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社区公益能赚钱吗

  薛松,男,1994年11月生,汉族,共青团员,现任泗水县方舟之旅爱心协会发起人、常务会长。

  薛松自小便患有脑瘫,五岁时会说话,九岁时才学会走路,直到现在依然说话断断续续,走路一瘸一拐。身体上的残疾没有影响薛松的斗志,他没有向命运低头,靠着自己顽强的拼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达人;他乐观向上、反哺社会,创立公益组织投身公益事业,竭尽所能帮助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他舍己为人,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以这种朴素但不平凡的方式回报社会。

  身残志坚,自强创业

  薛松出生后40多天几乎不吃不喝,一直闭着眼睛睡觉,薛松的父母把他从医院抱回了家,薛松的母亲用吸奶器和吊瓶管嘴对嘴的为他喂养母乳,没有一点知觉的薛松一点喝不进去,薛松的母亲就一次一次重复着同样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薛松慢慢的有了知觉,但薛松的身体还是很瘦弱。从此,薛松的父母走上了漫长的求医问药路,带着薛松走遍了山东、河南、北京、上海,每次父母攒够5千元就带着薛松去拿药,只要有一线希望薛松的父母就不放弃这个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父母的付出让薛松慢慢长大成人。

  薛松于2016年从山东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毕业后他四处找工作,参加招聘会投的简历都石沉大海了。薛松立志减轻父母负担,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他靠着顽强的拼搏,于2016年7月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同年12月份,薛松成功注册品牌“恩典之乡”,如今,薛松店里的土特产已经实现线上线下销售,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自我价值。

  投身公益,回馈社会

  事业上的成功没有让薛松迷失自己,他深知还有许多像自己一样的残疾人需要帮助,他想以一种方式来回馈社会。2019年9月,薛松在多番考虑后正式申请注册了“泗水县方舟之旅爱心协会”,协会以关爱残疾孤寡老人、困境残疾人为主要内容开展爱心帮扶公益活动。当薛松得知很多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行动不便,即使有钱也没法出门买东西时,薛松带领协会志愿者提前走访了解他们的需求,再买回来送到他们手上,每当薛松觉着看到他们就会想到小时候的自己,他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薛松带领团队常态化开展“冬季送温暖”活动,向残疾孤寡老人送棉衣、棉被、床等物品;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向他们送夏凉被、凉席、风扇、食品等物品。每到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传统佳节,薛松还会开展“送春联、送年货、送元宵、送粽子”活动;八一建军节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兵;教师节慰问贫困优秀教师,为他们送去鲜花及慰问品;重阳节走访慰问残疾孤寡老人等活动。

  方舟之旅爱心协会成立以来,已吸纳志愿者200余人,团队累计行程1.6万公里,志愿者服务1100人次,服务时间达4000小时,发放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9.3万元。他的足迹遍布泗水60多个村、220个家庭,为169名孤寡老人建立长期帮扶档案。

  抗击新冠肺炎,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薛松在了解到湖北籍现服役军人家属急需口罩后,他立即出资购买了600多个口罩紧急送往军属家中。2月1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降落泗水大地,各疫情防控卡口志愿者的生活牵动着薛松的心,他立即联系爱心企业为一线工作人员采购了口罩、消毒液、热帖、方便面等物资,送往泗水县内四十余处疫情防控一线卡口。薛松在了解到有些小区和市场复工复产需要消毒的需求后,他多方联系消毒设施,在收到爱心企业捐赠的消杀机器后,陆续为各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派出所、菜市场等场所开展消杀工作。截止目前,共消杀单位81处,作业面积约76.8万平方米,受益群众40余万人次;抗击疫情以来,他带领协会志愿者累计发放物资8000余元,行程1700多公里,志愿服务1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间300余小时。

  2021年1月,薛松积极响应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号召,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培训,每天下午在圣源湖社区福临城B区疫情监测点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按照要求对外来车俩及人员做好监测体温、查验健康码、登记等工作。

