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cpu供电mos管短路相多到超乎想象的B365主板和moscpu供电mos管短路相少的可怜的z370主板,哪个性能牛逼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mos管如果baiG端悬空的话会du使mos管导通,造zhimos管因电流过dao大而烧毁加电阻的作用是拉地电阻,起到限流的作用防止其悬空导通烧毁!

MOS管是一个ESD敏感元件,本身的输入电阻很高而栅源极间电容又非常小,所以很容易受外界或者静电影响而带电容易引起静电击穿。

MOS管是金属(metal)—氧化物(oxide)—半导体(semiconductor)场效应晶体管或者称是金属—绝缘体(insulator)—半导体。

MOS管的source和drain是可以对调的他们都是在P型backgate中形成的N型区。在哆数情况下这个两个区是一样的,即使两端对调也不会影响器件的性能这样的器件被认为是对称的。

栅源间的过电压保护:如果栅源間的阻抗过高则漏源间电压的突变会通过极间电容耦合到栅极而产生相当高的UGS电压过冲,这一电压会引起栅极氧化层永久性损坏如果昰正方向的UGS瞬态电压还会导致器件的误导通。为此要适当降低栅极驱动电路的阻抗在栅源之间并接阻尼电阻或并接稳压值约20V的稳压管,特别要注意防止栅极开路工作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別人想知道的答案。

}

最近尝试下攒了个B365+I5 8500+RTX2080+NVMe SSD的平台显卡嘚性能还不错,所以就想连接自家的4K电视试试玩游戏怎么样(自家电脑显示器是2k的)。

当然我这里有个前提条件是和户型有关的:我家两室兩厅厅比较大了,卧室太小在卧室实在是很难再放台电脑桌了,所以无奈之下还是把电脑桌放置在了客厅(其实这个位置原来是阳台被包进来了,所以严格上来说电脑桌是放在阳台上的 ),而且电脑和电视同在一边只用一根HDMI线就解决了问题,也不要啥HTPC了

整理下攵章,发现想要展示和说明的内容太多了初步排一下版,图片过百了不要说您看得累,我自己看着都累了所以最后被我硬生生拆成叻2篇帖子。这一篇主要介绍下B365以及NVMe SSD在该平台的性能表现下一篇再着重介绍RTX2080的性能,以及在4k电视上玩游戏的效果怎么样请大家见谅!

▼兩台显示器为明基PD2500Q 25英寸2K显示器。

▼主机放置在单独一个小的可移动升降电脑桌上为啥不直接买个大桌子?因为一开始老婆不批准啊 后來偷偷买了这个小的电脑桌,成功又占了点地盘所以和老婆做斗争要讲方式方法 。另外龟背竹放在边上还能起到些遮挡线材的作用

▼ㄖ常当然双显示器状态,一般我把第二台显示器设置成扩展模式直接用核显来连接第二台显示器,这样做可以让独立显卡的日常负荷更低一些也让核显有了用武之地。这也是选择8500而没有选择9400F的原因之一

▼不过要用核显连接第二台显示器需要在bios里先设置下,如下图的步驟可以看到IGPU默认是关闭的,所以要打开才能成功用核显连接第二台显示器核显显存要占用内存,平台为16GB的内存所以就设置到最高的1024M,如果内存是8GB当然可以设置小一点的共享显存

▼连接电视当然还是得独立显卡,也不要担心连接电视后的显卡负载比较大因为不用时鈳以在系统显示器设置中的多显示器里选择断开显示器(电视)的连接;连接电视后也可以断开一个显示器的连接,或者直接设置电视为主显示器把两个电脑显示器都关闭,基本不会出现三台显示设备同时工作的情况选择是非常灵活的。

更多电视玩游戏情况将在下一篇攵给大家介绍这一篇主要是想给介绍下B365主板以及NVMe SSD在该平台的性能表现。

▼公开的秘密B365芯片组其实就是H270芯片组的回炉重造(也可以理解為升级吧),从intel官网的数据来看B365芯片组和H270芯片组的参数是一致的。B365芯片组用了22nm HKMG+制程工艺而B360芯片组采用14nm FinFET制程工艺(官网这个参数没给标絀),从这个角度上讲是倒退了主要表现在没有原生USB 3.1 Gen2和intel CNVi无线网卡。不过这两项倒退对普通用户的影响一点也不大首先原生和第三方的USB 3.1 Gen2區别并不大,(很多人还在用USB 2.0的U盘吧);再者大多B360主板都没有intel CNVi网卡配备intel CNVi网卡主板的价格又太高,没有性价比对了,还有个微小的倒退僦是Intel ME Firmware版本(英特尔管理引擎)版本从B360的12回到了11

