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什么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

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8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来,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全会一致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

实践再次证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就是: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全会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要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本文从综合经济实力、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江西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总结和揭示江西推进共同富裕所拥有的三大优势,存在的四大短板。最近10年来,江西经济规模快速壮大、人均水平稳步攀升、财政实力日益增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共同富裕的基础日渐牢固。同时,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社会治理良好等也是江西推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但发展仍然不足、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后劲不足等短板也非常突出。

  一、江西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分析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规模快速壮大。近年来,江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稳居全国“第一方阵”;2011―2020年,全省经济总量先后迈上1万亿和2万亿台阶,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江西GDP翻番目标已于2018年提前实现。2021年全省GDP进一步扩大到2.96万亿元,占全国GDP份额由2.27%提高到2.59%。

  人均水平稳步攀升。2011―2021年,江西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百分比,由70.4%上升至80.9%,提高了10.5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人均GDP达到65516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0162美元,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量的跨越与质的飞跃。

  财政实力日益增强。“十三五”时期,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江西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202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实现4048亿元,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4832元提高到5551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6674亿元,人均支出水平由9844元提高到14774元。财政在民生领域支出达530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近八成。财政在为增强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建设、节能环保等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区域宏观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到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全面小康目标于2019年提前实现,2021年进一步提高到30610元,同比增长9.3%。2013―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百分比由82.5%稳步提升到87.1%。

  生活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0290元,同比名义增长13.0%;恩格尔系数下降至32.1%,比2013年下降5.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家庭常规耐用消费品基本普及,私家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2021年,全省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城镇43.1辆,农村26.4辆。

  (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全省区域发展日趋协调。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发展格局总体形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赣州、上饶、吉安和九江4个设区市的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由2010年40.2%提高到2020年的45.5%,提高了5.3个百分点;其中赣州占比提高了2.3个百分点。2020年,赣州、上饶、吉安和九江4个设区市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于全省平均的百分比,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4.5、0.9、1.7和4.0个百分点。从省域内人均GDP最高的设区市与最低的设区市倍数看,2020年江西为2.29倍,中部地区的湖南5.44倍、湖北4.22倍、安徽3.66倍、山西3.04倍、河南2.96倍,东部地区的广东5.14倍、江苏2.84倍。与周边省份比较,江西地区发展差距相对较小。

  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到2021年末,全省城镇常住人口达到277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1.5%。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和品质明显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不断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十三五”以来,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38:1进一步缩小到2.23:1,江西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与改善,农村水泥路、动力电、光纤网等实现村村通。农村教育、卫生、信息化、饮水安全、人居环境、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建设不断加强,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

  农村绝对贫困历史性消除。通过“精准扶贫”,创新脱贫攻坚机制与方式,加大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帮扶力度,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贫困人口的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两不愁、三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到2020年,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5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38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省内区域整体贫困和群众绝对贫困,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

  (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养老保险人数持续增加。“十三五”时期,建立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到2020年末,全省有1168万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同2015年相比(下同),参保人数增加了345万人;全省有2078万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了248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

  医疗保险实现全民覆盖。到2020年末,全省有599万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同2015年相比,参保人数增加14万人;有4181万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同2015年相比,参保人数增加3.4倍;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2.5%。

  失业等保险惠及人群扩大。2020年,全省生育保险年末参保人数达372万人,同2015年相比(下同)增加121万人;工伤保险年末参保人数达553万人,增加53万人;失业保险年末参保人数达292万人,增加11万人;全省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9.2%。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2020年,全省有提供住宿的社会福利机构1883个,比2015年增加216个;收养人数8.4万人,床位数17.2万张,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比例占到一半。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43489个,城市和农村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均达到10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大幅提高,2015―2020年,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50元增加到705元,提高57%;农村低保标准由240元提高到470元,几近翻倍。

  (四)“三大优势”助力江西共同富裕

  1.生态优势为共同富裕提供可持续发展源泉

  “十三五”时期,按照“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理念,江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如期完成。江西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省森林覆盖率、河流水质、城市空气质量与城市绿化等指标持续提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西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EI)高于全国20多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有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2.文化底蕴深厚是共同富裕强有力精神支撑

