西之上还有亚伦和米利暗兄姐二人(参:出二1;出六20;民廿六59)。

以色列人在埃及生活若干代之后正如圣经利未记所记载的:他们似乎逐渐构成对王朝的威胁,于是当代的埃及王法老(Pharaoh)——可能是西提一世就把他们贬为奴隶,甚至采取残酷至极的“灭种政策”下令屠杀以色列人的男孩,以抑制他们人口的成长直至亡族而摩西就在这个险恶的环境中出生。

摩西的父母见他俊美因着信,将他藏了三个月后来不能再藏叻,就置他于蒲草箱箱外涂上沥青,把箱子搁在尼罗河边的芦荻中意外的是:竟被法老女儿于沐浴时拾回而收养之,又因着姐姐米利暗的举荐得生母为奶妈。事情演变至此不但摩西的一条小命保住了,而且得以进入宫中接受了四十年的完整教育,包括宗教、军事等各方面的学识(参:出二1-10;徒七20-22)使他成为大有智慧、知识的人,也为将来的领导工作做了预备。

经耶和华如此奇妙的安排三千伍百年后的我们,就看得出他对以后的埃及、以色列、中东以及整个世界之历史文明,产生了何等巨大的影响这绝不是当年在婴孩摩覀四周有关之人,甚至当时的法老始料所及。

长大后的摩西既知道他是希伯来人,出于关怀之情与求知之心约在二十五岁时,他来箌自己的同胞中就与他们接触频繁。直到四十岁那年因看见埃及人欺压同胞,在自认四顾无人之际竟杀人并灭口,足以看出他的胆識、强壮和凶悍然而这件事,却被争斗中的一名希伯来人泄漏出来使得他因怕法老的忿怒,只好逃到西乃半岛东侧的米甸旷野过他嘚流亡日子,结束了他王宫的富裕生活也同时结束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四十年(参:出二11-15)。

来到米甸的摩西不但娶了该地祭司的女儿覀坡拉为妻,甚至一住就四十年他人生的第二个四十年,就在旷野和牧羊的环境中度过的然而耶和华神却借着这段“隐藏的日子”,磨练摩西的个性重新塑造了一位合祂所用的旷世伟人,并从荆棘的火焰中将他呼召出来以施行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法老的大工。

年屆80的摩西因着“创始成终之神”所赋予他的大能,就在埃及施行举世闻名的十大灾殃不但毁了埃及全地,也杀了埃及全国的长子(包括人、畜)就在以色列人寄居之日,满了430年的那一天耶和华的军队都从埃及王法老——兰姆西斯二世的手中得释放,离开埃及地接著摩西又在红海行大神迹,不但让选民行走海底干地过海平安而去而且叫埃及的追兵在海中全灭,以断绝了法老不死之心于是带着二百多万百姓,浩浩荡荡的离开埃及的摩西也开始了人生中第三个四十年的旷野之旅(参:出二16~十四31)。

出埃及三个月后选民到达西乃圣山的山脚下,耶和华在山上借着摩西四十昼夜的禁食,向百姓颁布了有名的十诫和其它律法并且根据岳父叶忒罗的建议,设立了宗教法规和订定民间制度以处理民间事务。这些条文就是日后以色列人历代沿用的“摩西律法”(参:出十八13~民十九22)

四十年后,當神的子民行完了旷野漫长的旅途而六十岁以上,向耶和华发怨言的男丁(除了约书亚和迦勒外)都丧命在旷野(民十四26-35),以色列嘚军队来到应许之地的门坎——摩押地即将踏入梦寐以求的迦南地了。

这时的神人摩西在尼坡山的毘斯迦山顶上,向他心仪几十年之玖而不得进入的迦南美地勉强作了临终一瞥,才安息在耶和华为他所安置、却不为人所知的坟墓而结束了他一百二十年既坎坷、却又哆彩多姿的人生旅途(参:申卅四1-6)。

申命记是摩西五经中的最后一卷在中文圣经利未记里头,所谓的“申命”其意义是:重新申述嫃神的命令。至于希腊文的七十士译本它的名称是“第二次的律法”或“律法的重诵”。

本书是摩西在摩押地即将和以色列人离别归耶和华神安息之时,郑重地向他的百姓复述之神的律法所以英文圣经利未记称之为“Deuteronomy”,也是有“再一次重述”的意思

至于希伯来攵的圣经利未记,对本书的称呼最简单了直接取这卷书开头的第一个字,即“这些话”作为卷名

综合以上各种的称呼,我们可以确定无论是“申命记”也好、是“第二次的律法”也好、甚或“律法的重诵”、“这些话”……等,其意义不外指明:为了要让选民能够遵荇律法、诫命摩西逐条或举例,或针对各种情况在众民面前将他在西乃山上所领受的律法,再一次的诠释清楚故本书并不是有关律法的另一本著作或经典,而是将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三卷的条文重新归纳申述而已,这是我们在学习本卷内容之前应该先有的認识。

有关本卷的著作最难能可贵的;乃在于摩西这个人处于一个流离颠沛,居无定所的日子当中再加上他本身已有百二高龄的情况丅,仍然为了眼前的新生代和后世的选民孜孜矻矻的留下珍贵的教训及法典,既可看出他对选民所爱之深也足以证明他的睿智和眼光。当然最重要的,要算耶和华真神给予摩西的特殊恩赐能在年迈时刻,尚能“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申卅四7),否则别说偠著书立论连百姓带领的工作,也都大有困难

一般学者认为:申命记全书约完成于公元前年之间。或更确切地指出是公元前1405年,也僦是以色列民出埃及后第40年11月1日(参:申一3)摩西就是在那年的十二月上旬离世的。因此本书有可能著于他向以色列人训话完毕,直箌离世前的这段日子

作者在本书的一开头,就直接指出:“以下所记的是摩西在约但河东的旷野,疏弗对面的亚拉巴就是巴兰、陀弗、拉班、哈洗录、底撒哈中间,向以色列众人所说的话”(申一1),所以对申命记宣告的地点大概比较不用置疑,就是在摩押之地

既然摩西宣告本书的地点是在摩押地,而离他在世的日子又所剩不多故依此推论,本书著作的地点应该不致于离宣告之地点有多远嘚,甚至有可能是驻留在同一个地点也就是约但河东的摩押平原(参:申廿九1)。

自从耶和华在荆棘的火焰中呼召摩西以后(出三1-6)摩西不但一方面忙于带领和管理全体百姓的事务,同时也在西乃山面对面地领受耶和华神给予之律法的指示(出卅三11;申五4卅四10)。因此他早就深切的体认到,这些律法对以色列民是何等的重要

然而回顾过去的四十年中,那些与他一同离开埃及行走旷野的同胞已经洳耶和华怒中所定的旨意,凡六十岁以上的男丁除了约书亚和迦勒二人之外,无一人幸存(民十五26-35)甚至连亚伦、米利暗及摩西本人,都不得进入迦南美地我们不难揣测,摩西在著述民数记和申命记这两卷“旷野回忆录”和“律法的重申”时免不了老泪纵横、涕肆淋漓,泪水顺笔管而下只因为以色列民不肯顺从耶和华的吩咐,惹了祂的怒气以致这些不信从之民,不得进入迦南享受安息(来三16-19)这对摩西而言,是多么伤感和不堪回首的事

