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刚刚在抖音是收到帮助新人涨粉然后直播带货。有点担心?

原创 燃财经工作室 燃财经



累计观看人数破1.17亿……5月21日,薇娅在感恩节直播晚会上创造了一项记录,相当于每10个中国人里就有1人在当晚进入了薇娅的直播间。


5月15日,互联网行业迎来一场直播盛宴,三位大佬在不同的平台同时开播:李彦宏百度直播首秀累计观看人数达926万;董明珠在京东直播间吸引了733万人观看;而被调侃为“过气主播”的罗永浩当日直播间的观看人数也超过了600万。


动辄百万、千万的观看人数是直播圈内顶流们的常态,腰部主播的直播间人气徘徊在一万到十万之间,尾部主播们能分得的流量普遍在一万以下。但不为人所知的是,其中水分惊人。


伴随直播带货大爆发,主播收入水涨船高,和带货价格和佣金直接挂钩的是粉丝基数和商品购买转化率。据悉,带货一姐薇娅的报价是25万推广费和20%佣金,李佳琦的坑位费(推广费)是18万元,佣金也是20%起。据业内人士透露,在直播行业刷数据并不奇怪,直播刷人气、刷量都在可操作范围内。


一场10万+观看人数的直播,有多少水分?


“只有不到100个真人。”某直播平台的技术运营王凯给出了这样的数字,他的工作KPI是“优化”直播间内人数。


燃财经在搜索引擎、QQ上搜索“抖音、快手直播涨粉/上热门”等关键词,会出现大量视频+直播平台的推广服务广告,内容大同小异,多是涨粉、刷点赞和评论、上热门等项目,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23元100个真人粉、4元10个普通评论……还有15元-399元的热门套餐;而且操作简单,用户可以在网页自主购买,或是添加人工客服进行交易。


刷粉网站(左)、抖音刷量价格(右)


事实上,快手、抖音各自有官方的流量推广工具,Dou+加热、快手直播推广,主播付费后就可享受官方引流。只不过与刷量公司的相比之下,价格就不那么亲民了,直播间增加人气的价格至少贵了2-3倍。一位刷量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的运营涨粉模式和官方并没有差别。王凯也坦言,直播间动辄十几万的观看人数,在他手里不过是在控制后台输入的6位数字而已。


他还告诉燃财经,不论是主播自己、刷量公司还是平台官方,在直播间刷量都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五月是一名新手LOL主播,他最近签约了一家抖音公会,公会要求他每日开播三个小时。但最初的一周,由于粉丝只有一百多人,直播间内几乎没有人观看。“偶尔来两个还是被我硬喊来围观的朋友。”五月说。


对于五月来说,短时间内吸引一定数量的粉丝也是有难度的,没有粉丝基数,又很难获得平台的推荐。像他这样的新主播,每天成千上万地涌入抖音、快手,需求催生市场,打着直播运营旗号,主业是刷粉、刷流量的刷单灰产一时成风,燃财经沟通了其中五家刷量公司,从短视频到直播、从涨粉到互动,基本上所有服务都能实现。


涨粉,一般是主播第一位的诉求。第一家刷量公司提供的快手价目表显示,每1000个高质量真人活粉(指有真实头像、昵称,且有作品和粉丝的)的价格是180元,前提是需要自带作品。第二家重点关注抖音平台的刷单公司开出的价格更低,涨10000个质量粉,只需58元,而且一小时到账。当燃财经问及是否有售后保障时,对方发出质疑,并回应道:“现在刷粉已经烂大街了,这个价格都已经算高了。”


第一家刷单公司提供的快手价格表


有了一定粉丝基数,下一步就是更直接的刷直播间人气,也就是直播间观看人数。


“10元/人,带头像和作品,很真实,还可以围绕直播话题与主播进行互动。”第三家刷单公司给出了抖音直播间刷人气的报价。同时,也有负责挂榜(头像出现在直播间右上方,一般是给主播刷礼物或者等级较高的用户)的直播间人气出售,每100个人气220元,还可进行点赞、评论等互动。