  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孕育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色文化丰富内涵闪耀着时代光辉。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悠久的文明,孕育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文化,“红古绿”文化交辉相映。江西人民勤劳奋斗,创新争先,将文化与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赋予文化新的表现形态与体验,寓教育于游乐之中,为共同富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3.良好的社会治理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

  “十三五”以来,深入推进平安江西、法治江西建设,全省持续维护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大局持续保持“五个未发生”良好态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综合绩效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刑事立案数显著下降,公众安全感、满意度高位稳中有升;在全国综治考评中,江西连续16年为优秀省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营商环境,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

  二、共同富裕必须补四大短板”  

  经过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到2020年江西与全国同步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全省经济社会多个领域成就斐然,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与跨越,创造了江西发展史上的新辉煌。但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比,发展不足、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生活富裕水平仍有待大力提升,三大差距亟待进一步缩小。

  1.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补发展不足短板

  本世纪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江西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但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发展结构不优、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的问题依然突出。虽然最近10年江西经济总量占全国的份额一直在上升,但规模依然较小。到2021年,全省GDP占全国比重为2.59%,在中部地区仅比山西高。改革开放初期,江西的GDP规模与浙江差不多,现在只相当于浙江的四成。江西人均GDP只相当于全国平均的81%,在中部地区仅高于山西和河南,在东部地区不到邻省浙江的六成。

  从R&D经费投入情况看,2020年,江西为431亿元,占全国总额比重不到1.8%;在中部地区,不到安徽、河南、湖北和湖南的一半;仅为浙江的23%,广东的12%。R&D经费投入强度明显低于全国的2.40%,安徽的2.28%,浙江的2.88%,广东的3.14%。

  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2021年,江西服务业比重47.6%,比全国低5.7个百分点,比浙江低8.3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仅高于山西(44.7%)。

  因此,必须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全省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大总量、提高人均经济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的水平。

  2.推动居民持续增收,补收入水平不高短板

  “十三五”以来,江西居民收入得到较快增长,但与全国和其他地区比较,收入水平仍然偏低。一是江西居民收入与全国和中部地区等省份比较,仍有较大差距。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7.1%(其中城镇87.9%,农村98.7%);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4.2%。

  二是江西原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仍普遍较低,是全省居民收入的洼地。通过对2020年江西100个县(区、市)居民收入水平分布情况分析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最高的县(区、市)是最低的1.7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最高的县(区、市)是最低的2.40倍;有14个县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及以下,有24个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及以下;其中大部分在原国家级贫困县。

  三是在江西GDP分配格局中,政府获得的生产净税、企业获得的营业盈余占GDP比重持续上升、占比扩大,导致居民收入所占份额偏低。1978年,全省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占比高达65.9%,此后持续下滑,到2014年降至40.4%;“十三”时期有所回升,到2020年全省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为43.8%。

  四是居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预期变弱。居民收入分为工资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收入四个部分,其中工资收入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57%。2020年江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低4172元,其中工资收入低1916元,影响(贡献)率达46%。2019―2020年,江西平均工资增速有明显放缓的迹象;2020年江西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相当于全国平均的80.3%,比2016年下降2个多百分点。特别是疫情对经济产生冲击,对农民工工资增长影响大。生猪等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较慢;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少、增长难,农村的情况尤为严重,农村家庭财产性收入仅为城镇的十分之一。

  3.坚持协调发展,补“三大差距”过大短板

  地区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2020年,全省11个设区市中人均GDP最高的是最低的2.3倍;居民收入是2.27倍,其中赣州市达2.84倍。从居民收入按五等分分组的差距来看,高收入组的平均收入为低收入组的6倍左右,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大于城镇;但“十三五”以来城镇居民的内部收入差距也呈快速扩大之势。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单位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差距也较大,如:从事住宿餐饮行业的职工年工资收入不到从事金融行业职工的四成,在城镇集体单位就业的职工年工资收入不到国有单位职工的六成。

  4.着力社会建设,补公共服务均等化短板

  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比,目前全省基本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保障、公共服务领域还有诸多短板,并且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个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如在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方面,城市好于县城、县城好于乡镇、乡镇好于村庄的特征较好明显。在医疗卫生条件方面,农村每万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卫生机构病床数多不及城市,等。以2020年全省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在城乡的分布为例: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城市是农村的2.3倍;执业(助理)医师数,城市是农村的2.1倍;注册护士数,城市是农村的2.8倍。

