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的技术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有懂的人预测一下吗?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做哪些努力?

从澳洲牛排、泰国山竹、智利车厘子,到仙居杨梅、赣南脐橙、阳澄湖大闸蟹……近年来,丰富多样的高品质生鲜食品通过冷链物流直达百姓餐桌。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的加快升级、食品药品流通安全要求的日趋提高,让冷链物流行业迎来增长黄金期。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做哪些努力?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1、需求旺盛,业务猛增,社会资本高度关注——冷链市场快速发展

烈日炎炎,北京通州区物流基地里很是繁忙,各式冷藏冷冻车辆来回穿梭。步入京东冷链库房,一阵凉意袭来,一箱箱生鲜食品刚从冷藏大货车上卸下,随即就被搬进冷库、分拣加工,等待搭乘配送车辆去超市、餐馆、居民家中。从生产、仓储、运输到销售,让货物全程处于规定低温环境下的系统工程,即是冷链物流。

“这是冷藏区,0—10摄氏度,适宜存储水果、蔬菜”“这是冷冻区,零下18摄氏度以下,主要存放肉类和预制食品”“要进‘极冻库’了,零下35摄氏度,用来速冻冷藏箱里放的‘冷板’”……带记者转了一圈,京东冷链华北区运营负责人范国强表现出对温度独特的敏感,“温度直接影响食品的品质。像新西兰甜虾,必须存储在零下23摄氏度以下,高于零下18摄氏度,没几天虾头就会变黑。又如阳澄湖大闸蟹,以前损耗率高达1%,通过冷链能降到0.2%,减少了不少损失!”

品质更优、品种更多、安全更有保障……食品消费需求加快升级为冷链物流提供了宝贵发展契机。“2014年起,京东物流开始涉足冷链。2018年,我们又依托仓储、干线运输、配送等领域服务能力推出京东冷链,向社会开放服务,目前已覆盖30个省份、近90%消费者。”京东冷链规划负责人凌彦宇介绍,两年来公司业务量连续翻番,“今年,生鲜电商迅猛发展,冷链市场新增需求很大,我们打算继续扩大冷库面积。”

“需求旺盛、业务猛增”,是不少冷链物流企业的共同感受。长期从事跨境冷链物流的中远海运集运公司冷箱区总经理胡媛媛说:“之前国内冷链不够完善,许多优质农产品‘进不来、出不去’。最近10年,国内冷链发展迅猛,让农产品跨境流通更加便利。”她举例说,如今国内消费者可与东南亚消费者“零时差”享用山竹、榴莲等热带水果,我国一些出口农产品可加工成半成品后销往海外,提升了附加值。

需求陡然升温,引来社会资本高度关注,竞争者相继进入。这其中,有手握大量消费端资源的平台企业,如京东、顺丰、菜鸟;有擅长商业地产运作、持有仓储资源的地产商,如万科、宝能;也有原本就有冷链需求并已涉足相关业务的食品、农产品企业,如光明乳业旗下的领鲜物流、新希望旗下的鲜生活冷链等。

数据也证实了冷链市场的火热——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量保持着20%左右的增速。2019年,食品冷链物流需求量约2.35亿吨,同比增长24.6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愿的提升,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总额持续增长。2019年,全国食品冷链物流总额约6.1万亿元,同比增长27.08%。未来,随着冷链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环境的改善,我国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2019年全国冷藏车保有量为21.47万台,同比增长19.3%,中国冷库容量达到6052.5万吨,同比增长15.6%。