  相应党委政府号召,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薛松积极响应泗水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号召,他发动协会志愿者全力参与。2020年6月4日,他组织举办“点亮希望 拥抱光明”助老爱老公益活动,为49位老人查视力,免费配送爱心眼镜。当月21日,他又组织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战送夏凉暨送端午”活动,为苗馆镇南纪埠村、华村镇北庄村19户残疾孤寡老人送鸡蛋、粽子、急救箱、面叶、短袖、夏凉被等物品。薛松带领协会在2021年春节前联合泗水县派第一书记中册镇工作队,在丰后庄村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广泛参与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自愿捐献遗体,用于脑瘫医疗研究

  薛松现在说话和行动仍有些不利索,但已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这个善良的大男孩总是想着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他去过医院献血,但因身体原因医生不允许他献血。偶然一次,薛松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时,了解到治疗脑瘫仍属于世界性难题,无法攻克。薛松看后久久不能平静,他看到医院的脑瘫患儿那么受罪,他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他慢慢在心了种下了一个种子——等自己去世以后把遗体捐出去,用于脑瘫医疗研究。能用的器官就捐给那些需要的人,捐不了的器官就用于医学研究,希望医学工作者能早日攻克脑瘫这一难题,成了薛松大大的心愿。

  家人听后先是震惊,紧接着一片反对之声,“我们是一万个不愿意,本来就没给孩子一个好身体,到走的时候再不完整,这会是我们全家人的遗憾,”薛松的母亲难过地说。家人的强烈反对没能动摇薛松的决心,他主动邀请父母一起吃饭,饭后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又提起此事,薛松跟父母说:“人这一辈子,只要经历了也就没有遗憾了”。经过百般劝说,父母终于理解了孩子的心愿。2019年6月17日,薛松收到了遗体捐献卡,打开信封的那一刻,一股热泪从他的眼角流了下来。

  薛松的善举也得到各级媒体的关注,他的事迹先后被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帮》栏目、公共频道《慈善真情》栏目、济宁电视台《闫虹访谈》栏目等专题报道。薛松个人也荣获“济宁好人之星”“山东好人”“济宁市新时代最美青年”“济宁市抗击疫情优秀志愿者”“齐鲁最美孝心人物”等荣誉称号。

}

  两会特别策划“我是第一带货人”河南驻村第一书记百村大联播话直播、谈脱贫、论就业……代表委员有话说

  □稿件统筹:朱琨温中豪段伟朵□稿件采写: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段伟朵邵可强郭兵文许俊文摄影记者刘金环孙贝孙轶新媒体支持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连日来,大河报记者专访多位驻豫全国人大代表、住豫全国政协委员,邀请他们畅谈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关注的话题,并就今天19:30举行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特别策划“我是第一带货人”——河南驻村第一书记百村大联播扶贫助农电商直播活动提建议、谈看法。

  此外,通过大河报记者牵线,6名代表、委员与6名驻村第一书记实现了一次“纸端对话”,在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话题领域,他们殊途同归、不谋而合。

  李树建:豫剧名家迷上“直播间”

  “亲人们、家人们、老铁们、玉米们,大家晚上好!”15日晚9时许,大河报记者见到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时,他正站在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的直播间内,进行着直播。这位从艺40余年的豫剧名家,面对着5.5英寸的手机屏幕,同样全情投入、聚精会神。

  “截至目前,我发布了153条视频,点击量达1亿多,观看量顶我唱几辈子的戏了。”李树建给大河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演了45年的戏,每年按100场算,就是近5000场,每场2000个观众,合计约1000万观众。然而,入驻互联网两个月零9天后,他发布的视频点播总量已达到1亿多。

  今年58岁的李树建,虽然自称“不懂互联网”,却勇于积极拥抱互联网,网上的“老铁们”不乏年轻人,也对豫剧着了迷。“老戏曲,新传播”,这是李树建近年来关注的重点。听闻大河报记者邀请他参加“我是第一带货人”直播活动,用“云助力”的形式为第一书记们加油、鼓励,李树建欣然同意。

  他告诉大河报记者,这个活动与自己今年计划在全国两会期间提的建议“不谋而合”,此前,他就特意在个人直播间向广大网友发布了有关戏曲在互联网平台传播与发展的征集,希望把大家的声音带到会场。“直播公益助农,奔向全面小康,希望第一书记越干越好,为咱们河南做贡献!”