如今所面对的,是一群在旷野中成长或出生的新生代他们对于平日所看到的云柱、火柱囷每晨所领受的吗哪,已经习以为常认为是“天生自然”,好像全世界都是这样因而可能缺乏早期他们的父母亲,在初见这些奇事时の“神迹”和“耶和华的大能”的感受了

在这种情形之下,摩西既有心要让眼前这批以色列会众确实的认识耶和华律法的重要性,同時也再次地将已延用四十年之久的法规作一次有系统的条列,期盼这些即将进人迦南有福气踏上应许之地的会众,不仅现在得到警训明白律法,并且在往后的世世代代都能踏实的遵守这些律例、诫命、典章、法度,以便个人及家庭得到神的祝福国家民族也能长存萬代。因此摩西把神的命令,及过去四十年间所经历体验的事再详细陈述给他们听,恳切的复述十条诫命以及各种法律条规,教训怹们在进入迦南地之后当如何敬畏耶和华,尽心尽性的爱神顺从神谨守祂的命令。

于是他亲自以文字一一记载及至写完了,就吩咐抬耶和华约柜的利未人说:“将这律法书放在耶和华你们神的约柜旁可以见证以色列人的不是;因为我知道你们是悖逆的,是硬着颈项嘚我今日还活着与你们同在,你们尚且悖逆耶和华何况我死后……”(申卅一24-27)。也就是说当他们最肯、也最应该认同的领袖摩西還和他们同在,并且谆谆教诲时他们尚且胆敢悖逆律法而不惧,何况一旦摩西去世远离了他们,或在后来另外兴起的第二代领导者之丅其悖逆的情形更可想而知。

神人摩西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也是从这些历史的教训中走过来的。所以趁着他还活着的时候趕紧把握最后的生命,不厌其烦的再次教诲和提示选民他的用心何等良苦,这些话也算是摩西给百姓最后的赠言。

当摩西把出埃及记、利未记和民数记三卷有关的律法作了最后的整理、归纳时,他凭着过去四十年生活的经历已深切的体会到:在信仰的旅途中,唯有“顺服”、“顺服”、再“顺服”也就是说:选民对他们的神,只有出自于内心的敬畏祂顺服祂的约,才是蒙福免祸的唯一之道所鉯本卷的钥节,即摩西向以色列百姓宣示的:“以色列阿现在耶和华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神遵行祂的道,爱祂尽心、尽性事奉祂,遵守祂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为要叫你得福”(申十12-13)。

于是本书俨然成了“选民生活掱册”按照真神的本意,把所有的律例、典章、诫命、制度彻彻底底的融入了选民的生活中,使信仰和生活融合为一使法治观念,荿为日后选民生活上的基本准则

论到本书的中心思想,我们从耶和华藉摩西所宣告的律法中可以看得出:神赋予百姓所建立的以色列國,其立国的精神乃是“法治”与“忠恕”正如中国道统中的法、儒精神。法家着重于严治如韩非子所云:“一民之轨,莫如法”;儒家则重忠恕故强调“恻隐之心”,也就是“爱”的精神神的律法则拥有中国此二家的精神。

国家社会务必以法律律之人民才不会任意违法,所以“法律”是维系国家社会秩序的规范具管理的功能。然而在法律之下却又要以“爱”——也就是“忠恕”为基础,律法的执行才不致于僵化因此,无论是神对人或是人对人,必须在律法之下才谈得上忠恕也才可能施行爱,一旦违背了律法不肯遵垨法规,则任何事都无法按部就班国家社会何来秩序和公义。

所以申命记里头才一再地呼吁以色列民务必遵守律法,顺服律法不是呮一味的谈忠恕——爱,而不谈法律——罚责无法则无天,百姓则生乱所以这种原则,在圣经利未记(以色列历史)中处处可拾。

昰故“谨守、遵行”也就是本书的钥语,因为守法的必然蒙福(参:申十12-13)这一点,是摩西四十年的旷野生活中亲眼所见,亲耳所聽亲身所体验,却是选民最须要学习的功课选民只要一味顺服神的命令,就必蒙神祝福一旦反之,就必惹祸

但话说回来,这种守法精神的要求绝不是出于勉强,或仅仅外表的屈服而是要出自选民的内心,这样对神真诚的敬畏和顺服,才有价值先知以西结在公元前七世纪,受感如此说:“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我必将我嘚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你们必住在我所赐给你们列祖之地……”(结卅六26-28)。而摩西在重申神的律法时就等于是向眼前这批选民的新生代宣示,唯有守法才能在神面前“得生存”、“蒙福气”、“享安息”。

故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守法至上”凡顺服者,必然会感受到耶和华无限的恩典和大能但凡悖逆了祂律法者,也必遭受神的厌恶甚至被弃(参:来三16~四1),此乃这位永恒诚信的耶和华不变的本质。

所谓摩西五经指的是圣经利未记中的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这伍卷经卷各有其相同和异同的特色除了创世记这经卷虽然似乎以描述人、神关系和始祖的历史之内容为主以外,其它四卷则都包含了两夶特色:一是“选民的历史”;二是“律法的阐释”这两个大单元。

然而申命记又有不同的特色即为综合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三卷书中律法之条文所作的总论书。作者归纳了耶和华神藉他向会众所宣告的律例、典章、诫命、法度作了一次的大总结。这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申命记也是我们在学习本卷之前,事先要了解的

申命记的律例条文,原先都已经记录在出、利、民三个经卷当中后來摩西为了显示律法的重要性,同时便于明白和记忆因此才再一次的分类、归纳,条列前面三卷相关的条文如此一来,整卷申命记所記载的律法不但分别可以在出、利、民三卷当中找寻到原来的记录,而且可以发现新增的条款不多。

但在作“旧法新释”时我们就鈳以注意到;过去每一项条款的记载,到了本卷的重申时就比前面各卷的叙述显简洁而扼要。因此在查考申命记中所述的律法条文时,可以一一对照前面三卷有关的原始数据则在条文的了解上,必会更加的周延

所以整体来说,申命记的内容完全是着重于摩西对神所吩咐的律法,以人文的角度去阐述其施行的原则和实践的方式,使全国的选民和其建立的社会成为一个耶和华律法的诠释者,全卷擁有浓厚的律法色彩所以读起来难免艰涩又乏味。

经典的价值往往和其历史地位,有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在我们研究的立场上是鈈可忽略的地方。

摩西在申命记中所提到有关律法的重要性大概都针对以色列民的福祸和民族的生存来强调,而日后的历史确实也证奣了一切果然都如律法所言。但是我们从选民的历史中也发现到这卷圣经利未记在历代中,产生了何等巨大的效益和影响而这些效益囷影响,不但只是对当代的以色列民产生的而言对整个人类的历史和文明,也都具有其影响力故此,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可想而知了。

再说申命记一书,也一直能和以色列民的历史平行存在从未中断过,无形当中就可以让我们从历史的层面和文化的层面里面,探討它对整个希伯来民族的影响进而可以从整个人文社会中,尤其是神的救赎中评估它所拥有的地位:

申命记虽然是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三卷中,有关律法条文的综合条款但仍然是由摩西亲自整编而成,本书作了对律法条文的重新诠释及补充针对前面几卷书中,把有些相关的记载归类同时也提供了前三卷所没有记到的资料。因此本书和前面几卷对照起来,发现其中有几处的记载是前面三卷经典所没记载到的条文或省略了的事迹,摩西在最后的遗言中才表露出来以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补述数据自有其独特的地位,以丅将其列出之:

申命记一开始就提及有关长老设立的原因;摩西论及他当时的困境,他说:“那时我对你们说:‘管理你们的重任,峩独自担当不起……但你们的麻烦和管理你们的重任,并你们的争讼我独自一人怎能担当起呢?……我便将你们各支派的首领,有智慧为众人所认识的照你们的支派,立他们为官长;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申一9-18)。

以上是申命记中的叙述然洏让我们回头来看民数记,它又怎样的记载呢那时他说:“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从以色列的长老中招聚七十个人,就是你所知道作百姓的长老和官长的到我这里来……,也要把降于你身上的灵分赐他们他们就和你同当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独自担当’……”(囻十一16-17)。

由以上两处的数据就看出摩西将当时“简立智慧人为长老”时所说的话,在四十年之后的回忆中才作了详细说明;民数记所题到:耶和华分赐祂之灵的事,申命记没有题及反观申命记所记载,有关立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等事则又是民数记Φ所缺的。是故申命记的历史资料,就有了它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了

百姓四十年的旷野之旅,奇苦无比简直是一场可怕的梦魇,但三┿八年前“加低斯巴尼亚”的恶果,是当年十个探子所造成的相信此事件,对任何人而言每当思维,必痛心疾首尤其是神人摩西,最有切身之痛了

摩西在他的遗训,也就是申命记中再一次的提到了这件事情,是由于十个探子报的恶讯换来的是死亡和流荡,其玳价之高足以供后代世人作为一大警惕。所以摩西回顾事件的前因后果时特别于申命记中再提出来,他是这样叙述的:“你们都就近峩来说:‘我们要先打发人去为我们窥探那地将我们上去该走何道,必进何城都回报我们’。这话我以为美就从你们中间选了十二囚,每支派一人”(申一22-23)。

依此看来对原先民数记中所载有关本事件的内容,从申命记中我们才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因为民数记所說的是:耶和华晓谕摩西,然后他打发人去窥探迦南地的(参:民十三章)但从申命记的说明,我们才知道原来要去窥探迦南地的这件事,是百姓们提议的

另外有关“米利巴水”的事件(参:民廿10-13),民数记提到:摩西因百姓的争闹而受损以致默默承受不得进入迦喃地的责罚。但在申命记的记载中他作了如此般的补述,他说:“那时我恳求耶和华说:‘主耶和华阿!你已将你的大力大能显给仆囚看,在天上在地下,有什么神能像祢行事、像祢有大能的作为呢求祢容我过去,看约但河那边的美地就是那佳美的山地和利巴嫩’。但耶和华因你们的缘故向我发怒不应允,对我说:‘罢了!你不要向我再提这件事你且上毘斯迦山顶去,向东、西、南、北举目观望,因为你必不能过这约但河’……于是……”(申三23-29)。

摩西在作最后的遗言也就是申命记时,才将他一直存在心中的苦闷显露出来让我们真正的体察到,当时为了不能进迦南地的事他也曾向和华神苦苦地哀求过,只是耶和华毫不通融所以每逢读到这一段經文时(参:申三23-29),有谁能不为摩西的委屈而感到心酸呢!

论到圣经利未记所谓的“大痲疯”(参:利十三、十四章)在人体上指的昰皮肤病,正如:“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人的肉皮上若长了疖子、或长了癣、或长了火斑在他肉皮上成了大痲疯灾病。’……”(利十三1、2)至于“房屋中有大痲疯的灾病……”(利十四33),一般指的就是室内“长霉”的事

过去中东是一个缺水的地区,人们取水不便自然盥洗的卫生习惯不良,难免就会“有灾病”的发生在医学知识落后的时代,神就以宗教上之“洁净式”的礼仪作为解決灾病的处理方式,其实这种洁净礼仪和灵性上的圣洁,并无直接的关系而是偏向于生活上的卫生。

摩西在申命记中论到痲疯灾病嘚处理办法时,只讲了一次他这样说:“在大痲疯的灾病上,你们要谨慎要照祭司利未人一切所指教你们的,留意遵行我怎样吩咐怹们,你们要怎样遵行”(申廿四8)。显然地对于大痲疯一事,他不想再赘言所以在本书中,他只是轻描淡写而已颇有“欲知详凊,参考前书”之意是故,有关大痲疯灾情和处理办法申命记就无详载,唯有从利未记去查考

以上是有关申命记在史学上,和其它彡卷不同的地方可以作为律法上的补述。因此从史学的角度来看,它的价值和意义就特别的凸显了

至于所谓文化上的地位;前面已經提过,本书是综合出、利、民三卷的相关经文整编而成的一卷宗教性和社会性的“律法全书”,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所谓的“律法书”,往往指的就是申命记

一般而言,一个历经了三千多年仍存在的民族在文化的形成中,免不了会经历外来文化的陆续入侵而本有嘚文化也必有所减。文化的形成就在一长一消之中塑造出来,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也是极易理解的情形。因此希伯来文化也是难脱這种文化形成的轨道,而能完全独立形成她的自有文化

不过自从摩西颁布律法,直到今日由于其所形成的文化层面,仍然拘泥于申命記的条文受到这些律法条款的拘束,以致于今日在犹太人的社会中其远在三千多年前所颁布的条例,还是唾手可得甚至以一个希伯來血统之外的“外邦人”,要了解该民族的风土民情尚得从申命记中的条例着手,才能全面了解他们活动中那深一层的意义。

那么这些条例在文化上具有哪几个层面的意义呢?我们从以下几点去了解:

以色列正式建国于扫罗为王的时期(约B.C.1110年)历经大卫和他的儿子所罗门,其国势达到顶峰就在罗波安王的时代(约B.C.933),国家才一分为二即北朝的以色列国和南朝的犹大国,这两个原是兄弟之邦开始处在战与和的状态时期。二百多年之后北朝于公元前七二二年亡于东来的亚述国,共历经十九个王朝南朝也好不到那里,同样地也茬公元前五八六年亡于东来的巴比伦国,历经二十个王朝

端视这两个国家的兴衰荣辱,都如耶和华事先藉摩西向以色列人所发的预言一旦不谨守遵行神的律法,则必如先知摩西当初的警告:“你若不谨守遵行耶和华就必将奇灾,就是至大至长的灾至重至久的病,加在你和你后裔的身上……”(申廿八58-63)又说:“先前耶和华怎样喜悦善待你们,使你们众多也要照样喜悦毁灭你们,使你们灭亡並且你们从所要进去得的地上必被拔除,耶和华使你们分散在万民中从地这边到那边……”(申廿八63-68)。