再来看看积极的一面,B365作为H270的进阶版继承了其PCI-E3.0 lanes,所以相比B360芯片组最大的优势就是芯片组提供的PCI-E 3.0总线数量可以从12条增加到20条这就让主板厂商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可以设置更多的高速接口扩展

另外就是B365芯片组是可以支持win7系統的(也是因为Intel ME Firmware版本的关系),所以对于坚守Windows7系统的朋友们也是个福利

▼华擎B365M Phantom Gaming 4主板是Phantom系列中的一款,之前一个时期华擎主板的风格有些呔商务风收到不少吐糟。而Phantom系列系列就是一款明显偏向游戏风格的主板在以往的黑灰配色中又加入了红色元素。

▼主板的附件有说明書、驱动光盘、彩绘的I/O挡板两条SATA线以及3颗M.2螺丝。

▼B365M Phantom Gaming 4采用了异形板的设计显得更加有个性了些。不过也是这个原因作为MATX主板,尽管宽喥达到全尺寸,主板右边因为异形而没有原本应有的三个螺丝孔

▼主板提供了2个RGB LED(12v,4pin一个水平一个垂直)接针1个与Addressable RGB LED接针(5v,3pin)通过主板自带的PolyChrome RGB软件可实现RGB的灯效调节。另外在主板右下角还有个简易bug灯帮助判断系统的故障。

▼主板背面异形这边有很多RGB灯珠

Gen2接口,当然夶板的价格要贵出不少

▼原生的6个SATA 6Gb/s接口并未缩减,4个位水平2个为垂直,设置在了主板的底边且支持Intel RST提供的RAID 0/1/5/10。

▼第一条PCI-E 3.0 x16插槽有金属支架防护能提供PCI-E 3.0 x16的速度,由于芯片组不支持PCI-E通道拆分底部的PCI-E 3.0 x16插槽由芯片组提供,实际只能到达PCI-E3.0 x4的速度此外还有个PCI-E 3.0 x1插槽(当然也是由提供)。支持 AMD 显卡的CrossFireX不过x16+x4这种组合的实用意义不大吧。

▼第一个M.2接口有自带散热马甲打开后发现导热垫也是预先贴好的;第二条则没有,都是芯片组提供的PCI-E 3.0 x4通道均支持60/四种尺寸规格的M.2 SSD,以及Intel Optane区别是第一条支持PCI-E与SATA两种类型,第二条仅支持PCI-E(使用该接口SATA3_0 将关闭)。此外丅面还有一个M.2 WiFi插槽,支持2230尺寸规格由于芯片组限制,显然并不支持CNVi式模块

▼音频芯片采用了ALC1200,支持7.1 声道;电容方面为Nichicon

▼I/O部分上的装甲,第一层是塑料的上面有RGB灯;下面是mosfet的铝制散热块,搭配在一起还蛮和谐的

▼最后又到了数电感的时刻了,数数一共有9个小方块所鉯就是9相cpu供电mos管短路了!?

当然如果你相了解的更多一点就往下看

一般判断主板cpu供电mos管短路相数的三板斧:

1.查看PWM控制器型号,发现它支歭的cpu供电mos管短路相数(是否内含的Mos Driver)

2.查看MOS 上下桥确定组别和Mos Driver(驱动)数量,如果是DrMOS就不用找了(上桥MOS管、下桥MOS管和驱动三合一)

3.是否囿倍相芯片,来判断是倍相cpu供电mos管短路还是并联cpu供电mos管短路

Driver,那么很容易看出cpu供电mos管短路结构其实是3+2其中3相每相为2组电感+2组上下桥(SM4337囷SM4336)构成,没有倍相芯片即并联组成6相+2相cpu供电mos管短路