2、环境控制更精细更智能,运输组织更有力更高效——产业加快升级步伐

登录账号,进入平台,随意点击一台车辆,过去几天冷藏厢内的温度曲线便呈现在眼前。“车厢内装了两个温控探头、一台主机,可向后台实时传输数据。一旦温度异常,系统自动报警,工作人员会及时联系司机查看解决。”领鲜物流华北业务部部长蒋建桥说,依托易流科技技术平台,公司实现了对工厂、仓库和车辆的全过程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是冷链物流规范发展的前提和关键。过去,由于监控手段不到位,个别企业和货车司机可能会为了节约成本中途关掉冷机,造成“断链”。“这些年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成熟让温控变得更容易。”易流科技董事长张景涛表示,2010年起,企业开始通过定位、测温、光感、摄像头、电子锁等物联网设备,采集车、仓、货、人的位置、状态、影像等数据,为客户提供“让品质看得见”的温控方案,“目前,平台已接入6万多台冷链车辆。”

技术发展是冷链物流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展望未来,无论是“冷”(环境控制)还是“链”(运输组织),都仍有不小升级空间,相关企业也一直在努力。

1)一方面,让环境控制更精细更智能。

“看这个12升大小的药品专用冷箱,用料讲究、包裹严实,还要塞进13块冷板,确保万无一失,余下空间仅1升。”在范国强看来,产品越高端,物流就得越讲究,“过去,药品、疫苗最‘娇贵’,现在,许多产品都有同样的高要求。未来的冷链车不能只有冷藏、冷冻两个温层,而需要更精细的分区。”

“远洋跨境冷链物流中,温度、湿度、箱内气体等因素及航程长短都会影响农产品到港后的成熟度,因此我们一直在反复试验,探索适合不同产品的最佳运输方案,让牛油果、蓝莓等‘漂洋过海’后既不过生、又不熟透。”据胡媛媛介绍,他们还正在研发让远洋冷链运输可视可控可追溯的技术方案,“目前已通过测试,不久将广泛推广。”

2)另一方面,让运输组织更有力更高效。

4月8日,80103次班列满载着16个冷藏集装箱、464吨冷鲜食品从大连开往哈尔滨,成为全国开行的首趟定点、定时跨省冷鲜货物班列。不少跨省域长距离冷链班列相继开通,海航、顺丰、京东等企业积极开展高附加值货物冷链运输……近年来,铁路、航空领域也迎头赶上,与公路冷链形成协同。

“冷链物流涉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快递等多种运输方式,涵盖农村物流、干线运输、城市配送,以及物流仓储、装卸保管等多个业务环节和领域。未来,我们要充分依托各类市场主体的资源和优势,加强整合共享,提高冷链物流效率。”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3、加快补上短板、完善相关标准、推动市场整合——冷链物流亟待挖潜

回头看,成绩斐然;看未来,潜力和空间依然很大。“总体判断,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仍较薄弱,与发展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着力提升设施设备技术水平、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推动形成全程温控、标准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1)要加快补上短板,解决好“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等突出问题

“过去,由于产地‘最先一公里’的冷链物流不发达,经常有应季果蔬滞销,无法实现错峰上市和农业产业化加工,造成农产品损耗。”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认为,农产品原产地是下一步健全冷链物流体系的重点,“今年以来,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农产品‘出村进城’,企业应抓住良机、乘势而上。”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打造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去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中长途冷链车辆通行效率有所提高。不过,在部分城市,由于对货运车辆通行管控较为严格,使冷链末端配送面临“进城难、通行难、停靠难”等问题。

秦玉鸣呼吁,相关部门应完善政策,对冷链车辆适当放宽交通管制,打通“最后一公里”。上海市近年来开展了有益探索——科学合理规划冷链等配送车辆在城区的行驶路线、停靠地点和时段,充分给予其城区通行权和停靠权。

2)要完善相关标准,让行业发展有章可循、更加规范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先后发布道路冷链运输服务规则、行驶温度记录仪技术要求等行业标准,让冷链运输环节有了更多标准支撑。“当前,冷链物流面对的市场需求、客户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对服务提出了全新要求。完善标准体系将是冷链物流的必经之路。”秦玉鸣认为。凌彦宇也表示,冷链链条很长,除了运输,还有生产、配送、仓储等多个环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发力,打造覆盖各环节、更细化更完备的冷链标准体系。”

“随着人工成本上升、冷链运输需求走高,方便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转运的标准化冷藏集装箱将派上更大用场。”中远海运旗下造箱板块负责人表示,推动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标准化也是行业规范发展的关键。

3)要推动市场整合,促进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较为分散,百强企业销售收入仅占市场份额10%左右。“现在的冷链物流行业有点像10年前的快递行业。”希杰荣庆物流总裁熊星明认为,随着社会资本关注度提高,行业在未来几年一定会加快整合脚步。下一步,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也将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支持引导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先进组织方式,推动冷链物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

马云和柳传志隔空对话,是谁革了传统商业的命?