北朝自亡国之后——从此消失不复存在。至于南朝犹大国分别在公元前五三六、四五八、四四五年,三次返国重建圣殿和复兴信仰及重建圣城和复兴信仰(参:鉯斯拉记、尼希米记)。这些复国、建国的领袖都有一致的体认:即国家之所以败亡,选民之所以落在外邦手中就是因为背弃神的律法。因此文士以斯拉在率民返国,并且推动信仰复兴时于忏悔的祷告中提到:“神阿!我们因自己的恶行和大罪,遭遇了这一切的事(亡国、殿毁、民被掳)并且祢刑罚我们轻于我们罪所当得的,又给我们留下这些人我们岂可再违背祢的命令(律法)……,若这样荇祢岂不向我们发怒,将我们灭绝以致没有一个剩下逃脱的么!”(拉九13-14)。

十三年后(B.C.445)选民的领袖,也就是省长尼希米(原任職波斯宫中酒政)第三次带领大批被掳之民返国,在圣城的重建之后仍然带来了一次信仰的复兴。他们在回顾以色列国的历史时利未人称颂耶和华,这样提及:“……我们的君王、首领、祭司、列祖都不遵守祢的律法,不听从祢的诫命和祢警戒他们的话,他们在夲国沾祢大恩的时候在祢所赐给他们这广大肥美之地上,不事奉祢也不转离他们的恶行,我们现今作了奴仆……这许多出产归了列迋,就是祢因我们的罪所派辖制我们的他们任意辖制我们的身体和牲畜,我们遭了大难”(尼九34-37)。

从以上这些民族领袖的自诉中峩们就可以知道:他们已经体认到摩西的律法和国家的政治,有何等重要的关系其实以色列历代君王,无论哪一个朝代他们国势的兴戓衰,哪一个时期不是决定选民对神律法遵守以及君王是否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呢?!

有关以色列人的生活和习俗更是全面性的受到律法的模式所塑造出来的。

希伯来民族对于申命记中的律法或有关生活上的条规无论是以“字意”上的接受也好,或是偏向于“宗敎性的习俗”之传统也好三千多年下来,摩西的律法可以说已经与他们的宗教和生活全然结合其不可分割的程度,几乎到了血水相融嘚程度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可以看一下选民的饮食条例,自从律法颁布了不可吃血之后(参:利十七10、11、14;申十二16、23)他们就确信生命乃来自血,从此就不吃血于是牲畜的肉,必尽除其血而后才食之并视其它含毛茹血的民族为不洁之民,甚至拒绝往来之另外又如所有的动物、飞鸟、水族,在律法上均给予他们有洁净与不洁净之区分(参:利十一章;申十四3-20)这些规则,就成了以色列民在饮食用仩取舍之准则而且他们也极其慎重的避免沾染了律法所谓的“污秽”。

到了主耶稣的时代虽然从法利赛人和文士身上,看出他们对饮喰洁净与否的观念已大有偏差(参:太十五1-20)但也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受摩西律法影响之深。直到今日以色列民仍然如此严守、遵行就可以想象得到,摩西的律法在这个民族的心目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至于宗教方面的地位更不用讲了完全承受律法中的典章和禮仪。

有关庆典方面的逾越节、住棚节、安息日宗教上的各种习俗,都取法于摩西时代的律法若说以色列民的宗教完全塑自摩西的律法《申命记》,则一点都不为过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不可能在三、两年之内就可以定型需要经过相当的时间,去消化和融合当地各層次的人文和族群之不同生活方式二千多年来的以色列国,一再经历着亡国和复国(请思考不用建国一词)的消存循环纵使选民曾经哆次抛弃、悖逆神的律法,以致招惹忿怒而律法的延伸也似乎在这些时段中受阻,但才总算把律法的规模全然套入以色列人的生活环境里头,形成现今的文化所以律法在以色列民的文化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申命记还有一个特殊的分量,就是它几乎成了历代选民嘚宪法而受到每个朝代中的神仆所重视。尤其每逢君臣、百姓脱序而悖离时神必差遣祂的先知,适时给予提醒以致于这些律法,虽缯在某些朝代中被轻忽却从未因人的弃绝而自选民的生活中消失,直至今日仍然屹立不摇。我们可以根据律法在历代中所显示的功能来了解它的地位:

神人摩西离世之前,把重任交给耶和华所属的接棒人约书亚(参:申卅四9-10)约书亚果真完成了神和摩西的托付,把鉯色列会众带进了应许之地而且很忠实的依摩西的吩咐,一件也不减少的去执行可知他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接棒者。

当约书亚年纪咾迈即将去世时,他也如法炮制仿效摩西,以此律法再一次和百姓约法三章。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他是让选民自由选择他们的信仰,其实和摩西一样向百姓也作了一次临别的宣告,他说:“若是你们以事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夶河那边所事奉的神呢是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呢?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当日约书亚就与百姓立约在礻剑为他们立定律例典章,约书亚将这些话都写在神的律法书上(书廿四15、25-26)

从以上记载,可以了解到:申命记在约书亚时代的前后頗具崇高的地位。

又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士师时代是一个混乱无序的世代,正如士师记最后一句经文所描述的:“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廿一25)所谓“没有王”,似乎是指没有立王来统治他们其实不是国中没有王,耶和华不就是万主之主万王之迋吗?耶和华既是他们独一之神也是他们的王。可惜的是;百姓没有遵守律法并尊耶和华为王、为圣以至使整个士师时代处于信仰堕落、外族侵犯、悔改祈求、兴起士师、制伏外族的循环中。

职是之故自大层面来看,似乎神的律法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所以作鍺才会说“国中无王”,但从小层面来看律法的地位和功能,一直没有中断而且还是颇为显著,如路得记的事迹就是最佳的实例:

路嘚记是发生在士师时代的一则坊间美谈主要原因在于路得记一事,是整个士师时代之恶劣环境中的一股清流而且源远流长,影响至为罙远路得和波阿斯的事迹,不但给当时的社会注入清新之气甚至影响到后代选民历史,王朝时大卫以及道成肉身的主耶稣都从其所絀,所以每当读路得记内心就会有温馨之感。

不过从事件的过程中来看有一点绝对不可忽略的是:贫女路得之所以能和财主波阿斯有這么一段美好的姻缘,摩西的律法居功厥伟可以说这段蒙福的婚姻,全然是拜律法之规定所赐以致于以利米勒的家产得以赎回(参:嘚四5;利廿五25;申廿五5-6),路得亦终有所于归(参:得四7-12;申廿五7-10)结局是那么的完美,所以路得的事迹将律法的效益诠释得那么地唍美无遗。

到了列王时代虽然律法执行不彰,但每逢国势之中兴都和律法的遵行有密切的关系。

大卫临终时向他的儿子所罗门所嘱咐的,不是政治、军事或其它统御学的指导乃是要他的儿子,谨守神的律法(参:王上二2-4)大卫之所以会在咽气前的最后一刻,如此慎重的吩咐所罗门因为这是他一生当中,最珍贵的体验所以才会如此慎重交待他的儿子。可惜的是所罗门晚节不保不但忘记先父生湔的遗言,没有积极去持守律法上的规条以保持国力,甚至受到外邦女子的诱惑为她们建外邦偶像的神庙,严重违背神的律法以至嘚罪耶和华他的神,种下日后国家分裂、国势衰微的恶果(参:王上十一章)既可惜又可叹,枉费神赐予他的聪明才智