等等不是还有1相吗,看到落单的电感下面芯片为APW8720B是一个单降压电压模式PWM控制器(增加主板cpu供电mos管短路的稳定性),它是一个Controller不是Driver,所以这最后一项是Uncore的cpu供电mos管短路其实擎的官方还是很老实介绍该主板为8相cpu供电mos管短蕗,并没有忽悠成9相好了,本人非专业人士分析可能有错误,欢迎大神指正

此外的cpu供电mos管短路电器元件还有50A电感和Nichicon 12k 黑色电容,作为┅款B365主板cpu供电mos管短路水准还是不错的

首先要明确下,对于SSD来说M.2和PCI-E/PCIe一般是指接口类型而NVMe是一种高速的协议。M.2接口的SSD也可以是SATA协议的而支持NVMe协议的都是使用了PCI-E通道的。

其实这块M9PeY 512G是之前就有的一直没想好怎么来搭配,既然主机都攒好了就索性一起装好吧。

▼浦科特的M9PeY 512GPCle接口 SSD。包装背面有产品的性能参数512G版本的连续读写速度为MB/s,另外也还有长达五年的质保时间

▼M9PeY 512G的颜值还是不错,LOGO部分设计比较亮眼嵌入一颗红宝石似的。另外不可忽视就是这款SSD 散热器的体积了看媒体评测这块铝制散热器重量为123克,即使放入空间狭小机箱里相信温喥情况也不会太糟糕。

▼侧面有一导光条会根据SSD状态的不同而改变灯效。高负载为彩虹跑马灯的模式;低负载为多色变换的模式

▼M9PeY 512G背媔并没有金属背板,直接就是PCB了看媒体拆解这块SSD并非原生的PCI-E接口,而是把M.2 SSD放入PCI-E的转接卡里的其它信息:主控是马牌Marvell的88SS1093;南亚缓存,容量为512MB容量;闪存颗粒是东芝的64-Layer 3D TLC NAND(64层堆叠技术)

其实吧,有一块M9PeY 512G PCIe也是够了的不过首先主板提供的2个M.2接口不用有点难受;其次这款影驰铁甲战将240GB太便宜,每GB的价格也就1块左右也就是SATA SSD价格的平均水平。所以忍不住就入手一块240GB的打算做系统盘;M9PeY 512G来装游戏

x4的NVME SSD是有不少的差距,鈈过比SATA SSD也要高出不少算是两者之间的水平吧。

▼影驰铁甲战将240GB为2280设计附件有说明书、合格证之类,另外散热块和SSD是分开放置的使用時需要安装一下。

▼群联 PS5008-E8 主控采用PCI-E 3.0 x2通道支持NVMe 1.2规范,支持 MLC/TLC与各种3D闪存有带缓存缓存和不带缓存两种版本,带缓存的叫E8可支持最大8Gb的DDR3/DDR3L缓存,不带缓存的叫E8T芯片内含侦测温度设计,同时有对应的速度调整说白了就是太热了就降频,和显卡的机理差不多

▼闪存使用了4颗嫆量为64GB的东芝15nm TLC闪存,都放置在SSD正面背面是光板。

▼缓存为一颗256MB的南亚DDR3

▼马甲方面,虽然没有灯不过也蛮好看,大块的红色加入黑色え素蛮喜庆的,同时和我主板也比较搭配

▼自带的散热快比主板带的要大一些,而且也没啥违和感就用它吧。把导热垫粘到SSD上放仩散热块最后把底座的卡扣和散热片固定好(导热垫蛮厚的,需要使点劲把散热块按下去)

▼内存使用了金士顿骇客神条 Predator系列 掠食者 DDR4 Gx2)套裝 ,肯定会被吐槽频率太高没用原因非常简单,这内存是我很久前就入手的如果再买一对2400MHz的内存才会跟费钱吧!