}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湖南省政协主席 李微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全面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为我们准确理解历史的中国、认知现实的中国、读懂发展的中国,深刻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打开了“思想之窗”、提供了“思想之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实践证明,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我们党创造历史伟业的成功秘诀;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政协是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增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充分激发“政协之能”,有效服务“湖南之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将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为契机,始终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把政协工作放到省委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汇智聚力助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确保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在政协见态度、见行动、见实效,以政协工作出新出彩为全局工作增光添彩;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更好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培训基地、实践基地,用心学进去、用力做起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实落地;始终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这一履职中心环节,依托线上线下委员工作室和政协“报刊网端微屏”融媒体平台,以“喜迎二十大,委员在行动”为主题,精心组织“委员活动日”活动,集中展示全省政协系统迎接二十大的实绩实效,不断厚植全省各族各界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为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广泛凝心聚力。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彰显担当作为

  湖南省委副书记 朱国贤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全景式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卷第六章节的《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文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重大意义和实现路径,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指明了方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湖南力量。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动共同富裕,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必须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当前,我们要按照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力以赴把我们湖南自己的事情做好,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础和起点。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也要看到,一些脱贫地区的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少数脱贫群众还存在返贫的风险。湖南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要坚决扛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治责任,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的那股精气神,着力完善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为实现现代化进一步夯实基础。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湖南作为农业大省,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产业振兴为重点推进农业现代化,端稳端牢中国粮,做优做香湖南饭;以乡村建设为重点推进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谱写“山乡巨变”新篇章。

  自觉以党的创新理论统领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 王双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决贯彻落实到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深刻感悟真理伟力,坚定不移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深切感知科学真理的现实穿透力和强大说服力,充分认识“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最宝贵政治成果。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级党组织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时刻心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国之大者”进行深刻阐述,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部署。纪检监察机关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前提,当前重点聚焦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等要求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助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定不移做到反腐为民、反腐惠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等专题进一步深刻论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决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人民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

  持续深化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变革”作为重要专题,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纪检监察机关要准确把握在党的自我革命中的职责任务,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用“全周期管理”方式反腐败,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深学笃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努力推动湖南经济转型升级与社会治理变革

  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李殿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彰显出强大的思想力量。我们要深学悟透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立足工作岗位和分管领域,科学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推动湖南经济转型升级与社会治理变革。

  一是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刻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所阐释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供需两端”发力,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当前稳增长,切实加强需求侧管理。大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更多资源资产资金,努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落实促进消费政策措施,加快消费恢复和转型升级;抓好对外口岸与平台提质增效,加快构建以融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着眼长远增后劲,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坚持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重构国内外市场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更多塑造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二是要促进社会高效能治理。熟练运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所蕴含的思想方法,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促进社会高效能治理。要提升行政效能。把握企业所需、群众所愿、政府所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管理创新和服务升级,不断提高政府整体运行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要创新基层治理。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群众自治为基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重构社会治理新格局。要推动智能化转型。坚持以网络化、数字化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抓住“末端感知、网络互联、数据融通、智慧应用、安全监管”五个关键环节,加速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和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

  三是要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努力践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障民生,努力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要补齐民生短板。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宜居环境品质、文化生活品质。要解好民生难题。坚持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揪心事,推出更多务实改革举措。要兜牢民生底线。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吴桂英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的重要时间节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公开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的最新贡献,是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我们将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深刻感悟思想伟力,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政治忠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融会贯通、一体并用,准确把握中国之治、中国之路、中国之理,更加自觉地做“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坚决拥护者和坚定践行者,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二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进一步涵养为民情怀、办好民生实事。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和十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是切实强化使命担当,进一步把握历史主动、勇担时代重任。时刻关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长沙,以实干实绩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四是持续推进自我革命,进一步扛牢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始终牢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保持自我革命的清醒和坚定,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提振“闯创干”的精气神,进一步建强组织体系、锤炼干部队伍,为新时代长沙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提供坚强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以科学理论筑牢新时代统战事业发展根基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 隋忠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一部闪耀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真理伟力、实践伟力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现,是武装统战干部、引领统战成员、引航统战工作的思想灯塔和行动指南。