与第三家刷单公司人员的微信对话截图


第四家刷单公司的模式比较单一。“直播间不挂榜、50个人气两小时业务,14块钱。”该机构负责人黑皮告诉燃财经,平台方会定期监测站外的运营机构,一旦发现有刷粉、刷人气、刷互动等情况会做封号处理,并表示,如果因此账号被封,他们也无法负责。


这家公司快手直播间的报价是,人气每涨50人收费10元,负责挂榜4个小时,包天只要15元。每刷100个人气,收费18元,同样是挂榜4个小时,包天25元。


除了卖粉丝和人气,“收代理”也是这些机构的业务之一,简单说就是发展下游代理业务员。


第五家刷单公司的负责人告诉燃财经,“只需交99元入门费,就可以成为代理业务员,每单能赚15%的佣金。”而且代理业务员可以自己定价,并在平台自行下单,只需付给平台定价的85%即可,剩下的差价收入自己囊中。


第五家刷单公司提供的招代理海报


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刷量公司,“遥控”着客户直播间里的各项数据,用其中一位负责人的说法是“冒险挣小钱”,而主播从2018年底开始,就可以从抖音、快手官方买到或者被动享受到相关“服务”了。


知乎上一个关于快手的问答中,一位匿名提问者自称在快手上发布了一些才艺展示的视频,但发现最近涨的粉都是机器人粉丝。据他所说,这些粉丝是平台派发给他的,而本人并未付费购买过相关服务。


有业内人士称,为了保持创作者的活跃度,平台营造一种繁荣的场景,会“公益”派发给新达人一些粉丝,不过多为僵尸粉。


知乎网友的快手后台涨粉情况


一位抖音用户向燃财经展示了他购买的Dou+直播加热工具的效果,5000元涨粉200余个,但大多不活跃,这些关注者清一色地未发布任何作品,头像大多是网络图片,点赞的视频内容类型也十分类似。他怀疑,这些都是机器粉。


经燃财经观察,在抖音、快手热门主播的直播间内,确实有这样一批粉丝,他们的ID大多都是以“用户”开头+数字(如:用户1234567),共同点是账号下没有任何作品,只有少数点赞视频。


另外,在直播间里,还存在一种“机器粉”,负责评论、带节奏,特点是会在直播间内评论和本场直播内容无关的话题,或是“666”、“主播好帅”等套用句式。


据了解,抖音的Dou+功能早在2018年11月就推出了,用户可以付费推广内容,选择推广人数,服务完成后可显示数据增长情况。知乎网友“张蕊”提到,最初购买Dou+视频加热推广时,用户留存率和互动率是比较高的,但从2019年年初开始,官方推荐过来的粉丝中出现了一些僵尸粉,留存率也大不如前,加上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刷量团队,整个抖音平台呈现的数据越来越没有真实性了。


“自媒体平台如果想要活下去,还是要拼内容,只有内容好才会有用户,抖机灵一定不是长久之计。”这位知乎用户如是写道。


起初抖音的Dou+功能只针对视频内容,但近期,官方上线了针对直播的Dou+直播热门业务,也就意味着,主播可以不再单一通过过往视频内容向直播间引流,付费后官方可以直接将目标用户导流到直播间内,不过想要保证留存率,还需要配合做相关的视频内容运营。而另一边的快手早在2019年11月就推出了直播推广业务。


新华网电商运营负责人王盛认为,官方的直播加热功能是平台商业化思维的一种模式,类似于阿里妈妈的直通车、钻展,属于平台流量的二次分配,也就是把平台的公域流量转向达人。“而用户属于被动获取信息方,因为抖音80%的业务都是平台在掌握。”他补充道。


燃财经研究平台发布的服务细则发现,在抖音上投放Dou+直播加热业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加热”直播间,直播界面会直接出现在平台的推荐页面,另一种是间接“加热”,平台将视频推广到推荐页,引导用户点击头像的直播按钮进入直播间。


Dou+投放的两种形式及价格


这两种方式的价格并无差异,100抖币(100元)起投,最高可到20万抖币,根据平台规则,对应带来的观看人数从25人-60万人不等。用户在购买这项服务时,除了选择观看人数,还可以选择具体的观众类型(如年龄、性别),以及直播期望曝光时长,从0.5小时-24小时不等。