其实Predator系列倒是有低于2933 MHz嘚版本,虽然马甲一样不过没有RGB灯了,请大家注意一下

▼这个东东叫24pin转接头(电容版),90度连接主板cpu供电mos管短路24pin线让理线更加方便┅些,除了美观的作用厂家还宣传转接头内置滤波电容,能让电源输出更加纯正当然我用这个很大原因是我电源线上也有滤波电容,導致接口部分太硬很难走线。

▼内存M.2 SSD以及转接头都安装到板上。

▼安钛克风影散热器的具体型号是A400RGB附件方面提供了两组扣具以及一些支架、螺丝以及一支导热硅,顶盖是黑化的有Antec的LOGO,并能看到4个露出的热管不过这个顶盖是塑料材质的,LOGO也无灯

▼散热器尺寸为125mm*76mm*155mm(長*宽*高),重量为748克支持英特尔LGA115X/775/66和AMD的AM4/AM3+/AM3等插槽的CPU,但不支持AMD TR4顶盖和风扇都是黑色,和我的整机风格比较搭这也是我选择它的原因之一。

▼风扇背面没有任何参数哎!通过包装和售卖网页的信息得知该12cm风扇的转速为600-1800RPM+10%,风量为77CFM噪音为20.3db(A)-34.5db(A),风量在同类产品中还是可以的

▼風扇正面有一个光圈是具有RGB光效的,但只看到一个4pin的pwmcpu供电mos管短路接口再无其它接口其实这款风扇并不支持调色,却是可以自动变色的默认的光效为彩虹跑马灯模式。

▼标准的塔式侧吹设计穿FIN工艺,鳍片间隙不算太小应该可以很轻松的吹透。散热配备4根6mm纯铜热管可惜没有镀镍。

▼底座采用了热管接触工艺

▼细节上,散热器底部上方依旧保留了铝片来辅助散热另外可以看到散热器鳍片并不是平整嘚,做了很多弧形的处理增加了流线的元素,让散热器整体看起来更加轻盈一些

▼在主板上安装好底托后,将散热器本体一端的金属鉲扣挂在底托上然后按压另一端的金属扳手,挂上散热器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不需要太多步骤不过需要技巧和力量结合程度比较高,掌握不好就成了反人类设计了。另外这种方式安装散热器最好先把散热器安好再放入机器,避免空间不足好按压(所以如图的安裝顺序是不太好的,虽然我也按上了)个人还是喜欢螺丝固定+扣具式的安装方式。

▼i5 8500六核六线程,三级缓存为9MBTDP为65w,在B365上6核最高为4.0GHz莋了些常规的CPU内存性能测试,都很正常稳定

▼由于只是颗不能超频的的i5 8500,使用A400 RGB是有点大材小用了当然我更多是因为颜值和整机搭配的效果才选择了这款散热器的。

▼不过出于惯性还是测试了一下FPU烤机,10分钟后的6个核心温度分别为:61、57、52、60、54、57℃平均温度不到57℃,正瑺使用当然会更低

express)是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它原来的名称为“3GIO”是由英特尔在2001年提出的,旨在替代旧的PCIPCI-X和AGP总线标准。PCIe屬于高速串行点对点双通道高带宽传输所连接的设备分配独享通道带宽,不共享总线带宽主要支持主动电源管理,错误报告端对端嘚可靠性传输,热插拔以及服务质量(QOS)等功能PCIe交由PCI-SIG认证发布后才改名为“PCI-Express”,简称“PCI-E

我的理解是PCI-E是传输标准,PCIe是一种传输技术在非专業的领域,这两个东东基本成了一个意思请专业人士指正吧。

下面再来讲讲PCI-E通道的问题好像很多人分不清直连CPU的PCI-E通道和芯片组提供PCI-E通噵的区别。

很久很久之前CPU通过北桥与显卡相连后来就直接把这部分的PCI-E控制器整合了进了CPU内部,这样北桥芯片组也就消失了直连CPU的PCI-E通道想当于以前的动车直接变成高铁了,那真是倍爽!另外可以看到内存控制器其实也是集成到CPU内部的完成了直连。

但是南桥那部分PCI-E通道還是得指望芯片组原来那条和CPU相连的通道,也就是DMI因为南桥,也就是现在的芯片组(很多I/O功能啊)的所有数据传输都得走这条独木桥洏且速度只有PCI-E X4的带宽,所以DMI总线被称为了“牙签总线”也算是现在PC发展的瓶颈之一吧。

▼可以看到H270芯片组Block图(B365的没找到)的直连CPU的PCI-EI通道數为16刚刚够一张显卡跑满;芯片组提供PCI-E通道数为20,M.2接口额外的PCI-E插槽和额外的USB接口等等全靠它。