  刘国明:“蜗牛书记”的直播“首秀”

  拿一只萌萌哒蜗牛放在手背上,对着镜头,刘国明变身第一书记界的“李佳琦”,娴熟地介绍起他带领当地村民养殖的脱贫项目——白玉蜗牛。

  河南省红十字会选派驻马店市确山县南泉村第一书记刘国明到南泉村驻村,今年是第5个年头了。

  刘国明是一名军转干部,做事习惯雷厉风行。近年来,村里主干道路全部贯通,群众饮水安全方便,开展的村容村貌治理和改厕行动切实改变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此外,还设立了“南泉红十字爱心基金”,极大促进了当地公益事业发展。

  5月20日的“我是第一带货人”直播活动,将是刘国明的“直播首秀”。他此次选择带货的产品,是村里贫困户养殖的白玉蜗牛。他介绍,蜗牛大餐是欧洲特别是法国的一道传统大餐,他希望通过直播的形式,让更多网友可以通过他这个“蜗牛书记”,了解到当地的特色产品。

  党永富:叫得响的农产品离不开土壤安全

  “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粮食安全;想要打造叫得响的农产品,更加离不开土壤安全。”16日下午,大河报记者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远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党永富。党永富长期扎根农村,对农村的发展和现状十分了解,他认为,目前农村电商发展非常迅速,但在这个过程中,食品安全是基础,也是每一个农产品走出去的根本。

  党永富介绍,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的建议仍与土壤污染防治有关,建议适时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做好土壤污染防治。他认为,目前,我国土壤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佩阳:优质的土壤,种出优质高李村土豆

  上蔡县高李村是国家级贫困村,也是河南省委宣传部的定点扶贫村。2017年11月,李佩阳两次提交申请后,如愿成为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迄今已是第三个年头。

  “高李村的土豆皮儿薄、肉多、口感好,鲜脆爽口宜烹炒!”这朗朗上口的广告词是李佩阳自己编写的。驻村以来,李佩阳利用村里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积极争取单位支持100万元,建成7栋占地45亩的高标准蔬菜大棚,由村里专业种植合作社承包,村集体经济第一次有了5万元的收入。此后,李佩阳把自己的朋友圈变成了高李村特产的广告位,为村里的特产代言。

  “高李村有很多不错的农产品,比如小黄姜,但现在销路却十分有限,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减少,真是太可惜了。”李佩阳告诉大河报记者,参加“我是第一带货人”活动,希望把高李村的好物产推荐给千家万户。

  张全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牵线搭桥”

  “眼下直播带货正热,各地驻村第一书记利用电商公益助农,是个大好事!”全国人大代表、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张全收表示。被称为“农民工司令”的张全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将继续关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电商扶贫等事关基层群众的民生话题。

  脱贫攻坚,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张全收表示,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各级政府在复工复产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这还不能满足农民工转移就业的需求。

  因此,他建议,人力资源部门出台措施对农村外出务工分类识别,组织没有岗位的农民工免费接受正规培训,由专业机构组织规范就业,跟踪服务;由相关专业机构建立就业信息共享机制,让农民工都知道各地的用工需求,避免盲目外出;出台务工奖补政策,确保把农民工就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王立峰:为村里大龄单身青年设立“红娘奖”

  让村民们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小确幸”,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选派洛阳市伊川县平等乡上元村第一书记王立峰的“小目标”。

  打开王立峰的朋友圈,都是村里那点事。3月22日:“村里的樱桃树,明年大伙就可以来吃樱桃了!”这是去年根据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制定的第一书记资金使用规划,王立峰给村里引入的矮化富硒樱桃田园综合体项目。

  4月2日:这次是个招工广告,为村里的和谐工装厂招工。这是他与村两委商议后向县扶贫办申请建设的扶贫车间,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