  通过认真研读深思,进一步感悟到政治伟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制高点和时代最前沿,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深邃思考和科学回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用心感悟其政治伟力,真正学出“政治三力”,学出绝对忠诚。进一步感悟到真理伟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理论,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必须用心感悟其真理伟力,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深刻理解,用理想信念之光照亮奋斗之路。进一步感悟到实践伟力。习近平总书记聚焦党和人民事业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和发展难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必须用心感悟其实践伟力,做到学以致用、学以力行,奋力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一定结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推动全省统一战线学原著,悟原理,重实干,以团结奋斗的姿态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持以科学理论凝聚政治共识。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毫不动摇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心骨、定盘星,以“跟进学”强化“跟着走”,进一步在全省统一战线形成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

  坚持以科学理论领航前行方向。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推动统战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以科学理论汇聚奋斗力量。围绕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三高四新”宏伟蓝图,引导统一战线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强省会”战略等方面发挥更大优势,让新时代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持续焕发新光彩。

  坚持以科学理论强化底线思维。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永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迫感,常态化做好统战领域风险隐患的排查识别、分析研判和防范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谢卫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世界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背景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智慧结晶,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的权威教材,是深刻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思想之窗,为我们认清大势、把握规律、赢得主动,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历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是百年来激励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根本动力,也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新的赶考路上,要自觉涵养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以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践行初心使命。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人民至上,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融入履职尽责各方面全过程,带着感情和责任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团结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党的团结统一首先是政治上的团结统一,必须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能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精彩答卷,关键在党,关键在党中央权威,关键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新的赶考路上,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落实到立足本职踏实干事的具体工作中。办公厅尤其要自觉对标对表、依规干事,切实当好“两个维护”的风向标、催化剂、把关人、监督员,协助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

  三、永葆赶考清醒,发扬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新的赶考路上,各式各样的漩涡、暗流、险滩绝不会少,甚至会遭遇难以想像的惊涛骇浪。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与坚定,勇于自我革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坚定意志和过硬本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当前,尤其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履行办公厅抓落实基本职能和国安办“加强链接、填补真空”职责,充分发挥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各领域风险隐患的分析预警、排查化解和管控处置,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全面加强政法机关党的政治建设

  全力护航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 魏建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专章就“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敢于斗争”等进行重点论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政法机关必须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增强政治意识、保持政治定力、把握政治方向、承担政治责任、提高政治能力,为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坚持把科学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筑牢政治忠诚。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党课和必修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感悟思想伟力,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讲政治贯彻到政法工作各方面、执法办案各环节、服务管理全过程。始终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的必然要求,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

  二、坚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夯实政治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政法机关要坚持政法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把群众期盼作为政法工作的“风向标”,守护群众安全、保障群众权益、维护公平正义。要把群众路线作为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政法工作全部活动之中。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政法工作的“试金石”,创新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满意度测评机制,真正把评判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

  三、坚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政法机关要善于从政治上把握大局、看问题,做到善斗争、会斗争,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当前,尤其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政治责任感,强化底线思维,做到见微知著,构建重大风险“预见、应对、处置、总结、提升”闭环机制,开展迎接党的二十大“忠诚护稳定、强基保平安”常态化督导,从严从实从细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杨浩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原文原著。从第一卷问世到第四卷出版,在奔腾不息的时间长河中不过是短短一瞬,但在奔涌向前的思想长河中,却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壮美画卷。学习中,对系列著作总的感受有“六个最”,即理论武装的最权威教材、兴党强国的最有力武器、伟大实践的最忠实记录、人民情怀的最生动诠释、中国之治的最深刻解码、读懂中国的最靓丽窗口。

  相较前三卷,第四卷在保持整体风格一致的前提下,在框架结构、专题设置、文稿选编上有新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新发展、在实践上的新创造,在很多方面提升了新高度。把我们党对道路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论断,深刻阐述“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把我们党对理论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集大成和精华版。把我们党对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人民江山论”,强调“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建设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极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我们党对文化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两个结合”“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以及文化“四个重要”等重大论断,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工作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下,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向上向好态势不断发展。