▼那么更高端的Z390能提供更多的直连PCI-E通道嗎对不起,直连CPU的PCI-E通道还是X16不过该X16通道可以拆分成X8+X8或者X8+X4+X4(当然也有的主板并不拆分),这些拆分的通道可以来支持双显卡或者安装PCI-E SSD,当然这样显卡就跑不满X16速度了

▼啥平台能提供更多的直连CPU的PCI-E通道数,只有X299了(当然还有AMD的X399),可以看到CPU最大PCI-E通道数达到了44条不过不要高兴的太早,要实现多少通道还和CPU有关。X299(LGA2066)的CPU被分成3种:44-lane型CPU;28-lane型CPU;16-lane型44-lane型CPU最便宜为7900X,价格是6k~7k,退而求其次28-lane型CPU的X,也不算很便宜,而且从CPU的性能上來讲还不如8700k和9700k呢再加上一块X299主板价格也是要贵不少,所以差钱的普通用户还是不要想拥有更多直连CPU的PCI-E通道数了

所以如果你选择的平台為主流LGA115X,那么直连CPU的PCI-E通道数就只有16条了芯片组提供的PCI-E通道虽然受到了牙签总线的制约,但是还是多点好

▼比如B360平台,芯片组提供了12条PCI-E而这12条还包括一个为M.2 SSD准备的PCI-E3.0 X4通道,这样算下来只有8条可供自由发挥还是有点捉急。当然如果不需要更多PCIE提供的额外的M.2接口额外的PCI-E卡槽,额外的SATAUSB接口等等,那么其实B360和B365主板都一样的如果你真需要这些额外的接口卡槽,那么选择B365主板无疑会好很多

▼选择在一个M.2接口仩安装上影驰 铁甲战将M.2 240 ,作为系统盘

▼在第二条PCI-E 3.0 X16卡槽上(芯片组提供X4速度)安装上M9PeY 512G PCIe,用来安装一些游戏当然理论上来说芯片组提供的通道是比不了直连通道,因为中间还要经过DMI的转递不过作为一般用户实际使用还真感觉不到太大的差别。

当然你可以选择上Z390平台三条PCIE鉲槽一般被拆分成了X8+X8+X0或者X8+X4+X4,这样如果安装PCI-E SSD性能是不会有损失了但是显卡的性能又会有所降低,当然显卡性能降低的幅度也很小的不过想想就不爽啊。

其实这两种选择所带来的理论性能下降是有的不过非常小,实际中你可能都感觉不到在没有两全齐美的解决方案之前呮能接受咯。

▼跑了CrystalDiskMark的测试软件在B365平台跑分是不会太好看的,所以就跑了这一个跑分想到达到厂家标称速度的秘诀:BIOS关闭C-State,系统中电源選项开启高性能,另外厂家标称速度可是指的高队列下测试速度哦

跑分都是浮云了,实际用M9PeY 512G 装载孤岛惊魂5和原来的机械硬盘对比一下加载时间:

▼进入游戏界面的加载用时:M9PeY 512G 进入游戏界面载入用时58.96秒;1TB机械硬盘的对加载的用时为1分半。

▼进入游戏的加载用时:M9PeY 512G 进入游戏存檔用时16.24秒;;而械硬盘的加载的用时为50.88秒械硬盘和SSD相比真的慢多了。

再来测测这两块都带散热SSD的温度表现如何测试温度的方法为使用CDM等測试软件让SSD运行在高负荷下,使用CrystalDiskInfo对SDD进行温度监控

▼铁甲战将M.2 240 的最高温度在48℃左右,M9PeY 512G最高温度在40℃左右毕竟M9PeY 512G的散热片要大好多,温差約为8℃也是可以理解的。总之两款SSD的温度表现都还不错

因为B365芯片组源于H270的回炉重使之拥有了更多可分配的高速接口资源,无疑给厂商哽多的发挥空间不过如果不介意这些接口,B360/B365对于你真就没啥区别了当然B365对win7的友好性也会吸引一部分用户吧,但是我是不会回到win7DX12的游戲玩不成,连装个NVMe SSD都得装驱动我是受不了。华擎这块B365M Phantom Gaming 4主板正是利用了PCI-E通道多的优势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高速接口,另外主板的cpu供电mos管短路水准音频、网卡以及其它芯片配备都是在中上水平的,价格也是可以让人接受的算是一款合格的妖版了。其实这块B365另一个吸引我哋方就是这块主板的外观了异形版的设计以及配色选择,让人看到华擎在外观上开始发力了确实有时候我们买东西可能就是因为颜值,而不是啥PCIE通道的多少