07:20 电子商务 马云 柳传志

互联网冲击了各行各业?马云说,电子商务都将被淘汰。

今天,作为新老两代中国创业家的代表人物,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联想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分别在浙江杭州、四川绵阳发表了主题演讲,颇有点隔空对话的感觉。

他们在演讲中都讲到互联网、新技术和传统企业、行业的关系,提到创业家如何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尤其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

柳传志的经验是通过建立品牌和实行不相关多元化对冲急剧变化的高科技产业的风险,而马云的经验是通过大胆地想像和创造未来,成为未来的一部分来适应风险。

柳传志更多劝诫中国的企业家要拥抱互联网,把握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等技术趋势,否则将受到新技术新经济的冲击,守势明显。

有人抱怨,“互联网冲击了各行各业”,“电子商务打击、摧毁了传统商业”,马云大声回击,“电子商务没有冲击传统的商业”。他甚至还说,电子商务将被淘汰,劝告大家勇敢拥抱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资源,他说,未来不可怕,对未来的无知才可怕。

好了,下面大家来仔细品味这两位企业界大佬的观点吧。

以下为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10月13日在亿邦动力承办的四川2016年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的演讲内容,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有删减:

我以前参加过各种论坛,已经连续几年了,一个主题都是“怎么应对不确定性”。因为当前企业为难的地方确实是环境的不确定性太大,这里面首先是国内的“政经”环境,“政”是政策,“经”是经济变化,比如说货币政策、股市状况、汇率状况等,都对我们的企业有影响,很多很难预测,甚至都不可预测。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大家都感觉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很多年前,我们做一个加工型企业,好好做就是了。(现在)当汇率不断变化的时候,(你)立刻就会感到压力。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现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非常大。我相信美国大选,英国脱欧,还有难民问题……都会给世界格局带来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不可回避。

最近这两年,我觉得对于我们所有的企业,对行业影响最大的应该讲是科技创新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一个企业如何去应对不确定性,去拥抱变化,把这些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能够变成机遇,我想(这是)从创业企业家到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家,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想通过联想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说明过去在跌跌撞撞之中,我们是怎么样应对这些挑战的。

自建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联想是1984年成立的。我们有了一款自己的产品叫做联想式汉字系统,当时的电脑是没有汉字的,插上汉字系统之后电脑就有了汉字。我们凭这个汉字系统,用它作武器开始做代理,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资金,同时更懂得了怎么去办企业。

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完全是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懂得什么叫做企业,做代理的过程中,我们向外国企业学习到了很多做企业的基本知识。代理越做越大之后,我们下定决心要做出自己品牌的电脑,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如果在当时我们的代理继续往大的做,可能会赚很多的钱,但是到了九几年之后,这个企业就会灭亡。当时我们的决心和突破,今天看来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突破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想生产自己品牌的电脑,国家的有关部门不给我们批文。原因非常简单,国家已经花了很多美元,建立了几十条PC机生产线,都做得不好,凭什么你们就可以做得好,要给你们许可证?