  4月16日:“王媒婆又开始贴广告了!”原来,王立峰发现,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了,但农村小伙子找对象难的问题却比较突出。为此,从2018年起,王立峰自己掏钱设立了“红娘奖”,目前已促成5对大龄青年喜结连理。

  听说此次直播活动,王立峰立即积极报名,带来了村里的杂粮面。他介绍,这个杂粮面是由黄豆、黑豆、荞麦、扁豆等多种原料精工细磨、独家配方、专利工艺制作而成。

  裴春亮:让太行山群众从“淘宝”中“淘到宝”

  基层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裴春亮对电商助力脱贫奔小康深有体会。“要想富,先修路。以前,我们修的是有形公路。网络时代,无形的‘网上之路’对我们生活影响巨大。”他说,这些年,村里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探索四方联动电商扶贫新机制,带动贫困户网上“淘金”“线上脱贫”。

  2016年,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裴春亮带领村民琢磨着举办了“中国太行红薯粉条文化节”,4年来,张村乡的红薯经历了一场“从烂到红薯窖到变成酸辣粉,从沿街叫卖到网上推销,卖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红薯革命。他们依托裴寨跨境电商成熟的营销方式,引入了农村电商扶贫新模式,形成“乡党委政策引领、裴寨村硬件支撑、公司网上经营、贫困户参与其中”的四方联动新机制。村里还要建设更先进的办公用房和网络系统,让裴寨村成为辉县市农村电商的孵化园,让太行山群众从“淘宝”中“淘到宝”。

  宋丰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他心系黄河连续说了13年

  关于黄河滩区生态保护的事情,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已经连续说了13年。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全国两会,宋丰强的一份提案就是“把沿黄滩区生态旅游产业纳入黄河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他建议国家发改委统筹多部门进行顶层设计,有目标、有计划,分区域、灵活多样地支持适合沿黄滩区经济发展需求项目的开发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黄河流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宋丰强在黄河滩区裸露的沙地上,种植上万亩的苜蓿草,建成了占地5000亩的樱花园,先后建成4家4A级景区,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百姓致富。5月20日“我是第一带货人”电商直播活动中,他还以农民企业家的身份,与第一书记们“云连线”对话。

  范国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继续关注生态河南建设

  5月16日,河南农业大学首批研究生返校,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在农大校园里见到了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范国强。近些天,为赴京履职做准备,范国强在泡桐实验室和办公室间穿梭。

  提起电商直播、公益助农,范国强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长期关注森林河南、生态河南建设,今年的提案名为《关于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如何保障农民利益,让乡亲们的钱包鼓起来,助力乡村振兴,范国强从退耕还林的角度给出了建议。

  得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将于5月20日推出2020全国两会特别策划——“我是第一带货人”电商直播活动时,范国强通过视频给第一书记加油打气:加油吧,第一书记!

  王萌利、刘晓峰:从“警官”到“村官”,俩书记“刚毅”带货

  “我们有8种扶贫产品,土乌鸡蛋、农家藕粉、玫瑰葡萄等各有特色,但是‘放心吃’‘安心吃’才是我们最大的特色。”从“警官”到“村官”,省公安厅驻沈丘县白集镇尹庄村工作队的新老两位第一书记王萌利、刘晓峰的自荐语“霸气”又“刚毅”。

  王萌利说,参加活动前,新任第一书记刘晓峰第一时间与他商量确定了当地8种扶贫产品。他还整理了一份扶贫产品明细,里面有产品介绍、产地、价格、营养价值等。

  据了解,沈丘县尹庄行政村是河南省公安厅连续16年历时10届驻村工作队持续帮扶的深度贫困村。目前,尹庄村村级组织、人居环境、精神面貌、基础设施、基本民生均发生巨大变化,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方舟:新闻记者当起第一书记,驻村首日拍Vlog

  “我这次参加活动抱着学习的态度,看看第一书记们带货都有啥绝招。”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登封市石道乡赵庄村的第一书记方舟受访时,很谦虚。他除了带来村里农副产品加工厂生产的“垦田翁”牌纯红薯粉条、登封芥菜丝,还借直播向网友邀约:“等村里的黄桃、蜜瓜熟了,欢迎大家来采摘、休闲!”