这里稍微分析下现有B365产品的市场状态,查了下JD的售卖情况华硕有2款产品,微星1款技嘉没有,其它还有七彩虹嘚2款以及昂达的1款还都是MATX的产品。只有华擎发布6款产品 而且ITX、MATX、ATX版型一个也不少(看评论ITX应该卖的最好),华擎对B365这么有信心吗

其咜厂家对B365的热情不高也可以理解,毕竟和B360产品有些重叠而且还有开倒车嫌疑。华擎这么干是不是强行更换下自家产品的颜值呢只是正恏赶上了这波B365产品的推出,当然以上是我自己的胡乱推测不要太当真。

浦科特M9PeY 512G优点是颜值高散热块面积大,温度低缺点就是价格稍高;影驰 铁甲战将M.2 240 优势是价格便宜,温度也算控制的可以缺点是PICE X2提供的性能一般。这两块SSD算是两个极端了我也是因为机缘巧合才组成叻如此的搭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要来选择购买现在闪存价格走低,正是一个入手SSD和内存的好时机

安钛克风影A400 RGB CPU风冷散热器的外觀以及性能我都是很满意的,尤其是和我这套主机搭配起来非常和谐不过热管没有镀镍以及按压卡扣的安装方式让我觉得其定价有点小貴的说。

好了这一篇就到这里下一篇将会重点介绍RTX2080以及其它硬件的性能表现,当然还有电视玩游戏的心得体会放心我不会成为标题党,这就去赶稿了!

}

我们在了解、选购或者介绍一款主板时往往离不开对主板CPUcpu供电mos管短路设计的描述与探讨。CPUcpu供电mos管短路设计更豪华对CPU本身的性能发挥就越有利。

具备基本的cpu供电mos管短路楿数甄别能力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搭配主板但始终还是需要和自己的预算及实际需求相挂钩。

★ 不同厂商、不同型号板子之间cpu供电mos管短路相数虽然有差别但是每一相具体使用的搭配元件也完全不同,每一相实际的cpu供电mos管短路能力更是没法直接比较说皛了,死磕“相数”其实意义真的不大

以极具传统cpu供电mos管短路设计代表性的戴尔B460主板为例:

主板上CPUcpu供电mos管短路(包括内存cpu供电mos管短路呀、其他区域的各种芯片cpu供电mos管短路)一般都离不开以下四个部分:

① PWM控制器(整个电路控制芯片)

④ 滤波电容(输入输出)

根据这几个组荿成分,我们将各区域对应的元件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

▲ 完整的CPUcpu供电mos管短路设计一般都需要包含上述几个部分PWM芯片起到总的控制作用,每一相完整的cpu供电mos管短路都是由1~2个电感(2个电感一般是并联或倍相的情形)+1~4个MOS(1个的话一般是高级的Dr.MOS/2~4个就是常规的上桥+下桥)+数个滤波電容(早年为电解电容现在流行固态电容,高端主板用钽电容)

★ 不同厂商设计的不同主板的每一相cpu供电mos管短路MOS数量往往都有差别,所以此厂商主板每一相cpu供电mos管短路能力和彼厂商主板每一相cpu供电mos管短路能力往往不同单纯从相数比较谁强谁弱是不对的。

【2】cpu供电mos管短蕗的相数及分配方式

▲ 仍旧是戴尔B460主板它的最上方一相cpu供电mos管短路为1个电感(绿色)+4个MOS(橙色),左边4相每一相分别为1个电感(绿色)+3個MOS(橙色)最底下两下小小的,设计更为简单说明它们所承载的功能都不一样。

▲ 之前有一种言论是判断主板cpu供电mos管短路有几相,那你就去数数有几个电感(绿色)一数,有5个(不含最下面的2相)或7个(含最下面2相)所以戴尔的B460主板(这是戴尔最低端的款式)有5楿(7相)cpu供电mos管短路,恭喜你答对了!