当时生产电脑是要有许可证的,就这一关就把我们卡住了。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因为(联想)是科学院的企业,拿到了几张到香港多次往返的通行证,我们绕道香港做了一个生产小作坊。香港是不要许可证的,有了这个作坊,我们生产电脑的主机板,拿到拉斯维加斯电脑展览会上展览。

有关部门在整个展览会的诺大展厅中,发现一个小的“摊位”在说中国话,而且是道地的北京话,后来发现是一家香港的公司,再具体了解,那时候我们已经一年可以卖两三千块板了。他们非常高兴,就这样我们拿到了生产批文。

我们做代理赚了很多钱,要树自己的牌子。当时我们代理的电脑叫AST,在当时中国是最大的电脑品牌,比IBM还要大,但它在美国其实是一家很小的公司。如果我们打自己品牌的话,AST公司还肯不肯让我们继续做它的代理,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也怕一脚踩空,自己的电脑品牌做不起来,代理人家又不让做。经过很多次的研究,(以及使用)一些谈判方法和技巧等,最后我们继续做它们的代理,同时有了自己的品牌。

1994年前后,我国知道了电脑系统、信息化系统对中国各行各业建设多么重要,因此就把进口批文取消了,电脑进口关税大大降低,国外电脑大批进入中国。好处是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夜之间蓬勃发展起来,但对于电脑行业而言,肯定是打击。

中国的领头羊老大哥长城,1993年一年就被冲垮,长城品牌之后就没有了。当时联想品牌可以坚持下来继续发展,在2000年的时候做到中国第一品牌,而且遥遥领先于其他的外国公司,其实中间肯定是经过了非常多的努力。

2000年正好是联想集团电脑(业务)在中国发展很顺利,(在)跟外国企业竞争中遥遥领先。这个时候,我个人有一个想法,从(19)84年我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出来办联想的时候,当时的电脑行业的第一名IBM大概是500多亿美元的营业额,二三四五六七名,加起来都不如它多。但到了2000年的时候,只有第一名还存在,HP惠普当时已经是第三第四名,其他的都不存在了,原因就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务模式的创新变化太快。高科技企业风险确实很大,要做领跑人,就得有人跟着你跑,如果几个人同时领跑,你后面是空的,你的企业就会消亡。

不相关多元化应对高科技风险

联想集团2000年的时候固然是中国(PC)第一,由于我们起家的时候是20万元人民币,资金积累非常少,要想用微薄的资金能力去攻克核心技术,或者在世界上领跑,当时我觉得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要让企业活得长,然后该发力的地方敢于一无反顾地冲击,我还是想走企业多元化的道路。

1998年的时候,我有一次机会到美国GE公司参加了两个礼拜的培训。在那次培训中,我认识到,其实当时在美国商学院的课程都讲的是要专注再专注,实际上我研究他们为什么要专注呢?在什么情况下多元化是可能的?我决心干脆就做非相关多元化,我们就把联想分成了两个,一个是专做自有品牌的,这块由杨元庆领导,把代理业务分出一块,郭为领导。

我就由第一线退到了后面,和另外一个年轻的同事朱立南开始尝试新业务。新业务就是VC。为什么做风险投资?因为我觉得我们是一家科技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有哪些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们都了解。再加上当时联想上市之后手里面已经有一些钱了,于是拿3500万美元办了一个风投公司。办下来之后摔了很多跟头,总结了很多经验,逐步站稳了脚跟。2003年的时候,(我们)办了一家很大的股权投资公司叫做弘毅。现在,这两家公司加起来(管理)大概有1200亿左右人民币的资金。这个资金不是联想的,联想只是其中15%资金的持有者。这些年做了大概有七八期(基金)了,目前也到了收获期。

联想控股是联想集团的母公司,我们占到30%多的股份。除此之外,我们在其他领域逐渐地建立新的支柱。这种做法很大的好处是,就可以使得联想集团敢于去拼,敢于去搏,我们作为股东就敢于大力支持。

PC业务的时候,股东们投票,到底我们并购还是不并购?几乎所有的股东全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在股东之中有不少是企业的员工代表,我们主要收入、吃饭都是靠的这部分业务,如果这个企业没了,收入就会受到大的影响。大股东科学院就听我的看法。我们进行了详细调查,对风险在哪里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后,决定支持杨元庆一搏,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当时(联想的)风险投资公司已经做到了一定的程度,万一不行的话,联想的名誉会受到很大的损伤,但给这些员工股东的分红应该不会受太大影响。

传统行业如何利用好互联网?