由于产品底层逻辑的差异,快手的直播推广服务有所不同,是按照效果计费,也就是说,只有直播间进人才会扣费。具体来说,1000人起投,用户可自行设置每位观众的推广费用,类似于竞价排名的机制,平台会优先推荐出价高者。根据快手官方投放小助手的一则视频教学提示,在中午和晚上的直播高峰期,直播推广出价越高,直播间进人较快。


快手直播推广价格 来源 / 快手


云控、虚拟手机号、IP代理网站


上述刷单机构员工黑皮告诉燃财经,自己作为外部代运营方,运营涨粉模式和抖音、快手官方没有差别,都是在微信社群内分发直播间信息,并引导群友们点击,而针对企业的服务,价格更高。这一说法未经官方证实。


事实是如此吗?燃财经经过比对发现,价格差明显。以抖音为例,每投100元预估能带来50-300个观看人数,同时可以选择曝光时长,而代运营机构多是明码标价,不上榜人气(只增加直播间右上角人数)每100个观看人数需要32元,上榜人气(有头像、有昵称,在线用户能看到)每100个需78元。


王凯是一家直播平台的技术运营,优化注册用户数和直播间数据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IP代理网站就是他获取IP的渠道。


他告诉燃财经,这些网站的虚拟手机号可以免费接收验证短信,他用来增加注册用户,而就算有平台查得严,也可以通过更改IP地址的方式规避监管,操作并不难,只需要在这些IP代理网站购买虚拟IP就可以。购买该IP软件套餐12个月,最贵的需要889元,包含了静态、动态和独享在内的所有路线。


王凯称,自己经常在IP代理网站上看到多家直播平台的注册信息。从他提供的截图来看,同一个虚拟手机号码收到了快手、抖音、豆瓣网等多个平台的信息。



同一个虚拟手机号在15小时内接受的


验证短信截图 来源 / 某接码网站



而在直播间内刷量、刷互动的实现方式之一是,用虚拟手机号码注册账号,为了躲避监管,需要购买云手机、利用云控功能制造不同的IP,实现多账号操作。类似的手段还有“群控功能”,就是用一台电脑同步控制上百台手机。


B站一位UP主在揭秘抖音、快手直播平台刷流量的视频中,演示了云控功能的操作。视频中演示的是一家售卖群控软件、名为智硕云科技的公司,如何用一台手机操控几十个账号,进入同一个直播间留言、点赞的。



王凯告诉燃财经,这是增加直播间活跃度的常见操作。他还透露,一些直播平台会自带机器人,操作机制是,先检索出直播间内出现频率最高的弹幕内容,再安排机器人到直播间里评论,比如,这几秒弹幕都是“666”,机器人会跟着刷“666”;平日里也会安排自动发言的模板。“每个平台的弹幕都是不存储的,过去了就查不到了。”王凯说。


直播刚刚兴起时,秀场直播为王,主播刷量上热门,更多是为了增强曝光、吸引新来的刷客和“大金主”,而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更大的流量池和资本涌入,头部网红主播的带货价格和佣金水涨船高,直播流量、转化率等数据成了主播、MCN机构和平台方最重要的KPI。


根据抖音官方的管理交易平台星图报价,千万级别的主播报价在20万/小时以上,而百万级别的主播报价在5万/小时左右,几十万粉丝的主播每小时均价在万元以下。


而在抖音上想开通购物车链接,需要粉丝基数超过一千人,这对于新手来说是个不低的门槛,且接单的主播要对效果负责。在星图平台上,对于主播的观看人数和直播互动率均有测算。一些第三方数据监测网站也监测到主播带货的销量和销售总额。


星图后台直播投放数据显示


第三方监测网站带货能力数据监测


业内人士透露,利益在前,刷流量在直播行业时有发生,就算刷单也并不奇怪,割的是商家和用户的韭菜。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凯、五月、黑皮为化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并非原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其他真实有依据的价格;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

