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有几种计算方法?

【摘要】:为了核对存货的账面记录,每年至少应对存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为了核算企业在财产清查中查明的各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价值,企业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出售或耗用的各类资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的确认与计量必须按照有关制度,严格限定其核算范围。对于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要计提跌价准备,单独进行核算,这是稳健原则在存货会计上的体现。

企业期末存货的数量需要通过盘存来确定,常用的存货数量盘存方法主要有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两种。

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存货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期末存货的结存数量,然后分别乘以各项存货的盘存单价,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总金额,计入各有关存货科目,倒轧本期已耗用或已存货的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有关存货科目只记借方,不计贷方。每一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存货数量,据以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然后计算出当期耗用或,记入有关存货科目的贷方。

采用成本前提下,实地盘存制以下列存货的基本等式为依据:

本期耗用或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其中,期初存货成本和本期购货成本这两项数字可以从账簿记录中获得,期末存货成本需要通过实地盘点确定。

实地盘存制可以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工作,但是不能随时反映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不便于管理人员掌握情况;由于“以存计耗”和“以存计销”,使所有原因造成的存货减少的成本全部挤入耗用或销货存货成本,容易掩盖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到期末盘点时才能结转耗用或销货成本,不能随时结转成本。所以实地盘存制仅适用于那些自然消耗大、数量不稳定的鲜活商品等。

永续盘存制也称为账面盘存制,指对存货项目设置经常性的库存记录,即分品名规格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逐日的登记收入发出的存货,并随时计列结存数。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会计账簿资料,完整地反映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随时反映每一笔存货的收、发、存的状态。为了核对存货的账面记录,每年至少应对存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

采用永续盘存制有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但是其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规格繁多的企业。

企业可以根据存货类别和管理要求,对有些存货实行永续盘存制,而对另一些存货实行实地盘存制,但不论采取哪种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

(二)存货盘盈、盘亏的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在中查明的各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价值,企业应设置“待处理财产”科目。其借方登记发生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亏金额和批准转销的盘盈金额,贷方登记发生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余额和批准转销的盘亏金额。期末借方余额为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损失;期末借方余额为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益余。该科目下应设置“待处理损益”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两个明细科目。

企业发生盘盈时,借记“原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按出现盘盈的原因,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等科目。

存货的盘亏或毁损,应按其账面成本,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存货采用或售价核算的,还应同时结转成本差异。涉及的,还应进行相应处理。

期末,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按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可收回的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余额,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其中,经报批后,可以根据出现盘亏的原因分别进行相应处理:

(1)属于自然损耗造成的定额内损耗,应记入管理费用;

(2)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或毁损,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然后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3)属于自然灾害或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然后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出售或耗用的各类资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的确认与计量必须按照有关制度,严格限定其核算范围。某个项目要确认为存货,首先要符合存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该存货有关的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存货的成本可以可靠地计量。

企业的存货按其经济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商品、、、、各类原材料以及包装物、、委托代销商品等。

企业的存货可以自制、外购,也可以通过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等方式获得。存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应遵循历史成本原则,以实际成本为基础。不同的存货取得方式不同,其成本构成和会计处理也有所区别。

在日常核算中,发出存货的成本可以采用实际成本计价,如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计价;对于商品流通企业,一般采用存货的估价方法——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法,商品流通企业常常选择毛利率法对商品存货进行核算;而零售企业对库存商品则广泛采用零售进行。

企业存货数量要靠盘存来确定。常用的存货数量盘存方法主要有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

会计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孰低计量。对于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要计提跌价准备,单独进行核算,这是稳健原则在存货会计上的体现。

}

存货成本的核算方法有哪些

存货成本的核算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先进先出法:在先进先出法下,如果库存单存货没有单价,经过记账处理后,会按照存货未出库的先入库记账单价,作为出库单价;如果库存单存货填写了单价,记账后,出库单的出库成本不变,系统自动填写入库单价与应出单价,在计价辅助库增加出库调整.

(2)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的处理方法与先进先出法相同,只是选定出库的为最后入库记账的那一次单价.【注:新准则中已无此计价方法】

(3)移动平均法:如果出库单填写了单价,直接进行记账处理;如果没有填写单价,按现存的结存数量与结存成本来计算出库单价;如果计算出来的单价为零或者是红字出库单,则必须填写出库单价.否则不能记账.

(4)全月平均一次单价法:在这种情况下,出库单的记账在系统不受限制,记账后不体现存货的出库成本,必须经过期末处理以后才能得到存货的出库成本.

(5)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是以某批次存货购入时的实际单位成本,作为该批发出时的实际成本.在个别计价的出库单上标明了所出的批次,应按批次分批出.

购入存货的成本包括哪些?

存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入账.购入的存货,其实际成本包括下列各项:

(1)买价.指进货发票所注明的货款金额.

(2)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

(3)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有些物资,在运输途中会发生一定的短缺和损耗,

除合理的途耗应当计入物资的采购成本外,能确定由过失人负责的,应向责任单位或过失人索取赔偿,不计入进货成本.至于因自然灾害而发生的意外损失,减去保险赔偿款和可以收回的残值作价后的净损失,应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不得计入进货成本.属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计入管理费用,也不得计入进货成本.

(4)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指购入的物资需要经过挑选整理才能使用,因而在挑选整理过程中发生的工资、费用支出,以及挑选整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数量损耗(扣除可回收的下脚废料等)的价值.

(5)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如进口物资按规定支付的进口关税.

(6)其他费用.如大宗物资的市内运杂费.但市内零星运杂费、采购人员的差旅费和采购机构的经费,以及企业供应部门和仓库的经费等,一般都不包括在存货的实际成本中.

存货成本的核算方法有哪些,存货成本的核算主要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全月平均一次单价法、个别计价法等.大家掌握了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