在传统行业里面怎么更好地利用好互联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业务层面,互联网能起的作用非常明显,比如说像供应链,品牌宣传。(一个)在管理层面,有了互联网之后,管理架构可以进行调整,企业文化可以进行调整。比如现在,有的企业开始了实行层级合伙人的管理体制,我觉得其实这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才能做到的。这个企业必须要有主人,这个主人完全是上面的也不够,怎么能够让企业的骨干员工能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再让他负责任。这种管理方式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

有了互联网之后,可以把不太相关的业务可以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互联支持的生态,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对于联想来说,我们投资了几百家公司,这些公司即使退出之后我们依然和它们保持很好的联系,怎么能够形成一个矩阵,一个有利的生态系统,也是互联网对我们的启发。

联想这样的公司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把握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

中国或世界的前两千年,科技对人类的影响力几乎是平的。有了蒸汽机和电之后曲线开始发生变化,有了PC机,信息化开始之后,整个曲线用抛物线的形式往上走。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生物工程联系到一起的时候,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很难想象。人的脑电波可以直接控制机器人,这对军事和生产上的影响是无法言说的,这些东西都会在在座的年轻朋友那里看得见。

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如何布局也是问题。联想专门又设立了一个天使投资基金,拿了16个亿去投这些高科技领域的企业,不仅是中国的,还有外国的。同时我们办了一个“联想之星”培训班,一年有12次培训,从中挑选最好的高科技企业进行培育。当认为是好的种子和苗子的时候,联想的财务投资、战略投资将不遗余力地跟上,把它做好,这是我们目前的战略计划。

中国明显有互联网的领先优势,除了美国之外,欧洲等等跟中国差的还是非常远。另外还有资金的优势,很多东西在国外觉得很贵,一直没有人动,但实际上在中国企业家眼里,其实是值得买的。中国的企业家有奋进向上的精神。有了这些东西,就可以实行市场、技术、产品、人才、资金的优势互补。

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大家都有共识,认为发展得过快之后,影响了生态的平衡,影响了环境。但当我们有经济实力之后,是不是可以从国外的资源中找东西来弥补我们今天环境的缺失呢?我觉得是可以的。

当我们进入到农业的时候有一个发现,在中国的土地上,有机质占的比例大概是0.2%左右。褚时健培养柑橘的土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记得他讲,测出来大概是6%到7%左右。而我们在智利买的几个大公司,这些公司最差的一块地有机质是12%,好的地方达到20%。怎么利用国外的资源,使中国的土地能够有一定的休息?其实国外的技术和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生产能力能够结合,而且它们迫不及待地愿意和中国结合,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家的机会。

以下内容为马云10月13日在杭州云栖大会上的演讲,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

“你对未来的不把握,冲击了你的商业”

1995年我刚开始互联网创业的时候,全世界互联网的用户可能不到五万人,全世界的互联网从业者不到五万人。但是今天到云栖大会参加会议的人已经接近五万人。这21年来的变化,令全世界震撼,特别是今天全世界用互联网的人口已经超过了20亿。

十几年以前,有一次我跟朋友在西湖边上聊天。我说将来会有一个新的世界诞生,这个世界会被人称之为虚拟的世界,这个世界会有一个新的大陆,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会在网络上发生关联。

今天,我们真正诞生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新的经济体,一个超过了20亿人的强大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基础。

我觉得这给每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释放了人的体力,第二次技术革命释放了人的距离,这次技术革命将会释放人的大脑。

每次技术革命大概都花了50年时间。前20年基本上是纯技术公司的竞争、发展,而未来的30年,基本上是技术的应用。技术会应用到方方面面,社会各行各业。

最近一直有人问我,互联网公司有边界吗?阿里巴巴似乎无处不在,腾讯似乎也无处不在,Facebook也一样,你们这些互联网公司有没有边界?