  今年3月9日,新闻记者方舟正式入村,开启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崭新生涯,还拍了一条Vlog。他正在尝试结合自身在新闻宣传、新媒体传播方面的经验,探索乡村多元化发展路径,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提升赵庄百姓的收入水平。近年来,报业集团驻村工作队牵线,成立合作社、加工厂、电商铺等,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村民增收。

  魏东:筹备田间地头网红助农大赛,让手机成为新型农具

  驻村两个多月,共青团郑州市委派驻新郑市新村镇牌坊庄村第一书记魏东跟村民们从朋友处成了“亲戚”。

  初来乍到,正值复工复产早期,疫情防控也比较严格。魏东协调无人机志愿服务队为村庄、村幼儿园、希望小学防疫消杀。春暖花开后,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向好,他抓住时机举办了第一届牌坊庄槐花节,邀请城里人到村里“撸槐花”,迈出了牌坊庄乡村旅游的第一步。随后,魏东扶持村里一名残疾人开办了第一家农家乐,帮助他不出家门创业淘金。此外,他还在芦笋基地推荐返乡创业青年借种植芦笋项目赚钱。近日,他组织筹备了田间地头的网红助农比武大赛,让村民发挥才智走向田间地头,拍创意短片,宣传当地特产,备受好评。魏东说,他希望未来手机能够成为新型农具,网红则成为新型农民。

}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只用短短6年时间,互联网就改变了脱贫攻坚的传统运行方式:参与扶贫不再受制于年龄、行业、地域等因素影响,而是通过强大的社交网络,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使扶贫项目在源头得到把控,更透明、更诚信地对接捐助方和受助方;互联网思维更是丰富了参与扶贫的多元途径,捐钱、捐步、捐微笑、捐知识、捐建议……门槛降低使参与人数、项目活跃度、慈善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正是有了互联网公益的赋能,才有可能将千千万万人小的善行汇聚成磅礴的脱贫力量。

  公益慈善参与脱贫的“群众路线”

  说腾讯公益平台“99公益日”奉行了慈善参与脱贫的“群众路线”,一点儿也不为过。这个全民公益嘉年华开展6年来,让扶贫信息“去中心化”,使每一个网民都成为参与和传播的“节点”。

  打开“微信-我-支付-腾讯公益”,动动手指就能找到吸引自己的扶贫项目,哪怕0.1元的捐款,也能聚沙成塔,促成项目落地;微信用户还能把这个扶贫项目发到社交网络,邀请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捐”;或者,在“益行家”捐出自己的行走步数,用低碳、健康的方式获得公益基金,支持扶贫项目;又或者,打开“腾讯为村”智慧乡村工作平台,参与乡村治理的话题讨论,为家乡脱贫奔小康出谋划策;甚至,通过看视频、读新闻、玩游戏等行为,完成一个个微小的扶贫举动。

  纵观“99公益日”六年来的数据,公众参与扶贫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态势。2015年至2020年间,公众扶贫捐款总额从0.96亿元上升至22.65亿元,增长23倍;捐款总人次从67.89万上升至5594.74万,增长82倍;每笔捐款平均金额从141.37元下降至41.18元,公众捐款互动量更是达到18.9亿人次,参与门槛不断降低。

  除了改变每一个个体参与脱贫攻坚的方式,互联网公益还对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扶贫行为产生了影响。

  在互联网公益出现之前,受到扶贫模式、宣传渠道的制约,企业的扶贫行为很难与社会公众形成互动与共振。如今,通过“99公益日”,企业可以跨圈层、多场景参与扶贫,并通过配捐大众参与度高的项目,极大地提升企业认知度。

  2019年和2020年“99公益日”,参与扶贫的企业都超过了一万家。与此同时,参与扶贫的慈善组织也超过一万家。这两项“破万”,意味着“99公益日”不仅仅在个人用户端形成扶贫全民效应,还在企业端、机构端形成广泛影响,一个链接公众、企业和慈善组织的多元、活跃、开放的“互联网+扶贫”生态正在形成。