  第四卷是新的伟大实践的最新理论结晶。出版以来,我们第一时间印发学习通知,组织学习使用,兴起学习贯彻热潮。下阶段,我们将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一是抓全面,精心组织安排,用好各类平台载体,做到党员、干部全覆盖;二是抓深入,把第四卷和前三卷贯通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三是求实效,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昂扬奋斗姿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治国理政新思想指引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汪一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组织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抓好学习贯彻,扎实推动全省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刻感悟大国领袖的崇高境界,更加坚定自觉践行“两个维护”。第四卷全景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伟大实践,集中彰显了大国领袖治国理政的雄韬大略、坚如磐石的信念信仰、丹心为民的家国情怀和夙夜在公的精神风范。通过深学细悟,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要持续深化政治建设考察,把讲政治的要求贯彻履职尽责全过程、组织工作各方面。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党性教育和红色教育,大力弘扬先进政治文化,引导党员干部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捍卫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

  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思想伟力,更加坚定自觉抓实党员干部理论武装。第四卷原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要把读懂用好第四卷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分级分类抓好集中轮训和专题培训。扎实开展线上培训,探索“微宣讲”“微党课”,以跟进学确保跟得紧、跟得上,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深刻感悟百年大党的使命担当,更加坚定自觉服务中心大局。学习第四卷,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百年大党展现出来的历史自信和责任担当,增强服务中心大局的自觉性坚定性。要聚焦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完善在重大斗争、重大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机制,推行项目式挂职,健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落实激励和保护机制,以鲜明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导向。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深入推进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做实村(居)民代表工作,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全力支持长沙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高水平人才队伍支撑高质量发展。

  深刻感悟勇于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更加坚定自觉推进从严治吏、从严治部。第四卷把“伟大自我革命”作为一个专题,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敢于刀刃向内、坚持刮骨疗毒的坚韧决心。要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系,扎实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事项报告和“凡提四必”、全程纪实等制度。坚持从自身严起,抓实清廉机关建设,着力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组工铁军”。

  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

  全力推进湖南乡村振兴

  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 张迎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其中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三农”工作者提供了最权威、最经典、最系统的学习文献,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通过反复学习,有三点体会:

  一、深刻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一是学深“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只有深刻理解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两个重大论断的理论渊源。二是悟透“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现在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两个重要判断的战略考量。三是把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外延。进一步聚焦“两个作为”“两个缩小”“两个确保”,主动适应“三农”工作“三个转向”的新形势新特点,努力谱写“三农”工作新篇章。

  二、奋力开创湖南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局面。一是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抓住耕地和水利两大根本,抓新种业和农机两个突破,抓实责任和政策两大保障,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二是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做好一个兜底,缩小两个差距,构建三个体系,增加四项收入。三是把推动乡村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按照国家“183”12项重点任务要求,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扎实稳妥推进。四是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根本任务,做好“地”这篇文章,破解“钱”这个瓶颈,抓住“人”这个关键,靠深化改革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五是把改进乡村治理作为基础任务,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构建“三治结合”治理体系。

  三、切实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领和方法。一是注重系统性,有效统筹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面、发展和安全、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市场和政府等方方面面。二是注重实践性,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扎好“马步”、练好内功,把基础夯实夯牢。三是注重阶段性,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不搞“一刀切”“一把尺子量到底”,因地制宜、因时施策、分类推进。四是注重市场性,全力推进生产设施化、产业融合化、产品品牌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五是注重创造性,细化实化力度大、节奏紧、标准高的具体工作举措,创造性地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及早见效,不断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充分发挥人大制度功效

  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刘莲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第一、二、三卷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学习新思想最权威、最系统、最鲜活的原著原典。其中第十个专题收录了总书记关于“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7篇文章,极大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省委书记张庆伟在省委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会上强调,要更加坚定地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湖南实践。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联系实际、守正创新,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聚焦风清气正,保证人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保障人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去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122个县市区和1524个乡镇如期顺利完成人大换届选举,人民群众的选举权利全过程得到充分保障。今年,我们将按照党中央部署和省委统一安排,深刻汲取衡阳破坏选举案教训,警钟长鸣、从严从实,依法配合做好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省十四届人大代表选举工作,确保选举工作风清气正、选举结果人民满意。

  二是加强载体建设,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开门立法、开门监督,设立9个立法基层联系点,面向社会征集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项目,注重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作用。我们将不断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运行机制制度,积极探索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新方式新路径,确保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