我说:互联网没有边界,就像电没有边界一样。一百多年以前,你不能说这个行业可以用电,那个行业不能用电,电是没有边界的。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未来。

有人讲,互联网经济或者电子商务是一个虚拟经济。我不认为它是虚拟经济,它是一个未来的经济。很多人都在说,“互联网在冲击各行各业”,“电子商务打击、摧毁或者冲击了传统商业”。

我认为,电子商务没有冲击传统的商业,更没有打击传统商业。电子商务只是把握了互联网的技术、互联网的思想,知道未来的经济将完全基于互联网。我们抓住了互联网的技术,在上面创造出一个适应未来的商业模式,那就是电子商务。

真正冲击各行各业、冲击就业、冲击传统思想、冲击传统行业的,是我们昨天的思想,是对未来的无知、是对未来的不拥抱。

所以,我并不觉得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个人要担心什么。真正担心的,是我们对昨天的依赖。世界的变化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未来的30年,是人类社会天翻地覆的30年。

我想提醒大家,我们国家从政府到企业到各行各业,都没有意识到这场技术革命对人类会带来多大的冲击。很多我们认为很正常的事情,很多我们昨天做的非常好的事情,很多我们认为是最佳的就业机会的事情,都会被颠覆和改变。

人类将会失去很多的就业机会,人类也会诞生很多新的就业机会。

其实,第一次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技术革命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的技术革命是人类思想的解放,这次技术革命是人类智慧的开发。(结果)会诞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吗?如果人类没有共同的目标,那么人类将会自己开始发动战争。

这次技术革命,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贫穷的问题,应该解决的问题是疾病的问题,应该解决的是环境和持续发展的问题。我想告诉大家,这次技术革命,未来三十年,每个人都有机会。

前天我在泰国参加了ACD领导人会议,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在那。我呼吁各国要为未来的30年制定独特的政策。其实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加上前几天我在泰国听说泰国的National plan跟4.0一样,现在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年轻人,在为自己的未来创新。未来世界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是年轻人的竞争,在未来这20亿人口的世界将会越来越大。

我们要为这个世界注入创新的基因,只有为世界注入创新的DNA,我们才有未来。

所以我想提醒大家,未来的三十年是每个人的机会,各国政府都必须为未来三十年制定自己创新未来发展的政策,为自己国家的年轻人制定政策。所以我呼吁各国为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制定独特的政策,为三十个人以下的小企业制定独特的政策。

过去几十年,各国政府的政策都是为大企业制定的,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为小企业制定政策,那么我相信世界将会更加美好,各国小企业,我相信机会也越来越多,以前创业你可能要钱,你可能要资源,你可能要各种各样的关系。

未来,只要利用技术、数据和创新,人人将会有机会。以前的大企业,目的是为获得更多的利润,获得更多的资源。未来的大企业,如果你想要做得更好,你必须担当社会的责任,你必须为无数的人创造基础设施,提供资源。

很多大企业这几年讲得最多的是生态资源,我听见的生态资源是大家希望利用生态资源,把自己做得越来越强大。而我认为,未来的大企业必须是做一个生态环境,帮助这个生态的人活得越好。只有生态越好,大企业才会活得越好。所以大企业要为自己的生态担当责任,真正去帮助生态里的其它企业活得更好。

不是技术冲击了你,而是传统思想、保守思想、昨天的观念冲击了你,不是电子商务冲击了传统商业,而是你对未来的不把握,冲击了你的商业。

未来将出现五大趋势,“电子商务”一词将被淘汰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是电子商务企业,其实阿里巴巴的业务里,最传统的一块业务被称之为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这个字可能很快就被淘汰。其实我们从明年开始,阿里巴巴将不再提“电子商务”这一说,因为电子商务只是一个连接河岸两端的摆渡的船。我们认为,未来有五个新的发展将会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影响到世界,影响到我们未来的所有人。