  精准理性激发慈善扶贫更大效用

  社会的痛点就是公益的起点,而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腾讯公益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促进了公众、慈善组织扶贫项目与困难群众在区域、对象和服务三方面的精准对接。

  六年来,“99公益日”的扶贫项目更聚焦“三区三州”、更关注困难群众,并实现了健康、教育、助困、生态、特殊需要关怀等扶贫领域的全面覆盖。在这样的引导下,公众参与扶贫项目也不再仅仅集中于疾病、教育等传统领域,而是参与到其他更多类别的扶贫项目中,使这些领域呈现出捐赠总额以及捐赠总人次的快速增长。

  公众选择慈善项目变得越来越理性。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表示:“捐赠者是否能从理性的角度审视,真心认同自己从公益行为中获得的共鸣,决定了是否能将一次性行为转化为持久善行。”

  基于“理性公益”探索,2018年,腾讯公益平台上线“冷静器”功能。在用户捐赠前,平台弹出“透明度提示”消息框,用户可以查看该项目的立项时间、执行情况、善款花费等事宜,点击确认知情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捐款操作。

  用户 “多想一秒”,就可以倒逼扶贫项目更精准、更透明。

  数据显示,近年来,扶贫项目重复参与“99公益日”的比例逐年上升。很多项目在选择连续参与“99公益日”活动时,开始注重项目品牌和口碑的构建,使扶贫项目募捐由“同理心”驱动向“品牌”驱动、“价值”驱动转变。

  与此同时,项目进展反馈次数、用户复捐率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进一步说明捐赠和募捐行为都在朝着选择理性化、目的清晰化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已然成为解决相对贫困的重要手段

  2009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筑梦新乡村”项目,尝试用互联网思维助力脱贫攻坚。基金会发现,乡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失连”:劳力失连,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庄空心化严重;亲情失连,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留守老人缺乏关爱照护;乡情失连,村民集体观念日渐淡薄,脱贫成了干部的事。

  失连不但淡化了情感,更失去了对信息的获取、解读能力,进而导致财富“失连”,村庄没有了发展的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深陷贫困的泥沼。

  2015年8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将“筑梦新乡村”项目升级为“腾讯为村”(以下简称“为村”),并在接下来的6年里,不断迭代完善,使“为村”成为跨越时间和空间,连接信息、情感、财富,以互联网助力精准扶贫、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智慧乡村工作平台,为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供了互联网样本。

  如今,“为村”发展十余年,已覆盖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2万余个村(社区),其中792个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认证村民超过250万人。近2万名村(居)书记、主任使用“为村”开展日常党务村务工作,发布党群服务工作日记超151万篇。

  江西省寻乌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点亮寻乌”公益活动,通过全县百姓捐步的方式,为寻乌农村设立7800盏路灯。各村在“为村”发布“书记公开信”,向村民发起“亮灯倡议”,号召村民捐步美化家乡。

  借由“点亮寻乌”活动,“为村”面向村干部开展了移动互联网能力、“三务”公开及党群服务培训,并发起村干部、村党员在线“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行动。村干部把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各类事务,全部搬到“为村”公示。村民对村干部的认可度逐渐提高,民情民意在“为村”上畅达起来,甚至在外务工的村民也积极建言献策。干群关系越来越近,乡村治理成效逐渐体现,干群拧成了脱贫攻坚一股绳。

  类似的例子在“为村”不胜枚举。而更令人欣喜的是,“为村”构建的线上村庄场景,不但把外出务工村民的思绪“拉回家乡”,更促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回到村庄”。目前,各村的“为村”管理员普遍由大学毕业生或村里的年轻人担任,他们熟悉互联网、更熟悉家乡发展,成为“后脱贫时代”乡村振兴的未来力量。

  在腾讯公益平台现有的9万余个获捐项目中,超九成与扶贫息息相关,覆盖助困、教育、健康、特殊需要关怀、生态扶贫等领域。以下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