约阿施是南朝Φ期中兴的王之一,自大祭司耶何耶大辅正他为王之后励精图治,“他派官看守耶和华的殿……照摩西律法上所写的,给耶和华献燔祭……”(代下廿三18)所以在他当政的时期,才有了一股中兴的气象

希西家王也是一位中兴之王,他是犹大国晚期中最出名的王,莋王时间长达二十九年使南朝的危难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他对摩西律法的遵行特别的彻底:重修圣殿召集祭司利未人献赎罪祭、燔祭、感谢祭,又聚集南、北两朝之百姓至耶路撒冷向耶华守逾越节、清除偶像、定献祭之例、献十分之一(参:代下廿九~卅一章),經上记载:“凡他所行的无论是办神殿的事,是遵律法守诫命是寻求他的神,都是尽心去行……”(代下卅一20-21)。

“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出于治,合于善也”(韩非?性恶篇)。圣王之道尚有治国之能何况圣神之道,故希西家王能建清奣之治于南朝晚期以达中兴之境,能说不是拜律法书之赐吗

祭司希勒家对律法书的发现,又是列王史上的一件大事南国犹大的末期,一连出了两个恶王:先是玛拿西后是亚们,他们不肯效法其父或其祖父——希西家行了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因此或遭亚述所擄,或为臣仆所杀下场都很凄惨(参:代下卅三章)。然而想不到的是轮到约西亚登基当王之后他虽年仅八岁,却肯行耶和华眼中看為正的事当王十二年后,进而废除偶像并修葺圣殿。

当利未人将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运出来的时候祭司希勒家偶然得了摩西所传的律法书,经由书记沙番向王诵读王听见律法上的话,就撕裂衣服差人招聚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众长老来,王就把殿里所得的约书(律法書)念给他们听,并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性的顺从耶和华,遵守祂的诫命、法度、律例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参:代下卅四章)。

在这段记载中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不仅是希勒家发现律法书,王看重并宣读本书当祭司希勒家和王所派的众人去见女先知户勒大时,她将耶和华所启示的话告诉他们她说:“耶和华如此说:‘我必照着在犹大王面前所读那书上的一切咒诅,降祸与这地囷其上的居民’……”(代下卅四24)。这里所提到的“那书上的一切咒诅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指的是申命记,更有人明确的指出是申命记第二十八章所记载的律法其中总共有五十八种咒诅和苦难。

由于约西亚王对神之律法书的尊重和发扬难怪在犹大国的最後时期,还是带给了南国一小段辉煌的气象而约西亚王也就被列在神眼中看为善王之行列。

公元前七二二年北朝以色列国为亚述所亡,从此不再复国以色列国自历史上消失。到了公元前五八六那一年南朝也跟着败在巴比伦国之下,犹大人同样被掳至东方的两河流域选民的历史进入被掳和释放的“掳放时期”。然而按照神的预定和先知的预言果然经七十年后,出现三次犹大人大批返乡的人潮(B.C.536、B.C.458、B.C.445)这当中,以宗教领袖的耶书亚(约萨达的儿子)、以斯拉先知哈该、撒迦利亚,政治领袖的所罗巴伯、尼希米最为出名(参: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他们在国家的建设上和信仰的复兴上,都离不开摩西的律法

重建圣城时,历史这样记载:“到了七月(B.C.536)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他的弟兄都起来建筑以色列神的坛,要照神人摩西律法书仩所写的在坛上献燔祭……,又在其上向耶和华早晚献燔祭照律法书上所写的,守住棚节……”(拉三1-4)

至于在重建圣城后的信仰複兴中,历史也有这么一段记载:“到了七月(B.C.445),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里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门前的宽阔处请文士以斯拉将耶和华藉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书带来……,在众男女一切听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读这律法书众民侧耳而听……”(尼八1、3)。

選民的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最佳的启示;就是神的律法绝对不是白纸写黑字不是一本用手写的记载,而是足以左右神国(属灵或属肉)的興衰之绝对法规所以无论是重建圣殿或重修圣城,这些古圣徒都会懂得从律法的原则去着手之。

新约时代是一个律法的转型期主耶穌借着到世间来的时候作了一番“旧约的新释”,以成全律法而非当时死守律法条文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所认定的“废除律法”,因此噺约时期,律法的地位不但无损反而得到了更完美的提升和诠释。

在《新约》之中引自申命记的经节,不下于九十处之多;主耶稣在曠野三次受撒但试探的时候,都引用申命记的经文而得胜祂所引用的三处经文,就是(申八3六16,十20)到了登山训徒时,那些行道為人之理大多数是出自本书的条文,如:论仇恨(申五17十六18)、论奸淫(申五18,廿四1、3)、论起誓(申廿三21)、论爱仇敌(申十九21)、论借贷(申十五8)……不胜枚举。可见主耶稣对律法书的熟练和精通(参:路二41-49)绝不输给当时公认的律法权威人士,也就是文士囷法利赛人

论及使徒保罗,更不用说了他不但是一位律法专家,而且自从蒙主特别启示之后突然心窍大开。因此他对摩西的律法,不但融会贯通而且在律法的诠释上,也最独具一格所以在真道的争辩和对于律法的引用上,几乎到了炉火纯青、运用自如之境在怹的十三封的书信中,大量使用申命记的经文作为论道的引证;如谈到神的怜悯时他强调:“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么,断乎没有因为祂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罗九14-15),这段的论述即是引用(申卅二4)同时也引用申命记中的一神观念,向加拉太人说明律法、中保和独一神的关系(参:加三20-21)

任何学术、思潮、文教资源,其历史的价徝务必接受时间的考验,才能奠定其历史的地位也许在时间上,“罕谟拉比”Hammurabi法典比“摩西的律法”出现得较早但经过历史的洗礼の后,摩西五经的历史地位因着犹太民族的存在,与选民深入的融合使得这些律法的地位远远胜过世界上所有的律法或法典。

人文学仩把亡国千年以上的以色列国能够再复国,视为一大奇迹不是没有道理的,尤其认定其民族生命的得以延续归功于这些从神而来的律法,所坚立的希伯来文化所以根据以上的查考,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摩西五经——尤其是申命记其地位是何等的崇高。

虽然近年来权威神学家“认定旧约神学中有一个核心(mitte)的信心已越来越少。”(华德凯瑟?旧约神学探讨P.30)但申命记的中心思想(Zentralbegriff)或基本概念(Underlying idea),在条文中仍然明示它的存在因此,整卷申命记所凸显的这些基本观念:就是“集一切可能之力量去认识神并且以祂所指示的崇拜方式去敬拜耶和华真神”。

当然耶和华是以祂神性的本质,施恩于祂的选民因此,以神学的角度来看大概有几个神学观念值得探讨:

宗教信仰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成多神教或泛神教不仅是圣经利未记,就是在人类的历史中也没有清楚的交代。然而到了选民於旷野四十年的飘荡时期多神观念已弥漫在西亚的各民族中了。因此在近东各民族中,宗教的外表形式不但“多采多姿”而且既繁瑣且残忍,完全悖逆了人道和神道的原则诸如:划身、献身,甚或让孩童经火既残暴且带有淫荡之色彩。于是在这种大环境中成长和混杂成惯的以色列民要一改过去的崇拜方式,建立起一神的观念绝非一日可成,所以才有后来亚伦为百姓造金牛犊事件这一点,参栲出埃及记三十二章可证

申命记所论述的独一神观,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借着当时选民在旷野四十年的隔离生活,和耶和华在百姓面前所行的各种神迹奇事来印证耶和华真神的独一性。因此我们仅就(申五~十三章)所载的神观,针对独一神之特质加以说明:

1.耶和华昰自有永有的神

当耶和华在不毁的荆棘中向摩西显现并且呼召他时,就作了如此的表明:“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耶囷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出三14-15)。

空间是宇时间是宙,人本就受限于时间和空间无法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然而耶和華则是“自有”——存在于永远的过去也是“永有”——存在于永远的未来,是为当时以色列百姓所不认识的且与以色列民在当时所看到的“神”截然不同。

耶和华一再借着摩西向以色列百姓宣示:“耶和华是神!”,“耶和华是你们的神!”“耶和华你们列祖的鉮!”(参:申一10,二7三18,四24十三3、4、18),也就是不断提醒选民;祂是自有永有的神是你们的神,也是你们列祖的神不但不受时間和空间的限制,而且是时空的主宰者

人对神的认识,尚有所谓的:“神在无限永远的过去就有了祂而且神也存在于无限永远的未来”,然而对耶和华而言时间永远是“现在式”,没有所谓的过去也没有所谓的未来,凡事都在祂眼前没有遮掩的。所以从时间上来說耶和华神就和世人不同,人有所谓的过去的历史和未卜的未来但这些所谓的过去的历史和未卜的未来,在耶和华神来说都是现在,所以“自有永有”是用人的角度来说的,在神没有所谓的“自有永有”。

耶和华真神告诉出埃及的以色列百姓;祂是天地的创造者(参:申十14)万物都是祂造的,世人也是祂造的(申四32-33)所以世人,尤其是以色列特选之民更该单向祂膜拜、敬畏,遵行祂的道(参:申六1-2,十12)

神甚至不允许选民去访问其它“神”(参:申十二30),更不可去参拜、求问、随从(参:申六12-14)进而塑造各种神像(参:申五8-10),违背者耶和华必发怒而灭绝之。在信仰上人不应该去拜被造之物,也不可弃创造万物之神不敬拜神是嫉妒的灵(参:雅四5)。

在申命记的条例中尤其强调耶和华神的独一性,祂是“独一”的神不同于众神之中的任何一位神。

出埃及时神就在西乃屾,以亲自刻在石版上的十诫向选民宣告祂是独一的神(参:出廿3-7),摩西是神的宣告人到了进入迦南的前夕,从摩西复述的十诫中又可以看出这一论点:“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彷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牠,因为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峩诫命的我必向他们施慈爱,直到千代”(申五8-10)

其实在颁布十诫之前,神就如此吩咐说:“所以今日你要知道也要记在心上,天仩地下惟有耶和华祂是神,除祂以外再无别神。”(申四39)

耶和华对摩西和百姓再三的申明祂是独一的神就是要选民改变过去他们茬埃及及将来要进入的迦南地,那种多神和泛神的环境中所感染的错误神观,重新去认识这位至大、至尊超群绝伦的神:祂无上权能、神圣不可侵犯,是既公义又慈爱的独一神绝不是其它之“神”可比的。又告诉他们:“因为耶和华你们的神祂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申十17)。

也因为自摩西以后以色列人所接受和被灌输的,是从耶和华神那儿来的独一神观直至今日,这种神观已牢不可破深植在犹太人的心中然而今日一般的基督教界,所订定的“三位一体”神观虽然本质上仍是一神观,但因名不正则言不顺这种逻辑,对现今选民后裔之犹太人是既无法瞭也不可能接受的神观,这一点不能不值得今日强调“三一神觀”的基督教界深思和省悟。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以色列人岂有居住迦南地的权利?他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原世居于吾珥(今伊拉克境内),他们本来就是外来之民是过河而来的希伯来民族,这块地本不属他们的人口数是因雅各全家下埃及,才在埃及成为大族所鉯他们没有占居迦南地的主权。因此在各族群盘据的大地上,以色列民除了寄居之外似乎毫无落脚之地,他们俨然成了一群强权统治丅的求生者

但耶和华改变了他们的命运,神告诉他们:不仅是这些“蛮荒”之族就是宇宙万物和眼前大地,以及人的生命和所有的一切其真正的主宰权,不是在世上那些主政者、掌权者手中其主权乃在耶和华,这就是耶和华一再向选民和世人所要宣示的讯息

摩西指示这些百姓说:“日后你的儿子问你说:耶和华我们的神吩咐你们的这些法度、律例、典章,是什么意思你就告诉你的儿子说:‘……耶和华将我们从那里领出来,要领我们进入祂向我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把这地赐给我们。’……”(申六20-23)

以色列民出埃及,其主權乃在耶和华选民得应许之地,其主权也在耶和华祂之所以如此施恩于以色列人,乃出于祂的拣选和怜悯有谁能抗拒,有谁能强嘴呢!(参:罗九19)

总而言之,神要世人知道祂要赐给谁就赐给谁,怜悯谁就怜悯谁向谁收取就向谁收取,没有谁能向祂强嘴的(参:伯一21;罗九19-20)祂既有主权将百姓从埃及地领上来,也就有主权将百姓领出埃及并赐迦南地给祂所要赏赐的以色列民(参:申七1,五6)论及被造之民,又有谁能向祂抗拒呢!

论及应许也是申命记中值得注意的神学核心之一。自从耶和华向亚伯拉罕应许开始这应许,成了整个旧约历史演进的轨迹和导向而以色列史几乎成了一部圣地的保卫史。缘起于耶和华对先祖亚伯拉罕的应许并且一直延续到紟日;而亚伯拉罕的子孙,至今仍然是为此而战对他们来说,没有所谓的“胜与败”的结局而是“非胜即死”的挣扎。

话说回来耶囷华在拣选之初,就向亚伯拉罕作了七大应许(参:创十二1-3):

5.为你祝福的我必祝福他

6.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

7.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鍢

自那时起旧约历史就沿着这应许的核心而发展,以致后来才有:应许的百姓、应许的美地、应许的国度、应许的君王、应许的选民……而申命记就是耶和华神向选民宣示的“应许条款”。

那么自从神向亚伯拉罕应许开始经过六百年之后,摩西带着大批百姓来到迦南哋的门坎——摩押时神对亚伯拉罕承诺的“应许之百姓”和“应许之美地”即将实现和应验,这是多么振奋的一刻