为什么电子商务是一个传统的概念?纯电子商务将会成为一个传统的概念?二十多年以前,我们开始做互联网的时候,其实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做淘宝、天猫、支付宝,我们到2003年才意识到未来的商业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2004年我们才意识到也许我们这么做下去,金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所以2003年、2004年,其实我在全中国做过至少不亚于200场的演讲,跟无数的企业交流未来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电子商务将会改变很多商业的形态。我相信那时候绝大部分企业并不把它当一回事情。

但是今天电子商务发展起来了,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零售起来。

物流公司的本质不仅仅是要做得谁比谁做得更快,而物流的本质是真正消灭库存,让库存管理得更好,让企业库存降到零,只有这个目的,才能真正达到所有的物流真正的本质。

我相信第一个新称之为新零售。现代都市里面,很多传统零售行业受到了电商或者互联网巨大的冲击,我个人觉得是他们没有把握未来的技术,没有看未来,只看到昨天,如何适应这个新的技术,如何和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如何和现代物流进行合作,如何利用好大数据。

必须打造新零售,原来的房地产模式为主的零售行业一定会受到冲击,今天不冲击,你活得时间也不会太长,新零售的诞生,对纯线下也会带来冲击,我们提出第一个新零售。

第二个新制造。过去二三十年,制造讲究规模化、标准化,未来三十年制造讲究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如果不从个性化和定制化着手,任何制造行业一定会被摧毁。

所以从零售以后开始的第二次巨大的技术革命,那就是IOT的革命,就是所谓人工智能、智慧机器。未来的机器吃的不是电,未来的机器用的是数据,所以希望大家高度重视,所有的制造行业,由于零售行业发生变化,原来的B2C的制造模式将会彻底走向C2B的改造,也就是说按需定制。

我们今天讲的供给侧的改革,就是改革自己、适应市场,改革自己、适应消费者。所以希望大家千万注意IOT的变革,未来的新制造的诞生,对我们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来以规模化和标准化制造的一些行业的方方面面的冲击,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

另外我们提出第三个变革,称之为新金融的变革,新金融的诞生也会加快整个社会的变革。过去的金融,两百年来支持了工业经济的发展。过去两百年是二八理论,只要支持20%的大企业就能拉动世界80%的发展。但是未来新金融必须去支持八二理论。

如何支持那些80%的中小企业、个性化企业、年轻人、消费者,以前的金融是想解决80%那些中小企业、那些创新创业者、那些消费者,但是它的IT基础设施,原来的设计思考没办法完成。

诞生互联网金融以后,互联网金融希望解决的是更加公平、更加透明、更加支持那些80%昨天没有被支持到的人,所以今天新金融的诞生势必对昨天的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是这个机会也是大家的。我希望能够看到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的诞生,

能够创造出真正的信用体系,基于数据的信用体系才能够让全世界产生真正的普惠金融,让每一个人,只要你用到钱,你想要钱,都能得到钱,你得到的是足够的钱,而不是很多的钱,也不是永远得不到的钱。

所以新金融的诞生,会给各位所有创业者、年轻人、小企业带来无比的福祉,我相信未来的十年内,一定能看到巨大的发展,这也是蚂蚁金服所担当的责任,我们希望让信用变成财富,我们希望让每一个人能够获得金融的支持,真正出现公平、透明、开放的普惠金融体系。

另外还有一个叫新技术的诞生,出现了移动互联网以后,也许原来以PC为主的芯片将会是移动芯片,操作系统是移动的操作系统,原来的机器制造将会变成人工智能,原来机器吃的是电,未来机器吃的是数据。未来层出不穷基于互联网、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诞生,这又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的想象和空间。

还有就是新资源,过去的发展是基于石油和煤,未来的技术发展基于新能源,那就是数据,按照王坚博士讲数据是人类第一次自己创造了能源、创造了资源,衣服人家穿过,你穿就会不值钱,数据是人家用过,你用会更值钱,你用过以后出去更值钱,是越用越值钱的东西。

