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发朋友圈,步入老年生活是啥意思?

  • 人到老年当感悟什么,方才明白 人老了是什么感觉,你知道吗? 1、人到老年,会突然〝醒悟〞,生命是有尽头的。这种感悟会使他们行动起来,去做一些他们很 ...

  • 少女变婚后泼妇的过程,原理,详细 结婚之后的女人把家庭视如生命,会非常在意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不容家庭不按她的想法去改变,而且对于她来说,她不会觉 ...

  • 三八节怎样在同学群向女生发表感言 你的同学年纪不大的话,还是提前一天祝女生节快乐,妇女节快乐,发个红包表达一下就可以了。三八节在同学群怎样向女同 ...

  • 女人生活经典感言100条 1、如果一个男人开始怠慢你,请你离开他。不懂得疼惜你的男人不要为之不舍,更不必继续付出你的柔情和爱情。 2 、任何时候,不 ...

  • 姐妹们 小排畸 大排畸 都做过了 还有必要做心脏彩超吗 排畸是看肢体五官,心彩是看心脏结构的。排畸要做,心彩更要做。其他什么四维彩超就无所谓了 ...

  • 思念恋人的唯美句子 唯美的短句子1、的距离,是你我身边,却在我心里。2、走过错过了。抓住了,失去了。3、总有一些人,原本只是生命的过客,后来却成了 ...

  • 微信朋友圈结婚纪念日感言怎么写 时光荏苒,转眼间就到了结婚纪念日。要和自己最亲爱的老婆一直在一起,白首不分离,一生平安,阖家幸福非常感人的结婚纪 ...

  • 不能参加朋友生日的感言 你要过生日了,这么难得的日子,我却不能参加,我感到很遗憾。因为我不在你的身边,没有办法亲口说一句生日快乐,不能给你留下美 ...

  • 女儿11岁生日朋友圈怎么写祝福语 祝愿我美丽的小公主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聪明伶俐你是我的小天使妈妈永远爱你朋友圈闺蜜句子大全 祝我美丽的、乐观 ...

  • 简短的小朋友生日感言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但它不可能永远停驻,随着幼儿园生活的结束, ...

  • 朋友圈发什么吸引女生,朋友圈吸引女生的说说 在把程中,展示面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展示面可以让你的难度变成简单模式个没有展示者展示面不过关的 ...

  • 发朋友圈的钓鱼句子 一、 唐僧师徒四人中休息,戒,那有个美女。”“在呢在哪儿呢兄。”“那儿,在石头上坐着的那个。”“切,原来是只母猴子。”“二师 ...

}

说起中老年人使用微信,就不得不说其朋友圈内铺天盖地的养生保健内容,这些亦真亦假的内容常常让中老年人乐此不疲.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些内容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6 7岁陈世军:每天''''鸡汤''''不能少翻开陈世军的朋友圈,仿佛翻开了一套心灵鸡汤系列丛书.

}

前阵子,我在果壳网看到一个科普新闻,关键词是我们都感兴趣的“朋友圈”。

文中的结论颠覆了我之前的三观。且不论是否科学严谨,这个挺有意思的说法,和大家分享先。

文章是这样描述朋友圈的:

美国东北大学网络科学研究所的威廉.R.霍布斯(William R Hobbs)和他的研究团队,曾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 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在线社交整合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朋友圈的活跃度与死亡率呈现负相关。也就是说,在社交网络上越活跃的人,死亡的风险越低。

霍布斯和他的团队,分析了国外著名社交应用facebook上12,689,047名用户的资料和6个月内网络交友情况,并在两年的随访中记录其健康状况。作为对照组,霍布斯仔细研究了全体加州登记选民的健康记录,在对性别、年龄和种族数据进行修正后,他发现,与facebook用户相比,拒绝参与网络社交的人群,其死亡风险要高12%。

色彩越趋向红色,死亡风险越高;反之越趋向蓝色,死亡风险越低 | 原文献(Hobbs et al., 2016)

霍布斯推测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喜欢发照片视频的社交网络用户,在现实中也是积极的社交活动参与者,毕竟你只有出门旅游、消费和聚会后,才能拍摄出那些能够放在社交媒体上的视觉素材,哪怕仅仅是为了炫耀。

在另一个研究中,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传媒学院的专家们,曾经对超过2000名12至28岁的青少年Facebook用户进行调研,发现他们选择通过陌生人好友邀请的首要因素,第一是对方头像的外表魅力度,第二就是对方更新照片的频率。

无论是自己的好友,还是新近要求互关的陌生人,被测试者对日更照片超过2.16张的用户,打出的综合评定分数明显高于日更低于这个数字的对照组。更新照片越频繁的用户,也会倾向于被和“有趣”、“外向”、“友善”、“异性缘良好”等正向评价标签联系紧密。

爱丁堡大学心理学系早些年也曾发布过一项横跨70多年的纵向研究,他们收集了550名志愿者在1932年(11岁)和2001年(80岁)的智力测试结果,试图找到能够影响晚年认知水平的因素。