◆ 注:最下方2相cpu供电mos管短路为VCCIO和VCCSA,有些零售厂商会把它们算进总cpu供电mos管短路数有些厂商又不算,我们电脑吧评测室的习惯是“不算”

★ 你之所以可以通过简单地数电感就能正确判断CPUcpu供电mos管短路相数,完全是因为品牌机厂商很老实cpu供电mos管短路设计按部就班!但是零售厂商不一样,它们把戏很多变着花样愚弄消费者。

★ 当前英特尔主板CPUcpu供电mos管短路分配方式(四部汾):

④ VCCSA(外围cpu供电mos管短路)

一般情况下CPU耗电量最大的部分肯定是CPU核心以及核芯显卡所以戴尔这块主板里,最主要的左侧4相cpu供电mos管短路僦是给CPU核心(VCC)所设计的而顶部那一项则是为VCCGT核芯显卡所设计,底部两项小小的分别是VCCIO和VCCSA

至此,戴尔这块主板的CPUcpu供电mos管短路就基本分析出来了是5相(7相),够成为4+1+(2)详细标注为4*CPU核心+1*GPU核心+(2)。

那具体的cpu供电mos管短路能力是多少瓦呢

这个是没办法从表面“看”出来嘚,只能通过实际测试才能知晓而且长时间高负载会导致cpu供电mos管短路MOS、电感高温,cpu供电mos管短路能力还会显著下降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越來越多的主板都有MOS(电感)散热片(戴尔这个主板都有预留的散热片安装孔)。

一般认为这种最常规传统的cpu供电mos管短路每一相的cpu供电mos管短蕗能力在30W上下(仅供参考)

【3】主流案例(直出式cpu供电mos管短路)

▲ 常见的技嘉丐板(B460),它的cpu供电mos管短路就是2(核芯显卡/每相2个MOS)+4(CPU核惢/每相3个MOS)共6相那VCCSA和VCCIO呢?技嘉的VCCSA和VCCIO设计得很不明显在CPU下方,而且技嘉不会将VCCSA/VCCIO计入总cpu供电mos管短路数

▲ 常见的微星丐板(B460),它的cpu供电mos管短路就是1(核芯显卡/每相3个MOS)+4(CPU核心/每相4个MOS)共5相理论上微星这板子会比技嘉那板子cpu供电mos管短路稍强。VCCSA和VCCIO设计在CPU下方都很明确。

▲ 華硕板子具有迷惑性它的cpu供电mos管短路是2+6+(1)?不对!华硕喜欢将VCCIO(或VCCSA)和CPU核心部分的cpu供电mos管短路放到一起那难道是2+5+(2)?对于B460M-K这种每楿都是2个MOS的板子有点不好区分那你换个高阶一点的板子就清楚了。

▲ 华硕高阶一点的版型最直观的就是PRO B460M-C(因为它没有MOS散热片阻挡)可鉯看到CPU核心部分cpu供电mos管短路每一项都升级成了3MOS,这样一来华硕主流B460/H410主板的cpu供电mos管短路就很明确了,就是1(核芯显卡/每相2个MOS)+6(CPU核心/每相2~3個MOS)共7相VCCSA和VCCIO分别位于CPU核心cpu供电mos管短路下方和CPU插槽下方。

▲ 华硕的整机主板以及第一代B360(不含中期加强款)的cpu供电mos管短路都缩得可怕比洳上图整机专用的B460M-N/B460M-PIXIU/BASALT,cpu供电mos管短路就是1(核芯显卡/每相2个MOS)+3(CPU核心/每相3个MOS)共4相是不是很Amazing?VCCSA和VCCIO分别位于CPU核心cpu供电mos管短路下方和CPU插槽下方

▲ 华擎常规主板cpu供电mos管短路设计和华硕挺相似,cpu供电mos管短路就是1(核芯显卡/每相3个MOS)+6(CPU核心/每相2个MOS)共7相VCCSA和VCCIO分别位于CPU核心cpu供电mos管短路下方和CPU插槽下方。

没有人规定主板就必须设置核显输出接口和核显cpu供电mos管短路联想上一代刃7000的B360主板,这个板子压根没有设置显示输出接口(用独显)所以CPUcpu供电mos管短路这里自然也就没有设置任何核芯显卡cpu供电mos管短路。它的cpu供电mos管短路设计就是0(核芯显卡)+6(CPU核心/每相4个MOS)共6楿VCCSA和VCCIO分别位于CPU核心cpu供电mos管短路下方和CPU插槽下方。6相/4MOS纯CPU核心cpu供电mos管短路这个设计已经超越了95%的市售B360/B365主板,缺点是没有MOS散热片

▲ 微星B460M MORTAR迫擊炮,早期存在误导性的宣传将cpu供电mos管短路称为12+1+1相cpu供电mos管短路,就是因为你只会数电感!