  从人设上,就为后续埋好了伏笔。

  一个虚拟人,在万圣节的夜晚火了。

  10月31日,一个名为“柳夜熙”的账号在抖音发了第一条视频,视频中既有真人围观着虚拟人物化妆,还有堪比电影特效的画面,也在剧情中埋下了捉妖的伏笔。在元宇宙+美妆虚拟偶像的标签加持下,这个视频仅发布一天的时间就收获200多万赞,涨粉130多万。

  不少网友表示画质可以比拟好莱坞大片阿丽塔

  11月1日,柳夜熙又发了一组定妆照,虽然只是2张静态照片,依旧维持了热度,截至目前,粉丝总数已经达到了170多万。

  除了各种话题热搜,和对于“短视频内卷”的讨论之外,更多的期待还是落在了“柳夜熙”这个虚拟人物本身。这个号称“会捉妖的虚拟美妆达人”,在视频上都标上了#虚拟偶像、#元宇宙、#美妆 的话题标签,几乎从人设上,就为后续埋好了伏笔:在剧情上围绕着捉妖展开,并且给美妆带货留了空间。

  虽然最近大火的元宇宙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但不可否认,虚拟偶像已经开启了生长期。去年以来,从乐华孵化的A-SOUL,到AYAYI、LING等虚拟人物开始在淘宝、抖音等各平台“营业”,花西子、卡姿兰等品牌也纷纷下场做自己的品牌虚拟人物。

  和真人网红一样,虚拟人物同样绕不开带货这一环,而没有真人肤感的柳夜熙何时开始带货,又如何能带的动各色美妆?或许是所有虚拟偶像都将面临的下一个问题。

  “短视频都内卷到这种程度了。”

  看着超级特效画面带来的效果,许多人发出如此感慨,毕竟此前“爆红”的短视频很多门槛并不高。不论是吵架、演戏、跳舞或者高质量人类,都曾带来过一夜涨粉百万的巨大效应。但像柳夜熙这种虚拟人物和剧情设定,想要在技术上和设计上再做到如出一辙并不容易。

  飞瓜数据的涨粉排行榜

  除了虚拟人物本身造型的精致设计,以及真人与虚拟人物之间的转接互动,和诡谲氛围的打造之外,这个2分钟的视频,给了虚拟人物创造了一种“活过来”的效果,既有丰富的表情、情感表达,又有了世界观的构建。而这是此前二次元风格的洛天依,以及停留在图文模式的AYAYI尚未触及的状态。

  但柳夜熙这种现象级爆款,也一样是踩中了“天时地利”:

  1,带有妖魔玄幻的内容题材,刚好切在万圣节当天发出,贴合了节日氛围;

  2,紧跟元宇宙热点;

  3,人设明确,剧情留有悬念,会让粉丝有继续跟的欲望。

  而美妆的切入点,已经带来了衍生效应,有美妆博主已经推出了仿装视频,同样收到过万点赞,潘长江的女儿潘阳还在视频下面留言问“口红色号是什么?”。

  随着柳夜熙的爆火,其背后的制作团队创壹视频也逐渐被挖出来。其实从柳夜熙仅关注的3个账号,已经能看出同公司的账号矩阵,“慧慧周”、“宇航员小五”还有“非非宇”,都是抖音上做特效内容的头部账号。

  「电商在线」从这几个账号中发现了他们的商业化特点:用特效性的内容,创建穿越时空、灵魂互换等剧情,同时植入品牌或商品。

  虚拟偶像正在蓬勃兴起,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如今你叫得出名字的虚拟偶像不再只有洛天依。

  虚拟偶像一词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早期特指一类唱歌跳舞的虚拟形象,逐渐拓展到包含虚拟歌姬、虚拟主播、虚拟KOL、虚拟品牌形象以及基于虚拟IP联动等多种形式的数字人世界。也正因如此,虚拟偶像往往代表着泛二次元文化,也打上了很浓的二次元动漫风烙印。

