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60岁以上不能办理网银,那么那些60岁以上的人,如何能随时随地查询卡的收支明细?

交通银行卡如何查询开户行?交通银行开户行查询,具体详细内容小编为你报道。

有时候在填写银行账号信息的时候,会需要填写开户行信息。当然,你可以拨打交通银行的客服电话95559,也可以到开户行询问,也可以查看办卡时填写的单子(一般是找不到了)。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怎么在交通银行网上银行查询开户行信息。

1)。进入交通银行官网

2)。选择 个人网银 这里的登录

每个银行的网银,都会有安全控件需要安装。按提示点击红色标记下,这里随便你自己选,我就选择 常规下载安装 了。

在下载好的包上,右键,选择 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

登录交通银行个人网上银行

原来用的Chrome,可能对这些网银的控件兼容不好。那换用IE浏览器,刚才安装好了安全控件,对IE也是同样有效的,不需要再次安装了。

直接用网银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交通银行个人网上银行。

登录进入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网银设置】

进入网银设置后,选择【个人资料修改】选项中的【个人主页】

进入个人主页后,选择【网银资料】,我这还是刚进大学直接发的卡。

在 网银关联卡信息 中可以看到以下信息,开卡网点就是我们需要的开户支行了。

}

你好,现在要开通个人网银,必须带身份证和银行卡前往所在城市的交通银行网点申请开通,望采纳!

卢霞文擅长 区块链 领域问答

}

来源:零壹财经作者:孙爽

1月4日,人民银行称正式受理了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2月22日,百行正式获得个人征信业务许可。5月23日,百行终于挂牌。

相比于苦等3年未能独立拿牌的8家个人征信业务准备机构,百行几乎是衔着个人征信牌照“出生”的。

似乎是是一种折衷,监管层给了8家机构另外一种机会:和互联网金融协会一道,入股百行。其中,互金协会持股36%,8家各持8%。

人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5月进一步表示,要剥离8家机构的个人征信业务,并入百行,8家机构只能做征信以外的数据服务。

有些机构已经在进行调整。例如,外媒称芝麻信用分将不能用于金融服务,目前从支付宝App上可以看出,芝麻信用已经在大范围减少在金融场景的应用范围(只剩花呗和天猫开新车)。

实际上,这是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征信业管理条例》的题中之义。它提出个人征信实行牌照制监管,即没有牌照就不能做个人征信。也就是说,从2013年到2018年,这8家机构的个人征信业务本身就处在一个灰色地带。

其他信用服务公司纷纷探索出路。业内多位高管正积极研究区块链等新技术,试图探索征信的边界。

百行征信的横空出世,似乎确实是征信业“大地震”。那么,是否“百行开时百花杀”?“百行+人行征信中心”是否就是我国征信业竞争格局的终极模式?百行与人行征信中心又面临哪些问题?

一、百行与人行征信中心:会否打通?

说到百行征信,就不得不把它和人行征信中心一起讨论。它们都是监管层推动成立的。不同的是,人行征信中心有收集商业银行所采集的个人信用信息的权利,并且还在陆续接入证券公司、小贷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而百行征信则致力于采集散落在非持牌金融机构手中的个人信用信息。

万存知谈到二者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然而,这一目标如何完成?如果两者数据不打通,征信信息的需求方仍然无法获得个人信用信息的全貌。这似乎是人为制造的“数据孤岛”。

不过也无需对这一问题太过担心。在合适的时机,例如网贷平台备案完成后,或许二者会在人行和银监会等有关金融监管机构的牵头下完成数据的打通。现在暂时没有这个安排可能是因为以网贷平台为主的非持牌金融机构鱼龙混杂、接口开发过程繁杂,人行还没有做好接入这些机构的准备。

二、百行的难题:市场+政府如何运作?