  三是注重解决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需求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巩固深化领导干部代表参加所在代表小组活动,积极推进基层民生实事票决制,用心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推动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立法工作贯穿民生主线,监督工作突出民生期待,议案建议体现民生需求,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湖南省副省长 何报翔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第一、二、三卷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实践的伟力、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是新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真学、真知、真行,坚定不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以学促知,不断强化思想武装。在全面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立足岗位,重点学习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祖国统一等专题,不断强化思想武装、筑牢理想信念。带领民革湖南省委和分管领域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感悟思想伟力,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以知促行,牢牢把握发展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定做到两个“统筹”,把牢发展方向。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牢牢抓住“三大支撑八项重点”,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湘商回归,稳住全省经济大盘;将安全贯穿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统筹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一手补短板、促开放,全面对接东盟、精准对接欧盟、重点对接非盟,加快构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一手促消费、扩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三、以行促效,全力推动工作落实。一是多措并举促开放。用好开放平台,畅通开放通道,打造四小时航空经济圈、联结东盟和欧盟的班列集结中心;高标准办好中非经贸博览会、建好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是聚焦发展优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深入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推动质量持续提升;推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三高四新”知识产权强省取得实效。三是用心用情惠民生。扎实开展职业教育“楚怡行动”,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办好首届旅发大会和第十四届省运会,稳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四是全力以赴守底线。持之以恒抓好产品进出口、冷链运输等重点环节,学校、景区等重点区域防疫工作;抓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守住安全底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副省长 陈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强调“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赋予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关键。

  湖南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经过多年努力,产生了超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等举世瞩目的科技创新成果。近年来,湖南大力实施创新型省份建设和科技创新“七大计划”,推动全省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但是依然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资源整合不够、科技领军人才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实体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是长期存在的难点,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为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撑。

  一是开展科研攻关。坚持“四个面向”,心系“国之大者”,聚焦种业、计算、“3 3 2”产业集群、北斗应用、生命健康等我省优势领域,开展“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体现湖南担当。聚焦“3 3 2”产业集群建设,围绕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技术、基础软件,以产品研发设计、工艺工序、工业母机、检验检测、标准品牌为重点,实施“五五工程”,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国资国企创新,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二是布局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省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重点推进岳麓山实验室(种业)、湘江实验室(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芙蓉实验室(精准医疗)、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四大省实验室”和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升级建设,加快推进升级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力能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撑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健康湖南建设,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三是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新一轮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十四五”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和顶尖、拔尖、荷尖创新人才工程,着力构建全谱系全链条科技人才体系。促进创新生态、制造生态、应用生态融合,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支撑高质量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建设。

  以思想伟力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湖南省副省长 李建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专题阐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发展,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引。

  着眼千年发展大计,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持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谋篇布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之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结合湖南实际,提高站位、干在实处,切实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以实干实效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紧扣当前形势任务,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新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党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相关专题论述从“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新的形势任务,面对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呼声,我们要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上下功夫,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地见效,切实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全面推进美丽湖南建设,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把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美丽湖南建设,让绿色成为湖南最靓丽的底色。要全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狠抓环保历史欠账清理、重金属污染治理、洞庭湖总磷削减、“锰三角”矿业综合整治、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等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坚持学思践悟 筑牢忠诚警魂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湖南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 王一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为我们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扛牢职责使命提供了科学指南、赋予了强大动能。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在深学笃行上走在前、做表率,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护航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带着信念学,始终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公安机关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持之以恒抓好政治建警“1 11”意见规定的贯彻落实,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全面彻底肃清孙力军政治团伙流毒影响,不断巩固深化教育整顿成果,更加坚定自觉地忠诚核心、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命令、服从党中央指挥。

  二、带着感情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围绕“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主题,全面阐释了党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的问题,彰显了鲜明的人民性。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强社会面治安巡防,持续加大对涉黑恶、涉枪爆、涉电诈、涉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的打击治理力度,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全生命周期便民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带着使命学,全力以赴做好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聚焦党和人民事业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工作提供了权威指导。公安机关担负着护航新征程的历史使命,必须牢牢把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与公安工作的结合点,忠诚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聚焦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主线,以“细致、精致、极致”的作风和“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标准,统筹“六大战役”“六项保障”和60条重点工作,以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为载体,全面强化“打防管治”措施,牢牢守住“五个不发生”的工作底线,努力以湖南之稳为全国大局添彩。