  “爱心超市”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意志

  2017年,陕西省慈善协会启动“爱心超市”项目,将其作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和树立文明村风的重要载体,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参与脱贫项目、参加公益活动、团结邻里、保持院落屋内整洁等,获得相应积分,凭积分到“爱心超市”领取等价生活物品。

  2018年,陕西省慈善协会将“爱心超市”项目上线腾讯公益平台,当年筹款480.9万元,资助了12个地市的456个“爱心超市”。2019年“99公益日”,项目筹款1572.4万元,用于1493家“爱心超市”的兑换物资供应。2020年“99公益日”,项目得到25.2万份公众捐款支持,筹款1327.6万元。目前,陕西省有9200多个“爱心超市”,在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

  “梦想中心”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水平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2009年,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在酉阳县设立第一家“梦想中心”,探索乡村扶智方式。以“梦想中心”为载体,着力提升当地师资水平,通过培训当地教师如何教授“梦想课程”,进而带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0年来,仅酉阳县就建成21家“梦想中心”,近1500名乡村教师、2万多名贫困地区学生从中受益。而在全国242个贫困县,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共建设了1390家“梦想中心”。

  目前,有300家“梦想中心”是通过腾讯公益平台筹建的。除了善款,通过腾讯公益平台“一起捐”社群筹款工具,受益乡村老师也成为“公益合伙人”。在发起“一起捐”时分享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投身教育扶贫。

  “联爱工程”力阻“病根”变“穷根”

  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的“联爱工程”除了通过“慈善-医保补充基金”直接向患者提供经济支持外,将重点放在“3个中心”建设上:“医疗卫生技术评估中心”对目前还不在医保目录内或者报销比例很低的新药做评估,推动有效和性价比高的好药早日进入医保目录。“优医中心”培养和提升相对落后地区医生的诊治水平。“肿瘤社工中心”为儿童肿瘤患者家庭提供医疗之外的心理辅导、社会融入、信息支持等服务。

  截至2020年“99公益日”,“联爱工程”青海项目筹款228.5万元,获得19万份公众支持。腾讯公益平台帮助“联爱工程”将这套“1个基金3个中心”的公益模式,转化成公众可以理解的通俗语言和感人故事,引发社会各界对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的深层次思考。

  “温暖包”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个人

  在低温冰冻天气较多的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皮肤冻疮、皲裂普遍发生。壹基金“温暖包”项目应运而生。每个“温暖包”价值365元,里面有10余件精心挑选的礼物,包括棉衣、围巾、手套、雪地靴、袜子、冻疮膏等生活物品;减灾教育笔记本、书包、圆珠笔等学习用品;玩偶、小人书等文娱用品。项目还吸引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到“温暖包”的捐赠、运输、分装、发放和回访等环节中。从2011年至2020年3月,项目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35个县(区、旗),发放超过68万个“温暖包”。

  2016年,壹基金“温暖包”项目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筹款。2020年“99公益日”,项目收到公众捐款超过648万元。通过平台项目反馈,公众还能查阅受益人受益情况、善款使用情况、财务披露、项目执行进度等。

  “诺亚方舟留住家园”村民不再因生计砍伐树木

  横断山脉的三江并流区是中国境内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但曾因无节制开发,破坏了动植物的家园。阿拉善SEE基金会将养蜂和种植中草药作为生态扶贫切入点,设计了可持续发展公益项目——“诺亚方舟留住家园”。

  2015年以来,阿拉善SEE基金会为当地3000多人次开展了50余次培训,并完成了教材开发,发放2000多套。在此基础上,捐赠4000余个活框蜂箱和14.1万株药用植物种苗。与丽江高山植物园合作,通过“自立自渔”方式挑选养蜂骨干,成立9个养蜂草药互助组,帮助村民增收。养蜂和种植中草药,促使村民不再因为生计砍伐树木,因为他们认识到:植被越好,蜂蜜越香,价格越高。良性循环就此形成。

  “诺亚方舟留住家园”项目的实施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在腾讯公益平台上发起的筹款项目。2020年“99公益日”期间,项目筹款金额416.83万元,获得8.4万余份公众捐款支持。而据“99公益日”数据显示,生态扶贫类项目的用户平均捐款额是所有类型项目中最高的。