结果发现,在排除了性别、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等级等变量后,孤独感是唯一可以预测参与者在80岁时智商的因素,孤独感越高,智力表现越低。脑影像结果显示,孤独的老年人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沉淀的水平更高,而过多的淀粉样蛋白沉淀是阿尔兹海默症的一个核心生理指标。

相反,社交圈子越大越丰富的老人,越不容易得阿尔兹海默症,在认知表现中也更好。这表明孤独可能会影响我们大脑清除垃圾和负担的能力。

不仅仅是老年人,孤独诱发的抑郁情绪在青少年和成年女性中表现得同样突出。有研究就指出,缺乏人际交往的成年女性的抑郁症状,比社交状态正常女性要高出整整73%。

这些调查的结论,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同一个观点:保持积极的社交,哪怕是网络社交,无论对于年轻人,还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对改善健康都有积极的意义。

老年人保持充足的线上与现实社交活动,都能显著降低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 |

我自己看到这个新闻还蛮开心的,在这个唱衰朋友圈的年代,我算是“逆流而上”那类人:

我很爱写朋友圈,时不时九宫格晒上几组,鲜有不发朋友圈的日子;我也很爱看别人的朋友圈,动不动刷上一小时,感受他人缤纷多彩的世界。

甚至,我还大言不惭写过教诸位粑粑如何做一个潮人奶爸称霸朋友圈的文章。

(点击重温《》、《》)

大家都说现在的朋友圈太low,太不真实,容我辩护几句:

在我看来,只有符合不符合自己喜好审美的,不存在low不low一说。

那为什么有人觉得别人的朋友圈low呢?

我觉得,是因为出身背景、生活环境以及学识阅历的差距,不同人的地板和天花板都不一样,仅此而已,并不值得贴标签。

我有两个同学,一个初中同班三年,一个则是高中大学七年同窗,朋友圈画风就截然不同。

初中同学因为从小读书平平,很早就踏上了社会打拼,儿子都已经上高中了,父子俩站一起就像是兄弟;朋友圈天天晒这个1米8的帅儿子,几乎看不到买买买,政治话题更是不沾边;唯一爱好就是捣鼓他那个7d和几个狗头,拍拍家里的花鸟鱼虫,烘焙美食;偶尔,厨房里忙碌着的太太,在大光圈下露一个温柔贤淑的侧影;

而我的高中大学同学,至今还是钻石王老五一枚,去斯坦福读了研,曾在鼎鼎大名某顶级咨询公司上班,年薪数百万;闲暇之余钢琴吉他足球动漫电竞数码汽车军事样样喜欢,球事天下事国际大事事事关心,一副朋友圈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样子;没有娃的牵绊,一有空就非洲美洲遍地跑,疫情前最后一波晒图,是去了智利的复活节岛;朋友圈往上翻了几下,半年前做项目去了东非肯尼亚,晒的都是各种野生动物九宫格。

前者天天晒娃,太太做了个咖啡拉花也发朋友圈,我觉得特别美好,完全不会觉得low。更不会去评论这个脱焦了那个构图不好。他的生活就那样,我能从朋友圈里,读到他生活里最真实的快乐和幸福。

即便是为了和儿子合影,愣是把自己的大叔脸磨了几次皮+一堆美颜滤镜的自拍,我也觉得有几分可爱——岁月不饶人,镜子不会说谎,用美颜相机自我麻痹一下,吊唁一下当年的青葱岁月,这总可以吧?

(此观点通用于那些热爱自拍的麻麻们,二宝爸觉得哪怕开了几层滤镜自拍都是很可爱很自信的举动,我完全不反感……因为我自己也这么干……)

后者发什么东非斑马大迁徙,火地岛南极冰山,我也不会觉得这是在朋友圈装逼——要知道,这对我高中同学而言,一点都不高大上,更谈不上什么炫耀,这就是人家的日常。

至于那些四位数的手办啊周边啊,你觉得贵的要死,但我也不会觉得他在炫。这是他的兴趣所在,何况,相较于他的年薪,九牛一毛。

我朋友圈也有很多颜值很高的读者或是亲友。有人满屏九宫格自拍,亦有人鲜有自拍和露脸。颜值高低不是关键,愿不愿意发,其实更由性格所决定。

我觉得这样归纳更贴切些:

朋友圈没必要去划分高低贵贱,更不要贴low不low之类的标签,一个真实的朋友圈,反映出来的,更多的是一个人的生活背景、性格脾性、兴趣爱好。

我的七大姑八大姨要是没事发个什么养生的文章,我的叔叔伯伯没事发个什么国际形势解读或是怒骂特朗普的爽文,我都不会觉得low,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兴趣他们的快乐源泉就是这些啊。

再说得宽泛一点,朋友圈有的时候因为跟自身职业挂钩,也会变得身不由己。

比如如果你在某个高档商场的大牌专柜上班,天天发自家活动和折扣信息,偶尔还有几次情绪激昂的饥饿营销,那也无可厚非。

现在又是疫情的非常时期,大家都不容易,有种玩笑说法“你我皆微商”,我一点不排斥满屏的卖货信息,倒是更乐于看看朋友圈大家都在卖啥好东西,有我需要的,正好可以买回家,就当捧个场。