  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贡献衡阳力量

  湖南省副省长、衡阳市委书记 秦国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现,为我们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答好其中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关键在于把握政治主动、战略主动和历史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衡阳立足一地一域,也必须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以实干实绩彰显衡阳担当、贡献衡阳力量。

  办好自己的事,要在宏观把握上心系“国之大者”。一要科学研判时与势。深刻理解把握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做到审时度势、因势而动、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坚定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二要辩证把握危与机。坚持辩证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三要统筹兼顾稳与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筑牢“稳”的基础,保持“进”的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办好自己的事,要在中观谋划上明晰思路方向。一要找准坐标系。牢牢把握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时代使命和战略定位,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自觉在全国找坐标、在全省树标杆。二要锚定参照系。充分发挥衡阳的基础优势、战略优势和政策优势,与江浙沪先进经验对标,与粤港澳优势资源对接,与中部重点城市竞争,奋起直追、比学赶超,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三要紧扣目标系。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扎实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全力以赴打造区域经济中心、消费中心、医疗中心、教育中心、应急中心,加快推进“中心化”进程。

  办好自己的事,要在微观执行上狠抓任务落实。一是工作重点要具象化。大力发展“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产业,推进交通、物流、能源“三大枢纽”建设,实施产业、教育、医疗、生态、安全“五大基础”工程,确保各项工作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二是工作规范要标准化。以城乡治理标准化为切入口和试验田,拓展标准化成果,树立标准化思维,提升标准化水平,放大标准化效应,让标准生产引领行业、标准生活成为习惯、标准管理全面覆盖。三是工作机制要体系化。着力构建综合性、系统性、开放性的制度机制体系,不断提升制度机制的耦合性、协同性,做到以“五制一平台”兴项目、以“五单一图谱”强链条、以“五赋一聚焦”优环境、以“五全一常态”守底线、以“五步一规范”促和谐。四是工作责任要链条化。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健全责任共担机制、传导机制和追究机制,坚决防止责任层级性、周期性递减,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高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

  凝心聚力推动全省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田立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全省法院要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转化为推动全省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充沛动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要在深学细悟中筑牢政治忠诚。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要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决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我们见行动。要以理论武装固本培元,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纳入学习计划、政治轮训,切实筑牢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教育引导法院干警始终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二要在深查细照中服务中心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全省法院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更好发挥审判职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守护高品质生活,助力更高水平平安湖南建设。当前,要把护航党的二十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工作。

  三要在深研细做中践行司法为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处处闪耀着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真挚的人民情怀。人民法院作为群众服务机关,要始终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及时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深化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优化提升一站式诉讼服务,全力攻坚切实解决执行难,畅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四要在深信笃行中推进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全省法院要深入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巩固年活动,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持续加强能力建设,着力弘扬英模精神,切实提升全省法院队伍凝聚力战斗力。要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进“三不腐”,着力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湖南法院铁军,坚守公正廉洁司法底线。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叶晓颖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前后衔接、一脉相承、有机统一,是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对“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个专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是党领导下开展检察工作的根本遵循。全省检察机关将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牢记人民检察院的“人民”二字,恪守司法为民立场,通过办好每一个司法案件守住民心,厚植党的执政根基,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恪守司法为民立场,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安全稳定的殷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检察机关将始终把保安全、护稳定的政治责任和法治责任扛在肩上。一方面,以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为牵引,依法惩治黄赌毒、盗抢骗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另一方面,认真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全面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大力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恪守司法为民立场,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殷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人民群众守护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要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有罪不究、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强化法律监督,不断提升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质效。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深化执法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从制度机制层面推动解决执法司法领域突出问题。

  三、恪守司法为民立场,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具体到检察机关,就是要依法能动履行检察职责,努力为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新需求提供更丰富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要紧盯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食药安全、高空抛物、窨井伤人等突出问题推进司法办案工作,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以法治的力量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舌尖上、头顶上、脚底下”的安全。要持续深化“利剑护蕾”专项行动,着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责编:罗帅、彭应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