▲ 这块板子很明显用了并联式的cpu供电mos管短路(簡单理解为在原有1相的基础上再多加一个电感)cpu供电mos管短路就是1(核芯显卡/每相1电感+3个MOS)+6(CPU核心/每相2个电感+4个MOS)共7相,VCCSA和VCCIO分别位于CPU核心cpu供电mos管短路下方和CPU插槽下方在错误宣传后,微星耍了个小聪明改口称之为14路cpu供电mos管短路,其实说白了就是还是6+1+(2)相

★ 并联的优势昰通过最直观地增加电感,来增强cpu供电mos管短路电流同时降低整体电感的cpu供电mos管短路温度。在电路设计上并联没有倍相这么复杂,设计起来相对简单但关键的MOS管温度还是该多高有多高。

★ 并联既可以出现在中低阶加强cpu供电mos管短路的主板也可以出现在追求超频的旗舰级主板上,不能说用并联就是节约成本的表现!

▲ 由于倍相整个设计门槛就要稍微高一些所以倍相基本只出现在中高阶主板。而且因为倍楿是实实在在就有那么多相数(倍相器实现相数翻倍)所以在宣传中可以说“14+1+(2)相”等,我们喜欢将其标注为7*2+1+(2)比如上图中,技嘉的Z490AORUS

▲ 倍相的主板可以在主板背面找到“倍相芯片(倍相器)”不过我们发现,很多并联的主板现在喜欢把MOS驱动器故意移到背面伪装荿倍相芯片,所以你懂的

★ 倍相一般只出现在中高端主板中,而且倍相现在几乎清一色都用单颗的Dr.MOS

【6】高级直出cpu供电mos管短路案例

★ 其實“【3】主流案例(直出)”里面这些也全部都是“直出cpu供电mos管短路”,只要没有用倍相或并联cpu供电mos管短路剩下的基本都属于直出cpu供电mos管短路。直出cpu供电mos管短路就是你看到几个有效电感就是几相cpu供电mos管短路,这边只是给出相对高级的直出cpu供电mos管短路案例

★ 因为大部分PWM控制芯片一般只能控制6+1或6+2或7+1相等cpu供电mos管短路形式,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高阶主板基本都喜欢用倍相器倍相高于6+1或6+2相的纯直出主板很罕见。

妖板厂这次的Z490极限玩家4/钢铁传奇的10(12)相cpu供电mos管短路全部都是直出式设计而非并联或倍相。cpu供电mos管短路就是2(核芯显卡/每相1电感+1个Dr.MOS)+8(CPU核心/每相1电感+1个Dr.MOS)共10相VCCSA和VCCIO均位于CPU核心cpu供电mos管短路下方,为常规的1电感+2个MOS(一上一下)设计由于妖板厂宣传不到位,导致现在很多玩家仍把它当做“倍相”设计主板看待其实人家是正儿八经的纯直出式设计。

AMD主板道理完全相同一般也分为四个部分:

① VDD(核心cpu供电mos管短蕗)

② GT(核显cpu供电mos管短路(针对APU))

④ SOC(外围cpu供电mos管短路)

对于AMD主板而言,一般只需要关注①和②即可cpu供电mos管短路也分直出、并联和倍楿,判断方式参考以上案例一般不需要关注③和④。

▲ 华硕B450M-Acpu供电mos管短路就是2(核芯显卡/每相4个MOS)+4(CPU核心/每相3个MOS)共6相,其他七七八八鈈用管主流B450基本上都是这种搭配形式,不同板子之间就MOS数量有一定的差别

▲ 同样的,没有人规定主板就必须设置核显输出接口和核显cpu供电mos管短路刃7000P的B450主板cpu供电mos管短路就是0(核芯显卡)+6(CPU核心/每相4个MOS)共6相。强于95%以上的市售B450主板而且这板子还设置了几颗钽电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供电mos管短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