对百行来说,更为实际的问题可能是如何招到合适的人才。

5月初,朋友圈传阅着一份《2018百行征信招聘启事》。启事谈到,百行征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立覆盖全社会征信系统的的战略部署,推动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框架,坚持市场化、财务可持续、不追逐商业化、承担既定和明确的社会责任。

“不追逐商业化”看上去与人行征信中心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的定位类似,但百行征信毕竟是一家“公司”,公司的基本属性是以盈利为目的。它的表述似乎包含了一种天然的矛盾。这体现在实践上可能是:百行会不会给高管股份或者期权?

另外,坊间此前的传说已经揭示出百行部分高管。他们是如何被任命的?央行指示?它的高管团队留给市场的空间有多大?

以及,百行会不会上市?

这些问题关系到百行的激励措施是否与市场上的其他机构相比有竞争力。

三、上海资信:被遗忘的与被默许的

除了百行和人行征信中心,一个较少被市场关注到的主体是上海资信有限公司。

根据上海资信官网,它成立于1999年,是根据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意个人信誉公司在上海试点”的批示,经人民银行批准组建的全国首家个人征信机构。2000年和2002年,上海资信分别出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地区首份个人信用报告和首个个人信用评分。2009年,人行征信中心成为上海资信的控股股东。

受人行征信中心委托,上海资信建设了主要收集全国互联网金融及非银金融信用信息的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截至2018年5月31日,NFCS累计签约机构1169家,共收录自然人5430万人,其中有借贷记录的自然人达2398万,累计统计的借贷金额为8158亿元。

可以看出,它的职能多少与百行产生了重叠,性质也与百行类似,有官方背景,又采用了公司制的组织形式。那么,如果说市场一时间看不到8家个人征信试点机构独立拿牌的可能,上海资信呢?

四、8家机构:转型或者观望

除了芝麻信用动作较多,8家机构中的其他几家似乎还在观望自己下一步往哪走。

5月,中诚信征信宣布获得4.5亿元A轮及A+轮融资,并发布了智能风控平台——万象智慧。目前,它的官网还保留着“个人征信”服务的介绍。

五、其他信用服务机构:低调向前

除了上述机构,市场上还存在着其他“玩家”。它们对自身及我国个人征信市场接下来的发展有何观点或动作?

算话征信创始人兼CEO蒋庆军称,算话将更重视风控服务,会在个人信贷早期风险预警服务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冰鉴科技创始人兼CEO顾凌云向零壹财经·Fintech前线表示,冰鉴不是征信公司,会加工百行和人行征信中心的数据,为借贷机构提供风控服务。冰鉴作为互金协会的会员,会与互金协会有较多合作。至于百行征信与人行征信中心的关系,他认为未来它们会在人行完成汇聚。

宜信致诚阿福宣布与国际征信巨头益博睿达成战略合作,以增强反欺诈服务能力。

上述表态多多少少体现出,现有的信用服务机构要么在向信用评估的前端——反欺诈倾斜,要么发展信用评估的后端——加工征信信息,绕开了征信本身,这看上去比直接采集个人信用信息更为合规,但还要看监管层是否也会将这两种服务认定为“征信”,毕竟《征信业管理条例》所指的征信是“采集、整理、保存、加工信用信息”,前述活动也可能落入这一范畴。

还有机构对拿牌抱有期望。安融征信总经理常胜称,百行征信成立,并不意味着个人征信市场化的道路完全封闭,针对特定领域和市场主体征信的补充和完善,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有机构正在探索出海,例如同盾科技。

根据零壹财经·零壹智库,截至5月末,P2P网贷累计交易额为6.97万亿,在上海资信NCFS系统有记录的交易仅占总额的11%左右。而P2P网贷只是百行征信立志覆盖的非银金融中的一部分。

而人行征信的最新数据是:截至3月31日,人行个人征信系统共收录自然人9.6亿,其中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4.9亿(占2017年人口总数的35%),覆盖率有待提升。

笔者认为,我国的个人征信市场大概率不会只剩下百行征信和人行征信中心两家服务商,或者百行、人行征信中心和上海资信三家,由于当前市场对个人信用信息需求的旺盛和这两家服务能力的有限性,信用服务机构在客观上仍有存活的必要性,不管它们能不能用“征信”的名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0岁以上办银行卡规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