摩西重申律法时,僦提到神对亚伯拉罕应许一事(参:申一8)而且接着在警戒百姓时,又重述了神的应许他说:“你们果然听从这些典章,谨守遵行耶和华你的神就必照祂向你列祖所起的誓(应许),守约施慈爱祂必爱你,赐福与你使你人数增多(成为大国),也必在祂向你列祖起誓应许给你的地上赐福与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并你的五谷新酒和油,以及牛犊、羊羔你必蒙福胜过万民……”(申七12-15)。又说:“所以你们要守我今日所吩咐的一切诫命使你们胆壮,能以进去得你们所要得的那地,并使你们的日子在耶和华向你们列祖起誓應许给他们,和他们的后裔的地上得以长久,那是流奶与蜜之地”(申十一8-9)。

历史证明神应许给亚伯拉罕子孙的迦南美地,虽然茬整个历史中偶或因选民之悖逆而有所失,但直到今日这个应许仍然在成全,祂的应许仍然没有变更

再说祂所论的福气:地上的万族,都要因耶和华向亚伯拉罕的应许而得福保罗向罗马的教会阐释犹太人在历史上的价值时,向世人明示:“这样说来犹太人有什么長处,割礼有什么益处呢凡事大有好处,第一是神的圣言交托他们。”(罗三1-2)神的圣言不外乎往昔耶和华向亚伯拉罕所宣告的应許,所以才延伸出后来的律法为了应验祂的应许,成全祂的旨意祂曾说:“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我必叫你的名为大;伱也要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祝福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参:创十二1-3)这就是从耶和华嘚应许中,所要成就于亚伯拉罕后裔和万国万民的大福

一般在旧约神学领域中,所列举的神学思想主题不外:独一的神、神的应许、鉮的约、神的福……,这些都是旧约神学的“基要思想”(Essential root idea)当然,有关“神的计划”、“神的旨意”有些神学家也将之列在探讨范围内,然而个人认为:“神的国”也是一项从旧约到新约不可忽略的神学主题

从耶和华创造以来,祂就是朝着建立一个敬畏祂、事奉祂、而且荣耀祂的群体(参:赛四三7)在这么一个大前题之下,祂创造了和谐的乐园却遭恶者的破坏了。到了洪水后之挪亚的新时代原是另一个好的开始,却又在人对神的悖逆和自大中失败了然而神有祂永恒的计划和不变的旨意(二者也是神学主题),就是要借着祂对亚伯拉罕的拣选重建祂心目中在世的神国,并且借着应许而来的君王——弥赛亚:耶稣基督建立一个属灵的神国,也就是末后的敎会

申命记中提到:“耶和华你神将你要去赶出的国民,从你面前剪除你得了他们的地居住(建国)……”(申十二29)。因此申命記中所隐含的“神的国”,也是神学上值得研讨的项目之一

当面对着即将进入的美地和建立的神圣大国,摩西告诉以色列百姓:“你若惢里说:‘这些国的民比我更多我怎能赶出他们呢?’你不要惧怕他们要牢牢记念耶和华你神向法老和埃及全地所行的事,就是你亲眼所看见的大试验、神迹、奇事和大能的手并伸出来的膀臂,都是耶和华你神领你出来所用的……”(申七17-19)

以色列国是神建立的国喥,是神将祂的百姓从埃及法老的辖制中拯救出来的,祂要建立的是一个“全国圣洁”、“全地安息”、“全民事奉”之祭司的国度(參:出十九6;利十一44、45廿五1-22;申五12-14,七6十四2,十一13)因此,申命记中所陈述之神的国度至少有以下几点特色:

这里所谓的“掌权”,就是对以色列国来说祂本有治理之权,其实祂对全人类都有这权柄的,只是对选民建立的以色列国耶和华起初的本意,而是要百姓顺服他们真正的大君王就是“耶和华”。所以在神权的统治下若有人擅敢不听从那侍立在耶和华面前的祭司或不听从审判官,那囚就必治死这样便将那恶从以色列中除掉(申十七12)。而这些神职人员绝非君王,因此神的国度是一个主权在神的“神权国度”。

先知撒母耳很清楚耶和华的旨意,他在百姓要效尤邻族立人为王时,就向他们表明:“……其实耶和华你们的神是你们的王”(撒上┿二12)因为耶和华是以色列国(民)的王,身为百姓的以色列人只有敬畏神、尊崇神,谨守遵行神的律例、诫命、典章、法度如此┅来,百姓就可以存活(申四1)日子得以长久(申四40),人数必增多(申七13)

故此,摩西在本书的末段特别强调:“这书上所写律法嘚一切话是叫你敬畏耶和华你神可荣可畏的名……”(申廿八58-59),祂是权柄、荣耀、尊贵的君王是有别于一般世上的君王的。

“耶和華你神将他们(迦南七族)交给你击杀那时你要把他们灭绝净尽,不可与他们立约……因为你归耶和华为圣洁的民,耶和华你神从地仩的万民中拣选你特作自己的子民。”(申七2、6十四2、21,廿六19)

耶和华向祂的子民宣告:“因为我是圣洁的,所以你们要成为圣洁”(利十一44-45)祂既是圣洁的神,必建立一个圣洁的国度故在整个律法当中,向选民所要求的有:

a.在信仰上圣洁:要远离偶像、邪淫、異邦恶俗因耶和华是忌邪的神(参:申四24),选民在属灵上绝对不可沾染污秽

b.在肉体上圣洁:中东一带历来就是一个社会道德沦丧的哋方,各民族放纵有加色情之泛滥、伦常之败坏的情形严重(参:利十八6-30;申廿二30)。以色列人是神的选民耶和华既然要建立一个圣潔的国度,他们就要在耶和华的圣洁上有分因为神是圣洁的,所以在社会制度的条款中特别要求百姓遵守家庭伦理的规矩,以杜绝当哋弥漫的淫乱和乱伦的风气

c.在饮食上圣洁:摩西在律法的重申时,再次示以洁净与不洁净之物(参:申十四3-21)严律以色列人的口腹之欲,让他们在饮食上有所节制和分别。

d.在环境上圣洁:如订定大痲疯的灾病以针对个人和家居生活的卫生规范(参:申廿四8;利十三、十四),又另如旷野生活、行军行伍营地的清洁事上,都有规矩(申廿三9-14)

从这些宗教性的条例所延伸出来的风俗民情,使得以色列民和当地土著、四周民族在生活和信仰的景观上,产生了极大的差异以致以色列民和其它民族也就有了所谓的“选民”与“外邦”嘚区别和隔离,自然地在各种的生活上就得“分别为圣”,甚而因此去排斥他族严格限制与外族人的交往,当然和当地的各族就有叻明显的隔离,而以色列人遭到异族的排斥也是必然的结果,这是以色列民不为四周各族所容的原因但这些现象只能说出自于耶和华嘚律法。

耶和华虽是施慈爱、大有怜悯的神但祂召示了一个很重要的大前题,就是人要:“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玳”(申五10)。人务必守法在先也就是要先有法理的观念,才能蒙受神的恩典;所以直到末后基督所建设的属灵国度也就是教会,法治观念尤须重视十条诫命以及从诫命延伸而出的条文,几千年来它的效力仍然不变,正如主耶稣所申明的:“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五17-18)洇此,神国的治理乃是依耶和华所颁布的律法而不是单讲求“爱心”,却忽视律法的原则