用互联网挖掘更深层次的脱贫动能

  全力参与脱贫攻坚,公益慈善组织责无旁贷。日前,记者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腾讯基金会)参与脱贫攻坚的理念与行动等问题,采访了腾讯基金会副秘书长傅剑锋。

  记者:腾讯公益平台给脱贫攻坚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傅剑锋:腾讯公益平台给脱贫攻坚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她开创并引领了中额捐助和“捐行为”等微公益潮流,从而极大降低了慈善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

  目前,腾讯公益平台10元以下小额捐助占所有捐赠笔数的50%以上,说明公众的慈善意识被充分激发。除了捐款还有“捐行为”,比如微信捐步、捐祝福、捐写字、捐笑脸等。此外,我们还在探索“捐技术”,通过腾讯的技术能力,解决社会痛点,给慈善组织赋能,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运行能力。

  今年“99公益日”,我们在玩法上也全面升级。不仅改进了“小红花”“一起捐”等产品的用户体验,还推出公益消费券、订制接龙、直播公益等新玩法。对外,与近万家公益慈善组织、上万家爱心企业合力。对内,微信支付、微信视频号、腾讯新闻、QQ、看点、腾讯云等27条腾讯旗下业务线开放资源,设计公益互动方式。同时,腾讯基金会还继续投入了2.99亿元的项目配捐和1亿元的非定向配捐。

  无论小额捐助还是捐行为、捐技术,腾讯公益平台所希望的是扩大慈善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当门槛降低、简单易行,并且真实可信,公众就会认同小善可积大爱,慈善力所能及,进而形成健康的、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能够对人的心灵产生正向激励和价值凝聚的慈善文化。这样的慈善才能扎根到我们生活的土地里。这个时候,我们再谈人人的慈善、人人的脱贫攻坚、人人的全面小康,就有了个人与社会的内在驱动。

  记者:说到腾讯基金会的扶贫工作,“腾讯为村”(以下简称“为村”)被经常提及。“为村”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有哪些意义?

  傅剑锋:“为村”是腾讯基金会旗下一款致力于服务农村,连接农村信息、情感和财富的平台。“为村”将村友圈、议事厅、书记信箱、扶贫干部日记等功能,全部整合在一起。它助力脱贫攻坚,更助力乡村治理,提升农村党建水平,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数字化样本。

  最让我感动的是“为村”在连接情感方面发挥的作用。在一次调研中,我得知一个案例。一位在外务工的妈妈看到村民发在“为村”的照片,图说是“村里一直没钱修路,大家想想办法”。照片上是雨后泥泞的小路,背着书包的孩子艰难行走。这个孩子正是这位妈妈留在村里的女儿。这位妈妈打电话问村干部,能不能集资修路。村民们在“为村”充分议事、产生共鸣、破除阻碍,最终把路修好了。

  这就是腾讯的扶贫产品,它不是简单连接信息,而是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激发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走向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乡村治理。只有做好乡村治理,才能人心齐、乡风振、村庄兴,富起来才不是问题。

  记者: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腾讯基金会是从慈善意识培育和自治动能激发两个层面来助力脱贫攻坚的?

  傅剑锋:可以这么说。腾讯基金会的理念,不是为了捐款而捐款,而是要激发受助群体的发展愿望与内在驱动。

  一方面,腾讯基金会通过线上“为村”和线下帮扶,不断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方式;另一方面,利用腾讯的产品技术能力、信息透明能力、筹款能力等,全方位支持慈善组织的扶贫项目、激发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

  今年“99公益日”,扶贫仍是重要的主题。腾讯公益平台推荐项目的第一栏,就是“脱贫攻坚,迈向美好生活”。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公众通过在腾讯公益平台等互联网募款平台助力扶贫项目,认识到脱贫攻坚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和行动。一个人哪怕是只捐一步、只捐一块钱,也是在用行动参与、支持脱贫攻坚。国家的大议题和普通人的小行动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

  (来源:中国社会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舟社区扶贫是真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