  但随着技术的更迭,虚拟偶像更贴近于数字人的概念,一边是诸如洛天依、A-SOUL等虚拟偶像开始有演唱会、甚至走进李佳琦等直播间与真人主播共同带货,另一边是诸如Lil Miquela、AYAYI、LING等虚拟人物诞生,她们从外形上跟真人无异,有自己的人设、穿搭风格和调性,也更酷、更年轻,更贴近消费者。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虚拟形象诞生?这背后一个原因是,在二次元文化熏陶下的年轻群体已成长为商业社会主流,想要贴近年轻人,虚拟形象是最好的抓手。

  虚拟形象的好处之一,在于背后的人更像是“演员”,在幕后演绎更加轻松,减少了直接的大众审视。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虚拟形象会先从“偶像”开始走入我们的视野,这个比任何行业都追求尽善尽美的圈子,现在解放出了一种新的可能。

  换句话说,这个虚拟形象只要立住了,背后的人可以随意更换,相比投资一个真人偶像,随时可能发生的明星翻车,虚拟偶像的“安全性”会更高。尤其是当网红形象与MCN机构之间频繁出现关系纷争,虚拟偶像更代表着一种商业合作的稳固性,创作机构可以完全拥有账号的管理权。

  也因此,虚拟偶像成了几乎可以替代网红的存在。比如一位名叫Lil Miquela的19岁混血女孩。在网上,她被设定为一位有着可爱雀斑,长期定居在洛杉矶,拥有西班牙裔、巴西裔和美国血统的虚拟模特及音乐人。

  看她在社交媒体发的动态,你想象不到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人。她的个人生活非常丰富,无论是社交、拍摄、广告代言等等一个都不落下,影响力堪比真人网红。而所有这些都将指向更大商业前景,有报道显示,Lil Miquela在2019年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大约为7600万。

  虚拟偶像如何带货?

  从某种角度来说,如果真的走进直播间,虚拟偶像其实会比真人主播更珍惜自己的羽毛,毕竟虚拟IP的重要支撑是粉丝经济,直播的前提是不伤害粉丝,因此卖什么,怎么卖,是运营方必须考虑的问题。就像你无法想象一禅小和尚卖鸡爪、初音未来卖大葱一样。

  这也是虚拟偶像在设立之初就要考虑的人设定位问题,在B站上,虚拟IP只需要做好一个偶像角色,直播间里粉丝想要的是陪伴,是一种粉丝与偶像亲近的互动感,甚至一些日本的Vtuber(虚拟UP主)会全程用日语在B站的直播间交流,这丝毫不影响与粉丝的互动。但如果在离商业更近的电商场景,虚拟偶像必然要“功利性”的卖货,如何权衡,是很重要的问题。

  现在看来,虚拟偶像的带货之路,都还在小心试水中,偶像本身大多选择与自身调性相符的品牌。平台也更多是在“占位”,比如阿里先是与易烊千玺合作虚拟形象,又推出“喵酱”,同时签约AYAYI为首个虚拟人物员工,而在今年天猫双11新上线的分享购物车功能中,还能看到LING的购物车分享……

  现在看来,成熟的IP资源转化为主播,是有一定带货门槛的,而虚拟形象偶像化的培育路线,又有多大程度能为电商场景所用,也尚未跑出一套方法论。但品牌的自建形象,或许能够成为平衡带货与虚拟偶像的最优解。

  对品牌来说,“造星”是很划算的生意。一方面,品牌们需要用更年轻化和互联网化的表达方式,去传递品牌价值,基于品牌而生的虚拟形象是很好的载体,另一方面,相比高价聘请主播带货,自有的虚拟形象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并且可以在站外实现独立的IP运营。比如花西子,会用小西的IP形象在微博形成互动,为品牌透出拟人化的表达。

  而对于有明显特色的品牌来说,本身就与虚拟形象之间有一定的连接。比如在柳夜熙火了之后,很多网友都猜测第一个找柳夜熙代言的品牌应该是花西子。

  现在看来,柳夜熙的带货之路应该与同矩阵账号类似,结合自己的短视频内容,植入一些美妆品牌。但实际表现究竟如何,或许还是要等到整个虚拟偶像市场进入下一个阶段,才会有所体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抖音这也是我兄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