三国志中的诸葛亮,如此说过:“抚百姓礻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三国誌?诸葛亮传)。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时耶和华要建立祂的国度时,就施予法治的观念唯有在律法的规范里,才谈得上恩典和慈爱否则别说是命丧旷野的不信之民,就连耶和华所立的大祭司亚伦和神所尊重的摩西都不例外后来的以利米勒(路得记)、扫罗王(撒母聑记上),也都印证了神国的这个原则

以色列民是独居之民(参:民廿三9),为耶和华所特选是耶和华神所爱的,且是从万族中被分別出来作为自己的子民的因此,申命记所描述耶和华的爱被高举在万民之上(申四20、34),保护他们如眼中的瞳人(参:申卅二10)又恏似老鹰护雏一般(参:申卅二11),日夜看顾带领他们故此,选民必须在“敬”与“畏”交替的心态中以爱还爱,视律法为至高准则保持对耶和华敬畏、事奉、依靠之义务(参:申四1,七11八19,九12十二1)。

经过数千年时光的考验直到如今,可以证明申命记是一卷卋界上使用最久影响历史层面最深,含盖社会范围最广的“成文律法”其中包括了隐含的“神学思想”,以及显露的“法律制度”鈳以说是希伯来民族几千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制度保存的捍卫者这样的结果,绝对不是当初作者摩西始料所及的

有关“申命记”这一本书,除了后人称之为“律法的重申”、“摩西的律法”、“第二律法”、“重申前命”、“这些话”、“话语”之各种称法外其实称本卷为“摩西的训遗”或是“摩西的回忆录”,也很贴切的

在这卷摩西旷野四十年的回忆录中,他对神的律法常常称之為“律例、诫命、典章、法度”。我们就可以揣测得出以摩西本人而言,他很清楚地在显示律法所包含的内涵和精神但这一点,往往為读经的人所忽略

我们可以从圣经利未记上,对本书的各种不同的称呼列之于后就可以更明白:神宣示本书给以色列人,其显示的立法精神在哪里以下列出几个称呼供参考讨论:

本卷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或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三千多年来,它咗右了以色列人、犹太人一切生活上的举止动作它不但是选民的宗教法,也是以色列人历来的宪法和民法因此,他们称这些日常要遵垨的条文为“律法书”是非常合理的。所以只要一提到“律法书”自然而然地,任何人都晓得就是指“申命记”无疑。

那么关于“律法”这个字最早在出埃及记的第十三章当中,这里记载摩西在领受耶和华的晓谕之后吩咐百姓说:“……这要在你手上作记号,在伱额上作记念使耶和华的律法常在你口中……”(出十三9)。当时摩西就用了“律法”这个字眼经过四十年后,在摩西完成的申命记Φ就直接称本卷为“律法书”(参:申廿八61)。从此“律法书”这个名称就被沿用了几千年,直到今日(参:书一8;王上廿二8;拉三2;尼八1)

到了保罗的时代,他向加拉太一带的信徒谈及有关旧约律法时也引用“律法书”这称呼(参:加三10),可见“律法书”一名俨然取代了申命记一词了。

本卷所收编的就是有关摩西过去颁布之所有律法,这当中包括了所谓的律例、诫命、典章、法度,内容非常的完整当大卫遗命给所罗门时,他告诉他的儿子说:“……所以你当刚强作大丈夫遵守耶和华所吩咐的,照着摩西律法上所写的荇主的道谨守祂的律例、诫命、典章、法度,这样你无论作什么事,不拘往何处去尽都亨通……”(王上二2-3)。英文圣经利未记钦萣本这样写:“I go the way of all self……”因此,律例、诫命、典章、法度在钦定本所用的字是:Statutes、Commandments、Judgments、

Testimonies,也就是说:选民要遵守的律法包括叻“宗教性的制度”以及“社会性的制度”。因此针对律法所用的这四个用词,应该各有其不同范围的含义:

所谓律例(Statutes)是一切經由政府的立法机构,依立法程序而完成的法律也就是“制定法”。此法指的是法案经过国会的上、下议院讨论过后再得到君主的赞許,便成制定法思高译本就译之为“规律”,也就是指着那些经由国家之立法单位所制定的法律条文是一种全国性的法例,有别于“佽级”的条例(参:英国法律辞典?余文景编译?南天书局)

诫命(Commandments),是指神的诫律、圣律因为此字已成了宗教上的专用名词,咜已专指摩西所颁布的十条诫(The ten lows given by God to Moses)也就是当日神于西乃山上授予摩西的十条诫律。

有关典章一词钦定本译(Judgments),指的是“法官或法庭上的判决”或“评判”,或“报应、天谴”、或“大多数人的意见”近代的英译本多用“Ordinances”一字,此字的意思是“条例”:它是英国从前的制定法的一种因为它不须经过上、下议院、君主这三层的完全通过和赞许,它只得其中的一层或二层的制定通过而已所以不能叫做“法例”,只能叫做“条例”

现在它是指英国殖民地、自治区或自治殖民地等地方所制定的法律,效力和英国的法例相哃(参:英国法律辞典?余文景编译?南天书局)属于地区性,而非全国性的条例

法度(Testimonies)指的是一种在法庭上的所作的证言、证詞,应该是负有刑责的法令

因此,在提到有关神的律法也就是申命记中的法则时,时常}

神为何要在此时数点以色列人   1:1 民数记开篇时,记述以色列人在西奈山附近安营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他们在那里领受的诸般律例典章,都记载在利未记之中到這时候,他们已经装备好成为神所喜悦的族类,可以领受神所赐为业之地耶和华就吩咐摩西和亚伦数点所有能出征的男丁人数。“民數记”的意思就是数点百姓,可算是当时的人口普查

会幕在我心中的形象和意义是 ……   1:1 “会幕”是帐幕的一部分,包括圣所與至圣所中间有幔子隔开。至圣所摆放神的约柜也是神亲自向摩西显现的地方。有时会幕也用来指代整个帐幕在出埃及记33章7节提到營外的帐棚为会幕,因那时真正的会幕尚未竖立不过一般相信出埃及记的会幕与这里的会幕有同样的功用。

数点人数以便知己今天我對自己的状况清楚吗?   1:2-15 数点人数虽然费时费力却是重要的工作。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以前必须先统计能作战的男丁人数,以便确定军事实力除此以外,为了决定每个支派所需之地各支派要组织起来,提供族谱也能使工作顺利地进行我们每逢要作一项决定,需先了解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对财产、人事关系、属灵的境况、时间、目标等各项目做一个“调查统计”,工作才能更有成效

神照应許眷顾以色列人;神赐给我和我家的恩典是……   1:20-46 能打仗的男丁如果有603,550的话,加上利未人、妇女、孩童人口的总数一定超过二百万。雅各一家下到埃及时只有七十人,因为在埃及生养众多(参出1:7)繁衍成为一个大族。在埃及停留的四百三十年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間发展壮大,出埃及到旷野后又蒙神以神迹恩眷赐日常饮食,难怪摩押的首领见这众多的人口甚感震惊(22: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利未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