我朋友圈还有很多我不熟悉的女生,职业不详,没事就发什么美容啊,度假啊,健身啊,你觉得成天无所事事,甚至说有买单侠在镜头后,但我并不关心,更无意揣度。也许,她们就是隐形富二代白富美呢?人家享受自己的日常生活而已,没必要道德绑架。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的朋友圈越发越少。

有个得到普遍共识的说法是:朋友圈太假,都是精心“包装”出来,展示自己的人设。

非要这样一棍子打死,那就没意思了嘛。

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就算没有文章开头那个“发朋友圈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科学理论支撑”,我本身就旗帜鲜明地支持发朋友圈。

包括我的爸妈,我也一直鼓励她们多发发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哪怕没人看,哪怕有人嫌你啰嗦甚至被误会你在瞎嘚瑟,自己开心就好,发发发!

你说包装,你说人设,请问,难道真实生活中就不能美化和营造自己的人设了吗?人前看到的岁月静好,和背后生活里的真实琐碎,有这样的落差这也是很正常的,我自己都概莫能外。

我自己爱发朋友圈,努力奉行的,是真实和接地气的准则,自认为从不会刻意打造什么人设,只是觉得方便记录生活,就顺手发了。

就像有人喜欢发照片在qq空间,我年纪大了不玩qq,微信朋友圈就是我这种中老年版的qq空间,重要事件节点的照片放在那边,平时若要回顾某个记忆点里的图片,到朋友圈去找,按照时间搜索,超级方便啊。

从大学杀马特时期的qq空间,到刚工作时的msn空间,再到后来的开心网、微博,我一直有放照片和短文记录生活的习惯,无非就是现在转战到了朋友圈。

讲真,找图真的方便,因为每条朋友圈都是当时我精心选图+字斟句酌酝酿一小段话,记忆尤其深刻,每个时间段精选出来的图文,一找就有,比你在备份好的几个t的硬盘里找旧照方便太多太多了。

朋友圈怎么发都没有low不low,毕竟每个人的喜好生活圈子不同,阈值不同,情趣迥异,怎么发都很正常,我们要允许这个世界百花齐放。

我个人也喜欢看大家的朋友圈,只要是表现自己生活真实的一面,我都爱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快乐,性格和脾气,就像看一幕幕的电影画面,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还能从不同视角学到东西。

经常发酒店定位的,我可以看他都去哪些酒店,亲子活动怎么样,是不是可以考虑自己带娃去;

做微商和代购的,我没事看看人家微商都流行什么文案,文字怎么排列组合更动消费者的心,现在代购什么火,高质量的爆款是不是我也考虑去做个团购;

就算发鸡汤的,我也可以从字里行间联想到ta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朋友圈都是由人组成的,千姿百态的朋友圈,刷起来才有意思啊。

如果非要毒舌一下,那我觉得朋友圈真正low的表现,是那种既不自信又不谦卑,非要在朋友圈装出与真实生活相反一面的人。

比如,明明自己就是个不读书的人,这本身没啥low的,人各有所长。但你非要去个图书馆发个自拍装看书啥的,那就low到爆了。

想到自己以前一个富二代朋友,偶尔会一起出来踢个球吃个饭,本来觉得他的朋友圈还挺光鲜亮丽。

有一次,我和他一起投资一个很小的项目,我给他转了一笔钱,过几天突然发现,他把转账记录贴在了facebook上(以为我不翻墙看不到),用语法蹩脚的英文(一看就是机器翻译)说,又靠自己努力挣了一笔项目的钱,从来不愿意靠家里那富甲天下的父母,多么励志,云云。

那一刻,我觉得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也是闲着无聊,我索性把他在微信朋友圈和fb上晒的自家豪宅和豪车图,统统下载了,放进google用”搜图片”模式搜了一下,卧槽,全是网上盗来的。

趁热打铁继续下载了一箩筐酒店下午茶图,再一搜,你懂的,也都是外网上盗来的。

从此,这货在我心目中彻底信用破产,不会再有下一次的合作了。连踢球都不想见。

写到那些假扮朋友圈的行径时,刚好就爆出了一个很大的瓜:潘玮柏的新婚太太,居然是“网红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连社交平台的所谓图片,都是一群人共享。

你看,这更不是朋友圈的锅,人家连ins、fb、twitter也都这个画风,全都是假的。这是人的问题,不是平台问题。

这种人,生活中也是从头假到尾的。

所以啊,有很多行为到哪儿都low,不局限于朋友圈。任何舞台和场景上,都会有一些不入流的表现,朋友圈只是一种媒介,一个平台而已,不背这个锅。

反正,我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表态:我最爱看大家的朋友圈啦!请你们继续努力地写啊晒啊,我有时间就来点个赞哈~

而我自己,就在现在,又赶紧发了几个朋友圈九宫格,翘首以盼一堆扑面而来的留言和点赞,不亦快哉。

我这种社交障碍深度患者,能不能继续生机勃勃地活下去,就靠朋友圈来续命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爱发的朋友圈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