所以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五个新将会冲击很多行业。今天我们先提了,不要二十年以后说你们又破坏了我们,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这五个新将会方方面面的,对各行各业发动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把握则胜,我不希望把它变成危言耸听的警示,而是当作改变自己的机遇,从现在开始。

政府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希望未来政府招商,以前传统的五通一平将会变成新的五通一平,你是否通新零售,您是否通新制造,您是否通新金融,您是否通新技术,您是否通新能源。一平,就是你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公平创业的环境和竞争的环境。

如果是新的五通一平,传统的五通一平是靠税收政策、土地政策,我相信这样并不公平。未来的变革远超我们的想象,过去基本上是以知识驱动了科技革命,我想未来的趋势,不仅仅知识的驱动,未来是智慧驱动、数据驱动。

未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未来的无知

请大家记住,过去一百年,高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人类眼睛是向外看的,因此我们到了月亮,我们看到了火星,我们永远在希望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未来的三十年,我们是智慧驱动,智慧驱动是内向驱动,向内看。只有人类学会向内看,人类才明白什么是我不要的东西。

过去的一百年,人类知道这是我要的,未来的一百年,我们必须学会什么是我不要的东西,所以在座的创业者,只有知道自己什么是不要的,你才懂得什么是你必须要坚持的东西。

我希望大家把握住未来整个世界的趋势,从知识驱动走向智慧驱动,从原来的规模驱动和标准化驱动,走向灵活和定制为驱动,大学教育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知道一点,过去二十年或者三十年来,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的二十年和三十年,我们将会把机器变成人,我们人类创造了机器,使机器比人力气大。

我们几乎没有挑战,我们人类创造了火车和飞机,大家都知道人比不过火车和飞机,速度谁快,距离谁遥远。今天人类创造了计算机,  计算机一定比人更聪明,因为计算机不会累,没有情绪,不会发脾气,对它来讲,它永远只要加了数据以后,它会越来越聪明,但是计算机不可能统治人类。

过去的机器是人类的工具,未来的机器是人类的合作伙伴,我们学会和机器进行工作,我们要明白机器不可能有智慧,机器不可能有使命,机器也做不到价值观,也不可能有很好的这套文化体系。

所以希望大家把握住这个未来,世界的变化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这个想象就是我们要求的是大学必须改造原来的教育体系,原来的大学只传授,我说“教、育、学、习”是不一样的概念,教是传授知识,育是传授文化,学的是知识,习的是智慧。

我希望未来大学多关注的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如果纯是用知识的话,我相信我们未来的大学生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因为二十一世纪以后,核心词是创新,是想象力、是变革。未来的机器比你聪明的时候,不要沮丧,我们比机器更厉害的是我们对文化的把握,对愿景的思考,我们对想象力这一方面是人类巨大的机会所在。

未来并不可怕,只要你去把握,恐惧来自于对未来的无知,前几天有人跟我讲,蛮有意思的一个话题,说霍金讲人类千万不要跟外星来的人进行沟通,因为这是很可怕,一旦进来以后会怎么样,大家觉得如果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大数据这么可怕,我们是否要把握它,是否拒绝,不要跟它沟通?因为它的冲击实在太大。

我自己觉得,外星文明,首先我认为,没有“外星人这”一说法,如果有外星人,是把人类看得太伟大了。只有“外星文明”可能存在。它跟人长得并不一样。外星文明,你一无所知,它了解你,你不了解它,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也许存在这样的道理。

但是对于未来,互联网带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人类是可以获得,因为互联网文明不是从外星来的,它是人类文明自己诞生的成果,是人类科技发展,只要去把握它、学习它,谁都不可能被淘汰,谁去抵触未来,谁不把握未来,谁不改变自己的今天,谁一定会被历史所淘汰。

谢谢各位,祝未来三十年,我们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希望我们的年轻人、小企业把握机会,创造未来,当然年纪大的人,能够享受未来!

[本文作者创业家,i黑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iheima)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